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统治东北王张作霖后还往政府交税吗

对于继位者,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却不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于一位新人已挂上帅印。张学良,字汉卿,一般人称他为“小六子”,其实是喊他的乳名,并非指他排行老六。老张除了在外面英雄一世外,在家里的业绩也堪称优良,共有八子六女,十四个孩子。张学良是长子。小张十九岁入科训练,第二年即毕业入伍。作为东北第一公子,当然不可能屈尊去当兵,而是直接担任了老张卫队的。在乃父光辉的照耀下,小张肩上的牌牌是以速度更换的,短短几年,就升为了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授少将衔。在从军到接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张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当然旁边也少不了有人辅佐,或者说是贵人相助。张学良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贵人自然非郭松龄莫属。郭是东北讲武学堂的教官,长得人高马大,得了个外号“郭鬼子”。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师生情谊十分深厚。后来郭鬼子被张作霖抓住要杀头的时候,张学良还曾想方设法要通过送老师出国的办法予以搭救。人都说小张敬师如父,有情有义,孰不知除师生情之外,小张实际对郭老师也依赖甚深。郭松龄不仅是位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真实战场上也一样不含糊。他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校教官,一跃成为奉军中的主要将领,虽不排除小张在老子耳边经常吹风说好话的因素,其自身才能突出也是主要原因。当时奉军中的大小军官多为胡子出身的老派人物,打仗就知道拼命往前冲,根本不知道什么练兵方法、指挥艺术,属于一帮典型的不懂科学的大老粗。郭松龄不一样,他训练得法,自成体系,经其一手带出来的部队不仅技战术动作娴熟,而且纪律严明,成绩冠于全军。枪打出头鸟,这个规律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郭老师一走红,便引来红眼病无数。周围闲言碎语不断,说郭某人的部队,军纪当然是好,可是好看并不一定中用,真打起仗未必能行。(“异口同音,谓公所练之军队,纪律虽佳,未必善战。”)很快,郭老师就用战场实绩说话了。在直奉历次战争中,郭松龄的第八旅战斗力之强,不仅令老派人马瞪目结舌,就连同为新派的“士官系”也刮目相看。老师照应学生是理所应当的。张学良当时带的第三旅,经常和第八旅一起作战,甚至被混在一起,统称为“三八”旅。“三八”旅打了胜仗,大家心里都明白郭松龄功劳很大,但就是没人肯说郭老师好,都夸张公子用兵有方。理由非常简单:嫉妒加拍马屁嫉妒郭松龄,拍张家父子的马屁。“三八”旅打得好,长官就升得快。张学良不久就因功而由少将晋升为中将,成为第三军团军团长。不管别人怎么吹捧,小张自己还是拎得清的。他对郭老师十分器重,有时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民国十一年(1922年),奉军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败北。老张当时很郁闷,不知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时,张学良及时献上了“整军经武”方案,即重新改良和整顿军队一揽子计划。老张虽然是胡子出身,却阅历丰富,非等闲之辈,马上大加称赞并予以采纳。经过“整军经武”,奉军力量大大增强,成为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得以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整军经武”的很大一部分智慧都来自于奉军中的高手郭松龄和杨宇霆。对于郭松龄来说,“整军经武”是奠定他地位和实力的一个新起点。师徒俩从东北讲武学堂中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年青军官,形成了在奉军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讲武系”。这个门派挂的是小张的牌子,实际掌门人却是已由郭老师转变而来的郭将军。儿子有进步,老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生子当如孙仲谋。自己再英雄一世也有尽头,只有接班人长能耐了,自己以后睡觉才能睡得踏实安稳。可惜张学良的过分纵容与信任反而害了自己的老师,郭鬼子翅膀硬了,他要取代自己的老板,由自己来当主角唱大戏,结果被更会唱戏的张老板把性命都给开掉了。对郭松龄,张作霖可谓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认为,自己除了老婆之外,什么都给了对方,连今后将要继位的儿子都托付给他,实际居于太师之位,而郭却迫不及待,恩将仇报,竟然要取自己“主公”的性命,那还了得。少了郭松龄这个生命中的贵人兼导师,张学良从此就难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以搞定的困境(包括“九一八”),他都会喃喃自语:要是郭松龄在,就好了……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府内对于张作霖的去世一直密而不宣。有时候一个人活着与否,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无数人升沉祸福的公事。人们从大帅府的公告中了解到,“大帅”只是在爆炸中受了点轻伤,现在安然无恙。不仅能吃能喝能听小曲,隔三岔五还要应小报的要求,在八卦新闻版登张生活照什么的。轻松和假像只能用于表面维持,大帅府的人其实早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仍留在关内的张学良。五雷轰顶,万箭穿心,心如刀割,这些都能用来描述当时小张的心情。但我觉得,在巨大的悲痛和震惊过后,留在小张脑海里的,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茫然和无所适从。毕竟事件太突然了,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不管怎样,还是回去再说吧。治安恶化到这个地步,不化装是不行了。想来想去,现在只有当兵的最安全,而当兵的里面,又只有伙夫最不引人注意。于是小张乘着天色昏暗,剃了头(只有长官才留长发),带上饭勺,扛着大锅,在几名得力卫士的保护下,混在撤退士兵中间,坐上闷罐车就回了奉天。在那里,他将接受一场严峻的考验,并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小诸葛杨宇霆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帅走后,必须有人主持大局。在此背景下,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了。会议主持人是一直担任奉军总参议(相当于总参谋长)的杨宇霆。如果说郭松龄是奉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干才,那么这位杨先生就是奉军中首屈一指的军政两用人才。人送杨宇霆绰号:小诸葛。请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么一个名号。虽然平时我们给别人起外号往往是件不礼貌且不受欢迎的事,但“小诸葛”绝对是个例外。根据历史记载,真实的诸葛孔明其实未必如《三国演义》和传说中那样英明神武。但经过人们几千年来的演绎和想像,这个形象已被大大神化,成了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鸡毛蒜皮的世纪完人和超级偶像。能被人冠以诸葛称谓(哪怕是小诸葛),就表明这个人本身也有点接近神人了。我只知道,要论有影响的人物,在此之前,湖南的左宗棠算一个,在此之后,只有广西的白崇禧获得过这一光荣称号。杨宇霆,少年时即有过目成诵之才,十六岁考中秀才,废科举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是奉系高层中绝无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士官系”的代表人物。此人有宰相之才,善于军事政治两手抓,是老帅张作霖生前最为器重和仰仗的“大管家”。张作霖时代,台前是老张在指点江山,幕后却是他杨先生在出谋划策。在任期间,大管家忙着帮老板搞装修,创家俱,可谓劳苦功高,成绩突出。简单收集一下,至少包括以下“四大件”:制定田赋制度、修筑战备公路、督办兵工厂、创建东北海军。定田赋,钱有了;修公路,路有了;办工厂,枪有了;建海军,水路优势也有了。所谓高手一亮招,便知有没有。四件不多,但件件抓到了点子,捏住了要害,远虑近忧,一网打尽。若论治军理政和战略眼光,其人超出郭松龄远甚,可算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人!老张在选贤任能方面是从来不差的。但是杨先生也有缺点,而这个缺点后来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那就是与处理军政方面的能力相比,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似乎要差一点。往好了说叫做对人严厉,往坏里讲就叫心胸狭窄,总之人缘很不好。当然这也与奉军内部派系太多,关系太复杂有关。奉军里面,随着历史的沿革,粗粗一分就可以分成两派:老派和新派。以跟随老张打江山出来的老兄弟为一派,称为老派,代表人物是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这些人。他们大多属于草莽英雄,早年打打游击劫劫粮草还凑合,下了山后打正规战就不那么灵光了。除了老派,就是新派。但新派内同样还能分出三六九等。一派称为“士官系”,军官大多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代表人物为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等。一派称为“讲武系”,汇集了东北讲武学堂的精英,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龄,其背后实际支持者为张学良。杨先生的做事原则是对事不对人,除了老帅,哪门哪派都敢招呼。这是一个牛人:我是孔明,我怕谁?作为新派的杨宇霆曾利用“整军经武”的机会,大胆树立新派,把老派人物都排挤在外。毫无疑问,老派人可都不是吃干饭的,这梁子算结下了。同是军校出来的,作为海龟的“士官系”与土鳖“讲武系”素来明争暗斗,隔阂很深,到“讲武系”的郭松龄搞叛乱被捕后,“士官系”的盟主杨宇霆又以总参议的身份下达了对他的处决令(其实就是他不下,老板张作霖也会逼着他下),这可就把“讲武系”全给得罪光了。就连“士官系”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他不满意,认为他性情高傲,喜欢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怪来怪去,什么都不怪,就怪奉军里山头太多,庙不算挺大神仙却不少。要想在这个蜘蛛网里做老好人,除非什么都不干,做个真正的和稀泥的老油条。偏偏杨宇霆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换老板的时候,大家也很想把这个过于严厉的管家一并换下去。可是现在局面如此诡异,遍观东北军政各界,除了他杨某人,没人能压得住阵脚。于是,人们只好又把他推到台前,由他来主持这个对于东北命运来说极其重要的会议。明争暗斗东三省议会联合会的核心是出台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人选名单。