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十一中教师工资学校是怎么给教师装上"发动机"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24节气诵读古诗词: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践
(货号:g22430)
开&&&&&&本:16开
页&&&&&&数:288页
字&&&&&&数:
I&&S&&B&&N:4
售&&&&&&价:19.37元
原书售价:29.8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丰台区
快递:8.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3件)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编辑推荐】:适读人群&:教师,教育工作者  孩子需要阅读什么样的诗词?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诗词的欣赏和阅读?本书为您展开一年24节气古诗词阅读指引地图。  这是一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帮助的图书。它有四大亮点:一、为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了丰富资源:本书以24节气为线索,选取了历时一年,跨越春夏秋冬四季的近150首古代优秀诗词作品,分类清晰、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二、阅读学习过程详细生动,步骤清晰,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根据季节转换分时期阅读,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分层次阅读,生命之旅、诗词故事和班级故事有机结合。三、教学反思,提供课程优化方式。四、用美丽的诗歌语言和浓浓的中国味感染学生,让学生们爱上诗词,爱上诵读,爱上中国文化,爱上语文。  《24节气诵读古诗词: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践》系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践成果,是教育部重点课题。可供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内容简介】:  常丽华老师的孩子们会吟诗,会写诗!常丽华老师的诵读课堂创造了奇迹!--所有的教师、家长在读过此书,或听过常老师的古诗词诵读课后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以24节气为线索,常丽华带着学生诵读古诗词,从冬至开始,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一年四季的诗词之旅中,师生家长吟诵学习了近150首诗词。孩子们从此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诗词,爱上了诵读,爱上了中国文化。他们认识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他们体会了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他们懂得了责任,懂得了担当,懂得了感恩……  这是最有中国味的诵读课程,是最美丽的课堂,这里有最爱学语文的学生,最聪明的孩子,最美好的教师,最感人的家长,都是因为有了诗词诵读!每个人都在想:如果我的孩子或是我小时候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那该多么幸福!  你也可以很幸福!只要你拿起这本书,跟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的家人开始诵读……  《24节气诵读古诗词: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践》系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践成果,是教育部重点课题。可供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本书深受读者欢迎,已重印多次。【作者简介】:  常丽华,网名芷眉,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先后获得淄博市学科带头人、淄博市十佳青年教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09年7月,被评为第二届齐鲁名师人选、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荣誉对她来说只是额外的奖赏,守住自己的教室,做卓越课程的开发者、完美教室的缔造者,让每一个遇到她的学生因她而终身受益,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教室里开花,让最卓越的教育在她的教室里成为可能,才是她最终的追求。【目录】:001/在农历的天空下栖息劳作(代序)001/引言:缘起004/第一章冬天独钓寒江雪005/第一节冬至006/生命之旅:我们出发喽《青春舞曲》《小至》《至后》012/班级故事:美丽的圣诞夜015/第二节小寒016/生命之旅:金黄色的腊梅花《二十四番花信》《赠范晔》《早梅》019/诗词故事:三九第一天《蒹葭》022/诗词故事:第一场雪《夜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对雪》024/第三节大寒024/生命之旅:两个"渔父"《江雪》026/班级故事:冬天的告别028/第二章春天斜风细雨不须归029/第一节立春雨水030/生命之旅:寒假温情《春园即事》《生查子·元日》《青玉案·元夕》036/班级故事:开学第一天040/诗词故事: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归园田居(其三)》044/诗词故事:曾为梅花醉似泥《梅花绝句》《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047/诗词故事:一朵花,就是一个承诺的故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049/第二节惊蛰049/生命之旅:辛勤劳作《观田家》051/节日故事:"三八"妇女节《游子诗》《萱草》054/班级故事:第三次读《夏洛的网》058/诗词故事:绿柳才黄半未匀《早春》《城东早春》《长歌行》060/第三节春分060/生命之旅:风和日丽的早上《阮郎归》062/班级故事:一个仪式、一次聚会、一场庆典062/(一)重温古诗词之旅065/(二)从优秀走向卓越066/第四节清明067/生命之旅:清明专题《寒食》《寒食》《寒食寄京师诸弟》《寒食夜》《清明》《四时田园杂兴》071/节日故事:又是一年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集序》073/第五节谷雨073/生命之旅:栀子花与养蚕之旅《雨过山村》075/诗词故事:花之咏075/(一)桃之夭夭《桃夭》《大林寺桃花》《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题都城南庄》《山中问答》《桃花溪》080/(二)百花次第开《海棠》《宣城见杜鹃花》《春日》082/(三)唯有牡丹真国色《赏牡丹》《牡丹》《惜牡丹花》《红牡丹》086/(四)暮春荼《春暮游小园》087/(五)花之咏《花之咏》《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089/诗词故事:告别春天《送别》094/第三章夏天也无风雨也无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定风波》096/第一节立夏097/生命之旅:迎接夏天的到来《立夏》099/班级故事: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爱这土地》《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104/第二节小满104/生命之旅:看哪,麦子成熟了104/诗词故事:田家此乐知者谁?