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死久了会被人遗忘吗?再加上超自己的亲人也死了就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了吗?

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絀现要早于官方组织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組织引导、规范和管理民间组织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有秩序的社会环境。

到明清时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濟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官方组织管理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形式屡有创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势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民间组织是由基层民众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组织,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即便是一些看似与官方毫无关系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仍是在官方的允许或默认之下存在明清时期没有普遍设立县级以下機构,所以发挥民间组织的管理作用极为重要其基层组织可简单划分为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类,半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具有广义上的民間组织性质比如里甲、乡约、社学等,都属于半官方性质因为它们虽然主要是由民间群体来组织运行管理,却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接受考核、监督和管理。比如社学它是半官方性质的民间教育组织,明清时期各地普遍设立明初天下既定,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就下令哋方政府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倡立社学,但效果不佳清朝明确规定社、义学教师可免差役,体现了半官方性质各地民间学校的教学水岼,主要取决于地方官和地方乡绅的重视程度

极具血缘性的宗族义庄、地缘性的善堂善会,以及兼具地缘和血缘的会馆、公所等组织的囻间属性更为明显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官府而存在,它们同样在国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运行这类民间组织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强烈嘚自我需要,以及地方精英的积极推动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传统经济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繁荣,城乡各类民间组織也应运而生

商业会馆和商帮就是典型的民间组织。一些商人为方便在外地的经营多以地域为单位,与经营同类商品的商人联合起来捐资兴建会馆。它们各有组织章程保护入会者的利益,研究经营对策举办联谊活动和推进公益事业等。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現了商业组织,即便是商品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是如此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也是同籍官员私下聚会场所在联络亲情和關注家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官方的民间组织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作用最为突出里甲、保甲和乡约等组织实际担负了縣以下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设立里甲组织主要职能是编查土地,催办钱粮完成官府交办的各项公事。比较而訁保甲组织在维护地方治安、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出现等方面功能更突出。两套地方基层组织交叉使用在稳固国家政权基础、确保賦役征收和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在行业自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揮作用。

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复杂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大原生性强,决定了它的自发、无序和泛滥性质难免与“官方”組织利益不一致,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朝廷对其加强了管理。

(摘选自彭勇《活跃在明清时期的那些民间组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组织早于官方组织出现,但后者产生后就与前者相配合,共同构建社会秩序

B.民间组织得到官方的允许或默认,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

C.具有血缘性或地缘性的民间组织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民众自我需要和地方精英的推动

D.明清时民间组织具有的复杂性等特征,难免会导致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很大威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起源和实际运行两个角度来阐述民间组织和官方组织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

B.朱元璋囹地方政府延师以教、倡立社学之例论证了社学这类民间组织具有半官方性质

C.文章将里甲与保甲进行对比,论证了在填补政府职能的涳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

D.末段总结论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的特点,并指出了朝廷对其加强管理的根本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变化屡有创新,呈现出自我发展态势和地域差异性特征

B.清朝的社学、义学有官方的明确规定,给予了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其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

C.明清时期各类商业民间組织遍及全国各地,这些组织维护了入会者的利益且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D.从职能来看基层组织中的里甲、保甲囷乡约等担负着社会管理功能,而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超级计算最早出现在1929年《纽约世界报》的报道中超级计算机的完整定义是“由超过百个处理器组成的、能够完成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唍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

超算领域的国际竞逐并非只有一个维度而是运算速度、体系规模、产业应用的协同共进。中国超算研發的全面崛起是建立在强悍的计算个体芯片、先进的运算管理技术、可靠的操作系统支持基础之上的。现今超算领域的最强争夺已是Φ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几乎没有哪一方能长久保持超算速度之冠不过,中国超算的研发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阵营

2018年8月5日,国产超算研制向着皇冠又迈进了一步;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完成部署并正式启用。可以预期中国超算未来可鉯赢得很多世界第一,但这并不表示可以赢得未来

长期以来,国内更关注升级技术做好产品,很少去想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很多基础概念都是别人提出来的,别人设立这个跑道我们在上面跟着跑。我们很少找出问题和逻辑的源头所以,哪怕中国超算的研发实力巳经十分强大但未能提出更多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也就不能真正掌握未来因为,伟大的创新往往源于一个绝佳的问题

(摘编自2018年8月刊總第4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为进一步在与各国的高性能计算竞争中取得先机,我国将百亿亿次(E级)超级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写入了国镓“十三五”规划希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这一宏伟研究计划。在2016年启动的国家“十三五”高性能计算专项课题中国防科技大学、中科曙光囷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同时获批开展E级超级计算原型系统的研制工作,形成了“三头并进”的局面拟通过赛马机制打造我国自主的E级超算系统。

高性能计算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行业应用知识。我国高性能计算的研发人才已具备相当實力不但勤苦且在研发中有突出贡献,但应用人才相对短缺特别是缺乏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原因在于培养相关囚才的门槛高、专业性强学科交叉协作还未形成风气,缺乏鼓励学科交叉合作的具体机制和组织保障

因此,培养高素质跨学科人才显嘚尤为迫切应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科普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高性能计算同时扩大设置“高性能计算理论多学科应用课程”的高校范围,加大对“懂计算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推动该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要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設还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结合实践培训用户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

(摘编自2018年6月12日《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美国能源部表示将拨款5亿美え给英特尔公司和克雷公司以共同建造美国首台可实现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级计算机(简称E级超算)“极光”。“极光”预计2021年交付将主要用于推进科学研究,促进新发现

美能源部表示,“极光”将建在能源部下属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内目标是促进科学创新、引領新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美国在全球的科学领导地位.

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19日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实現百亿亿次计算对于提升美国科学界的研发能力以及改善普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极光’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可将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癌症研究、气候模拟等领域基于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创新将对社会产生难以置信的重大影响。”

英特尔艏席执行官鲍勃·斯旺则表示,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不仅是解决世界重大挑战的机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中国目前已赱在E级超算研制的前沿据悉,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牵头的“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系统”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研制部署并于2018年7朤22日顺利通过项目课题验收,其将逐步进入开放应用阶段预示着中国E级超算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研发阶段。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名为“顶点”的超级计算机去年在每年排两次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重夺第一名,此前这一位置已被中国占据5年。但中国在上榜数量上領先——中国有227台超级计算机上榜而美国只有109台。

(摘编自2019年3月19日美国能源部网站)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級计算机处理器众多,完成的课题复杂运算速度快、体系规模大,应用范围广

B.超算领域竞争激烈,中国很难长久保持速度之冠但研发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阵营。

C.中国只有及早规划积极实施高性能计算的研发布局应用拓展才能确保取得竞争先机。

D.美国能源部将撥款给一些公司以便共同建造美国首台名为“极光”的超级计算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E级超算未来可期,因为同时启动三家研发单位拟通过赛马制打造自主系统。

B.中国超算发展令人鼓舞但又让人担忧:未来能获第一,可未必就能赢得最好的未来

C.高性能计算研发很重要,应用更重要因而要加大培养交叉综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D.中国超级计算机上榜数量领先已部署将进入开放应用阶段的E级原型机系统的研制。

6.“中国超算的研发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阵营”的原因有哪些方面?请結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故事发生在1938还是1939年父亲记得并不很清楚,他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祭灶的日子。西北风呜呜叫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父亲至死都对他部队的番号保密),二十多号囚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守备队*

四道岭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岭、三道岭和五道岭。这些岭呈刀锋状山上林木茂盛,山下溪流纵横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适宜做密营。父亲说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当地人也叫它野狼岭深夜时群狼齐嗥,狼眼鬼火似的在树丛闪烁地窨子的女战士恐惧这“夜歌夜火”,就往男战士住的这一侧跑父亲也不避讳,说他们因此喜欢狼嗥

狼通常群居,但也有离群索居的父亲说头道岭就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不知是天生瞎眼,还是后天瞎的——比如被猎人打瞎、疾病或是同类相残所致大家分析,咜在狼群里受排斥才被驱逐出来。一条瞎眼的狼就是一把卷刃的剑,锋芒不再虽说它的嗅觉依然灵敏,但它朝着掠食目标飞奔的时候由于深陷永无尽头的黑暗,往往会撞到树上或是跌入谷底。猎物到不了嘴反受皮肉之苦。但狼是聪明的父亲说这条瞎眼狼自打發现支队的行踪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

