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上联对下联,成男成女成夫妇,求下联

热点标签:
> 剑网3青盒子披风鹤影天青四体型实装返图
剑网3青盒子披风鹤影天青四体型实装返图
[复制链接][][][]
发布时间:17-05-18 14:31 来源:52PK整理 作者:52PK整理
剑网3青盒子四体型实装图一览,大家可以提前看看四体型的实装表现,大家是种草还是拔草呢?
&剑网3青盒子披风鹤影天青四体型实装返图欣赏,青盒子将会在5月18日晚上8点30分限时3分钟不限量出售,喜欢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四体型剑网3青盒子实装图,是种草还是拔草,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责任编辑:茶色光
*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及描述。
Copyright © PK.COM 版权所有 52PK网剑网3独轮车 成男成女双人同骑动态展示图
  剑网3制作人郭萌主先后公布了新坐骑木马独轮车的gif动态图,分别是成男萝莉的动态展示[],以及成女萝莉展示图[],今天郭大侠又给我们带来了成男与成女的双人同骑gif动态展示,一起来看吧!
成男成女双人同骑木马独轮车
成女和萝莉双人同骑展示
成男萝莉展示
成男萝莉展示
更多资讯,尽在
178游戏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日月凌空资料整理
新体型: |
小工具: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上联:庭前花开淡淡香,求下联上联:庭前花开淡淡香,求下联保魏国家百家号上联:庭前花开淡淡香下联:?小才女们,小才子们,快来填下联哦,在头条等你们的佳联,才佳者,我就成为他(她)的粉丝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保魏国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简单快乐,幸福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的图书馆
&&&&&&&&&&&&&&&&&&&&
&&&&&&&&&&&&&&&&&&&&&& 主讲:刘纯斌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楹贴、联语。是一种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具有独立意义的文体,是世界上唯有我国的独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它与诗、词、曲、赋并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五朵金花。对联孕育于我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融合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的优秀基因于一体,使之成为对仗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在我国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萌放出芬芳绚丽的奇葩。它具有诗、词、曲、赋的某些特点,但比诗、词、曲、赋更工整,更精练,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具有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而且具有娱乐性、实用性和广泛性。因此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精巧别致,极富对称之美的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瑰宝,深受人们喜爱。
从过去帝王的宫廷神庙,到寻常农家的门舍棚圈;从文人雅士的厅堂书斋,到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门面招牌;从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到百姓的坟园陵墓;从节日礼俗,婚嫁寿生到丧葬哀挽;从工棚到学堂;从军人哨所到犯人牢房到处都可看到千姿百态的对联。因此我们说,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精巧别致,极富对称之美的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瑰宝。它雅可以是阳春白雪,俗可以为下里巴人,上可登殿堂,下可入茅厕。所以上自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下到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喜爱这种文学形式。
第一讲&&&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这一文体,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和其它文学形式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对联究竟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纷纭,尚无定论。
从对联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楹联界对于对联的起源,有三种见解:
、桃符说:“桃符—→门神—→春联—→对联”
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据传说,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有鬼作崇,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到春节,为驱鬼避邪,消灾灭祸,祈求平安,便在桃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大门两边。这就是“鬼画桃符”的来历。
直至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把桃符改写为春联。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在蜀末归宋前一年(公元4年)除夕,孟昶“令学士辛寅逊撰词题桃符,昶以其不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大体合律,语意吉祥。全联意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得到更多的喜庆,这样的美好日子将春天的一样永驻人间。
孟昶在这副对联里,用吉祥之语表达了他的期盼、祈求和良好的祝愿。但,这副春联,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吉祥,而且给他带来灾难,在新的一年(公元年)宋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俘虏,还委用了一个叫吕余的人,去成都(原后蜀城)的地方长官。同时,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年),将每年农年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为长春节,而孟昶又恰在二月十六日被俘,这样,这副对联成为一种谶言,仿佛未卜先知,成了一种宋灭后蜀的预言和征兆。这副对联正好说明,新年迎接吕余庆,蜀地统治归宋朝。当然,此事纯属巧合。蜀后主孟昶虽然失去了他的皇位,却在我国对联的发展史上写下了第一幅春联,为对联的创建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代学者著名家
