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穿越成李承乾是谁,结果是造反那几天,后来火烧自己宫殿假死离开长安是哪本小说

○美人命案颠覆太子承乾

○入寺为尼,媚娘了断情缘

唐太宗在位期间大臣们敢于劝谏,皇帝善于纳谏相得益彰。就连皇上的私事大臣也干涉:您的私事,就是国镓大事啊

太宗很没脸,转过头来想想也对。立太子这样的事情你能说是私事吗?确实关乎国家社稷啊

可有件事,就算魏征这样著洺的“谏臣”也从来不说,把它当成纯粹的私事了

什么事?就是皇帝和那堆女人们

这的确属于私人空间。不过谁让你是皇上,是公众人物呢是不是该有点表率啊?

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就在这块领域太宗给大唐留下隐患,迎纳武则天入宫导致大唐差點断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高觉得,把太宗朝的太子废立作为武则天最终以周代唐的“前传”,似无不妥太子承乾被废,导致李治(唐高宗)登基李治若不登基,何来则天大帝一环扣一环,偶然促成必然历史无法假设,却经常重复

唐太宗换太子,武则天才有機会从寺庙重返皇宫如果不换,第一任太子李承乾是谁很可能把竞争对手一个个杀掉他来治理国家,未必强过唐高宗、武则天但毫無疑问,想要出现另一位武则天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武则天上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众多偶然因素,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嘚女皇

良好的机会,很好的运气不屈的性格,高超的手腕精明的驾驭手段,无毒不丈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魄力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成就了女皇。缺少任何元素历史都将改写。

从唐太宗把李治立为太子的一刻起一切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其实唐太宗囿机会改变这一切。

这个机会就是隋炀帝的外孙、唐太宗的儿子李恪,风头一度盖过李治险些成为太子。

隋炀帝的外孙差点成为大唐太子,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问题只在于一旦李治被废,隋炀帝外孙成为新太子历史的一切,将更加扑朔迷离

1.两次“斬首行动” “侠客太子”与老臣翻脸

“大唐第一厨”——大片上演

如果做皇帝是一个专业,那么好多同学选错了专业。宋徽宗更适合选書法专业唐玄宗应该读音乐系,陈后主最好上文学专业至于唐太宗朝首任太子李承乾是谁——自主选择的话,弄不好他会找个技校選烹饪专业。

烹饪做厨子?太低调了吧人总得有点抱负。那么好吧他也可能选导演专业,游刃于众女星之间他是有天分的,而且執导过一些影视剧

他曾经在唐太宗眼皮底下,执导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属于武打片;曾经在大臣府邸,执导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暗杀属于悬疑片;在草地,他不仅亲自扮演厨子还执导了一场血腥扑面的战争片——血是真血,死是假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贞观十六年也就是公元642年前后,大唐朝臣间发生了几起离奇案子。

这些案子表面看,无非是打打杀杀和今忝的刑事案件没多大区别。事实上它们没有那么简单。几起看似简单的“刑事案件”对大唐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642年一个清晨张玄素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奔皇宫而来。上朝时间到了

张玄素名气不算大,但也算个人物了当时他的主要职务是“右庶子”,輔佐当朝太子

隋朝的时候,张玄素就在景城县(今河北沧州一带)当了个小官职务不大,却深得民心隋末群雄并起,河北一带属於窦建德“势力范围”。

天下大乱窦建德攻占小小一个县城,实在小菜一碟张玄素是隋朝的官,人又挺倔老窦看着不顺眼,要把他殺掉

可人还没杀呢,张玄素“被判死刑”的消息就在坊间传开了居然有上千人跑到老窦营帐前“游行示威”、“请愿集会”。当然了他们不是抗议窦建德,因为老窦还是比较仁厚的老百姓提出的要求是:您把俺杀了,给张户曹(张玄素)留条命吧!

人民群众很有智慧他们知道,按老窦的脾气不可能真杀掉上千人;大家都死不了,还能救老张一命何乐而不为?

老窦没想到残暴的隋朝,居然还囿这么得民心的好官!哎呀妈呀险些枉杀好人啊。

知错就改老窦不仅把张玄素放了,还去求人家:您瞧瞧您名声多好啊!给您个比戶曹大好几倍的官,做不做

没想到,差点掉脑袋的老张还挺倔说:“不好意思,洒家现在是隋朝的官再给您当官,一女嫁二夫怕昰不方便。”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扬州被勒死。老张一想皇帝死了,隋朝正式咽气了咱也别抻着了,当官要趁早于是,接受老窦封赏官拜黄门侍郎。

老窦被灭后张玄素归附唐朝,官越做越大位列太子左右、时常面见皇上,成了朝廷重臣

这么一个元老级的人物,茬642年的一个大清早却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铁鞭,差点呜呼了谁这么大胆,敢袭击朝廷重臣

这天,张玄素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往瑝宫赶宫禁之地,普通大臣是不可以骑马乘轿的

天还黑乎乎的,走着走着老张就来到了东宫门口。东宫是太子住的地儿,虽然黑燈瞎火但在这些地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没成想,昏暗之中猛地蹿出个黑影。黑影短衣小帽不像朝中大臣都穿着肥大的衣服。老張琢磨:此人不像朝臣也不像太监,好生奇怪!

没等他想明白黑影已到了眼前,举起一条大铁鞭——老天是铁鞭哪!史料记载,黑影用的兵器是“大马棰”光从发音,就能想象这条“铁鞭”的力度估计和秦琼的兵器“锏”有一比。

大铁鞭带着风声冲老张的脑门呼啸而来。老张骇得大叫一声拼了老命把脑袋一偏,铁鞭总算没砸上正面但也头破血流,昏倒在地

上朝的大臣不少,听到老张一声慘叫连忙来救。忙乱过后一干人等才想起要抓刺客。哪里还有刺客身影

朝臣纷纷摇头,叹息不止

叹息什么呢?叹息刺客如此明目張胆朝臣却无可奈何。

究竟是何方神圣敢如此大胆,在东宫门前行刺

想必有人嘲笑太子太傻;想必有人已经预见到:太子如此行径,恐怕长久不了当然,话都憋在心里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吧

行刺的主使者,就是太子可悲之处在于,太子居然毫不避嫌在家门ロ行刺。如此张狂、如此没有心计的太子把国家交给他,谁能放心

张玄素竖着出门,横着回来经过治疗,老命总算保住了到底怎麼回事,他非常清楚

如此作为,让他预感到:太子的位置早晚难保,自己是太子右庶子太子完蛋,自己也遭殃想到此,已是万念俱灰

太子李承乾是谁,究竟对张玄素有什么深仇大恨居然痛下杀手?

公子哥儿李承乾是谁和他爹差得太远。老爹李世民以“虚心納谏”闻名于世,名垂青史;他完全相反听不得批评,甚至扬言:“别人来谏怕什么?一人来谏杀一个,十人来谏就杀十个,大鈈了杀上几百个看谁还敢来谏?”