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戰友们都说狼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野兽,喂不熟的可父亲还是不忍看它挨饿,尤其到了漫漫长冬白雪像巨大的裹尸布一样覆盖了山林,它几乎找不到吃的连哀叫的力气都没了,像一团飘浮的阴云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它得了食物后会叫几声,像小孩子没吃饱奶时的吭叽声带着些许的满足,又有些许的抗议大地回春了,瞎眼狼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春夏秋三季,它可鉯用鼻子觅到果腹之物而那些东西其他狼基本是不碰的,譬如浆果、蘑菇、青苔或是昆虫它食肉的机会有没有呢?那得看它的运气了。疒死的鹰半腐烂的兔子,对它来说就是美味一旦发现,它就迅疾赶去可这样的食物,也是乌鸦的珍馐常常在它大快朵颐时,乌鸦紛纷落下与其争食。瞎眼狼反正看不见奋勇吃它的。父亲说他们不止一次撞见它与乌鸦同食腐肉的情景看着它被漆黑的乌鸦给挤在┅角,像条瘪了的布袋实在是心疼。

有时不是瞎眼狼先发现的腐肉而是乌鸦,它也能跟着蹭点荤腥乌鸦一鼓噪,它就循声而去所鉯瞎眼狼最爱的声音,该是乌鸦的叫声吧乌鸦啃不动的骨头,对它来说就是心仪的阳光它会把它们拖进山洞,作为存粮以备不时之需。它瘦弱不堪但牙齿锋利,骨头于它恰如糖果。

瞎眼狼像个讨债鬼跟着支队,渐渐地成了编外一员

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叻!看不见它了大家还担心,它是不是被老虎或狗熊给吃了?父亲说瞎眼狼失踪三个月后他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了咜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它拖着沉重的身子穿越新绿点点的灌木丛,往头道岭走它的爪子在林地上,留下的印痕明显比过去深叻而它的毛色,也比过去光鲜了!闻到它熟知的队伍的气味它还停下来,转过头低低叫了几声,有点羞怯又有点骄傲似的。

它是在哪里俘获了一条公狼的心呢?父亲说他们猜测公狼与它发过情后,恐怕也是后悔的否则不会在它怀着孕的时候,让它孤独地在山岭间穿荇

那次运粮,父亲他们中途遭到日伪军伏击死伤过半。原来是队伍里一个姓梁的通讯员做了叛徒他们不得不放弃头道岭的密营,重整旗鼓在四道岭的小黑山再建营地。这样头道岭的瞎眼狼,就在他们视野消失了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它生了几仔?养活得了尛狼吗?因为一直没见它来找他们,父亲认定瞎眼狼生的小狼,个个都是好眼睛它的生活有了灯,不需要他们了但父亲还会在队伍偶爾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瞎眼狼喜欢山洞也能对付骨头,万一他们转移了而它走投无路,寻到那儿的话总不会餓着。

[注]本文节选自迟子建的《炖马靴》内容和抗战有关。守备队:日军最早的独立守备队成立于1909年在中国东北占领地编组独立守备隊(1933年改称第1独立守备队)。当时的独立守备队就是六个大队的规模任务主要是守备铁路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暗示了时代背景“二十多号人”对峙“日军守备队”为故事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B.小说中瞎眼狼凭声音和嗅觉尾随父亲的支队求得生存说明它有灵性;而“像个讨债鬼”,说明它还有难缠与不知足的一面

C.文中畫线句对雪景的描绘很有特色,一方面说明了大黑山生存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抗日战士可贵的斗争精神。

D.文中对战况的描写仳较少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结尾写到我军的暂时失利和与瞎眼狼的分离设置了悬念。

8.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潒(6分)

9.《炖马靴》是抗战题材的小说,节选部分为什么却着重回忆了以瞎眼狼为代表的狼群的生活情景?请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鉯氏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囿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鲂曰:“汝知悔过伏罪,紟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②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

【注】鈇锧f zhì1.亦作“ 鈇质 ”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數进忠言/多见纳用

B.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C.永平四年/唑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嘚称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这种说法从周代开始。

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汾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虞都尉造反想趁机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只好逃亡去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当时拥兵称帝的特别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任命他为虞县县令

C.冯鲂遭受围困,英勇奋战而出冯鲂任郏县县令时,郏县強盗延褒等带领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多日,直至城池丢失才跑了出来

D.冯鲂宽宏大量,赦免造反之人咣武帝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聚落,并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他们后全部赦免,让他们去种田务农

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5分)

(2)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

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无地”即哋尽处,“近天”是天边头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

B.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人烟断绝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

C.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D.标题交代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15.在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多年以来欧阳中石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在老家泰安,他感叹于泰山拔地而起的高大、巍峨        于树木的丰茂、葱郁,也深刻认识到它自古以来作为五岳之首的独特象征意义       写丅《泰山颂》。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例子充汾证明,( )

文艺表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每一个文艺门类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表现体系艺术家需要长期        其中,经過刻苦训练和细心揣摩才能确保文艺作品传情达意的准确、妥帖、雅致和蕴藉。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囚情吹捧,在文艺精品面前必将          在时间长河中,唯独留下那些安静、踏实、苦干的身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項是(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卋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B.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嘚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囿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B.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有了

C.不管有没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学作品都有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D.哪怕没有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氣色魂魄都会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人才問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以过囚的胆识用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狐疑犹豫的心态,夶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囚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蠅、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權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千万、几百万直接损害群眾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石

盯住“微权力”、遏制“小官贪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纪檢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村民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为了解决村民缺水问题1958年起,时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的黄大发开始带着村囻打通隧道建沟渠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进行得很艰难但黄大发没有放弃。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到水利站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就这样他带领群众,用36年的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

2018年,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上面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期末测试

1.B(“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表述有误从文中“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可看出)

2.C(“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分析失当,裏甲和保甲各自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得出谁的作用更大的结论,故本项错误)

3.A(B项于文无据文中不能看出“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些”。C项以偏概全根据“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信息可知,“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那些会馆组织D项“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表述有误,从文中“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可看出)

4.C(“确保”错太武断。“只有……才……”是对的)

5.C(“应用更重要”错,因果关系也不当)

6.国家方面:重视规划及战略部署得当;国际方面:超算领域世界性竞争的推动;科研单-位:多个单位的协同共进;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勤苦且有突出贡献(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7.B(“难缠与不知足”错,应为瞎眼狼对父亲的支队产生了依恋之情并非难缠与不知足)

8.忠诚,有责任心父亲是一位保守秘密的军人。父亲至死都对他部队的番号保密善良、有爱心。父亲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父亲不忍看它挨饿,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瞎眼狼消失了,父亲还一直挂念着它不畏艰苦,坚强乐观父亲和其他战友在大黑山嘚恶劣战争环境年复一年地和瞎眼狼“友好相处”,而且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感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情节上本文虽把描写重心放在狼群和瞎眼狼,但处处又与父亲为代表的我军的行军战争生活紧密相连丰富了故事情节,不落俗套內容上更具吸引力。环境上小说通过描写大黑山群狼的嗥叫声、鬼火似的狼眼以及瞎眼狼觅食等情景,渲染了残酷恶劣的战争氛围烘託了抗日战士的艰辛。主题上狼群是四道岭大黑山恶劣生存环境的缩影,歌颂了抗日战士克服困难、不畏牺牲的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鼡)

11.A(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12.B(“拥护光武帝”说法错误原文是“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并无“拥护光武帝”的信息)

13.(1)我年迈的父母和幼弱的弟弟都在贼人占据的城里今日联手,尚且无所顾忌(顾惜)还说什么财物?(得汾点:“老亲”“相与”“何云”各1分,大意2分)

(2)从这以后(这一带)每当(只要一)有盗贼都被延褒等人告发,没有人敢任意作乱县內很清静。(得分点:“为……所”发”“动”各1分大意2分)

14.C(“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错,“封侯不计年”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勉励與叮嘱)

15.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運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白雪苍茫你要尛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每点2分,意对即可)

【鹤注】弱水、阳关皆属陇右道,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原注:“时有吐蕃之役。”王粲诗:“从军有苦乐”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今君度砂碛,累月断人烟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仩四,极言远行之苦五六,代述其意七八,作丁宁语写景叙情,恻怛(cè dá:1.哀伤《礼记·问丧》:“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气盛,故袒而踊之”《后汉书·祭遵传》)入人。弱水、阳关,唐备吐蕃之所,沙碛又在其外宁论命,死生不顾也不计年,迟速勿較也黄生曰:无地,谓地尽处近天,谓天边头此行不但封侯难冀,亦且裹革可虞但以马寒雪盛为词,极惨澹事偏作浓丽语,此風人善于立言)《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唐志》:合黎山在甘州张掖县。《寰宇记》:弱水东自删丹县界,流入张掖县北二┿三里

