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上联,顿时让我爱上了对联上联是平还是仄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_百度知道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我有更好的答案
  1.郑板桥做知县时,一日,有一位老先生前来告状,言说他在一家财主家教书,原商定全年酬金八吊钱,但到了年底,财主却分文不付。郑说:大概是你教得不好,误人子弟吧!我先考考你的才学,遂指着大堂悬挂的灯笼出一联:四面灯,单面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老先生听了即对道: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2.据传,曾有一出生在南方的人,去北方当了县令,常以戏谑他人取乐。一日,假邀一贫穷书生饮酒,向众人炫耀自己的政德。席间,见书生头戴草帽,身穿棉袍,甚是寒酸,便吟道:穿冬衣,戴夏帽,胡度(胡涂)春秋。穷书生知在嘲笑自己,便即起而去,边走,边向众人高声喊道:生南方,坐北方,浑长(混帐)东西。  3.相传,清朝有一个名叫张继贤,因犯私通罪入狱,办案司在看张的供状时,发现供状写得超众,颇有才华,遂提审张试问:本院昨夜听更,五更三点,三点五更,五五二十五点,喜者喜,悲者悲,尔小生,喜里有悲,尔小生,喜里有悲。张即答曰: 小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吉者吉,凶者凶,大老爷,凶中求吉,大老爷,凶中求吉。办案司于其状上批曰:赦之!  4.相传,有一年,清乾隆皇帝访游江南,一日,行至一个叫通州的小镇,顿时,联想到了河北省的那个通州,便出一联要随行答对,联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但随行官员中,无一人能答。消息传到了一个士卒跟前,他想到了,才看到的许多当铺,于是作了一联送于乾隆,乾隆看后大悦,并命 予嘉奖。那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5.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常以傲慢待人。一日,接到梁启超的书信,见书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张之洞甚为恼怒,即书一联,叫人送到门外去,那联书曰:披一品衣,报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看了,即回对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张之洞只得出门相见。  6.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遇到一老和尚出的上联要他答对,而长期不能对答,联曰: 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后因抗粮哭庙一案而被判了死刑。临刑时,他猛想起时值中秋,颇有伤感,在触景生情中,忽记得那半副对联的事情,当即换来儿子,叫他告诉老和尚:中秋八月中。  7.明代太学士解缙,自幼聪明过人。七岁那年,随父去江边洗澡,父将衣衫脱挂于一株大树上,遂曰:千年古树为衣架。解即对答:万里长江作浴盆。一日,父于其友对弈,友突然道出一上联曰:天当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父不能对答,在一旁的解缙见状,代父答道:地做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一年春时,有友人求解缙以园中花木为题写一副对联,缙思之,当即挥毫写道: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一次,有一秀才当着解缙之面卖弄他的才能,说他有一副得意佳作,无人能比,随后,便得意样样陈词: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缙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咀间皮厚腹中空。在一次宴席上,有些权臣不服解缙少时能对对的才能,想借机辱笑,便出一联,曰:二猿断木深山中,瞧小猴子也敢对锯 (句)。解缙深知是指自己而来,便即对道:一马陷足淤泥内,看老畜牲怎能出蹄(题)。一年,解缙要请人于大门上写一副对联,缙自荐。父也就借机考缙,便允之,缙以大门对面尚书家的竹林为题,写道: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尚书乘轿归来,见之,即让家丁拦腰砍了竹子。解缙知之,又于对联尾上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又见之,再让家丁挖去竹根。缙知之,于对联尾上再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尚书看到后,深感惊奇,遂登门夸缙年少有才,必国之栋梁。  8.某人给他高中同学在结婚时撰写了一副对联(此时这位同学已是一名农村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作切点过切线直达圆心,解括弧析因式得新因子。横批:X+Y=Z  9.相传,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督学江西时,发现有后生与己同名,便以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蔺相如和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为题,出联考那后生;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那后生听了,是用两个历史人物作联,又有话外之音,也以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唐初大臣太宗长孙后之兄为题,会对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李梦阳虽觉得后生确实对得绝妙,但又感到自己失了尊严,于是又出一联,要求在杯茶之内对出,联曰: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那后生刚等李梦阳的话音一落,便对道: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 李梦阳连出了两副难度很大的藏典联,见那后生对答如流,心中钦佩。