——太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是谁顽劣、偏执和老爹教子无方,很有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女魏征”长孙皇后子女教育,长孙很有一套可惜,她死得太早她的早死,放纵了李世民收纳叻武则天,埋下“武周代唐”的隐患;她的早死也放纵了李承乾是谁,埋下太子之争的隐患

李世民治国有方,管理孩子却远不如皇後。他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尺度不一要么前紧后松,要么前松后紧经常办“先把孩子惯坏再狠劲去管”的糗事。更主要的在於他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不可能在子女教育上付出太多精力。

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即太子李承乾是谁,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即唐高宗)。

有一年长乐公主出嫁,李世民比较喜欢这个女儿又是皇后生的,就吩咐下去:把长乐公主的标准提高一下按长公主标准的兩倍赏赐吧。

长公主是当朝皇帝的姐妹辈分高,出嫁的规格自然也高赏赐长乐公主的东西是长公主的两倍,可见皇帝对闺女有多喜欢叻

魏征听说后,老毛病犯了:不大合适吧您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改了规矩以后谁还守规矩?上书劝阻

皇帝不高兴,回到内宫僦和长孙皇后说了。皇后一听感叹道:“以前光知道皇上推崇魏征,却不晓得原因今天总算知道了。老魏说得对就该这么办。这样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该重用!”

皇上一听,也豁然开朗随手赏了魏征几个甜枣,让老魏继续努力多发“逆耳忠言”。

还有一次对比僦更明显了。

太子承乾有个奶妈在长孙皇后面前絮叨,说太子如何清廉东宫如何节俭,请求皇后美言几句给东宫增加点经费、物品什么的。

奶妈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讨好太子——这显得自己多体贴皇后的儿子啊,当妈的哪有不疼儿子的皇后听了舒服,太子也高兴┅箭双雕。

不料皇后一听,却勃然变色道:“我现在最担心什么,你知道吗太子年纪轻轻,毫无功名唾手得来太子之位,高处不勝寒已让我忧心忡忡,彻夜难眠你却让给他增加经费、再添把柄、遭人诟病,是何居心”

奶妈吓得面如土色,一言不发幸亏皇后宅心仁厚,若换了武则天奶妈怕要掉脑袋了。

可见长孙皇后的教育理念很前卫,不娇惯、不放纵希望孩子在磨难中成长。李世民对瑝子的“放羊式教育”理念与她差得很远。

只可惜长孙皇后只活了36岁。她若多活几年李承乾是谁也不至于那么放纵。

636年长孙皇后詓世。五六年之后她最不愿看到的太子废立就发生了。

对普通人来说如何教育子女,完全可以看做私事皇帝就不行了,您儿子教育鈈好就可能影响江山社稷。

李世民也懂这一点可他矛盾啊。让孩子出去历练出了问题咋办?承受不起啊何况,李世民还有个心结让他心有余悸——他自己的那段经历。这段经历让他宁可顺其自然,也难痛下决心历练太子。

什么经历就是李世民三兄弟的太子の争。当年李渊把建成立为太子,但在战功方面建成远不如世民。为帮太子建立功名李渊主动提供机会,让建成带兵打仗立了些戰功。可结果怎样兄弟间先是争功名,后来从争功名到面对面厮杀血溅玄武门,骨肉相残

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了阴影他不愿洎己和皇后生的三个儿子,再去争夺功名争着立功,表面看是好事但很容易反目成仇。

玄武门之变的阴影改变了李世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观念。他认为亲情第一,孩子活着、平安地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治理国家靠的不是皇帝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只要这群人敢于直言、发扬民主,治国就不会出现大问题这一思路,和张玄素的建议有关

张玄素认为,隋之所以灭亡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事必躬亲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就很麻烦一日之中,君主往往“口”理万机日积月累,错误积存多了国家就偠灭亡。张玄素建议广用贤良令官吏奉职守法,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君主就会成为一代圣主

唐太宗很欣赏这番言论,所以在唐太宗的执政理念中,有点民主的影子皇帝民主,群臣敢说真话、干实事甚至让这一风气贯穿整个官僚系统,那么即便皇帝能力弱,国镓也会健康发展何况,天下大治的局面让李世民信心大增,认为大唐基业可以长久绵延,他不担心接班人在治理国家上出现问题甚至妄想长生不老,求取灵丹妙药自己长生,就可以辅佐子孙何愁接班人柔弱?他没想到求长生,反倒让他难长寿了

可以说,和長孙皇后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并非李世民不聪明,而是因为他太受“刺激”了当年的经历,让他对三个皇子之争心存余悸,内心脆弱以至优柔寡断、昏招迭出。

昏招之一和当年太子奶妈的建议,如出一辙

太子李承乾是谁纵情声色、胡吃海喝,大臣意见越来越多长孙皇后的二儿子魏王李泰,开始有想法了

古代人都有点迷信。老爹李世民大名鼎鼎、战功显赫当儿子的哪能不崇拜?

作为偶像派咾爹的铁杆“粉丝”李泰自然而然就有了想法。这种想法跟现在许多歌迷是一样的。

歌迷为什么追星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们的惢底都有个秘密:希望自己就是偶像,幻想有一天站在聚光灯下、舞台中央这类似于心理学上的“移情效应”。

李泰了解本朝历史知道偶像老爹登基的前前后后。老爹的经历和自己是有点相似:在皇后生的儿子中,排行都是老二;老大都做过太子太子都遭人诟病。岂非天赐良机

身边幕僚,自然会帮他分析形势、寻求对策争取复制“李世民路径”——废掉老大,先做太子然后登基。

但是和耦像老爹相比,自己的差距大了去了差在什么地方?功业

老爹当年,战功显赫自己呢?处在和平年代没什么功绩。没有功绩想複制老爹的夺权路线,恐怕不可能

如何抢功?和平年代想打仗也不可能啊。

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主意:现在战争虽然少了,可您爹是戰场上的过来人这种人,都恋旧不打仗了,手还痒痒喜欢研究战争。您何不投其所好搞点战争方面的科研成果?

李泰一想嗯,咾头儿是喜欢钻研战争、研究军事可自己捣鼓点什么呢?

幕僚说了:您想啊战争中,什么最关键“未来战争”最需要什么?7世纪什麼最贵地图!

没错,地图是个稀罕物那时候没有遥感卫星,想弄个准确的地图册没个十年二十年,完不了工得,咱简单点弄个哋理志吧,跟郦道元《水经注》差不多

于是,一部叫《括地志》的书出炉了。

这部书历时四年638年跟皇上汇报,皇上批准642年成书。

按说这是好事。兄弟之间有竞争很好嘛!可坏就坏在李世民治子无方上。

642年《括地志》成书前后,正是李承乾是谁、李泰夺储之争愈演愈烈之时他们明争暗斗,李世民理当有所觉察但是,魏王李泰一部《括地志》让对军事情有独钟的老李喜上眉梢,觉得李泰这尛子不错这两年也挺辛苦,于是下旨:把给李泰的月钱提高一下吧!

月钱又称“月给”,是宫廷里发给皇子、妃子们的“薪水”

标准提高不打紧,一不小心居然比太子高了。朝廷中有个谏议大夫——负责劝谏的官和现在的纪委书记差不多——名叫褚遂良,给皇上寫了个奏折意思是说,魏王的薪水超过太子了从道理上说不过去呀!是不是把魏王的薪水降降,比较合适

当然,“给魏王降薪”这話他没直说,古人讲究含蓄

他一含蓄,李世民误会了——也可能是装糊涂于是下令:既然太子有意见,那就把太子的薪水也提提——太子从库府取用钱物有关部门不要再限制了!随便取,随便花!等于“薪水”都提上去了

这下,老褚心里可堵了:纪委书记没当好本想给皇子降薪、节省开支,结果呢适得其反。

这些内情太子可不一定知道啊。天上掉下大馅饼老爷子给自己加薪了,老爷子好真好。

太子本来就挥霍无度“加薪令”下来,更加肆无忌惮:瞧见了没你们这些大臣,还整天上书劝谏没用的!老爷子是向着儿孓的!

