请以"倾听"为关键词,自拟题目作文,写一篇500字一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真情实感.

请以让心灵去旅游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500字左右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请以让心灵去旅游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500字左右
请以让心灵去旅游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500字左右
从现在起,我要让心灵去旅游
让那个心灵旅游吧、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让心灵去旅游吧、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敞开心胸,发现生活的美好;让心灵去旅游吧……
小小的心灵,装着大大的世界.我想,从现在起,我要让心灵去旅游!
抛开学习的负担,让心灵去旅游.因为我们是学生,而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可是现在,我要抛开学习的负担,让心灵去松软的草地上散步,享受阳光的照射.与伙伴们一起快活地奔跑,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让微风轻轻地吹拂我们.从现在起,我要让心灵去旅游.
抛开父母的唠叨,让心灵去旅游.因为我们在父母的眼里始终是长不大的小孩,我们必须听父母的唠叨.可是现在,我将抛开父母的唠叨,让心灵去海边走走,与蓝天、大海一起游戏.躺在细细的沙滩上,让海水抚摸双脚.在沙滩边走走,倾听大海的歌声,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忘掉唠叨.从现在起,我要让心灵去旅游.
抛开生活中的困扰,让心灵去旅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称心的事情,可是现在,我要抛开生活中的困扰,让心灵去山顶上走走,呼吸那新鲜的空气,把心中的不满大声地说出来.站在山顶上往下看,许多景物映入眼帘,让我懂得了:人只要肯攀登,最后,看到的景物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原来,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从现在起, 我要让心灵去旅游.
让心灵去旅游吧,因为,它能让我们抛开学习的负担,能让我们
忘掉父母的唠叨,能让我们解开生活中的困扰,所以,请防放开自己,让心灵去旅游!
从现在起,我要让心灵去旅游…… 二篇 人生就好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而在于你旅行中所看到的风景.不管你是旅行在迤逦崎岖的高山,还是在旅行平坦无阻的平原.只要你心中存在,那辆永不停止的列车.那么你对旅行中的风景,就不会感到虚无缥缈,大杀风景,煮鹤焚琴.  当你踏上,长途列车,到远方旅行时.你不妨,放下行李.用心灵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让自己不带一点苦楚,伤心,憎恨去与天空搏击.或许你会筋疲力尽,遍体鳞伤.但至少你可以把心中繁琐事,抛到九霄云外,置之不理.  不知是那位哲学家,曾在书中写道:人生就好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而在于你旅行中所看到的风景.是的,人生就好像一次长途的旅行.如果你的心,总是盘桓在你所要去的目的地.那么你必将错过,路途中丰姿绰约,美丽怡人的风景------它有高山的雄伟,大海的澎湃,阳光的妩媚,大雁的强悍,河流的渌水.  有的人郊游,但他不是真的旅行.如果说旅行只是让自己痉挛,忍忿,愤懑去欣赏与观看路途的风景.那么旅行赋予他,仅只就是一种受罪,践踏和蹂躏.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家中发发挠搔,睡睡大觉.再或者找个沙包解解怒气.  一个真正懂得,用心灵旅行的人.他的旅行首先是赤手空拳的.然后带着喜悦,欢笑.陶冶自然,沉醉自然.当和煦的阳光,普照在他脸上时.他会由此,想起,他曾经在阳光下所唱过的童谣: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从而,他也会感到:原来世间万物,都还是那样的纯真,美好,充满生机,新意盎然.  朋友,让心灵去旅行吧.它能净化你心中的晦气,让你知道贫困潦倒农村,不只是落后的范畴.它还有高山流水,涓涓溪流,茂林绿草的美好风光.它会给你不一般的风味,谛听到鸟啭虫鸣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优雅主旋律.  朋友,让心灵去旅行吧.因为你与自然的距离,只是咫尺.只要你把你的机体,稍微贴近它一点.你就可以看到云蒸霞蔚的白云,展翅飞翔的雄鹰,婀娜多姿的花朵.  朋友,让心灵去旅行吧.把那些曾经有过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苦楚,忍忿都随着郊游烟消云散,化为乌有!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题型:写作题
表达·交流(50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善待是一种友好的行事方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情怀。有了善待,我们的身心会更加愉悦,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和谐,我们的自然会更加美好……请以《善待&&&&&&&&&&》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2)、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三种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三种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世界也就是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常温,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就能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就飞起来,这样,他就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请以“心灵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立意自定。&&&&&&&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福建省平潭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写作题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45分,其中书写5分)(1)请以"&&&&&&&&&&&&&&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备选词:旅游、探险、舞蹈、戏曲、诗歌、大自然、祖国大好江山……)(2)请以"成长不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以上。③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请用化名代替。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重庆市一中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写作题
作文 (55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⑴因为思虑过多,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复杂化了。明明是活在现在,你却总是念念不忘着过去,又忧心忡忡着未来,你的人生当然只有一片拖泥带水。而单纯是一种恩宠状态,单纯地以皮肤感受天气的变化,单纯地以鼻腔品尝雨后的青草香,单纯地以眼睛统摄远山近景。单纯地活在当下,把你的人生当梦境去执行吧。请以“保持单纯”为题写一篇文章。⑵那些不经意间闯入我视线的风景,那些偶尔闪现过善良而陌生的面孔,那些生活中最困难时温柔的扶持,那些人生里不同阶段的成长和领悟……感谢你们于生命最柔弱处留下的尽是恩赐。请以“致我生命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人物”“幸福”“痕迹”“骄傲”……)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写作【本题满分5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半命题作文
