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儿子大逆不道怎么办说我们民风其实是最强悍的,我儿子大逆不道怎么办说不如大和人,我该怎么反驳?

成绩不会辜负真正努力的人

二课堂学习作文的有二十多个孩子,短短三节课,虽然还叫不上孩子们的名字,但大致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有喜欢看小说的,不用问,想象作文一定拿手。还有一个坚持写日记的,写作文更应该得心应手。

在左手食指和右手大姆指上各画了一对眼晴,一张嘴,让孩子们就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的人物编故事,可以是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关系。

从编故事到写作的时间,不过区区十分钟。有同学在冥思苦想,有同学在奋笔疾书。

孩子们很兴奋,有要布娃娃的,有要几百万的豪车的,一一笑着应了,给!

很出乎意料,天天写日记的同学还停笔不动,好一阵子过后才问:老师,可以写金匠和裁缝吗?

收回来他们写在各色纸张上的想象作文,有手快的已然写了满满一纸,也有手慢的想不出来的写了一小段,总体完成的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突出了一胖一瘦两个特点。

再次上课时,我表扬了十几个同学:各有千秋。

当我讲到学习好的同学,上课的学习状态很好,全神贯注盯着老师,要把老师教的知识全部吸收,拥为己有时。天天写日记的男生反驳:我每天上课就不认真听,照样考全班第一,怎么解释?

恰恰在我表扬的十几个孩子里没有他,我反问:刚才我表扬的孩子里有你的名字吗?我以为你会写得最好,你辜负了我的期望。

他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自主选择听课座位,就坐在了讲桌旁边。回答提问也积极。上了两节课,没记住别人,我却记住了他,认为他学习一定不差,写作也错不了。

可惜,事实打了脸,并没有我预想的好作文。更没有他自以为是的写得好可以到大奖的自信。

“骄傲使人落后",这话放他身上正合适。

为了让他有点挫败感,继续教育他:你心里一定不服气。脑瓜好反应快这些都是天赋,利用不好就会变自负,会让你摔跟头的。

但愿他能理解我说的话,努力的人生才有未来。

在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也看到了一群优秀的学子,他们懂得的古诗词知识,令台下观众听得瞪目结舌。特别是在“飞花令”,背诵带花的古诗环节,一组七八个选手,一人一句接龙,句中必须含有花字,几十个轮回循环着,没人卡壳,张口即来,竞争激烈非常。

没有平时的努力学习,就没有舞台上的厚积薄发,骄人的表现。

坐在台下,也偷偷问过自己,比起这些小学初中的孩子来说,我输在了什么地方?

没有付出努力,永远不要奢望得到!

付出越多,收获自然越多。

友友在某公司工作,完成工作任务领取的佣金数遥遥领先,同事们自然少不了羡慕嫉妒恨。天下永远没有白吃的午餐,在别人闲着追剧、玩手机、聊大天的时候,她一个电话一个电话追踪客户,才取得今天的成绩。

人会装睡。成绩不会,他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每天睡醒时,给自己定一个小计划,每天睡觉时,问问自己,今天努力了吗?完成任务了吗?日积月累,小目标终究会变成大目标,让我们如愿以偿,得到我们想要的终级目标。

把孩子的想象作文都打了上来,给孩子们一个鼓励。

高个子哥哥和矮个子妹妹

“嗨!我是高个子哥,这是我的矮个子妹妹。”想问是谁在说话吗?这是隔壁王阿姨的儿子和女儿。看,她儿子又高又瘦,像个“豆芽菜”,再看看她女儿,又胖又矮,就是个典型的“小胖墩”。但是王阿姨的这个女儿真是多才多艺(除了跳舞),这个“豆芽菜”哥哥真是说啥啥也不会呀。长这么高的个子,只专注于运动,还得了很多的运动奖。而这个女儿也得了很多的奖(还是除了跳舞)。他们家真是出了两位奇才啊!

哎!这”豆芽菜“来了,我就不说了。糟糕,他们抢镜头了。

嗯?是不是在说我们兄妹俩的坏话?”咚咚咚“,一听这声音肯定是”小胖墩“来了:”哥,你问清楚了吗?他是不是在说咱俩坏话呀?”妹妹问。

“妹,我还没看呢。但你这声音,我大老远就听见了,把地震得都晃起来啦。”

我和他们说:“我没有说你们的坏话,我是在说你们的日常生活。”

“胡说,我们明明听见你在我们的绰号。”我一定,想想这兄妹俩也太笨了吧。他俩人笑了:“哈哈,被我们猜中了吧?”

“好吧!就算你们俩猜中了。”兄妹俩关了镜头,回家了。

这就是高个子哥哥和矮个子妹妹的故事。

比恩和波及斯是好朋友。比恩呢,是一个商店的主人,他呀,长得很瘦,夸张点就像一根铅笔那样,仿佛风一吹,就能吹上天一样。而波及斯正好相反,他也是一个商店的主人,他呀,长得胖胖的,像个皮球似的。

这天,比恩给波及斯打电话,比恩说:嗨,老朋友,咱们都当了这么多年的商店主了, 也没啥意思,不如,我们去玩玩?

好呀,好呀,我们去哪里玩呢?

就去航海吧!我们去了海上,除了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玩呢!

好,那我们明天就出发!

第二天一早,他们俩就来到了海边,上了船。由于波及斯太胖了,只好丢下一些占领空间的东西,不然,船就要翻了。

首先,他们先来到了森林公园,只见里面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好吃的东西见都没有见过。

接着又往里走,又看见了许多小动物,小动物们见了他俩十分害怕,他们非常得意,决定住下来。

没有过多久,他俩觉得很无聊,便离开没了森林公园继续前行。

传说,有一个遥远的王国有一位绝世的公主,这位公主不仅美丽还聪明。所有的王子都特别想娶这位公主,但是这位公主有一个奇怪的问题,谁要回答出来就嫁给谁。

几年后,来了一个又胖又丑的男人,他也想娶这位美丽的公主。于是去了国王宫殿求亲。国王看见了说:不行,你又胖又丑,我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你。说着国王就吩咐士兵把他赶出去。

这时,公主叫住了她,对国王说:父王,让他回答完我的问题吧。

国王勉强答应了。公主问:请问我的头发上有几根金头发?