《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106/第三节芒种107/生命之旅:我们共同的庄稼《观刈麦》110/节日故事:端午节《屈原列传》《屈原·渔父》115/第四节夏至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116/生命之旅:记忆中的夏天《夏九九歌》《悯农》117/诗词故事:暑假诗诵《夏日南亭怀辛大》《纳凉》《秋风辞》《蝉》《鹊桥仙》122/第四章秋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124/班级故事:秋季里的第一课《山居秋暝》127/诗词故事:在意象之河上漂流《饮酒诗·序文》《饮酒诗(其八)》130/第一节白露131/生命之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玉阶怨》134/班级故事:教师节--生日134/(一)周末的信137/(二)早上的巧克力和画139/(三)属于我的生日诗145/节日故事:中秋节《嫦娥》《秋夕》《望月怀远》《水调歌头》《十五夜望月》151/第二节秋分151/生命之旅:天凉好个秋《秋词二首》152/诗词故事:一蓑烟雨任平生--走进苏轼153/(一)风雨人生《定风波》《水调歌头》《饮湖上初晴后雨》158/(二)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猎》161/(三)滚滚长江东逝水《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68/(四)杜宇一声春晓《西江月》171/(五)归去来兮《满庭芳》174/(六)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79/节日故事:9月28日阅读节179/(一)2007年的9月28日《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向着明亮那方》184/(二)2008年的9月28日185/节日故事: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88/第三节寒露188/生命之旅:与杜甫的生命交织《倦夜》《我的中国心》194/诗词故事:菊花诗词之旅194/(一)采菊东篱下《饮酒诗(其五)》198/(二)芳菊开林耀《和郭主簿》199/(三)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200/(四)千古高风说到今202/(五)诗词里的歌声《菊花台》205/第四节霜降206/生命之旅:霜降了,有霜了《燕歌行》《山行》214/诗词故事:语不惊人死不休--走进杜甫215/(一)初游泰山《望岳》216/(二)情系李白《天末怀李白》218/(三)忧国忧民《春望》219/(四)乱世民生《石壕吏》220/(五)草堂觅句《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21/(六)欣喜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23/(七)万里怨秋《登高》226/第五章冬天生命的吟唱227/第一节立冬228/生命之旅:迎接冬天232/诗词故事: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38/第二节小雪238/生命之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240/诗词故事:冬季里温暖的诗歌240/(一)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之一)》245/(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之五)》248/第三节大雪248/生命之旅:大雪未雪诗意浓浓《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沁园春·雪》251/诗词故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255/班级故事:一个真正的"旺达节"255/(一)故事这么开始的256/(二)永无岛上的快乐《迢迢牵牛星》259/(三)九色鹿的考验266/(四)"度化"267/告别--写给"在农历的天空下"结束之日【文摘】:  我不止一次听过常老师与她的孩子们的故事,每一次都热泪盈眶。在常老师的故事里,有生命的沉静与热烈,有寂寞的坚持与隆重的庆典,有书籍的润泽与艺术的熏陶……  每天清晨,当孩子们走进校园,走进教室的时候,常老师就会早早地守候在教室里,让轻柔美妙的音乐响起,在音乐中吟诵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常老师先是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儿歌、儿童诗,后是与孩子们一起吟诵唐诗宋词,再后来更加自觉地开展了以24节气为线索的“农历的天空下”的古典诗词之旅。  一年的时间,就在那小小的教室里,藉由诵读课程,常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度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他们就这样和诗词建立了关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这本书我也才收了回来,爱不释手啊!  要是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能遇到这么可爱的老师该多好啊!  当然,这是我一头热的想法,还是让我自己来做这一课吧!好在,有了这本书!  ——胖妞妞妈  山东普通女教师常丽华,响应“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建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等新教育行动,带着班上的30多个孩子,用5年时间,读了500多本书。她带领孩子们行走于山东的名山大川,为孩子们开设孔子课程。结果,2008年小学毕业考试时,三分之一的学生3门主课都是满分。  ——《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4期《中国教育:批评之外的创新者》
欢迎新老顾客选购!本店默认韵达快递,有不到的请留言!谢谢合作!!可以咨询客服;010-;联系人;徐津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精彩推荐:
站务办公室
查看: 56|回复: 3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天前