据说,后来推荐了那后生。  10.相传,郭沫若幼年时与同学到寺庙中偷吃了桃子,庙主找到学校里,要求老师查处偷吃桃子的人,但无人承认。老师便出一联,要学生回答,并说,能对答者,可免罚,联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即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见其对答如此工整,便免罚了所有偷吃桃子的学生。  11.从前,有一个秀才赴京赶考,一日行至一木桥上,见桥下有一少女正在淘米便卖弄起斯文来,坐于桥头,大声吟道:有木是桥,无木也是乔,取掉桥边木,有女便是娇,是娇君都爱,为君皆爱娇,叫声多娇女,来也!少女在桥下听得秀才辱己,气上心来,也以米为题回赠道:有米是粮,无米也是良,取掉粮边米,有女便是娘, 是娘儿都爱,为儿皆爱娘,叫声娘的儿,滚吧!秀才听得少女之语,羞红着脸赶忙挑起书担儿拔腿就跑。跑了一里多路,又碰见一个农夫肩挑着一担菜儿,他又以竹萝为题,再卖弄起斯文来:大萝是萝,小萝也是萝,小萝装进大萝里,两萝合一萝。那农夫起初听得,也不理睬,但见那秀才跟在身后,一个劲的念着,便心烦了。正巧有人抬着一口棺材从前边过去,农夫便借机念道:棺材是才,秀才也是才,秀才装进棺材里,两才合一材。秀才听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忙又往前跑。  苏东坡回文叠字巧联  东坡与佛印和尚踏雪寻梅,佛印出一上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东坡回下联: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一个“翻”字,把凤声竹影写得活灵活现。“风翻绿竹”这种动态描写比上联“雪映红梅”的静态描写更有声有色,尤胜一筹。  苏东坡与秦少游戏对  东坡和好友秦少游到郊外野游,见一大汉喝得醉醺醺骑着毛驴回家,东坡笑着出上联: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帐;  秦少游看了看身旁的大江,即景对曰: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  这副对,写得神态活现,惟妙惟肖。  朱元璋民间寻对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对联,还经常到民间寻找好对。一次看到一个小孩看守马驿,感到很惊讶,上前问小孩几岁,小孩回答十岁。又问小孩会不会对对联,孩说会对。朱元璋望着手执马鞭的孩子,出上联:  十岁儿童当马驿;  小孩仔细看了看朱元璋,对道:  万年天子座龙亭。  朱元璋听了大喜,让手下人重赏了小孩。又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遇见一个农民买莲藕,他拿起莲藕便和农民对对,他出上联:  一弯西子臂,  农民指着藕眼,笑嘻嘻地说:  七窍比干心。  朱元璋很满意,封了农民一个官。还有一次,朱元璋出访遇到一个书生,问书生是哪里人,书生说是四川重庆府人。朱元璋随即按书生的地望(古时称籍贯为地望)出了上联: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说毕,让书生对出下联。书生立即对道: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解缙即席辨对  解缙是江西明水人,明朝永乐初年翰林学士。因擅长对联名气很大,引起一些草囊饭袋权臣的妒忌。一权臣请客,请解缙,但不让他走大门,走小门,谢晋不肯,主人闻讯叫人送个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回击:  大鹏有翅恨天低。  主人见对,才让他从大门进来。席间,一个朝权想当众刁难他,指着院里的花草出了个上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解缙稍加思索,马上对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那个人一看没有考住,又指着桌上的茶壶,用威胁的口吻说:  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  谢晋也不示弱,对道:  高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  客人中又是一阵喧哗,那人不顾礼仪,看着解缙穿的绿袍破口骂道: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毫不客气,指着他穿的红袍道:  落锅虾公着红袍。  这一出一对引起哄堂大笑,那人恼羞成怒,抛出更加粗野的一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瞧,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更狠,灵牙利口还对道:  一马失足污泥里,看,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唐伯虎巧对水车对  有一天,唐伯虎到郊外散步,看见几个农夫用水车灌田,水车旋转,浪花飞溅,笑语欢声。有个农夫认出了他,说:“六如居士,你才高八斗,我出个对子,你能对上吗?”唐寅说:“愿意请教。”农夫边车水边说: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停,  唐伯虎摇着手中的扇子,边摇边对道: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农夫听了,哈哈大笑。  石达开改对联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将李文彩原来是个剃头匠,举义之前,他在广西的贵县开了一个剃头铺,作为联络点。