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身上刻着十二生肖闯江湖牛身为乳白色牛底为棕色

生肖新说_分节阅读_1 - 书包网
|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_分节阅读_1
探秘十二生肖:生肖新说 作者:余志和
鼠在十二生肖中居于首位,为何?因为它太过黠慧。
  相传远古时候,轩辕黄帝要挑选12种动物轮流值班,掌管时间。黄帝决定通过赛跑排定顺序。比赛开始,牛跑在最前面,可是老鼠却蹦到了它的背上。快到终点时,老鼠又是一跃,抢先夺得第一,值了头班。
  几千年过去后,老鼠又故技重演。2007年六七月间,猪年尚在徜徉,鼠年正在酝酿,栖息在我国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20亿只东方田鼠便迫不及待地跑将出来,大肆闹腾,使得世界为之震惊。地球那边的《华盛顿邮报》赫然写道:“清晨,湖南省洞庭湖畔某村农民陶祥先被一个奇怪的声音吵醒。他从门口向外望去,看见他一整片稻田里的水稻一夜之间已被啃光。罪魁祸首是一种季节性的有害动物:东方田鼠,在这里也叫老鼠。”
老鼠之“老”,名副其实。鼠类至少在地球上生活了四五千万年,而人类的历史却只有两三百万年。
  科学史表明,最早的啮齿类动物叫“副鼠”,它们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的北美大陆。副鼠极像大松鼠,脚上有爪子,会爬树,还有一条能使身体保持平衡的长长的尾巴。它的门齿像个大凿子,后面则有四五个大牙。副鼠在繁衍过程中,发展出好几类近亲,如个体较大的河狸、豪猪、旱獭,以及较小的被人类称为“老鼠”的家伙。
  在动物分类学上,鼠属哺乳动物纲啮齿目动物,这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此写道:“哺乳动物1/4以上的科,35%的属和50%的种属于啮齿类;而个体数可能更多。是少数与人类保持密切联系而繁盛的动物类群之一。家鼠、黑大鼠、挪威大鼠已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及文明,并能借车、船迁移到远方。现存啮齿类体形多小,某些小鼠是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可小到长75毫米(包括尾长),重20克。最大的是南美水豚,体长米以上,体重50千克。”
  啮齿目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犬齿,而门齿极其发达,终生不断生长。老鼠须经常靠啮物(如咬木料、电线、混凝土等)来磨短门牙,否则门牙会撑开鼠嘴,使鼠不能咬物而被活活饿死。这一特性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俗话所说的“家鼠”,有赖人类之“家”生存。它们起先藏在洞穴里,后来又同人类一起移居到房屋之中。小家鼠又称鼷鼠,体长约80毫米,毛色有黑、白、灰、褐几种。它们一般栖息于建筑物中,有的也在山林、田野中生活。医学实验用的小白鼠就是它们的变种。大家鼠又称黄胸鼠,体长达140~180毫米,若从人前跑过,可令人不寒而栗,因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较大威胁。
  在我国,家鼠除老鼠、耗子的别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等称谓。
  据考证,早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把鼠作为食物。在北京人遗址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成堆的老鼠骨骼,它们大部分已被拆散,还有烧过的痕迹。更奇的是,一万多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古人曾经饲养老鼠。美国科学家曾在那里发掘出养鼠工具和大量老鼠碎骨化石。据认为,那里的人们只是在学会饲养牛、羊、猪等动物以后,才放弃饲养老鼠。然而,直到今天,那里的居民仍然喜吃鼠肉。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种植谷物和蔬菜,老鼠也堂而皇之地开始与人分享收获。一场旷日持久的人鼠之战从此展开。一只老鼠一天吃粮25克,一年要吃掉九公斤粮食。老鼠还是破坏森林的蟊贼,啃吃牧草、幼畜的小偷,咬坏电线、打洞决堤的元凶。
  1347年,一艘满载香料的商船开到意大利热那亚港,几只老鼠迅速从船体爬上海岸。不久,热那亚许多居民出现发烧、头痛、淋巴结肿胀甚至溃烂的症状。不到三年,这种鼠疫蔓延全欧,使得2500万人命丧黄泉。于是,人鼠之战有了全新的内容。现代医学认定,老鼠能传播50多种疾病,如鼠疫、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沙门氏菌病等等。自古以来,死于老鼠传染病的人数超过了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
  人们曾经喂养猫、狗、蛇来捕杀老鼠,还发明了鼠夹、鼠笼、陷阱、绳套、压板等种种工具,甚至采用了烟熏、水淹等办法来对付老鼠,但是,老鼠仍然十分猖獗。随着化学药剂的发明,人们又生产出种种鼠药,使得灭鼠更为容易。然而,在老鼠被毒死的同时,它的天敌也惨遭杀害。
  老鼠难被赶尽杀绝,首先是由于它们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家鼠一年能生七八窝,一窝产仔七八只,有时竟高达20多只。据认为,地球上的老鼠数量是人口的三四倍,也就是说,目前全球约有200亿只老鼠。
  老鼠听觉灵敏,警惕性高,能识别鼠夹、鼠笼,甚至能嗅出只含百万分之一毒药的食物,所谓的“超级老鼠”还能对毒药产生抗药性。更有甚者,老鼠会洗涤毒饵,使自己既能果腹,也能保命。
  科学家认定,在地球上的动物中,除了人类和猩猩,只有老鼠最聪明。老鼠偷油,身怀绝技:它把头掉转过来,把长长的尾巴伸进又窄又细的油瓶口里,蘸满油再放到嘴里品尝。老鼠偷蛋,令人惊叹:它先找好同伴,然后仰卧在桌上,四只爪子紧搂鸡蛋,同伴则咬住它的尾巴,沿桌腿把它和蛋轻轻巧巧地拖到地面。
  明代浮白斋主人在《雅谑》中,讲了一个《猫祝鼠寿》的故事:一只老鼠躲进一个瓶子里,猫抓不到,就用胡须去“掠”,老鼠因而打了一个喷嚏。猫在瓶外毕恭毕敬地叫了一声:“千岁!”老鼠说:“你难道真在祝我长寿吗?你想引诱我出来,细细地吃掉我哩!”
  浑身金色毛发的仓鼠,天生就是一些“数学家”。它们“千里迢迢”地外出觅食,在返回巢穴时却无须借助任何视觉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它们善用矢量加法。在数学上,矢量就像一支射向空中的箭,它由长度、空间位置和方向三个部分组成。仓鼠不论置身何处,在寻找返回窠穴的最短路程时,会把所有储存在大脑里的矢量加在一起,然后在最后一个矢量的箭头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之间画上一条直线。这是一种复杂的数学导航系统。
  老鼠能建造结构复杂的巢穴,能穿过一个五分硬币大小的洞眼,能爬上笔直的砖墙,能在水里游动800多米或连续踩水三天,还能潜入水中抓捕鱼虾。老鼠甚至能在核弹爆炸过的岛屿上残存下来,长得特别壮实。
  报载,1993年春天,以美国科学家盖克和俄罗斯科学家扎加洛夫为首的科学考察小组,来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废墟上,研究七年前的核泄漏惨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傍晚时分,当科学家小组围着火堆就餐时,扎加洛夫的助手突然发现在离他们不远的岩石上,站着两只肥大的老鼠。它们长达40厘米。队员伊万手持一根搭帐篷用的金属杆,走近老鼠,想戳死它们,谁料两只老鼠猛地向他扑来。他惨叫一声,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命丧鼠口。
  当这些科学家爬上一辆军用卡车想撤退时,几只大鼠冲了过来,猛咬车轮的橡胶,汽车没开多远就泄了气。鼠辈们越聚越多,摆开阵势,要同科学家们决一死战。幸亏两位特工人员枪法奇准,十来只大鼠才倒在车旁。后来,扎加洛夫把汽油灌进酒瓶,点燃,扔在汽车周围,其他老鼠才不敢贸然前行。直到黎明时分,科学家们才得以突围。半个多月后,俄方动用了一个连的兵力,才将这个超大鼠群剿灭。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清人刘献廷在《广阳杂记》卷一中引用李长卿《松霞馆赘言》的话说:“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这就引出了一个民间所谓“鼠咬天开”的创世神话:宇宙之初,夜色漆黑,必须耗尽混沌之气,才能由暗夜走向黎明。正是在漫漫长夜中非常活跃的老鼠咬破黑暗,引来光明,子时的属相才同它联在一起。有人说,由于老鼠消耗了天地始分时的混沌之气,它才有了“耗子”的别名。
  远古时代,先民以采集、狩猎为生,但他们往往分不清哪些果菜有毒,哪些无毒。相反,老鼠在黑夜中觅食,从不中毒。据此,人们便拜老鼠为师。
  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民间传说中,老鼠被塑造成带给人间谷种的“英雄”。浙江桐乡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的谷物自行生长,人们不用劳作就能收获。天上的神仙觉得人们过于懒惰,就派天神下凡,搜尽所有谷种,并装入袋中带上天去。一只老鼠悄悄钻进袋子,在袋底咬出一个小洞,于是就有五种粮食漏了出来,使“五谷”留在了人间。
  当然,老鼠还有其他用途。鼠肉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也高,是地球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火鼠”可以晒干后烧炉子,因而被称为“活煤炭”。麝鼠、绒鼠身上有珍贵的毛皮。车鼠、绢鼠可供儿童赏玩,而迪士尼的“米老鼠”更是惹人喜爱。
  作家冰心在《寄小读者?通讯二》中,就对小鼠充满柔情:“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着我——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地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鼠中豚鼠等品种,是科学家良好的试验动物——在医学上,几乎每个人都由于这些实验老鼠而受益匪浅。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着几十只老鼠在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升空,它们的年龄被严格限制在出生5~15天内。这些老鼠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因而可以用它们来研究人类对太空旅行的反应。
  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已开始对老鼠进行训练,使它们动作更加灵活,嗅觉更加灵敏,并能“听从命令”。这种经过训练的老鼠被称为“警鼠”,它们体形较小,“无孔不入”,能用来检查汽车、飞机、机器里是否藏有炸药或其他违禁物品。
  正因老鼠具有两面性,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有的地方才以鼠命名:河南周口市有个鼠浪乡,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有个鼠街村,贵州则有两个含鼠的地名——平塘县的鼠场村和纳雍县的鼠场乡。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我国春节年画或剪纸中,有一个常见的题材是“老鼠嫁女”或“老鼠娶亲”、“老鼠纳妇”、“老鼠添箱”。这来源于种种民间传说。
  据传,从前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老人,从老鹰爪下救出一只老鼠,把它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儿。这女孩长大后非常娇气,发誓要嫁给最有权势的人。开始,她以为太阳最有权势,不料太阳说,云能遮住太阳;她去找云,云又说,风能把云吹散;她去找风,风又说,墙能挡风;她去找墙,墙又说,老鼠能在墙上打洞。女孩十分惊讶,就请求老人再把她变成老鼠,并在正月二十五日晚上出嫁。正因如此,民间才有一个规矩,就是在正月二十五日晚上不点灯,让老鼠嫁女的队伍在唢呐声和鞭炮声中平安通过。