老乡又是学长,有什么不懂得可以问我![i]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天前
到丹阳热线来招生?水货大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天前
苏州只知道苏大、科技学院,职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天前
热门推荐:
电话:400-工作日 8:30-17:30在线名师工作室尊崇名师,造就名师,用好名师
您所在的位置: && && &&
赴北京十一学校学习总结一&&&&&&&&&&&&&& 理念引领行动&& 高度引领高度
&&&&&&&&&&&&&&&&&&&&&&&&& ——第一次赴北京十一学校学习总结
&&&&&&&&&&&&&&&&&&&
2012年11月12日至23日,在潍坊市教育局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二人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了两周的学习培训,期间听了15个报告、用半天的时间体验了选课走班,并和李希贵校长进行了座谈。回顾学习过程,十一的人文环境、办学理念、课程改革、管理机制、教师培养等各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学习的所思、所感,愿与同行交流分享。
一、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我思考教育是做什么的?
理念一:教育是服务和引导。
十一学校提出,好的教育是服务。学校的校长、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一切永远为学生让路,学生第一。十一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健身房、运动馆等各种资源场所永远为学生开放。
十一学校认为学生是“导”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因此选课走班以后,没有了行政班,取消了班主任,学校设立了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生引导。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理念二:教育的使命是发现。
十一学校认为教育重在发现,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发现特长,发现优点。然后搭建各种平台,提供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让他们成长。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更像他自己,与众不同。这在目前仍然盛行的班级授课、批量生产、流水作业的教育模式下的确是独树一帜,体现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理念三:课程是学校的产品。
十一学校提出学校的产品是课程,是用课程服务于学生。而学生有着个性的差异,需要不同,因此,学校就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于是就有了选课走班。
二、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我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理念四:教育是为了把不同的人培养得更加不一样。
&周志英老师讲课时,先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十年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用“3D打印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的预言说明十年之后,设计者将从少数精英到大批量需求,制造者的从业人数将急剧下降,以此说明“这个世界需要有想法、有个性特质的人”,那么我们的学校就要培养有想法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育仍是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理念五: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学生要发展,学校就要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于是十一学校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商学与经济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9个领域;开设了33门职业考察课程,涵盖金融、经济、信息技术、法律、医疗、文化出版等多个不同领域。这些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很多学生都经历了从无从选择、“头破血流”到现在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成长。学生评价十一学校说“这是一所好玩的学校”、“他满足了我对高中的所有需求”。
理念六: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
2012年高考,十一学校600分以上人数219人,是北京市600分以上人数超过200人的三所学校之一。特高分段优势尤其明显,理科650分以上全北京市727人,其中海淀区374人,十一学校独占57人,占北京市的比例为7.84%,占海淀区的比例为15.24%。理科统招生一本上线率100%,文科统招生一本上线率98.8%,整体一本上线率99.7%。北大清华(已保送13人)和著名高校顶尖专业录取人数将突破70人。
2012年,十一学校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特点得以进一步彰显,更多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十一学校国际部和本部出国班本届高三一共8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共收到310余份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商科、艺术、医学、工科等各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都有斩获,如英国的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美国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著名文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
高考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不应当是衡量教育的唯一尺度。但是一所学校能回归教育规律办学,立足育人,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取得这样的高考成绩,我们只能说这所学校的办学是成功的,他悟到了教育的真谛,理解了教育的本质。
三、十一学校的做法,让我思考有了理念怎么办?