此前,这个保安总司令的头衔是属于张作霖的。也就是说,谁当了这个总司令,谁就真正继承了老帅的衣钵。事实上,在会议前,各派经过明争暗斗、相互妥协后,已基本内定了总司令人选。会议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只有不明真相的少数人需要猜谜。不过谜底很快就要揭开。我可以告诉诸位的是:这个人绝不是张学良。因为皇姑屯事件是个猝发事件,张作霖中招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昏迷状态,几乎什么都没交待。他身前也未指定任何人接班。毕竟帝制早已废除,共和也已实行多年,虽然子继父业趋势十分明显,但不到那一步,谁也不好意思把话说得过于明白。老张在世,小张承继大统自然毫无悬念。但现在老张不在了,大家都得继续端碗吃饭,谁能保证自己这碗饭继续吃香吃好,就得好好惦量惦量了。别怪世态炎凉,只能说人性本来如此。杨宇霆认为,小张肩膀尚显稚嫩,恐怕暂时很难胜任老张留下的这副担子。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想,相当多的人都作如是观,特别是在平定郭松龄一役之后。接着,杨先生又把自己给排除了。他有自知之明,既然是“小诸葛”,角色定位就是辅佐型的能臣,在心理上就没有“登大宝”的准备和打算。更何况,他也知道这么多年来,自己在朝野上下树敌颇多,即使有这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他需要提出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名单。在宣布这一名单之前,这位大管家也充分考虑到了小主人的情绪和心理承受力。因此,会场上“适时”地出现了一份《大元帅遗嘱》:我在回来的路上不幸挨了炸,现在快不行了(“今病势已驾,殆朝暮人间矣”)。我成人当兵后就发誓要以生命报效国家,所以早就不怕死了,现在我已经五十四岁了,死了倒也没什么,就是还没完成我的救国志向(“惟是救国之志未遂”),太遗憾了。现在我把守卫治理奉天的重任,交给我儿子张学良,你们要帮我多料理他。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绝不是张老爷子的语调,倒是很像孙老爷子(孙中山)的绝笔。如果老张当时还能撑着立下断气遗嘱,绝不至于这么假文酸醋,他只会说:妈拉巴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老子今天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弟兄们带着小六子好好干吧……杨参议到底做过秀才,愣是无中生有地把老张打扮成了个文化人。“假遗嘱”的前段部分明显是在应付差事,任何一个当过兵的人死翘了以后都可以加以套用(只需修改一下死亡时的岁数)。实质体现在后面那句话:守卫治理奉天。摆明这是个地方官,没有谁做了省长还兼国家主席的道理,所以这就意味着小六子的东三省总司令肯定是当不成了。这就是杨宇霆和会议参加者们准备留给张学良的面子。有人说,这份《大元帅遗嘱》是杨宇霆之流违背张学良意愿偷偷炮制出来的。违背张学良意愿,这可能是事实。因为他并没有明确主动地表示过不想继任掌门。但“偷偷”就谈不上了。毕竟事关重大,大帅没来得及留遗嘱这件事在内部知情人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这份假遗嘱不是得到了与会的大多数人(包括张学良)同意,谁敢再重新捏造一份出来并当众宣读?就像任何一次颁奖一样,安慰奖总是放在最前面的。大家都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杨宇霆,等着他宣布那个特等大奖的获得者。谜底随即揭开,果然是他!会议主持人随后提出表决,一切毫无悬念,因为赞成的人远远超过半数。但是人们发现,偏偏这个人没有到场。立刻有未举手的人提出,鉴于被选举人本人不在场,这样推举有欠妥当,不合规矩。杨参议不愧是官场老手,回答从容不迫:本人不在而推举甚多,说明众望归一。再没有任何异议。主持人当场宣布:选举结果有效。命运大逆转此时,张学良的心一定已经悲凉到了极点,但他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此外没有其它任何办法。东三省最高军政长官就要新鲜出炉了,这个人却不是他。就在这时,历史的天秤又一次发生了惊人的逆转,一个人忽然出现在会场门口,并引起了一片惊呼声。此人身着孝袍,腰系麻绳,脚蹬麻鞋,不像是开会来的,倒像是奔丧来的。张学良人生中第二个贵人来了!张作相,时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老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奉军第二军军长,是张学良的顶头上司。听名字,你可能会认为他与张作霖有什么亲戚关系。其实不是,两人同姓纯属巧合。尽管不是血缘上的亲戚,但这两人绝对有过命的交情。历史上,张作霖两次结盟,张作相均榜上有名。张作相之所以能“众望归一”,说得直白一点,是因为只有他才是当时各派均能接受的人物。郭鬼子造反,十万精锐直逼奉天,形势危如累卵,幸亏他和吴俊升两人拼死护主,才转危为安。此事不仅使老张感慨系之,认为关键时候还是几个老兄弟最忠心,而且为他自己在老派中赢得了信任。郭部兵败,除处决郭鬼子外,老张气恼之下,还准备将叛乱将领一律处死。幸亏张作相以平叛功臣之身再三苦谏,才保住了他们的性命。郭老师闹事,小张同学自然不能免责,用老张的话说,自己儿子“信任郭鬼子已经胜过信任他老子”了。按照老张的性格,死罪虽可免(总要有人接班),活罪却难逃,也是张作相充分发挥好人做到底精神,使尽浑身解数,做工作,说好话,总算让小张得以全身而退。无论老派还是新派,对张作相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厚道,三个字的评价:真厚道。既有与老帅八拜结交的资历,又有平叛立功的业绩,还不会为难兄弟们,这样的人,不选他,选谁?在会议召开前,已经有人把总司令军服送到了张作相府上。但是张作相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进入会场后,他手捧那套保安总司令的军服,把它放在了张学良面前。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人人面面相觑。小张本人也手足无措,连忙站起来表示自己太年轻,各方面经验不足,还是敦请老叔(张学良对张作相以叔伯辈相称)统管东三省军政大权为好。当着众人的面,张作相声泪俱下,动了真感情:老帅在世时,经常要我关照汉卿,我如就任此职,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老帅。汉卿年轻有为,子承父业名正言顺,大敌当前不能再拖了。这些话入情入理,真是说到小张心坎里去了,一时间既感动又激动。对会议的选举结果和任命,张作相表示实难从命,理由是要赶回锦州给母亲办丧事(“作相不孝,家母归天,作相随即赴锦治母丧”)。一个多星期后,即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推翻举手表决的方法,改用选票推举,结果张学良顺利当选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实践出真知,谁说二者不可得兼的。毫无疑问,在时年二十七岁的少帅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他心里一定充满了对那个被他称为老叔的人的无限感激之情。大家没有看错,这确实是一个天底下少见的忠实厚道之人。当东北王的桂冠向他招手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只为了一句承诺:老帅在世时,我答应老帅要关照汉卿!(本文摘自《正面抗日战场》,作者:关河五十州
考虑问题不能那么狭隘,换位思考,如果换做你,你能做的更好吗?大话空话谁都会说,可真的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能够理解少帅为何投靠老蒋,改旗易帜!正是因为家仇国恨才这么做,如果为了自己,他完全可以做他的东北王,荣华富贵,谁也拿他没办法!试想下,如果少帅不投奔老蒋,以东北之力,能独自对抗日本吗?关东军背后是整个大日本帝国做后盾,东北军背后有谁做后盾??不要小看区区数万关东军,这是战前人数,如果全面开战,整个日本帝国都将是关东军的坚强后盾,鼎力支持增援,那可就不是数万日军!看看七七事变前,驻河北日军也不多,不过数万,可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增援中国大陆日军达到百万,数十万日军南下,这是全面抗战,而非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帝国举全国之力,别说东北,甚至整个中国,都够呛顶得住,七七事变后足以证明这点,日军势如破竹,大举南下!别说整个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强大的美国初期都被迫采取全面收势,中途岛海战后才扭转局面!少帅身负国仇家恨,和日本不共戴天,但也深知光凭东北之力,是无法独自对抗日本帝国,只能依靠整个中华的举国之力,这才是投靠蒋介石,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主要目的!否则谁愿意交出祖宗基业,做自己的东北王,岂不更逍遥快活,但偏安一偶,自己独享荣华富贵,岂不是忘宗背祖,父亲的仇怎么办?鬼子哪有想象中那么好打,如果像论坛里有的人说的那么容易,打呀打呀的,那还用八年全面抗战?还用得着美国承担对抗日本帝国主力,日本老窝给端了,原子弹都扔两颗,整个本土夷为焦土,美军主力逼近日本本土,准备登陆作战,日本才投降,当时中国仍有一百多万日军,是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才投降,半个中国仍在日军控制下,中国没有解放收复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半壁江山沦陷,依靠剩下半壁处于僵持,更别说光凭东三省局部之力去和日本全面抗战!少帅不是傻瓜,他心里明白,和日本翻脸,光靠自己是不行滴,少帅不是莽卤匹夫,光凭血气而没脑子!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就等于有了整个中华做坚强后盾,可以凭借整个中华之力和日本抗战!当然,人算不如天算,老蒋的背信弃义,把东北当可以牺牲的棋子,不顾中华之尊严,这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少帅是为了自己,也不会东北军服从老蒋命令入关,得知东北被出卖,少帅痛哭流涕,下令关内各地东北军集结长城脚下,打回东北老家去!由于入关后的东北军被老蒋分拆,驻扎各地,失去了拧成一股绳子的力量,无法和环绕四周的中央军抗衡,被迫屈服,但对老蒋的不信任,失望的种子已经在少帅心里扎根,才有了日后西安事变,冒着天下大不为,扣押全国最好总司令老蒋,冒着上军事法庭被枪决的风险,逼迫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问当时整个国军中有谁有胆量扣押蒋介石?如果少帅不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家仇国恨,他为何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发动兵变,扣押全国最高领袖全国总司令蒋介石?这后果如何,谁都清楚!少帅打心眼里是抗日的,身负国仇家恨,但也为此付出了被囚禁一辈子的代价!老蒋不杀少帅,原因我个人觉得有这几个,第一,少帅和老蒋私交还不错,少帅性格秉直,重情重义,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履行承诺,老蒋心里清楚少帅这么做,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权利自己做全国领袖,另外宋美龄和少帅私交也不错,老蒋杀少帅有些于心不忍!第二,少帅在东北军中威望极高,杀了少帅,怕引起东北军的全面离心,甚至兵变,虽然东北军被老蒋分拆,但毕竟如果都拼命了,老蒋还真的有点发怵!少帅被扣押,东北军中已经有部队临阵倒戈到共军,比如吕正操所部东北军,新中国建立后,吕正操被授予将军军衔!