题目:找回&&&&&&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
②自命题作文。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作文 (3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1.芊芊芦苇,触动了哲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目,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2.(1)倾听大自然的声响,你可以感悟到世间大美;倾听亲友的呼唤,你可以感受到浓浓亲情;倾听琅琅书声,你可以感受求学的快乐;倾听高雅音乐,你可以提升灵魂的高度;倾听历史的回声,你可以反思现实的得失……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拳,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遂闭门著书立说。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说的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它贯穿始终,就是后文写到的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的工作也不例外。B.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由广州去香港,离开大陆,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D.在严耕望先生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因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E.本文通过对钱穆一生中所做几件事的叙述,通过对了解他的学生、朋友的话语的引述,表现了钱穆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小题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小题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小题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①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②。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是为记。
(选自清·管同《因寄轩水集》)
&& 【注释】
  ①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陈焯(zhuō)度光:名焯,字度光。宋氏:指宋荦,字牧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②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锡鬯(chàng):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陂自牧仲尚书之没&&&&&&&&&&
&&&&& 没:通“殁”
&&& B.至赐书堂,晤其主人&&&&&&&&
&&&&& 晤:会见
&&& C.度光举酒属予曰&&&&&&&&&&&&
&&&&& 属:嘱咐
&&& D.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 &&&&&&&&&&& 已: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A.①至于今逾百年矣&&&&&&&&&&&&&&
& ②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
&&& B.①先尚书求以重价&&&&&&&&&&&&&&
& ②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
&&& C.①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
&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 D.①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文章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也寄语士人应立德、立功,更要立言。
&&& B.文章情感复杂,既有低沉的叹息,也有积极的进取;既有怅惘的回首也有对现实的
&&& C.作者描绘景物不求工求奇,却天然有一种意趣,是真实的写生,也是内在感触的体
&&& D.这篇散文在记游时也有一定的理趣;作者虽然也描绘了景物,但重点是抒发感
4.请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
&& (2)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3分)
&& (3)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曹飞跃不知死,焉知生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2010年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怵窝子”,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长达九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为了预祝史铁生六十大寿,邻居王耀平送了他一个装蛐蛐的“拉子”(笼子),原本期望可以送蛐蛐伴他,不料竟成他去世前的唯一信物。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2010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选自2011年《看天下》第01期,有删节)【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人物传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史铁生的思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诠释。B.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疗的过程,是细节描写,为后文引出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作铺垫,这又是“以小见大”,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C.文章通过史铁生的文坛朋友、周国平以及陈村等人的评论来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D.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不再荒凉落寞,它曾属于十几年前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的史铁生。【小题2】史铁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联系本文分析史铁生为何对地坛情有独钟。(6分)【小题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史铁生的“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4分)【小题4】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结合你的人生阅历谈谈你的感悟。(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不知死,焉知生
&&&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 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 2010年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