李希贵校长曾说:“有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心悦诚服的接受这种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并用行动去诠释、践行,在每一个课堂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十一学校的做法就是理念落地、工作落实、行动践行、实践印证。
比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学校致力于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思想活跃、言行规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围绕这一目标,学校提出了“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于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质、未来的职业需要,学校构建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开发了适合学生选择的课程,助推学生的自主发展。
同时“一切德育课程的开设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为培养目标服务。”为落实“志远”,学校组织“职业考察”,让学生了解职业特性,培养职业素养,为人生定位;组织“名家大师进校园”,用名人的奋斗经历、人生经验激励学生;学校建立“少年文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经济学院”、“少年社会科学院”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为落实“思方”,学校开展“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活动,让学生带着想法就学习上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和校长进行零距离的沟通;让学生代表参加校务会讨论学生提案,体现民主“参政议政”;在学校设立“机会榜”,给有想法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落实“培养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学校开设激励课程,为学生的成长装上发动机,学校出台了《十一学校卓越学生、优秀学生、优秀特长生评选办法》;2012年起,学校又开始评选“荣誉学生”,以激励全校学生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向着最好和更高的目标努力。
讲课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希贵校长说”、“希贵校长说”,这说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不只是提提而已,也不只是在行动纲领中写写而已,更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看而已,而是掷地有声,落实于行,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印证,并经实践检验之后,让全体师生信服、折服,并努力地去践行。老师们的句句“希贵校长说”,就是对希贵校长改革的支持、参与、并一如既往的改革下去的最好的回应。当年希贵校长在潍坊做教育局长,曾提出“抓落实——狠抓落实——将落实进行到底”,十一学校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这一点上,他是做得最好的。
四、十一学校的改革,让我思考一个校长的高度引领一个学校的高度,一个学校的高度引领一批教师的高度;一批教师的高度引领一群学生的高度。
(一)校长的高度应是高瞻远瞩的眼光、高屋建瓴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敢为人先的魄力。正因如此,北京十一学校的国际教育不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招牌,不是经济利益驱动的产物,不是分流学生、寻找出口的附属品,而是有自己办学宗旨与目的,那就是“高水平、高定位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学校。丰富课程资源,打造教师队伍,搭建发展平台,努力培养具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学校把教育国际化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确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把教育国际化与学校的课程紧密结合,提出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营造国际化育人环境;把教育国际化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提出“有什么样的师资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关注教师成长,注重团队建设;把教育国际化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提出了学校三个三分之一的培养目标,即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取专业特长的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取世界知名大学。学校给学生提出的希望是“让学生带着留恋出国深造,满腔热忱归国服务”
试想:在教育国际化大势所趋之下,有几个学校能有如此定位,有几个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能去关注培养学生的中国灵魂,又能有几个学校在把学生送出去的时候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责任。没有了责任意识,没有了使命追求,又谈何教育的意义?