  “老鼠嫁女”的习俗不光表现在年画和剪纸上——它其实是一种民间的祀鼠活动。这种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日期不尽相同。苏北在农历正月十六,苏南在正月初一,湖南一些地方在二月初四,而四川多在除夕之夜。在江南民间,在老鼠嫁女前夕,家家都要炒出许多芝麻糖,据说这是在给老鼠成亲准备喜糖。当天晚上,孩子们把糖果、糕饼、米花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并敲打锅盖、簸箕等器物为老鼠催妆。在陕西有的地方,正月初十的夜晚,家家都灭烛早寝,还要在屋角撒些盐和米,送给老鼠,俗称“老鼠分钱”。
  在浙江绍兴一带,年画被称为“花纸”,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写道:“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做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周作人在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时,曾写下一组《儿童杂事诗》,其中的《花纸》第二首云:
  老鼠今朝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
  新娘照例红衣裤,翘起胡须十许根。
  有人认为,“老鼠嫁女”根源于原始社会的鼠图腾崇拜,它反映了人们对鼠既憎又敬、即逐又宠的矛盾心理。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民以食为天”,老鼠偷吃粮食,因此,人们采用“嫁出”的方式将之拒之门外;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家中无鼠光临,则又是自家藏粮不多的征兆,于是,人们又希望家中有老鼠的踪影。
  又有人认为,“老鼠嫁女”是一种生殖崇拜。靳文林先生写道:“鼠是‘子神’。民俗以鼠喻子,是作为人类子孙繁殖的象征。故放在‘人日’嫁女,以鼠喻人……‘人日’就是人类子孙繁衍之日……在古老的民间剪纸《老鼠嫁女》中,抬轿的是老鼠,轿里坐的老鼠却是繁衍之神抓髻娃娃,这个意思是不言而喻的。”
制定法律,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由于各国法律千差万别,它有时竟涉及对动物的审判,并产生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判决。
  埃及灭鼠法载明,杀死一只老鼠奖赏5埃镑。菲律宾政府规定,灭鼠最多的妇女将荣膺“美女王后”的称号,并可获得农业机械。印度尼西亚某州要求男性公民在结婚前杀死25只老鼠,并将死鼠上交有关部门“验明正身”。然而,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法律却规定,虐待老鼠是犯法行为。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曾把老鼠视为同人类平等的社会成员,对于它们糟蹋粮食、扒墙盗窃、传染疾病等恶行,非但熟视无睹,而且还设立动物法庭,指定老鼠的律师为其罪行辩护。
  1840年,法国普罗旺斯省农村鼠患严重,农民们向动物法庭提起公诉。奥杰纳主教将此案定为“民事诉讼”,同意受理。开庭时,在场的除公诉人外,还有老鼠的律师西亚利奈,以及23名法官。本来应由被告出庭,可是西亚利奈一开庭就指出:“被告无法出庭。因为第一,农村中的老鼠居住得太分散,无法接到传票;第二,它们都住在深穴暗洞中,传票无法送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被告如果要来出庭,则须穿过森林,翻过高山,涉过河流和沼泽,而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潜伏着可以使它们丧命的猫、猫头鹰、黄鼠狼等,所以它们根本不能出庭。”
  辩论结束后,奥杰纳主教宣布:“缺席的被告们,你们也是神的造
  物……我陈述了你们的罪状,祈求神的慈悲,告诉你们该去的地方,不要再在我们这里居住……”
  这个“驱逐出境”的判决,立即遭到西亚利奈的反驳。律师郑重声明,法庭要尊重事实,确定每只老鼠的罪行,然后区别对待,绝不能一概而论。法庭无可奈何——这场官司以老鼠胜诉而告终。
  据传,我国也有过一起鼠案。明代嘉靖年间,一个太监想讥讽一名御史,便缚一老鼠前往告曰:“此鼠咬我衣服,特擒来请御史判罪。”御史略一思忖,果断判曰:“此鼠若判笞杖、放逐之罪,则太轻;若判凌迟、绞斩,则太重。本官决定判它宫刑。” ——太监就这样讨了个没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晋人郭璞的《飞鼠赞》,活脱脱写出了鼠之飞姿:“或以尾翔,或以髯凌。飞鸣鼓翰,倏然皆腾。”
  然而,老鼠毕竟有太多的“缺点”,它猥琐鬼祟,恰似人中孬种,因而我国《诗经》的《相鼠》和《硕鼠》两篇,都以鼠兴人,刻画出了天下贪官污吏和无耻之徒的卑劣贪婪和凶残狡诈。《硕鼠》云:
  (译诗)
  硕鼠硕鼠,     大田鼠,大田鼠,
  无食我黍!     甭想再吃我的谷!
  三岁贯女,     三年把你养得肥,
  莫我肯顾。     你却不把我照顾。
  逝将去女,     何时才能离你去,
  适彼乐土?     到那安乐好国土?
  乐土乐土,     安乐国啊安乐土,
  爰得我所?     我的归宿在何处?
  唐代诗人曹邺的《官仓鼠》,同《硕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在散文方面,《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也以社鼠比喻小人,意义深远。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害怕什么呢?”晏子回答:“最害怕躲在社庙里的老鼠。”景公又问:“这是为什么?”晏子再答:“社庙是把木料捆扎起来,再涂抹泥土修成的,老鼠在里面打洞后,躲藏起来。人们想用火去熏鼠,又怕烧坏社庙,想用水去淹鼠,又怕冲坏社庙上的泥土。这些老鼠之所以不能被杀灭,是因为它们躲在社庙里啊。国家也有这样的老鼠,他们就是国君左右的小人。对内,他们蔽善扬恶,欺骗国君;对外,他们独断专行,压榨百姓。不诛灭他们,国家会乱,而要诛灭他们,他们却又被国君庇护着、厚爱着,这些人也就是国家的社鼠。”
  此外,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大声谴责了那些“窃时以肆暴”的胡作非为之人;苏轼的《黠鼠赋》,讲了一个老鼠身处绝境而机警逃身的故事;蒲松龄的《大鼠》则向人们指出,要用“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的军法来剿杀老鼠。这些历史名篇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思想道德上,都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外国作家中,伊索的寓言《老鼠开会》、匹诺脱的寓言《老鼠和大象》,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老鼠开会》说: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通知大家猫来了。在许多建议中,最受欢迎的是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老鼠听见铃声,就可以在猫到来之前躲进洞里。可是在进一步讨论谁去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时,却没有哪一只老鼠敢去做这件事情。
  汉语中与鼠有关的四字词语形象生动,大多姓“贬”:鼠牙雀角、鼠目寸光、鼠目獐头、鼠肝虫臂、鼠窃狗偷、鼠窃狗盗、鼠腹鸡肠;十鼠同穴、十鼠争穴、老鼠见猫、老鼠过街、两鼠斗穴、投鼠之忌、投鼠忌器、社鼠城狐、穷鼠啮狸、狐鼠之徒、首鼠两端、首鼠模棱、捉鼠拿猫、梧鼠之技、掷鼠忌器、猫鼠同眠、偃鼠饮河、器鼠难投;虫臂鼠肝、抱头鼠窜、虎头鼠尾、狐奔鼠窜、狐凭鼠伏、狐潜鼠伏、狗偷鼠窃、狗盗鼠窃、贼头鼠脑、贼眉鼠眼、狼奔鼠窜、狼贪鼠窃、掉头鼠窜、雀角鼠牙、蛛丝鼠迹、獐头鼠目;以狸饵鼠、以狸致鼠、目光如鼠、进退首鼠、孤雏腐鼠、城狐社鼠、胆小如鼠、掘室求鼠、罗雀掘鼠。
  汉语中含“鼠”的俗语数量可观,也颇风趣: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只死老鼠坏了一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滚汤泼老鼠,一个也跑不了;猫哭老鼠,假慈悲;老鼠尾巴生疮,有脓也不多;腰里掖个死耗子,冒充打猎的;苍蝇找烘缸,老鼠找米仓;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鼠摆尾巴——小玩艺儿;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鼠舔猫屁——找死;狮子捉老鼠——大材小用;鼠狼生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黠鼠赋
  《苏东坡集》: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子夜里坐着,有老鼠在咬东西。他拍打坐床,声音停了。但是,隔不一会儿,咬声又起。苏子让童子拿蜡烛去照,童子发现了一只空袋子,那吱吱的响声就是从袋子里传出来的。苏子惊讶地说:“嘻!这只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跑不了啦。”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寂静无声,好像什么也没有。举起蜡烛在袋里搜索,只见里面有一只死老鼠。童子吃惊地说:“这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先前是什么声音呀?难道有鬼不成?”翻开袋子,老鼠落地,撒腿就跑。再机灵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感叹道:“呀,这只老鼠真狡猾啊!被关在皮袋里,皮袋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它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皮袋,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它们,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了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评点: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
  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集》: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永州有个人非常在意出生的时辰。他生于子年,而老鼠是该年之神,因此,他特别爱护老鼠,不许在家里喂猫养狗,还禁止童仆打死老鼠。老鼠在家里的粮仓、厨房里恣意糟蹋,无人过问。
  鼠们还通过互相转告,跑到这家来大吃大喝。结果,这家人没有一样完整的器具,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全家人都吃老鼠享用后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晚上,它们又偷又咬,追逐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不能入睡。但是,爱鼠之人心安理得。
  过了几年,此人把家搬到了别的州郡,另有人住进了他的房子。老鼠依然故我。新主人说:“老鼠是阴暗角落里的害人虫,偷窃捣乱,最为厉害,为什么猖狂到如此地步呢?”他借来五六只猫,把它们关在屋里捉鼠。他还撤瓦除砖,用水灌洞,甚至雇人来围捕老鼠。被杀死的老鼠堆起来就像一座小山。有人把一些老鼠扔在隐蔽的地方,还臭了好几个月哩!
