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的故事给钉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启发?

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时代楷模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时代楷模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1

张桂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钦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学习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为一名彝良的职高教师,我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时代楷模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2

张桂梅觉得,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一一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恶性循环。张桂梅认为,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2年起,她就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招来的是许多人的质疑和辱骂。但张桂梅并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该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还出来看笑话。”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至极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年1月7号,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号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个企业家和她对话,争取帮她解决点女子高中的困难。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50至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筹建学校的日子,张桂梅异常艰难、身心疲惫,但她始终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她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了。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时代楷模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3

“这股力量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看了发布会后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云岭楷模”张桂梅专场发布会反响热烈,很多人泪洒现场。

6月29日下午,云南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云岭楷模”称号,号召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天的发布会上,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代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现场讲述了“张校长”“桂梅妈妈”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聆听者,不时让观众动容落泪。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的张桂梅,也在现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所有山里的女孩都能够上高中,上大学!” 张桂梅老师敬业奉献、无私无我的精神,更是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榜样为标杆,苦干实干拼命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参加了发布会,我再一次被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党工委书记胥国华有感而发,他说,“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张桂梅精神是华坪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系统要以发布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力点,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协调推进教育发展,积极推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张老师所做的事确实很感人,每听一次,都会让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安萍说,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是张老师的一个女学生,在高二的时候,父亲临时突发生病就去世了,在这个时候,本来就是相依为命的父女俩,突然父亲离世,这个孩子觉得天都要塌了。当时,张老师跟她说,“孩子,我给你当妈妈,不要怕。” 张桂梅先进事迹感人至深,让人钦佩,使我们经受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在下一步工作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妇联将继续宣传好张桂梅老师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让张桂梅精神感动和鼓舞更多的人。

时代楷模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4

7月2日晚,巧家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收看了“云岭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通过集中观看、个人观看等形式,深入组织了广大教师开展观看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思想大讨论,通过收看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让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从中受教育、得启发、有收获。

张桂梅同志是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榜样,是全县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各学校教师纷纷发表观后感言:

金塘学校党支部书记芶通权说:“张桂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教生涯平凡而伟大!我们要学习她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她爱生如子的情怀;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铅厂小学罗佰美老师说:“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张桂梅那样的奉献精神!”

包谷垴学校张建荣老师说:“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像张老师一样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相连接而放在最高位置,我们也一样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茂租学校彭议仙老师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张桂梅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党员教师的我反思良久,自己认为已经花了百分的心,其实比起张桂梅老师,我才花了百分之一的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一定砥砺前进,不惧风雨,努力向张桂梅同志靠齐!”

时代楷模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5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感动中国张桂梅观看感悟相关文章: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瑾华

张桂梅(左)和作家李延国。

张桂梅,一个普通的劳动女性的名字,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了这个名字。

张桂梅,一位教师,一位母亲。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她被授予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

云南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了由李延国和王秀丽联袂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打开《张桂梅》,我们也随之走进了身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这一位女子的世界。

5月,刚过了劳动节,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又将是母亲节。在某种意义上,她,张桂梅,是很多孩子的妈妈。

她曾说过一句话:“让我来做一次妈妈吧。”

张桂梅生长在云南,见多了在男尊女卑思想深扎的山村,男人无节制的酗酒、匪夷所思的家暴是家常便饭,由此导致家庭破裂、轻生、破罐子破摔。他们的女儿的命运便照此循环下去。她把这一切概括为两个字:“蒙昧。”改变蒙昧靠什么?靠教育。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相当于改变三代人甚至无数代人的命运。

办一所免费女高,是张桂梅固执的理想。但在贫困地区办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尚无先例。现实远比梦想复杂得多。

张桂梅,无知者无畏。她心里老是念叨着鲁迅的那句话:救救孩子,救救孩子。

少年失怙、中年丧偶、孑然一身、无儿无女,到成为数千名华坪女高学生们的“张妈妈”,张桂梅的身上,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也蕴含着无法言喻的坚强与柔韧。她,身患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脾血管瘤、颅骨骨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可是,她做到了。

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她生命的轨迹从何处起始?

丽江教育学院的两年正规学习,是张桂梅后半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台阶。

当张桂梅以自己的“感动中国”之举成为知名度很好的“明星”之时,《张桂梅》这本书是怎样诞生的呢?云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马非对记者说,两位作者, 李延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另一位王秀丽,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自2008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校,她就与张桂梅一同家访,是张桂梅在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展众多工作事项和个人生活情节的见证人、相关新闻材料的采写者和整理者,两人搭台创作,才有了这一部真实感人的关于张桂梅传奇人生的报告文学。