天国早期领导人冯云山曾为这个剃头铺写过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这副对联和以往的剃头铺对联完全不同,它表达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的政治抱负,但石达开看了以后,感到不够鲜明,上下两联有些头重脚轻,语势太平,于是把这副对联改为: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石达开借题赋志,抒发革命豪情,把上下联都改用激问的语气,鲜明地表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蔡锷与小凤仙互赠联  蔡锷是民国初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著名将领。他与风尘女子小凤仙为患难知己,传为佳话。蔡锷结识小凤仙后,了解小凤仙能在政治上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申明大义,敢作敢为,而且抱负不凡,便把她做为患难知己,曾先后赠她两副对子:  不信美人终薄命,  古来侠女出风尘。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蔡锷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写下两幅对联:  不幸周郎竟命短,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于里,萍水姻缘成一梦;  念年此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两联中,短联由小凤仙亲自悬挂在北京中央公园黄、蔡二公追悼会的灵前。长联曾和孙中山、章太炎所撰写的挽联一同刻石勒碑,立于长沙岳麓山公园蔡锷墓侧。
采纳率:42%
光百度中的对联故事也够多的了,搜一下,也够你编一本书了。
买本书吧,多了去了 说不过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对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描写对联的段落
描写对联的段落“起床啦,起床啦,臭小子,太阳都晒屁股了,”爷爷精神矍铄的朝床边走来,我瞄了一旁的闹钟,故作可怜的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这才几点,您就再让我睡会行么。”爷爷瞪了我一眼,硬生生地把我从被窝拽了出来,突然,看到桌上摆着一捆被报纸裹得严严实实的不明物体,难道这是爷爷的什么宝贝这时爷爷端着一碗浆糊说:“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贴春联。”只见爷爷撕开裹着春联的报纸,将春联成对儿摆放,寓意好事成双。爷爷又叫我撕去门上那幅旧联,“爷爷,干吗要撕了那对联,直接把对联贴在上面不就得了。”向身旁的爷爷不解的问道,爷爷笑呵呵地说:“过新年,门也要穿新衣服呀!”我迅速的撕下了门上所有的对联,并用小刀把门上残余的对联刮干净,接着爷爷拿出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的背面,爷爷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的移动对联的位置,一边贴,一边问对联的位置正不正,我左看右看,果断的回答“正了!”紧接着右联也贴好了,看着焕然一新的门,十分的得意,竟念起了对联:“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好一个万事平安,吉祥如意”,爷爷端着浆糊准备去贴下一幅对联,而我还沉浸在成功贴好春联的喜悦之中。《》的优美段落摘抄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我和哥哥早早的起来,让二妗熬好糨糊,拿出昨天买好的春联,来到了我家房顶,我随手拿了一个小铲铲刮起去年残存的旧对联来,因为我个子比门矮,所以只能刮比较低的对联,我刮完下面的后哥哥个子比较高在刮上面的,趁这个时候我在对联上刷了一层均匀的糨糊,我刚刚刷完糨糊,哥哥也刮完旧对联了。因为我家的对联都是两米二的,所以我把梯子搬过来架好,让哥哥贴对联。哥哥走上梯子同时我护住梯子,生怕哥哥摔到在地。我问哥哥为什么要贴对联。哥哥说:“好把我告诉你这就叫‘辞旧迎新’。对了那个是上联,那个是下联?”我摇了摇头,哥哥说:“快去问姐姐,她肯定知道。”我让哥哥走下梯子,我就去问姐姐,姐姐告诉我:“读声四声的是上联,读二声的是下联。”我很快找到了上下联。我们就这样贴完了所有的对联,这时我和哥哥的手都成了金红金红的了,我哥哥说这就叫“红红火火”。我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洗了手。
大舅舅到的比我晚。大舅舅他一进门还来不及坐下,就从包里拿出一副红通通的对联,我问舅舅:“舅舅,你拿对联做什么,外婆家不是已经贴了对联,你不知道吗?”“不是贴在门口的对联,这是给外婆祝寿用的,你看看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我打开一看,啊!那些字金光闪闪,很耀眼。上联写着:“身强体健寿比南山”,下联写着:“子敬孙贤福如东海”,还有一幅写着一个特大的寿字的,是挂在对联中间的。这副对联真的很漂亮。大约在11点的时候,我小舅舅从房间里拿出一个三层的大蛋糕来。一些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表哥、表姐、表妹和表弟,一共十来个人,看见大蛋糕便一涌而上的围到了餐桌边。那一个蛋糕可好看了,最上层用红色的鲜奶也写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几个字,四周用绿色的奶油做的鲜花几乎和真的一样,而且还放了两个樱桃,下面两层也做了红红绿绿两色的奶油花。这样的蛋糕一定很好吃吧,馋嘴的我们都要流口水。舅舅见我们那么想吃蛋糕,就说:“快去把外婆请来,吹蜡烛。”一会儿功夫我们把外婆扶过来,大声说:“舅舅,外婆请来了。”外婆高兴地吹息了蜡烛,大舅舅就过来切蛋糕,外面的爆竹也辟里啪啦地响起来了。