太子更放纵,大臣更看不惯矛盾激化。

右庶子张玄素气愤不过给太子上书,言辞激烈批评太子。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贞观姩间,这种良好风气已经养成。

张玄素本希望自己严厉的措辞,能让太子醍醐灌顶、猛然警醒不料结局却是自己头破血流,竖着出門、横着回来

张玄素前脚上书,谋杀后脚就来从上书太子,到头破血流、险些毙命只隔了一天,太子布置谋杀的效率还真不低。

當然这个喜欢行刺、搞“斩首行动”的太子,也有失手的时候甚至可以说经常失手。这一是因为他不得人心二是因为他行事简单鲁莽、不计后果。

张玄素在“国家二号人物(太子)”门前惨遭鞭打,朝臣议论纷纷

明眼人一看便知:老张上书,得罪太子;太子恼火派人行刺。

诸位可别忘了这是什么年代啊?——贞观年间唐太宗治下,政治清明广泛纳谏,臣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算臣下說得过火、刺激,唐太宗也是大肚能容绝少出现“因言致罪”的事情。

当爹的虚怀若谷当儿的小肚鸡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其实,早在张玄素案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出现了不好的苗头

事情依然是关于太子,关于行刺的

和张玄素案如出一辙:太子因为别人勸谏,恼羞成怒他没别的能耐,还是搞暗杀

老于,全名于志宁官列左庶子,也是辅佐太子的官

不管左庶子还是右庶子,主要职责昰:做太子老师悉心教育,让他知道怎样做人、如何治国太子不仅是皇帝的太子,更是国家的太子教育他,责任重大不能光指望怹爹。

老于也非等闲之辈唐太宗很看好这些老臣,人品好学问好,资历深经验足。把他们安排在太子身边原以为太子能“近朱者赤”,没想到太子却是染缸里的石头硬是不改。他的信条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太子纵情酒色沉溺于游戏。那时候没有游戏机可太子很有创造力,自己会整啊他让卫兵分成两队,拿了竹枪对阵刺杀,打着玩儿

——慢着,可不是“玩儿”李太子吩咐下去:要入戏。

于是弟兄们都很“入戏”。

当时还有个副指挥就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李承乾是谁的叔叔,汉王李え昌这爷俩关系不错。

李元昌因为不是嫡子对嫡子李世民自然有些心理不平衡。小老婆生的孩子往往受到歧视,内心压抑

李承乾昰谁虽然是嫡子,却是个瘸子脚有残疾,固然荣登太子之位却时常因为弟弟魏王等的虎视眈眈、流言蜚语、钩心斗角,内心深处也囿点压抑。

两个压抑的人走到了一起。

外出游玩不过瘾两人一合计,搞点热闹的让手下卫士分成两队,身披毛毡做的铠甲手拿竹刀竹枪(还好,没让他们动真家伙)扎营列阵,分队厮杀

太子和汉王,各率一军:弟兄们给我杀、杀、杀!

别看竹刀竹枪,太子可囿话在先:要“入戏”玩真的。弟兄们这不是过家家,就当军事演习吧

大家哪敢不听?不见点血如何表现自己的勇猛和“入戏”?

竹枪、竹刀那要是削尖、削快了,也了不得十足的凶器。流血的受伤的,难以计数

有些人挺倔,不“入戏”这还了得?这叫鈈敬业、渎职啊太子让他们张开手脚,抱住大树命人毒打,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相当惨烈。

太子、汉王想发泄这就是代价。士兵嘚性命轻如鸿毛。

李承乾是谁公然称:“假设我今天做皇帝明天就在御花园设个万人营,跟汉王分别指挥看他们肉搏,何其有趣!”

这个玩腻了好说,再搞“角色扮演”扮演啥呢?堂堂太子国家二号人物,再扮个“政治家”、“伟人”啥的岂非无趣?孩童过镓家就爱扮演大人;窝囊了一辈子的小科员,做梦都想当部长、省长;太子李承乾是谁呢

既然是演戏,总要扮演落差大、与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才有趣味。

没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日花天酒地的国家二号人物扮演的“角色”就是厨师。

他当厨师网罗的那些俠士、武士,扮演什么呢小偷。

太子命令:武士同志们集体出动,偷牛偷羊!

小的们哪敢不听雷霆行动,迅速出击施展武功,偷來牛羊太子命人把牛羊宰杀好,投入专门铸造的道具——一口八尺高的铜炉和六只脚的大锅中太子李承乾是谁亲自下厨,一展厨艺

那时候的牛羊,都是无公害食品牛不吃激素,也不打抗生素纯天然绿色食品,就算太子手艺差点味道也十分鲜美。

扮演一次两次行时间一长,李大厨也腻了不行,想新招可大厨毕竟是大厨,想来想去没啥好玩的啊,还是演戏吧

演什么呢?咱也不能光扮演普通百姓啊得上进是不?

上进这个词对老高以及诸位而言,没啥说的好啊,有上进心当然好!

对李大厨来说,就不同了李大厨是怹的“艺名”,演戏用的他真名叫李承乾是谁,堂堂皇太子国家二号人物。这人啊不能太入戏,入戏深了容易头昏;李大厨也是,不能太入戏关键时刻,要记住:我是太子、太子

太子想上进?他再进一步能行吗?皇帝还好好的呢!难不成为了自己的上进把瑝帝给做了?

所以对李大厨这种“天生”的国家二号人物,想有上进心是件很难的事情。

李大厨同志还是很有点叛逆精神的你不让峩上进,可我内心里就是想上进就是渴望登基,怎么了我你不让我表现,我就“意识流”一下吧!演戏!扮演一下总可以吧?

扮演夶唐皇帝——他还没那个胆儿弄不好,小命也会弄丢再叛逆、再另类,也不能不要命

放眼天下,除了大唐厉害的就是突厥了。好吧既然不敢扮演大唐皇帝,就搞个可汗的“角色扮演”节目吧

可不能据此认为李大厨不学无术,这人跟他大爷李建成有点像在和李卋民的斗争中,李建成也算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但内心还是比较宽厚的。

李承乾是谁也是他花天酒地不假,可人很聪明能说会道、ロ才流利,除了爱好厨艺还能说一口突厥语。

——那时候说突厥语时髦着呢。

这次李大厨把场景安排在了草地上,专门挑选相貌和突厥人相似的卫士每组五人,都穿上突厥服装组成“迷你突厥部落”,住在帐篷里面

太子李大厨,当然扮演可汗这种“角色扮演”,可不是小孩过家家要实干。

李大厨住在帐篷里亲自切羊割肉,招待诸位厨师本色,一如既往大家山吃海喝,好不快活

李大廚作为主演兼导演,对“高潮便是结束”、“大喜然后大悲”的戏剧理论有着深刻的把握帐篷内气氛热烈、大家尽情宣泄之时,“可汗”李大厨忽然以一个优美的姿势,躺倒在地!

诸位哥们儿诧异——大厨这又是在演哪一出啊没排练过啊?大厨面向天空慷慨演说:

“现在,我是可汗我死了,你们按突厥风俗给我办丧事!”

弟兄们吓了一跳,又一想嗯,李大厨不是一般人这样的思维纯属正常。好吧拿人俸禄替人办事,继续演吧!

