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孩子近视200度能矫正吗?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的好朋友二旭妈妈写的。

她最近这个月一直都很心焦,每周都要带孩子去医院折腾很久,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后悔”。

她家女儿现在准确的年龄是 8 岁 10 个月,上三年级。

去年发现近视 50 度,没想到今年一查,度数疯长,孩子现在已经真性近视 250 度了。

医生说如果早干预早控制,孩子度数不会增长这么快。

她写下了自己在防控孩子近视的问题上,走过的一些弯路。

也分享了一些矫正孩子视力的经验,还有咨询专家后得到的一些实用的方法。

现在孩子近视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低龄化,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我女儿是去年 7 月份查出近视的,当时双眼度数都是 50,当即戴上了普通近视镜。

我以为,孩子只要佩戴上合适的,就可以控制住度数了,完全没想到近视发展这回事。

复查应该是今年 2 月份,疫情原因,一直拖到 9 月份。

初复查时,孩子裸眼视力,仅有 0.4,医生说,近视度数已经在 250 左右。

仅一年时间,孩子度数涨了 200!这太让人难以预料了。

孩子正是快速发育的时期,眼轴距每增长 1mm,近视度数就加深 200 度。

即便用眼习惯很好,每年自然增长 50-100 度,也都是正常的。

回想这一年,女儿身高确实明显增长。

但用眼习惯,显然没太注意。

前半年憋在家里上网课,户外活动少,加上女儿特别爱看书,看起来就忘了时间,种种原因,才让她近视度数激增吧。

医生还帮我做了个推算:

孩子现在刚上三年级,如果不重视,小学毕业,可能会发展到 400-600 度,初、高中 6 年再下来,高度近视无疑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其实对孩子可能会近视,我心里有准备。

毕竟现在各种电子产品刺激加上学业压力,孩子难免有些用眼过度。

可孩子要真是小小年纪就高度近视,我还真有点难以接受。

那段时间,我不停地咨询、查资料,想办法控制孩子度数增长。

心里也满是自责,后悔自己重视度不够。

我在朋友圈发了孩子近视的事后,有朋友这样回复:

假如近视不是病,没必要担心或焦虑。假如近视是病,可以治,那就治。

这条回复看起来挺理性,但我作为真的“吃过亏”的妈妈,真是无法做到这么佛系。

近视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它最大的麻烦就在于——它不是病,但它跟病一样,有许多潜在危害。

我自己是中度近视,二宝 8、9 个月时,我准备了一场考试。

那两个月,我不停地看书、熬夜、刷题,用眼有点过度。

考试过后,有天忽然发现视野里有几个黑点,去医院一查,是视网膜裂孔。

幸运的是,裂孔位置不错,发现也及时,手术修复后就没事了。

我家二楼的高中英语老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是高度近视,前几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视网膜脱落,伤害了眼底的黄斑部位。

虽然最后手术修复了,但视力仅剩一点点,看人看东西都是模糊的。

平时跟我们打照面,她都是“听音识人”。

也因为眼睛问题,她从特别受重视的英语老师,调到了学校图书馆,工作事业都很受影响。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除了日常生活的不便,最大的隐患,就是眼底病变概率比正常人大。

因为我们的眼球是附着在视网膜上的,近视会让眼球拉长,但视网膜是不能随着眼球增长,所以,高度近视的人,眼球就特别容易牵扯视网膜,眼底各种病变的概率就大。

高度近视的人,发生视网膜穿孔、撕裂、脱落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五倍,患视网膜脱落的概率是 0.07%。

最近几年,也常有新闻爆出很多眼底病,包括黄斑病变、后巩膜普通肿等眼病正在低龄化,而这些眼底病,跟近视都有很大的关联。

正是因为这些,我才想要千方百计不要让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

女儿一个同学家长,也很不理解我的焦虑,她说:

现在近视眼矫正手术很成熟的,大不了以后做手术不久行了。

可事实上,这是一个认知盲区:

即便做了激光手术或“全飞秒”、“变飞秒”等晶状体植入,也只是改变了视力。

眼底已经发生改变的生理结构,是没办法复原的。

也就是说,即便做了近视眼手术,眼底病变的概率,也并不能改善。

图片来源:电影《小番茄》

何况,这些近视眼手术,还有很多并发症或后遗症。

我怎么忍心,让孩子因为自己的疏忽,长大后承担那么多潜在危险呢。

我家孩子的近视防控之路

系统检查、咨询医生后,我终于明白了:

就像上面说的,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改变屈光度,无法根治。

而孩子要想免除日后近视带来的风险,只能防控。

医生还非常耐心地告诉我,控制近视目前只有两种办法: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但因为副作用明显的原因,并不常用。

第二种就是用光学手段:

佩戴角膜塑形镜、多点近视离焦镜、周边离焦软镜等延缓近视增长。

目前,控制近视增长最有效的是角膜塑形镜,就是俗称的OK镜。

但同时也说了OK镜的两个问题:

一是价格,OK镜一副价格在 8000—15000 之间,而且要每年更换。

一副眼镜,加上护理复查费用,每年要在 15000 左右。

孩子如果戴到成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第二就是,OK镜也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它要戴到眼睛里,卫生搞不好,非常容易感染。

纠结再三,我决定先帮孩子控制度数,选择了OK镜。

OK镜在佩戴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繁琐检查。

像角膜的各项数据,都需要评估通过后,孩子才能验配。

检查过后,还要经过繁琐的试戴、各种仪器检查。

我家当时是试了 4 只,才找准孩子合适的眼镜。

旁边一起试戴的小姑娘,前期检查评估都通过了,但试戴了好多副,都因为眼睛太敏感,不停流眼泪,只能放弃了。

试戴繁琐的前期检查,加试戴,让我差点放弃。

想想现在麻烦,是为了孩子以后不麻烦,就坚持了下来。

OK镜是晚上戴,白天摘。

它的光学原理是通过压迫角膜暂时降低屈光率,短暂提高裸眼视力。

我家第一天戴过后,第二天早晨裸眼视力明显转好。

但医生说,一般要持续戴一周左右,才能达到一整天的矫正视力。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佩戴过程确实很繁琐:

戴和摘之前,都要充分清洗,清洁要做好。

我女儿第一天摘镜时,因为经验不足,轻微抻拽了角膜,好在复查时,医生及时看出来角膜上的两个轻微的小点。

这让我意识到,按时复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佩戴上OK镜后,第二天,第一周,第二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以及以后每隔三个月,都要复查。

整个过程,也让我特别跟所有的妈妈或爸爸们提个醒儿:

孩子近视,不是小事,一定要早重视。

光佩戴眼镜,并不能一定就控制孩子近视,还要有一系列的做法,才能真正有效。

1)从小监测孩子视力变化

孩子从出生,到 6、7 岁,视力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 2 岁时能达到 0.4,

4 岁正常视力是 0.8,

我当时就是,错过了孩子 6、7 岁前视力的形成期,还没留心,孩子就近视了。

所以,孩子小时候,父母一定要多观察,早重视孩子的用眼情况。

头正、肩平、身直,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国际护眼法则 20-20-20 也要牢记,即:

近距离用眼 20 分钟,要停下来休息 20 秒看 20 英尺外的地方等等。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眺,才有效果。

3)每周保证不低于 2 次,每次不低于 1.5 小时的

户外运动最好是打球类的运动,也可以看远处或看绿色植物。

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在晚上或者特别早,光线不足的时候,是起不到理想效果的。

标准的光线条件是,我们看向天空时,眼睛感觉有微微刺痛感。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4)配一副适合孩子的青少年专用眼镜

这个就不展开多说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综合为孩子考虑佩戴的类型。

孩子要尽量少吃甜食和,因为甜食在代谢的过程中,会带走钙质,会让眼球壁变软,近视容易形成。

绿色蔬菜,黄颜色的蔬果,豆类,瘦肉等可以多吃些。

6)视疲劳的缓解和视觉训练

很多孩子的近视,是由视疲劳过度造成的。

孩子的眼睛肌肉,调节力度不够,就容易视疲劳。

平时的眼保健操,以及远眺,训练眼睛肌肉的方法,都可以学学。

每天多做几次,既能减少视疲劳,还能让小点的孩子,增加远视储备。

近视防控,其实就是这一系列的好习惯,坚持下来,一定能见到效果。

这是我的一些经验和经历,希望大家不必走我这么多的弯路,早点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

让每个孩子,都保护好眼睛,拥有清晰的视力和健康的未来。

本文经公众号:小树妈妈(ID: tree2050)授权发布,原标题:孩子近视1年,疯长200度:医生的话,让我无比自责……,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近年来,儿童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与学业负担较重、用眼习惯不良以及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了解到,经历了一个“停课不停学”的超长寒假,孩子们的视力问题频发。