如果杀了少帅,那老蒋和东北军这个梁子就结大了,非闹出乱子不可!第三,全国舆论和民意,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全国通电的,国民皆知,这才换回释放老蒋回南京,少帅也履行承诺亲自陪护老蒋回南京,这是有目共睹,全国军民都看在眼里,如果老蒋背信弃义立刻翻脸,杀了少帅,那么军心民心丧失殆尽,作为全国领袖的威望和信用荡然无存,老蒋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天下!释放少帅,老蒋余恨未息,毕竟敢以下犯上扣押自己,并且把少帅释放回到东北军,岂不是放虎归山,龙入大海,鸟飞天空,日后对东北军无法控制,东北军已经发动一次兵变了,再来一次,老蒋可未必再幸运的能保住性命!如果杀了,那么带来的麻烦后果难以平息,杀也不行,放也不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软禁扣押!以军事法庭名义,审判少帅,判处死刑,再以最高领袖名义特赦少帅,平息民意,又不让少帅回到旧部,脱离东北军,东北军群龙无首,被老蒋拆分解散了,消除后患!虽然一部分东北军不愿意坐以待毙,被取消番号,解散,倒戈起义加入了八路军,但毕竟大部分还是被解散了,所以以后再无东北军番号和建制,老蒋算是解除了块心病!老蒋以出卖东北来换取推迟全面抗战爆发时间,争取时间整肃内部,加强国防,虽然从纯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有一定意义,但是从人情还是国家尊严角度,都是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少帅凭一腔热血,冒死犯上,以一己之力,改变全国抗战局势,也是可歌可泣的!九一八爆发于一九三一年,全面抗战爆发于一九三七年,老蒋牺牲东北,争取了六年的时间,推迟了中日全面抗战时间,这六年时间,老蒋一面积极反共,意图整肃内部,统一全国,一面大力引进国外武器装备,聘请世界列强国家军事教官,训练部队,比如国军的教导旅,德械师等等,国军军事现代化上取得一定成效,年年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营,集中培训高级军官!老蒋的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和日本最终全面决战,但在三一年爆发,不管国力军力,内部统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上,都难以做到!三七年爆发,中国内部还是没能实现统一,但国军军力上还是比三一年要强了很多!老蒋从军事角度来看,以退为进,暂时牺牲东北来换取全国抗战的推迟,做准备工作,有些意义,但是从情理上,却要承受很大的道义负担和责任,老蒋最终的失败,非败在军事上,而是道义上!这和德国一战的失败类似,德国一战独凭武力,认为军事强大就代表一切,结果全世界道义上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势单力薄,被全世界所击败,要不一战后,德国再次军事崛起,开始吸取教训,平时军事演习,不仅是军人参加,还要有外交官,社会学家一同参与,尽量避免所带来的外交和社会舆论所带来的麻烦!虽然二战德国再次成了反面角色,但至少要比一战时候收敛和文明了不少!老蒋过于轻视道义的重要性,最终使自己陷入孤立,仅凭军事,最终失败!少帅非全国军事领袖,无法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战争,身负国仇家恨,以局部来扭转全局!血气之勇,少帅的举动,可以说改写了整个历史进程!对我军来说,可以说是有恩!给了我军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问鼎天下!
11楼更多楼层已隐藏,12楼主力入关,关外还有近二十万武装,说穿了张学良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一个败家子,垃圾!他的本事就是追女人。
中原大战和918,也仅仅相隔一年,而作为当时东北最高主人的张学良,不仅从资历、年龄还是才能上,都要比他那几位老前辈差的多!如果要真的是张作相主掌东北,也许,日本人还不敢玩918吧?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13楼试想下,如果少帅不投奔老蒋,以东北之力,能独自对抗日本吗?关东军背后是整个大日本帝国做后盾,东北军背后有谁做后盾??不要小看区区数万关东军,这是战前人数,如果全面开战,整个日本帝国都将是关东军的坚强后盾,鼎力支持增援,那可就不是数万日军!看看七七事变前,驻河北日军也不多,不过数万,可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增援中国大陆日军达到百万,数十万日军南下,这是全面抗战,而非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帝国举全国之力,别说东北,甚至整个中国,都够呛顶得住,七七事变后足以证明这点,日军势如破竹,大举南下!别说整个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强大的美国初期都被迫采取全面收势,中途岛海战后才扭转局面!少帅身负国仇家恨,和日本不共戴天,但也深知光凭东北之力,是无法独自对抗日本帝国,只能依靠整个中华的举国之力,这才是投靠蒋介石,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主要目的!否则谁愿意交出祖宗基业,做自己的东北王,岂不更逍遥快活,但偏安一偶,自己独享荣华富贵,岂不是忘宗背祖,父亲的仇怎么办?鬼子哪有想象中那么好打,如果像论坛里有的人说的那么容易,打呀打呀的,那还用八年全面抗战?还用得着美国承担对抗日本帝国主力,日本老窝给端了,原子弹都扔两颗,整个本土夷为焦土,美军主力逼近日本本土,准备登陆作战,日本才投降,当时中国仍有一百多万日军,是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才投降,半个中国仍在日军控制下,中国没有解放收复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半壁江山沦陷,依靠剩下半壁处于僵持,更别说光凭东三省局部之力去和日本全面抗战!少帅不是傻瓜,他心里明白,和日本翻脸,光靠自己是不行滴,少帅不是莽卤匹夫,光凭血气而没脑子!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就等于有了整个中华做坚强后盾,可以凭借整个中华之力和日本抗战!当然,人算不如天算,老蒋的背信弃义,把东北当可以牺牲的棋子,不顾中华之尊严,这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少帅是为了自己,也不会东北军服从老蒋命令入关,得知东北被出卖,少帅痛哭流涕,下令关内各地东北军集结长城脚下,打回东北老家去!由于入关后的东北军被老蒋分拆,驻扎各地,失去了拧成一股绳子的力量,无法和环绕四周的中央军抗衡,被迫屈服,但对老蒋的不信任,失望的种子已经在少帅心里扎根,才有了日后西安事变,冒着天下大不为,扣押全国最好总司令老蒋,冒着上军事法庭被枪决的风险,逼迫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问当时整个国军中有谁有胆量扣押蒋介石?如果少帅不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家仇国恨,他为何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发动兵变,扣押全国最高领袖全国总司令蒋介石?这后果如何,谁都清楚!少帅打心眼里是抗日的,身负国仇家恨,但也为此付出了被囚禁一辈子的代价!老蒋不杀少帅,原因我个人觉得有这几个,第一,少帅和老蒋私交还不错,少帅性格秉直,重情重义,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履行承诺,老蒋心里清楚少帅这么做,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权利自己做全国领袖,另外宋美龄和少帅私交也不错,老蒋杀少帅有些于心不忍!第二,少帅在东北军中威望极高,杀了少帅,怕引起东北军的全面离心,甚至兵变,虽然东北军被老蒋分拆,但毕竟如果都拼命了,老蒋还真的有点发怵!少帅被扣押,东北军中已经有部队临阵倒戈到共军,比如吕正操所部东北军,新中国建立后,吕正操被授予将军军衔!如果杀了少帅,那老蒋和东北军这个梁子就结大了,非闹出乱子不可!第三,全国舆论和民意,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全国通电的,国民皆知,这才换回释放老蒋回南京,少帅也履行承诺亲自陪护老蒋回南京,这是有目共睹,全国军民都看在眼里,如果老蒋背信弃义立刻翻脸,杀了少帅,那么军心民心丧失殆尽,作为全国领袖的威望和信用荡然无存,老蒋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天下!释放少帅,老蒋余恨未息,毕竟敢以下犯上扣押自己,并且把少帅释放回到东北军,岂不是放虎归山,龙入大海,鸟飞天空,日后对东北军无法控制,东北军已经发动一次兵变了,再来一次,老蒋可未必再幸运的能保住性命!如果杀了,那么带来的麻烦后果难以平息,杀也不行,放也不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软禁扣押!以军事法庭名义,审判少帅,判处死刑,再以最高领袖名义特赦少帅,平息民意,又不让少帅回到旧部,脱离东北军,东北军群龙无首,被老蒋拆分解散了,消除后患!虽然一部分东北军不愿意坐以待毙,被取消番号,解散,倒戈起义加入了八路军,但毕竟大部分还是被解散了,所以以后再无东北军番号和建制,老蒋算是解除了块心病!老蒋以出卖东北来换取推迟全面抗战爆发时间,争取时间整肃内部,加强国防,虽然从纯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有一定意义,但是从人情还是国家尊严角度,都是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少帅凭一腔热血,冒死犯上,以一己之力,改变全国抗战局势,也是可歌可泣的!九一八爆发于一九三一年,全面抗战爆发于一九三七年,老蒋牺牲东北,争取了六年的时间,推迟了中日全面抗战时间,这六年时间,老蒋一面积极反共,意图整肃内部,统一全国,一面大力引进国外武器装备,聘请世界列强国家军事教官,训练部队,比如国军的教导旅,德械师等等,国军军事现代化上取得一定成效,年年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营,集中培训高级军官!老蒋的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和日本最终全面决战,但在三一年爆发,不管国力军力,内部统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上,都难以做到!三七年爆发,中国内部还是没能实现统一,但国军军力上还是比三一年要强了很多!老蒋从军事角度来看,以退为进,暂时牺牲东北来换取全国抗战的推迟,做准备工作,有些意义,但是从情理上,却要承受很大的道义负担和责任,老蒋最终的失败,非败在军事上,而是道义上!这和德国一战的失败类似,德国一战独凭武力,认为军事强大就代表一切,结果全世界道义上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势单力薄,被全世界所击败,要不一战后,德国再次军事崛起,开始吸取教训,平时军事演习,不仅是军人参加,还要有外交官,社会学家一同参与,尽量避免所带来的外交和社会舆论所带来的麻烦!虽然二战德国再次成了反面角色,但至少要比一战时候收敛和文明了不少!老蒋过于轻视道义的重要性,最终使自己陷入孤立,仅凭军事,最终失败!少帅非全国军事领袖,无法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战争,身负国仇家恨,以局部来扭转全局!血气之勇,少帅的举动,可以说改写了整个历史进程!对我军来说,可以说是有恩!给了我军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问鼎天下!
