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所指十二生肖动画片中的什么动物?求高

汉文有道恩犹溥,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居何事到天涯。指的什么生肖_百度知道
汉文有道恩犹溥,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居何事到天涯。指的什么生肖
指的生肖么?!这是长沙过贾谊宅by刘长卿诗的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婉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
来自团队: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
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作者对贾谊的景仰向慕之情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感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了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婉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意对即可)怜君何事到天涯下句接什么_百度知道
怜君何事到天涯下句接什么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一首怀古诗。。秋草独寻人去后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汉文有道恩犹薄?寂寂江山摇落处。。所以怜君何事到天涯本来就是下句。,怜君何事到天涯,湘水无情吊岂知,寒林空见日斜时,万古惟留楚客悲
个人感觉你这个适合做下句。羌笛不闻杨柳事,连君何事到天涯。个人观点,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天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①刘长卿三年谪宦此..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贾谊:西汉时政治家、文学家,曾被贬逐至长沙。刘长卿“刚而犯上,遭迁谪”往浙江,此诗是他路过长沙拜谒贾谊宅时作。(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五句写得含蓄隐晦,透过字面,可以领悟到丰富的内涵,请说说你的领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1)此诗的诗眼是“悲”字。从诗所写的秋草、寒林、斜阳、江山摇落等景物来看,都染上了浓厚的悲情,再从诗人自己与所拜谒的贾谊的遭遇看,也充满了悲情。(意对即可)(2)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文帝是“有道”之君,尚且流放了贾谊,当今昏聩无能的皇上,还能对诗人有什么恩遇呢。因此,这句诗从贾谊的被疏远放逐,隐隐联系到自己的遭遇,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隐晦而高妙。(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①刘长卿三年谪宦此..”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①刘长卿三年谪宦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8718282255153023150038248628292772【泛舟诗词】学生讲座系列之十:(戴勇能)寂寂怜君天涯处&&——“五言长城”刘长卿
寂寂怜君天涯处
&&&&&&&&&&&&&&&——“五言长城”刘长卿
&&&&&&&&&&&&&&&&&&&&&
&&&&&&&&&&&&&&&&&&&&&&&&&&&&&&&&&&&&主讲人:戴勇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家知道塞上长城的典故么?不知道,那就对了,南北朝的檀道济曾经自称“塞上长城”&,这个人认为自己是帝国的守护神,就好比塞上的长城一般。唐朝有个诗人,跟檀道济一样自信,也自称“五言长城”,一看就知道是个笔杆子,还自命不凡。可惜啊,他一辈子被贬到死,这么悲催的人生,默哀三秒钟。但他还是挺了过来,活到七老八十,不但会讲笑话,而且写了蛮多流传千古的诗。
&&&&&&&&&&&&&&&&&&&(一)被贬,流离
&&&&生在中唐时期的诗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有志而不得志。安史之乱摧残了多少诗人,连“诗圣”杜甫亦惨遭荼毒,于是,他们只好作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也就是发发文人的牢骚罢了。
刘长卿算是半个未知人物,《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他的生平记载,《唐才子传》也只有寥寥百来个字,就草草概括了他的一生。至于他的家族,也是无从考证,他的妻子也是未知。他有个女婿是李穆,既然有女婿,应该也是有女儿的,但是不是亲生的,也是无从可知。
少年刘长卿,曾经在嵩山苦读,不过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任监察御史。但当官没多久,刘长卿就被吴仲孺陷害被贬入狱。“(吴仲孺)欲截留输送京师钱粮,长卿不与,吴仲孺诬其犯赃二十万贯”,正直清白的人反而被企图贪污的人诬陷,顿时令人有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怆。刘长卿第一次被贬南巴,就是现在的广东地区,唐朝可是蛮荒之地啊。但朝廷上仍有为他辨解的人,于是接受重推,后来又重贬为睦州司马。刘长卿晚年任随州刺史,所以世称“刘随州”。
当然,刘长卿的被贬,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唐才子传》中这样写道,“(刘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仵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他两遭被贬,悲怆难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被贬兮一去不复还,萧瑟凄凉之风,吹遍了刘长卿的全身。我们来看一首刘长卿的名作: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而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声,恨不能起古人于地下重来倾听,而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在由衷地寻求知音,而那种抑郁悲苦的心境,被刻画得十分真切。