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少年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大了以后,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这副奇怪的春联在家门口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这是一副漏字联。漏字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创造方法。作者选用人们的通常用语,有意漏掉一两个字,让读者去猜想,这也是一种谜语联。上联“二三四五”缺什么?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少什么?少十。简而言之,是缺一少十。一与衣,十与食谐音,其意就是“缺衣少食”。而横批是“南北”,不正是“没有东西”吗?它表达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充分表达了作者当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讽刺。当读者猜透了作者的用意之后,顿感作者构思之奇妙,可谓神来之笔矣!吕蒙正巧妙地运用对联谜,诉说了自己生活的困苦。短短一副对联,说尽世态炎凉,语文真是奇妙。
一大早,妈妈就带我来到亲婆家,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我看得心痒痒,也想跃跃欲试。于是走到爸爸身边央求道:“好爸爸,你就让我贴几幅吧!”没想到爸爸竟然大发慈悲,给了我三幅对联。我高兴极了,但由于我太矮,够不着,怎么办?于是我搬来凳子,爬了上去,但还是够不着,我便踮起脚尖,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重心不稳,就会掉下去。所以手不由地颤抖着。唉!看别人贴容易,自己贴起来可难了!好不容易贴上去了。我从凳子上下来,看见春联贴得东倒西歪的,活像一条蛇趴在门上睡大觉,自己都被这景象给逗乐了。爸爸见我贴成这样,便走过来,重新把对联撕下来,手把手地教我。看了爸爸的示范,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第二幅对联,在背后涂上浆糊,爬上凳子,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两只手抓住对联的两角,使它成横线,把两角先黏住,再往下一捋。我沉着冷静,再加上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贴起来顺手多了,不一会儿就整整齐齐地贴好了,看着焕然一新的门窗,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对联:“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到处都洋溢着快乐。我们全家都投入到了忙碌的劳动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爷爷、奶奶准备年夜饭,爸爸、妈妈和我贴春联。可别小瞧了这贴春联,这里面大有学问呢!这不,爸爸笑眯眯地拿着一副对联考我来了:“小凯,你看这一副对联,哪一句是上联,哪一句是下联,该怎么贴?”哈,这还不是小菜一碟?我立即朗声答道:“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该贴在左边,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贴在右边。”爸爸一副主持人王小丫的模样:“恭喜你,答对了。”呵呵,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别得意得太早,我这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呢!”刚过了爸爸这一关又要迎接妈妈的挑战。只见妈妈手中拿了一个金色的“福”字问我该怎么贴。我一听这问题就乐了:“当然是倒着贴了,倒跟到谐音,福倒了说起来就是福到了,这可是人们美好的心愿,祈盼幸福临门呢。”妈妈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漾起春风般的笑容。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贴着春联,不一会儿,家里便焕然一新。红彤彤的对联,金灿灿的字使温馨的家更增添了一份喜气。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准备贴春联。“好多的春联啊!”爸爸让我先帮他们分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的说:“来我给你们讲讲关于春联的知识吧!”他接着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在唐诗中有许多对联,但对联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可多啦,有街门对、屋门对、大春条、短春联。每一副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隐蔽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扬扬地说完这些,机灵一动,又说,“就有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
我喜滋滋地跑到门边去摘旧春联,哎呀,上下联贴反了!我又兴致勃勃地在走廊里绕了一圈,果然,有不少邻居家都把春联贴反了。看,语文没学好,闹笑话了吧。我箭一般冲进家,大声宣布道:“现在进行一场对联知识竞赛。”我现学现卖,先介绍一些对联的基本常识。“春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爸爸妈妈拍手称赞:“说的真不错,培训班没白上。”我笑嘻嘻地说道:“下面我出几道题,考考你们。对联就是既‘对’又‘联’,那么谁知道‘对’和‘联’分别表示什么?”爸爸只说出一小部分,就忙着用“啍”“哈”之声做掩护(他答不上来就躲躲闪闪);妈妈补充了一些,但还是不够全面。我像老师一样郑重其事地给他们讲解:“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内容相关就是‘联’。楹联以‘副’为量词,先右后左,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联脚平仄应相反,上联为仄,下联为平。”我话音刚落,从不愿洗碗的老爸好像知道了我的意图,一溜烟儿奔向厨房。我这才记起新的春联还没贴,和妈妈去贴喽!