  评点:为非作歹的人虽然一时找到了“保护伞”,但忽视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会遭到毁灭的下场。
宋濂《燕书》: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老鼠喜欢夜里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进肚大口小的坛里,任凭老鼠糟蹋。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坛里,它们总要饱餐一顿后才肯回洞。越国人再倒出粮食,换上清水,并在水面上撒上一层细糠。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又呼唤同伙一个接一个地跳入坛里。结果,这些老鼠全被淹死了。
  评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像老鼠一样贪婪的敌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一举歼灭。
《聊斋志异》卷九: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腹硕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有一只老鼠同猫一样大,为害甚烈。宫里派人四处寻找好猫来灭鼠,但是,这些猫总是被老鼠吃掉。
  此时,恰好有外国人进贡了一只狮猫,这猫的毛色像雪一样白。宫人把狮猫抱到有老鼠的房子里,关上门,暗中看它如何动作。这狮猫先是在那里蹲着,蹲了好久。老鼠探头探脑地从洞里爬出来,一见狮猫,狂怒地猛扑过去。猫为躲避,跳到案台上。老鼠也跟着跳了上去。猫往下跳,老鼠也跟着下跳。如此往返,不止百次。见此情景,大家都以为这猫也怕老鼠,没啥本事。后来,老鼠腾跳的动作渐渐迟缓了,大肚子一凸一凹,像是在喘着粗气。它还时不时蹲到地上,休息片刻。此时,狮猫猛扑下去,用爪子紧紧揪住老鼠项顶上的皮毛,用利齿撕咬它的头骨,双方翻滚着互相搏斗。猫发出呜呜的叫声,老鼠发出啾啾的惨声。众人急忙推开房门,但见老鼠的脑袋已被狮猫嚼烂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躲避,并不是害怕老鼠,而是等待它疲惫懈怠!古有“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的军法,狮猫是在使用这种机智的战术啊!
  评点:“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孙子兵法》中指导战争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告诫我们要以智取胜,而不能逞一时之勇。
  田鼠与家鼠
  田鼠与家鼠是好朋友,家鼠应田鼠之约去乡下赴宴。家鼠一边吃着大麦和谷子,一边对田鼠说:“朋友,你知道,你这是过着蚂蚁一般的生活,我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去和我一起享受吧!”田鼠跟随家鼠来到城里,家鼠给田鼠看豆子和谷子,还有红枣、干酪、蜂蜜、果子。田鼠看了,大为吃惊,称赞不已,并悲叹起自己的命运来。它们正要开始动嘴,有人打开了门,家鼠一听见声响,害怕得赶紧钻进了鼠洞。当家鼠再想去拿干酪时,又有人进屋来拿什么东西。它一见到人,立刻又钻回了洞里。这时,田鼠顾不上饥饿,战战兢兢地对家鼠说:“朋友,再见!你尽管享受这里好吃的东西吧。我宁愿回去啃那些大麦和谷子,过平平安安、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不要像你这样整日提心吊胆。”
  老鼠与黄鼠狼
  老鼠向黄鼠狼开战,每次总被打败。它们聚在一起商议,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将帅指挥。于是,它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几只老鼠来做将帅。这些将帅想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就做了一些角挂在头上。战事又起,老鼠再次被打败。别的老鼠轻而易举地逃进洞里,而那些将帅因头上有角,不能钻洞,全都被黄鼠狼吃掉了。
  克雷洛夫《松鼠和核桃》
  一只小松鼠当上了狮子大王的勤务员,很快便博得了大王的欢心。为了鼓励松鼠的忠心,狮子答应送它一大车核桃。核桃可是松鼠最爱吃的食品啊!松鼠于是天天盼着能享用美食。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狮子的承诺却始终没有兑现。
  可怜的小家伙经常饿着肚子,暗暗哭泣。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松鼠老了,迟钝了,狮子大王不再喜欢它了,就让它退休。临走的时候,松鼠终于得到了它梦寐以求的一大车核桃。这都是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上等核桃啊,个头大,颜色又亮。遗憾的是,松鼠的牙齿已经脱落,根本咬不动核桃了。
  匹诺脱《老鼠和大象》
  一只幼鼠刚从雅典学了些肤浅的知识回来,有了点小学问,便十分骄傲。它盛气凌人,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有一天,他对一头大象说:“你走起路来用不着那么大模大样的,因为上帝把你造得够大的了。你的个子大,这是事实,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按我的想法,这倒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你个子太大,行动起来就不灵活。你走路又慢又笨。瞧瞧我!简直是奔跑如飞。我能跳来跳去到处跑。你却很懒,走一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你真可怜。每当我打量你那庞大的身躯时,我就有点怜悯……”
  骄傲的老鼠并没有说完它要教训大象的一番话,因为在它快要结束演说时,一只听厌了它那种智慧言论的猫,纵身一跃把它擒住,吃掉了。猫的行动说明了老鼠和大象确有天壤之别。
  章恺《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老鼠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梭,又可以大嚼丰富的供品。它甚至享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特权——可以随意啃咬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籍,尽情欣赏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上留些排泄物。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就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猛抽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啊,你们的膝盖竟然是这般柔软,说跪就跪下去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跃将老鼠抓住。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是佛的代表!”野猫反唇相讥:“人们哪是在向你跪拜啊,你只不过是站了高位罢了。”然后,野猫像掰开汉堡包一样,把老鼠咬成了两半。
  {1}作者对本书各篇“故事”的原文或译文,都作了文字上的梳理、润色或段落上的调整。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老鼠嫁女》。(新华社稿)
  滩头木刻年画《老鼠娶亲》:“新郎”披红挂彩跨马前行,“新娘”头戴彩冠坐轿随后,吹吹打打,一派喜庆盛况。(新华社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牛”是“驯化的牛科大角型哺乳动物。曾经成群地活动在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非洲的牛有的仍处于野生状态”。
  牛的驯化发轫于六七千年前,这大大晚于狗、猪、羊的驯化。埃及人首开历史先河,华夏族次之——约在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前2300)中期。
  所有家养动物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它们之间相互通婚就顺理成章。例如,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野猪就常常在光天化日之下钻入家猪的住处求偶寻欢,传宗接代。然而,野牛却没有这种“私通”的习惯。
  我国野牛现仅存于云南南部和西部的密林中,因珍贵稀有而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体形大,身架高,强壮威武,气宇轩昂。人们曾在原始森林中把它们和家牛诱入“洞房”,使之在朝夕相处中产生爱慕之情,结为秦晋之好。遗憾的是,野牛不理异性,无动于衷。
  家牛分黄牛、瘤牛、水牛、牦牛、杂种牛等。若论用途,则有乳用牛、肉用牛、役用牛和兼用牛的区别。当然,牛之有“用”,令人惊叹,因为牛极具价值,一身是宝。牛肉可吃,牛奶可喝,牛黄入药,牛骨可制乐器、梳子,牛皮可加工成靴鞋、铠甲、盾套、箱包、盒子、非洲人下身的挡布和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品。
  我国古人设祭,以牛为牺牲,称为“太牢”。古代中东地区也把牛作为祭品,人们在施行祭礼时,首先让献祭者卧在坑中,并在坑口覆上穿孔木板。人们在板上宰杀公牛,牛血滴入坑内,献祭者就用它来沐浴。据说,此种祭礼具有净化道德和操行的意义。而在今天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人们在举行葬礼时,仍要在死者坟前放置牛头模型,以示他生前的富有,并祝他死后超升。
  不仅如此,在世界许多地方,牛血、牛尿、牛粪也被派上了特别用场。
  牛血解渴,众所周知。乌干达的卡拉莫贾民族生活在四面环山、气候干燥的高原地带,一年中有半年是旱季,此时全境除一条河流外,其余河湖全都干涸。旱季一到,人们就靠牛血解渴。对于卡拉莫贾人来说,牛尿也十分珍贵——他们不仅用它取暖、洗身,而且还将之作为佐料滴入牛奶,刺激胃口。在印度,教徒们认为,牛尿可以净化人的肉体和灵魂。