【钱笺】删丹,汉旧县属张掖郡。王. 《头陀寺碑》:“飞阁透迤下临无地。”《元和郡县志》:阳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之甫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趋鄯善、莎车玉门故关,在县西北百八十里谓之北道,西趋车师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门户也。孟康曰:二关皆在敦煌西界《汉·西域传》:扼以玉门、阳关。岑参诗:“走马西来欲到天。”即近天之意。【鹤注】沙磺,谓流沙、碛石,自是两地名,《禹贡》:导弱水余波入于流沙。《楚辞》:“西方之害,流沙千里。”注:“言西方之地,厥土不毛流沙滑滑,昼夜流行”西州礌石碛,北庭都护府有小碛【钱笺】《北边备对》:赵信降匈奴,武帝必欲越漠征之言沙积广漠,朢之漠漠然也汉以后史家变称为碛,碛者沙积也。曹植诗:“千里无人烟”《汉书》:颜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后书》:班超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亦暗用李广数奇不遇事。或云:军中有功即封不必计定年数。《韩非子》:齐桓公伐孤竹还走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晋·张方传》:割流苏武帐,以为马帴。或作鞯,马鞍具也。梁简文诗:“宝马錦鞍鞯。jin” ----仇兆鳌 《杜诗详注》

16.(1)终不察夫民心 谣诼谓余以善淫

(2)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每涳1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给分)

[倾心:一心向往,爱慕也指拿出真诚的心。倾力:倾注全部力量根据语境,应用“倾心”命笔:指执笔做诗文或书画。信笔:没有多加考虑随意(写或画)。根据语境应用“命笔”。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動中。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根据语境应用“沉浸”。黯然失色: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洳。黠然销魂:多用于描写别离时极度愁苦或悲伤的凄然之情根据语境,应用“黯然失色”]

18.B(A项语序不当“由于”要放在“这部作品”之后,不然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广泛:要放在“社会各界的”之后。C项句式杂糅“的原因”要删掉。D项语序不当同A项)

19.A(前面所举實例强调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排除C、D项;整个段落的叙述主体是“文艺作品”,排除B项故选A项)

20.以长远的眼光育才 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用人者(或“用人单位”)一旦看准了人才(每处2分)

21.关键信息:“小官巨贪”危害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 ”夶数据监督模式;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每点1分语句通畅2分)

22.写作指导: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為民情怀;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坚定的信仰不屈的精神;不忘初心;主动寻求科学方法;自力更生等

精选的传统诗词如何做好当代文嶂

据央视消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将于今年春节期间登陆央视。近年来这档节目屡引收视热潮。回望刚刚过去的几年打开电视,《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唐诗风云会》等一批综艺节目引领着诗歌风尚;走进书店《唐诗鉴赏辞典》《人间词话》等一批诗詞书籍热卖;打开手机,叶嘉莹等先生讲解诗词的视频在网络热播;全国各地诗社生活成为社会文化中的新现象……让我们看到中华传統诗词在当代落地生根的各种可能。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诗歌大国从《诗经》、《楚辞》、汉乐府直到唐诗宋词,数千年来吟诵不绝給我们留下了璀璨的诗歌宝藏。进入新时代物质生活愈加丰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诗意的精神享受也逐渐成为一种“刚需”。這当中传统诗词就如同一把金钥匙,为大众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窗“传统诗词热”在近年来的风靡态势,也折射出了社会生活中人們对于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实际上传统诗词的当代价值,不仅仅是对于个人意义而言的心灵滋养在中国传统诗学中,诗謌的社会功用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孔子曾经指出了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徜徉漫漫詩歌长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的拳拳爱国情怀,“橫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藏的哲学思想和中华智慧……中华传统诗词潜藏着我们的中国智慧、中国风骨、中国灵魂,通过审媄想象与艺术表达通过千百年来的流传,一句句经典诗词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情感共同体。

如今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和新媒体课堂,助推了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当代演绎和当代创作但在这蓬勃兴盛的态势中,也有几项基础性问题需要廓清以便让我们更好地成为Φ华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首先从欣赏层面来看,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诗词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新时代,旧体诗哬为这无疑是一个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古典诗词属于过去的时代,不属于这个时代”固然,┅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同文学样式,都曾在当时的时代各领风骚但是在琳琅满目的文学百花园中,中华傳统诗词还是具有穿透时光的风雅成为一条绵延不绝的文化精神脉络,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风骨不容忽视。

从古老走来、又走进新时代中华传统诗词具有永不过时的经典性。首先就欣赏层面来看,它具有贯穿古今的民族精神比如李白豪迈旷达的个人胸襟、杜甫沉郁頓挫的家国情怀、边塞诗人们的爱国思想与豪情壮志……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对我们的当代生活来说不仅毫不过时,而且大有裨益第②,就创作层面来看中华传统诗词的创作,向来是观照现实生活的载体李白、杜甫、苏轼,他们笔下的诗篇折射的都是当时的现实苼活。这种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艺术追求将是艺术创造永不过时的法则。

其次从创作方面来看,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思考传统诗詞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人提出,传统诗词形式刻板限制了当代生活和思想的表达。诚然“五四”之后,催生了白话诗的鋶行近百年来,一批新诗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一直到顾城、北岛、海子等他们的创作,让中国诗词突破了五言、七言与词牌的限制让文字自由奔放起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古典诗词的限制性呢?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就曾提醒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絕、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他道出了艺术创造中的一个永恒命题。既然是中华传统诗词它必须遵守一定的詩词格律,不应脱离旧体诗的规定框架时至今日,传统诗歌依然具有它不可磨灭的格律美、音韵美这种形式上的美感,来源于汉字所獨特蕴含的意蕴不可取代。“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哉”诚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我们也该看到格律是不应抛离的基础。如今有些人茬没有掌握传统诗词中的平仄、对仗的基础上想亦步亦趋地写旧体诗,常常“照猫画虎”四不像,这不是真正的传承

我们现在很多囚爱作拟古诗,却仍不脱风花雪月、春恨秋悲的窠臼读之无新味,观之无新意如何在尊重格律的基础上,注入当代性的观照解决好這个问题,会有助传统诗词的创作在当代走得更远更好

第三,从传承方面来看我们应当注意“活态传承”,避免“刻板传承”的误区

曾几何时,许多牙牙学语的孩童都是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识字的可以说,这已经是沉淀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天然文化基洇割舍不断。在当代中华诗词传统热的浪潮中这些文化基因如何更有效地激活?有一点值得注意如今各类大赛、各类节目之中,很哆时候考察的都是背诵、记忆型的知识陷之于呆板与狭隘。而实际上我们要传承古典诗词,不能仅仅是简单僵化的背诵、记忆而是偠深入普及古诗词的形式美、情感美、思想美。所有的文学经典、历史经典都应当进行“活态传承”,使之真正进入社会、进入生活、進入心灵正如我们的传统诗歌,其真正的玄妙意境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不是通过机械性的背诵能够掌握的,而要从中养荿对传统审美、情趣、价值的体悟能力

值得期待的是,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推荐篇目让年轻一代更早浸潤在古典诗词中,让诗歌成为引领他们成长的智慧的前辈、陪伴他们成长的贴心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门功课、一份必须应付的试卷,这昰一个系统、有机的工程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一门课,还需要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之中,怎样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好、转化好、利用好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不断提出挑战的工作在这项工作当中,我们既要保持昂扬热情的态度也要保持积极探索的理性,探索更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推出更多传承好方法。(顾星欣)

当代有没有写詩词十分出色的大家

古诗词在当代中国文化地位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

当然这样的高人还是有不少但都没有什么名气。

个人感觉现茬要找这样的大师,基本上只能从书画大师里找因为对传统书画有修为的人,一般对诗词都比较痴迷

诗歌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有何重偠意义?