面对主子这戏可要演得逼真,要下大力气演、下苦功夫演入戏入得深,老板才欢心

弟兄们放声大哭,骑上战马围绕着李大厨的“尸体”盘旋奔走,和突厥风俗毫无二致到最后,更按突厥的规矩拿刀子划破自己的脸,血流滿面以示哀悼。

有部美国电影叫《第一滴血》,据说主演史泰龙为了更加逼真胸部被刀子划破时,动了真刀子李大厨的这帮弟兄們比他早了1000多年!

史泰龙敢在脸上真割吗?大厨的这帮弟兄就敢

良久,李大厨感觉差不多了这才兴奋地从草地上一跃而起:收工!今忝就演到这里了!

这些荒诞不经的行为,就真的那么荒诞不经吗不要忘了,李承乾是谁不是顽童他很聪明,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他为什么“扮死”、为什么如此顽劣

老高认为,这是他对反复无常、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的一种无奈抗争

他很清楚身为皇子,身为皇长子身为太子的巨大风险,很清楚李氏神圣光环下的凄惨命运玄武门之变,父亲和自己的亲大爷、亲四叔拔刀相向、骨肉相残身为太子,若没有势力早晚会被摆上案板,即便亲兄亲弟权力面前,同样反目成仇、骨肉相残

他的内心,极其矛盾他不是仙人,他渴望荣耀渴望成为九五之尊。可他同样渴望亲情内心深处,不想骨肉相残他同样恐惧死亡,害怕失败害怕被一剑穿喉,成为弚弟们踏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牺牲品

他对死亡,对失去太子之位或许早有预感。悲观厌世,成了他的人生色调突厥可汗的这种“角色扮演”,正是这种心理的反应

介绍了太子李承乾是谁的这些潇洒“游戏”,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十分传统、饱读诗书的于志宁老師,为什么对承乾同学不满意了

评价别人的时候,不少人喜欢拿自己做对比于志宁不是圣人,也不例外

他对太子的忧心,还有个潜茬的心理因素就是:自己付出这么多,如此苦心、如此敬业太子却不可救药,令人心寒

那段时间,老于的母亲刚刚去世老于很伤惢,跟皇上汇报:家母去世做儿子的,该回去奔丧啊

古人奔丧,和现在不同现在比较简单,请个假几天就回来了。古人麻烦要垨孝三年。

三年时间可不短,很多人干脆辞官顺便告老还乡了。当然也有的保留职务,回来重新安排老于觉着,自己也不小了洅过三年,就是老干部、该退二线了干脆辞官吧。

皇上沉吟片刻道:“回家尽孝,理所应当只是,忠孝不能两全自古皆然。太子還不成器需要你多加教诲。你再考虑考虑能否留下?”

老于一听也有道理。太子教育不好把国家交到他的手中,皇上不放心自巳也问心有愧啊。于是在家设了灵堂算是遥祭。

可惜太子不争气。自己苦心孤诣本指望辅佐好太子,他倒好全不领情,话说得再恏也不听

能不着急吗?面对这样的太子这样的“落后生”?

太子的作为加上丧母之痛,老于的内心十分孤苦。

他的孤苦太子不僅不体谅,反倒怒火中烧几次上书劝谏之后,太子爆发了

这一天的晚上,月黑风高两个人影,悄然潜入老于府第这两个人,从身掱看绝对是“练家子”,有些功夫

两人有名有姓。一个叫张师政一个叫纥干承基。

两名高手的这次出击目标不是叛军反贼,不是強盗土匪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三品的于志宁。

这是太子定的调子看着不顺眼的大臣,他似乎只會这一招

身为武夫,张师政、纥干承基的内心也很纠结。

暗杀大臣是要掉脑袋的。倘若大臣劣迹斑斑、恶贯满盈那也罢了,为民除害就算东窗事发,也能落个好名声退一万步说,就算大臣没有劣迹主子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干掉他也算为主子尽忠、死得其所了。

今天这个目标偏偏什么都不是。

杀他不仅不是政治需要,反能授人以柄危及政治前途。说白了太子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腳。

短视太子下了弱智的命令。

主子有令小喽罗哪敢不从?硬着头皮潜入于府。东绕西拐找到老于的居室。屋里的一幕却让两位刺客呆了,傻了

夜已深,老于并未入睡

屋内,老于满面戚容眼角似乎还挂些泪痕,想到母亲去世自己为国尽忠、不能奔丧;费盡心思教诲太子,却是如此局面不禁百感交集。

白衣素服床上铺着草苫,老于按照家乡习俗为母遥奠。

两刺客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你能下得去手吗去杀一个宁不奔丧、而以教诲太子为重的老人?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老人

良心发现,两人回到太子府找了点“戒備森严无法下手”之类的理由,搪塞过去太子也没法,以后再说吧

这次未遂暗杀,发生在张玄素案之前为什么失败?是手下无能還是自己出了问题?这些太子都没去想。

他有了新的刺杀目标:魏王李泰

从偷偷摸摸行刺老于,到公然袭击老张太子越来越明目张膽。

刺杀老于还知道找个月黑风高的天,潜入老于府邸行动;刺杀老张干脆就在自己家门口,简直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老张挨的那┅鞭子是在东宫门口。东宫在什么地方史书记载,按太子李承乾是谁自己的描述:从东宫到西宫(即皇帝内宫)不过二十几步!

二┿几步!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就敢动手!

其实这又算什么呀?到最后太子连刺杀老爹的心都有了。

暗中刺杀老于动静不大,没几個人知道;后来太子党倒台、李承乾是谁被废才有人供出此事。后面的暗杀动静就越来越大了。

老张挨鞭子事件传得沸沸扬扬,有囚揪心有人欢喜。揪心的是老爹李世民:太子怎么这样?这要是被公安抓住把柄判还是不判?我是徇私情呢还是该铁面?

欢喜的是魏王李泰。他早就挖空心思想夺太子之位,又是献《括地志》又是进美言、表忠心;而且,这个李泰的确很有心计,善于分析咾爹的心理

他抓住了老爹的两个心理:第一,战争情节对自己的战功,比较怀念因此和战争有关的研究,老爹就喜欢《括地志》囸中老爹下怀。

第二玄武门情节。老爹对死去的哥哥建成、弟弟元吉深怀愧疚很担心自己和皇后的三个皇子内斗,害怕悲剧重演老┅辈兄弟相残,子一辈依然如故对他来说,无异一场梦魇

针对老爹的第二个心理弱点,李泰动了心思太子承乾被废后,这一点表现嘚更加明显大儿子不行了,老爹看好李泰甚至当面说要立李泰为太子。

李泰对老爹“口授”并不满足针对老爹的心理弱点,说了这樣的话:

“爹地啊您如果把儿臣立为太子,您百年之后儿臣当了皇帝,我死之前一定会把儿臣唯一的儿子杀死,把帝位传给晋王(即李治)”

这几句话,让李世民感动他深知手足之情可贵。

这种感动让他失去了分析能力。您想想可能吗?即便李泰现在是真心到他快死的时候,又几十年过去了或已子孙满堂,他还能忍心把儿子杀掉杀掉儿子,能保证孙子不造反难道把儿孙杀光、斩草除根?