败家子被你粉饰成侠义英雄了
13楼试想下,如果少帅不投奔老蒋,以东北之力,能独自对抗日本吗?关东军背后是整个大日本帝国做后盾,东北军背后有谁做后盾??不要小看区区数万关东军,这是战前人数,如果全面开战,整个日本帝国都将是关东军的坚强后盾,鼎力支持增援,那可就不是数万日军!看看七七事变前,驻河北日军也不多,不过数万,可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增援中国大陆日军达到百万,数十万日军南下,这是全面抗战,而非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帝国举全国之力,别说东北,甚至整个中国,都够呛顶得住,七七事变后足以证明这点,日军势如破竹,大举南下!别说整个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强大的美国初期都被迫采取全面收势,中途岛海战后才扭转局面!少帅身负国仇家恨,和日本不共戴天,但也深知光凭东北之力,是无法独自对抗日本帝国,只能依靠整个中华的举国之力,这才是投靠蒋介石,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主要目的!否则谁愿意交出祖宗基业,做自己的东北王,岂不更逍遥快活,但偏安一偶,自己独享荣华富贵,岂不是忘宗背祖,父亲的仇怎么办?鬼子哪有想象中那么好打,如果像论坛里有的人说的那么容易,打呀打呀的,那还用八年全面抗战?还用得着美国承担对抗日本帝国主力,日本老窝给端了,原子弹都扔两颗,整个本土夷为焦土,美军主力逼近日本本土,准备登陆作战,日本才投降,当时中国仍有一百多万日军,是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才投降,半个中国仍在日军控制下,中国没有解放收复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半壁江山沦陷,依靠剩下半壁处于僵持,更别说光凭东三省局部之力去和日本全面抗战!少帅不是傻瓜,他心里明白,和日本翻脸,光靠自己是不行滴,少帅不是莽卤匹夫,光凭血气而没脑子!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就等于有了整个中华做坚强后盾,可以凭借整个中华之力和日本抗战!当然,人算不如天算,老蒋的背信弃义,把东北当可以牺牲的棋子,不顾中华之尊严,这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少帅是为了自己,也不会东北军服从老蒋命令入关,得知东北被出卖,少帅痛哭流涕,下令关内各地东北军集结长城脚下,打回东北老家去!由于入关后的东北军被老蒋分拆,驻扎各地,失去了拧成一股绳子的力量,无法和环绕四周的中央军抗衡,被迫屈服,但对老蒋的不信任,失望的种子已经在少帅心里扎根,才有了日后西安事变,冒着天下大不为,扣押全国最好总司令老蒋,冒着上军事法庭被枪决的风险,逼迫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问当时整个国军中有谁有胆量扣押蒋介石?如果少帅不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家仇国恨,他为何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发动兵变,扣押全国最高领袖全国总司令蒋介石?这后果如何,谁都清楚!少帅打心眼里是抗日的,身负国仇家恨,但也为此付出了被囚禁一辈子的代价!老蒋不杀少帅,原因我个人觉得有这几个,第一,少帅和老蒋私交还不错,少帅性格秉直,重情重义,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履行承诺,老蒋心里清楚少帅这么做,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权利自己做全国领袖,另外宋美龄和少帅私交也不错,老蒋杀少帅有些于心不忍!第二,少帅在东北军中威望极高,杀了少帅,怕引起东北军的全面离心,甚至兵变,虽然东北军被老蒋分拆,但毕竟如果都拼命了,老蒋还真的有点发怵!少帅被扣押,东北军中已经有部队临阵倒戈到共军,比如吕正操所部东北军,新中国建立后,吕正操被授予将军军衔!如果杀了少帅,那老蒋和东北军这个梁子就结大了,非闹出乱子不可!第三,全国舆论和民意,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全国通电的,国民皆知,这才换回释放老蒋回南京,少帅也履行承诺亲自陪护老蒋回南京,这是有目共睹,全国军民都看在眼里,如果老蒋背信弃义立刻翻脸,杀了少帅,那么军心民心丧失殆尽,作为全国领袖的威望和信用荡然无存,老蒋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天下!释放少帅,老蒋余恨未息,毕竟敢以下犯上扣押自己,并且把少帅释放回到东北军,岂不是放虎归山,龙入大海,鸟飞天空,日后对东北军无法控制,东北军已经发动一次兵变了,再来一次,老蒋可未必再幸运的能保住性命!如果杀了,那么带来的麻烦后果难以平息,杀也不行,放也不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软禁扣押!以军事法庭名义,审判少帅,判处死刑,再以最高领袖名义特赦少帅,平息民意,又不让少帅回到旧部,脱离东北军,东北军群龙无首,被老蒋拆分解散了,消除后患!虽然一部分东北军不愿意坐以待毙,被取消番号,解散,倒戈起义加入了八路军,但毕竟大部分还是被解散了,所以以后再无东北军番号和建制,老蒋算是解除了块心病!老蒋以出卖东北来换取推迟全面抗战爆发时间,争取时间整肃内部,加强国防,虽然从纯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有一定意义,但是从人情还是国家尊严角度,都是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少帅凭一腔热血,冒死犯上,以一己之力,改变全国抗战局势,也是可歌可泣的!九一八爆发于一九三一年,全面抗战爆发于一九三七年,老蒋牺牲东北,争取了六年的时间,推迟了中日全面抗战时间,这六年时间,老蒋一面积极反共,意图整肃内部,统一全国,一面大力引进国外武器装备,聘请世界列强国家军事教官,训练部队,比如国军的教导旅,德械师等等,国军军事现代化上取得一定成效,年年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营,集中培训高级军官!老蒋的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和日本最终全面决战,但在三一年爆发,不管国力军力,内部统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上,都难以做到!三七年爆发,中国内部还是没能实现统一,但国军军力上还是比三一年要强了很多!老蒋从军事角度来看,以退为进,暂时牺牲东北来换取全国抗战的推迟,做准备工作,有些意义,但是从情理上,却要承受很大的道义负担和责任,老蒋最终的失败,非败在军事上,而是道义上!这和德国一战的失败类似,德国一战独凭武力,认为军事强大就代表一切,结果全世界道义上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势单力薄,被全世界所击败,要不一战后,德国再次军事崛起,开始吸取教训,平时军事演习,不仅是军人参加,还要有外交官,社会学家一同参与,尽量避免所带来的外交和社会舆论所带来的麻烦!虽然二战德国再次成了反面角色,但至少要比一战时候收敛和文明了不少!老蒋过于轻视道义的重要性,最终使自己陷入孤立,仅凭军事,最终失败!少帅非全国军事领袖,无法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战争,身负国仇家恨,以局部来扭转全局!血气之勇,少帅的举动,可以说改写了整个历史进程!对我军来说,可以说是有恩!给了我军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问鼎天下! 精彩回复,可以发到原创版了。
18楼22楼28楼29楼要说东北军中张学良的嫡系部队数量很多,装备也很精良,这十几万军队压制不到两万的关东军也应该不是问题,但事实上在9.18时候东北军却在老窝沈阳兵力空虚,其原因在于在日,张学良应蒋介石邀请,在中原大战中出兵支持蒋介石,在冯玉祥和阎锡山背后捅了一刀,确立了蒋介石的全国统帅地位,而东北军为之付出的是调兵6个国防步兵旅,3个骑兵旅,2个炮兵团及附属的工兵辎重及宪兵部队约7万人入关。入关后,东北军名义上取得了华北5省2市的地盘(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北平、天津),而且这7万军队以及以后陆续调入关的特种部队的军饷大多都由华北负担,让东北在财政上松了一口气。但事实上,山东盘踞着韩复榘、刘珍年七八万军队,30年到31年还一度驻扎着孙连仲部4万多人和马鸿逵部1万多人,东北军只得到了青岛一个海军基地驻扎其渤海舰队。山西绥远盘踞着10多万晋绥军还有西北军宋哲元部2万多人,庞炳勋部1万多人,孙殿英部1万多人以及原方振武的部下鲍刚和张人杰的数千军队,更令其不安的是就是河北南部还盘踞着石友三部6万大军,而这些军队的复员和善后工作,蒋委员长全权交给张学良,人家不管了,这几十万军队的衣食住行忙得张学良头昏眼花,财政上根本负担不起,而在这时,石友三在各方的鼓励下,起兵反叛了。石友三是原来冯玉祥的部下,是西北军少有的东北籍贯的将领,长于练兵,军队战斗力极强,并对东北军战斗力极其看不起。他占据冀南接受汪精卫的任命,和粤系军阀、桂系军阀遥相勾结,并与韩复榘、孙殿英结成三角联盟,另外还和刘桂堂达成一致,准备共同反奉,据说还得到日本人的默许,其目标是在河北打败奉军,并顺势攻进东北,自己做东北王,这可是捣毁家屋的事情,东北军不敢怠慢,只能将能调出的部队尽量调出,不但将辽宁的14个国防步兵旅调入关11个,4个骑兵旅调进3个,还把3个炮兵旅除一个团外全部调进关内,几十架能起飞的飞机也加入战团,吉林有日本驻军,没敢动,就把黑龙江的两个国防步兵旅也调入关内。虽然在31年7月到8月的奉石战争中石友三由于韩复榘和孙殿英的出卖,孤军深入被东北军击败,6万军队,除沈克万余部被东北军收编,唐安植部数千退到山东被韩复榘收编外,全军缴械。但东北军调入关内的部队,由于日本人的阻挠已经很难再回到关外了。