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岚山鬼谣怎么死的的主题情致情操

屈原的其他作品
《九歌》:巫祭文化缠绵哀婉的风格 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 《九章》:记事、抒情与写景 《天问》和《招魂》 《九歌》也是楚辞中重要的作品,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深受 后人的喜爱。关于《九歌》和屈原的关系,王逸《楚辞章句九歌》曰: 《九歌...
《九歌》:巫祭文化缠绵哀婉的风格 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 《九章》:记事、抒情与写景 《天问》和《招魂》
《九歌》也是楚辞中重要的作品,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深受 后人的喜爱。关于《九歌》和屈原的关系,王逸《楚辞章句&九歌》曰: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 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 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 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如果不考虑王逸的断语,这一段话大体说明,《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 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 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 祭文化的产物。
《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根 据闻一多的观点,《九歌》首尾两章(即《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 送神曲。中间的九章为娱神曲,《九歌》因中间九章而得名。他又认为《九歌》 所祭的神只有东皇太一,中间九章所写的诸神、鬼皆是陪衬,是&按照各自的身 分,分班表演着程度不同的哀艳的,或悲壮的小故事&,以取悦东皇太一。现在 看来,《礼魂》为送神曲可确定无疑,古今学者多有阐述。《东皇太一》从其神 名可知其地位尊于他神,且描述也庄重,当是《九歌》主祭之神,其他为陪祭。 这九篇在形式上不同于《东皇太一》,更少拘束,它符合上古&索祭&之礼。然 而,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九歌》的精华却在于中间九篇。关于这九篇的具体祭 法或情节,p熹《楚辞辩证》说:
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闻矣。然计其间,或以阴巫下阳神,以阳主接阴 鬼,则其辞之亵慢淫荒,当有不可道者。
这就是说,如果是女神,则以男巫招之;如果是男神,则以女巫招之。主要 是借男女恋情来吸引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向往。这样,才有这一首首情致摇曳的 歌辞。
《九歌》中,《东皇太一》为至尊之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 翳),《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楚地以舜妃娥皇、女英附丽在她们 身上),《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 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 从内容上说,《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 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如《东皇太一》就完全是一首颂赞之辞, 写得庄严富丽,与爱情无涉,显示了主神和陪祭诸神的区别。《云中君》、《东 君》等,虽也有流连哀婉之辞,但较多的是对神迹的颂扬,如&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东君》)等,诗中 以无限敬仰之情描述了日神普照世界的壮丽气势,还写了它为人类祛除灾难的勇 力,表达了祭者的美好愿望。《国殇》以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过程,描述了将士 们奋勇杀敌,以及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凛然气概。全诗节奏紧张,气氛浓烈,化 凄凉为悲壮激越。诗云:&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些诗句不仅是对死者 的颂扬,同时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尤其是在楚国不断兵败地削的情形下,对这种 献身精神的歌颂实际是深沉的爱国情绪的自然流露。
《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还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除《东皇太一》、《国殇》、 《礼魂》外,其他各篇皆有这一内容。如《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 兮新相知&,被王世贞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艺苑卮言》卷二)。《湘君》 和《湘夫人》描写的都是迎接湘水神的降临,以及巫与神双方复杂的情感状态。 &横流涕兮潺季怅侧&(《湘君》),&沅有怩酚欣迹脊 兮未敢言&(《湘夫人》),无论是巫还是神,他们都怀有十分真挚的爱情,但 是别多聚少的经历又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爱情表 现得如此缠绵哀婉。从那些哀怨而又执著的倾诉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人间爱 情的种种哀愁和悲伤。《山鬼》所描述的则正是爱情的绝唱:
若人有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 赤豹兮从文,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 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 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美丽的山鬼披荔带萝,含睇宜笑,只能与赤豹文狸相伴,强烈的孤独感使她 的爱情变得妆艳迷离,希望渺茫;&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描写 一种角不开的愁结,使人寄予深切的同情。《九歌》中所流露出的这种不可抑制 的忧愁幽思,显然契合了屈原的心态,所以不妨把《九歌》中所抒发的贞洁自好、 哀怨伤感之情绪,看做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之心情的自然流露。
《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首先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 中我们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云:&扬①廪怨模杌航谫 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即是对当时歌、乐、舞 同时表演的记录。其次,《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和合如《湘君》、 《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无论是歌、乐、舞三者 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的萌芽。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颂诉外,还叙 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论证留兮中洲?&由爱之深, 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此外,诗人善于 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 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明胡 应麟《诗薮》内编卷一)。《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 淫雨连绵,猿啾缒颈牛侵盅挂值统恋钠眨媲械乇硐至松焦淼墓 汉途椤!毒鸥琛返挠镅宰匀磺謇觯琶蓝挥性衔叮谧嗍婊荷畛粒 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传达悲剧性的意境中, 尤能低徊婉转,韵致悠长。后人赞之曰:&激楚扬阿,声音凄楚,所以能动人而 感神也。&(清陈本礼《屈辞精义&九歌》)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 《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 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写作年代如p熹 所说:&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 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卷四)其中《橘颂》当是屈原 早期的作品,借咏物以述志,以橘之&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 的精神,砥励自己的品质和情操。全篇比兴,四言体,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 法的影响。《抽思》是屈原在汉北所作,故诗中有&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之 句。其余各篇皆是流放江南时所作,抒写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怀。《哀郢》中记述 了流亡江南的路线,亦情亦景,忧思绵绵,其中多有身世之感。后半段情绪转为 激烈,声调慷慨,尽情地倾诉了自己的悲愤: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 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忽若不信兮, 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髻讯荨&乱辞曰:&曼余目以流观 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 忘之!