亲爱的公主,您的金头发有5根。听到了这个回答,公主激动地抱住了他。但是国王却说:不行,你们不能够成亲,你太胖了。我不能够把女儿交给你。

男人说:尊敬的国王,其实我是一位王子,被女巫施了魔法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您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那就不用和公主成亲了,像我这样的人不配。

小伙子,你很不错,我愿意把女儿交给你。原来,国王是在考验他的诚实和善良啊。

不久之后,男人便和公主结了婚,永远幸福地生活着。

哦!那个胖胖的男孩和那个瘦瘦的女人是谁呢?原来是胖胖和他的妈妈。他们准备去领养一只小狗。到了宠物店里,左看看右瞧瞧,最后决定领养一只黄黄的瘦瘦的小狗。由于小狗太瘦了,就给它取名瘦瘦。

胖胖拉着瘦瘦在店里面溜了一圈,人们都说:“这是胖胖溜瘦瘦。”

回到家,妈妈让胖胖吃面包。胖胖却说:“瘦瘦太瘦了,给瘦瘦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久了,胖胖变得很瘦很瘦,瘦瘦变得很胖很胖。

他们又回到了领养瘦瘦的地方,瘦瘦看到了老朋友跑了过去,但胖胖却再也拉不住瘦瘦了,店里的人又说:“这也是胖胖溜瘦瘦。”

“瘦树杆哥哥”和“胖子妹妹”

夏日炎炎的下午,瘦树杆哥哥在外面乘凉,胖子妹一边给树杆哥哥扇风,一边有点火帽三丈地说:不公平,我也要乘凉。

树杆哥哥生气了,说看你像一头大象,如果一坐下,一起就被你压坏了。还有你的皮像铁皮一样,快减肥吧。你也真是的,上次坐坏的椅子你还没修好呢,还差点把可爱的捉老鼠能手老猫给压死。

哼!树杆哥哥,你像个树杆,还说我。从此两个人过上了负气的世界,谁也不再理谁。

一天,天气晴朗,小白兔和小乌龟碰在了一起。小白兔说:哎,小爷爷,你还敢和我比速度吗?

乌龟说:小胖胖,和我比,你还差远呢。

小白兔说:小爷爷,来比呀。

乌龟说“:从这个树到那座山顶吧。

比赛开始了,小白兔一直飞快地跑,没一会就跑到半山腰,突然前面一条河水挡住了路。小白兔心里想,怕什么呀,先睡一会儿。

小乌龟终于爬了上来,把小白兔捆住了,然后使出吃奶的力气继续爬,终于第一个登上了山顶。

小白兔醒了,看见自己被捆住了,突然一个巨大的猎人来啦,。小白兔蹦到了一个树洞才逃了一劫。心里说:臭乌龟,你等着,下午有你好看。”

从前,有一个家里有高个子哥哥和矮个子弟弟。

有一天,他们发生了矛盾,妈妈买了一块小熊饼干。哥哥说:我个子最高,所以我吃。”弟弟说:“我个子虽然矮,可是我帮妈妈干活最多。所以我吃。”他们俩争来争去,谁也不让谁。

妈妈实在听不下去了,最后决定给了弟弟。哥哥生气地说:“妈妈真偏心。|”

可妈妈回答说:“不是我偏心,是弟弟还小,你已经这么大了,应该让着点弟弟。|”

哥哥红着脸底下了头:“知道了,妈妈。”

从此以后,哥哥和弟弟再没有吵闹过打闹过。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充足,妈妈带着我出去玩,发生了一个让我既感动又高兴的事情。

在出去的过程,我和妈妈一边走路,一边谈话。正谈得津津有味,没注意到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树,我和妈妈都撞了上去。不过前面没有人,要不然就太丢人了。撞倒在地上之后,妈妈不顾个人安危冲到我的身边一直担心地问:哪里受伤了,哪里不舒服?我当时也没有在意妈妈受伤了没有,就赶紧回了家,给我做全身检查。

晚上我正准备睡觉时,隐隐约约听到有呻吟的声音,我偷偷跑到妈妈房间的门口,看到妈妈手臂肿了,正在涂药。当时我鼻子就有种酸酸的感觉,然后躲在了房间默默地哭。

一天,拥有闪闪发亮的光头强与肥肥胖胖的熊二相遇。光头强没有什么变化,而平时虎背熊腰的熊二却变小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光头强在李老板的紧急催促下,一直在砍树,而熊二听到了锯子声,便去阻止他。但是光头强带着一台无敌时空机,就在一年前,熊大就被捉上了时空机被穿越了。在一阵眩晕之后,熊二看了看自己的身体,又看了看四周,他不是和光头强在搏斗吗?怎么来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幼儿园呢?这这里,他看到了熊大和自己的妈妈,当然,小光头强也不在话下。他和熊大善良了一下:光头强长大后变成了伐木工,我们帮助他变成发明家吧。他们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光头强。

光头强的动手能力十分强,很快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还把熊大和熊二又通过时光机送回去,这时候一切都变了,树木变高了,变多了许多动物也来了,人类朋友都和睦相处,而光头强,也回到了树林种植了很多树木,变成了一位21世纪的伟大的发明家。

有一天光头强到山上砍树,小熊二就跑去他家看电视,光头强想今天没有小熊二的打扰可以多砍一些树,可以多赚一些工资。

熊二想光头强没有回家来,我可以多玩一会,也可以吃东西。熊二拿了零食,有苹果有草莓、桃子,就大喝大吃起来,一边还看着电视。等光头强快回家来的时候,熊二已经把他家的东西快吃完了。光头强本来想把木头送去火车站,听到家里电视的声音就回了家,一看是熊二。