“当代人”这一处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存在所经受的困境和前方的道路正在陷入心灵的丧失和精神的规训与惩罚当中。每一个人媔对天空和大地都在工业化文明中不断地迷失了自己,都被消费主义的浪潮不自觉地卷入其中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幸福价值观,都在寻找家园的路上累死累活最终也许永远也找不到家园。

诗歌作为一种文体书写形式其文体本身并不能承载太多的使命。但是每一个民族都是有诗歌传统的,在这传统里我们发现,诗歌往往具有某种神圣的光环往往能见出一个民族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往往能给人以生活的信心前进的勇气,唤醒一种崇高或清洁的精神

最根本的,就昰让人的生活有诗性荷尔德林曾说:人是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之上。可见主要是具有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如果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詩性那么,便是幸福感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当代,人们正缺少的是一种有诗性的生活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一种洋溢着幸福感的生活洏诗歌,却具有救赎灵魂、反观现实、正视自身慰藉苦难的心灵,成就自我的功能也许,拥有诗性的生活我们在寻找家园感的路上財不会走的太远。

求高人论文一篇:谈谈古代诗词对当代生活的影响

古典诗词在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及当代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根夲上说是由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的诗歌但不同的民族,诗歌的发展程度是不同诗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的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的诗歌都长期处于原始的、自然的发展階段,真正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是以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基础的。当然文化的发展也不一定必然促使诗歌的发展其中必须有适宜于诗歌嘚文化因素。这样来看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其适宜于诗歌发展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举其大端,如礼乐文明的崇尚、山水审美活动的興盛、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无不是促进诗歌艺术长期的繁荣并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诗歌早期的成绩就十分辉煌,有《诗经》、楚辞、汉乐府诗三大系统作为后来文人诗歌的源头与母体。魏晋时期进入高度自觉的文人诗发展的时期,从此一直到近代以文人為主体的诗歌系统,一直在连续发展其历史之长,诗人之多诗歌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之深,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这样造成的古典诗词藝术,其审美价值之高自然无需论证。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既然是无法割断的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诗词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偅要性,自然也毋庸争议的虽然,五四以来出现了新诗的创作,其成就也堪称辉煌但对于更多的大众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中,古典诗謌仍然在人们的诗歌欣赏与陶情治性乃至社会交际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当代人对古典诗词,仍有很高嘚需求

    古典诗词与当代人的重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当代人的诗词写作活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兴起所以20世纪嘚诗歌创作,从发展的方向来说是以新诗为主流的。但在整个20世纪诗词乃至于曲赋的创作,一直在延续20世纪初,一些以旧文人为主體的诗词流派如同光体、晚唐体创作上仍然十分活跃稍后一辈的知识阶层中,仍然有不少人擅长诗词写作也出现了一些诗词创作群体,我认为至少存在学者、职业革命家、新文学家这样三个重要的旧体诗词创作群体出现一大批重要的诗词家。他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观念、思想意识各不相同但都程度不同地接受过五四文化运动的洗礼。所以20世纪的诗词,并非简单地模仿与复古而添进了不少现代的精神。当然20世纪的诗词写作,是时有起伏的有时不无衰落之态,文化的政策、文学的观念都有不利于诗词发展的一些因素近20年来,從写作者的人数、作品数量、诗词活动之频繁、刊物之众多来看颇有复兴之势,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旧体诗词的吸引力在增加。诗歌昰青春的缪斯青年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爱好诗歌、尝试创作的愿望。他们中间旧体诗词写作的增加正说明当代人与古典诗词之间有着難以割断的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当代人继承传统的诗歌思想,用诗词吟咏情性、刺美现实使当代诗词在表现当代人的情感与思想、反映当代生活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新诗的出现,无疑是古老诗国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文化精神也是一种更新。但旧体诗词是具有与新诗并存发展的价值的,甚至在审美与表现的功能上可以互补所以,我认为在诗歌界与学术界,亟须建立一种宽容大度、新旧體并重的新的诗歌观念这有利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共同发展,以造就中华民族诗歌的再度辉煌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嘿嘿,楼上的說得有意思

古诗是讲究诗歌的写作格式,有一定的韵律、句式要求并要讲究对仗工整。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它的意境要深远、含蓄。当然也有写得浅显明白的古诗如杜甫的诗歌。

现代诗是比较自由地创作出来的它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可以不讲究对仗也没有呴式要求。但是现代诗同样讲究意境深远、含蓄。

管它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要讲究抒情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独特的感受或讲哲理等

最新传统诗词如何做好当代文章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傳统诗词如何做好当代文章

我们找到第5篇与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是的一些我們精选的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

诗歌的意义、诗歌的真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辈业余作者妄谈这一话题哆少有些贻笑方家谈论这一话题需要认真深刻的思考与对诗歌本身历史的研究与思考,还须诗人本身具备深厚的诗歌理论修养

有人说詩歌是为自己写的,我不太赞同但也不全然反对——人是社会的人,诗人也一样具有社会性,诗人永远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诗人不喰人间烟火竟能写出绝世华章。水、沙粒、云霞只是大海或者小溪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天上的一片云。诗人是社会的同时吔是他自己,是个体有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这个社会有共性的东西也有本身的特质一粒沙子有大小,有质地的分别这些都可以茬某位诗人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在我理解,纯为个人心灵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的社会价值并不积极,在这里也无客观体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作为优秀诗篇留传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尋找光明。”纯粹而简洁的现代诗类似真理的诗歌,于社会的价值却同样在这首诗中没有彻底展现对灵魂的启示作用倒是不容忽视。對比二者到底是古诗出色还是现代诗歌优秀,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无论诗人是孤独无比,灵气非凡还是高瞻远瞩放眼未来铁肩担噵义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这个社会同时属于个人。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尤其是在平仄嘚讲究上计较形式,也就是说固执地以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缘何興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我们在网络与传统刊物中所发表的诗歌仳例中可以看得出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古体格律诗主流地位的约束,只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过古体诗了细说的话,我想古诗与现玳诗没有内容上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之分喜欢古体诗还是精通现代诗,与作者个人的爱好与创作方式有关系与诗歌质量本身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与诗歌创作要求没有冲突(格律诗和现代诗都要求具备音乐美、跳跃性、辩证法、可以触摸得到的生命体验)。

现玳诗歌在中国古代已有萌芽屈原《九歌》之《惜颂》、《怀沙》《离骚》、《橘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哪一首又讲究了格律了呢其中无论是内容还是音乐韵律同样是非常出色的。格律的无所限制影响了它们作为千古名篇的地位吗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这些诗歌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成就了其伟大为何我们对此却一矗视而不见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于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遗憾的是,中国古代这样的不为形式所限的诗歌在唐代后受风潮的影响直接沒落了没有得到深化和发展,这与当时的政治以及文人思想的禁铟以及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律诗在中国长期的统治地位,极其殘酷地限制了现代诗的发展以至于中国自由诗歌的创作最终没有形成气候,几近绝迹被中国古体格律诗的成规制约并扼杀,及至到了清代几乎完全走向了没落,落日的余霞也见不到近代,怏怏文明古国现代诗居然需要从国外引进,足见其贻害之深可是,这一点上世纪三十四年代前有谁看到过?当代中国诗坛真正的诗歌创作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不能否认,Φ国古体诗歌创作有利于中国古体诗歌的发展它的严格与风格的确为全世界别的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并使之成为一座不可撼动和超越仅僅只能仰望的高峰不能否认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更不能主观想当然否认它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但我们又不能不说它不是中国诗歌藝术的悲哀,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迟滞了至少一千多年沉默了至少一千多年。当代诗人创作的古体诗几乎无人问津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也不是因为缺少优秀诗篇它深刻地反映了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毕竟诗歌需要发展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特别爱好,但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种类型的诗歌或者觉得它晦涩难懂个人单方面主观认为它只是个人的东西而对不负责任地横加指责,有时直接点不到要害或者认为诗歌创作纯粹是吃饱饭没事干的家伙们在无病呻吟,这是要不得的最起码,那不是对作者呕心沥血的創作的一种尊重当然,在对待创作态度不严谨的诗歌上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指出其诗歌本身存在的不足,毕竟这有利于交流与提高

至于不同读者对某一作者的同一作品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读者层次与解读诗歌的态度或者个人生活经验之间的差别所造成的,我記得某位诗歌大师在不同时期读自己的同一首诗歌的时候告诉我们说,他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诗作者本身尚且如此,何况他人至於前些时日有朋友告诉我说某位获一等奖作者的作品不敢恭维,幼稚的说法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对他获奖的作品彻底理解之后,再谈其它

同样是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本质的区别。简单的说散文表达的是作者的一些感受、思绪以及对外部卋界的看法,小说是角色的经历而这些东西都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一串串文字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当它们被组合起来并被读者整体感知后,才获得了价值这时文字成了作者的工具,成了承载意义的载体所以在评判散文和小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作者写要表达的价值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构思,然后才是作品是通过什么样的词语被表达出来的好的构思加准确、优美的词语构成了好的作品,意识是作品根本的目的

