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上谕档 pdf时皇清恩赐九品相当现代什么职

《皇清职贡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绘的大型民族图志,由画像和图说两部分组成,生动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皇清职贡图》及其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古代与现代官职对照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古代与现代官职对照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山采撷史沉钩]中国历代职官词典(4)
最新公告:
&&&&&&&&&&&&&&&&&&&&&&&&
[山采撷史沉钩]中国历代职官词典(4)
&&&热&&&&&
[山采撷史沉钩]中国历代职官词典(4)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44
更新时间: 8:33:30
1885190719091927
18571861.11870
1270127612921303130813111320
19071909191010
1327138814061643
141315221566
130813271328
138013991402
14131506152115221566
110411101112
16361638166119061911
163416471723
1646166217471907
1658166217301905
1264130713191323
163416511660
101710821093
1111111711311162
113316791736
128213051328
1111111711311162
110411101112
1859Harato Nelson Lay,18321898H.Tudor Davies?18631861.1863Robert Hart,1835191119011952
1000103510791086113211701175
164716911781192411
140714261494
142914501456145715291565
1069(1086)1094
11031121143617261905
165416991734
191619221924
1260127213141329
12751311131913281330
145115611905
107111271135117011741189
1111111711311162
138217481901
113019121920
140615221566
文章录入:文具盒&&&&责任编辑:文具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425000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区路166号联系电话:湘教QS7-248古代都有哪些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古代都有哪些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08-09-12 & 发布
现代的市古代称作府如南京明朝的叫应天府,清朝时叫江宁府,最高长官称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古代御史 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 古代:吏部、工部、刑部、户部尚书 现代:人事部、城建部、高法、财政部部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得首相和总理
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得公安部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皇帝相当于国家主席,丞相相当于总理,御史大夫相当于纪委书记、监察部长,太尉相当于军委秘书长。吏部相当于人事部和组织部长,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和民政部长、税务总局局长,礼部相当于外交部、教育部长长,兵部相当于国防部长,刑部相当于高法、高检、公安部长,工部相当于建设部,水利部长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皇帝相当于国家主席,丞相相当于总理,御史大夫相当于纪委书记、监察部长,太尉相当于军委秘书长。吏部相当于人事部和组织部长,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和民政部长、税务总局局长,礼部相当于外交部、教育部长长,兵部相当于国防部长,刑部相当于高法、高检、公安部长,工部相当于建设部,水利部长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同朝周,至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而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所不同。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为方便查检,所选介官衔均首字笔画的顺序排列。 三画 【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则宰相就称为“大学士”。宋代,“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工部侍部】工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四画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四品文官。 【中书令】唐代中书省的“中书令”、尚书省的“尚书令”与门下省的“寺中”,同称三省长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机要。中书省决策机构,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书省与枢密院分管政务、军事。元代废除三省,中书令是惟一的最高国务长官司。明、清两代废除中书令的官名。 【中书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或称国相) ,是丞相的副职。明洪武十二年以后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太守】汉代掌管郡务的最高长官。三国以及隋炀帝、玄唐玄宗时期和五代,改州刺史为郡太守。此后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时期专用以称“知府”,从四品官。 【太尉】秦汉汉时期,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历代也多沿用这个官衔,但逐渐变成加官的官衔,没有实权。到了宋徽宗时期,把戚太尉定为武官的最高一级官阶,其本身并不代表任何职务,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称,而不同其职务的大小。元代以后废除这个名称。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三师”、“三少”公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宋代“三师”是宰相、亲王的加官官衔。“三师”是正一品,“三少”是从一品。明、清两代,“三师”为从一品,“三少”是正二品。 【太宰】古代“太宰”为百官之长。宋徽宗时期,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一般通称吏部尚书为太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唐、宋两代为从四品,元、明、清三代为从品。 【太仆寺卿】太仆寺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正三品。 【公、侯、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以下最高爵号。唐、宋两代有国公、郡公、开国县、公等级别,所食之邑从4000户至3000户不等。明代仅封侯、伯。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明代为正二品官,清代为从一品官。 【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明代为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仆射】“仆射”是主任或领班的意思。唐、宋两代“仆射”实际上就是宰相。 