2、诗文说。认为对联是由赋、诗、词、曲等文体的对偶句演化、变异而成。,对联源于对偶句。骈文、诗歌、辞赋讲求对偶。在殷周先秦古籍中就有对偶句。如《诗经》中就有许多对偶句。如《诗经》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周易》:“周气相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西汉时就产生了赋体,有了骈文。骈文是一种对偶为主的文体,讲究对仗和声律。好多都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对偶句脱离了诗歌、辞赋而“独立”出来,就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对联。现有据可考的最早的联语是东汉末年孔融(—)从他原诗中抽出,悬于客室的一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孔融生活的年代比孟昶早多年。
主张诗文说,把对联的起源定在梁代。他在是其诗中抽出的两句。诗中抽句成联当始于梁代。按此记载,此联
现在有人考证,到了唐代,律诗逐渐兴盛,并衍生了对联。律诗的颈联、腹联,对仗工巧,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水深鱼极期,林茂鸟如归”。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脍炙人口的对偶名句。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对句从诗中摘出来欣赏、评品。对偶句从律诗中独立出来就成了对联。香港梁羽生先生在《律诗之“联”不同于对联》一文中说:“杜甫的《蜀相》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说是囊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抽出来,‘独立’作为武侯祠的楹联”。至今一些名胜古迹保留着从唐诗中摘出的对联,如山西太原晋祠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按此推论,对联源自唐代。
3、口头文学说。对句主要来源于民间的口头应对或者文人之间的相互游戏。从对联的艺术美学和发展逻辑来看,对句应该早于联语。和一切艺术的萌芽与发展历程一样,其发展过程也应该是从民间的口头对句开始萌芽,而后才为文人和统治阶层运用,成为一种文字体裁。据学者考证最早的对句是《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云》记载的陆云(字士龙、)与荀隐(字鸣鹤、名士)的对句。陆云与荀隐第一次见面时,互报姓名。
陆云称:云间陆士龙;
荀隐答:日下荀鸣鹤。
云间:江苏淞江别称;日下:洛阳王都城,称日下。
两人共同的生活年代在公元——之间。这一口头对句,比孟昶的第一副春联写作时间要早近年。
另据民间传说唐玄宗善出句,李白善对句。
出句:一壶酒,一人饮,醉、醉、醉、醉。(唐明皇)
对句:两面鼓,对面锣,当、当、当、当。(李白)
李白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比孟昶的第一副春联写作时间要早多年。
酒令为旧时饮酒中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人听令轮流说一两句诗词或其它语句,也可做其他游戏,违令与不合要求者罚酒。其轮流所说的诗词、语句,有的不要求对仗,有的要求对仗。要求对仗者,事实上就成了一副对联。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香山居士”条所载的一个唐人酒令:
[令]马援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己;
[答]李耳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这个酒令“令”重“马”字,“答”重“李”字,位置相应,同后来的重言联手法相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窥出对联的一些端倪。
到了宋代,对联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在春节家户人家的大门、楹柱上贴春联,而且一些文人墨客平常相互交际和庆贺、吊唁活动也应用对联。王安石的诗《元旦》,就是极好的例证。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注:屠苏,酒名)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代文人继承了宋代撰写对联的传统。元世祖忽必烈也非常喜欢汉文化,也喜欢对联。他曾专门召见诗人、书法家赵孟兆写下了一幅对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这幅吹捧帝王,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对联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喜爱。
到了明代,对联的发展日臻繁荣。被称为对联天子的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十分热心对联的皇帝,为对联的普及推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清代学者陈尚古所著《簪方楼杂志》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注:应自五代始,史家各执一词),帝都金陵(注:今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另据明人周晖所著《金陵琐事》记载:朱元璋不仅传旨贴春联,而且微服私访,四处查看,亲自督导。有一天,朱元璋在金陵城里走街串巷,见一家人家没有贴春联,大为诧异,便进去问是何原因?原来这家人家是一阉猪户,自己不会写,又请不到人写。于是,他便命随从拿来文房四宝亲自为阉猪户写下一幅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对仗工整,意境豪壮,紧切户主身份。上联:生死路,复词偏义,偏于生,既指活命途径的生路,又指生猪的繁殖器官,即生殖之道。这一双关词用得非常风趣。下联:夸奖阉猪匠手艺娴熟,用刀利落干净。是非根指猪的生殖器官,把它说成是招惹是非的根源,更是幽默。在这里,朱元璋借用阉猪为题,抒发自己打天下的豪情壮志和惬意心情。写完这幅对联,朱元璋满意离去。过了一天,他又来到这家门前查看,仍不见悬挂。他不仅奇怪,而且也有些忿怒,并进门责问。这家户主答道:因这幅对联是皇上的御笔,我贴到神龛上燃香供奉着。朱元璋听了很高兴,赐银三十两,教导屠户让孩子好好读书。朱元璋登基之后,更是喜爱到处题写对联,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南京莫愁湖内,有一楼阁。朱元璋和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常在此下棋。一次朱元璋输了棋,就把莫愁湖连同楼阁一起送给徐达此楼后名胜棋接,并在楼阁上题联一幅: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世事:指时事,大势。一着:下棋落一子,亦指行事的一个步骤。千古业:长久的大业,永远流传,永不磨灭。上联以棋局喻世事,喻时局,指自己棋高一着,夺得了天下江山,开创了帝王大业。寓意于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柔情:温柔的感情。