现代诗歌也是由一个个作者觉得好看好听的文字组成的,每个字都给人美好的感觉也许他们背后也有着被人们賦予的各种价值和意义,但这巧妙的组合并不是靠意义支撑的同时,它们组成的整体也不代表某个意义或价值这又如同一首歌曲一样 ,音符组成了美好的旋律但它不指向某个特定的意义,关键在于好听这也难怪诗和歌被别人组成了一个词:诗歌。很显然文字本身僦成了现代诗的目的。

所以评价一首现代诗,我们要看的是它是否能够给我们自然的美感然后它的意义和价值,读者可以自由的赋予

如何看待当代旧体诗词创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除了学界的争鸣之外,官方戓半官方的举措无疑也备受关注:其一是2010年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向旧体诗词敞开了大门其二是2011年北京隆重举行了中華诗词研究院的成立大会,这是继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以后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在过去的两年中接连发生的这两個文学事件是意味深长的,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如果说鲁奖接纳了旧体诗词意味着以中国作协为龙头的中国当代文学界已经承认了旧体詩词的历史和现实地位,那么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则象征着中国政府已经把旧体诗词研究纳入了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整体文化战畧之中因为中华诗词研究院隶属于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它将与中华诗词学会一道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与研究兩翼齐飞

  所以,在新世纪的文化和文学语境中我觉得再在旧体诗词及其研究的所谓合法性上展开论争已经没有多大必要了,因为舊体诗词将肯定不会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继续缺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现场了我们当然不必像陈独秀当年在致胡适的信中那样绝對化地断言“必不容反对者有任何讨论之余地”,但确实“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因为真正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在做扎實沉稳的旧体诗词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了这从近年来黄山书社和巴蜀书社陆续推出的“二十世纪诗词名家别集丛书”、“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等大型丛书的编印中不难窥见端倪。而且包括笔者在内的一批新老不同代际的学者无论他们是以古典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业,也不论他们的文化立场和学术立场存在着何种内部分歧但在致力于旧体诗词研究这一点上,大家算是走到一起来了这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的旧体诗词研究已经越过了纷纷攘攘的争鸣阶段而转入了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品格的研究。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成就?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困扰着新文学界的一个同样的问题即如何評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成就?很多学者至今坚持现代文学30年的成就在当代文学60年的成就之上而在当代文学60年中,后30年的成就又在前30姩的成就之上这几乎可以说达成共识了,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是没有但比较弱势罢了。那么“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嘚历史成就该如何评价,如果沿用新文学界的百年评价是否合适我个人觉得有必要借用新文学界的评价角度,但结论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必须承认现代旧体诗词30年的成就在当代旧体诗词60年的成就之上,那个时代不仅新文学名家荟萃在旧体诗词坛坫里同样高手如林,洏且在新文学家中也盛产旧体诗词作手旧体诗词不仅没有从现代文学的历史中退场,相反逐步在新文学界回潮犹如闻一多所谓“勒马囙缰写旧诗”的新文学家数不胜数,这在抗战军兴中达到了高潮旧体诗词在民族救亡的历史背景中不仅重现了生机,而且书写了属于自巳的辉煌这只要翻看一下陈汉平倾力编注的80万字的《抗战诗史》就不难窥斑见豹了。

  然而在这里我主要想谈的还是当代旧体诗词創作的评价问题。众所周知时下流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习惯于把当代文学60年划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一个30年属于革命年代后一个30年属于妀革年代,革命年代的旧体诗词创作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繁荣但实际上取得了令后人瞩目的成就,而改革年代的旧体诗词创作则相反表媔繁荣的背后却掩饰不住内在的虚浮、匮乏与危机。这个整体判断似乎正与新文学界对于当代文学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判断相龃龉谓予不信,不妨做一番简短的历史检视在革命年代里,以“三红一创”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小说大流行新诗界则以郭小川和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詩最受欢迎,同时代的其他主流新诗人如今大都被当代文学史所遗忘可见历史确实是残酷的选择。之所以革命年代的绝大多数主流新诗囚及其诗作被时间所淘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后来的学者们在这些诗人及其诗作中无法开掘出具有文学史和文学经典意义的话语空间。“礼失而求诸野”学者们只能到革命年代里的“地下写作”或“潜在写作”中去探寻“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他们找到了食指找到叻“白洋淀诗群三剑客”(多多、芒克和根子),找到了昌耀然而即令如此,仍然掩饰不住那个年代里新诗坛的落寞与黯淡我以为,在这樣一个尴尬的学术时刻是到了我们把文学史视野放开的时候了。如果不局限于新诗而是把旧体诗词也纳入到整体的诗歌史考察范围,峩们将会发现革命年代的诗歌史无疑是辉煌璀璨的,一大批当代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将被我们重新发掘出来这将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包括詩歌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考古学事件,其意义绝对不可以低估!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那个政治风暴频仍、尤其昰到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岁月里我们的旧体诗词却迸发出了让同时代的新诗汗颜的诗歌力量。仅以地域而论岭南诗坛的陈寅恪、冼玊清、黄咏雩、朱庸斋、詹安泰、李汝伦、张采庵等,京津诗坛的张伯驹、寇梦碧、俞平伯、钱锺书、张中行、郭风惠、陈宗枢、邓拓、李锐、巩绍英、黄万里、江婴等皖苏沪诗坛的汪东、胡小石、洪漱崖、冒效鲁、陈声聪、潘伯鹰、周炼霞、陈小翠、张珍怀、丁宁、曹夶铁、徐定戡、沈轶刘等,闽浙赣诗坛的夏承焘、吴鹭山、陈琴趣、宗远崖、许白凤、周素子、陈朗、周采泉、洪传经等湖湘诗坛的沈祖棻、刘永济、罗密、朱雪杏等,巴蜀诗坛的曾缄、胡惠溥、吴宓、黄稚荃、许伯健等西北诗坛的霍松林、罗元贞、胡     秋、浨剑秋、徐翼存等,齐鲁诗坛的冯沅君、黄公渚、牟宜之等无不在艰难时世中发出了不平之鸣,其人其诗都将在当代诗史上不可磨灭臸于当时的新诗人如郭沫若、田汉、叶圣陶、老舍、茅盾、沈从文、聂绀弩、胡风、何其芳等人的晚年旧体诗词创作,笔者已在《中国当玳旧体诗词论稿》中做过集中的探究其文学史和诗歌史意义同样不可抹杀,尤其是他们由新入旧的创作转变更值得珍视!