9.18以前,东北已经势若累卵,整个辽宁只驻扎4个国防步兵旅(其中第12旅驻扎在锦州,不在辽宁腹地,为替东北军把守回家的路),其余3个旅,第七旅在沈阳,第19旅在兴城,第20旅在洮南,1个骑兵第3旅在通辽,调出关的部队能回到辽宁的只有炮八旅(重炮兵,装备150毫米榴弹炮)回到彰武、阜新一带,还有东北军的空军基本全体回到了沈阳,这些部队能顺利回到辽宁,应该是鬼子认为其是特种部队,没有步兵掩护只能乖乖被鬼子缴械,还有炮兵13团,驻在锦州、北镇一带。其他的还有卫队统带部中的两个步兵队在沈阳附近正在扩编部队,训练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其他的就剩下东北讲武堂的2000多学员,但这些人除了有一个步兵教导队(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步兵炮连、1个通讯排)约650人有武器外,其他人都是赤手空拳。可以说当时在辽宁的正规军只剩下5.4万左右(另外有非正规军6000余),其中还有1.1万多异己力量、8000在远离腹地的锦州和3000左右不能打遭遇战的炮兵,而与之对峙的是1.5万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关东军及守备队(包括已经动员起来的在乡军人)。而真正的对峙第一线沈阳,只有独立第七旅的8000士兵,对抗的是鬼子一个联队及1个守备队还有千余早已动员起来的在乡军人,总数约6000人。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当局(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当局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都力求避免与日军决裂,以为像济南事变那样忍耐一下,不让鬼子找到借口,就算鬼子动手最多将沈阳像济南一样,暂时让鬼子占领,以后也可以通过国际力量和平收回。这样,独立第七旅就成为一颗弃子被孤零零放在沈阳等待着鬼子的进攻,而他的手脚还被死死束缚。而整个吉林省的部队没有动过,还是6.5万正规军,非正规军2000余,黑龙江被调走2个国防步兵旅后只剩下正规军2.3万,非正规军5000人。可以说整个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开始时候只剩下14.2万正规军和1.3万非正规军,而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只有3.3万正规军和6000非正规军。而其他的部队派系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军队的首脑,如于芷山、张海鹏、熙洽、吉升这些人或是张学良的反对派,或根本就是满清的复辟狂,甚至还是满清皇族,早已和鬼子勾勾搭搭,在鬼子的招降下,很快辽宁万余省防军全部投降,吉林更是熙洽先命令部队不抵抗、逃走,几天后就公开投靠日寇,在他的带领下吉林有一半军队投敌,黑龙江也有一部分军队投降,内部异己将领的叛变,也是东北在九一八事变以后迅速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前后,沈阳城中国驻军如下:1.独立步兵第七旅,约8000人,其中驻守在北大营的有7000人左右,620团1个营驻守皇姑屯,621团的3个连驻守东大营。2.卫队统带部中的两个步兵队,约有官兵4000人,该部队为新扩编,正在训练新兵,基本无战斗力,故在情况紧急下,于9月16日晚秘密出城,绕道到新民坐火车入关,只留下守卫帅府的一个卫队营,约550人。3.东北讲武堂学员、学兵约2000人,但能够战斗的仅步兵教导队学兵约650人。4.空军警卫部队约500人5.东三省兵工厂警卫部队约1个连,100多人。6.还有的就是沈阳城里面的警察千余人,这些警察枪支破旧,未经过正规训练,基本毫无战斗力。这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当夜,独立步兵第七旅因为受不抵抗命令的束缚,损失很大,伤亡士兵1000余人,621团武器基本丢失,620团只带出了必要的轻武器,619团和师直部队损失较小,带走了大多数武器,但重迫击炮等重武器还是丢弃了。守卫帅府的卫队营,因为不抵抗命令,卫队长谭海命令将各房紧锁,让士兵将武器集中埋藏,之后解散部队,自己带着钥匙回北平向张学良交差。东大营因为高级将领和教官全部逃散,学生、学员找不到武器,也一哄而散。空军部队在鬼子没来之前想将能飞的四五十架飞机飞走,但因为城内混乱,飞行员都在家里住宿,派汽车去接飞行员,但没人敢来,故将在沈阳的新旧265架飞机(大部分已经老旧的不能起飞了)全部送给鬼子。东三省兵工厂警卫部队因听不到命令,最后自行解体。沈阳城的警察在事变前,在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的带领下早已做好准备,都已经集中,发好弹药,一听枪响,就整队离开,在沈阳城外集结各地的警察,成立了义勇军,并曾试图反攻沈阳。至此,日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夺取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抢去了张氏父子几十年积累的数亿财富。这是谁之过?张学良诚然是罪不可恕,但他的拜兄,拉他把主力调离辽宁,并一直命令他不得和鬼子发生冲突,事后也不敢以中央政府的名义给他撑腰的蒋介石,其实更是罪不可赦的。 30楼张学良没有老蒋支援打不过鬼子。其实到9月20日张学良已经输定了。要是吉林不丢,就又一个济南事变而已。老蒋在济南事变卖国,没人提。倒揪住张学良,呵呵。老蒋和小张两个都不是东西,但老蒋更不是东西。
12楼18楼22楼28楼29楼要说东北军中张学良的嫡系部队数量很多,装备也很精良,这十几万军队压制不到两万的关东军也应该不是问题,但事实上在9.18时候东北军却在老窝沈阳兵力空虚,其原因在于在日,张学良应蒋介石邀请,在中原大战中出兵支持蒋介石,在冯玉祥和阎锡山背后捅了一刀,确立了蒋介石的全国统帅地位,而东北军为之付出的是调兵6个国防步兵旅,3个骑兵旅,2个炮兵团及附属的工兵辎重及宪兵部队约7万人入关。入关后,东北军名义上取得了华北5省2市的地盘(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北平、天津),而且这7万军队以及以后陆续调入关的特种部队的军饷大多都由华北负担,让东北在财政上松了一口气。但事实上,山东盘踞着韩复榘、刘珍年七八万军队,30年到31年还一度驻扎着孙连仲部4万多人和马鸿逵部1万多人,东北军只得到了青岛一个海军基地驻扎其渤海舰队。山西绥远盘踞着10多万晋绥军还有西北军宋哲元部2万多人,庞炳勋部1万多人,孙殿英部1万多人以及原方振武的部下鲍刚和张人杰的数千军队,更令其不安的是就是河北南部还盘踞着石友三部6万大军,而这些军队的复员和善后工作,蒋委员长全权交给张学良,人家不管了,这几十万军队的衣食住行忙得张学良头昏眼花,财政上根本负担不起,而在这时,石友三在各方的鼓励下,起兵反叛了。石友三是原来冯玉祥的部下,是西北军少有的东北籍贯的将领,长于练兵,军队战斗力极强,并对东北军战斗力极其看不起。他占据冀南接受汪精卫的任命,和粤系军阀、桂系军阀遥相勾结,并与韩复榘、孙殿英结成三角联盟,另外还和刘桂堂达成一致,准备共同反奉,据说还得到日本人的默许,其目标是在河北打败奉军,并顺势攻进东北,自己做东北王,这可是捣毁家屋的事情,东北军不敢怠慢,只能将能调出的部队尽量调出,不但将辽宁的14个国防步兵旅调入关11个,4个骑兵旅调进3个,还把3个炮兵旅除一个团外全部调进关内,几十架能起飞的飞机也加入战团,吉林有日本驻军,没敢动,就把黑龙江的两个国防步兵旅也调入关内。虽然在31年7月到8月的奉石战争中石友三由于韩复榘和孙殿英的出卖,孤军深入被东北军击败,6万军队,除沈克万余部被东北军收编,唐安植部数千退到山东被韩复榘收编外,全军缴械。但东北军调入关内的部队,由于日本人的阻挠已经很难再回到关外了。9.18以前,东北已经势若累卵,整个辽宁只驻扎4个国防步兵旅(其中第12旅驻扎在锦州,不在辽宁腹地,为替东北军把守回家的路),其余3个旅,第七旅在沈阳,第19旅在兴城,第20旅在洮南,1个骑兵第3旅在通辽,调出关的部队能回到辽宁的只有炮八旅(重炮兵,装备150毫米榴弹炮)回到彰武、阜新一带,还有东北军的空军基本全体回到了沈阳,这些部队能顺利回到辽宁,应该是鬼子认为其是特种部队,没有步兵掩护只能乖乖被鬼子缴械,还有炮兵13团,驻在锦州、北镇一带。其他的还有卫队统带部中的两个步兵队在沈阳附近正在扩编部队,训练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其他的就剩下东北讲武堂的2000多学员,但这些人除了有一个步兵教导队(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步兵炮连、1个通讯排)约650人有武器外,其他人都是赤手空拳。可以说当时在辽宁的正规军只剩下5.4万左右(另外有非正规军6000余),其中还有1.1万多异己力量、8000在远离腹地的锦州和3000左右不能打遭遇战的炮兵,而与之对峙的是1.5万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关东军及守备队(包括已经动员起来的在乡军人)。而真正的对峙第一线沈阳,只有独立第七旅的8000士兵,对抗的是鬼子一个联队及1个守备队还有千余早已动员起来的在乡军人,总数约6000人。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当局(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当局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都力求避免与日军决裂,以为像济南事变那样忍耐一下,不让鬼子找到借口,就算鬼子动手最多将沈阳像济南一样,暂时让鬼子占领,以后也可以通过国际力量和平收回。这样,独立第七旅就成为一颗弃子被孤零零放在沈阳等待着鬼子的进攻,而他的手脚还被死死束缚。而整个吉林省的部队没有动过,还是6.5万正规军,非正规军2000余,黑龙江被调走2个国防步兵旅后只剩下正规军2.3万,非正规军5000人。可以说整个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开始时候只剩下14.2万正规军和1.3万非正规军,而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只有3.3万正规军和6000非正规军。