新时代女性,身兼性别、职业、家庭、政治等多重身份,对自我的追问多元而多彩,没有固定答案,身为人母,每位女性读罢《张桂梅》一书,或者能多一点思考、多一份责任。

马非介绍,《张桂梅》一书出版一个月,洋洋三十万字,已经二刷,销售出5万册。云南人民出版社每销出一册《张桂梅》,即从中拿出两元钱捐给张佳梅创办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写自己事迹的报告文学出来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张桂梅依然故我。她依然平静地在自己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当她的校长,教书育人。

新的一天来临了,来日方长。为了更多的女孩子们,“她一时还退不了休。”熟悉她的云南乡亲说。

同时,她并不是一个人。她的事业并不孤独。她也正以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们。在她的护翼下一步步接受教育,踏上社会的女孩子们,有的在她的影响下,“她就变成了你”。

善良,奉献,坚持,忘我,也会传承给下一代。

张桂梅(前排左二)和她的学生周云丽(书中一节《她就变成了你》里面的那位女学生),以及作者李延国等合影。

【张妈妈: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

“张桂梅校长,不,还是称你为桂梅老师更亲切一些。

2021年最后一个夜晚,狮子山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宿舍楼里灯火通明。新旧岁月交替之际,宿舍楼里的姑娘们放下书本,趴在窗边向还在守夜的你大喊:“张老师,新年快乐!”

越来越多的青春女声汇聚在一起,震撼着狮子山无际的夜空。

你对着手中的喇叭回应:“孩子们新年快乐!知道啦,快睡觉吧!”

旧的一年已在夜色中隐去,新的一年正随着启明星的辉光到来。两代中华女儿相互致意美好的明天!

她们的生命如此美丽!一切的美丽都源于你的一个梦想。”

“山有桂兮,金秋飘香。崖有梅兮,凌雪傲霜。桂兮梅兮,国之芬芳。”

张桂梅。她的生日是端午节,六十五年前的端午节。

“这让人想起两千三百年前楚国三闾大夫留下的传世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国三闾大夫分管的是贵族教育,而你做的是平民教育,你为大山里无数的牧羊女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她,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岁月,家庭拮据、命运多舛, 婚烟遣憾、病魔缠身、诸多的不幸倾压身心,但张桂梅却最终没被拖垮、没被压倒,反倒是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豁达、无私、果敢。

她是一个女人,是一个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多年的女人,她,也最懂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女孩们的命运。

了解她的人,知道这个张桂梅,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小时候也调皮捣蛋,年少时也遇到过成长的烦恼,青年时也渴望爱情,刚参加工作时也闹过笑话,婚后也憧憬着小家的幸福。这样的张桂梅,可爱、可亲、可敬、可近。可是,命运对她却又如此不公。

她,少时失恃,青年失怙;好不容易找到了爱情,曾说要宠她一生的董老师在她38岁时就走了;两年后,她自己被查出了肿瘤;做完手术四个多月后,肿瘤复发;现如今,她身患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脾血管瘤、颅骨骨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等23种疾病……有这些苦痛的相伴,她一直在拼命从事的事业更教人肃然起敬。

“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这是张桂梅认定的最朴素的道理。

“城镇化召唤着成千上万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不仅导致了农业和农村的‘空心化’,在一些贫困地区也导致了农村教育的‘空心化’。”

“……只有让贫困家庭孩子能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身命运,感受到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只有通过接受教育这个渠道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综合素质,使其产生穷则思变的精神动力,才能彻底拔除穷根,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因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基础。”

教育能够助力个体之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能够助力家庭社会地位的跃升。母亲在阶层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母亲对后代的影响超过了父亲。

张桂梅平时经常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公平的起跑线,可这些女孩却连上起跑线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创造这个机会,“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在女子高中建起后,她意识到,如果没有这所学校,她们初中毕业后就没有机会继续读书,她们的一生都走不出‘魔咒’。张桂梅认定了,一个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

13年来,张桂梅所创办的华坪女高,让大约2000名大山女孩改变命运,她改变的,不只是这些农村家庭的命运,还有无数后代的命运。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段岩娜说,张桂梅重视家访,自华坪女高2008年建校以来,张桂梅已家访超过1600户,几乎每一名女高学生的家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张桂梅不畏艰辛到学生家里做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打开心结,促使儿童及其家庭不受短期利益的诱惑和困扰。从女高成立至今,加上在民族中学任教时进行的家访,她的家访路程超过10万公里。

在《张桂梅》一书的尾章,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作者这样写道——

“如今办学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很多,你的生活也必定有所提升。在民族中学时,你曾一天只花 3 元钱的伙食费,清汤寡水。这应该成为过去,我们好奇你现在吃些什么。

我们发现你每顿几乎吃着一样的饭菜:一碗不见油星的清水煮南瓜,一份青菜炒肉末,一小碗白米饭。

你铺了一张餐巾纸在办公桌上,用筷子挑出肉末放上去。

“为什么挑在餐巾纸上?”