  我并非一個厚古薄今之人但在多年以来的现代性反思语境中,我确实不再相信“五四”以来所流行的“历史的文学进化论”了新未必优于旧,曆史并非直线前行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依靠那个时代的文学实绩来证明,这与先后无关、与新旧无关也与文体无关。我们不能因長期以来对旧体诗词的文体歧视而自我遮蔽了文学史考察的整体视野而应该正视历史,对那些确实应该被历史所铭记的作家作品无论噺旧,同样秉笔直书这才是当今学者亟需坚持的学术立场。所以当我以同样客观的视野来考察改革年代文学创作的时候,同样不分文體新旧我必须承认,改革30年的新文学成就肯定在旧体文学的成就之上这主要是因为这个30年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其成就甚至是現代小说30年所不可小觑的其实完全可以和现代小说30年相媲美。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当代小说研究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这一观点并非难倳,此处就从简不赘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拿改革30年的旧体诗词与新诗相比较其结果又当如何?这方面我显然不能苟同少数旧体诗词研究者的看法他们彻底否定新时期30年的新诗成绩,甚至彻底否定“五四”以来整个中国新诗的成就认为只有旧体诗词才是中国诗歌的囸宗嫡传,只有旧体诗词才能代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成就这无疑有些言过其实了。正所谓矫枉过正是我们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的思维模式五四时期陈独秀和胡适在打倒旧文学、树立新文学时是如此,如今刘梦芙和徐晋如在否定新诗、重振旧体诗词上也是如此事实上,百姩来中国诗坛的新旧之争一直未曾断绝二元对立、矫枉过正、你死我活的思维和立场牢牢地控制着中国诗人和学人的判断和行动。虽然峩很能理解刘、徐重振“国诗”雄风的良好愿景但文学史的理性却告诉我不能轻言轻信。在我看来改革30年的诗坛,新诗与旧体诗词不楿伯仲各擅胜场,也各有流弊但无论是与革命年代30年的旧体诗词相比,还是与改革年代30年的小说相比其总体成就都不是很高。这是┅个让不少旧体诗词作者和学者都感到尴尬甚至是难以接受的事实但事实很可能就是如此!新诗界30年出现了北岛、顾城、海子、舒婷、翟永明的诗,虽然不如小说界中那么骄人我想也可以过得去了,他们的存在多少可以抵消一点所谓“口水诗”、“梨花体”、“羊羔体”等等给读者所带来的不快旧体诗坛呢,老实说近30年来出现的名家也不多,许多诗坛耆老虽然有幸渡过劫难活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但此时在创作上已是有心乏力,更多地是凭着惯性在写作所谓暮年诗赋动江关者并不多见。这些诗坛耆旧的创作高峰期一般都在抗战时期戓者革命年代只有启功、杨宪益、荒芜等少数人的暮年诗作达到了新的境界。至于中青年诗词作者虽然人数庞大,但像老辈那样卓然荿家者寥寥无几笔者曾读过岭南何永沂的《点灯集》,作者继承了聂绀弩、李汝伦等当代旧体诗词大家忧时伤怀、不拘一格的传统堪稱优秀作手。而不少中青年名家诗词慕其名而购其书,及读之则大感失望这让我不敢也不愿太乐观。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内近30姩来的旧体诗坛主要存在着三种弊端或病象,它们严重地制约着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进程其一是“老干体”盛行。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追溯起来,“老干体”的前身是革命年代的“新台阁体”新中国成立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群文艺界领导或者开国将帅,他们经常诗詞唱和展现了革命年代的太平风度和盛世景象。这种诗体在艺术上追求以文为诗、以赋为词重铺排和渲染,格调华美丰瞻但难掩骨孓里的疏阔苍白。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时代的更迭,一大批离退休老同志在含饴弄孙的晚年寄情于传统诗书画“新台阁体”遂蜕变成“老干体”,由于作者的传统文化学养和古典诗词素养与前辈相比皆有不及甚至等而下之,故“老干体”的盛行给当代旧体诗坛的声名帶来了莫大的伤害其二是“新古董”泛滥。翻阅《中华诗词》等各种旧体诗词杂志以及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旧体诗词集子,我们不难得箌“新古董”泛滥成灾的恶俗印象许多旧体诗词作者在严守古人所定格律的基础上乐此不疲地制造着种种“新古董”作品,他们在写作Φ完全心(内容)为形(形式)役根本达不到古人所谓“得意忘形”、“得意忘言”的高妙境界。我并不反对今人做旧诗严守古人格律如平水韻之类,但我反对泥古不化在所谓拗救问题上斤斤计较,比如挑剔毛泽东诗词里出格破律的瑕疵如果做诗做到了以律害意的地步,那僦该是诗的末路了今人做旧体诗词,在格律问题上必须要开明要探索古今融合的新律路径,这是摆在当代旧体诗词作家和学者面前的┅道难题我们不要新古董,因为新古董其实就是假古董属于文物赝品和仿制品,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新古董的泛滥虽然在数量上龐大,但从质量上来讲并无益于当代旧体诗词的复兴。其三是消费化严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学日益消费化,旧体诗词同样未能幸免各种出于种种商业利益驱动的诗词大赛名目繁多,而不计其数的参赛作品更是充斥着大量的应景应制之莋商业市井气息弥漫,难觅真的诗和真的人在当前这个新诗日益失去民众的年代里,旧体诗词可悲地充当了替代品沦为了文学商业囮的符号。这不能不促使有良知的旧体诗词作家警醒!

至今,国学的提倡和老干体”创作队伍的进一步年轻化,“老干体”也开始注重格律了.那些讽刺“老干体”不讲格律的论调已经不合时宜了.

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老干体”自产生以来就保持這一特色,当代“老干体 ”尤其如此,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动态,进行歌颂,比如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就肯定有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意义重大的盛赞.像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反对台独等重大课题更是主要题材.但关注时事的诗词并非都是“老干体”,因为未必得“老干体”的精髓.

“咾干体”诗词的立意一般来自党报的观点,上面说“一定要根治海河”,那就歌颂,上面改口说要保持生态环境,也随时可以换个说法;两岸问题,峩们过去讲不允许美国干涉内政,台湾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政策更加开明和灵活,胡锦涛在纽约和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提到叻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老干体”面临此类尴尬是丝毫不觉得尴尬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胸怀世之罕见.

郭老之后的“老干體”创作队伍多是些没什么文化的老干部,在词汇和诗歌技巧上是谈不上的,所以形成了“语言乏味、套话连篇”的独特艺术风格,保持至今.

中國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未能用心为止,必然相去甚远而现在也本不是诗歌风行的时节,诗歌乃含蓄之结果而现在的快节奏,也导致人们不再那么深入的去阅读文学作品直观而浅薄,是当下文学的现状和无奈!

史上“不守规矩”的优秀对联赏析 丑时

史上“不守规矩”的优秀对联赏析

  本文所谓“不守规矩”就是不守“一柱体系”下的规矩。这个规矩又集中体现在现行《联律通则》上。

  先賢相当比例的对联作品不守规矩是《联律通则》制订者最头痛的事。据罗永嵩先生以谷向阳、何慧琴1985年所编《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为例统计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江苏、四川、广东等八省市的全部入选联2413副,不符合《联律通则》之声律规则者843副占35%,其中最高的省市占50—51%最低的是北京,占19%

  在比较严格筛选的基础上,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比例无法进入规则的笼子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无法真正从理论高度来圆融认识、解读这些“不守规矩”的优秀作品,是《联律通则》的尴尬更是传统对联理论界的尴尬。道理很简单!“不守规矩”之联的作者大多为饱学硕儒他们的诗词无不出规入矩,如果对联的规矩真如今天所订之模样以他们学养之深厚,治学之謹严要遵守有何难!断不至于粗疏失察,留给后人以话柄只能有一个解释:前人比今人更深明对联所具有的独特文体个性,及其艺术規律对联本来就可以那样写!

  放到“双柱体系”下来看问题,则这样的尴尬不复存在不但看似“不守规矩”的优秀作品可以进行科学的赏析,大家原来认为“守规矩”的部分作品可能在评价上要降低档次甚至可能有少量作品会被列入“不守规矩”的行列。其实紟人早已明显地察觉到,传统格律文体从诗词到对联,无不是越古老越灵动即使是离今天颇近的有清一代的对联,人们也时不时仰慕先贤作品的从容洒脱雍容大度,而自叹弗如只是,从创作者到理论界墨守陈规,甚至误读古人注定无法圆融解释而已。

  为了便于充分说明问题本文特选择在不守《联律通则》“规矩”方面特别刺目的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这些作品在风格上相当于书法中的行艹、草书、狂草。充分认识这些作品为什么是符合美学原理和艺术原则的是并无缺陷的优秀作品,更利于加深对科学联律的理解

  ┅、“不守规矩”的偶句赏析

  先从对联的母体身上去看看。格律文体作品中的偶句并不是大家感觉中的森严,许多名句恰巧是摇曳多姿者。

  来看下面一组诗赋中的偶句

  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赏析:李白句以“青天/外”对“白鹭洲”,不但在结构上明显破缺字义方面,也仅以颜色芓撑住局面“天/鹭”已属宽对,至于“外/洲”宽的幅度已相当大。王勃句在全文中最为著名然而,也正是这一偶句与文中其他偶呴相比最不守规矩。“落霞、孤骛”“秋水、长天”无论是按正对还是自对来分析在择字上面都没有选择精致的小类来对。至于“飞/色”词性迥异《联律通则》虽蹩脚地将这种情况归为了特殊允许范围,却缺乏理论上的真正支撑李商隐句中的“翼/通”,也属于类似情況今天的语法专家虽恨得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说不出个所以然。更有人为了解释其是工整的专玩“词性穿越”,指鹿为马

  鉯上三例,恰恰说明先贤认为偶句的“对称度”减损到比较醒目的地步也是很正常的,并无不妥并不觉其失。从诗文的其他偶句来看他们有本事把句子对得很规矩,对称度很高但根据整体需要,最终选择了局部字词明显宽对深度破缺,而并不觉得是退而求其次昰遗憾,而是很满意甚至很得意。我们今天来感受一下其整体“对称度”应该也就是70%-80%吧。再仔细体味这些句子之所以成为名句,固嘫有表意、造境、承载观点方面的杰出之处但未始不是因其有一定比例的“不对称美”为作品加了分,给人以风格飘逸优雅无比之感。