  在我国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毡包或住房旁边往往堆着小丘一般的牛粪。人们根据粪堆的大小,可以判断牧民财富的多寡。现在,牛粪除了用做燃料外,还被用来发电或培植蘑菇。而在非洲,牛粪则是建造房屋的上等材料。
  坦桑尼亚的马赛人很爱干净,他们在请客吃饭时总要事先洗手。但是由于缺水,他们洗手时只用牛粪。客人一到,主人就跑到自家牛栏里抓起一大把冒着热气的鲜牛粪,用两手反复搓揉,然后再换用干牛粪把手擦净。非洲西南部沙漠地带的霍屯督人很少洗澡,但他们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皮肤。他们把湿牛粪抹在身上,等牛粪慢慢干后再用手掌刮下,最后涂上油脂摩擦,使皮肤滋润光滑。即使对于新生儿,人们也用湿牛粪而不是用水为之擦身。非洲某些民族,甚至在施行割礼后,也在伤口上敷上牛粪和树脂调成的糊状物,防止感染。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世界上有许多奇牛,例如——
  识途之牛: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居民在卖掉自家的一头牛后,这头牛冲破新主人设置的两道带刺的铁丝网,涉过三条河流,穿越30公里,经过20多小时,重新回到老主人的家里。
  嗜睡之牛:非洲有一种牛每天在吃饱喝足后,一睡就是20小时。这种牛不会耕田拉车,但能很快长出肥肉,成为人们的佳肴。
  鼓风之牛:一般牛用鼻子呼气,可是产于非洲摩洛哥瓦锡巴地区的“吹风牛”,却是用嘴呼气。这种牛用嘴呼出之气,好像是从鼓风机里吹出来似的,风力很大,因此,当地人往往用它们代替鼓风机。
  制烛之牛:南美洲圭亚那有一种“灯牛”,因其尾巴可制蜡烛而得名。当地人宰杀“灯牛”后,在取下的牛尾中钻个小洞,插入灯芯,就制成一支“牛尾烛”,这种“烛”可燃七八个小时。
  能笑之牛:南美洲圭亚那的奔米达地区有一种会笑之牛,这种牛的喉部长着一个“S”形的隔音膜,牛叫时,此膜剧烈颤动,发出“哈哈哈,哈哈哈”的声音。人们习惯性地称这种牛为“哈哈牛”或“笑牛”。又因为它的叫声很像古稀老人爽朗的笑声,因此,它又被称做“笑老人”。当地居民非常喜欢这种牛,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
  浇水之牛:非洲尼日利亚的“息西”牛,颈下有一个比头还大的盛水垂囊。只要垂囊里有水,“息西”牛就从嘴里不停地喷出水珠。“息西”牛喷水,是为了保持舌头的湿润,以免过多分泌唾液。遇到天旱,人们就把牛牵到河里,让牛的垂囊灌满水,然后把牛牵到地里浇水。
  用脚饮水之牛:这种牛生长在非洲,其形状同普通牛没有两样。令人奇怪的是,它不用嘴喝水而用脚喝水。原来,在牛的四肢靠近蹄子的地方有一个气囊直通胃部,因此,这种牛只要往水里一站就能吸水。
  长有驼峰之牛:这种牛的颈背之间像骆驼一样长有一个驼峰,故名驼峰牛或驼牛。驼峰主要用来贮存养料,还可以用来拖套。驼牛耐热耐渴,善于行走,性情温驯,它既能提供乳和肉,又能供人役使,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水下清道夫”: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南部沿海一带水中的海牛,其貌不扬,用鼻呼吸,有人说它是鱼,也有人说它是鲸。据传,当年哥伦布在航行途中,捕捉到一头海牛,烹制后品尝了它,发觉味似牛肉,于是称之为“海牛”。其实,“海牛”并不像牛,它们原先也生活在陆地上。它是象的“远房亲戚”。由于肉味鲜美,它在18世纪遭到大肆捕杀。海牛的牙齿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头成年海牛每天能吃50公斤海生植物,因而有“水下清道夫”的称号。圭亚那曾利用两头海牛清除了首都乔治敦市附近一条水道中的水草,使居民获得了足够的生活用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牛对人类的贡献是其他家畜望尘莫及的。人们把憨厚勤劳、任劳任怨的人称为“老黄牛”,鲁迅先生也自比“孺子牛”,并且表示:“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正因如此,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爱牛、尊牛、崇牛、祭牛的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所谓“牛文化”。
  自宋代以来,国人多奉冉伯牛为牛王。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写道:“北方牛王庙,画百牛于壁,牛王居其中,则冉伯牛也。”冉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人们把他奉为牛王,是取义于他的名字中的“牛”和“耕”字,而“画百牛于壁”之“百”,则是“伯”的谐音。除冉伯牛外,我国有些地方也尊崇汉代龚遂为牛王大帝,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安徽?泾县东乡佞神记》说:六月初八的“牛王会虽不热闹,然香火则较盛。牛王大帝者,则汉渤海太守龚遂也。以卖刀买牛之故事,乡人讹之,称为牛王大帝”。原来,龚遂在担任渤海太守期间,曾要求民众注重农桑,劝导那些带刀带剑者卖刀买犊、卖剑买牛。
  另据清代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说,我国民间一般在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牛王:
  按《大玉匣记》,牛王生辰在七月二十五日,今用十月初一者,以七月农方收获,故相沿改期,以便民也。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敬牛之俗。壮族有“牛魂节”,哈尼族有“牛纳纳”(牛歇气),而贵州仡佬族则有“敬牛节”。贵州《盘县十月朔之俗》云:“十月朔,俗传为牛王神生日。乡农各寨,捐资举牛王大会。爆竹之声,各寨相应,极一时之喧闹。各家并出新糯米制饼,先取一团喂牛,一团挂牛角上,牵之至河畔饮水。俗传牛饮时于影中见角上之饼,格外喜悦,知人酬其劳也。”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这指的是我国古代送冬寒、迎新春的“鞭春牛”风俗。鞭春牛又称鞭土牛,因“春牛”多为土制,且色彩鲜艳。《周礼?月令》曰:“出土牛以送寒气。”到了唐、宋时期,鞭春牛的风俗更为流行,以至宋仁宗颁布了《土牛经》。宋代孟###《东京梦华录》中“立春”条曰: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至今仍流传在吉林海龙县的打春词是:“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节康宁,九打九九归一,十打天下太平。”
  印度85%的人信奉印度教。对印度教徒来说,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该国南部的图达人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管理人世的女神名叫替克兹,而创造牛和人的则是她的弟弟奥。奥用泥土造了1600头牛,这就是圣牛的祖先,最早一个男人就是攀在最后一头牛的尾巴上出现的。奥利用这个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了一个女人。这对祖宗仅用一个星期就繁殖了100个图达人。
  印度教徒把母牛视为“圣牛”,它们神圣不可侵犯。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游荡或者躺卧,行人和汽车必须为它让路。在农村,它们可以大摇大摆地走入田间,饱食已经成熟的谷物或水果。圣雄甘地是牛的崇拜者,他曾说过,他尊重母牛的圣洁,犹如尊重自己的母亲。在印度,人们甚至开办了许多“圣牛养老院”,当牛不能自由觅食时,它们就被收养在这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发端于西周时期。《诗经?小雅?大东》最先提到“织女”和“牵牛”:
  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
  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
  不以服箱。
  诗中所说“织女”是指天琴座的三颗星,它们在银河之西,而“牵牛”则指天鹰座的河鼓三星,它们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和“牵牛”都是天空中极亮之星,因而能启发人们的想象。
  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已流传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东汉应劭在其《风俗通》中,记述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事。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更把两者的“恋爱”演化成了婚姻。此后,我国史籍、志怪传奇、笔记小说,更生动地描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杜甫的一首《牵牛织女》诗,则成了有关七夕的诗词歌赋的经典之作: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天仙配”历来有许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说:天帝的第七个孙女织女在天河东面织造云锦,牛郎在天河西面放牛。两人都很勤劳,天帝就让他们喜结良缘。但是,他们婚后只顾嬉戏,不事耕织,天帝于是大怒,把他们隔在河之两岸,并让乌鸦通知他们,只准他们七天见一次面。谁知乌鸦传错了话,说是他们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
  另一个民间故事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突出了“老牛”的作用:牛郎是个贫苦的孤儿,受其兄张有才和嫂嫂嘎氏的虐待,分家时只分得一头老牛。可这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会说人话。老牛告诉牛郎:“天上有个美丽的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天天织布,织出五彩缤纷的云锦和天衣,休息时常常到银河里洗澡。如果你想有一位勤劳善良的姑娘做妻子,可以趁织女洗澡的时候,拿走她放在岸上的衣服。”