说起大年初一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我要贴春联,这种“重大事情”我可要抢先做啊。我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春联和福字贴开始贴,我拿来剪刀和胶带布。准备工作就绪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鸡爪”,拿起对联,用剪刀剪下胶带布往门上一贴,接着又贴上另一张。再贴上横批。看着自己的“杰作”,我不禁仰天大笑:“我真是天才!哈哈哈!”“天上的蠢才!”突然一把尺子无情地敲在我的脑门上。原来是妈妈,她指着这副对联说:上下联没有对齐,而且反了!”“反了?这上下联该怎样分呀?”我一脸疑惑。妈妈装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这个嘛,让我来告诉你。古人对对子讲究‘平’和‘仄’,‘平’就是现在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哦,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呀。我竟把上联“三星高照平安宅”和下联“五福临门富贵家”这哥儿俩弄错了位置,唉,我这糊涂虫真是丢人丢到家了!接下来撕可就是个麻烦事儿了,妈妈说不许把纸撕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好无损地把这对联撕下来。
我跨进家门,奶奶正在调制糨糊呢。准备工作就绪了,我便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鸡爪”,拿起对联,取出一张,用刷子蘸上粘稠的糨糊,跑到大门前,往门上一贴,接着又贴上另一张。看着自己的“杰作”,我不禁仰天大笑:“我真是天才!哈哈哈!”“天上的蠢才!”突然一个脑瓜崩无情地敲在我的头上。原来是姐姐,她指着这副对联说:“糨糊抹得不均匀,你看有的地方都挤出来了,而且上下联反了!”“反了?可这上下联该怎样分呀?”我一脸疑惑。姐姐装出一副老先生的样子,说:“这个嘛,我来告诉你。古人对对子讲究‘平’和‘仄’,‘平’就是现在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哦,原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贴春联也有规则呀!我竟把上联“福门吉祥千财旺”和下联“家顺人和万事兴”这哥儿俩弄错了位置,变成了“左上右下”啦!唉,我这糊涂虫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今年我特别注意读春联,在写春联中去解读春联,值得一提的是领悟欣赏了三幅独特的趣联。其一是“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巧用数字和谐音,补缺的手法,表明了一种意思。字面看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横批没“东西”。我理解应为“缺衣、少食、没东西,这家人很穷。其二”上联是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下联是拾拾拾拾拾拾拾拾拾“,缺横批。字面上看,上联很多“壹”可以理解很多为丰富,即丰衣(壹)壹,下联足够多的“拾”可以理解为足食(拾),“丰衣足食”正好配为横批。我理解这幅对联要表达的是:有衣、有食、丰衣足食,生活很富裕。其三是“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缺横批。这是妙用多音词不同读音构成的一幅趣联。真正意思的读法是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下联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据说这是一位从事豆芽生产的人写的对联,他希望自己生产的豆芽天天长(zhang),天天长(zhang)长(chang)。我给配一个横批应该是:越长(zhang)越长(chang)。
大年三十那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带回了一幅春联,大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大字,透出喜庆和吉祥。上联写的是“人和家和万事兴”下联是“财旺业旺千家乐”横批是“万事如意”大人们都很忙,春联在桌子上放了一上午还没有贴出去,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告奋勇地要求贴到大门上。但是我个子小,拿着春联够不着大门的顶端,爸爸这时赶过来,接过春联,要我去准备好剪刀和粘胶,协助他贴春联。我很快拿来了粘贴的工具,发现爸爸拿着春联,站在门边自言自语:“上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呢?”,我运用平时所学的书法知识,及时给爸爸指出上联所贴的位置。爸爸很高兴地表扬了我。位置定好以后,我拿出粘胶,用剪刀喀嚓喀嚓地剪成小段,帮助爸爸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红彤彤的对联映在我们的脸上,邻居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就像对联横批所说的那样,祝我们全家万事如意!
腊月的最后一天,爸爸说贴对联,我看见爸爸在贴对联,我就对爸爸说:“爸爸,我和妹妹去贴对联好吗?”爸爸说:“好!”我就拿着对联,妹妹拿着糨糊,然后在门口开始贴对联。我首先把两扇门上的旧对联清理干净,然后再刷上糨糊,最后再把新对联贴上。我和妹妹两个人在爸爸的指导下把一幅对联贴完了,在贴对联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篇五年级课文,叫走遍天下书为侣,我一想可以改一下。我就说:“我们也来做一幅对联吧!”妹妹说:“我们做一幅什么对联?”我说:“可以做一幅在五年级学过的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来写对联,上联是:走遍天下何物为侣,下联是:走遍天下电脑为侣。古灵精怪的妹妹说:“横批是,多功能!”
爸爸让我先把对联拿到客厅里,他端来了自己熬的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爸爸让我把对联拿到院子里,他自己端来了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除夕。大人们正忙着准备新年的大餐,我在家里实在没什么事干,突然想起老师留的“抄二十副对联”这项作业。于是,我拿了纸笔,走出家门去抄对联了。抄对联当然是先抄自己家的啦!我家的对联上联是“三阳日照平安宅”,下联是“五福星临吉乐门”,横批是“吉星高照”。我把这副对联仔细琢磨,啊!原来是“三阳”对“五福”,“星临”对“日照”,“平安宅”当然是对“吉乐门”啦!对联真不愧叫“对”联啊!抄对门邻居家的对联时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因为他们家的对联有好几个字都是繁体字,比如说“万”这个字就被写成了“萬”。我不认识,只好回家求助了。唉!