五画 【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民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龙虎将军】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事务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八、九品,县主簿为九品。清代把主簿看做是杂职,并将它裁减。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节度使】唐、宋两代总管军民两政的地方长官,官阶二至五品不等。元代之后废除这个名称。 【布政使】明、清两代一省最高民政机构为布政司。布政使为布政司的主官,从二品,仅次于巡抚一级。为防止专权,明代与清初设左右布政使二人,清康熙年间以后不再分左右。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官。 【正议大夫】唐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 六画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刑部侍郎】刑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官阶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官阶。 【同知】府的副职称为同知,如一府的主管称为知府,而府的佐官称为同知。明、清时期,各府同知为正五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宋中叶以后废除同平章事的名称,元代时用时不用,官位较低。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吏部侍郎】吏部的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守备】明、清两代正五品武官。 【安抚使】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元代各路安抚使是各路的行政长官。明、清两代公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时则称安抚大使。 【州牧】 唐、宋京畿的地方长官称州牧,正六品官。清代知州已隆为与县略相等的地方长官,但文字上仍尊称知州为州牧,与知县并称牧令,正七品。 【巡按】明代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巡按,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偏分庭抗礼,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昌边疆要地州县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清代巡抚与总督同为封疆大臣,巡抚品级稍次于总督,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清代巡抚为从二品。 【观察使】唐代朝廷派遣分赴各道访察州县吏功过及民间疾苦的官员,官阶由原官职而定, 【把总】清代正七品武官。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的找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兵部侍郎】兵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怀运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员外郎】“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唐代为六品,明、清为从五品。 -------------------------------------------------------------------------------- -- 作者:程征 -- 发布时间: 9:39:42 -- 八画 【刺史】刺史与都督在名分上分别掌管州府的民政和军政。元代废除刺史的名称。清代刺史往往作为知州的文字称呼。 【奉直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训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定远将罩】明代从三品武。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武功将军】清代从三品武官。 【武略将军】元、明两代从五品武官。 【武略骑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义将军】元、明两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都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节将军】元、明两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元、明两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武德骑尉】清代正五品武官。 【武翼都尉】清代从三品武官。 【武显将军】清代正三品武官。 【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 【知县】宋代县的最高长官。元代称县尹。明、清两代知县为正七品。 【金紫光禄大夫】唐、宋两代正三品文官,元代为从一品,明清两代不设此官衔。 【国公】唐、宋、元、明时期,“王”以下的公爵一级,以古国名称国公,如“鲁国公”等。 【国子监祭酒】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国子监祭酒”即国子太学的主民,从四品。 【国子监丞】唐代之后国子监丞均为国子监内部事务民。明、清时期监丞职能是学监的性质,正七品官。【国子监博士】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驸马】“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清代没有这个称呼。 【尚书令】“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唐、宋两代尚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 【经略安抚使】唐代边疆地区设“经略使者”。“观察使者”还兼经略使。宋代沿边大将都兼“经略”。此后大多以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清代经略大臣在封疆将帅中居第一位,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枢密使】“枢密”即中枢机密的意思。从唐代开始以宦官掌管枢密,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唐昭宗之后改为士人任枢密使。宋代以枢密使为密院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并逐步由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清代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一般为一品官。 【县令】唐、宋两代县级主官,官阶自六品至从七品均有。宋代曾同时存在知县和县令的官衔,当时县令稍强于知县。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清代参将是正三品武官,仅次于副将一级。 【参领】清代正三品官,副参领为正四品官。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宋元两代是宰相的副职。 九画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为钦差。清代由皇帝特命并颁布授关防的,称为钦差大臣。 【总兵】明代总兵阶无定制。清代正二品武官。 【总督】明、清两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代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官阶自正二品至从一品不等。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管辖一省或数省。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转远使】唐代经理江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漕司,明、清两代称漕运总督,一般是二品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奉朗】宋代七品文官。