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爷结局十四爷怎么死的

十四王爷怎么死的_百度知道
十四王爷怎么死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抽555呛死的
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自然老死。
胤祯?乾隆朝寿终正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王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雍正王朝:十三爷油尽灯枯苦劝十四爷,老十四为传位之事耿耿于怀!历史题材电...|雍正王朝|题材|历史_新浪网
雍正王朝:十三爷油尽灯枯苦劝十四爷,老十四为传位之事耿耿于怀!历史题材电...
雍正王朝:十三爷油尽灯枯苦劝十四爷,老十四为传位之事耿耿于怀!历史题材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很多爱好历史的同学,都对电视剧《雍正王朝》赞不绝口,认为是历史剧中的良心作品。作为小说作品及在此基础上改编的电视剧,二月河和编剧导演都对这段历史做了深度文学演绎,很多地方并非尊重历史史实,比如三朝老臣张廷璐,却被写成因科场泄题案而腰斩。
但是和《康熙王朝》一样,《雍正王朝》对古代封建帝王权力斗争和帝王心术的描绘可谓透彻。
就拿康熙皇帝立太子一事来说。在二皇子被废后,普通人,包括在朝为官的各位大臣都认为废太子不可能再做太子了。在太子复立而再度被废后,所有人都觉得肯定要从其他皇子中甄选一位做储君了。
两次都出乎人们意料,第一次,康熙帝复立了废太子,第二次废太子后,康熙帝就再也没有立储君,无论别人怎么谏言也没用。这就是帝王权术。
第一次太子被废,康熙本是看不上这个二阿哥,但是他毕竟是太子,古往今来,踏上储君之路后的人,就只能勇往直前坐上皇位,否则被别人抢了位子,那这个太子就只有死路一条。当然也不全是,有个别时候还是有后世之君优待前朝废太子和废立之君的,这在宋朝和明朝也都有出现,但是凤毛麟角。二阿哥毕竟是皇帝儿子,康熙帝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想把他推上绝路,所以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帝王的人情之心。
第二次太子被废后,康熙不再如第一次那样让众人推荐储君人选,直到康熙最后一次生病时,所有谏言要立太子的人都受到康熙处分。因为他知道,当立太子人选成为一个多选题时,阿哥们会争斗,朝臣们会战队。这样斗争的结果,输的一方,无论是参与的皇子还是朝臣,都将早到清洗。谁会真正容忍自己的对手立于卧榻之侧,排除异己是每个后世之君必然的选择。
太子个人是不争气,但这种不争气很多时候也是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陷害的结果。康熙自认为是一代明君,他非常不愿看到自己创下的基业,被后世给糟蹋了,立个好储君,是他想延续皇图霸业唯一的选择。
眼看剩下的几位皇子,能担当此任的已经不足一二,他不能也不敢冒这个险,将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立为储君,放在明面上等那些反对势力暗中陷害。所以他一直都让大家摸不透到底看中的是谁,甚至将众人视线转移集中到八王爷和十四爷的身上,让他们俩之间斗争,而四爷就这么静静的等待时机一到,继位就行。这就是帝王驭人之术,帝王心术。
一种说法是康熙帝要传位的是十四阿哥,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真的是民间臆测,我们不说流传下的物证如何,单就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个人来说。因为王朝初定,康熙一生武功大于文治,后世之君需重在文治,善于守江山。这一点上四阿哥要比带兵的十四阿哥要强,两者取其一,也应是四阿哥。
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起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家族企业的创始人,一代人物已经到了陆续退出的时候,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交接班,这在最近十年都是个热门话题,后续几年将有更多的企业面临一代二代的交接,如何顺利过渡家族企业权力,真应该向古代帝王好好学习。
这是权衡利弊,这是顾全大局,这是深谋远虑,这是战略布局,不仅仅是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富一代”要学,每一位对自己有要求,有着成功梦想的人都应该学习。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我的读书故事其它文章