熊二从窗户逃出去了,光头强拿上他的枪开上车去捉他,可是天上下雪了,熊二的车掉进了河里。

有一天,红太狼看到了慢羊羊一个人在草地上吃草,红太狼高兴地都感觉到要自己已经吃到羊肉了。

红太狼悄悄地跑过去,但是被慢羊羊发现了,红太狼把她打飞太狼的神器——平底锅,扔了出去,她扔了十个平底锅,都打在了在山底的灰太郎头上。慢羊羊高兴的哈哈大笑,红太狼都被气死了。

有一天哥哥在看书,而调皮的妹妹在打游戏。哥哥看到妹妹在打游戏,大声了叫了一声,妹妹听了差点被吓死,还装作没听见,继续玩游戏。哥哥生气了。看见哥哥走过来,妹妹赶紧飞快地写做作业。可是过了一会儿,妹妹竟然睡着了,口水流到了哥哥的书本上,哥哥很生气,可是这个妹妹是他的亲妹妹,哥哥还找了一条被子披在了妹妹身上。然后他才开始写作业,红太狼的作业太多了,不写不行。

唉!我要哭,我就是那个哥哥,妹妹是我的亲妹妹,还有那个拿平底锅的就是我们的红太狼老师。

今天,老师分别在两个手指上画了两张脸,这两个不同长短粗细的普通手指竟然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弟弟一个是爸爸。

弟弟又矮又胖,爸爸又高又强壮,老师画得栩栩如生。你说这是不是奇怪的手指呢?

老师不仅画技好,写出来的作文更是栩栩如生,把死的写成了活的。

一天,在一个家中诞生了一对姐妹花,经过了无数的艰辛,她们终于长大了。可是姐姐很嫌弃妹妹。因为妹妹很胖。每当妈妈出去时,姐姐就让妹妹去干家里的所有活。当妈妈回来时,姐姐说这些活都是她干的,又说妹妹偷吃食物,所以妈妈回来总是打妹妹。妹妹很伤心。

又一次,妹妹独自......

从前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他们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武探险,遇到了一件小事情,一条河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弟弟让哥哥趴在小河上,看看有没有小鱼。哥哥抓到了一条鱼,弟弟抓到了一只虾米,两个人高高兴兴地把小鱼和小虾都烤着吃掉了。

一天,小猪在一座山上看到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他们一见面,小猪就邀请小白兔到他的家吃午饭。小白兔爽快去了小猪的家。

到了小猪家,小兔子看到小猪家乱得就像一个垃圾场,小兔就对小猪说:我来帮助你收拾房间,你去做饭吧。

不一会儿功夫,小白兔就把房间收拾干净了,小猪也做好了饭。

愉快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误打误撞闯进了一群屎壳郎的领地,这堆屎壳郎看到陷在屎地里的小蚂蚁,用笨重的身子爬到了他的身边。小蚂蚁见到被妈妈说成“罪大恶极”的屎壳郎向他爬过来,有点害怕,挣扎地更厉害了。屎壳郎一边缓慢地把小蚂蚁放到草地上,一边说:哎呦,小蚂蚁,你怎么跑这个地方来了,还得我救你。小蚂蚁愣住了,感觉屎壳郎好像也并不坏,难道妈妈说得都是错误的吗?

一天,一只狗和一只猫相遇了,他们都吹说自己的本领最大。狗说自己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找不到主人了,还可以自己找回家取去。你行吗?猫记得火冒三丈:我比你可爱可以埋伏,大人们都喜欢我。就这样他们吹了一天,最后谁也没赢。

我们无论谁和谁,都有自己的生存本领,生命都是平等的。

有一天,金匠和裁缝结伴出去旅行,来到了一棵树下,看见一个小矮子在烧炭。在小矮子的热心招待下,金匠和裁缝和他一起烧炭。只见小矮子挥起了大刀,把金匠和裁缝的胡子和又发都给剃掉啦,为了表示歉意,他送了他们每人一袋炭。他们生气地住进了酒店,一夜之后,他们发现头发和胡子长出来了,炭变成了金子,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从《环太平洋 2》说起

上个月初在 CCG 展会瞥见《环太平洋》续作的广告幕墙,一阵眩晕。看了老白的一文后,更是内心躁动。想起当年《环太平洋》上映时曾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遂重发与此,博众位一笑。

机械是人们制造的装置,能以一定方式将能量、力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作为人类技艺之制作,机械从其问世之时起就成为人类安身立命的手段和工具。而当前这个机器主宰的时代必然导致新的精神偶像和风尚地标。机械美学便是这一石破天惊的变革的戏剧性而又合乎逻辑的产物。其心理基础是认为各样的机械本身蕴涵着美感,不仅是带来实利的功能之美,更主要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与古典美迥异其趣,认为机械本身的合乎功能、技术逻辑的构造和外表具有一种朴素的不加雕饰的美。这契合了人类讲求逻辑理性的天性,又与人求新奇变异与为己造神的心理倾向若合符节。

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庞大复杂的蒸汽机、火车头和巨型轮船无不以尺度、效率、声响、见所未见的奇特外形刺激着人们,而当代影视作品中那些家系庞大的人形机甲亦是殊途同归。这些机甲在或恶或善的操纵者手中,成了异类的英雄或者反派,牵动我们的眼球。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型机甲,俨然是一个个肌肉发达,集真、善、美、勇、信或恶、邪、叛、离于一身的庞然大物般的战士,也暗合了人们的英雄清结。当初如此,现在也一样,不知多少孩子(也包括不少成人)都无不渴望拥有这样一个酷极的玩具,它不只是玩具,简直是伙伴!