而其他的部队派系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军队的首脑,如于芷山、张海鹏、熙洽、吉升这些人或是张学良的反对派,或根本就是满清的复辟狂,甚至还是满清皇族,早已和鬼子勾勾搭搭,在鬼子的招降下,很快辽宁万余省防军全部投降,吉林更是熙洽先命令部队不抵抗、逃走,几天后就公开投靠日寇,在他的带领下吉林有一半军队投敌,黑龙江也有一部分军队投降,内部异己将领的叛变,也是东北在九一八事变以后迅速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前后,沈阳城中国驻军如下:1.独立步兵第七旅,约8000人,其中驻守在北大营的有7000人左右,620团1个营驻守皇姑屯,621团的3个连驻守东大营。2.卫队统带部中的两个步兵队,约有官兵4000人,该部队为新扩编,正在训练新兵,基本无战斗力,故在情况紧急下,于9月16日晚秘密出城,绕道到新民坐火车入关,只留下守卫帅府的一个卫队营,约550人。3.东北讲武堂学员、学兵约2000人,但能够战斗的仅步兵教导队学兵约650人。4.空军警卫部队约500人5.东三省兵工厂警卫部队约1个连,100多人。6.还有的就是沈阳城里面的警察千余人,这些警察枪支破旧,未经过正规训练,基本毫无战斗力。这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当夜,独立步兵第七旅因为受不抵抗命令的束缚,损失很大,伤亡士兵1000余人,621团武器基本丢失,620团只带出了必要的轻武器,619团和师直部队损失较小,带走了大多数武器,但重迫击炮等重武器还是丢弃了。守卫帅府的卫队营,因为不抵抗命令,卫队长谭海命令将各房紧锁,让士兵将武器集中埋藏,之后解散部队,自己带着钥匙回北平向张学良交差。东大营因为高级将领和教官全部逃散,学生、学员找不到武器,也一哄而散。空军部队在鬼子没来之前想将能飞的四五十架飞机飞走,但因为城内混乱,飞行员都在家里住宿,派汽车去接飞行员,但没人敢来,故将在沈阳的新旧265架飞机(大部分已经老旧的不能起飞了)全部送给鬼子。东三省兵工厂警卫部队因听不到命令,最后自行解体。沈阳城的警察在事变前,在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的带领下早已做好准备,都已经集中,发好弹药,一听枪响,就整队离开,在沈阳城外集结各地的警察,成立了义勇军,并曾试图反攻沈阳。至此,日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夺取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抢去了张氏父子几十年积累的数亿财富。这是谁之过?张学良诚然是罪不可恕,但他的拜兄,拉他把主力调离辽宁,并一直命令他不得和鬼子发生冲突,事后也不敢以中央政府的名义给他撑腰的蒋介石,其实更是罪不可赦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肯抵抗的话,他很可能就会成为当时民族英雄,虽然是抗命,但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九一八蒋的责任固然在,但真正的罪人却是张。
11楼12楼18楼22楼28楼不可能了,9约20号朝鲜日军渡过鸭绿江,吉林熙洽公开投敌后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关内天津便衣队一直冲击东北军,北平到山海关沿途都驻扎有鬼子,虽然不多,但如果打,就是两个国家正式开战了,张学良没那个权力。到九一八前,东北军的正规军一共有26.22万人,有战斗力的非正规军1.6万人。共计约28万人。而这些部队中的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只有辽宁的13个步兵旅,黑龙江的一个步兵旅,和辽宁的4个骑兵旅,3个炮兵旅及海空军,和非正规军兴安屯垦军,总数约15万余人。其他的派系有吉林的张作相拥有几个旅,黑龙江的万福麟拥有几个旅,热河的汤玉麟拥有几个旅,山海关的于学忠拥有2个旅,这些人部队都是自成体系,张学良只能通过个人感情来影响他们,进而影响他们的军队。而散布在东北各地的各种省防部队,更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对张学良是听调不听宣。要说东北军中张学良的嫡系部队数量很多,装备也很精良,这十几万军队压制不到两万的关东军也应该不是问题,但事实上在9.18时候东北军却在老窝沈阳兵力空虚,其原因在于在日,张学良应蒋介石邀请,在中原大战中出兵支持蒋介石,在冯玉祥和阎锡山背后捅了一刀,确立了蒋介石的全国统帅地位,而东北军为之付出的是调兵6个国防步兵旅,3个骑兵旅,2个炮兵团及附属的工兵辎重及宪兵部队约7万人入关。入关后,东北军名义上取得了华北5省2市的地盘(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北平、天津),而且这7万军队以及以后陆续调入关的特种部队的军饷大多都由华北负担,让东北在财政上松了一口气。但事实上,山东盘踞着韩复榘、刘珍年七八万军队,30年到31年还一度驻扎着孙连仲部4万多人和马鸿逵部1万多人,东北军只得到了青岛一个海军基地驻扎其渤海舰队。山西绥远盘踞着10多万晋绥军还有西北军宋哲元部2万多人,庞炳勋部1万多人,孙殿英部1万多人以及原方振武的部下鲍刚和张人杰的数千军队,更令其不安的是就是河北南部还盘踞着石友三部6万大军,而这些军队的复员和善后工作,蒋委员长全权交给张学良,人家不管了,这几十万军队的衣食住行忙得张学良头昏眼花,财政上根本负担不起,而在这时,石友三在各方的鼓励下,起兵反叛了。石友三是原来冯玉祥的部下,是西北军少有的东北籍贯的将领,长于练兵,军队战斗力极强,并对东北军战斗力极其看不起。他占据冀南接受汪精卫的任命,和粤系军阀、桂系军阀遥相勾结,并与韩复榘、孙殿英结成三角联盟,另外还和刘桂堂达成一致,准备共同反奉,据说还得到日本人的默许,其目标是在河北打败奉军,并顺势攻进东北,自己做东北王,这可是捣毁家屋的事情,东北军不敢怠慢,只能将能调出的部队尽量调出,不但将辽宁的14个国防步兵旅调入关11个,4个骑兵旅调进3个,还把3个炮兵旅除一个团外全部调进关内,几十架能起飞的飞机也加入战团,吉林有日本驻军,没敢动,就把黑龙江的两个国防步兵旅也调入关内。虽然在31年7月到8月的奉石战争中石友三由于韩复榘和孙殿英的出卖,孤军深入被东北军击败,6万军队,除沈克万余部被东北军收编,唐安植部数千退到山东被韩复榘收编外,全军缴械。但东北军调入关内的部队,由于日本人的阻挠已经很难再回到关外了。9.18以前,东北已经势若累卵,整个辽宁只驻扎4个国防步兵旅(其中第12旅驻扎在锦州,不在辽宁腹地,为替东北军把守回家的路),其余3个旅,第七旅在沈阳,第19旅在兴城,第20旅在洮南,1个骑兵第3旅在通辽,调出关的部队能回到辽宁的只有炮八旅(重炮兵,装备150毫米榴弹炮)回到彰武、阜新一带,还有东北军的空军基本全体回到了沈阳,这些部队能顺利回到辽宁,应该是鬼子认为其是特种部队,没有步兵掩护只能乖乖被鬼子缴械,还有炮兵13团,驻在锦州、北镇一带。其他的还有卫队统带部中的两个步兵队在沈阳附近正在扩编部队,训练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其他的就剩下东北讲武堂的2000多学员,但这些人除了有一个步兵教导队(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步兵炮连、1个通讯排)约650人有武器外,其他人都是赤手空拳。可以说当时在辽宁的正规军只剩下5.4万左右(另外有非正规军6000余),其中还有1.1万多异己力量、8000在远离腹地的锦州和3000左右不能打遭遇战的炮兵,而与之对峙的是1.5万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关东军及守备队(包括已经动员起来的在乡军人)。而真正的对峙第一线沈阳,只有独立第七旅的8000士兵,对抗的是鬼子一个联队及1个守备队还有千余早已动员起来的在乡军人,总数约6000人。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当局(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当局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都力求避免与日军决裂,以为像济南事变那样忍耐一下,不让鬼子找到借口,就算鬼子动手最多将沈阳像济南一样,暂时让鬼子占领,以后也可以通过国际力量和平收回。这样,独立第七旅就成为一颗弃子被孤零零放在沈阳等待着鬼子的进攻,而他的手脚还被死死束缚。而整个吉林省的部队没有动过,还是6.5万正规军,非正规军2000余,黑龙江被调走2个国防步兵旅后只剩下正规军2.3万,非正规军5000人。可以说整个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开始时候只剩下14.2万正规军和1.3万非正规军,而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只有3.3万正规军和6000非正规军。而其他的部队派系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军队的首脑,如于芷山、张海鹏、熙洽、吉升这些人或是张学良的反对派,或根本就是满清的复辟狂,甚至还是满清皇族,早已和鬼子勾勾搭搭,在鬼子的招降下,很快辽宁万余省防军全部投降,吉林更是熙洽先命令部队不抵抗、逃走,几天后就公开投靠日寇,在他的带领下吉林有一半军队投敌,黑龙江也有一部分军队投降,内部异己将领的叛变,也是东北在九一八事变以后迅速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前后,沈阳城中国驻军如下:1.独立步兵第七旅,约8000人,其中驻守在北大营的有7000人左右,620团1个营驻守皇姑屯,621团的3个连驻守东大营。2.卫队统带部中的两个步兵队,约有官兵4000人,该部队为新扩编,正在训练新兵,基本无战斗力,故在情况紧急下,于9月16日晚秘密出城,绕道到新民坐火车入关,只留下守卫帅府的一个卫队营,约550人。3.东北讲武堂学员、学兵约2000人,但能够战斗的仅步兵教导队学兵约650人。4.空军警卫部队约500人5.东三省兵工厂警卫部队约1个连,100多人。6.还有的就是沈阳城里面的警察千余人,这些警察枪支破旧,未经过正规训练,基本毫无战斗力。这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当夜,独立步兵第七旅因为受不抵抗命令的束缚,损失很大,伤亡士兵1000余人,621团武器基本丢失,620团只带出了必要的轻武器,619团和师直部队损失较小,带走了大多数武器,但重迫击炮等重武器还是丢弃了。守卫帅府的卫队营,因为不抵抗命令,卫队长谭海命令将各房紧锁,让士兵将武器集中埋藏,之后解散部队,自己带着钥匙回北平向张学良交差。东大营因为高级将领和教官全部逃散,学生、学员找不到武器,也一哄而散。空军部队在鬼子没来之前想将能飞的四五十架飞机飞走,但因为城内混乱,飞行员都在家里住宿,派汽车去接飞行员,但没人敢来,故将在沈阳的新旧265架飞机(大部分已经老旧的不能起飞了)全部送给鬼子。东三省兵工厂警卫部队因听不到命令,最后自行解体。沈阳城的警察在事变前,在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的带领下早已做好准备,都已经集中,发好弹药,一听枪响,就整队离开,在沈阳城外集结各地的警察,成立了义勇军,并曾试图反攻沈阳。至此,日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夺取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抢去了张氏父子几十年积累的数亿财富。这是谁之过?张学良诚然是罪不可恕,但他的拜兄,拉他把主力调离辽宁,并一直命令他不得和鬼子发生冲突,事后也不敢以中央政府的名义给他撑腰的蒋介石,其实更是罪不可赦的。