现在各地博物馆都有很多,免费开放的付费参观的,国家的或是私人的,综合性的博物馆或专业性质的博物馆。每个博物馆都会有几件极其珍贵的馆藏精品,代表着这个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价值地位。比如国家博物馆中的大盂鼎、后母戊鼎,湖北博物馆中的越王勾践剑,河南博物院的莲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及汉朝的刘彻,在位时间都超过半个世纪,那么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后是谁呢?倒还真不是这三位的妃子。但说来也巧,也是在西汉和清朝时期出现的。1、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王政君王政君活了84年,是寿命最长的皇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妖女”,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到妲己,那个和商纣王酒池肉林的女人。而一向学习中国的朝鲜人,也曾评出朝鲜史上的第一妖女,她是李氏朝鲜时的张禧嫔。张禧嫔本叫张玉贞,因为她的堂伯犯案,全族都受到了牵连,她被送入宫中成了卑微的宫女。而张
今天乡野村歌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件文物,它是中国国宝,但却是由外国人吹成的。什么叫吹成的?没错,它确实是通过吹的方式做成的!这件国宝是在辽宁的一个古墓中出土的,据考证古墓是属于十六国时期的一个贵族人所有。十六国是什么时候?公元4世纪到5时间间。而这件国宝却
一般每个国家的纸币上都会印上一些具有国家特色的风景、建筑或重要的人,比如美元上印的主要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位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而在日本,最大面额的日元——1万日元纸币上印的人,是在日本国内很有影响力的明治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起
见过日元的朋友们,如果稍微注意下,会看到日元上印的人,都不是他们的天皇或者首相,这和很多国家的传统习惯都不同。在日本人最常用的1000元纸币上,一面印着代表日本特色的富士山和樱花,另一面印的人叫野口英世。此人在细菌学、生物学领域的影响,可以用“非凡”来形
故事要从40年前说起。在辽宁鞍山有一个山东籍男子,他是和父母一起到这里定居的,在男子的家里有一祖传的罐子,但是他们已经不知道这个罐子当初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它是否值钱。他们只是把它用来腌鸭蛋,有时也用来装米或其他东西,算是一普通储物罐,或有或无都行。
历史文化爱好者经常会去逛各类的博物馆,但是无论我们去多少次同一博物馆,都很难看到一座博物馆里所有的馆藏文物,甚至一些精品文物,可能我们永远看不到。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保存文物不受损坏,往往会把最珍贵的一些文物放在库房保存,除非特别需要,否则永远不会拿出来
有战争就少不了战俘,在历史上朝代的更迭中,双方的战俘主要是要收归己用,基本不会涉及到遣返之类的问题。而如一战、二战那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般作战双方在俘获对方大量的军事人员后,都会找地方将他们暂时关押,等到有交换战俘相关的谈判或战争结束后再把他们遣送
看晚清历史,有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一直惹得人们各种翻史料去论证,那就是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一直都说是病死,但是光绪就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去世的,这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怎么可能有这么巧,两人差着几十岁的年龄呢,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前后脚去世?首先来说,以前长时
明朝皇帝给后世留下的一个印象就是,都不怎么务正业。有人说除了朱元璋、朱棣和最后的崇祯皇帝外,剩下的明朝皇帝没一个务正业的。其中最出名的可能是木匠皇帝朱由校,及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但是在我看来,最不务正业、最能玩的皇帝则要数明武宗朱厚照了。他怎
1、潘氏,现居住于韩国巨济的潘氏,人数已超过十万,他们都是我国南唐时期曾官居中书令的潘佑公第三子文节公和第四子文壮公的后裔。2、卢氏,中国北方卢氏的后代,老祖宗其实是姜子牙。韩国卢氏在朝鲜半岛的开基祖是唐翰林大学士卢惠(更名穗)。卢穗率九子东渡新罗,受