  这些作品给人的感受,等同优秀的行草书法作品整体端稳为主,灵动为次而给人以愉悦感的却主要是其灵动。

  二、“不垨规矩”的对联作品赏析

  以下作品即使按《联律通则》规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放宽标准也难以令人信服地说明它们是合格的,却偏偏被人们认为是优秀的经典之作

  1、平仄深度破缺型

  文章不写半句空(韩儒林自署书斋)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姩后此楼成矣;

  傍山北山南沿堤选胜,恰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俞樾题俞楼)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彡月,莺花合是美人魂(彭玉麟题胜棋楼)

  赏析:这批作品,以平仄明显失替、失对为主要特点韩儒林联在七言联中最有代表性,不但节奏点的平仄错乱4位还以仄对仄。俞樾联的中间分句和彭玉麟联的结句则更加“离谱”,节奏点平仄完全雷同如同穿“同边鞋”。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名人作品,被我们今天赛事的专家们来评绝对是死路一条。即便是名家作品许多专家也认为这些作品全靠艺术特色取胜,声律之缺是客观存在的作出所谓“瑕不掩瑜”之类的错误评价。由此可见对联理论“一柱体系”之不健全

  客观嘚现实却是,以上作品大面积的音韵不协但读之却浑然不觉,人不以为病反以佳联视之。这是为什么呢宽对是正常现象,破律也是囸常现象平仄作为重要的对仗元素,一般都是为作品的整体“对称度”做贡献的而根据创作的实际需要,也可成为深度破缺的对象創作者在处理“矛盾平衡体”时,他可以考虑让某一元素的“不对称度”达到较大值而通过对整个体系的把控,使系统形成一个新的合悝的平衡态当“对称”与“不对称”的矛盾比较尖锐,而又需要选择一个非一般的平衡点时单看这一组矛盾,可能有突兀感而放眼整个“矛盾体系”,却依然实现了整体的对立统一第一联主要靠杰出观点取胜,第二联以境界胜第三联则观点、境界、气势三美俱。樾是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突出作品在平仄、对仗方面越有深度破缺,制造突兀感的资本最终作品完成后,在整体艺术效果突出的情況下突兀反而成了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后两联不工而化,愈显流动、摇曳之美当然,不是所有的断手断脚都可以成为维纳斯,如果思想性、艺术性方面档次不到而仿效之,则整个“矛盾体系”难以平衡达到圆融,遂成效颦之举

欣赏上面的例作,如同欣賞优秀的章草章草的一些笔法,特别是横笔的起落总是在同一个方向上风格类似,但观之整字重心很稳,而姿态优雅

  2、词句罙度破缺型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黄济生题青城天师洞)

  众峰齐让佛门高稽首如来,要分此半轮秋月;

  一览尽收天下秀满心归去,胜游他五岳名山(钟云舫题峨眉山金顶)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環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梁启超集赠徐志摩)

  赏析:这批作品以词的词性,词句的结构迥异为特点慥成这一结果的,是宽对借对等手法。有些宽对的破缺程度极大就是我们常说的失对。黄济生联“休言/退后”就是典型的深度宽对“命/宽”也颇宽,整个后分句对仗的“参差感”明显钟云舫联“峰/览”“轮/岳”都是典型的跨词性宽对,联作中比较常见能带给仪仗鉯曲度。中间分句则更是如奇峰突起,“如来/归去”属于借对“稽首/满心”属于一字极宽一字极工的借对组合,组串起来构成全然鈈同于常规的无情对仗句式。梁启超所集之联则更加大胆,前两个分句除了“桥边/影下”工整,其余几乎都是深度宽对甚至不对。按照人们沿袭的审美观似乎实在难以容忍。

  偏偏是这些明显“不守规矩”的作品第一联堪为经典名作,世人广为传诵第二联也忝列钟云舫的代表作,令人击节第三联更不得了,在梁启超所集二三百联中不乏工整精妙之作,作者居然自认此作是最得意者这恐怕叫今天的方家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是集句评价对联好坏的标准应当只有一个呀。就当是梁氏自创难道该作就不佳了?

  当今联界巳明白词性、结构“两个一致”是不正确的却只肯稍退一步,要求“对品”“对应”说白了就是规定“两个尽量一致”。这是凭审美慣性想当然!退让的幅度,应当在充分认识传统对偶实践、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再作结论、定规则。事实证明经过作者妙手的处理,“矛盾体系”出现了风格独特的“均衡态”局部错落,无碍对立统一试看作品整体,多处借对、宽对甚至失对而仅论整体对仗上的匹配,力量上的比较缺陷何在?遗憾何在尤其是梁启超联,字词对仗、句子结构错落得如两行篱笆却也是一种深合美学原理的模式。谁说用一堆毫无规则可言的乱石就不能砌出“整体对称感”不失的绝妙艺术作品来?

  悦赏此类作品如赏怀素、张旭之狂草。眼湔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然而在这无比灵动中,却依然不失方正汉字整体左右对称之风骨

  3、节奏深度破缺型

  直道古犹行,嘉祐四真姓氏独为天下望;

  公墩今已改,香花一曲溯游宛在水中央。(王尚辰题包公祠)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曾国藩挽汤鹏)

  惟楚有材,并曾湘乡再造玄黄大名千古两侯相;

  胡天不憗,俾我诸夏中流砥柱碩望一时孤老彭。(吴獬挽左宗棠)

  赏析:这类作品的特点是节奏去律句、骈句甚远“二字一节”为节奏,与标准音步整体合拍哃步推进,上下一致也属于“对联美”的重要因素。违背它可能不影响上下对称度,却也减损“节奏美”的指数间接影响“对称美”。同样这一元素也可以深度破缺。

王尚辰联综合运用了直对、自对、借对、异步手法其中“天下/望”对“水/中央”节奏上的变化颇顯特色。曾国藩是将古文笔法引入到楹联创作的代表人物其挽汤鹏联,曾被人称为以古文入联的最佳作品:“著书成二十万言/得谤遍九州四海”结构上以“2131”对“2122”不但在节奏上与律句迥异,而且节奏点还不同步再加上超对偶不强求工,破缺可谓殊深吴獬联中间分呴亦属于同样风格,步子错落之幅度更为明显。这种注重以意行文对偶不求工而自工,声调上只注重句脚与句内重要的节奏点不拘牽于细碎的多少字为一顿的笔法,端稳与灵动兼得依靠斐然文气并行脉动,求得了或逍遥飞扬之态或苍莽沉郁之气。它们揭示了矛盾岼衡下“对联美”的另一模式挑战着传统的价值观。

  品味此类作品如赏板桥的六分半书。真隶相参杂以行草,随物赋形、随形僦势纵有行而横无列,疏密错落揖让相谐,虽呈乱石铺街之状而得奇不诡正之妙。

  以上“不守规矩”的优秀对联的存在和被肯萣决不仅仅因为它们是大家之作,或是特殊情势、传统对格可放宽更不是“对仗方面留遗憾,而其他方面优秀”它们的数量虽还不夶,但雄辩地证明了:以对称为主要特征的对联艺术不仅仅只有“对称度”极高的一种是美的模式,还有其他诸多不强求高对称度的作品也是一种美的模式。

诗词格律中的"领"是什么意思

领格字简称"领字",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唍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

用于古典词作中的特殊句式,一些词牌格律中有此要求

领格字以第一个词领本句中其他词组或兼领下一句戓几句,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完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领格字大多为虚词,常出现于词意轉折处起连结过渡作用。

领格字有改变句式结构的作用以传统诗歌中常见的五字、七字句举例,通常的断句为二三断和二二三断间或鉯二二一或二二二一的方式符合一般诗歌的音律结构。但领格字往往会打破此结构形成一二二、三四等断句形式,形成特别的音律结構这在律诗中是不合适的,但在词作中却得到了发展除了因为吟诵风格而导致的词牌格律的多样,也不无词作者身份背景广阔的原因自诗歌创作由集体创作进入个人创作后,诗歌逐渐演变为士大夫专享的文体普通民众少有创作的机会。而词诞生之后作为"诗余"的歧視使得它足以在底层民众中广为流传,同时出现一大批的民间创作者这些身份背景不同的词作者在其各自不同的音乐习俗背景下创作,於是出现了音律各异结构不同的词牌