  那时,银河同人间相通。牛郎照老牛告诉他的方法,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织女被牛郎的勇敢行为所感动,就嫁给了他。夫妻二人生了一男一女,生活美满幸福。
  后来,天帝知道了这件事,异常震怒,派天神捉拿织女。织女被捉上天,牛郎却上不去,因此与两个儿女号哭不已。那时,老牛快要死了,便告诉牛郎说:“我死后,你可以用我的皮做件衣裳,穿上它就能登天。”
  牛郎照老牛的话做了,果然上了天。他肩挑一儿一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空中一划,顿时出现了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哭声悲切。这哭声感动了天帝,天帝答应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七月初七晚上叫“七夕”。此时,鹊鸟们为了帮助织女一家相会,便都飞向天河,架起一座鹊桥。而在旧时的民间,妇女们则要聚在一起欢度七夕节,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说:“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因此,“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农耕时代,人们基于男耕女织的现实,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他们朴素的人生理想,而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阕《鹊桥仙》,则为这个故事抹上了强烈的感晴色彩: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斗牛,既指人牛相斗,也指牛牛相斗。对于我国古代是否有过人牛相斗,至今说法不一。但是,在旧时浙江的金华、浦江、义乌一带,以及在现时国内的某些地区,人们年年举办牛牛相斗的赛事,则是确定无疑的。
  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婺州斗牛俗》写道:
  金华人独喜斗牛,则不知始于何时。余在婺州十有六年,每逢春秋佳日,乡氓祈报祭赛之时,辄有斗牛之会……斗场辟水田四五亩,沿田塍皆搭台,或置桌凳,以待客及本村老幼妇女……牛之来也,鸣钲前导,头簪金花,身披红绸,簇拥护之者数十人。既至田中,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互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乘间抵隙,各施其巧,三五合后,两家之人即各将其牛拆开,复簇拥去。观者不知其孰胜负,而主之者已默窥其胜负矣。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苗族、侗族、黎族等民族的体育运动也有斗牛一项,而宁夏、甘肃一带的掼牛,则多在喜庆之日举行。表演时由一人牵牛入场,牛披红戴绿,斗牛者穿着披风,空手进场。他用双手紧握牛角,在与牛的角力中突施技巧,将牛摔倒在地,于是斗牛结束。
  在外国,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方式,西班牙、葡萄牙有斗牛,印度尼西亚有赛牛,委内瑞拉有摔牛。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既有喜剧性的结局,也有悲剧性的结局。
  西班牙的斗牛是在围猎野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斗牛士多是专业人士,而所用之牛是专门培育的塞维利亚品种,只斗一次就被淘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描写斗牛场面的:
  “第一声号响,牛被赶进场后,各斗牛士用斗篷挑逗牛,试探牛的特性。然后号角一声宣告斗牛的第一阶段开始。执矛手出场,当牛向他所骑的马冲来时,他用矛进行阻挡,刺牛的颈部和肩胛骨之间;第二声号响时各投镖手出场,此时执矛手退场。投镖手站在距离牛二三十码处,跳动大叫以挑逗牛,牛怒而冲向前时,他们迎上前去而略微偏开,灵巧地把镖投向牛的颈部与肩胛骨之间,然后转身闪避,使牛扑空;第三声号角宣告第三阶段开始,此时斗牛士单身出场,走到主席台下,右手拿帽,左手持剑和斗篷,如把牛献给某人就向某人掷帽。然后用斗篷左右摆动引逗牛,待牛直冲上来时,用左手将斗篷抛到前面,把牛头引向下方,然后右手迅速准确地把剑垂直插进牛颈部,如把大动脉刺破牛可顿时倒地毙命。斗牛士只容许刺一剑,否则犯规。此时蒙他献牛的人将帽子掷还给他,并授予礼品或金钱。”
  书包网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把牛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唐代刘义《代牛言》云:
  渴饮颖川水,饿喘吴门月。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宋代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元代宋无《老牛》:
  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
  我国浩瀚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牛”的四字词语:牛马走、牛眠地、牛刀小试、牛刀割鸡、牛之一毛、牛头马面、牛衣对泣、牛角挂书、牛饩退敌、牛鬼蛇神、牛鼎烹鸡、牛溲马勃、牛蹄中鱼、牛骥共牢、牛骥同皂;一牛吼地、九牛一毛、土牛木马、木牛无全、目牛游刃、对牛弹琴、老牛破车、老牛舐犊、休牛归马、休牛放马、休牛散马、买牛卖剑、如牛负重、吴牛喘月、呼牛作马、呼牛呼马、放牛归马、带牛佩犊、骑牛觅牛、椎牛飨士、童牛角马、犀牛望月、瘠牛偾豚;马勃牛溲、气冲牛斗、气吞牛斗、鸡尸牛从、茧丝牛毛、蛇神牛鬼;亡羊得牛、气冲斗牛、气克斗牛、气喘如牛、归马放牛、目无全牛、充栋汗牛、卖剑买牛、版筑饭牛、庖丁解牛、裾马襟牛、蹊田夺牛、襟裾马牛。
  我国民间更有许多关于牛的俗语:猕猴骑土牛;牛头不对马嘴;九牛二虎之力;初生牛犊不怕虎;杀鸡焉用牛刀;黄牛拉磨,慢工出细活;泥牛入海,无影无踪;牛犊子拉车,乱套;墙上的春牛,离(犁)不得;属牛的,专碰硬的,专拉重的。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替梁惠王解剖牛时,手按着它,肩靠着它,脚踩着它,膝抵着它,皮肉分离,哗然作声,刀进牛体,响声哗然。这些声音恰似音乐,既合乎古代《桑林》之舞的韵律,又符合古乐《经首》乐章的节奏。
  梁惠王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精熟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研究牛体解剖的学问,远远超过对于肢解牛的操作技巧的钻研。我开始宰牛时,看见的都是一头头完整的牛,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已经完全掌握了解剖的学问,任何一头牛摆在我面前,我所注意的只是它的内部结构和脉络,也就是把它看成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了解它各部分之间的组合规律,因而在我的心目中,再也没有完整的牛了。到了现在,我对牛体的各个部位了如指掌,不必用眼睛去看了。感觉器官已经不起作用,而精神活动却积极起来。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骨之间的空隙,导向骨节间的窍穴;依照牛的自然结构,在一些支脉、经脉、筋骨肉、肌腱以及筋脉相交的地方,我的刀刃没有一点妨碍,更不用说那些大骨头了。好厨师每月要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骨头。到今天为止,我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用它宰的牛已有几千头。可是,刀刃却像新刀刚在磨刀石上开了口一样。牛的骨节间有空隙,刀刃又薄,以薄刀插进去宽绰有余,活动方便,所以19年了,我的刀刃还像新刀刚在磨刀石上开了口一样。尽管如此,每遇筋骨脉络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也感到不易下手,总是警告自己谨慎小心。我目不旁视,动作缓慢,用刀极为巧妙,咔咔几下,牛的骨肉就被解开,如一堆黄土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提刀站起,四周望望,心满意足,把刀擦净,妥为收藏。”
  梁惠王听完后说:“好啊!我听了庖丁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评点:世上的事物虽然纷繁复杂,但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孟子?梁惠王上》:
  臣闻之胡?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问孟子:“像我这样的国君,能够安抚得了百姓吗?”孟子回答:“能!”宣王又问:“你根据什么说我能呢?”孟子又答:“我曾经听说,有一次,大王坐在殿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穿过,王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呀?’回答是:‘将要宰了去祭钟。’王便下令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它那恐惧哆嗦的样子,难道可以这样毫无罪过而被置于死地吗?’那人说:‘是不是要废除祭钟的仪式呢?’王回答说:‘怎么能废除呢?改用一只羊代替它吧!’不知道真有这件事吗?”宣王说:“有!”
  评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从宣王“以羊易牛”之行而看出其不忍之心,于是向齐宣王道出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宣扬了人性本善,仁政优于暴政的哲学思想。
蒲松龄《牛飞》
邑人某,购一牛,颇健。夜梦牛生两翼飞去,以为不祥,疑有丧失。牵入市损价售之。以巾裹金,缠臂上。归至半途,见有鹰食残兔,近之甚驯。遂以巾头絷股,臂之。鹰屡摆扑,把捉稍懈,带巾腾去。此虽定数,然不疑梦,不贪拾遗,则走者何遽能飞哉?