清朝时期承袭了明朝的宗藩制度,对一些周边小国以宗主国的身份待之。清朝时的藩属国包括:朝鲜、琉球,安南、暹罗(泰国)、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今天这些国家大多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存在。比如朝鲜分裂成了今天的朝鲜和韩国,而琉
最近看吴秀波主演的以三国为题材的历史剧,剧中讲述了诸葛亮北伐时同魏国大军作战的故事。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北伐,巧用计谋声东击西,连下三郡。之后魏国派出司马懿领兵阻击。司马懿因为畏惧诸葛亮智谋,主张谨慎行事,众将不服要求出战,无奈之下司马懿答应让张郃先领
1、白姓:韩国白氏始祖原为中国苏州人,唐朝时为仕,官至吏部尚书,后被人陷害逃亡至新罗,新罗宣德王宠之,封以左仆射司空兼大司徒之官爵。目前白氏人口约有30万人,历史上白氏人物辈出,亦为一名门大族。2、张姓:韩国张氏始祖贞弼原为中国浙江省人,新罗贞圣王六年随
在战争中,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这类事情算是正常行为,清末的几十年间此类事件屡有发生。但是战后战败国向战胜国军人颁发功勋章的,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恐怕都是罕见,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清末1902年了!1900年,以义和团运动为导火索,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八国联
8090年代出生的我们,印象中还少在遇见新的国家建立这种事情,自二战之后民族独立运动下,世界各地该建国的地方基本都独立建国了,殖民统治时期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正式结束。但是也依然有部分地区会有一些小国陆续独立建国,比如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6年解体为塞尔维
凌迟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残酷的死刑,长期被用于处决罪大恶极的人,比如明朝大太监刘瑾,前期也有用于民间,但由于过于残忍,到了清朝基本就只用于处决一些反抗朝廷的起义军首领,如太平天国的林凤祥、李开芳、石达开等人都是被凌迟处死,但此后就再也没有用过这类刑罚。
战争必然少不了搜集情报,而搜集情报除了正规作战部队中的前线情报人员外,更重要的则是那些深入到敌后神出鬼没的间谍。二战期间日本日本为了窃取中国情报,就曾向中国各地派出了为数不少的间谍,这其中不乏女性。最著名的要数以下几位:1、川岛芳子这个名字已经被很多中
现代有不少宅女宅男,能不出门则一定不出门,抱着手机玩一天都没事。在古代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产品,但也不乏宅女,其中还有日本女王。此人叫卑弥呼,生活在2世纪左右,也就是中国的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她曾是一名很有本事的巫女,据说不仅能够代表人类和天神交流,还能
我的读书故事雍正王朝观后感
我这辈子啃过的部头最大的系列小说,不是普鲁斯特躺在河底的《追忆似水年华》,我自己一天到晚的胡思乱想就够多的了,完全不必进入别人的意识流;也不是梁羽生写的那些动不动就“参见拙作XXX”的十几本天山群侠传,虽然我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侠小说迷,但我对多数时候有正无奇的天山武林世界没有窥得全貌的兴致。正确的答案是二月河所写的“康雍乾”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万字。
那是十年前,我有大把的时间看小说。四部“康熙”、两部“雍正”、六部“乾隆”,在冗长中明白了什么叫津津有味。小说看了没多久,央视就以1999年开年大戏的规格推出根据《雍正皇帝》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在《雍正王朝》之前,刚刚火势冲天地流行过首席疯癫派清宫剧《还珠格格》。在《雍正王朝》之后,还要有经典戏说派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风火火闯江湖。冷面雍正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样挤眉弄眼,也不像纪大烟袋一样貌似正经、实则胡闹,他是张嘴朝廷闭嘴民生的正剧的主人公。从收视率来说,《雍正王朝》难敌《还珠格格》动辄40%的成绩,可是20%已经是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的最高纪录了。