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七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抚使】宋、元、明、清四代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官阶由原官衔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职,从从三品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都尉】清代从四品武官。 【宣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清两代从一品武官。 【按察使】宋、清两代掌管一省刑名按劾的长官,正三品。 【给事中】朝廷中经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品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武都尉】清代正四品武官。 【昭勇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洗马】洗马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十画 【振威将军】清代从一品武官。 【秘书郎】唐代掌管四部书(经、史、子、集)的文官,从六品。 【郎中】在六部中仅次于侍郎的官,是部内各司的主管,正五品。 【郡王】隋、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宋两代仅有八品官,明代为正七品,清代为从五品。 【宰相、丞相】“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中国历史上有“太宰”和“丞相”名称,而并无“宰相”的官名。但人们习惯上把对君主负责总揽政重力势能人称为“宰相”。秦代和西汉以相同或丞相为宰相。东汉的司徒等于丞相,真正行使宰相权力的却是尚书令。从魏、晋至隋、唐,基本上是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宋神宗时期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期改为左右丞相。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明永乐年间之后,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雍正年间之后,军机大臣事实上的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 【通判】北宋初年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乎与知州相同,名为佐官,实际上是与知州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到了南宋,知州职位较轻,通判职位就更轻了。明代知府以下设通判,事实上为六品官,实际上与同知没有区别。 【通奉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二品散民。 【通议大夫】唐、宋两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 【资政大夫】元、明两代正二品文官。 【资善大夫】元、明两代正二品文官。 【资德大夫】元、明两代正二品文官。 十一画 【谏议大夫】唐代谏官,分为左右谏议大夫,宋代以后废除这个官名。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官职,掌管中央档案馆及图书馆,处理直达皇帝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查权的各部刺史。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而以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唐枕头两代观察使大多具有御史中丞的职务,一般为正四品官。明代以后不再有御史中丞的名称。清代因巡抚兼右副都御史,因此称巡抚为中丞。 【副将】明、清两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仅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鸿胪寺省卿】“胪”是传的意思,“鸿胪”是大声传颂的意思。唐代鸿胪寺卿既管朝廷的待客,又管司仪。明清两代专管朝廷的朝会仪节,正四品。 【御史大夫】“御史”即君主左右的文书官。唐代“御史大夫”即御史之长,四品官。宋代多缺而不补,元代则虚存其名,明、清两代废去这个名称。 【都指挥使】明代各地设卫所,都指挥司是它的常设统帅机构,都指挥使是都指挥司的长官,与布政使、按察使分管地主的军政、民政和刑狱,正二品武官。 【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下属的武官,正三品。 【辅国大将军】唐、宋两代正二品武官,明、清两代在镇国将军之下设辅国将军。 十二画 【游击】为总兵总理军营事务,称为镇标中军游击。明代参将之下有游击将军;清代次于参将一级,为从三品武官。 【道台】道台是道员的别称。明、清两代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级行政长官,一般为正四品。 【提督】明代总兵上一级的武官。清乾隆以后提督固定为从一品。 【朝列大夫】元、明两代从四品文官。 【朝奉大夫】宋代正五品文官。 【朝散大夫】唐、宋两代从五品文官,元代为从四品。 【朝请大夫】唐、宋两代从五品文官,明、清两代为从四品。 【朝议大夫】唐、宋两代五品文官,明、清两代为从四品。 【集贤殿侍读学士】为宫内搜集整理图书,是皇帝的学识顾问。六品以下称直学士,五品以上为学士,领头的一般是宰相,则称大学士。 十三画 【殿中侍御史】唐代在京城监察非法事件的官,从五品,低于侍御史而高于监察御史。 【詹事】宫廷中太子的属官,正三品;少詹事为正四品。 十四画 【嘉议大夫】元、明两代正三品官。 【骠骑大将军】唐、宋两代从一品武官。 十六画 【儒林郎】唐、宋两代正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从六品。 【儒学教授】“教授”官职始于宋代,州设教授,县设教谕。清代府、厅、州、县均设儒学,儒学教授为正七品文官。 【翰林学士】唐、宋两代翰林学士是为内廷草拟文字的官。而元、明两代翰林掌管院学士则是翰林院的长官,从二品。 【翰林院编修】“翰林”的名称始于唐代,而“翰林院”则始于明代,掌管制诏、史册、文翰的事务。翰林学士以下有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官衔,都是作为文学侍从之臣,通称翰林官,正六品。清代翰林官为闲散,官阶只有正七品,但在某些方面却享受五品以上待遇。 十八画 【镇国将军】明清两代从二品武官。 【镇国大将军】唐、宋两代从二品武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巡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即现在的省长 而总督职位比巡抚,辖制巡抚,掌有兵权。 如陕西巡抚,甘肃巡抚上头有一个陕甘总督,总管两省政务,军务。 现代的市古代称作府如南京明朝时叫应天府,清朝时叫江宁府,最高长官称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古代官职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宋朝收回节度使兵权,节度使后来只是荣誉称号,只发奖状不给实权。元代废除。 清代官衔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正 从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正 从 一品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二品 武显将军 武功将军 三品 武义都尉 武寅都尉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五品 武德骑尉 武德佐骑尉 六品 武略骑尉 武略佐骑尉 七品 武络骑尉 武络佐骑尉 八品 奋武校尉 奋武佐校尉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官员的服饰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 蟒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 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闽浙总督兼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官制,怎么对应啊?特别是元朝的,名字你都不认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乾隆年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