  某县有个人买了一头牛,相当健壮。这人夜里梦见此牛长出两个翅膀飞走了,他以为这是不祥的预兆,疑心牛会死去或丢失,便牵了牛到集市上贱价卖了。他用布巾包好卖牛的银钱,并将布巾缠在臂膀上。回家途中,他看见一只老鹰在啄食死兔,就走上前去观看。老鹰没有飞走。他于是用布巾的一端拴住老鹰的大腿,让它站在自己的臂膀上。老鹰不住地挣扎扑腾。当他抓得稍稍松一点儿时,那老鹰带着包钱的布巾腾空飞去。
  评点:“然不疑梦,不贪拾遗,则走者何遽能飞哉”。由此可见,疑虑和贪心常常使人得不偿失,“不疑”、“不贪”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据《弘明集?理惑论》: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牛依然故我,埋头吃草。不是牛没有听见,而是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和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于是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评点:说话做事要分清对象,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627年,秦国大军准备偷袭郑国,走到滑这个地方,恰被郑国商人弦高碰到。其时,他正赶着牛群要去周交易。得知秦军的意图后,他自作主张,以郑国国君的名义,用4张熟牛皮和12头牛来“慰劳”秦军,暗示郑国对秦国的侵略已有准备。同时,弦高又派人火速通知郑君积极备战并轰走秦国内应。秦军见无机可乘,就灰溜溜地撤走了。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据北齐刘昼《刘子?贪受》:
  秦惠王听说蜀国国君十分贪婪,就想###这个国家。但是,蜀国的山谷又深又陡,兵马无路可走。于是,秦惠王命人用石头雕了一头牛,并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说这些金子就是“牛粪”。秦国还传出话说,秦惠王要把此牛送给蜀国国君。蜀国国君听见后,非常高兴,巴不得快点把这头会拉金粪的石牛弄到手,于是就派人劈山填沟,开出了一条路,并叫五名身强力壮的彪形大汉去迎接石牛。路修好了,秦国的军队跟在石牛后面赶到蜀国,一举灭亡了蜀国,杀死了那个贪婪的国君。蜀君贪婪自灭的愚蠢行为,成为天下的笑柄。
据《史记?田单列传》: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攻伐齐国,数日内连下70余城,只剩莒城与即墨未克。即墨人推田单为主。田单佯称投降,暗中集合城里千余头牛,做绛色僧衣披于牛身,并在牛角上插上短刀,在牛尾上束上薰草,夜烧牛尾纵牛出城。牛被火烧,怒向燕军,500名士兵随后掩杀。燕军以为神物降临,军心大乱。田单终于击败燕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据《新唐书?李密传》:
  隋朝的李密早年曾在宫中充当侍卫,因他喜欢读书,值班时不专心,被免去职务。回家后,李密继续发愤读书,从不浪费点滴时间。一次,他骑牛出外办事,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边走边读。大臣杨素当天正好坐车外出,看到一个少年坐在牛背上专心读书,不由得暗自赞叹。他让驾车人放慢速度,跟在李密后面。走了很久,杨素看到李密把一本书看完了,再换一本,便上前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啊?”李密回答:“我是辽东襄平人。”杨素又问:“你读的什么书呀?”李密又答:“我正在读《汉书》中的《项羽本纪》。”杨素同李密谈了好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不是个等闲之辈,就鼓励他说:“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他的所见所闻讲给儿子听,其子同李密成了知心朋友。公元613年,杨素之子见隋朝大势已去,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是,他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以致兵败身亡。李密后来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这支队伍的首领。
  公牛与山羊
  有一头公牛在被狮子追赶时,逃进了一个山洞,洞里住着一群野山羊。尽管野山羊朝它又踢又顶,公牛还是忍着疼痛对它们说:“我在这里忍辱负重,并不是害怕你们,而是害怕站在洞口的狮子啊。”
  蚊子与公牛
  蚊子飞到公牛角上,休息了很久。它要飞走时,问公牛是不是希望它早点离开。公牛回答说:“你来时我一点儿都不知道,你离去我也不会在意。”
  小牛与公牛
  小牛看见公牛干活很辛苦,就十分可怜它。可是祭祀时,主人不用公牛,却捉了小牛去宰杀。这时,公牛笑着对小牛说:“喂,小牛,正因为你要作祭品,所以你才什么活都不必干。”
  费德鲁斯《驴子?公牛?鸟儿》
  驴子和公牛一起套在轭上拉车。公牛用力拉车时把一只角弄断了。驴子还咒骂说,它那虚弱的伙伴没有给它什么帮助。公牛筋疲力尽,把另一只角也弄断了,最后便累死在地上。牧人随即把死牛加到驴子身上。驴子挨了千百次鞭子,终于也累垮了,倒在路上一命呜呼。鸟儿飞来啄食驴肉,还唧唧喳喳地说:“当初公牛求你时,如果你对他表示同情,那你就不至于早死,而成为我们的食物了。”
  章恺《牛的母爱》
  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每人每天的用水量被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它挣脱缰绳,奔到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上。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能力迎头冲去,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深沉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如何呵斥驱赶,它都不肯挪动半步。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犟。这种对峙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牛的主人寻来了,他恼羞成怒,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哀叫不停,但就是不肯让开。鲜血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和骂骂咧咧的司机都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我就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里倒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老牛面前。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这三斤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久,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喝完水后,它们就掉转头去,慢慢地往回走。
  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新华社稿)
  表现古代十二节气民俗的桃花坞年画《春牛图》。(新华社稿)
  瑶家“耍春牛”。(新华社稿)
  汉代画像石刻《牛郎织女》。图右有一人牵牛,应为牛郎;图左下角是由四星组成不规则的四边形,内有一女子跪坐,从形状看当是织女。(新华社稿)
  斗牛表演。(新华社稿)
  虎属大型猫科动物。据科学家推测,它在生物界进化了一亿多年,才成为现在这样的凶猛野兽。
  关于虎的起源,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虎起源于亚洲南部,后来逐渐北移;另一种看法是,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以后又向南方或西南方逐渐迁移。有关资料表明,后一种看法较为可靠,因为老虎惧怕晒得发烫的土地而具有极好的耐寒性。
  栖息于亚洲东北部的老虎起初只有一个种,后来才分成两支,形成八个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南亚虎、苏门答腊虎、东北虎(乌苏里虎)、华南虎、里海虎(波斯虎)、巴厘虎、爪哇虎。
  一只发育成熟的雄性老虎,从鼻尖到尾巴末端的体长可达三米,站起来时肩部高约一米,重约260公斤。它可以在陡峭的山崖上攀上爬下,可以纵身一跃而摧毁跃程内的所有花草灌木。老虎体呈淡黄色或棕褐色,身上有灰黑色横纹,腹部和腿的内侧、两颊与眼上有灰白色大斑点,前额上则有酷似“王”字的斑纹。老虎的平均寿命为11岁。
  老虎力大无比,可把200公斤以上的水牛拖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隐藏起来。它在夜间猎获鹿、獐、羚羊、野猪等动物,捕食方法十分凶残。由于它跑得不快,追不上许多野兽,它就常常潜伏在茂密的野草中,当猎物靠近时才猛扑过去,跳到猎物身上,用利爪抓其颈部和吻部,猛力把猎物的头扭转过来以至拧断,或是从颈下抓住猎物的喉咙,憋死、撕裂猎物。
  老虎决不吃素,而喜食血淋淋的鲜肉。它一顿可吞下25公斤食物,饱餐后可以数日不再进食。研究发现,老虎的消化器官只分泌脂肪酶、蛋白酶等几种酶而不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一种酶只能分解相应的一种物质,所谓素食即粮食、蔬菜是以淀粉、纤维素为主,因此,老虎吃下去无法消化。
  老虎有许多别称或异称,如大虫、山君、山神爷、李耳、老饕、於菟、白额、白额候、白额将军、毛兽、白兽、毛虫祖、斑子、斑权、啸风子、封使君、寅客、寅兽、斑寅将军等。
  据统计,20世纪初,世界上约有10万只野生老虎。到了30年代,里海虎、巴厘虎、爪哇虎相继灭绝。而在世纪末的25年中,95%的野生虎竟从地球上消失了。时至今日,世界上的野生虎只剩下约5000只。
  我国新疆原来多虎,古代岩画上的老虎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清代诗人萧雄曾赋诗说,“密林遮苇虎狼稠”,他还进一步指出,“虎之身躯较南中所见者微小,而凶猛亦杀,不乱伤人。”当年林则徐谪戌伊犁,寓寄惠远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回人毙一虎,献于庆参赞处,剥皮取骨,将以煎合为胶。”然而,在现在的新疆,老虎已经销声匿迹了。
  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老虎成“家”
老虎生性孤独,喜欢各霸一方而没有固定的巢穴,雌雄二虎只有在繁殖交配季节才“住”在一起。一个“虎家庭”的建立,一般开始于一只雄虎霸占了一只雌虎。
  有猎人叙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日,在茂密的森林中,一只游荡的雄虎忽然两耳一耸,鼻孔一扬,站住不动。这表示它嗅到了前方来的“女友”。
  果然,不一会儿,从树丛后面走出了两只稍小的雌雄老虎。它们也站住不动。几分钟内,两只相距20多米的雄虎直面相觑。继之,双方轻步向前移动,直至相互的距离缩短到只有三四米。两只雄虎再次站定。只听见它们的喉咙里发出低沉的轰轰声。雌虎站在旁边,全然不理会这场即将开始的打斗。
  大雄虎吼叫一声,向小雄虎猛扑过去;小雄虎一闪,躲到一边,反身一跃,朝来时之路仓皇跑去。原先站在旁边观察的雌虎此时为逃避危险也转身跑去,追随它此前的伴侣。谁知,大雄虎追上雌虎,一口咬住它的脖颈,并猛力压迫它,不让它跑开。也许雌虎知道逃跑毫无意义,它当即顺从了大雄虎。
  雌雄二虎谈上“恋爱”后,终日形影不离——雄虎走到哪儿雌虎就跟到哪儿。过了一阵,它们双双走进了一个适合栖息的洞穴,正式结为“夫妻”。
  老虎的性周期约为20天,妊娠期105天,通常情况下一年可繁殖一胎,一胎可产小虎二至四只。幼虎重约一公斤,生后一个半月开始吃肉,周岁时体重可达50公斤,三四岁时性就成熟。