巨大机器人虽非日本人的原创,却是日本 ACG 及相关玩具产业的常青树。以 1972 年的《魔神 Z》为爆发点,搭乘型巨大机器人的风潮至今仍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源源不断地为整个产业涂油上链。而在美国,情况便大不相同:自 80 年代《太空堡垒》动画系列向北美引入“机甲”(メカ/Mecha)概念之后,几次实拍电影的尝试都很不成功(自 1990 年的《机械威龙》起,详见后述),这一类别的作品在北美电影市场就此沉寂了十七年。

也许有看官要问了:“你是不是忘了《变形金刚》的电影系列?”然而《变形金刚》讲述的是异星起源的自律机械生命体故事,而非作为人类自身延伸的搭乘型机器人,其电影的不断推出也是依附在 1980 年代至今由 TAKARA、孩之宝和漫威共同缔造的整个专利产业链上的,加上易于切入主流的靓车及兵哥宣传题材,早已是一株深根大树上待价而沽的香果子。而人控机甲题材在没有产业链支持和主流文化认可的情况下,仍处于需要优秀原创作品的积累阶段,而其本身的特性也意味着高投入和高风险的双重窘境。

但就在这样的境况下,仍有人在为突破而努力,当年的《环太平洋》是一份最重量级的答卷,尽管商业成绩差强人意,续集的消息仍让俺激动不已。毕竟,儿时的记忆永远难以忘怀,它会在某个夜晚,借着电影的躯壳席卷而来,令您无法自已!

《环太平洋》的编剧特拉维斯 · 比彻姆曾特地指出:“这部影片中并没有机器人,观众们只会看到由人类操控的机甲。”而导演哥儿魔 · 德尔 · 托罗也强调,片中的机甲不是“Robot”而是“Mecha”!

当真如此?那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机甲”这个词儿的含义。在日语中,“机甲”(機甲)一词原本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即“机械化装甲”,意为“装备有诸如坦克、装甲车等运用机械力的武器之~”,可见于对西语中装甲部队建制的翻译,如“機甲師団”——对应英军的“Armoured Division”,美军的“Armored Division”或德军的“Panzer Division”。而在日本战后特摄史和动画史上,这个词汇也经常出现在巨大机器人作品标题中。

在美国,“机甲”一词的通译是“Mecha”(或 Mech)——这个词汇的进口可追溯到《太空堡垒》系列,起初多用来指代空想科学作品中由驾驶员在机体内置驾驶室进行操作的人形机械或多足步行机械,体积大小不等。这个词汇源自日语中的“メカ”,原为 Mechanism 的略称。然而“メカ”一词在日语中的词义涵盖面更广,一切运用机械力的物体都可用其指代——包括机器人、汽车、飞行器等。不过这两种语境下的“Mecha”目前已经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环太平洋》中的机甲猎手就是一种人控的搭乘型巨大机器人,只是“Mecha”的一个种类。

不过哥儿魔这样说或许也是为了避免混淆以下几种常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机器人:

多被称为“Android”或“Gynoid”,脱胎于中古炼金术志怪小说中(如《化学的婚礼》)人造人的概念。“Android”一词首现于法国作家维利耶 · 德 · 利尔亚当于 1886 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

人工智能型机器人在身形、外观甚至智力、自主性和道德观方面都与人类非常相像,其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大都会》中的玛丽亚、《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 data、《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一家等。部分作品中的人工智能型机器人采用了仿生组织(如人工皮肤、内脏),因而也会被译为“仿生人”——如《异形》系列中的艾许和主教、《银翼杀手》中的连锁六型仿生人。科幻作品中的人型机器人常被作为现实人类的镜像与分身,有时需要和人类一样面对种种道德困境与思辨,对于自己身份的困惑和对真人的憧憬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一些甚至在作品中与人类相爱结合直至最后死亡。

这类机械体拥有自我意识,能够与人类进行对等的交流与共存,代表作有《变形金刚》和《洛依德机械兽》系列中的机械生命体。

这类机械需要使用者在机体外部远程实施遥控才可运作,代表作为《铁人 28 号》以及《铁甲钢拳》等。当然俺还是最喜欢老机械哥斯拉。

需要驾驶员搭乘并进行操作的人形或异形机械,能够为使用者提供防护力并增加他们的机动性和力量。其中一些体型较小,驾驶舱几乎占据整个躯干部位——如《黑客帝国 3》中锡安守军使用的 APU 和《阿凡达》中地球佣兵的 AMP Suit;另一些则在巨大机体内提供独立封闭驾驶室,传动与操控方式五花八门,机体高度可从不足十米(《机动警察》)到过百米(《无敌钢人泰坦 3》),甚至大过整个星系(《天元突破》)。

当然以上也只是我为了查看而自己粗分的。

巨大机器人的西方进化史

在西方,这种人控机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蒸汽屋》(1879)中主角一行人操作的机械大象,以及英国作家威尔斯的小说《世界之战》(1898)中外星人的三足战斗机械——这玩意当年可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 UFO 杂志《飞碟探索》的封面常驻明星。

1967 年,英国作家约翰 · 克里斯托弗还以三足战斗机械为标题写了一套青少年冒险故事《The Tripods》,里面操纵触手系三足战斗机械的“主宰”颇有旧日支配者的味道。1981 年,国内以连环画方式出版了这套作品的前三部,改名为《威尔历险记》。现在想起来,难道那就是俺与克总一伙的第一次接触么!