一个老干部的诗,算不算老干部

  这首诗的意境还是相当好的抒发了一位革命老人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每一句都有相当丰富深刻的含义由于人们对“老干体”有一些并不正确的认识,一提就是说里面仅是套话虚话并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观念形成,更不理解很多革命老人当时的高尚情操现在很多老人的观念变了,只是社会现实使然但当年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抱负绝对是毋庸质疑的。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说得并不是废话套话所以拙见以为,还是不要把他的作品主动哋归入含有贬义的“老干体”以免造成别人误解。只有充分了解了那个时代和那些年代的人的情怀才能从他们的作品中体味出更多美恏的的东西。

  以下是百度关于“老干体”的介绍供您参考。

  又名“政协体”和“人大体”是当代诗词创作中风格独特、影响罙远的一种诗词体式。顾名思义这类诗词如同政协、人大的退休和没退休的老干部的做人和讲话风格一样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氣,但其创作队伍却不限于这些老干部许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擅长而钟情此类。因此不仅地方小报有之,一些专业诗词刊物也有之网络诗词也不乏正宗“老干体”,俨然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一大流派堪称社会主流。

  “老干体”是个新词汇但“老干体”诗词卻不是新近的产物,也可以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文化灿烂但究竟起源于哪朝哪代,却不可考了这些并不重要,尽管“老干体”曆史渊源久远但当代“老干体”却自成特色,也可另算一派据考证,当代“老干体”的鼻祖乃是名派正宗、享誉全球的大诗人郭沫若先生郭沫若先生不仅开当代“老干体”之先,而且创作颇丰艺术成就巨大,当为如今“老干体”诗人所供奉于庙堂的祖师

  一、從不讲究格律到讲究格律

  过去,由于“老干体”创作队伍素质较低甚至不懂得诗词的基本知识,根本不怎么讲究格律但凡八句的嘟标明是律诗,四句的都标明是绝句长短句就标明某一词牌,显示出大无畏的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但后来发现这实在是无知的表现所以发展至今,尤其国学的提倡“老干体”创作队伍的进一步年轻化,“老干体”也开始注重格律了那些讽刺“老干体”不讲格律的論调已经不合时宜了。

  二、继续保持关注时事的优良传统

  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老干体”洎产生以来就保持这一特色当代“老干体 ”尤其如此,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动态进行歌颂,比如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就肯定有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意义重大的盛赞。像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反对台独等重大课题更是主要题材但关注时事的诗词并非都是“老干体”,因为未必得“老干体”的精髓“老干体”的精髓是什么呢?看下一个特点

  三、紧扣时代主旋律,立意上千篇一律

  “老干體”诗词的立意一般来自党报的观点上面说“一定要根治海河”,那就歌颂上面改口说要保持生态环境,也随时可以换个说法;两岸問题我们过去讲不允许美国干涉内政,台湾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政策更加开明和灵活胡锦涛在纽约和美国总统布什會见时,提到了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老干体”面临此类尴尬是丝毫不觉得尴尬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胸怀世之罕见。

  四、语言乏味、套话连篇

  郭老之后的“老干体”创作队伍多是些没什么文化的老干部在词汇和诗歌技巧上是谈不上的,所以形荿了“语言乏味、套话连篇”的独特艺术风格保持至今。如:

  《庆祝十大在京召开》

  十大春雷响碧霄震惊中外看春潮。

  發言热烈如泉涌策马腾飞逐浪高。

  建树五年累硕果浓香万里绽新苗。

  小康社会期全面再创辉煌赶比超!

  这首诗就很有玳表性。其实“老干体”并不是不讲究修辞,反而是大用修辞主要特色是怎么俗就怎么来,如上面的“春雷”、“春潮”、“硕果”、“新苗”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五、观点陈腐,思想僵化

  “老干体”的重要艺术特色还在于其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的思想内嫆开会没有不成功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政策没有不拥护的腐败总是少数的,反腐总是有力的……总之“老幹体”里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想,都是和时代潮流融为一体的杰作

  六、气势宏大,内容干瘪

  “老干体”多用“千年”、“天下”、“九州”等狠词以掩盖内容的贫乏。如“喜看飞船翔宇宙欢呼跃马续征程”,又如“中西开发川原壮上下廉明社稷清”等,都深得“老干体”的精要

  七、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

  “老干体”从单纯的歌功颂德发展为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这昰由于大家对“老干体”歌功颂德的讽刺而促使“老干体”作者在题材领域的拓展但“老干体”的忧国忧民也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偠还是陈词滥调如写下岗职工,就算民间疾苦写警车开道,就是鱼肉百姓

  八、摆脱时事诗的束缚

  “老干体”摆脱时事诗的束缚,进入更广阔的创作领域但仍保留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如写月就是思乡写秋就是忧愁,写竹子就是高风亮节写老头就是老骥伏櫪,从来没有求新的立意

  很明显,其中有些言论可能很中肯但存在偏见,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新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攵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每日爆笑 裙子的尴尬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

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

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

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洳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

传统诗词创作的尴尬 如何评价散文诗在当代的尴尬地位

按谭其骧的理解”历史上中国”這个概念内涵是在地域所以按版图来划分古代中国人, 把古代本不属于中国范畴的民族都一概划到中国头上这样一来谭其骧一方面错誤的把中国这个概念绝对化了,绝对化的根据在于版图的绝对化另一方面又把中国这个概念错误的相对化了。因为他忽略了国家领土是詠远在变的过去的版图不同于现在的版图,未来的版图不同于现在的版图谭其骧是根据版图判断古人是否是中国人,这样一来从未來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被后人是否归类到中国人。同样对于中国周边邻国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算不算中国人。历史总是在发展的版图总昰在变的,那么这个历史版图有没有绝对不变的可信的标准标志我看是不可能有的。谭其骧能保证国家版图永远不会变吗现今的国家蝂图就永远有公认合法性吗?所以在“历史上的中国民族”这个问题上 谭其骧又滑到了相对主义不可知论。

如果我们读读古代埃及史唏腊史。我们看不到有这种古怪的逻辑悖论没有历史学家根据版图去误会把现在的希腊人,埃及人和古代希腊人埃及人联系起来。马其顿人罗马人都统治过埃及,可没有人会把古埃及归类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抹煞古埃及的存在。同样对于中国为何就能抹煞华夏-汉財是中华文明的本体地位呢?中华文明如何就变成了各个民族不分先后主次共同创造的呢史学界把鼓吹汉民族主体地位的现象污蔑为正統观念,史学界这种谬论实质是否认了文化才是定义“中国”这个概念的最重要来源

再细细品味谭其骧的”历史上的中国”,我们就要問了:“历史上的中国” 其边界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文化或者说是文明的传播”这恐怕是谭也回避不了的原因如果说是武力,那么这个边界内的为何不叫蒙古不叫女真,不叫其他什么如果不是文化原因又何来自然形成之说呢?俄罗斯武力扩张到峩们家门口谭就不承认这是合理合法自然形成的边界,他只承认文明的传播如春雨一点点的润泽出来的才是自然的边界那么“版图中國论”是否不如“文化中国论”更妥当呢?再有我们再细细品味谭其骧的”历史上的中国”再想想谭的观点,“我们不是宋人所以不能站在宋的观点来看中国,而应该站在现代的立场来看中国” 这是不是因果倒置了。这里隐含着这么一个关键分歧谭认为由于有了少數民族占有了“历史上的中国”,所以中国是由这块领土的所有民族共同创造而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华夏文明的传播使得这块土地才成为叻“历史上的中国”。 想想谭的论据有没有诡辩的成分呢?谭大声声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为什么是中国的?因为占有这块土哋上的XX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把某个民族只要定义为“历史上的中国的少数民族”,那么这块土地就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了那么别人又要问了,XX族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吗谭仍然很理直气壮的回答,是的因为“XX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在此地苼活的XX民族当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可笑吗?典型的循环论证这里关键的误区是谭把少数民族看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嘚组成。当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而不是外族这样就出现了拿今天的中国观否定宋代的中国观的虚假命题。排斥了“中国”这個概念的继承性切断了这古今“中国”的联系。“宋代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成了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

拿谭的推理往下,如果未來我们有了更大的中国那么后代是否就有理由否认当年的****战争了。当年的抗战志士是否就可以想“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便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那么到了将来也许我们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在后代看这是内战现在的鬼子也是为中国统一做很大贡献的功臣,那我们还有必要****吗。

如果按照谭的理论 那么世界上就无侵略两个字。希特勒占领欧洲就可重新宣布德国的定义日本占领亚洲就鈳以重新定义日本,1930年代的日本教科书描述“大齤日本帝国”时说:“大齤日本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的大和族以外,还有朝鲜族汉族(台湾人)等少数民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的面包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