腊月的最后一天,爷爷说贴对联,我看见爷爷在贴对联我就对爷爷说:“爷爷我和哥哥、妹妹,去贴好吗?”爷爷说:“好!”我和哥哥拿着对联,妹妹就拿着胶水,我们在门口贴对联,哥哥首先把两扇门刷上胶水,我和哥哥两个人把一幅对联在爷爷的指导下贴完了,在贴对联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篇四年级课文,叫走遍天下书为侣,我一想可以改一下。我就说:“我们也来做一幅对对联吧!”哥哥说:“我们做一幅什么对联?”我说:“可以做一幅在四年级学过的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来写对联。”说完哥哥就说:“走遍天下何物为侣?”我说:“走遍天下电脑为侣。”古灵精怪的妹妹说:“横批是,多功能!”
我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妈妈说:“睿睿,该贴对联了。你看妈妈这有几幅对联!你看那一幅比较好,就把它贴在门上。”说到对联呀!我今年还专门为我家写了一幅呢!我把那些对联放平,左看一下、右看一下,就是没我写的那副对联好看。虽然那些对脸看着字迹工整,词语华丽。可让我感觉它们都是千篇一律。我写的那些对联看起来字体虽然比不上打印的,可是我倾注了心血,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我跟妈妈说:“我想贴我写的对联。”妈妈说:“你自己看吧!”我想让妈妈和我一块贴对联。妈妈说:“你自己想办法。”我给对联后面粘上双面胶,然后把他的面撕下来……终于贴上了那一幅:
书中还讲到了很多民间笑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改春联》,讲的是:一位地主,胸无点墨还假装斯文。在春节前夕,他请来教书先生帮他写春联,春联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地主看了后说不好,觉得不能人人增寿,让先生改成“娘增寿”,先生说:“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地主不懂就让先生改,自己走了,先生一想,把对联改好了。除夕夜时,地主把对联贴在门上,来往行人无不捧腹大笑,原来对联改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这则故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那些瞧不起人的达官贵人,不学无术还自以为是,抒发了老百姓对这种人的憎恨。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年都更新的春联,车库和仓库的春联,大部分是不过几个月就“残疾”了,再过些日子,恐怕连尸骨都荡然无存了。而防盗门上的春联还和新的一样。库房的春联贴和没贴一样,防盗门的春联换和不换一样。如此说来,春联的作用只是为了让我们高兴,让我们感受到喜庆。但事实上呢,除了买春联时看看上面的话,以后基本都不看。也没听说谁做客时看主人家的春联写得好不好。现在的春联差不多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所以有时候买春联时也不怎么用心,反正都是那些话,颠过来倒过去说。现在每家至少要贴一幅春联,我简直不敢想象全国要用多少对联,对联也是纸做的啊!如果是我们平时用纸,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对联的命运不是被风刮飞就是被撕掉,根本没有再利用的机会。我们如此公开的浪费纸,这个习俗是否应给改一下!每年因为对联而浪费的纸,数量不会太小吧!
每当过年时,语文的美就会体现出来了,因为这时家门口都要贴对联,而每个人都想通过选一幅对联来显示自己家的文化水平。同时也寄予着对新的一年的盼望之轻。有一次我从一家人的门口走过,看到一幅对联上面写道“年年顺景财渊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我看到这幅对联十分压韵,我便急迫想知道它的意思。于是我傻站在门口向过路人问,一位大哥哥看我对知识的渴求,便快步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第一句是表示希望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第二句是祝愿人们延年益寿,福气多多,总体是表现福星高照,这也就是她的横联,听了他的一番话我顿时恍然大悟,我似乎感受到了横联与上下联的字里行间之中散发着语文的气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这幅对联中我不仅使感受到了新一年的期望,也让我学到了一些对仗写法的语文知识,它让我对奇妙的语文产生了无限的乐趣。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那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带回了一幅春联,大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大字,透出喜庆和吉祥。上联写的是“人和家和万事兴”下联是“财旺业旺千家乐”横批是“万事如意”大人们都很忙,春联在桌子上放了一上午还没有贴出去,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告奋勇地要求贴到大门上。但是我个子小,拿着春联够不着大门的顶端,爸爸这时赶过来,接过春联,要我去准备好剪刀和粘胶,协助他贴春联。我很快拿来了粘贴的工具,发现爸爸拿着春联,站在门边自言自语:“上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呢?”,我运用平时所学的书法知识,及时给爸爸指出上联所贴的位置。爸爸很高兴地表扬了我。位置定好以后,我拿出粘胶,用剪刀喀嚓喀嚓地剪成小段,帮助爸爸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红彤彤的对联映在我们的脸上,邻居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就像对联横批所说的那样,祝我们全家万事如意!