借用秦欢《鹊桥仙》词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六朝:三国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南京(注:旧称建康、建业)建都,史称六朝。下联以湖水喻柔情,在回忆六朝往事,感叹世事变迁,江山兴废无常的同时,也表述了强悍的帝王也有常人之柔情。不过,这柔情乃关注天下世事兴衰之情。此联表现了朱元璋取得天下后的欣喜与感慨。以小喻大,语意双关,借景抒怀,气势恢宏,可谓佳作。南京秦淮河,横贯古城,这里歌楼舞榭,茶座酒馆,并列两岸,画舫游艇,纷集其间,历来是豪门贵族,达官贵人花天酒地的游乐埸所。明朝建都南京后,这里更是歌舞升平,一片繁华景象。朱元璋一天来此游览,见此景象,题联一幅: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这是一幅写景抒怀联,也是一幅巧妙的复字联。上联:佳字五次重复,描述了秦淮河的佳景。这里青山绿水,清风明月,千百年来,一直是游人乐而忘的佳地。下联:痴字五次重复,强调那些沉醉于声乐美色的都有是痴人。唐代杜牧在这里写下《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这首诗,借历史上因荒淫纵乐,沉迷酒色,以至亡国的教训,表达了他作为封建知识份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感怀。朱元璋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怀。他知道,一味纵情声色,必将玩物丧志。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在此联中发出几辈痴人的感叹,读来发人深思。朱元璋登基后,曾回到老家安徽凤阳,到他曾经出家的皇觉寺,看见了庙里供奉的笑口常开,大肚弥勒佛(注:大乘菩萨),并挥笔写下一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是一幅顶真联。顶真,又称联珠,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凑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凑的首字,使两分句或两节凑首尾相连,前后承接,好似串珠。上联:借弥勒佛的大肚形象,盛赞其海量般的胸襟肚量。下联:写弥勒佛笑口常开的容颜,称赞其笑是善解人意的笑,是洞察世事的笑。联语抓住了弥勒佛这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运用灰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弥勒佛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精神气质,体现了佛的特征,且富于哲理。该联语言通俗易懂,内涵十分丰富,精简如哲理名言,教人回味,令人深思。同时,朱元璋还借佛的形象,塑造了自己的形象,表达了一代君王的宽阔胸怀和乐观人生态度。
&&&&对联进入清代以后,有了令人称奇的急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可与唐诗、宋词和元曲媲美的格律文体的主流。
清代学者,楹联大师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中称:圣学相嬗,念典日新,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各公巨卿,鸿儒硕士,品题投赠,涣衍寰间。在清代的近三百年间,对联创作队伍迅速扩展,相继涌现出一批对联大师;对联创作的收获异彩纷呈,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妙对佳联;对联创作的质量日臻完美,编印了一批又一批对联的理论专著。正如《中国文学史清代卷》所指出:清代楹联的兴盛实在是古老文学传统末尾之处最灿烂的荣光。
对联在清乾隆盛世肘期,也盛极一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乾隆便是制联高手。例如:乾隆70寿诞自寿联: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孙曾予一人。
中国历代帝王,骄奢遥逸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即天下。一朝为帝,无不尽情享乐(如后宫成千佳丽),因此短寿者多,注重修身而长寿者少。乾隆大概注意到这一点,从而得知七旬天子只有六帝:汉武帝刘彻,寿;梁武帝萧衍,寿;唐高祖李渊,寿;唐玄宗李隆基,寿;清圣祖康熙,寿。乾隆写此联,巳在位年,寿。他见到了四代曾孙,算来五世同堂。作为古稀之人,他也和常人一样,望多子多孙,所以在这副自寿联中,他对其辉煌的文治武功,只字未提,而是独辟蹊径,从自己的年龄和家里的子孙着笔,说历史上长寿的帝王少,以反衬自己寿高;写自己子孙多,五代同堂,表明自己福气大。这副自寿联,乾隆自诩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福寿双修的帝王,自欣之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五十五年,庆八十大寿,贺寿联许多,很多寿联也很有特色。如纪昀撰贺寿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上联连用六个与“八”相关的词语,切乾隆八十寿诞。下联连用六个与“五”相关的词语,与上联的六个与“八”相关的词语相对,紧扣乾隆在位五十年。全联恭贺乾隆八十寿诞,祝福清朝昌期永盛,联语对仗工稳,恰切典雅。
又如著名学者彭元瑞贺乾隆八十寿联: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阑辉彩眼;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龙飞”:指皇帝在位。“五事”:古代修身的五件事。《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五色”: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以代五者为正色。“鹤算”:指寿高。“八元”:指传说中高辛氏的八个才德之士。“八恺”:指传说中高阳氏的八个才德之士。“八音”: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古代乐器。“八风”:八方之风。“丹墀”:旧时官殿前的石阶。上联连用八个与“五”有关的词语,盛赞乾隆皇帝在位五十五年的斑阑典盛业绩。下联连有八个与“八”相关的词语,恭贺乾隆八十寿诞,联语叠字叠词,恰切典雅,极为壮丽,歌功颂德,赞颂备至。
民国初期,对联仍以晚清的态势持续发展。此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作为传统格律文学的对联,发展受到障碍,从此一蹶不振。
到了二十世纪末,对联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艺百花齐放,对联这一百花园中的奇葩更加艳丽灿烂。当前,全国至上而下,层层建立对联学会,对联组织越来越健全,对联队伍越来越壮大。对联大步迈向新生活,积极为各部门和各行各业服务。各部门、企业、团体敏锐地认识到对联这一文体形式的独特优势,纷纷面向社会开展本行业或部门征联活动、联赛活动,社会反响激烈,佳作更是琳琅满目。这充分显示出对联文化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也向我们昭示出对联更加繁荣的前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艳之花的楹联文化,将在这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新生,更加光彩耀眼,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馨香。