不过由驾驶员在内操控的巨大人形机械初登大银幕,则要等到 1952 年了。人控巨型机械承载着后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对机械美学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暴力那种既恐惧又渴望的感情。对这种感情更为现实的投射衍生品还包括直接穿戴在使用者肢体上的“动力服”——初见于美国小说家爱德华 · 艾默 · 史密斯于 1934 年在《惊奇故事》杂志分四次连载的科幻作品《透镜人》及其续作系列,不过该作中的动力服实际上只是拥有推进模组和护盾的宇航服,作者并未提到过它是否能够将使用者的力量增幅。这个话题这次暂且按下不提。

搭乘型机器人虽说不是日本人的原创,却在日本实现了极大的繁荣和良好商业成绩。初期的日本巨大机器人作品通常以极具魄力的机设、热血澎湃的战斗画面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出发点,机体拥有千变万化、超乎想象的能力,本身具有相当浓厚的英雄性甚至神性。这类超级系作品自 1970 年代初的《魔神 Z》起兴,发展出包括变形、合体在内的诸多变体。而到了 1970 年代中后期,又涌现出诸如《机动战士高达》这类以更加现实、贴近人类生活或历史教训的题材为出发点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会辅以更真实的背景与机械设定,片中的机器人能力和行动被限制在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范畴之内,有时只是推动剧情和挖掘人物内心的道具,并不是作品的核心要素,故事题材和人物刻画也更多具有道德模糊的倾向。而进入 1990 年代之后,这两类作品风格也开始融合互补。

1952 年,法国动画巨匠保罗 · 古里莫(《小小士兵》)的合作者安德烈 · 萨留将前者耗时四年的动画长片《牧羊女与扫烟囱的人》推向市场,虽然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商业成绩却很一般。这部寓言式的动画片讲述了一个斗鸡眼暴君的自大与灭亡,他和权贵们住在华丽的高高城堡上,饱受压榨的平民们却只能在阴暗的地下城艰难度日。在影片后半段,暴君被镜中化身取代,后者为了强占一位牧羊姑娘而启动了一台拥有恐怖利爪、探照灯般双眼并能发出强劲暴风的巨大机器人。它的前胸内藏有一个装着自动乐器的装置舞台,驾驶员则在它脑后的驾驶室用拉杆和舵轮进行操作。在片尾,反舌鸟干掉了驾驶员,在胡乱操作之下将暴君的城堡砸成一片废墟,暴君被消灭,被解放的民众逃离了地下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这台形似古希腊重甲步兵的人形机械是动画史上第一台搭乘型巨大机器人,确立了这一流派的很多标准,包括机器人本身无个性、行动结果善恶与否全依驾驶员而定的核心思想。

1953 年,《牧羊女与扫烟囱的人》被译为《斜眼的暴君》在日本上映,获得了一致好评,也影响了包括高畑勋在内的一批日本动画人。不过保罗 · 古里莫对本片相当不满,在买回版权和底片后进行了大幅度重制,1979 年完成的新作于翌年以《国王与小鸟》之名公映,一时间好评如潮,但于 1985 年在日本上映时反响却不如 1952 年版。在我国,本片曾由上译厂译配引进,相信也是不少看官儿时记忆的一部分吧?值得一提的是,《国王与小鸟》中的机器人不再是一台纯粹的搭乘型机器人,这是因为导演给了本片一个更深刻的新结尾:在塔基卡迪王国的废墟上,机器人如同罗丹的“大思想者”一般陷入沉思;在它的脚下,反舌鸟的幼崽又被套鸟的笼子关住。突然,机器人的巨大手爪自己活动起来,它打开鸟笼放走了幼鸟,最后一拳将鸟笼砸碎。

高畑勋在影片解说中曾如此评价:“在经历了布拉格之春等一系列事变之后,法国艺术家对苏联的失望难以言表;这个结尾的寓意在于——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革命和美丽新世界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在旧的暴君滚蛋之后,人民又被押进了新的牢笼;古里莫面对这悲惨的现实,挥出了愤怒的铁拳。

1954 年底,由本多猪四郎执导的怪兽影片《哥斯拉》(这怪兽也有个音读的汉字名“吴尔罗”)掀起票房热潮,根据东宝公司的统计,日本全国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去影院看了《哥斯拉》。担任本片特殊技术的圆谷英二在战时就是为军部的国策片做电影特效的,因此在战后一度被褫夺公职,这次圆谷将原本用于战争片的特效手法和自己对东京大空袭的恐怖回忆结合在一起,成功地推出了这部具有浓厚“本土决战”风味的怪兽片。

本多猪四郎之后又执导了 1957 年公映的《地球防卫军》,影片描述了因核战争失去家乡的怪游星人觊觎地球丰富资源而大举入侵的故事。在本片中出现了高 50 米的 5 万吨级巨型机器人,它原本是怪游星人用于土木工程的挖掘设备,主要部位由硬度超高的“特殊宇宙钢”制成,能够从眼中发出杀人光线。它在之后的特摄影片中再度出场时被命名为“魔杰拉”,这也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一台巨型机器人。空想科学与特摄自此流行一时。

1956 年,漫画家横山光辉开始发表漫画作品《铁人 28 号》。这部作品中的巨型机器人“铁人 28 号”原本是日本陆军在战败前为“本土决战”而研发的秘密决战兵器,直到战后才正式完成。这台需要遥控操作的机器人本身不具性格和善恶观,在一名少年侦探的操纵下对抗种种恶势力(其中也包括不少恶人操纵的巨型机器人)。铁人 28 号是日本漫画史上第一台为军用目的开发的巨型机器人,除漫画外还于 1959-60 年播放过广播剧,并在 1960 年推出了一套特摄电视剧。本作改编的系列电视动画于 1963 年起播映,开日本动画史巨大机器人题材之先河。不过其特点为远程遥控操作,并非搭乘型。

而在 1968 年播映的特摄电视剧《赛文奥特曼》第 14 及 15 集中,合体型巨大机器人也首度登上日本电视屏幕。这台由佩丹星人研发的机器人被称作“金古桥”(King Joe),可以分为独立的四个部分,各部分都具有潜水和飞行能力。合体之后即成为高 55 米、重量接近 5 万吨的巨型机器人,它虽然不能飞行,却具有超过 10 万吨级的腕力,当然还有一个俗套攻击方式就是能从眼中放出破坏光线。