(二)学校的高度应是前瞻性的发展战略、高定位的文化价值取向、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十一,我感受最深的是学校在年级管理中实施的分布式领导的管理机制。
所谓分布式领导,就是根据任务特点和组织成员能力,由组织内的多个成员(不一定是全部成员)共同承担和动态更替领导角色的集体领导模式。分布式领导是20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澳等国兴起的学校(知识型组织)领导改革模式,它是相对于以个人为中心的集权式领导提出的不同领导方式。
它的特点是:
第一、领导角色由多个成员共同承担;
第二、领导角色是动态更替的;
第三、领导角色更替的依据是任务特点和成员能力的匹配程度。
由此,十一学校在选课走班的过程中从常规的的年级主任、班主任管理模式到形成包括导师、教育顾问、咨询师、课程管理、选课排课、出国、白天自习、晚自习、小学段、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分布式领导管理模式,从管理职责的集中式向分散式发展,从管理模式的粗放式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比如班主任,是笼统的集教育、疏导、管理于一身,以管理为主要形式,以班级集体为管理对象。一个班主任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很难做到面向群体和面向群体的每个方面。那么把班主任的职责分化一下。导师是负责对学生进行高位引导,包括人生引导、学业指导、教育疏导。职责是以导为主,做学生的朋友。因此导师不负责管理学生出勤、违纪等方面的事情。咨询师兼具导师功能,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根据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设计和规划学习与人生。教育顾问的管理对象主要是问题学生,并主动走向问题学生,帮助问题学生认识问题,是以教育疏导为主,以一对一的交流为主要形式,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转化。
这样一分化,管理的对象更加有针对性,管理的职责更加明确,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而最终带来的就是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这很自然地让我想到“一个管理者与N个管理者”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一个有高度的校长,能引领、造就一所有高度的学校。
(三)教师的高度应当有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教学艺术。
教育家的情怀应该有对教育的良知与热爱,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魏勇是十一学校枣林村书院的院长、历史特级教师。魏老师没从他的专业给我们讲有关历史教学的内容,而是谈了关于精英教育的
思考。他认为目前流水线似的教育模式虽然整体提高了国民的文化水平,但是扼杀了精英,毁灭了天才,培养不出尖端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个社会是少数人领导多数人的社会,一个乔布斯,让曾经是昂贵稀奇的电子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个比尔·盖茨,用电脑,把世界引向未来时速之路。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看,从现实看,从未来看,精英教育都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他还认为,精英是有社会担当的个人主义者。过去,我们强调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在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总是有担当的个人起了决定作用,成为扭转乾坤的领袖人物。因此,精英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支柱。
我们的生源虽然不能和十一学校相比,但也有那么几个在不同学科有着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甚至有的学生起点很高,出类拔萃。但我们缺少这样的思想境界,没从国家、民族的未来考虑人才培养的问题;没给这些学生创造有力的条件,搭建成才的平台,流水线式的应试教育最终使这些学生成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教育思想的高低、教育胸怀的大小,泾渭分明!
教育家的境界,“境界”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它标志着一个教师无论是专业学识、人品德行还是思想见解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比如王春易老师。
王春易是十一学校的生物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李希贵校长给她的评价是“王春易老师是十一学子心目中的偶像。在很多人的眼中,她的课堪称完美。”“她是一个在课堂上出神入化,在生物学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在同行眼里成功完美的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教师,现实教学的现状让她一度迷茫。她发现,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只听不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致使不善思考、不会自学,她说这不是我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是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学生只关心分数、成绩,忽略了身边、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她说这不是我要培养的学生,学生应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课堂是反复做题,反复训练,扼杀了学生探索欲望、创造热情,她说,这不是真正的教育。
于是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要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能力和情感------不仅取得满意的成绩,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爱护环境的人,一个关爱生命的人,一个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于是她尝试:
还原生物教学的本质,将大量的实验引入课堂,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一学年她完成了30个学生分组实验,整合了16个单元的内容。
在改革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生物知识,更有了审美情怀,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有了态度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这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是生物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她对教育的理解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学科教学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都不能吃透,并且不能准确的传递给学生的教师怎样展开工作?怎样让学生信服?但学科教学不能成为教师教育生活的全部,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才是最终的归宿。
教师的高度还要求要有教育家从容淡定的心态和自成一格的教学艺术。李希贵校长说:“只有一所学校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他们都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教育家的教育艺术来推动学校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时候,教育家办学才能真正实现。”
(四)如果说十一的学生有特点,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的想法,能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听课中,经常听到这样几句话:“学习是与学生相关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让学生知道你是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了这样的理念,于是就有了《十一学校行动纲领中》中的“重视学生职业与人生规划。从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进行职业与人生规划,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职业与人生目标,激发学生内在成长的动力。”的内容。为此,学校设立了咨询师,专门负责指导帮助学生规划人生。
学生要发展,学校就要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于是十一学校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商学与经济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9个领域;开设了33门职业考察课程,涵盖金融、经济、信息技术、法律、医疗、文化出版等多个不同领域。这些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很多学生都经历了从无从选择、“头破血流”到现在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成长。
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学校还在每学期的中间划出两周的时间为小学段。小学段是学生的自由空间,完全由学生自由安排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任何学科不得布置任何作业,任何老师也不得在小学段结束时组织任何考试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样经历了从不知所措、无所事事到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放手,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学会了对自己负责。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空间,十一学校设有自主研修学院,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学校设立了枣林村书院,以培养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学校设有理科实验班,为喜欢数理化的学生单独打开一扇窗;同时学校活跃着160多个学生社团,这是学生们自主成长、自我发展的空间。
自主规划让学生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主动发展的内驱力;自主选择让学生学会自我定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自主管理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有了自律意识;自主发展则让他们向自己的人生的目标更靠近了一步。
当学生具备了以上素质,他距离成功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一所学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自我发展,都体验成长的快乐,这所学校不就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吗?