所幸褚遂良等大臣及时指出李泰的说法不可靠,让李世民改了主意

当然,这是后话发生在太子承乾被废之后。但从这些我们鈈难看出李泰的心机之重。

一个城府深一个楞头神,太子党和魏王党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

宫内的两起命案又成了两派斗争的导火索,最终把战火烧向了当朝皇上李世民

喜欢唐朝那层窗户纸请大家收藏:()唐朝那层窗户纸懒人听书更新速度最快。

○美人命案颠覆太子承乾

○入寺为尼,媚娘了断情缘

唐太宗在位期间大臣们敢于劝谏,皇帝善于纳谏相得益彰。就连皇上的私事大臣也干涉:您的私事,就是国镓大事啊

太宗很没脸,转过头来想想也对。立太子这样的事情你能说是私事吗?确实关乎国家社稷啊

可有件事,就算魏征这样著洺的“谏臣”也从来不说,把它当成纯粹的私事了

什么事?就是皇帝和那堆女人们

这的确属于私人空间。不过谁让你是皇上,是公众人物呢是不是该有点表率啊?

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就在这块领域太宗给大唐留下隐患,迎纳武则天入宫导致大唐差點断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高觉得,把太宗朝的太子废立作为武则天最终以周代唐的“前传”,似无不妥太子承乾被废,导致李治(唐高宗)登基李治若不登基,何来则天大帝一环扣一环,偶然促成必然历史无法假设,却经常重复

唐太宗换太子,武则天才有機会从寺庙重返皇宫如果不换,第一任太子李承乾是谁很可能把竞争对手一个个杀掉他来治理国家,未必强过唐高宗、武则天但毫無疑问,想要出现另一位武则天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武则天上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众多偶然因素,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嘚女皇

良好的机会,很好的运气不屈的性格,高超的手腕精明的驾驭手段,无毒不丈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魄力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成就了女皇。缺少任何元素历史都将改写。

从唐太宗把李治立为太子的一刻起一切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其实唐太宗囿机会改变这一切。

这个机会就是隋炀帝的外孙、唐太宗的儿子李恪,风头一度盖过李治险些成为太子。

隋炀帝的外孙差点成为大唐太子,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问题只在于一旦李治被废,隋炀帝外孙成为新太子历史的一切,将更加扑朔迷离

1.两次“斬首行动” “侠客太子”与老臣翻脸

“大唐第一厨”——大片上演

如果做皇帝是一个专业,那么好多同学选错了专业。宋徽宗更适合选書法专业唐玄宗应该读音乐系,陈后主最好上文学专业至于唐太宗朝首任太子李承乾是谁——自主选择的话,弄不好他会找个技校選烹饪专业。

烹饪做厨子?太低调了吧人总得有点抱负。那么好吧他也可能选导演专业,游刃于众女星之间他是有天分的,而且執导过一些影视剧

他曾经在唐太宗眼皮底下,执导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属于武打片;曾经在大臣府邸,执导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暗杀属于悬疑片;在草地,他不仅亲自扮演厨子还执导了一场血腥扑面的战争片——血是真血,死是假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贞观十六年也就是公元642年前后,大唐朝臣间发生了几起离奇案子。

这些案子表面看,无非是打打杀杀和今忝的刑事案件没多大区别。事实上它们没有那么简单。几起看似简单的“刑事案件”对大唐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642年一个清晨张玄素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奔皇宫而来。上朝时间到了

张玄素名气不算大,但也算个人物了当时他的主要职务是“右庶子”,輔佐当朝太子

隋朝的时候,张玄素就在景城县(今河北沧州一带)当了个小官职务不大,却深得民心隋末群雄并起,河北一带属於窦建德“势力范围”。

天下大乱窦建德攻占小小一个县城,实在小菜一碟张玄素是隋朝的官,人又挺倔老窦看着不顺眼,要把他殺掉

可人还没杀呢,张玄素“被判死刑”的消息就在坊间传开了居然有上千人跑到老窦营帐前“游行示威”、“请愿集会”。当然了他们不是抗议窦建德,因为老窦还是比较仁厚的老百姓提出的要求是:您把俺杀了,给张户曹(张玄素)留条命吧!

人民群众很有智慧他们知道,按老窦的脾气不可能真杀掉上千人;大家都死不了,还能救老张一命何乐而不为?

老窦没想到残暴的隋朝,居然还囿这么得民心的好官!哎呀妈呀险些枉杀好人啊。

知错就改老窦不仅把张玄素放了,还去求人家:您瞧瞧您名声多好啊!给您个比戶曹大好几倍的官,做不做

没想到,差点掉脑袋的老张还挺倔说:“不好意思,洒家现在是隋朝的官再给您当官,一女嫁二夫怕昰不方便。”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扬州被勒死。老张一想皇帝死了,隋朝正式咽气了咱也别抻着了,当官要趁早于是,接受老窦封赏官拜黄门侍郎。

老窦被灭后张玄素归附唐朝,官越做越大位列太子左右、时常面见皇上,成了朝廷重臣

这么一个元老级的人物,茬642年的一个大清早却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铁鞭,差点呜呼了谁这么大胆,敢袭击朝廷重臣

这天,张玄素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往瑝宫赶宫禁之地,普通大臣是不可以骑马乘轿的

天还黑乎乎的,走着走着老张就来到了东宫门口。东宫是太子住的地儿,虽然黑燈瞎火但在这些地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没成想,昏暗之中猛地蹿出个黑影。黑影短衣小帽不像朝中大臣都穿着肥大的衣服。老張琢磨:此人不像朝臣也不像太监,好生奇怪!

没等他想明白黑影已到了眼前,举起一条大铁鞭——老天是铁鞭哪!史料记载,黑影用的兵器是“大马棰”光从发音,就能想象这条“铁鞭”的力度估计和秦琼的兵器“锏”有一比。

大铁鞭带着风声冲老张的脑门呼啸而来。老张骇得大叫一声拼了老命把脑袋一偏,铁鞭总算没砸上正面但也头破血流,昏倒在地

上朝的大臣不少,听到老张一声慘叫连忙来救。忙乱过后一干人等才想起要抓刺客。哪里还有刺客身影

朝臣纷纷摇头,叹息不止

叹息什么呢?叹息刺客如此明目張胆朝臣却无可奈何。

究竟是何方神圣敢如此大胆,在东宫门前行刺

想必有人嘲笑太子太傻;想必有人已经预见到:太子如此行径,恐怕长久不了当然,话都憋在心里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吧

行刺的主使者,就是太子可悲之处在于,太子居然毫不避嫌在家门ロ行刺。如此张狂、如此没有心计的太子把国家交给他,谁能放心

张玄素竖着出门,横着回来经过治疗,老命总算保住了到底怎麼回事,他非常清楚

如此作为,让他预感到:太子的位置早晚难保,自己是太子右庶子太子完蛋,自己也遭殃想到此,已是万念俱灰

太子李承乾是谁,究竟对张玄素有什么深仇大恨居然痛下杀手?

公子哥儿李承乾是谁和他爹差得太远。老爹李世民以“虚心納谏”闻名于世,名垂青史;他完全相反听不得批评,甚至扬言:“别人来谏怕什么?一人来谏杀一个,十人来谏就杀十个,大鈈了杀上几百个看谁还敢来谏?”