“千门万户统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这天,我们几个拿着小铲子铲掉旧春联。在贴春联时奶奶发现我们把厨房和正门的春联贴反了,大伯竟然把一副对联的上下联贴反了,没想到贴春联也是一门学问。当我开始兴致勃勃的涂大门上的春联时,被大伯阻止了,说这个留到最后涂,防止胶水不够。接下来该贴“福”字了,这个“福”是贴正的还是贴倒的呢人们常说“福倒”意味着“福到”,可是我们家从来都是贴正的,于是我问了一下家里老人的意见最后决定还是贴“正”的。贴完“福”字,问题还真来了,我看着瓶子里所剩无几的胶水,掂量了一下好像真的不够涂那对庞大的门联,大伯说这个太重得用面糊糊儿,让奶奶熬面糊糊儿了,哥哥感到好奇,就在一旁拜师学艺。谁知我们还是防不胜防,这个大春联的“威力”这么大,一碗竟然不够,哥哥现学现卖,又去厨房熬了一碗,没想到竟然比奶奶熬的还要黏稠!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纷纷洗手收工了!
寒假里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我还写了全家的春联。春节前几天,爷爷教我写春联,拿上红纸,准备好笔墨,写春联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先写大门上的对联,上联是“天官家有摇钱树”,下联是“赐福堂中聚宝盆”,横批“天官赐福”。听着这意义吉祥的春联,我决心一定要写好这幅春联,可是事意愿违,刚写第二个字就写错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我慢慢使心静下来,小心翼翼地写着,可“祸不单行”,我把“聚”字中的“耳”两横写在了一起,我连忙补救,便用毛笔描来描去,到头来,反而越描越糊,简直不能见人了!爷爷发现了,他立即又裁了一张红纸给了我,亲切地对我说:“做事可不能马虎呀!”没等他说完,我又拿起笔,一阵挥毫泼墨后,一副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春联写好了,就连爷爷这个“书法家”看了,也露出了笑容,还不时说道:“写得不错,写得不错。”写完了第一幅,我又自信满满地写起了一幅又一幅……写春联真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
寒假里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我还写了全家的春联。春节前几天,爷爷教我写春联,拿上红纸,准备好笔墨,写春联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先写大门上的对联,上联是“天官家有摇钱树”,下联是“赐福堂中聚宝盆”,横批“天官赐福”。听着这意义吉祥的春联,我决心一定要写好这幅春联,可是事意愿违,刚写第二个字就写错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我慢慢使心静下来,小心翼翼地写着,可“祸不单行”,我把“聚”字中的“耳”两横写在了一起,我连忙补救,便用毛笔描来描去,到头来,反而越描越糊,简直不能见人了!爷爷发现了,他立即又裁了一张红纸给了我,亲切地对我说:“做事可不能马虎呀!”没等他说完,我又拿起笔,一阵挥毫泼墨后,一副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春联写好了,就连爷爷这个“书法家”看了,也露出了笑容,还不时说道:“写得不错,写得不错。”写完了第一幅,我又自信满满地写起了一幅又一幅……写春联真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
随着时间的久远,我早已不再做梦,也早已不是做梦的年龄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孩子大了都成了出窝的小燕 ,我与老伴也都退休了。一天天无事可做,生活枯燥无聊。女儿看我闲的闹心,便给我装了一台电脑让我上网玩游戏。一天无意中溜进了《娱网家园》,从此我便有了[闲云出岫]这个网名。我写诗词,诗歌,散文,对联,不久就结识了不少兴趣爱好相同的好友,其中有个叫“秋心”的女子特别引起我的关注。一开始,她常看我的帖子,却从不说话,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偶尔留下只言片语。我礼节性回访,没想到她的空间有好多她的原创小诗,每篇都是那么清新悦目。没有当今网上女性文学那些多愁善感 无病呻吟的病态,亦没有现代年青女孩的狂野豪放。从她的几篇日志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助人胸怀豁达的已经退休的女性。我预感到她会成为我的朋友,无论从年龄,阅历,知识,兴趣, 都会有很多共同语言。
当我在研究春联中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知道了春联的由来。原来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时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后来到了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这副春联的联意十分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成为了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而亦完了这些事之后,一些与我们不同的地区就回吃夜饭,和“熬年”也就是那样守岁。我们这儿就是一家人美美的坐在炕上围成一团去等待着春晚。看看电视一家人在嬉笑中就过去了。而那炕虽暖和可我们却踏上了一条放烟花的不日之路。晚上一起约好了去放烟花的,便到了一大片空地,向四周看了看已经有人开始放烟花了。拿出一个似宝莲灯的烟花小心翼翼的去点燃导火线,那只何处吹来的一股风将手中将点燃的导火线的火焰吹灭了。又再次点燃了它,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吓得我魂飞魄散。那烟花如同天上流行一般,在星空中一飞而过……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就像那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红红的鞭炮,还有那孩子们红红的脸蛋。