&&& 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怵窝子”,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长达九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
&&& 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 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
&&& 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为了预祝史铁生六十大寿,邻居王耀平送了他一个装蛐蛐的“拉子”(笼子),原本期望可以送蛐蛐伴他,不料竟成他去世前的唯一信物。
&&& 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2010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
(选自2011年《看天下》第01期,有删节)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这篇人物传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史铁生的思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诠释。
&&& B.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疗的过程,是细节描写,为后文引出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作铺垫,这又是“以小见大”,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
&&& C.文章通过史铁生的文坛朋友、周国平以及陈村等人的评论来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
&&& D.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不再荒凉落寞,它曾属于十几年前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的史铁生。
2.史铁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联系本文分析史铁生为何对地坛情有独钟。(6分)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史铁生的“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4分)
4.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结合你的人生阅历谈谈你的感悟。(5分)
&1.D&&&&&& 2.B&&&&&& 3.D&&&&&& 4.A&&&&&& 5.A&&&&&& 6.B&&&&&& 7.D&&&&&& 8.D&&&&&& 9.B&&&&&& 10.D【解析】1.(A项中应为心潮澎湃pài;B项中应为供认不讳gòng;C项中应为安步当车dàng)2.(“无所不为”用于贬义,“不耻下问”用错了对象,“全神贯注”用错了场合)3.(A项中“共过生死”的说法过于夸张,与实际不符,B项中多重否定出现错误,C项中“汗牛充栋”的用法错误)4.(题中文字的基调是清新浪漫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5.(A项中的说法在文中并未提及)6.(B项对“缺少国学大师的原因也不仅仅是斯文扫地或文化衰落,而是对于古典的研究有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和理解策略”的理解错误)7.(从“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古代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知识范围,而对于古代的教育,这是它的全部的内容”可看出。D项错误)8.(“幸”是“希望”之意)9.(①句是介绍客观情况,④句评论颜子,②③⑤⑥皆可表现作者的超然)10.(错误之处在于没有把握“颜氏之乐”的内涵)11.(1)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2)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3)那大概更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12.(1)本词以议论为主。咏物词一般上片咏物,下片抒情,但是本词上片用“何须轻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议论,直言对桂花的喜爱,下片用“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来议论,从反面写出桂花的高洁。(2)一反传统,托物言志,借桂花的暗淡体黄,表达了高沽、淡泊、不张扬的人生态度。13.(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2)食野之苹,鼓瑟吹笙& 散入东风满洛城&&&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14.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了真正的艺术可以升华生命的伟大意义。总括全文,揭示主旨。15.反抗、苦闷、酝酿、创造。最高境界;“物我同化”创造才是欢乐“‘创造就是消灭死”16.象征、比喻、拟人。形象地渲染克利斯朵夫在等待阶段的悲怆而痛快的心理感受。17.略18.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对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作了比较系统的记录,并被封建统治者称为 “正史”的纪传体史书。19.可从警察的角度:我们要相信别人,这样,会有良性循环。也可从犯人的角度:对别人的不信任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或者,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皆可。20.示例:(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苏轼游览赤壁吧。(2)壮美的赤壁景色,配以周瑜的英雄本色,令我们胸怀激荡。领略了男儿的豪放悲慨,让我们回到现代,去倾听舒婷的女性宣言吧。21.作文(参考2008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和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采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发笑。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私下感到奇怪,颜渊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渊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困窘贫穷如此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唉,读书人,当他尚不懂深刻的人生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时,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当然如果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却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时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更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唯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里,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再去探求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然而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uot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