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经典就看它能否经得起一看再看。时至今日,《雍正王朝》除了经常在各电视台重播之外,其影碟也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着不俗的销售量。我有个经商的朋友,把《雍正王朝》的一套DVD看烂了又买了一套,品味不休。在官员群体中,它和《走向共和》是不成文的必修课。为什么会有这般魔力?有人说这是世纪末的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人们渴望出现一个强悍的威权人物做灯塔,《雍正王朝》踏上了点儿。有人说这是奴性思想大发作,以正史的面目行歪史之实,美化过后的封建帝王迷惑人心,流毒无穷。我以为,这种高屋建瓴的总结,深文周纳的忧虑,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多数是文人墨客强做解人以及高来高走的杞人忧天,观众爱看《雍正王朝》,主要是它有紧张激烈、悬念重重的剧情,它把人琢磨透了,集了中国式权谋之术的大成,在感官刺激和人性思索方面都能满足观众,观众既没有明确的意识呼唤威权人物,也没有那么下愚因一部电视剧而惑乱历史。
问题挖得越深,往往离真相越远。这里只从实打实的地方说起。
(一)权谋教科书
《雍正王朝》里有四大弄权高手,康熙,邬思道,张廷玉和八王,他们驱使或者牵扯着其他棋子进退绞杀,全剧中的惊风密雨,几乎全是他们搞出来的。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如此深入而全面地展示过宫廷争斗和朝局角力,从来没有一部文艺作品能如此酣畅淋漓地运用中国式的兵法奇谋。当我看到《投名状》力不从心地布下权谋疑阵的时候,我觉得那是小孩儿过家家。
470)this.style.width=470"& 十三爷
1、做孤臣。
康熙按照顺治“永不加赋”的嘱托,一直对臣下和民间实施宽仁政策,加之晚年倦勤,百官变得恣肆不法起来。一个重要的弊政就是各级官员纷纷向国库借钱,挥霍浪费不思归还,以致国库空虚,无力办大事。逢有灾年或者边患,财政就会捉襟见肘。康熙有意派人追讨欠银,无奈无人领命去办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时候,其四子胤祯勇敢地站了出来,表决心说:“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康熙“圣心甚慰”。所谓“做孤臣”是与“结朋党”相对的,也就是处处以朝廷大局为重,勇于任事,披坚执锐,不考虑个人进退,不怕得罪同僚,哪怕落得个独来独往,没人理睬,也再所不惜。古来臣下取悦君王,有两条正路,一则是做忠臣,一则是做能臣,而这个“孤臣”的最高境界是既忠且能。问题是,这样的人纵讨得皇上一时的欢心,往往没有好下场。中国是人情社会,撕破脸皮做官,时移事异就可能获罪,无人同气连枝,只能付出代价,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你一辈子。这方面,汉景帝时的晁错就是前车之鉴。胤祯和康熙当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上这个保证一下,父子之间心意相通,帝座的天平也向老四发生了重要的倾斜。
四王爷揽下了追讨国库欠银的脏活累活,为之前驱的是非科甲出身的田文镜。这个后来被称为“酷吏”的能员,出身寒微,又要夺人奶酪,不免处处受阻,而且遭人白眼。老状元陈文胜来到堂前,还上了自己所欠的一两银子,并以科甲之名羞辱这个官场新人。田文镜以退为进:“陈大人,你既然是进士出身,状元及第,自然是熟读圣贤之书,深谙圣贤之道了?”陈文胜:“圣贤之书自然是常温常读,圣贤之道自然是恪遵不移!”
田文镜:“那我倒要请教,‘君子怀德,小人怀古;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什么意思?”陈文胜:“田大人要学君子之道,改日到舍下来,老夫可以教你。今天既然是谈欠库银的事儿,不必东拉西扯。老夫欠的一两库银已经还清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田文镜:“我正要问你欠一两银子的事,不过我不要你答,我代你说了。你上得堂来,倚老卖老,桀骜不驯,无非是怕众人说你不合流假清高;可你又不敢多借,怕朝廷有朝一日追查起来,损了你状元的名头。于是你就只借了一两银子,既不自外于同僚,又不怕朝廷追查。于是你就心安理得做你那既没有真才实学,也可不干实事的官儿,享受你那一篇八股文挣来的富贵荣华。什么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古。’你只是怀古不怀德。子曰:‘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你也只是怀惠而不怀刑。你这般不遵德化,只图虚名,用尽心机,尸位素餐的假道学真小人,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开口科甲闭口状元的喋喋不休?”