其中,我认为最有趣的要数写春联、贴春联了。记得第一次写春联时,我兴奋极了,我激动地准备好笔墨纸砚,小心翼翼地裁纸研墨,信心十足地拿起笔,用握铅笔的姿势握着毛笔,认认真真地在大红纸上写下了“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写得龙飞凤舞,但自我感觉良好,便得意洋洋地拿去给妈妈看,一定要妈妈帮我贴在大门上。妈妈看后,哭笑不得,说:“有了这幅对联,我们家就不怕进小偷了!”我不解地问妈妈:“难道我写得不好吗?我觉得挺不错的呀!”妈妈听了,便带我走到书桌前,重铺了几张旧报纸,拿起笔,在报纸上一边写给我看,一边给我讲解。先教我怎么握笔,怎么下笔、运笔,怎么把握字形结构,然后让我先在报纸上练习,一笔一划地教我,最后,又铺好新纸,把着我的手重写了一幅。一对比,我写的那幅真的很丑,我开心地拿着第二幅走出家门,仔仔细细地贴在门上。是春联,带我走进了文字的海洋;是习俗,让我爱上了春节。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我刚起床,爷爷和妈妈就叫我去写春联,连文房四宝都准备好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写。我先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丹”字,哎呀!连我自己都感觉很难看,重写。我心想:一定是我好久没写毛笔了才会这样。话说熟能生巧,我多练几遍就行了。我便开始努力练习,我写了一个、两个……渐渐地,毛笔在我的手中龙飞凤舞,我终于把一副对联写完了。我忍不住大声读起来:“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我赶快跑下楼去给爷爷奶奶看,奶奶称赞道:“孙子写的真不错,都可以去当书法家了。”爷爷也不禁称赞了几句。在一片称赞声中我们要开始挂春联了。
我们先贴春联,春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我们家的上联是:平安是福福星照,下联是:百顺为祥祥满堂,横批是四季平安。妈妈贴横批的时候很容易,贴上联和下联就有点难了。我们把双面胶先贴在春联的背面,再把春联贴到墙上去。妈妈爬上梯子,一边贴,一边问我有没有贴正,我说歪了一点,妈妈只好重新贴,这样子来回了两三次才算完成所有的对联。没想到贴春联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不过看着我和妈妈一起贴的春联,我觉得漂亮极了!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3、加强稽核部门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稽核监察工作的职能作用。一是建立四层监督防范网络,即社内自我监督、主办会计监督、信用社稽核监督和联社稽核再监督;二是实行分级负责制,稽核员对稽核科负责,稽核科对联社领导班子负责;三是加大稽核员管理力度,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及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尤其是各项新业务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稽核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稽核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强化稽核监察工作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服务。
“恭喜,谢谢……”新年到了,人们在大街小巷穿梭着,车辆在马路奔跑着,好像是水里的鱼儿们在欢呼着……在这人山人海的世界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充满了花草树木的色彩艳丽!是的,也许在这时间里,孩子们正在埋头苦干地做作业呢!然而,新年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天,可以贴对联,拿压岁钱,去旅游等等!今天,我就讲讲我们在新年里的劳动成果吧!
刘师亮还作了一幅四字联:“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他巧用双关谐音,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政府横征暴敛的罪恶行径,看似歌颂,实则是辛辣讽刺和挖苦,可谓入木三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并用对联形式歌颂新中国的诞生:
吃完大年饺子,人们走家串户拜年祈福是我们这地儿的乡俗。同时,欣赏每家每户张贴的春联不自觉地成了人们的嗜好。总有这么一群“参观者”,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走动着,他们沿途吟诵着家家户户大门上的对联,不时咀嚼品评——这已成为我们村过年的一道特别风景线。用他们的话说,这好像是参观书画展,给人艺术的享受。
“噼哩啪啦……”一阵鞭炮声把我从美梦中吵醒,我一骨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兴奋地奔出房去,你们要问我干什么这么兴奋,因为今天是鼠年的最后一天。吃完早饭,爸爸乐呵呵地对我说:“儿子,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一起去贴对联吧!”“好呀!”我高兴地回答道。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关介绍:
描写对联的段落:描写对联的精彩片段、描写对联的一段话、对联的摘抄、描写对联的短句,还提供关于对联段落在相关作文、范文中的用法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大全上联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