而漫画家永井豪于 1972 年 10 月推出连载漫画、并于同年开始播映电视系列动画的《魔神 Z》(又译《无敌铁金刚》)则首开日本搭乘型机甲之先河。

在这部作品中,一个致力于开发无害能源“光子力”的科学家为了阻止邪恶同僚的野心,而在研究所的废水处理池下秘密用超合金 Z 制造了一台能够自给自足的巨型机甲。这台“魔神 Z”高 18 米,完成时有效功率就达 50 万马力。制造者的孙儿驾驶着这台机甲,用千变万化的神奇能力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地狱博士和他的远古邪恶机器兽兵团……《魔神 Z》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日本动画作品,为当时已开始呈现颓势的电视动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该作的赞助商 Popy 公司(现已并入万代)主营玩具制造业务,在动画开播之初并不看好这部设定过于低龄化的作品。但在《魔神 Z》收视率一路走高的情况下,Popy 立即加紧投产相关玩具,在开播半年之后终于将魔神 Z 的玩具推向市场。这套高约 60 厘米的机器人玩具制作精良,加上动画中多彩的设定和火爆的场面而受到少儿观众的欢迎,一举创下五十万套的销售佳绩。《魔神 Z》的热播和玩具热销显示出巨大机器人题材动画的商业潜力,自此玩具厂商加大了对电视动画的投资,过去以糖果点心厂商赞助为主的日本动画业开始转向以售卖玩具为主要目的,而原本已在走下坡路的电视动画也得以振兴。而《环太平洋》中主角机甲“危险流浪者”的驾驶舱位置、高潮打戏中出现的肘部火箭助推那一记重拳和火热的胸部喷射都无法不让人联想到魔神 Z。

这股始自《魔神 Z》的超级系机器人风潮在 1970 年代前期风靡一时,作品中善恶双方的道德立场泾渭分明,机器人的能力大都超乎观众想象,能源、攻击手法等设定往往天马行空,在带给观众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对决之后,结果也几乎都是邪不胜正。而且几乎所有作品中的主要机器人都会推出相关玩具,甚至出现过动画本身收视率平平、但凭借优秀的玩具销售业绩也能顺利拍摄播放完毕的现象。

随着超级系机器人成为香饽饽,这一类作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1974 年推出的《盖塔》系列中以鹰、豹、熊三台盖塔战机合体成盖塔机器人的设定,成为日本动画史上首台合体机器人,并且根据三台战机的配置变化,能够组合出三种形态。

自 1976 年起,长浜忠夫担任总监制的一系列机器人动画摆脱了之前作品正邪分明的道德塑造,在合体、变形类巨大机器人的基础上开始出现描写细致、有血有肉、背景故事丰满的敌方人物,敌我双方的道德观愈加模糊;和之前的《勇者莱汀》一样,这三部常被合称为“长浜机器人大长篇”(包括《超力电磁侠》、《超电磁机人》和《斗将戴摩斯》)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帅气美型甚至带有悲剧色彩的敌人。

而在《斗将戴摩斯》中首次出现了通过特定驾驶员脑电波使机甲与驾驶员动作同步的设定,本作的主角是位空手道高手,能够用这种肢体动作增幅的主 - 仆操作方式让机器人发出华丽的必杀技,配合机器人的面部表情,更是帅到爆;在操作时上身需以管线与机体桥接,机体受到的伤害也会反馈在驾驶员身上。

年,《宇宙战舰大和号》掀起了第二次日本动画热潮(处于崩溃边缘的高科技外星敌人觊觎我们的地球,游星炸弹成天到晚照脸轰——有些熟悉吧?),这部首播收视率不佳的作品在重编重播后一炮打响,随着其第二部剧场版的超高票房,掀起了第二次日本动画热潮。这部以地球危机和宇宙战争为题材的动画作品从人物、机械设定到故事背景都较为写实,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公害问题和第一次石油危机也有所影射,博得了观众的共鸣,空想科学动画开始进一步走向现实描写。

年由富野喜幸执导的《机动战士高达》开始播映,该作起初收视率也并不乐观,俺在日本曾与模型社团的中年同好讨论过这个话题,结果大家一致回答说“当时我还是高中生,这个片子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知所云”。虽然首轮播映以缩短集数而收场,但随着一次次的重播,《机动战士高达》的收视率也持续稳步上升,万代公司推出的相关缩比拼装模型也是销量爆棚,《机动战士高达》也成为经久不衰的动画常青树。德尔托罗在访问日本的时候特别提过《环太平洋》里俄罗斯机甲“切尔诺 · 阿尔法”的设计便是受到了《机动战士高达》中吉恩军的 MS-06 扎古 II 系列影响。

虽然主要商业目的还是销售玩具,但《机动战士高达》与过往的超级系机器人作品截然不同。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海因莱因的科幻名作《星船伞兵》影响,以编年史式的宏大背景、深度刻画的登场人物、更具真实感的军武设定和现实的道德观作为包装,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毫不遮掩。虽然剧中人物有一些类似超能力的设定,但双方的机动战士和现实生活中的军事装备差别并不大,这类机器人是和坦克战机一样的量产型武备,并无特别夸张的能力和攻击方式,能源供给的机制、作战保养和机械损耗都非常现实;而作品中互相敌对的势力也都各有各的正义观,无法简单判定人物个体的正邪与否。这一类“真实系”机器人动画作品在 1980 年代批量出现,如 1982 年首播的《超时空要塞 Macross》系列和 1983 年首播的《装甲骑兵 Votoms》系列。