  一日,当雄虎从外边回“家”时,雌虎一反常态,鬃毛直竖,张牙怒目,不准“丈夫”入洞。几天后,当雄虎再次回来时,它发现雌虎正卧倒在凉爽的树荫下,跟两只滚来滚去的初生幼子快乐地玩耍。雄虎激动起来,轻轻走上前去,想要同两个爱子亲昵一番。然而,雌虎瞪起眼睛,喉咙里发出轰轰的声音,把它赶走了。又过了许多日子,当雌虎断定雄虎不会伤害虎仔们时,才重新接纳了雄虎这个“家庭”成员。从此,雄虎自觉地担当起了“初为虎父”的责任。
早从周代开始,我国古人就把猛虎作为门神,在农历除夕张贴,以驱鬼求福。《山海经》、《论衡》等著作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树,枝叶覆盖三千里。东北一侧枝桠稍短,像个门洞,便成了诸鬼进出之地,故谓“鬼门”。在这个桃枝门边,站着能降百鬼的两个神,一个叫“神荼”(shu),一个叫“郁垒”(yù li)。它们能识别“善鬼”和“恶鬼”。如有恶鬼走过,它们就用苇绳缚之,牵去喂虎,以保百姓安宁。
  在我国古人的实际生活中,老虎崇拜无处不在。
  白虎神是我国古代汉族的守护神,它原为星宫名,二十八星宿中的七宿因形似老虎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礼记?曲礼上》就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怒族、土家族、赫哲族、朝鲜族与虎的关系较为突出。有些地区的彝族人自称是“虎族”。云南白族的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他们要出远门或有重要举措时,一定要选取“寅日”这个吉利的日子。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刀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在小孩得病时,往往要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被“赶跑”了。东北赫哲人的阿克腾卡氏族认为,其始祖为一赫哲女子与老虎成婚所生,他们把老虎奉为神明,从不猎取老虎喜欢吃的动物。朝鲜族也把老虎视为保佑全家的灵物。
  “廪君”是古代巴郡、南郡氏族的首领。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有一则云:长江汉水流域有一种貙人,他们的祖先是廪君巴务相的后代。他们能变成老虎。长沙郡所属的蛮县东高口的居民,曾经做木笼捕捉老虎,木笼的机关被击发了,第二天大家一齐去打老虎,却看见一个亭长,包着红头巾,戴着大帽子,坐在木笼里。大家问他:“你怎么落入这个木笼呢?”亭长很生气地说:“昨天忽然被县里召唤,晚上避雨,就错走进这木笼子了。赶快放我出去!”大家说:“你被召唤,不是应该有文书吗?”亭长当即从怀里取出召唤他的文书,大家于是就把他放了出来。随后再仔细观察,发现他竟变成一只老虎,朝山上跑去了。
  发端于原始图腾的我国虎文化,有着丰富的底蕴,民俗中就有虎的身影频频闪现,且不囿于一地一隅。这在“布老虎”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陕西、山西等地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
  陕西华县一带则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亲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子上,进门后再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上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上还有一只小老虎,这是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在山东一些地区,妇女们至今还把亲手缝制的布老虎作为馈赠亲友的吉祥物。谁家生孩子,送上一只布老虎,白天是玩具,晚上作为孩子的枕头。民间认为,小孩睡虎枕,既示威猛又避邪恶。
  布老虎也是天津、北京等地的民间艺术品。这些老虎黄布颜纹,张口举尾,门额有个“王”字,颇显淳朴、犷放,绚丽、喜人,是孩子们的贴心伙伴。
我国历史上有些掌故和传说,是把奇怪的人虎相亲作为题材。
  据传,楚国令尹子文初生被弃,虎乳之,后借虎之斑纹,名“虎斑”。此为“班”姓之祖。
  《太平广记》卷二引《广异记》说,唐代开元年间,有一只老虎化为男人,娶了一户人家的姑娘为妻,住在深山老林的居室里。过了两年,此女仍毫不知情。忽一日,有二客携酒至,一伙“人”便在屋内大喝起来,“须臾皆醉眠”。妇人前去偷窥,发现它们竟然都是老虎。妇人大为惊骇,不敢出声。过了一会儿,这群老虎又变成男人。后来,这妇人对虎夫说,她思家心切,想回去看看。虎夫提酒携肉与她同行。快到妻家时,夫妻遇到大河,妇人首先涉水过去。她在虎夫撩起衣服时,猛然问道:“你背后怎么有一条老虎尾巴呢?”老虎深感惭愧,“遂不渡水,因而疾驰不返”。
  又据《太平广记?申屠澄》:书生申屠澄在赴濮州某县任县尉的路上,遇到大风雪,便到路旁一间茅屋里取暖。屋中有一对老夫妇和一位十四五岁的女孩。申氏见这女孩聪明妩媚,便向她求婚,老夫妇立即应允。当晚,俩人结为夫妻。第三天,新妇告别老夫妇,随申氏上路赴任。申妻持家有方,广交宾客,亲族和仆人交口称赞,夫妻情谊更为深厚。俩人后来生了一男一女。申氏任职期满,返回陕西老家,路过嘉陵江边,在泉水旁休息。此时,妻子忽然惆怅地吟了一首诗:“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常忧时节变,辜负百年心。”申氏以为她想念父母心切,就劝慰她不必忧伤。到了妻子家里,茅屋依旧,但空无一人。妻子思念亲人,整日流泪。一天,她忽然发现屋角有张虎皮,立刻破涕为笑,把虎皮披到身上,马上变成了一只老虎,冲出屋门,奔入山林。申氏领着儿女顺山路寻找,不见任何踪影,对着山林大哭了几天。
  唐代《虎苑》说,从前有一位老妇人,走山路时碰到一只足上扎了芒刺的老虎,就帮它把刺拔了出来。等到老妇人回到家里,老虎便扔来野兔、狐狸等野物。此后每天如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我国不止一个古代诗人写过《猛虎行》,其中南朝宋谢惠连咏道: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
  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
  唐代杜甫有《遣兴五首》,其中第四首以猛虎遭擒杀为喻,讽刺了那些得势猖狂、为非作歹于朝中的奸佞: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
  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
  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晚唐诗人韦庄也以虎为喻,写了《虎迹》诗:
  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岩穴如何又见君!
  元朝于汝玉《虎》诗云:
  斑寅赢得号将军,月黑深山星目分。
  长啸一声风括地,雄跳三劢兽奔群。
  不堪羊质披文炳,无奈狐行假焰熏。
  螫毒由来人共慑,岂知更有猛于君。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节期间,京城来了马戏团,其中的驯虎表演尤为精彩。都市中人倾城围观,诗人黄景仁也不例外。他观后深有感触,便写了《圈虎行》: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
  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
  四周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
  先撩虎须虎犹贴,以?卓地虎人立。
  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
  虎口呀开大如斗,人转从容探以手。
  更脱头颅抵虎口,以头饲虎虎不受,
  虎舌舐人如舐彀。忽按虎脊叱使行,
  虎便逡巡绕阑走。翻身踞地蹴冻尘,
  浑身抖开花锦茵。盘回舞势学胡旋,
  似张虎威实媚人。少焉仰卧若佯死,
  投之以肉霍然起。观者一笑争醵钱,
  人既得钱虎摇尾。仍趋入圈负以趋,
  此间乐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颐使,
  伴虎人皆虎唾余。我观此状气消沮,
  嗟尔斑奴亦何苦。不能决蹯尔不智,
  不能破槛尔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
  彼岂有力如中黄,复似梁鸯能喜怒。
  汝得残餐亦奚补?伥鬼羞颜亦更主。
  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
  我国历代写虎的文章不胜枚举。《礼记?檀弓下》所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专制暴政的痛恨: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者,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载李广射真假老虎的故事,广播世间:李广出去打猎,看到草丛中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一箭射去,射中石头,把整个箭头都射进去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接着又连射几箭,再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从前驻守的各郡,一听说有老虎出现,就常常亲自去射杀。等到驻守北平,有一次射杀老虎时,老虎跳起来,扑伤了李广,但李广最终还是射死了老虎。
  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两处对人虎之斗有精彩描写,一是二十三回的“景阳冈武松打虎”,二是四十三回的“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且看武松打虎: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是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带“虎”的四字词语俯拾即是:虎入羊群、虎口余生、虎不食子、虎口拔牙、虎口逃生、虎斗龙争、虎头虎脑、虎头蛇尾、虎头鼠尾、虎头燕颔、虎穴龙潭、虎皮羊质、虎步龙行、虎兕出柙、虎体熊腰、虎体原斑、虎生文炳、虎尾春冰、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荡羊群、虎狼之国、虎威狐假、虎背熊腰、虎咽狼吞、虎掷龙拿、虎略龙韬、虎啸龙吟、虎啸风生、虎落平川、虎窟龙潭、虎踞龙盘、虎豹之父;与虎添翼、与虎谋皮、风虎云龙、为虎作伥、为虎添翼、为虎傅翼、引虎自卫、饥虎扑食、伏虎降龙、如虎生翼、如虎得翼、如虎添翼、如虎傅翼、两虎共斗、两虎相斗、两虎相争、纵虎归山、画虎不成、画虎成狗、画虎类犬、狐虎之威、放虎归山、放虎自卫、养虎伤身、养虎自啮、养虎留患、养虎遗患、捉虎擒蛟、饿虎扑食、饿虎饥鹰、饿虎吞羊、饿虎擒羊、豺虎肆虐、调虎离山、谈虎色变、假虎张威、骑虎难下、熊虎之士、擒虎拿蛟、暴虎冯河;马马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龙行虎步、龙争虎斗、龙吟虎啸、龙战虎争、龙盘虎踞、龙腾虎跃、龙潭虎穴、龙潭虎窟、龙骧虎步、龙骧虎视、甘冒虎口、羊质虎皮、羊落虎口、身寄虎吻、虎头虎脑、委肉虎蹊、狐假虎威、狐藉虎威、鸱目虎吻、狼飧虎咽、狼吞虎咽、狼吞虎噬、熊腰虎背、燕颔虎头、燕颔虎须、燕颔虎颈、鲸吞虎噬、鹰扬虎视;人中龙虎、云龙风虎、生龙活虎、如狼似虎、如狼如虎、投杼市虎、投畀豺虎、凭河暴虎、降龙伏虎、畏之如虎、握蛇骑虎、鲁鱼帝虎、照猫画虎、擒龙缚虎、潜龙伏虎、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搜寻百兽饱肚,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它说:“你是不敢吃我的。天帝派我来,是要我当百兽之王。如今你要是吃了我,那就违抗了天帝的意旨。要是你以为我的话是假的,那就让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看看百兽见到我有敢不逃的吗?”老虎觉得这个办法很有道理,就跟它一路走去。果然,众兽看见了,都吓得四处逃窜。老虎不知道众兽是因为怕自己而逃走,还以为它们真的是害怕狐狸哩!