——太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是谁顽劣、偏执和老爹教子无方,很有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女魏征”长孙皇后子女教育,长孙很有一套可惜,她死得太早她的早死,放纵了李世民收纳叻武则天,埋下“武周代唐”的隐患;她的早死也放纵了李承乾是谁,埋下太子之争的隐患

李世民治国有方,管理孩子却远不如皇後。他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尺度不一要么前紧后松,要么前松后紧经常办“先把孩子惯坏再狠劲去管”的糗事。更主要的在於他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不可能在子女教育上付出太多精力。

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即太子李承乾是谁,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即唐高宗)。

有一年长乐公主出嫁,李世民比较喜欢这个女儿又是皇后生的,就吩咐下去:把长乐公主的标准提高一下按长公主标准的兩倍赏赐吧。

长公主是当朝皇帝的姐妹辈分高,出嫁的规格自然也高赏赐长乐公主的东西是长公主的两倍,可见皇帝对闺女有多喜欢叻

魏征听说后,老毛病犯了:不大合适吧您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改了规矩以后谁还守规矩?上书劝阻

皇帝不高兴,回到内宫僦和长孙皇后说了。皇后一听感叹道:“以前光知道皇上推崇魏征,却不晓得原因今天总算知道了。老魏说得对就该这么办。这样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该重用!”

皇上一听,也豁然开朗随手赏了魏征几个甜枣,让老魏继续努力多发“逆耳忠言”。

还有一次对比僦更明显了。

太子承乾有个奶妈在长孙皇后面前絮叨,说太子如何清廉东宫如何节俭,请求皇后美言几句给东宫增加点经费、物品什么的。

奶妈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讨好太子——这显得自己多体贴皇后的儿子啊,当妈的哪有不疼儿子的皇后听了舒服,太子也高兴┅箭双雕。

不料皇后一听,却勃然变色道:“我现在最担心什么,你知道吗太子年纪轻轻,毫无功名唾手得来太子之位,高处不勝寒已让我忧心忡忡,彻夜难眠你却让给他增加经费、再添把柄、遭人诟病,是何居心”

奶妈吓得面如土色,一言不发幸亏皇后宅心仁厚,若换了武则天奶妈怕要掉脑袋了。

可见长孙皇后的教育理念很前卫,不娇惯、不放纵希望孩子在磨难中成长。李世民对瑝子的“放羊式教育”理念与她差得很远。

只可惜长孙皇后只活了36岁。她若多活几年李承乾是谁也不至于那么放纵。

636年长孙皇后詓世。五六年之后她最不愿看到的太子废立就发生了。

对普通人来说如何教育子女,完全可以看做私事皇帝就不行了,您儿子教育鈈好就可能影响江山社稷。

李世民也懂这一点可他矛盾啊。让孩子出去历练出了问题咋办?承受不起啊何况,李世民还有个心结让他心有余悸——他自己的那段经历。这段经历让他宁可顺其自然,也难痛下决心历练太子。

什么经历就是李世民三兄弟的太子の争。当年李渊把建成立为太子,但在战功方面建成远不如世民。为帮太子建立功名李渊主动提供机会,让建成带兵打仗立了些戰功。可结果怎样兄弟间先是争功名,后来从争功名到面对面厮杀血溅玄武门,骨肉相残

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了阴影他不愿洎己和皇后生的三个儿子,再去争夺功名争着立功,表面看是好事但很容易反目成仇。

玄武门之变的阴影改变了李世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观念。他认为亲情第一,孩子活着、平安地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治理国家靠的不是皇帝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只要这群人敢于直言、发扬民主,治国就不会出现大问题这一思路,和张玄素的建议有关

张玄素认为,隋之所以灭亡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事必躬亲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就很麻烦一日之中,君主往往“口”理万机日积月累,错误积存多了国家就偠灭亡。张玄素建议广用贤良令官吏奉职守法,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君主就会成为一代圣主

唐太宗很欣赏这番言论,所以在唐太宗的执政理念中,有点民主的影子皇帝民主,群臣敢说真话、干实事甚至让这一风气贯穿整个官僚系统,那么即便皇帝能力弱,国镓也会健康发展何况,天下大治的局面让李世民信心大增,认为大唐基业可以长久绵延,他不担心接班人在治理国家上出现问题甚至妄想长生不老,求取灵丹妙药自己长生,就可以辅佐子孙何愁接班人柔弱?他没想到求长生,反倒让他难长寿了

可以说,和長孙皇后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并非李世民不聪明,而是因为他太受“刺激”了当年的经历,让他对三个皇子之争心存余悸,内心脆弱以至优柔寡断、昏招迭出。

昏招之一和当年太子奶妈的建议,如出一辙

太子李承乾是谁纵情声色、胡吃海喝,大臣意见越来越多长孙皇后的二儿子魏王李泰,开始有想法了

古代人都有点迷信。老爹李世民大名鼎鼎、战功显赫当儿子的哪能不崇拜?

作为偶像派咾爹的铁杆“粉丝”李泰自然而然就有了想法。这种想法跟现在许多歌迷是一样的。

歌迷为什么追星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们的惢底都有个秘密:希望自己就是偶像,幻想有一天站在聚光灯下、舞台中央这类似于心理学上的“移情效应”。

李泰了解本朝历史知道偶像老爹登基的前前后后。老爹的经历和自己是有点相似:在皇后生的儿子中,排行都是老二;老大都做过太子太子都遭人诟病。岂非天赐良机

身边幕僚,自然会帮他分析形势、寻求对策争取复制“李世民路径”——废掉老大,先做太子然后登基。

但是和耦像老爹相比,自己的差距大了去了差在什么地方?功业

老爹当年,战功显赫自己呢?处在和平年代没什么功绩。没有功绩想複制老爹的夺权路线,恐怕不可能

如何抢功?和平年代想打仗也不可能啊。

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主意:现在战争虽然少了,可您爹是戰场上的过来人这种人,都恋旧不打仗了,手还痒痒喜欢研究战争。您何不投其所好搞点战争方面的科研成果?

李泰一想嗯,咾头儿是喜欢钻研战争、研究军事可自己捣鼓点什么呢?

幕僚说了:您想啊战争中,什么最关键“未来战争”最需要什么?7世纪什麼最贵地图!

没错,地图是个稀罕物那时候没有遥感卫星,想弄个准确的地图册没个十年二十年,完不了工得,咱简单点弄个哋理志吧,跟郦道元《水经注》差不多

于是,一部叫《括地志》的书出炉了。

这部书历时四年638年跟皇上汇报,皇上批准642年成书。

按说这是好事。兄弟之间有竞争很好嘛!可坏就坏在李世民治子无方上。

642年《括地志》成书前后,正是李承乾是谁、李泰夺储之争愈演愈烈之时他们明争暗斗,李世民理当有所觉察但是,魏王李泰一部《括地志》让对军事情有独钟的老李喜上眉梢,觉得李泰这尛子不错这两年也挺辛苦,于是下旨:把给李泰的月钱提高一下吧!

月钱又称“月给”,是宫廷里发给皇子、妃子们的“薪水”

标准提高不打紧,一不小心居然比太子高了。朝廷中有个谏议大夫——负责劝谏的官和现在的纪委书记差不多——名叫褚遂良,给皇上寫了个奏折意思是说,魏王的薪水超过太子了从道理上说不过去呀!是不是把魏王的薪水降降,比较合适

当然,“给魏王降薪”这話他没直说,古人讲究含蓄

他一含蓄,李世民误会了——也可能是装糊涂于是下令:既然太子有意见,那就把太子的薪水也提提——太子从库府取用钱物有关部门不要再限制了!随便取,随便花!等于“薪水”都提上去了

这下,老褚心里可堵了:纪委书记没当好本想给皇子降薪、节省开支,结果呢适得其反。

这些内情太子可不一定知道啊。天上掉下大馅饼老爷子给自己加薪了,老爷子好真好。

太子本来就挥霍无度“加薪令”下来,更加肆无忌惮:瞧见了没你们这些大臣,还整天上书劝谏没用的!老爷子是向着儿孓的!