谈到真实系机器人作品就不能不提《机动警察 Patlabor》,这是由日本万代公司和东北新社于 1988 年起制作发行的一系列动画及衍生产品的统称,至 2002 年为止共发行过两部 OVA 动画、一部电视系列动画和三部剧场版动画,辅以漫画、小说和动画短片等。作品描写了在近未来的日本(当然以现在的时间来看已经属于过去时了),服役于东京远郊填海地带的警察分队“特车二科”的日常生活与对抗犯罪的工作,反方则是伴随着人形工农用机器人大量推广而产生的机器人犯罪现象、围绕东京填海造城计划产生的激进环保恐怖主义分子和巨大跨国企业中的高科技犯罪分子。

《机动警察》的特点在于,其主创团体 Headgear 把着眼点放在了剧中人物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和人际关系上,甚至有几集通篇没有几个机器人的镜头、而是基层警员们连篇累牍讨论如何在地处偏远的基地中保证吃饱穿暖。如此一部“不正经”的机器人动画作品,却因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人物塑造而广受好评。主创人员之一押井守曾评论道:“这其实就是一部校园剧,特车队是学校,队长们是教师,而队员们则是学生。至于机器人,就是教学用的电脑啦。”而在 1993 年 8 月公映的第二部剧场版《机动警察 2 the Movie》中,之前作品中轻松幽默、插科打诨的风格突然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和平与战争之实质的思考、对战后日本社会和官僚体制的辛辣讽刺、以及对日本国民精神的剖析,整部影片弥漫着导演押井守的个人风格。这部情节纯属虚构的动画影片,其现实意义时至今日也仍未褪色。

进入 1990 年代后,由于日本经济衰退和人口老龄化、出生率降低等因素,电视动画收视率风光不再,逐渐被挤出黄金时段,从而再次面临低迷的局面。而 1995 年由 GAINAX 和龙之子共同制作的电视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横空出世,掀起第三次日本动画热潮。这部作品中虽然几乎没有机器人,但形式仍是萝卜片。在本作中,超级系和真实系不再泾渭分明,片中既有热血贲张甚至毁天灭地的激烈对战,也有对人物和社会现实的深度刻画,非常典型的“本土决战”背景和阴谋论并行,再套上一个神秘主义的外壳,一拳一脚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作品中的世界观和敌方设定吸收了不少犹太神秘主义和基督教异端埃塞俄比亚正教的要素,这些名称取自圣经次经 / 伪经(主要有《以诺书》、《衣索比亚语以诺书》、《希伯来语以诺书》、《巴路克的叙利亚启示录》、《本司拉的智慧》)和犹太教经典(《塔木德》、《大光明经》)的“使徒”也是片中一大看点。

到了世纪之交和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巨大机器人题材的电视动画仍是佳作频传,如《Big O》和《天元突破》。

在《变形金刚》和日本巨大机器人动画的影响下,大洋彼岸的帝国影业于 1990 年推出了美国首部实拍机甲影片《机械威龙》。该作在核战浩劫后的世界背景下,描写了两大势力为争夺领土而举办的巨型机甲对决。片中的机甲由驾驶员使用动作同步增幅的主 - 仆方式操作,自由贸易派一方的机甲“松本 14 号”拥有变形能力,而影射苏联的联盟方机甲则为苏制军武色彩浓厚的“沃瓦列夫斯基 42 号”。影片虽然票房大败,主创人员仍在 1993 年又推出了描述人形与蝎形机甲对抗的《机甲大战》。同类题材还有 1996 年公映的《机甲战士》,讲的是在外星人占领的地球上,人类为争取自由而驾驶古旧机甲与外星新锐机甲一对一决斗的故事。

而早在 1988 年,香港金公主影业就制作过一部混搭了人工智能型机器人和搭乘型巨大机器人要素的影片《铁甲无敌玛利亚》,片中的“先锋一号”很像《机动战士高达》中的 MS-06 型。本片以《Robo Force 铁甲无敌玛利亚》的译名在日本上映过。

改革开放后的 1980 年代,上译厂译配了一部英国电影《新天方夜谭》,片中由人力操纵能够喷出火焰的巨型兽首机器人给俺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我国开始陆续引进巨大机器人题材的动画作品,它们现在已是很多人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首先是 1988 年前后北京电视台首播的《星球大战》,是由美国萨班制片公司将《战国魔神豪将军》和《亚空间大战》两部作品融合并重编而成,不过国内放映的内容似乎只包括《战国魔神》;1993 年云贵电视台首播了《机动警察》。

而 1990 年代初从金和声公司引进的《太空堡垒》三部曲上译版无疑最为著名,该作主要由《超时空要塞 Macross》、《超时空骑团南十字星》和《机甲创世记 Mospeada》融合并重编而成,而差不多同时期金和声以《百兽王》和《机甲战舰》重编的《战神金刚》也被译配引进;1993 年国内还引进了角色扮演游戏风味浓厚、风格诙谐幽默的《魔神英雄传》系列;到 1999 年,深圳电视台又引进了《新世纪福音战士》并以《新世纪天鹰战士》的标题播映,其中翻唱的主题曲请大家一定要听一下。

2010 年,国产机甲动画《太空历险记》在湖南卫视首播,人类和外星敌人使用的王牌机甲能够变形,还推出了相关玩具周边。虽然这部片子引起很大争议,但玩具质量还是不错的,而且价格实在很可以……

那么《环太平洋》中的机甲与怪兽灾难,和日本机器人作品与特摄灾难是否相通?以我管见,也许在形式上确有类似之处,但《环太平洋》显然并不具备日式作品的深层根源。

首先是催生特摄灾难的“原爆情结”:以《哥斯拉》为例,本片的核威胁背景虽然山寨自美国影片《原子怪兽》类似,带给日本人的却并非是对未来的恐惧,而是唤醒了他们心底的惨痛记忆。