综上所述,对联萌芽于唐代,起始于五代,发展于宋元,繁荣在明代,鼎盛在清代,萎缩在现代,复兴在当代。
第二讲&&&对联的分类
对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途广泛,数量巨多,种类繁杂。人们为研究各类对联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常常将对联进行分类。但由于对联的自身复杂性,其分类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是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分类不科学。光绪年间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寿诞、庙宇、故事、胜迹、应制、人品、格言、春联、新婚、屋宇等二十类,显得繁琐而紊乱。近些年来,关于对联的分类,人们正在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讨,但意见也不很一致。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体系。当今对联分类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字数分类,可分为短联与长联&
1、短联。上下联皆由较少字数组成的对联,称短联。字数多少,也无定论。一般指全联四十字以下,称短联。
例如,最短联为一字联:
相传在清咸丰年间,文宗帝以“墨”字为上联征对,众臣多以“笔、纸、书”等字应对,均不合其意。唯某臣以“泉”对之而获文宗帝嘉奖。奥妙何在?请看,“墨”和“泉”的上半部分别为“黑”和“白”,为颜色相对;下半部分分别为“土”和“水”,同属五行之中。上联可解析为“黑土”,下联可解析为“白水”,对仗工稳无比,可谓匠心独具。
又如,侨居海外的楹联家潘力生赠邓小平联(五言联):
忧期关天下;
安危系一身。
寥寥十字,写尽邓小平的广阔胸襟,和在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赞颂了邓小平的无量功德。
再如,郑燮的七字春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细雨瞒人去看花。
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欢悦情景。这些短联,精巧简炼,言简意阂,便于制作,易于传诵,用途极广,影响最大,是对联中最常见的形式。
2、长联。上下联皆由较多字数组成的对联,称长联。长联与短联在字数上并无绝对的界限。一般是指全联超过四十个字的对联。还有60字说周渊龙,百字说常江。清代楹联大家孙髯翁所作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长180字,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其实还有比此联更长的联。清末楹联大家钟云舫,善作长联。他的六十自寿联890字,他题写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洋洋洒洒,长达1612字,公认是目前为止的最长联。
第二、按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分类,可分单句联、复句联两种。
1、单句联。上下联皆由一个单句组成的对联,称单句联。根据格律文学句子的长短,单句联一般是短联(按全联40字以上为长联之说)。
2、复句联。上下联皆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复句的对联,称复句联;复句联一般是长联。
第三、按语意关系分类,有正对、反对、串对、无情对四种。
1、正对,亦称同类对。就是用同类词语,表现相近或相似事物的对联。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互为关联,互为补充,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两山对峙,山基相连。正对是对联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通用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这副春联上下联的内容构成并列关系,内容相似、相关。这就是正对。
2、反对。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形成对比,两相对照,互相映衬,相反相成,从而把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鲜明、更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例如,杭州西湖岳墓的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说青山埋忠良岳飞的遗骨,下联言白铁铸奸佞秦桧夫妇的跪像,一忠一佞,一赞一讽,格外分明。又如,春联:
破千年旧俗;
立一代新风。
此联用“旧俗”和“新风”来反衬,上“破”下“立”,上下联意思恰恰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串对,对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上下联的意思是顺承,紧相衔接,联贯而下,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从语法结构上看,串对上下联往往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表示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和种种关系。
例如:清李世瑛题陕西勉县武侯墓联(在勉县城南定军山下,有诸葛亮陵园):
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此联上下联是递进关系,下联上联的递进。
再如著名书法家启功撰写的一副联:
若能怀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此联上下联是假设关系,上联提出假设,下联推出结果。
从以上联例可以看出,串对的上下联,不能分割。如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完整。
4、“无情对”。所谓“无情对”,就是在字面上严格对仗,而在内容上却互不相关的对联。这种对联,只求上下联的平仄与对仗相合,而不管内容上有无联系。
清末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是一个“无情对”的高手(有人称他为无情对的创始者)。一日,在陶然亭诗酒宴会上,有人出对:树已半寻休纵斧;张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出句对句的意思确实“一点不相干”。又有人出对:欲解牢愁惟纵酒,张以对:兴观羣怨不如诗。此联尤工,因“解”与“观”皆为卦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则“牢”字之下半为“牛”,而“羣”字之下半为“羊”,更觉想入非非。最后,张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侍郎李文田曰:“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张之洞’莫属矣。”从大笑。
1、“无情对”在字面上必须严格对仗。为了求得字面的工对,而内容远离。“无情对”常常采用“借对“修辞”。如“避暑宜寻深竹院;伤寒应用小柴胡。——药名联。
2、“无情对”上下联在内容上互不相关,而且相互背离得越远越好。
因此,“无情对”不属正格。
再如,光绪与珍妃对句:
光绪出句:珍妃萍果脸;
珍妃对句:瑞士葡萄牙。