11楼12楼18楼22楼东北军的主力虽然在关内,但是几乎都在京津一带,段时间回师关内不成问题。加上九一八是关东军下级的几个军官高的。如果张小六下令东北军奋起抵抗的话弄个僵局出来估计东三省也不会那么快沦陷,最终很可能会谈判收场,毕竟当时鬼子的政权还是文官主导,军部的丘八还没有到只手遮天的地步。
滑天下之大稽 瞎扯的理论~~~麻烦你帮我看看 国民政府收到了多少抗日捐助几乎都是外汇 又买了几块钱的武器?PS:对德对俄国贷款几乎全都是物资交易
11楼12楼18楼关外哪有20万奉军?当时辽宁有5个旅,2个地方旅,6万多人,其中1万多地方部队,是鬼子的同盟军,马上投敌。5个旅中有2个在山海关。吉林有6万多军队,其中4万多是地方部队,好多都是满族人领导的,有些还是皇族,有一半马上投降,代替张作相指挥的还是满族将领,是他命令主力部队丢掉武器撤退,并不到3天就公开投敌。黑龙江连非正规军加起来约3万。鬼子朝鲜的援军3天就跨过鸭绿江了
13楼试想下,如果少帅不投奔老蒋,以东北之力,能独自对抗日本吗?关东军背后是整个大日本帝国做后盾,东北军背后有谁做后盾??不要小看区区数万关东军,这是战前人数,如果全面开战,整个日本帝国都将是关东军的坚强后盾,鼎力支持增援,那可就不是数万日军!看看七七事变前,驻河北日军也不多,不过数万,可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增援中国大陆日军达到百万,数十万日军南下,这是全面抗战,而非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帝国举全国之力,别说东北,甚至整个中国,都够呛顶得住,七七事变后足以证明这点,日军势如破竹,大举南下!别说整个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强大的美国初期都被迫采取全面收势,中途岛海战后才扭转局面!少帅身负国仇家恨,和日本不共戴天,但也深知光凭东北之力,是无法独自对抗日本帝国,只能依靠整个中华的举国之力,这才是投靠蒋介石,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主要目的!否则谁愿意交出祖宗基业,做自己的东北王,岂不更逍遥快活,但偏安一偶,自己独享荣华富贵,岂不是忘宗背祖,父亲的仇怎么办?鬼子哪有想象中那么好打,如果像论坛里有的人说的那么容易,打呀打呀的,那还用八年全面抗战?还用得着美国承担对抗日本帝国主力,日本老窝给端了,原子弹都扔两颗,整个本土夷为焦土,美军主力逼近日本本土,准备登陆作战,日本才投降,当时中国仍有一百多万日军,是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才投降,半个中国仍在日军控制下,中国没有解放收复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半壁江山沦陷,依靠剩下半壁处于僵持,更别说光凭东三省局部之力去和日本全面抗战!少帅不是傻瓜,他心里明白,和日本翻脸,光靠自己是不行滴,少帅不是莽卤匹夫,光凭血气而没脑子!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就等于有了整个中华做坚强后盾,可以凭借整个中华之力和日本抗战!当然,人算不如天算,老蒋的背信弃义,把东北当可以牺牲的棋子,不顾中华之尊严,这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少帅是为了自己,也不会东北军服从老蒋命令入关,得知东北被出卖,少帅痛哭流涕,下令关内各地东北军集结长城脚下,打回东北老家去!由于入关后的东北军被老蒋分拆,驻扎各地,失去了拧成一股绳子的力量,无法和环绕四周的中央军抗衡,被迫屈服,但对老蒋的不信任,失望的种子已经在少帅心里扎根,才有了日后西安事变,冒着天下大不为,扣押全国最好总司令老蒋,冒着上军事法庭被枪决的风险,逼迫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问当时整个国军中有谁有胆量扣押蒋介石?如果少帅不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家仇国恨,他为何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发动兵变,扣押全国最高领袖全国总司令蒋介石?这后果如何,谁都清楚!少帅打心眼里是抗日的,身负国仇家恨,但也为此付出了被囚禁一辈子的代价!老蒋不杀少帅,原因我个人觉得有这几个,第一,少帅和老蒋私交还不错,少帅性格秉直,重情重义,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履行承诺,老蒋心里清楚少帅这么做,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权利自己做全国领袖,另外宋美龄和少帅私交也不错,老蒋杀少帅有些于心不忍!第二,少帅在东北军中威望极高,杀了少帅,怕引起东北军的全面离心,甚至兵变,虽然东北军被老蒋分拆,但毕竟如果都拼命了,老蒋还真的有点发怵!少帅被扣押,东北军中已经有部队临阵倒戈到共军,比如吕正操所部东北军,新中国建立后,吕正操被授予将军军衔!如果杀了少帅,那老蒋和东北军这个梁子就结大了,非闹出乱子不可!第三,全国舆论和民意,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全国通电的,国民皆知,这才换回释放老蒋回南京,少帅也履行承诺亲自陪护老蒋回南京,这是有目共睹,全国军民都看在眼里,如果老蒋背信弃义立刻翻脸,杀了少帅,那么军心民心丧失殆尽,作为全国领袖的威望和信用荡然无存,老蒋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天下!释放少帅,老蒋余恨未息,毕竟敢以下犯上扣押自己,并且把少帅释放回到东北军,岂不是放虎归山,龙入大海,鸟飞天空,日后对东北军无法控制,东北军已经发动一次兵变了,再来一次,老蒋可未必再幸运的能保住性命!如果杀了,那么带来的麻烦后果难以平息,杀也不行,放也不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软禁扣押!以军事法庭名义,审判少帅,判处死刑,再以最高领袖名义特赦少帅,平息民意,又不让少帅回到旧部,脱离东北军,东北军群龙无首,被老蒋拆分解散了,消除后患!虽然一部分东北军不愿意坐以待毙,被取消番号,解散,倒戈起义加入了八路军,但毕竟大部分还是被解散了,所以以后再无东北军番号和建制,老蒋算是解除了块心病!老蒋以出卖东北来换取推迟全面抗战爆发时间,争取时间整肃内部,加强国防,虽然从纯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有一定意义,但是从人情还是国家尊严角度,都是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少帅凭一腔热血,冒死犯上,以一己之力,改变全国抗战局势,也是可歌可泣的!九一八爆发于一九三一年,全面抗战爆发于一九三七年,老蒋牺牲东北,争取了六年的时间,推迟了中日全面抗战时间,这六年时间,老蒋一面积极反共,意图整肃内部,统一全国,一面大力引进国外武器装备,聘请世界列强国家军事教官,训练部队,比如国军的教导旅,德械师等等,国军军事现代化上取得一定成效,年年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营,集中培训高级军官!老蒋的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和日本最终全面决战,但在三一年爆发,不管国力军力,内部统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上,都难以做到!三七年爆发,中国内部还是没能实现统一,但国军军力上还是比三一年要强了很多!老蒋从军事角度来看,以退为进,暂时牺牲东北来换取全国抗战的推迟,做准备工作,有些意义,但是从情理上,却要承受很大的道义负担和责任,老蒋最终的失败,非败在军事上,而是道义上!这和德国一战的失败类似,德国一战独凭武力,认为军事强大就代表一切,结果全世界道义上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势单力薄,被全世界所击败,要不一战后,德国再次军事崛起,开始吸取教训,平时军事演习,不仅是军人参加,还要有外交官,社会学家一同参与,尽量避免所带来的外交和社会舆论所带来的麻烦!虽然二战德国再次成了反面角色,但至少要比一战时候收敛和文明了不少!老蒋过于轻视道义的重要性,最终使自己陷入孤立,仅凭军事,最终失败!少帅非全国军事领袖,无法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战争,身负国仇家恨,以局部来扭转全局!血气之勇,少帅的举动,可以说改写了整个历史进程!对我军来说,可以说是有恩!给了我军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问鼎天下! 918并不是日本内阁做出的决定,是少数少壮派军官自作主张,如果在奉天东北军中有几个有血性的军官奋起反击,日本人的决定就是两回事了。其实日本人当时心里也没底。
11楼12楼主力入关,关外还有近二十万武装,说穿了张学良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一个败家子,垃圾!他的本事就是追女人。