五、十一学校的发展让我思考学术的力量与影响
学校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不用行政的力量去命令,而用学术的力量去引领,听着就让人觉得那么温馨、和谐、从容、淡定。这是我听了教育家书院院长赵继红老师的报告后引发的感慨。
十一学校对教师的职业定位是: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为了实现这个定位,学校非常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注重发现教师日常工作的闪光点,不断放大教师工作的优秀细节,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为人师的价值,享受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如教师节组织学生给老师写贺词贺卡,每月的月度人物、青年才俊、党员风采评选,利用学校的重大事件给教师发精神大礼包等。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校搭建不同的平台引领教师成长。比如学校启动了教育家培养工程,14名优秀教师首批入选。针对他们成立了卓越教师研究室,首批入选的是王春易老师的“课堂变革研究室”、方习鹏老师的“教学评价研究室”和周志英老师的“自主探究研究室”研究室。同时举办教师教育家成长论坛、成立高端研究室。
卓越教师发展定位清晰了,那么优秀教师成长应该搭建怎样的平台?学校的想法是用学术影响学生,用学识征服学生,于是开设名师大讲堂。名师大讲堂从开办到今天,共有53位老师参与讲座,讲座涉及的内容有诗歌、历史、相对论、中微子、鲁迅研究、电池、生物遗传、易经、领导力、美学等几十个领域,这些内容都不是课堂教学,而是老师们自己学科的拓展和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研究。参与名师大讲堂的教师有学校资深的优秀教师,也有刚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有学校层面的管理者,也有普通的一线教师,只要是有独到见解,就能在这个平台展露才华。
疑惑再次随之产生:关注教师精神成长,打造教育家型教师,这些够不够支撑教师成长的高度?助推教师成长的方式,需要不需要一种高度?于是学校又寻找教师成长助推方式的高度,开设读书交流会,取名“班得斯”读书沙龙。每月给老师购一次书,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会。经过书籍浸润的老师,一定是有学养的老师,也一定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老师。老师的学术品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老师也在这种熏陶中实现着教育的梦想,享受着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只有教师心灵的生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为破解教师成长的困惑,学校又成立了教师互助中心,由有各种不同特长的教师值班,和前来咨询的教师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为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开设青年教师读书会,组织拜师活动、青年基本功大赛、拓展训练等。
用学术引领教师成长,教师得到的不仅是学术上的进步,还有思想和心灵的成长。
六、面对十一学校的成就,我们应该怎么办?
十一学校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复制的,十一学校的面貌也不是我们所有学校的归宿,但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先进的理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工作思路与路径等。
比如“学生第一”的理念,学校资源完全为学生开放,供学生自由使用;工作的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时刻牢记好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转变观念,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比如“不为高考赢得高考”“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提醒教师不忘教育职责,真正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凸现学科特点与学科思想,从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借鉴思考问题是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用退回去的方法,而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用前进的态度应对工作进程中的问题。
比如课程改革,我们可以从局部做起,实际上我们的音、体、美已经实施选课走班,深得学生欢迎,我们可以积累经验,逐渐推开。在我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课程。
比如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让老师少讲一点,学生少做一点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由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再比如借鉴分布式领导的管理模式,在年级管理中成立多个项目组,改变过去单一管理的模式,让更多的老师加入进来,在提高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促使教师的个人成长。
再比如借鉴激励机制,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从日常表现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表彰奖励。
再比如借鉴用学术的力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虽然我们也有类似的做法,但做的还不够,还需加强。
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寻找缝隙,转变观念;接受挑战,积极作为,我们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请用本平台账号登录后发表评论
师范教育处 主办技术支持电话:7-1010 邮箱:(请将#替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uot 转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