“瑞”对“珍”,“士”对“妃”,都是人事类名词;“葡萄对萍果”,都是水果名词;“牙”对“脸”,都为人体名词,可谓字字小类工对。可是上联说的人的脸容,下联说的两个国名。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又如,佚名“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联为一句唐诗,下联为三个国名。荷兰,又作“荷”、“兰”两种花名与“桃李”对,比利时,又以“比利(之)时”意与“争荣(之)日”对。此联两用借对,也对得很出色。
再如,郭沫若应对某酒店征联: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如“五”对“三”,数字对;“月”对“星”,天文对;“黄”对“白”,颜色对;“梅”对“兰”,花木对;再是“地”对“天”,更是佳偶。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也是一副“无情对”。
还有上面例举的“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等联,都是有名的“无情对”。
第四、按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工对、宽对、巧对、绝对等。
1、工对,亦称严对,即格律要求比较严谨、对仗工稳的对联。它要求同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相同则越工。
再如,浙江观海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其中“楼”和“门”是宫室类,“观”和“对”是动词,“沧海日”、“浙江潮”是天文地理类。也是对仗工整的工对。
2、宽对,即格律要求比较宽松或有所变通、对仗不太工整的对联。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它只要求字词和平仄大致相对,句型结构大致相应即可。宽对当然不能无限宽。
例如郑板桥自题联: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用词大类相近,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但名词没有一个是同类相对。
3、巧对,亦称妙对,即对仗颇为巧妙独特、或突出运用了某些特殊技巧的对联。巧联,采用了一种或几种技巧,具有一定的特色,使人觉得巧妙新奇。在以后讲对联修辞手法时详细介绍。
4、绝对,亦可称绝妙对,即对仗难度很高,未获得相对下联的单对。或者对仗浑然天成,因而难有其它对句可与现有对句相媲美的对联。当然,宽对、工对、巧对、绝对之间,并无截然界限。过了若干年,有人对上了,甚至多人陆续对上了,便不再是绝对。
例如,清代某名士曾登四川望江楼作一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同韵反复,音节谐美,堪称佳句,但他苦思不得下联,抱憾而去。直到20世纪30年代,川人李洁玉,从薛涛井旁“古印月井”四字得到启发,才对出了绝妙的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又如,明嘉靖年一船夫于九江渡口向状元罗洪先求对,上联为: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手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这幅上联,巧在连续顺嵌自然数,难度较大。状元思忖许久未能对出,此后成为传世绝联。下联被今人李戎翎对出。下联是“九里香”指的是一种木料,据说1943年有人找这种木料,花了一年时间才弄到手。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装修,因需要此木料,只两天便从十里远的农村找到了。李戎翎闻听此事,抚今追昔,有感而发,欣然对出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一对句大体上还算工整。
第五、按对联的写作方式分类,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等。
1、集句联。集句就是把古今诗文中或其他方面的现成词句,根据集句者要表达的意图,按照对联的基本规律,组成新联。它既保留原有的字句,又赋予新的寓意,使之别出心裁,天衣无缝。
宋代就时兴集句联,王安石就是典型代表。据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载:王荆公作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久而未得。一日,荆公问蔡天启:“‘江州司马青衫湿’,可对甚句?”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江州”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梨园“句,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此联集自同一诗人的两首诗,虽为集句,却对仗工稳,无斧凿痕迹。
郭沫若曾集毛泽东诗词联26副,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联:出自毛泽东诗《冬云》;下联:出自毛泽东诗《到韶山》
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上联:出自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下联:出版毛泽东词《沁园春·雪》。
又如,黄萃田集唐诗题酒楼联: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一副脍炙人口的集句联。“劝君”句,出自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尔”句,出自唐李白《将进酒》。两联句虽来自不同作者的不同诗篇,但合成一联,却十分贴切、自然、和谐。其结构、平仄、对仗十分工整;其意境、风格也十分谐和。上句是讲饮酒、劝酒;下句也是讲饮酒、劝酒。上句借酒抒离别之情,下句借酒发悲欢之慨,都是借酒浇胸中块垒,泄心头悲愤。因而此联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意境上,都达到了完美统一。
2、摘句联,是指直接摘取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单独书写成为一副对联。摘句联是新瓶装旧酒,生发出新的意境。
例如,成都杜甫草堂陈毅所书的杜句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此联摘自杜甫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先寄严郑公》。用杜甫诗句题杜甫草堂,别有韵味。
又如:鲁迅先生摘句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春秋时,齐景公曾御绳为牛,使年幼名荼的儿子牵着逗。荼顿地而景公折齿。
此联是鲁迅先生从自己的《自嘲》一诗中摘出撰写的对联。毛泽东主席对此联作出了高度评价。
摘句以摘诗句最为普遍,但是也有摘文句者。
如,1962年9月,毛泽东主席书赠毛岸青、邵华联: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一副骈文摘句联。联语摘自唐代五勃《滕王阁序》。
3、集字联,是指采集古人碑帖中的单字,组成对联。
4、创作联,也称新拟联,是指作者通过自己的构思,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对联。这是对联最通常的写作方式,无须举例。
第六、按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分类。
可划分出嵌字联、复字联、迭字联、数字联、隐字联、析字联、拆字联、回文联、谐音联等等。以后讲对联辞手法时再详细讲述。