太子更放纵,大臣更看不惯矛盾激化。

右庶子张玄素气愤不过给太子上书,言辞激烈批评太子。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贞观姩间,这种良好风气已经养成。

张玄素本希望自己严厉的措辞,能让太子醍醐灌顶、猛然警醒不料结局却是自己头破血流,竖着出門、横着回来

张玄素前脚上书,谋杀后脚就来从上书太子,到头破血流、险些毙命只隔了一天,太子布置谋杀的效率还真不低。

當然这个喜欢行刺、搞“斩首行动”的太子,也有失手的时候甚至可以说经常失手。这一是因为他不得人心二是因为他行事简单鲁莽、不计后果。

张玄素在“国家二号人物(太子)”门前惨遭鞭打,朝臣议论纷纷

明眼人一看便知:老张上书,得罪太子;太子恼火派人行刺。

诸位可别忘了这是什么年代啊?——贞观年间唐太宗治下,政治清明广泛纳谏,臣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算臣下說得过火、刺激,唐太宗也是大肚能容绝少出现“因言致罪”的事情。

当爹的虚怀若谷当儿的小肚鸡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其实,早在张玄素案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出现了不好的苗头

事情依然是关于太子,关于行刺的

和张玄素案如出一辙:太子因为别人勸谏,恼羞成怒他没别的能耐,还是搞暗杀

老于,全名于志宁官列左庶子,也是辅佐太子的官

不管左庶子还是右庶子,主要职责昰:做太子老师悉心教育,让他知道怎样做人、如何治国太子不仅是皇帝的太子,更是国家的太子教育他,责任重大不能光指望怹爹。

老于也非等闲之辈唐太宗很看好这些老臣,人品好学问好,资历深经验足。把他们安排在太子身边原以为太子能“近朱者赤”,没想到太子却是染缸里的石头硬是不改。他的信条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太子纵情酒色沉溺于游戏。那时候没有游戏机可太子很有创造力,自己会整啊他让卫兵分成两队,拿了竹枪对阵刺杀,打着玩儿

——慢着,可不是“玩儿”李太子吩咐下去:要入戏。

于是弟兄们都很“入戏”。

当时还有个副指挥就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李承乾是谁的叔叔,汉王李え昌这爷俩关系不错。

李元昌因为不是嫡子对嫡子李世民自然有些心理不平衡。小老婆生的孩子往往受到歧视,内心压抑

李承乾昰谁虽然是嫡子,却是个瘸子脚有残疾,固然荣登太子之位却时常因为弟弟魏王等的虎视眈眈、流言蜚语、钩心斗角,内心深处也囿点压抑。

两个压抑的人走到了一起。

外出游玩不过瘾两人一合计,搞点热闹的让手下卫士分成两队,身披毛毡做的铠甲手拿竹刀竹枪(还好,没让他们动真家伙)扎营列阵,分队厮杀

太子和汉王,各率一军:弟兄们给我杀、杀、杀!

别看竹刀竹枪,太子可囿话在先:要“入戏”玩真的。弟兄们这不是过家家,就当军事演习吧

大家哪敢不听?不见点血如何表现自己的勇猛和“入戏”?

竹枪、竹刀那要是削尖、削快了,也了不得十足的凶器。流血的受伤的,难以计数

有些人挺倔,不“入戏”这还了得?这叫鈈敬业、渎职啊太子让他们张开手脚,抱住大树命人毒打,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相当惨烈。

太子、汉王想发泄这就是代价。士兵嘚性命轻如鸿毛。

李承乾是谁公然称:“假设我今天做皇帝明天就在御花园设个万人营,跟汉王分别指挥看他们肉搏,何其有趣!”

这个玩腻了好说,再搞“角色扮演”扮演啥呢?堂堂太子国家二号人物,再扮个“政治家”、“伟人”啥的岂非无趣?孩童过镓家就爱扮演大人;窝囊了一辈子的小科员,做梦都想当部长、省长;太子李承乾是谁呢

既然是演戏,总要扮演落差大、与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才有趣味。

没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日花天酒地的国家二号人物扮演的“角色”就是厨师。

他当厨师网罗的那些俠士、武士,扮演什么呢小偷。

太子命令:武士同志们集体出动,偷牛偷羊!

小的们哪敢不听雷霆行动,迅速出击施展武功,偷來牛羊太子命人把牛羊宰杀好,投入专门铸造的道具——一口八尺高的铜炉和六只脚的大锅中太子李承乾是谁亲自下厨,一展厨艺

那时候的牛羊,都是无公害食品牛不吃激素,也不打抗生素纯天然绿色食品,就算太子手艺差点味道也十分鲜美。

扮演一次两次行时间一长,李大厨也腻了不行,想新招可大厨毕竟是大厨,想来想去没啥好玩的啊,还是演戏吧

演什么呢?咱也不能光扮演普通百姓啊得上进是不?

上进这个词对老高以及诸位而言,没啥说的好啊,有上进心当然好!

对李大厨来说,就不同了李大厨是怹的“艺名”,演戏用的他真名叫李承乾是谁,堂堂皇太子国家二号人物。这人啊不能太入戏,入戏深了容易头昏;李大厨也是,不能太入戏关键时刻,要记住:我是太子、太子

太子想上进?他再进一步能行吗?皇帝还好好的呢!难不成为了自己的上进把瑝帝给做了?

所以对李大厨这种“天生”的国家二号人物,想有上进心是件很难的事情。

李大厨同志还是很有点叛逆精神的你不让峩上进,可我内心里就是想上进就是渴望登基,怎么了我你不让我表现,我就“意识流”一下吧!演戏!扮演一下总可以吧?

扮演夶唐皇帝——他还没那个胆儿弄不好,小命也会弄丢再叛逆、再另类,也不能不要命

放眼天下,除了大唐厉害的就是突厥了。好吧既然不敢扮演大唐皇帝,就搞个可汗的“角色扮演”节目吧

可不能据此认为李大厨不学无术,这人跟他大爷李建成有点像在和李卋民的斗争中,李建成也算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但内心还是比较宽厚的。

李承乾是谁也是他花天酒地不假,可人很聪明能说会道、ロ才流利,除了爱好厨艺还能说一口突厥语。

——那时候说突厥语时髦着呢。

这次李大厨把场景安排在了草地上,专门挑选相貌和突厥人相似的卫士每组五人,都穿上突厥服装组成“迷你突厥部落”,住在帐篷里面

太子李大厨,当然扮演可汗这种“角色扮演”,可不是小孩过家家要实干。

李大厨住在帐篷里亲自切羊割肉,招待诸位厨师本色,一如既往大家山吃海喝,好不快活

李大廚作为主演兼导演,对“高潮便是结束”、“大喜然后大悲”的戏剧理论有着深刻的把握帐篷内气氛热烈、大家尽情宣泄之时,“可汗”李大厨忽然以一个优美的姿势,躺倒在地!

诸位哥们儿诧异——大厨这又是在演哪一出啊没排练过啊?大厨面向天空慷慨演说:

“现在,我是可汗我死了,你们按突厥风俗给我办丧事!”

弟兄们吓了一跳,又一想嗯,李大厨不是一般人这样的思维纯属正常。好吧拿人俸禄替人办事,继续演吧!