《哥斯拉》中的一幕幕特效场景无疑将在座的观众纷纷拉回九年前的日本本土。势如破竹、毫不留情、具有无穷威力的哥斯拉不仅使日本人回想起 1945 年 8 月的两颗原子弹,更以蹂躏东京再现了 1945 年 3 月 10 日凌晨的东京大空袭——这是二战期间最为成功的战略轰炸行动之一,共计 325 架双倍载弹的 B-29 轰炸机从低空杀入东京上空投下了约 381300 枚燃烧弹,在当夜强风的助推下形成的火龙卷(推进速度 100 米 / 秒)将十万以上东京居民焚为焦炭,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原子弹轰炸首日记录(圆谷英二在防空壕中侥幸活命)。而美军机群几乎全身而退,日军只击落其中 12 架。随之而来的两颗原子弹和无条件投降更是将飞扬跋扈了半个世纪的“天照大神”摔得人仰马翻。

而在《哥斯拉》中,怪兽最后却被日本科学家“特攻”消灭——《哥斯拉》的商业佳绩,无法与这种“受害回想”与之后“本土决战未必败,我等仍可科技制胜”双结合的心理暗示摆脱干系。加上当时的第五福龙丸事件,日本人也巴不得赶紧抓住核试验这个话题,给自己的“受害者”形象扑点粉。

哥儿魔回忆起儿时观看美版《哥斯拉》的经历时,将这部影片比作日本人面对原子弹和战后社会的巨变而推出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并且成为了国民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混合了“原爆 / 被爆情结”与“本土决战未必败”的心理暗示吊诡之处在于,它能够同时揭开和抚平日本国民对战争恐怖记忆的伤疤,却阴险地回避了一个事实:在过去的战争中,日本人正是灾难本身,原子弹才是破魔机甲。

《环太平洋》中的人类社会虽然人口与经济损失也异常惨重,然而那只是在描述未来的虚构情节,和日本人时不时回头瞄一眼自己过去的惨败并且偷偷揭开伤口舔一舔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巨大机器人在日本的流行也反映出日本人的岛民心态,这个古怪民族一方面满脑子“本土决战”的受迫害妄想狂,一方面又是精神制胜法的集大成者,因此也时刻需要在跟前摆个大杀器。对此,押井守曾经如此评论:

Z》开创了日本机器人动画史上‘驾驶员操作机器人’之先河,从此,巨大的机器人便成为了人类肉体的延伸,同时也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扩张实体’。就这样,日本人接二连三地狂热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巨大人形机器人。如果说英雄人物总是和根源文化中潜藏的本民族特有的愿望紧密相关的话,那么我觉得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万能思想。看着电视机占领起居室、冰箱也逐渐在厨房普及开来……人们便很容易对科学技术产生盲目的崇拜,认为科技能够拓展人类生活的未来和可能性。而毫无疑问的是,同一时期手塚治虫的作品对这种科技立国信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我却认为,日本人的巨大机器人信仰,其根源还是在于他们脑袋里的那种‘日本式的原始情结’。日本民族总是相信,某种‘单一而又巨大强悍的物事’才是日本的希望和救星。这种拜物信仰的终极偶像便是超级战列舰大和号,这艘巨舰至今仍活跃在各类架空战记和动漫作品中。从这个观点出发回头再看看日本机器人动画的发展史,从《魔神 Z》到《机动战士高达》再到《新世纪福音战士》,那些巨大的人形战斗兵器无非就是大和号战列舰一代又一代的转世罢了。

我认为日本民族这种原始的感性情结正是催生出巨大机器人作品的根源。在这样一种感性的驱使下,日本人在战后的科技发展时代仍苦苦寻求着‘战舰大和号的替代品’,那些巨大的机器人不正是在这种需求之下应运而生的吗?

以上论点虽然抓住了日式巨大机器人作品的一部分特点,却忽视了它们和特摄题材本质上是作为一种现代神话和英雄传奇存在的(而且相对于遮遮掩掩的大和级,战前和开战时的日本人不如说更加在心理上倚赖整支联合舰队),所以日本的很多巨大机器人都不仅仅是造物崇拜的产品,更具备一定的超凡与神性并且以某种形式具现化。比如魔神 Z 的魔神力、盖塔机器人的盖塔射线,到后来伊丁的伊甸无限力甚至足以毁天灭地。特别是超级系作品倾向于把巨大机器人作为人类躯体和灵魂的双重延伸,以实现“人的灵魂与巨大的钢铁之躯结合,即为近神”的理念。

说回《环太 2》:这波情怀还是要吃的

《环太平洋》中的机甲猎手虽然属于典型的搭乘型巨大机器人,但其本身并无日本超级系萝卜片儿中的超能力与神性化要素;场面虽激烈大气,机甲的基本攻击方式却并不夸张;机甲猎手本身也不具备任何个性(至多反映了原产国的工业特质)、一旦离开驾驶员便完全停机,除了体型巨大外,更接近真实系。然而考虑到本片的整体设计,机甲的特效与演出还真不错。有意思的是,《环太平洋》和二十多年前的《机械威龙》一样,有着背负过去阴影的主角;而多人同步控制一台机甲的操作方式,也让人想起 2000 年推出的日本电视动画《GEAR 战士电童》。

那么续作《环太平洋:雷霆再起》表现将会如何?在真正看到影片前一切都不好说,老实说我从预告片里嗅出一点不好的气息。但这一碗热腾腾的情怀,我本人是吃定的。

导语:伏地感谢 godannar 和 amigojeff 二位老大在成文过程中的倾力指导。


「知乎机构帐号」是机构用户专用的知乎帐号,与知乎社区内原有的个人帐号独立并行,其使用者为有正规资质的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公益组织、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这不仅是知乎对机构的「身份认证」,更是涵盖了内容流通机制、帐号规范等全套帐号体系。和个人帐号一样,机构帐号开通不需要任何费用,同时也受社区规范的监督管理,并要遵守相关协议。目前机构帐号入驻采用邀请制。您可以通过 · 来了解更多机构帐号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大不由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