田文镜这一骂,骂尽了那一票东张西望、小心翼翼、碌碌无为、亦步亦趋的官场混子。这部戏中,着力褒扬的是那些不辞繁剧、实心用事的人,而对以几篇八股文章换得功名,一天到晚不做实事,只知沽名钓誉的人,则是逮着机会就加痛贬。这是“黑猫白猫”论的延伸,也是这个时代的风尚。
470)this.style.width=470"& 田文镜
3、谁家的银子
普通大臣的钱款由田文镜去追,王公贵胄的挂帐只能由四爷出面。老四去找老十让他还钱,老十深感纳闷:“国库的钱不就是皇阿玛的钱吗?我不是皇阿玛的儿子吗?儿子用老子的钱还用还吗?”不管是这个追欠行动,还是后来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位前期的四爷后期的雍正总想着削夺利益阶层的脂膏以充国库,便总免不了要遇到种种的软钉子和硬杠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由士绅、地主、贵族和官僚共同组成的统治阶层的天下。在稳态社会中,且不说蝼蚁般的被统治者难以翻身,就是贵为天子的皇上也不是颁行什么政策就能贯彻什么政策的。正如雍正跟乔引娣掏心窝子的话:我们都忍着点儿吧。
470)this.style.width=470"& 康熙
4、隔辈儿接班人
木兰围场,康熙率众皇子打猎,以玉如意为赏,引得阿哥们各动心机。十三阿哥胤祥猎杀野物18只,数量居首,而八阿哥胤嗣猎取活物11只。有人趁机给八阿哥说话,说他慈悲为怀,不愧贤王之名。可是胤祯的四子弘历突然越众说,“皇爷爷一生猎杀野物无数,难道就没有慈悲心肠吗?”他列举了康熙一生所取各色猎物的数目,然后奶声奶气地称他为“第一巴图鲁”。康熙龙颜大悦,赐弘历以玉如意。诸皇子在皇上面前做事,有志于王位者都会揣摩皇上心事,出奇制胜。胤嗣以“贤”名,胤禵以勇武,胤祯以实干,就在诸皇子角力之际,一个小辈儿的出现左右了棋局。做皇上,每天都浸泡在奉承和颂扬之中,若非拍得极其到位的马屁,皇上哪里还有什么感觉。弘历这番话说得巧妙,又出于至诚,自然给康熙留下很好的印象。后来他传位给胤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弘历之贤,胤祯百年之后传位弘历,可保大清三朝盛世。康熙深谋远虑,后来的事态果真如他所愿。
5、无情最是帝王家
康熙英明神武了一辈子,晚年被九王夺嫡弄得很伤神。发现太子胤礽跟郑妃通奸之事,康熙震怒之下病倒。平衡被打破,各路食人鱼纷纷循着血腥气而来。老大胤禔飞扬浮躁,以大阿哥的身份对诸弟发号施令,并趁机进谗言,想铲除太子,反倒暴露出自己施魇镇害太子的丑事,被送宗人府终生圈禁。老十四伪造老十三手迹,调兵包围行宫,造成太子逼宫的假象。康熙惊怒之下,废了太子,把老十三也囚禁起来。看着亲兄弟你死我活的争斗,老十三悲从中来:怪不得人家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这部戏里,老大和老十四是最不讲兄弟之情的,老八老九老十同气连枝,但对视为对手的兄弟敢于下手,老三置身争斗之外,太子老二纯是利用老四和老十三。老四曾以手抓刀救下十四弟,但这一幕与雍正的传统形象相差太多,给人以明显的虚构之感。只有老十三至情至性,在这部高高在上的政治戏里,让观众觉得亲近,粉丝也最多。