迷信“视力训练” 妈妈摘下孩子的眼镜

近视不能戴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戴眼镜不好看,眼睛会变成“金鱼眼”?在视光门诊里,带着孩子就诊的家长们总是有类似的疑问。

“很多家长把戴眼镜看作洪水猛兽,即使已经验光配镜,最后也很难坚持佩戴,甚至寻求所谓的‘视力训练’,反而耽误孩子。”国科大华美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何雪菲说。

今年5岁的小敏(化名)已经是300多度的“小近视”了,一年前妈妈带着她过来就诊。当时接诊的何雪菲主治医师对这个瘦瘦小小的孩子印象很深:小敏身体弱,不太喜欢户外活动,总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第一次接诊时,就给孩子验光配镜,反复叮嘱小敏的妈妈,要督促孩子坚持戴眼镜,多进行户外活动,定期复诊。”不过复诊两三次后,整整大半年,小敏都没有到何医生处“报到”。

直到最近,疫情逐渐好转,小敏妈妈才想起来带着孩子复查,但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小敏的近视加深到近500度。医生了解才知道,早在半年前,小敏就没有再佩戴眼镜,小敏妈妈网购所谓的“视力训练仪”在家给孩子矫正视力。

医生提醒,从现代医学来看,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不存在所谓的“视觉训练”可以恢复到之前正常的视力。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视觉训练”,训练的是“大脑”,只是让大脑逐渐适应模糊的图像。孩子接受这类训练后看似视力“变好”了,但放弃规范的防治,甚至经过所谓训练带来的高强度用眼,视力会快速下降。

国科大华美医院眼科主任陈峰介绍,与不少家长的看法截然相反,合理佩戴眼镜是延缓视力加深的有效手段。针对真性近视的患者,佩戴眼镜后可以让外界物体聚焦到视网膜上,提升视觉质量,从而改善用眼疲劳,很大程度上延缓近视进展。

除了病理性近视等,几乎所有的近视患者,近视都发生在青少年,乃至幼儿期。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健康的用眼习惯会影响眼球的发育,出现眼轴形态改变、角膜形态改变等结果,而且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度数也增长的特别快。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生长发育期孩子的用眼健康,坚持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提供适宜的照明环境等。”视光门诊吕云凯主治医生特别提到,不要迷信所谓的“视觉训练”,户外活动才是防治近视的王道。

“常规三周岁,孩子就应该接受第一次眼科全面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发现苗头,给予防控。”吕医生提醒,学龄儿童最好每学期都能常规检查一次,监测眼轴长度,预防为主,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是防治近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1、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近视

每天两小时指的是累计户外活动时间达到2小时,不管在户外打球还是走走坐坐,只要在白天暴露在自然光下,就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这其实并不难做到,上下学路程30分钟,下课课间10分钟,体育课等,碎片化时间整合起来,每天累计2个小时并不难做到。

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如玩手机游戏等不必要的近距离用眼。

2、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照明环境

选择台灯时要注意五点:照度、频闪、色温、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国家标准GB5对于阅读台灯有明确的要求,照度:A级距离30厘米要高于250lx,AA级高于500lx;频闪:需要专业仪器。用手机对着台灯拍照看有无线条闪动是个简单、粗略、易行的方法;色温:4000k左右,冷暖适中,比较合理;显色指数:国标要求阅读台灯不低于82。除以上几点最重要指标外还有蓝光、照度均匀度等指标:不能只是“灯下亮”,不然我们在看书时候,一会看亮的东西,一会看暗的,加重眼睛疲劳。

3、正确写字姿势三要素

书本离眼睛一尺远(33厘米);身体离桌子一拳;拿笔笔尖离手指一寸(大于3厘米);每连续看书30-40分钟,休息或远眺10分钟。养成一个好的写字姿势的习惯,不光是对眼睛,而且对儿童骨骼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4、每个学期带孩子检查一次眼睛,监测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

学校一般会在每个学期为孩子筛查视力,视力没有达到1.0的孩子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视力达到1.0也应该密切注意远视储备消耗速度,如果消耗过快应及时改变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用眼,预防为主。