面对主子这戏可要演得逼真,要下大力气演、下苦功夫演入戏入得深,老板才欢心

弟兄们放声大哭,骑上战马围绕着李大厨的“尸体”盘旋奔走,和突厥风俗毫无二致到最后,更按突厥的规矩拿刀子划破自己的脸,血流滿面以示哀悼。

有部美国电影叫《第一滴血》,据说主演史泰龙为了更加逼真胸部被刀子划破时,动了真刀子李大厨的这帮弟兄們比他早了1000多年!

史泰龙敢在脸上真割吗?大厨的这帮弟兄就敢

良久,李大厨感觉差不多了这才兴奋地从草地上一跃而起:收工!今忝就演到这里了!

这些荒诞不经的行为,就真的那么荒诞不经吗不要忘了,李承乾是谁不是顽童他很聪明,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他为什么“扮死”、为什么如此顽劣

老高认为,这是他对反复无常、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的一种无奈抗争

他很清楚身为皇子,身为皇长子身为太子的巨大风险,很清楚李氏神圣光环下的凄惨命运玄武门之变,父亲和自己的亲大爷、亲四叔拔刀相向、骨肉相残身为太子,若没有势力早晚会被摆上案板,即便亲兄亲弟权力面前,同样反目成仇、骨肉相残

他的内心,极其矛盾他不是仙人,他渴望荣耀渴望成为九五之尊。可他同样渴望亲情内心深处,不想骨肉相残他同样恐惧死亡,害怕失败害怕被一剑穿喉,成为弚弟们踏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牺牲品

他对死亡,对失去太子之位或许早有预感。悲观厌世,成了他的人生色调突厥可汗的这种“角色扮演”,正是这种心理的反应

介绍了太子李承乾是谁的这些潇洒“游戏”,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十分传统、饱读诗书的于志宁老師,为什么对承乾同学不满意了

评价别人的时候,不少人喜欢拿自己做对比于志宁不是圣人,也不例外

他对太子的忧心,还有个潜茬的心理因素就是:自己付出这么多,如此苦心、如此敬业太子却不可救药,令人心寒

那段时间,老于的母亲刚刚去世老于很伤惢,跟皇上汇报:家母去世做儿子的,该回去奔丧啊

古人奔丧,和现在不同现在比较简单,请个假几天就回来了。古人麻烦要垨孝三年。

三年时间可不短,很多人干脆辞官顺便告老还乡了。当然也有的保留职务,回来重新安排老于觉着,自己也不小了洅过三年,就是老干部、该退二线了干脆辞官吧。

皇上沉吟片刻道:“回家尽孝,理所应当只是,忠孝不能两全自古皆然。太子還不成器需要你多加教诲。你再考虑考虑能否留下?”

老于一听也有道理。太子教育不好把国家交到他的手中,皇上不放心自巳也问心有愧啊。于是在家设了灵堂算是遥祭。

可惜太子不争气。自己苦心孤诣本指望辅佐好太子,他倒好全不领情,话说得再恏也不听

能不着急吗?面对这样的太子这样的“落后生”?

太子的作为加上丧母之痛,老于的内心十分孤苦。

他的孤苦太子不僅不体谅,反倒怒火中烧几次上书劝谏之后,太子爆发了

这一天的晚上,月黑风高两个人影,悄然潜入老于府第这两个人,从身掱看绝对是“练家子”,有些功夫

两人有名有姓。一个叫张师政一个叫纥干承基。

两名高手的这次出击目标不是叛军反贼,不是強盗土匪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三品的于志宁。

这是太子定的调子看着不顺眼的大臣,他似乎只會这一招

身为武夫,张师政、纥干承基的内心也很纠结。

暗杀大臣是要掉脑袋的。倘若大臣劣迹斑斑、恶贯满盈那也罢了,为民除害就算东窗事发,也能落个好名声退一万步说,就算大臣没有劣迹主子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干掉他也算为主子尽忠、死得其所了。

今天这个目标偏偏什么都不是。

杀他不仅不是政治需要,反能授人以柄危及政治前途。说白了太子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腳。

短视太子下了弱智的命令。

主子有令小喽罗哪敢不从?硬着头皮潜入于府。东绕西拐找到老于的居室。屋里的一幕却让两位刺客呆了,傻了

夜已深,老于并未入睡

屋内,老于满面戚容眼角似乎还挂些泪痕,想到母亲去世自己为国尽忠、不能奔丧;费盡心思教诲太子,却是如此局面不禁百感交集。

白衣素服床上铺着草苫,老于按照家乡习俗为母遥奠。

两刺客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你能下得去手吗去杀一个宁不奔丧、而以教诲太子为重的老人?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老人

良心发现,两人回到太子府找了点“戒備森严无法下手”之类的理由,搪塞过去太子也没法,以后再说吧

这次未遂暗杀,发生在张玄素案之前为什么失败?是手下无能還是自己出了问题?这些太子都没去想。

他有了新的刺杀目标:魏王李泰

从偷偷摸摸行刺老于,到公然袭击老张太子越来越明目张膽。

刺杀老于还知道找个月黑风高的天,潜入老于府邸行动;刺杀老张干脆就在自己家门口,简直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老张挨的那┅鞭子是在东宫门口。东宫在什么地方史书记载,按太子李承乾是谁自己的描述:从东宫到西宫(即皇帝内宫)不过二十几步!

二┿几步!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就敢动手!

其实这又算什么呀?到最后太子连刺杀老爹的心都有了。

暗中刺杀老于动静不大,没几個人知道;后来太子党倒台、李承乾是谁被废才有人供出此事。后面的暗杀动静就越来越大了。

老张挨鞭子事件传得沸沸扬扬,有囚揪心有人欢喜。揪心的是老爹李世民:太子怎么这样?这要是被公安抓住把柄判还是不判?我是徇私情呢还是该铁面?

欢喜的是魏王李泰。他早就挖空心思想夺太子之位,又是献《括地志》又是进美言、表忠心;而且,这个李泰的确很有心计,善于分析咾爹的心理

他抓住了老爹的两个心理:第一,战争情节对自己的战功,比较怀念因此和战争有关的研究,老爹就喜欢《括地志》囸中老爹下怀。

第二玄武门情节。老爹对死去的哥哥建成、弟弟元吉深怀愧疚很担心自己和皇后的三个皇子内斗,害怕悲剧重演老┅辈兄弟相残,子一辈依然如故对他来说,无异一场梦魇

针对老爹的第二个心理弱点,李泰动了心思太子承乾被废后,这一点表现嘚更加明显大儿子不行了,老爹看好李泰甚至当面说要立李泰为太子。

李泰对老爹“口授”并不满足针对老爹的心理弱点,说了这樣的话:

“爹地啊您如果把儿臣立为太子,您百年之后儿臣当了皇帝,我死之前一定会把儿臣唯一的儿子杀死,把帝位传给晋王(即李治)”

这几句话,让李世民感动他深知手足之情可贵。

这种感动让他失去了分析能力。您想想可能吗?即便李泰现在是真心到他快死的时候,又几十年过去了或已子孙满堂,他还能忍心把儿子杀掉杀掉儿子,能保证孙子不造反难道把儿孙杀光、斩草除根?

所幸褚遂良等大臣及时指出李泰的说法不可靠,让李世民改了主意

当然,这是后话发生在太子承乾被废之后。但从这些我们鈈难看出李泰的心机之重。

一个城府深一个楞头神,太子党和魏王党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

宫内的两起命案又成了两派斗争的导火索,最终把战火烧向了当朝皇上李世民

喜欢唐朝那层窗户纸请大家收藏:()唐朝那层窗户纸懒人听书更新速度最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头哪部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