  评点:在现实生活中,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他人的人虽暂时得势,但却常常在失去庇护后一溃千里。
  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据《韩非子?内储说上》:
  庞恭要陪太子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去当人质。他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不相信?”
  魏王说:“不信。”
  庞恭又说:“如果有两个人说街上有虎,大王相不相信呢?”
  魏王说:“我疑惑了。”
  庞恭再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大王相不相信呢?”
  魏王说:“这我就相信了。”
  庞恭说:“街上明明没有老虎,然而因为有三个人说有老虎,你就轻信了。现在赵国的京城邯郸到魏国的京城大梁比这里到市上还远,若背后说我坏话的人超过三个,恳请大王不要轻信,而要仔细察看。”
  魏王说:“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办,不会随便相信他人的话。”
  于是,庞恭便向魏王辞行,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然而人刚走,向魏王进谗言的就来了。后来,太子被放回,而魏王却再也没有召见庞恭。
  评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有时可以掩盖真相,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有两只老虎争吃人肉,拼死拼活地厮打着。管庄子看见后,就想上去刺杀它们。管与连忙阻止他说:“老虎是凶猛的野兽,对它们来说,人肉是最好吃的东西。现在,两只老虎为了抢夺人肉,正在疯狂搏斗,这样,弱小的定会被咬死,强壮的也会被咬伤。等到死的死了,伤的伤了,你再去刺杀,就能一举刺死两虎。这样,你没有刺杀两虎的辛苦,却能得到杀死两虎的美名,这该多好啊!”
  评点:势均力敌的对手相互搏斗,最后会导致两败俱伤。面对强大的敌人,只有善于利用矛盾,方能化解险情。
  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柳河东集》: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令若是焉,悲夫!
  贵州没有驴子,有一好事者用船运去一头。运到后,驴子派不上用场,便把它放在山下牧养。老虎看见它是一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灵,就躲到树林里偷偷探视。过一会儿,老虎慢慢接近驴子,小心翼翼地观察它,还是不了解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一声大叫,使老虎大吃一惊。老虎连忙跑到很远的地方,以为驴子想吃它,十分恐惧。但是,老虎反复观察,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后来,老虎渐渐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又到驴子的前后左右转来转去,但始终不敢扑上去。稍后,老虎向驴子再靠近一些,进一步戏弄它,用碰撞、挨擦、顶撞等动作触犯它。驴子十分恼火,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想:“它的本领不过如此!”于是跳将起来,大声吼叫,咬断它的喉管,吃尽它的肉,这才离去。
  唉!驴子身材庞大,似乎品德高尚;声音洪亮,好像本领高强。如果不露出它有限的本领,老虎虽然凶猛,毕竟还是疑虑畏惧,不敢进攻它。如今落得这个下场,可悲呀!
  评点:很多人貌似强大,其实虚有其表。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
  相传一位老人与一个青年交了朋友。有一天,两人同出,走到山上,遇见一只老虎咆哮着向他们扑来。那青年急忙沿着树干爬到树上,躲避老虎。老人犹豫间手足无措,便僵卧在地上装死。老虎环绕着老人边走边嗅,疑疑惑惑,终于走开。那青年惊异地向老人询问说:“它为什么会这样呢?挨近您嗅了又嗅,迟迟疑疑,却没有把您吃掉。”老人笑着回答说:“它不是嗅我疑我,只是悄悄对我说:‘切莫与这种人交朋友。’”
金钱猛于虎
一天,两个朋友看到哲学家从密林中跑出来,就问他为何这般惊慌。哲学家喘着粗气说:“我在林子里看到了吃人的东西。”
  “是不是老虎?”
  “不,它比老虎还要厉害——我看到了一堆金币。”
  两个朋友赶忙追问:“在哪儿呀?”
  “就在那片树林里。”哲学家指了指不远处就走了。
  两个朋友跑到哲学家所指的地方,果然发现了一堆金币。
  这时,一个人说:“那个哲学家多蠢啊,竟把贵重的金币说成是吃人的东西。”
  另一个人说:“让我们想想该怎么办吧。要在白天把这些金币拿回家去,肯定不安全,得在夜里干。我们就留下一人在这儿看守,另一人回家去拿点吃的东西来。”
  一人走后,另一人想:“太遗憾了,今天要是只有我一个人,那该多好。现在还得把金币分给他一半。我有一大家子,需要得到全部金币。他一来,我就用刀把他捅死。”
  另一个人也在想:“我干吗要把金币分给他一半呢?我负债累累,需要得到全部金币……让我在面包里放些毒药。”
  当天夜里,带饭的人刚走到堆着金币的地方,就突然挨了几刀。剩下的一人对着眼前的尸体说:“伙计,是一半金币送了你的性命,真惨!现在该我吃饭了。”
  这个“朋友”在断气前终于领悟:“哲学家的话多有道理啊!”
  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很喜欢画虎。一天,他刚画完一个虎头,就来了一位朋友请他画马,画家于是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画了个马身。朋友问道:“你这是马还是虎呀?”
  画家答道:“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
  朋友听后,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自家的墙上。他的大儿子问道:“爸爸,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呀?”
  画家漫不经心地答道:“是马。”
  他的二儿子见了也问他,画家又随口答道:“是虎。”
  因此,画家的这两个孩子马、虎不辨。
  有一天,大儿子遇到一只老虎,以为是马,想骑它,结果被虎吃了。老二碰上一匹马,却以为是虎,竟用弓箭将它射死了。于是,人们便送给画家一个绰号——马虎先生。
  解铃还须系铃人
  相传有个名叫法灯的和尚性情豪爽,常常不把佛法佛规当成一回事,别的和尚都瞧不起他,但由于他聪明,法眼法师对他特别器重。有一次,法眼法师问大家:“我在山上看见一只老虎,脖子上系了一个金铃铛,谁能把它解下来呢?”
  众和尚面面相觑,都想不出好办法。这时,法灯和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当初那个把金铃铛系到老虎脖子上的人,一定能把金铃铛解下来。”
  众和尚都点头称是。法眼法师说:“论智慧,你们没有谁能超过法灯的,今后再也不许你们瞧不起他了!”
蒲松龄《赵城虎》
  据《聊斋志异》卷五:
  赵城县一个老太太70多岁了,只有一个儿子。一天,儿子进山砍柴时被老虎咬死,老太太非常悲痛,哭天抹泪地去向县官告状。县官笑着说:“怎么能用官法来惩治老虎呢?”老太太越发号啕大哭。县官可怜她老迈年高,就答应捉住老虎,给她儿子偿命。可是,老太太仍旧趴在地下不肯起来,一定要等县官发出拘票。县官拿她没有办法,就问站班的许多衙役,谁能进山捉住那只老虎?有个名叫李能的衙役,喝得醉醺醺的,来到县官跟前自报:“我能捉住老虎。”于是,他拿着拘票下了大堂。
  李能醒酒后十分后悔,以为这是县官为摆脱老太太的纠缠而设下的骗局,于是就拿着拘票去退还县官。县官很生气,说:“你本来说是能够捉虎,怎么能够容你反悔?”李能感到为难,请求县官给他一份公文,让他去召集猎人进山捉虎。县官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就找了一些猎人,日夜伏在山谷里,希望抓住一只老虎。可是过了一个多月,他无功而返,挨了几百棍子。他满肚子冤屈没有地方诉说,就到城外东岳庙里跪倒在地,向东岳大帝诉苦,然后放声大哭起来。
  李能哭了不一会儿,就看见外面走进来一只老虎。他大吃一惊,生怕被老虎咬死。可是,老虎静静地在庙里蹲了下来。李能向它祷告说:“如果咬死老太太儿子的就是你,你就应该低下脑袋,让我把你捆起来。”说完,他就拿出捆绑犯人的绳子,捆在老虎的脖子上。他把老虎牵上大堂,接受审判。县官问老虎说:“老太太的儿子,是你咬死的吗?”老虎点了点头。县官又说:“杀人偿命,这是古人定下的刑律,而且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被你咬死了,依靠什么生活呢?如果你能给她当儿子,我就赦免你。”老虎点了点头。于是,县官让衙役解开绳子,把老虎放走了。
  老太太天亮时一开门,就看见院子里放着一只死鹿。她卖了鹿肉和鹿皮,就有了生活费用。从此以后,老虎经常叼来一些金银布匹,扔在院子里。老太太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老虎对她的供养,超过了她的儿子,她心里暗自感激。老虎来的时候,往往趴在房檐下,整天也不离开。人虎相安无事。过了几年,老太太死了,老虎来到灵堂里大声吼叫。老太太平素攒了很多钱,作为安葬费绰绰有余,同族人就用这些钱把她埋葬了。人们刚把坟墓垒起来,老虎就突然跑来,把送殡的人吓得全都逃散了。老虎直奔老太太的坟前,雷鸣般地嗥叫了一阵,才又依依不舍地离开。为此,当地人就在东城外建了一座“义虎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秦代错金“杜”字铜虎符。(新华社稿)
民间美术收藏家倪宝诚收藏的民间美术品布老虎。(新华社稿)
  虎纹:据河北定县三盘山122号西汉墓出土错金银铜车饰局部纹饰刻制。(袁荃猷作)
  陕西凤翔传统彩绘泥塑浮雕式虎头挂片。(新华社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生肖配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