“喂小鸟儿。一会儿它们来吃。”

“你浑身骨头疼,可以吃点山药养肾呢。”

“哎呀,我不能吃那些东西,吃了肚子不舒服。”

“可是学生食堂的饭菜都比这好得多啊。”

“我不吃学校食堂的饭菜。”

“那是国家拨款的,有补贴。”

“那你吃的饭哪儿来的?”

“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也吃这个吗?”

你不再回答。饭已吃完,你开始拉开抽屉把各种药拿出来放在贴满止痛胶布的手中,凑成一大把,用白开水仰头送下去。

然后你微笑着站到窗前,看着小鸟儿在草地上吱吱喳喳吃着肉末和剩菜。

“好多小鸟儿啊,它们天天来赶饭点哦。”

难道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的饭菜这么差吗?

我们来到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询问你的饭菜来源,一位生活老师讲出了实情:你从来不吃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的饭菜,你把工资拿出一部分给她们托管,让她们每天为你点最便宜的外卖送到学校,并且告诉她们不要声张。

《张桂梅》的两位作者李延国、王秀丽与张佳梅在一起。

【她和麦子的故事:儿童福利院、女校和瑞丽小城】

这是一个张桂梅和其中的一个女儿麦子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疫情中的边城瑞丽的故事,一个寻常的,暖心的故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麦子是女高学生,不算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的孩子,但麦子一直把自己当作这里的孩子。

麦子出生在大山深处一户普通农家。父母只生了麦子一个女孩,这在贫困山区是不多见的。农村户口、少数民族,就算在计划生育年代,也是可以生二胎的,但麦子的父母仍只生了她一个女孩,这足可见麦子的父母有多爱她。4 岁以前麦子过得像公主。所有的噩梦是从麦子4岁开始的。

8 岁时,失去了母亲手麦子被爸爸送进寄宿学校,从此没有再管过她。小小的麦子学会了一个人生存,并在好心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麦子成绩不错,班主任觉得如果麦子就此辍学的话太可惜了,四处打听到了免费的女高,托一个好心人将麦子带出大山,去了刚成立两年的张桂梅的女高。

开学那天,张桂梅第一次见到麦子,又黑又瘦又小,营养不良造成发育不好,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模样。

此后,麦子的“两点一线”从家和女高变成了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和女高。因为营养不良造成个头矮小,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大点儿的孩子和工作人员都叫她“小娃儿”。

刚到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时,麦子很紧张,躲在角落里看书做作业。下午张桂梅回去,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欢呼着冲出来,大声喊“妈妈”,麦子只是站在远处看着,从来不主动走过去,表现得非常内向。

后来,张桂梅和麦子一起住在一个宿舍里。再后来,不肯叫“妈妈”的麦子,在张佳梅被送去医院的那天凌晨,着急地喊着“妈妈”。在麦子的心目中,张桂梅就是她人间的妈妈。

麦子高考,考上了大专线,学的是珠宝玉石鉴定。麦子怕学费贵想放弃,说想要去打工,但张桂梅坚持要她去上学。

“打什么工?去读三年再说,学费不用担心,有我呢。”张桂梅对女儿说。她给麦子准备好行李、生活费,找人送麦子去了学校。

再后来,麦子有了男朋友,麦子工作了,在瑞丽上班。麦子结婚了,她的婚事是张桂梅一手操办的。麦子出嫁那是2019年9月的一天,儿童福利院的兄弟姐妹们还有阿姨们,都作为娘家人去送她。

2020年,疫情躲着华坪这个有爱的小城,麦子回来过年了。

2021年,瑞丽疫情出现反复,麦子没能回家过年。

“2021 年,瑞丽疫情出现反复,麦子没能回家过年。第一次封城时你急得不行,反复打电话确认麦子的安全。后来,因工作需要,麦子从瑞丽调往腾冲,让你心里稍安。

下半年,听说麦子的老公也很担心她,去腾冲陪了麦子一段时间,然后在昆明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工作时间很长,从早上卖早点到晚上卖烧烤,很辛苦,但工资很高。最重要的是,休息时间他都会去陪着麦子。

麦子说:“妈妈,感谢你,虽然我上班离你们远,但我心里有牵挂,有归属感,也能感受到有人牵挂,我真的觉得很幸福。”

你知道,麦子找到了她的幸福,虽然很平淡,但她活得很认真。

麦子不久就会成为一个母亲,也许她生下的是一个女儿,你坚信她的女儿不会再重复她的童年。她的女儿也会成为母亲,那时,麦子就成了一个外祖母,向她的外孙女讲述着你和女高的故事…”

我们祝福麦子,祝福瑞丽这座疫情中的小城,也祝福这一位妈妈张桂梅。

《张佳梅》书摘 第八章

凡来源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包括但不仅限于21世纪经济报道、TVS1、投资快报等)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各子媒体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307号富力东山新天地写字楼50F  邮编:5106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钉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