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不吃垃圾食品,如含糖量高的饮料等,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健康的营养膳食。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刚开学,教育部就重拳出击,公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令规定: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让孩子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60分钟以上……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因为我国的近视人口实在太多了,而且有幼龄化趋势。

据广州眼科专家、首创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视力问题的涂良钰教授表示,目前全中国近视人数也是世界第一,据世卫组织最新统计我国近视人口多达六亿,其中大学生近视率超过75%,高中生近视率超65%,初中生超过50%,小学生也超过40% 。

以往小学生是五六年级开始近视, 现在一年级近视率也达到10%-20%!甚至我们经常见到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孩子戴眼镜。


【为什么越来越多幼儿患近视?】

涂教授表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问题,一般有先天、遗传和后天三个原因。

●先天原因:跟怀孕和初生养育关系很大。

怀孕前三个月非常重要,胎儿视网膜处于形成和发育时期,如果孕妇有服药、病毒感染、服用药物、食物与水质不安全和偏食等情况,容易导致婴儿视功能先天不足和发育不良。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度近视,孩子容易近视,并且双亲近视度数越高孩子发生近视的时间越早。

●后天原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电子产品,用眼姿势与习惯不良,边走路边看书等,都是导致大部分儿童近视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幼儿出生后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加上儿童在家长的影响下晚睡、睡眠不足,生活作息 不定时,也会影响视力。

【如何发现孩子视力问题】

家长平时必须留心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在看书、看电视时会不会出现以下不正常现象:

3、走近电视机前看、把书本拿近看

4、斜眼看,两眼不对称地看

6、扒开眼皮看(可能是散光)

【如何判别需不需要配眼镜】

涂教授表示,如果发现孩子视力异常,一定要马上去正规医院检查。

如果检验结果显示孩子近视+散光200度以上,属于真性近视,需要配眼镜。

涂教授提醒,200度以下的近视或散光,在没有弱视的情况下,并且是学龄前儿童,最好先不要急于配戴眼镜,因为孩子还处于发育阶段,即使散瞳验光存在真性近视,也只能说明当时的眼部状态,这并非固定不变的,也不能肯定半年后仍是这个度数。

学龄前儿童还没上学,不处在用眼高峰期,这个时期眼睛的保健至关重要!有视力问题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留意,及时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介入,可以帮助孩子恢复视力。

【市面上多种矫正视力眼镜靠谱吗?】

涂教授强调,在改善视力问题方面,只有传统的框架眼镜最靠谱,并且要定期验眼及时更换。

他不建议年龄太小的儿童佩戴诸如治疗镜、OK镜、蓝光眼镜等。

因为孩子的眼球还在生长发育期,如果强行矫正压制、限制眼球发育,会导致严重后果。另外,有些矫正眼镜是隐形眼镜,或者夜里睡觉戴的硬性的OK镜对眼球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发感染,且对散光也不起矫正作用。

涂教授表示,矫正视力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方法,调养脾胃和肝肾,滋养视神经,明目,提高眼功能,改善弱视、斜视。同时治愈儿童假性近视,控制或部分減少真性近视,防止屈光不正程度加深。


【预防近视,涂良钰教授分享以下几点经验】

●近距离看书、做功课、练钢琴等用眼过程中,需留意:

每用眼10分钟→无限远望3分钟

每用眼15分钟一无限远望5分钟

每用眼20分钟一无限远望8分钟

每用眼30分钟一无限远望10分钟

远眺后才可让眼球放松,恢复视力功能(夜晚可远望天空)


1、坚持看书写字坐姿“三个ー"(眼离桌面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头远,手离笔尖ー寸远),光线要充足。

2、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3次,毎次不少于3分钟。

3、坚持每天双眼睁开上下左右“米"字形四方形及版和逆时针+手指在鼻前移动运动眼球(每天6次每次不少于1分钟)。

4、坚持每周贴耳穴压豆1次,并且无论是否贴耳穴都要每天每个穴位按压6次,每次2-3分钟。

5、坚持每天早中晚远眺3次,每次10分钟。如果有弱视,要做近距离手眼精细训练各5-10分钟(例如:穿针线、穿珠子等),每天3次。

6、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包括:电脑,游戏,模类,琴类,手机,电视,看书写字等等,用眼15分钟(儿童)至半小时内(成人)要远眺(10米以上距离)10-15分钟左右。

7、均衡饮食: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且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饮食不能偏食。

8、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成人8小时以上,青少年儿童9-12小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视能矫正过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