刘长卿凄凄惨惨被贬南巴后,一段伟大的基情却开始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这忧忧戚戚的途中,他与诗歌史上光芒万丈的李白相遇了,我们从一首长律说起: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杳杳钟陵暮,悠悠鄱水春。
秦台悲白首,楚泽怨青蘋。草色迷征路,莺声伤逐臣。
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是长卿在回去接受重推后所做的。虽说“罪”是减轻了点,但“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仍未洗刷。“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被扁了,有点累,找个地方了舒舒心。全诗以哀伤的基调,抒发了自己的悲伤之情,诗中字字都是泪。“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感叹人生,怨及天地,全诗充满着难平的悲愤之情。“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人世险恶,幸好还有自然可以亲近。然而,让刘长卿没想到的是,这首悲情的诗还使自己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情。
唐代“五言长城”这颗巨星的轨迹经停余干之际,唐代“诗仙”李白的诗风,也正经历由浪漫主义至现实主义的伟大转变。他们同样经历着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公元756年,李白受邀入永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行至夔州奉节时,忽然传来皇帝的赦免令。李白狂喜之情溢于言表,立即调转船头乘流而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他到江夏与宗夫人重聚之后,复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荐引,终以失败告终。思想再三,年纪也大了,便产生消极隐世想法,打算陪宗夫人上庐山访道。&
李白船至九江之时,听到刘长卿正在鄱阳湖南岸余干逗留的消息。而前不久,李白刚读过刘长卿写的《负谪后登干越亭》等诗作,决定去余干见见这位以五言诗红遍大江南北的大诗人刘长卿。此前这两位唐代的扛鼎人物彼此只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况且李白比刘长卿大25岁,但因为两人惺惺相惜,彼此一见如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刘长卿要继续赶赴南巴,而李白夫妇要前往庐山,两人很快就要各奔东西了。在干越亭惜别的酒席上,刘长卿挥笔写下:
《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我们用白话文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十二郎(李白排行十二)啊,酒喝得差不多了吧?你花一样的宗夫人在江上大声催你上船了呢。美貌的宗夫人声若娇莺,给你带来了鄱阳湖的春色,虽然你曾遭放逐,但如今已获赦,夫妇团聚,久别胜新婚了吧,哈哈。唉,我们现在在此地握手分别,可是各自喜欢各自愁!只有着江边的万里青山送我去岭南贬谪地,你却要由花一样的夫人陪着回鄱阳湖游山玩水去了。
李白与刘长卿在余干的会面虽然短暂,但两人结下了深厚基情,成为忘年之交。由此,唐代两颗诗坛巨星交汇于余干,照亮了安史之乱之后显得有些阴晦的大唐江南的天空。
&&&&&&&&&&&&&&&&
&&&&&&&&&&&&&&&&&&&&
(二)山水,放逸
《唐诗纪事》里写到,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他一生写诗五百一十八首,于是我手贱,去找度娘了解了下古代诗人诗作排行,陆游写了九千三百多首,到底该多么壮志未酬,才能臻至此境,水货估计很多吧。长卿虽写的少点,至少比起来是精炼多了,有许多得以传颂的佳作。刘长卿还有个习惯,每次题诗落名时只写长卿而不写姓,说天下人没有谁不认识他的。好吧,真够嚣张的,我们还是来看看他有没有足够嚣张的资本吧。比如我们小学就背诵的这一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渐深沉,一个光棍,背个行囊,遥望远方,风瑟瑟,雪凄凄,哪里都是凉飕飕的,雪地上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凄凉寂寞。寒冷的冬夜,贫穷人家的草房子孤零零的矗立在风雪之中,又多了份凄凉。刘长卿夤夜投宿,解衣卧床,寒冷浸袭着长卿全身,毛孔发颤,难以入眠。山居荒凉,风雪呼啸,静听主人夜归时虚掩的柴门嘎吱嘎吱的作响,狗叫声、夫妻谈话的声音,不禁想到自己的悲惨经历,哀伤如泉涌般冲出。他的忧伤经年累月,在孤寂中,不由得想起历史上那些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首诗由新年将至写到对家人的思念,又想到自己被贬了,最后一句,又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从今又几年,几时才能回去,不知道,可能回不去了吧。阵阵的长吁短叹,步履蹒跚的形象,真是典型的落魄才子啊。在寂寞的贬谪路途中,他与谁为伴呢?我们来看下一首: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竹林寺是灵澈上人游憩的地方,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刘长卿自从南巴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谓殊途同归,两人虽同有不遇的体验,却共怀淡泊的胸襟。
刘长卿vs王维
刘征先生曾有小文,提到他在长沙一家博物馆里见到一个唐代青瓷彩盘,盘上题诗:“鸟飞平无(芜)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由此可想见刘诗流传之广,这是截取了下面这首诗的中间两联: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白天,举头望白云悠悠,遥想白云尽处是友人的所在。千里万里的白云架起了互通感情的桥梁,又象征着割扯不断的绵绵思绪。夜晚,明月朗朗,前溪后溪之上一片月色。夜静不寐,不免望月思友。月光成了寄托思念的媒介。月光洒满小溪,天地上下明澈,也正是纯洁友情和充塞宇宙的博大思念之情的写照。诗中不见相思语,却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深切相思的意境。我们也来看看王维的诗中的云: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呢,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雅淡之景,给人一种洒脱飘逸之感,祝贺友人与白云相伴,去南山过隐逸生活。而刘长卿的白云是惆怅的,因为友人离去,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经历不同,自然所表达的情感不同。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首虽是饯别诗,但看不到一字送别,轻轻地你走,留下我轻轻地站在岸上,刘备送徐庶就是这个样的,飞鸟没何处,谁知道呢?对友人旅途的担忧,一个空字,简直是寂寞难耐,就差流涕了,第三句是写景名句,自己感受下就知道了。再把这首诗与王维作个比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这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不是同样意境开阔,既有诗情又有画意呢?由此可知,刘长卿的“五言长城”,可不是浪得虚名啊。大家有没有发现,刘长卿的朋友很多,所以送别诗也写得特别多?当然了,写得好也是不容易啊。“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句诗你喜欢吗?我们来看看它的出处:
《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阖闾(h&&lǘ)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读者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刘长卿的山水诗不是用来表现民胞物怀,也不是对自然博大的感叹,而是表达他个人的孤独情怀,他的山是孤山,水是孤水,舟是孤舟,就一孤独之人。在诗中可以见得。他的山水诗与王维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禅”的意境,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同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刘长卿的山水诗则悲伤哀怨。这不仅仅是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精神家园的缺失,才是他最大的痛苦根源。
&&&&&&&&&&&&&&&&&
(三)乱世,悲欢
&&&&说起苏轼,他与刘长卿相似的地方,也是一直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天涯海角的儋州,也是古代文人受尽折磨的代表了。但苏轼这个人生性达观,在哪里都找得到乐子,简直让他的政敌羡慕嫉妒恨。譬如下面这阙词: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乐观是真的乐观,但说起写了那么多牢骚诗的刘长卿会乐观,打死你也不信吧。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的遭遇无论多悲惨,总是会有一些快乐的日子的。我们就来八卦一下刘长卿的开心小故事吧。
说起李季兰,最有名的一个段子就是她和大诗人刘长卿开的那个玩笑,有点象今天的黄段子。但人家都是诗词相对,就显得风雅多了,风雅化了的黄段子非但不是黄段子,还是两人才华横溢的注脚。风雅和粗俗也只是一线之隔。
这个段子的背景是这样的,当时三十开外的李季兰已经声名远扬,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和这个风韵十足的才女酬唱,李季兰也乐于开这样的party,开这样的party是李李兰最快乐的事情,在这种聚会中,她永远都是焦点人物,一群风雅的或附庸风雅的男人把她团团围绕,听她作诗,然后赞不绝口。她乐于享受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就像今天的享受粉丝的热烈追捧,其实李季兰也是很有气质的人。
言归正传,先介绍一下这次聚会的主要人物,人物李季兰、大诗人刘长卿、茶圣陆羽、诗僧皎然,还有一些现在已不知名的文人骚客,他们畅谈甚欢,不觉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李季兰看了看窗外的青山,对刘长卿诡秘地一笑,说,“山气日夕佳”,刘长卿先愣了一下,然后会心地笑了一下,也看看窗外,只见众鸟归巢,林间一片鸟叫声,他气定神闲地说,“众鸟欣有托”。众嘉宾都会心地笑了,说很有趣。
看不懂了吧,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刘长卿有疝气,这种病不好说,就是“有隐疾”,“寡人有疾”,你懂了吧?李季兰说的“山气日夕佳”中的“山气”,和男人的隐疾“疝气”谐音,其实是拿刘长卿开涮,活跃现场气氛。刘长卿果然有胸怀,被女同志取笑一点也不恼怒,反而气定神闲地对了一句,“众鸟欣有托”,当然这里的“鸟”不是动物了,而是《水浒传》中骂人的那个“鸟”。
这个玩笑的妙处还在于,这两句话都是出自陶渊明的诗,问得巧妙,答得更巧妙,一语双关。这个段子不仅验证了李季兰的才华,也显现出她的幽默和不羁。这种笑话在古代人们看来,会觉得很风雅好玩,今天就没有那么强的幽默感了,因为人们不了解陶渊明的诗,也不太喜欢用谐音。就像一个人没有看过《士兵突击》,你对他说“这没意义”,他不会觉得是什么幽默。唉,看来我们要懂古代的幽默,还是要有文化啊。
刘长卿经过过众多战乱纷繁,在暮年逐渐对个人悲欢淡之漠之,向目光投向乱世中煎熬的黎民,揭露社会烽火不断,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心哀人民,可能刘长卿在人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缩影吧:
《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
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
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
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这首诗的主题,又不得不和忧国忧民的杜甫作一下对比。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史之乱导致大唐“雄风不再”,在这场浩劫中,刘长卿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孤独寂寞冷,痛苦忧伤,但他超出了狭小的自我转化为对民生的体恤,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啊。
据刘长卿与杜甫的晚年遭遇,不难推测出,经安史之乱摧残之后的诗人,最后都会生出对人民苦痛的同情,心系人民,心哀人民。杜甫的忧国忧民,较之于刘长卿更为强烈,但刘长卿虽不及杜甫,但其哀悯之心,在那时也是儒士风骨的体现了。
人生经历往往决定诗人的创作视野,刘长卿在贬谪时期的创作,不仅表现了他命途多舛还有对黎民涂炭的怜悯,也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冰冷残酷。刘长卿贬谪时期的痛苦历程,是当时文人心迹和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折射出大历时期诗风由乐观高昂转向凄凉冷落境界的转变。
总之,刘长卿是哪个时代的缩影,被贬,被贬,……撑到了七八十岁,还能以五言诗名垂千古,真是顽强………&The&end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生肖配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