其时秦已破郢,楚国处在危急之中,而屈原尚念念不忘故都,情感沉郁愤慨, 实是对楚国即将覆亡的哀叹。这种情绪几乎贯穿于《九章》各篇。《涉江》则突 出抒写了自己义行高洁,而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悲哀,并表达了终不变心从俗的决 心。诗中说道:&余自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 之崔嵬。被明月兮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者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仓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汪瑗 《楚辞集解》将其与《惜诵》相比曰:&前篇其志悲,此篇其志肆。&《涉江》 表述自己的志向。诗中以的奇异的服饰象征品格的清高脱俗,文气从容冲雅,舒 车础4送猓痘成场贰断铡妨髀端乐荆笤甲饔诟霸ㄇ安痪茫埠芨 人。总之,《九章》较之《离骚》具有更多的纪实性,为我们研究屈原生平思想 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 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 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诗中 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 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天问》虽然叙事庞杂,而思想倾向却 很明显,尤其是在涉及天命和历史盛衰时,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如蒋 骥所说:&其意念所结,每于国运兴废、贤才去留、谗臣女戎之构祸,感激徘徊, 太息而不能自己。&(《山带阁注楚辞&馀论》卷上)王夫之认为《天问》&言 虽旁薄,而要归之旨,则以有道而兴,无道则丧&(《楚辞通释&天问》)。如 《天问》云:&天命反侧,何罚何佑?&&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 使至代之。&对殷朝的兴亡史发出了自己的感慨,认为天命反覆无常,朝代的兴 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天问》还流露出鲜明的情感色彩,如诗末数句道:&伏 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司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 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意谓遭到放逐在山洞里隐藏,对国事还有什么话好讲!楚王追求功绩兴师动众, 国家命运如何能够长久?楚王如能觉悟改正过错,我对此又何必多说!吴王阖庐 与楚长期争战,为何吴国能经常获胜?为什么在村头丘陵幽会,淫乱私通生出子 之?我说堵敖在位不会长久,为何成王杀了国君自立,忠名更加显著?一腔怨愤, 发泄无余。在一连串的问号后面,我们能够感受到屈原那焦虑而急切的情感状态, 感受到他的失望和愤懑,以及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天问》以一个&曰&字领起,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这在中国文学史上 是罕见的。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句式,节奏明快而强烈,能有效地宣泄积蓄已久的 激情,这是《天问》的特点。全诗基本上以四言句为主,间以少量的五言、六言、 七言;四句为一组,每组一韵,也有极少数两名一韵。全诗显得整齐而不呆板, 参差错落,奇崛生动。
《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 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 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楚怀王的亡魂。《招魂》可能是在招魂仪式中演唱的, 但从那&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的呼唤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屈原对楚王之死的 哀悼惋惜之情,而诗中&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楚辞章句》) 的描述,似乎也与屈原的宗国情绪相一致。诗中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采取了铺 陈的手法,根据其地域方位特点,营造出或险恶阴森或华美豪奢的意境,形成鲜 明的对比,再加之辞藻缤纷富丽,颇有汉代大赋的气象。除此而外,诗中亦有优 美抒情的描述,如乱辞中所咏:&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 归来哀江南!&
(责任编辑:admin)(声明:来源全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全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以保护版权。)
------分隔线----------------------------
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唐圭璋先生所编《全...
宋诗方面则受到唐诗的巨大影响,北宋初期,主要沿袭中晚唐诗风馀韵,大致可归为三体。...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
宋诗主要向思理、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诗有词、理...
作为一代诗歌,宋诗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发生了显著的新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北宋巩固中央集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劝诸大将“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神女山鬼系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