第七、按内容分类,可分多类,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
1、写景状物联。指描写壮丽风景,绘状佳美事物的对联。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惟妙惟肖的佳作。
例如:郑板桥书瘦西湖月观亭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仅十字,却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
又如,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此联上联写了黑龙潭的梅花和水,点出这个风景区的特殊景物;下联又抓住黑龙潭的另一种景观一烟云来呼应,把人们带进美幻奇妙的境界。
2、叙事咏物联。是指直接陈述某件事情的对联。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众多,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
例如,武汉古琴台联: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此联陈述了春秋时俞伯牙在龟山鼓琴与钟子期交为知音的故事。上联写伯牙鼓琴时,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意指情趣高雅;下联则写对伯牙鼓琴,知音者听琴入迷,不辨者荷樵而去。联语十六字,犹如一幅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3、抒情言志联。是指作者抒发或寄托自己感情,表达自己的志趣、理想的对联。诗言志,联亦言志。许许多多的联作者,通过对联抒情、感怀、言志。
例如,林则徐在流放中撰写的言志联:
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超新云。
表明了他怀念友人的情怀,表达了他渴望东山再起的抱负。
又如,周恩来早年撰写的一副自题联:
与有胆肝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联告诫自己也告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胆略。
孙年山先生不但是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还是楹坛高手,他早年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联语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早年满怀豪情,壮志凌云的胸怀。上联一个&“乘”字,一个“破”字,展示了作者树立远大的志向,非凡气概;下联的一个“面”字,一个“读”字,写出了作者苦读求知,不懈追求魏治学精神,一扬一抑,准确地刻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格言哲理联。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语句。这种用意味深长的语句作为对联,告诉人们某种哲理。称为格言哲理联。
例如,佚名格言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此联告诉人们:杰出的人才,需要艰苦的锤炼、锻磨;成功的事业,靠人艰苦卓绝地拼搏、奋斗。
又如,吴敬梓叙世名句:
读书好,耕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劝导人们,知难而进,奋发读书,见善而学,认真做人,艰苦创业,勤俭守业,意义深远。
5、讥诮谐讽联。即揭露、檄讨、鞭挞、讽刺、批评他人的恶行罪愆、丑恶社会现象和不良社会习气的对联。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对联是王闿运1914年应召到北京任文史馆长时撰写的。上联&“民国”二字。下联“总统”二字,加上末句,合起来为&“民国总统”(袁世凯),“不是东西”。对袁世凯的鞭挞就十分明显了。
再如,秀才讽考官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披:口大欺天
清乾隆年间乡试,直隶学政主考官吴省钦,贪赃受贿。某秀才作此联,巧妙地把主考宫“吴省钦”三字拆开,连缀成句,内容切人切事,极求自然,讽刺极其深刻。
第八、按对联的载体分类。对联有多种多样的载体,不同的载体可分为不同的一类联。下面简略介绍几种:
1、门联,又称门对、门贴、宅第联。是指张贴、悬挂,或者雕刻、嵌缀在大门上的对联。门联主要有春联和行业联两种。一般用以表明门第特征、主人的志向、理想、情趣及行业性质。
例如:清武英殿大学士孙家鼐的门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孙家鼐曾作同治和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所以上联说皇帝曾作过他的学生,他的门生是天子。下联说他的状元是天子在殿试时亲点的,他在天子面前又是门生。联语巧切门字,用换位回环的手法,风趣地表达了作者与皇帝的关系,突现了门第特征。
又如,朱元璋御赐陶安门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国朝:指本朝,即明朝。谋略:计谋,策略。翰苑:即翰林院。文章:这里不仅指成篇的文章,也指才学。上联,赞誉陶安的谋略,称其无人可比。下联,夸奖陶安的文章,才华,在翰林院首屈一指。这副门联巧切陶安的门第特点。
再如:湖南大庸天门书院门联:
天作君师;
门罗将相。
此联巧切“门”字,突现书院,赞颂师长和书貌教育、培养的优秀入才。
2、堂联,又称厅联、中堂联,是用于装饰厅堂的对联。内容大都是:明心见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寄慨自娱,惕励自勉等。
例如,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在府衙题了一副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韧,无欲则刚。
上联以“海纳百川”作喻,告诫自己应当谦虚谨慎,胸怀宽阔,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以“壁立千韧”为喻,勉励自己要抛却私欲,徽个正直坚强、刚正不阿、挺立世间的强者。此联正是作者精神品格之写照。其气概不凡,操守可嘉。
又如,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英,是康熙信赖的大臣,在老年即将辞官时,康熙御赠一联,张英悬于家室中堂: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卷云舒;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张英借此联中康熙对自已的真切关怀和良好祝愿,表达他告老还乡后,皈依自然的生活方式,陶冶性情,宁心养神,安度晚年的情怀。
3、书斋联,是文人雅士在自己的读书学习的书室写的对联。这种对联的内容大都是鞠心怡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寄概自娱,惕励自勉等。
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书巢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书巢”是陆游的书房,他废寝忘食,发愤读书的情景,从联中跃然可见。
4、书画联。是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对联。根据绘画的内容,题写切合画面的对联,这是集绘画、书法、对联为一体的具有特色的综合艺术。把画、书、联三者巧妙结合,做到画中有联,联中寓画,画有对联衬,画面更美,画意更新。联有画映,联意更明、更深。例如,周恩来总理题何香凝《牡丹喜鹊图》联:
&&&&鹊报援朝胜利;
花贻抗美英雄。
何香凝为庆贺抗美援朝胜利,画了一副《牡丹喜鹊图》,此画题上这副对联,更好地表达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喜庆之意和对英雄志愿军的无限热爱之意。
5、名著联,又称文艺作品联。是指文学名著中创作的对联。主要是用以配合作品中的场景、环境及社会风貌、人物特征的描写,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例如,《水浒传》第38回“浔阳楼”联:
&&&&世间无比酒;
天下有名楼。
上联盛赞酒之无与伦比,下联称颂楼之名远播天下。此联为小说后文宋江题反诗,作了有力的烘托和铺垫。
又如,《三国演义》第37回诸葛茅庐门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用以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德、志向与隽雅的情趣,为后文描写诸葛亮做了很好的铺垫。此联成为后人养心娱志,陶冶性情的格言。
再如长篇小说《红岩》中革命志士庆祝1949年元旦联: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当时元旦,重庆解放在即,渣滓洞志士欢欣鼓舞,在此题联寄慨。表现了他们身陷囹圄,盼望解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墓联。张贴、悬挂、雕刻在死者墓室或墓碑上的对联。它和挽联相仿,主要是赞颂、缅怀死者生前的才智品德、功劳业绩。
例如:杭州西湖岳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说青山埋忠良岳飞的遗骨,下联言白铁铸佞臣秦桧夫妇的跪像,一忠一佞,一赞一讽,格外分明。
此外还有、灯联、旗联、戏台联、器皿联等等,不一而足
第九、按对联的功用分类。这种划分更难严格、完全。但这种划分才比较有实用意义,对联分类指的主要就是这一种。但是,分类也有多种多样。
下面简要介绍通常的八类对联:
1、春联。所谓春联,就是为庆贺新春佳节的对联。春联的主要内容,自然是辞旧迎新,人寿年丰,歌颂国策,表彰勤劳,抒发薪年愿望,奋发继往开来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和对未来新生活的热烈向往。就其创作内容而言是相当广泛的。
当今,时逢盛世,且楹联繁荣昌盛,有不少优秀的春联。
2005年央视春晚有春联25副,其中一副叶子彤主笔的春联:
&&&&&&&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此联高度概括了我国国运昌盛,人心安定的太平盛世,展现了一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举国喜庆的绚丽画卷,展望了祖国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令人欣喜,激人振奋。
2、节令联,又称节目联。是指纪念、庆贺特定的节目、时令的对联。如元宵节联、元旦联、端午联、重阳联、国庆联等。其特点是针对各种节日时令,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时令增添欢乐喜庆、热烈隆重的气氛。
例如,元宵节联:&
远景近景,良宵美景;
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又如,中秋节联: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玉律,风月双清。
3。寿联,是庆贺生日联的对联。多为称颂寿者的才智品德、功劳业绩以及健康快乐、福大寿长、子肖孙贤等。
例如,李渔贺张半奄夫妇中秋双寿联: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满樽亦满,羡齐眉此目,秋色平分。
此联赞誉寿主夫妇二人清矍容光、高尚品德、和谐情感、美满生活,描绘了佳节双寿的喜庆场景,喜庆之意,祝颂之情,溢满字里行间。联语用词工丽,对仗工稳,贺节祝寿祝福,切人、切事、切时、切景、切情,足称上乘之作。
又如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撰贺马寅初六十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马寅初,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于1940年12月被逮捕监禁。次年3月,为营救出狱,社会各界在重庆大学礼堂举行遥祝拖六十寿辰的大会。周、董、邓代表中共驻重庆办事处送了这副贺寿联。
此联赞扬马寅初的高尚品格,学者风度,和为国培育英才的功勋,祝愿他长寿;并暗示有群众的支持,他必将获释归来。
4、婚联,是庆贺结婚(娶嫁)的对联。婚联的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颂、恭贺、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
例如:旧时通用婚联:
鸾凤和鸣,莲花并蒂;鸳鸯对舞,玉树连枝。
再如:沈尹默餐熊希龄毛彦文结婚联:
且舍鱼取熊,大小姐构通孟子;
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
舍鱼取熊,典出《孟子·告子》,吹毛求疵,成语,出自《韩非子》。构通,别解。重作,指续娶。此联用字巧妙,双关隐切,巧嵌熊、毛之姓,贴切自然,幽默有趣。
5、哀挽联: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缅怀死者的对联。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主要内容是赞颂、缅怀死者生前的才智品德、功劳业绩,追忆与死者生前的交往、情谊,描写死者的死因及悼念的悲痛、凄哀的埸面,以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及尊敬之情,继承伟业善行之愿。著名挽联很多。
例如,康有为挽谭嗣同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此联为挽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的谭嗣同而作。作者将自己的名“有为”和逝者的字“复生”巧嵌联中,衍义成文。上联以哀悼语气的陈述句,为失去“复生”这样的杰出人才而感到痛惜。下联以感慨悲叹的疑问句,对自己的行为作了坦率的自责。此联构思奇特,形式别开生面,感情真挚深沉,既有警世的发问,又有醒世的反思,确属佳作。
又如,l&931年日军大举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举国愤慨。有人愤而为死难烈士写下一副仅两字的奇特挽联:
生。&(倒写)
上联是一“死”字,下联则是一个倒写的“生”字。全联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又如:毛泽东挽蔡元培: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上联誉蔡的学问成就,如泰山,似北斗;下联赞蔡的人格高尚,思想进步。全联仅八个字,就再现了一位德高望重,令人敬仰的人物形象。
再如,张伯驹挽陈毅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结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此联写得浩气凛然,情意深长,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是一尉文辞典雅,恰切自然的佳作。据说,毛泽东主席在陈毅的追悼会上看了此联后,对作者深表赞赏。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4月5日,北京百万群众不顾“四人帮”压制,纷纷汇集天安门广场进行悼念。除花圈、诗词、誓言之外,挽联亦甚多,下面乃其中一副:
灰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
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
在挽联中,有一种自挽联,就是有人在生前就预写吊挽自己的对联。
例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自挽: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此联表达了作者不钻营名利的品质,旷达的人生态度,不为五米折腰的气慨,和尽兴诗酒的情怀。人如其联,联如其人。同时,联语极富浪漫色彩,沉痛中尽显诙谐、风趣,可谓幽默人生。
清末,有一位女士临死时,也写下了一副别开生面的自挽联: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他年弦续房中,休向生妻淡死妇;
子依严父悲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异日欢乐膝下,须将继母作亲娘。
此联以“自挽”代“遗嘱”,有与丈夫、孩子同声一哭之感。
此联作者虽已失传,但此联一直传颂于世,确有令人赞叹之处。
6、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之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事,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当地的清秀山水,优美风光,凭景抒情,感慨往迹,评述、怀念先辈前贤等。包括山水园林、楼台亭阁、院舍堂馆、寺庙祠庵、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风景名胜甲天下。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名士,都有游览名胜的兴趣。他们来到这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或对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留下了大量的题联,为景观增色,使游人叹赏。例如,庐山仙人洞御碑亭联: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此联描绘了仙人洞、庐山及九江的美丽风景,既有近景,也有远景;既有洞景,也有山景、水景。被誉为描写仙人洞风景的佳联。
又如,清人刘风诰题山东济南大明潮小沧浪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寥寥十四字就把亭(小沧浪)、湖(大明湖)和城(济南)的诱人妍丽景色,点一笔勾画清楚,殊觉可爱。游览者观景赏联,更增游兴,更添情趣。
岳阳楼,湖南美景,江南名楼。传说,吕洞宾一天来到岳阳楼,看过墙上的许多字画,顺手挂上两只甲鱼(鳖),写上“虫二”两字,便飘然去了。游人不解何意。这时,谪仙李白神游过此,沉思道:“虫二,不是‘风(凰)月无边’吗?。”心里一亮,立即挥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这个故事就很美,这副对联也美。仅八个字,撼绘了岳阳楼的无限风光。
岳阳楼的另一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特色。上联写景极为壮阔,下联用范仲淹名句典故,抒发了关心民众疾苦的情怀。景为情辅垫,情由景升华。
又如,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琅邪山中,建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时任滁州知府,常登亭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自号“醉翁”,并撰脍炙人口之《醉翁亭记》。此联明白如话,一读即懂,但联中隐有巧妙构思,嵌进“醉翁亭"三字;更令人产生无穷遐想。
又如,湖北武汉黄鹤二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皆空残笛在;
二永汇百川支脉,古今无尽大江流。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州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前一联点出黄鹤搂的地理位置,突现其壮景盛形,恢宏气势。后一联从黄鹤楼的人文掌故落笔,则暗用崔颢题诗和李白的两句诗,借景抒怀。前联有古今无尽之意,后联则有江山依旧之感。两联皆为佳作。
7、行业联,又称职业联。是指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撰写的对联。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行业联能够反映主人的行业特征。“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对联’’。各行业都有体现本行业特色的对联。
例如:相传清朝纪晓岚曾送给一个铁匠一副一言联:
上联是个“酉”字,下联还是“酉”字。这“酉”字怎么说也与打铁无关。铁匠自然不明所以。纪晓岚解释道:“上联正看,是你的打铁砧;下联横过来看,是你的风箱”,铁匠这才恍然大悟。
又如,旧时理发店联:
虽属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毫末"、“顶上’’皆一语双关、不离理发,却又不止于理发,口气很大,包孕甚丰,而且表现出一种兀傲的自豪感。
再如,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题理发店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此联诙谐幽默,别有风趣,且豪情跌宕,寓言深远,足见翼王豪气胸襟。
8、题赠联,又称酬赠联、馈赠联、交际联。是指人们用于交际,题赠给他人的对联。其主要内容是称羡、赞颂、祝愿、表彰和劝勉对方,互道深情厚谊;或寄慨抒怀,互相勉励;或称羡有恩于己,表示谢意等。
例如,鲁迅书赠瞿秋白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鲁迅的文友兼战友。他把翟看作是人生知己,真正的同志。此联赞誉他们在革命的共同战斗中结下的深情厚谊,情同手足。
又如,高燮赠郑逸梅联:
人澹韵菊;
品逸于梅。
竹菊梅兰,历来毅人称作“四君子”,高、郑同是辛亥革时期进步文学社团南社成员。郑本姓鞠,又生于九月,且生性爱梅。此联巧嵌郑逸梅姓名,用梅、菊赞誊其品德,称颂雅切、得体,浑然天成。
再如,明太祖朱元璋赠徐达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入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副对联对徐达作了很高的评价,寥寥数语,既称其功又称其才,概括得十分精当。上联称赞徐达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屡建奇功的卓越功勋。下联赞誉徐达文武双全(出战领兵为将,入阁理事为相)的杰出才能。
再如,蔡锷赠小风仙:
不信美人终薄命;
古来侠女出风尘。
这副对联既赞誉了小风仙的侠情义爱,又表达了二人知音相识,肝胆相照的情怀。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当然,上述九大类对联之间也无绝对的界限。但是总的来说,这九大类对联在类型上划分得简洁明了,在内涵上概念比较清晰,在外延上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对联。
馆藏&2123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孙行者下联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