11楼他把军队都集中在了锦州到北平附近,被关东军攻破大营,基本上粮草后路都断了,反攻个屁了。
考虑问题不能那么狭隘,换位思考,如果换做你,你能做的更好吗?大话空话谁都会说,可真的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能够理解少帅为何投靠老蒋,改旗易帜!正是因为家仇国恨才这么做,如果为了自己,他完全可以做他的东北王,荣华富贵,谁也拿他没办法!试想下,如果少帅不投奔老蒋,以东北之力,能独自对抗日本吗?关东军背后是整个大日本帝国做后盾,东北军背后有谁做后盾??不要小看区区数万关东军,这是战前人数,如果全面开战,整个日本帝国都将是关东军的坚强后盾,鼎力支持增援,那可就不是数万日军!看看七七事变前,驻河北日军也不多,不过数万,可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增援中国大陆日军达到百万,数十万日军南下,这是全面抗战,而非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帝国举全国之力,别说东北,甚至整个中国,都够呛顶得住,七七事变后足以证明这点,日军势如破竹,大举南下!别说整个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强大的美国初期都被迫采取全面收势,中途岛海战后才扭转局面!少帅身负国仇家恨,和日本不共戴天,但也深知光凭东北之力,是无法独自对抗日本帝国,只能依靠整个中华的举国之力,这才是投靠蒋介石,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主要目的!否则谁愿意交出祖宗基业,做自己的东北王,岂不更逍遥快活,但偏安一偶,自己独享荣华富贵,岂不是忘宗背祖,父亲的仇怎么办?鬼子哪有想象中那么好打,如果像论坛里有的人说的那么容易,打呀打呀的,那还用八年全面抗战?还用得着美国承担对抗日本帝国主力,日本老窝给端了,原子弹都扔两颗,整个本土夷为焦土,美军主力逼近日本本土,准备登陆作战,日本才投降,当时中国仍有一百多万日军,是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才投降,半个中国仍在日军控制下,中国没有解放收复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半壁江山沦陷,依靠剩下半壁处于僵持,更别说光凭东三省局部之力去和日本全面抗战!少帅不是傻瓜,他心里明白,和日本翻脸,光靠自己是不行滴,少帅不是莽卤匹夫,光凭血气而没脑子!改旗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就等于有了整个中华做坚强后盾,可以凭借整个中华之力和日本抗战!当然,人算不如天算,老蒋的背信弃义,把东北当可以牺牲的棋子,不顾中华之尊严,这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少帅是为了自己,也不会东北军服从老蒋命令入关,得知东北被出卖,少帅痛哭流涕,下令关内各地东北军集结长城脚下,打回东北老家去!由于入关后的东北军被老蒋分拆,驻扎各地,失去了拧成一股绳子的力量,无法和环绕四周的中央军抗衡,被迫屈服,但对老蒋的不信任,失望的种子已经在少帅心里扎根,才有了日后西安事变,冒着天下大不为,扣押全国最好总司令老蒋,冒着上军事法庭被枪决的风险,逼迫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问当时整个国军中有谁有胆量扣押蒋介石?如果少帅不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家仇国恨,他为何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发动兵变,扣押全国最高领袖全国总司令蒋介石?这后果如何,谁都清楚!少帅打心眼里是抗日的,身负国仇家恨,但也为此付出了被囚禁一辈子的代价!老蒋不杀少帅,原因我个人觉得有这几个,第一,少帅和老蒋私交还不错,少帅性格秉直,重情重义,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履行承诺,老蒋心里清楚少帅这么做,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权利自己做全国领袖,另外宋美龄和少帅私交也不错,老蒋杀少帅有些于心不忍!第二,少帅在东北军中威望极高,杀了少帅,怕引起东北军的全面离心,甚至兵变,虽然东北军被老蒋分拆,但毕竟如果都拼命了,老蒋还真的有点发怵!少帅被扣押,东北军中已经有部队临阵倒戈到共军,比如吕正操所部东北军,新中国建立后,吕正操被授予将军军衔!如果杀了少帅,那老蒋和东北军这个梁子就结大了,非闹出乱子不可!第三,全国舆论和民意,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全国通电的,国民皆知,这才换回释放老蒋回南京,少帅也履行承诺亲自陪护老蒋回南京,这是有目共睹,全国军民都看在眼里,如果老蒋背信弃义立刻翻脸,杀了少帅,那么军心民心丧失殆尽,作为全国领袖的威望和信用荡然无存,老蒋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天下!释放少帅,老蒋余恨未息,毕竟敢以下犯上扣押自己,并且把少帅释放回到东北军,岂不是放虎归山,龙入大海,鸟飞天空,日后对东北军无法控制,东北军已经发动一次兵变了,再来一次,老蒋可未必再幸运的能保住性命!如果杀了,那么带来的麻烦后果难以平息,杀也不行,放也不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软禁扣押!以军事法庭名义,审判少帅,判处死刑,再以最高领袖名义特赦少帅,平息民意,又不让少帅回到旧部,脱离东北军,东北军群龙无首,被老蒋拆分解散了,消除后患!虽然一部分东北军不愿意坐以待毙,被取消番号,解散,倒戈起义加入了八路军,但毕竟大部分还是被解散了,所以以后再无东北军番号和建制,老蒋算是解除了块心病!老蒋以出卖东北来换取推迟全面抗战爆发时间,争取时间整肃内部,加强国防,虽然从纯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有一定意义,但是从人情还是国家尊严角度,都是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少帅凭一腔热血,冒死犯上,以一己之力,改变全国抗战局势,也是可歌可泣的!九一八爆发于一九三一年,全面抗战爆发于一九三七年,老蒋牺牲东北,争取了六年的时间,推迟了中日全面抗战时间,这六年时间,老蒋一面积极反共,意图整肃内部,统一全国,一面大力引进国外武器装备,聘请世界列强国家军事教官,训练部队,比如国军的教导旅,德械师等等,国军军事现代化上取得一定成效,年年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营,集中培训高级军官!老蒋的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和日本最终全面决战,但在三一年爆发,不管国力军力,内部统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上,都难以做到!三七年爆发,中国内部还是没能实现统一,但国军军力上还是比三一年要强了很多!老蒋从军事角度来看,以退为进,暂时牺牲东北来换取全国抗战的推迟,做准备工作,有些意义,但是从情理上,却要承受很大的道义负担和责任,老蒋最终的失败,非败在军事上,而是道义上!这和德国一战的失败类似,德国一战独凭武力,认为军事强大就代表一切,结果全世界道义上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势单力薄,被全世界所击败,要不一战后,德国再次军事崛起,开始吸取教训,平时军事演习,不仅是军人参加,还要有外交官,社会学家一同参与,尽量避免所带来的外交和社会舆论所带来的麻烦!虽然二战德国再次成了反面角色,但至少要比一战时候收敛和文明了不少!老蒋过于轻视道义的重要性,最终使自己陷入孤立,仅凭军事,最终失败!少帅非全国军事领袖,无法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战争,身负国仇家恨,以局部来扭转全局!血气之勇,少帅的举动,可以说改写了整个历史进程!对我军来说,可以说是有恩!给了我军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问鼎天下!
11楼可二十万东北军进关。东北空虚了。
张学良好像没直接参与中原大战,貌似他宣布支持蒋之后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张学良好像没直接参与中原大战,貌似他宣布支持蒋之后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3楼5楼张作相对了,如果他当东北王,最多就是张作霖第二,甚至等不到日本人出头,他就会被同袍取而代之。而他做辅帅,各方各面都会说他做的对,在东北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可惜小六子扶不起来。
3楼张作相对了,奉系军阀一共有30多万,张学良的嫡系就占约15万,张作相就1万多军队,他根本没有实力当东北王。更何况当时的东北王如果不兼任奉天总司令,就根本当不了东北王,奉天军队占全东北三分之二,人口是全东北的快70%,收入是全东北的80%,军事工业基本都在奉天。
事实证明张作相对了,张学良主政东北,中华民国名义上统一了。东北沦陷校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主要责任还要国民党政府来承担、要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来承担。丢土失地的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不承担要归罪与地方、你不觉得丢脸吗?!
中原大战和918,也仅仅相隔一年,而作为当时东北最高主人的张学良,不仅从资历、年龄还是才能上,都要比他那几位老前辈差的多!如果要真的是张作相主掌东北,也许,日本人还不敢玩918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张作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