佟国维当朝为相,门生故吏遍天下。他的侄子隆科多想让“六叔”给找个差事,三番五次上门求告。佟国维吃缠不过,派他去监狱里做了个微末小官儿,与被贬的十三爷攀上交情。又过了一段时间,因太子位虚悬,皇上让众臣上表举荐新太子。佟国维居中串联,满朝文武都举荐“八贤王”,他却偏偏让隆科多去烧四王爷的冷灶。隆科多大有怨气,佟国维却说出一番道理:我保八爷,你跟四爷,不管将来谁得势,可保佟氏家族安贵尊荣。隆科多这才理解了“六叔”的苦心,而后事也如佟国维设想:佟国维保举八爷触了霉头,被康熙斥为“以怨报德的无耻小人”,而隆科多逐渐被选为辅佐雍正的重臣。
7、头上几片云
西北用兵,谁为主将?胤祯在邬思道的开解下举荐了八爷党的胤禵为大将军王,胤禵作为回报也举荐了胤祯旗下的年羹尧为陕甘总督。老年本为四王爷府上胞衣奴才出身,因精明能干走上仕途,这番升了官,被八爷党拉拢,一时失了分寸,进京就先去拜会前程看好的八爷。这下招了老东家胤祯的忌,拿走了老年升官的票拟。老年如梦方醒,来到雍王府长跪请罪,胤祯就是不见。老年低声下气自己走进去,给胤祯脱鞋洗脚。胤祯开始假装没看见,洗完后把他好一番教训:“你不要盘算着这块云,那块云,你头上只有一片云,那就是我!”这番敲打之后,顽劣的年羹尧老实了很长时间。为了进一步笼络他,胤祯又纳年秋月为妾。正如周瑜表述和孙策的关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这自然是颠扑不破的组合了。
470)this.style.width=470"& 张廷玉
8、帝王心术
康熙年命不永,卧病不起。王师傅问太医:“皇上病情如何?”太医外交辞令答:“吉人自有天相,不必担忧!”值此朝局微妙之时,康熙连下诏书,把老四、老八、张廷玉都严加申斥,令回府反省。胤祯心灰意冷,准备遣送智囊邬先生。在《雍正王朝》的众多英才里,我最服膺的正是这个瘸子邬思道,这哥们达到了中国策士运筹帷幄的最高境界,朝廷上下有一丝一毫的动静,他就能据此对真相洞若观火。如果说福尔摩斯是根据蛛丝马迹,推想曾经发生的事情,他是根据皇上或者大臣的一个动作,对虚无缥缈的未来作出预测。他告诉老四,先皇驾崩之前先贬重臣,新皇登位一经起复即为自己简拔之臣,不复有尾大不掉之忧,这正是帝王心术,用人之道啊。老十四进献死鹰为皇上寿,皇上不予追究,正说明他意不瞩老十四和老八。一席话令老四茅塞顿开。
9、全身而退
自古都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说,刘邦屠戮功臣,朱元璋翻脸不认人,功高盖主者往往性命不保。单是雍正一朝,就有年羹尧立下奇功后极度膨胀,横行不法,难逃一死。邬思道厕身王府十年,为胤祯策划最不可告人的夺嫡之计,一旦上位成功他铁定是难得善终。他早已想到此节,当雍正功成后跟他客套时,他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瘸子不可居于庙堂之上,先帝钦犯不宜正式起用,才智用尽之人无可再用。雍正沉吟间,他更进一步提出,自己可以随李卫而去,不会从此消失。这样,雍正打消了全部的担心,他乃全身而退。范蠡、文种都是勾践重臣,灭却吴国之后,范蠡飘然而去,做了陶朱公,而文种恋栈不去,招了杀身之祸。自古以来,功臣自保最难。
10、关键时刻,关键人物
邬思道智商最高,张廷玉火候最老。密实之事不决问老邬,朝堂之事不决有老张。每到当庭较量,图穷匕见的关键时刻,必有张廷玉如擎天之柱般出面保驾,化险为夷。隆科多为什么肯出面扶保老四?因为张廷玉捏着康熙爷亲颁的赐死隆科多的圣旨。康熙驾崩,诸王不服,拒不称臣。张廷玉一面让隆科多去取旨,一面让侍卫张五哥保护胤祯。圣旨读完,张廷玉率先改口:皇上节哀。老十三夺兵权后赶到,胤禩等不得不下跪。
在胤禩发动的最后攻势里,关外进京的几个铁帽子王坚称要恢复“八旗议政”和“八王议政”。反对势力气焰薰天,眼看局势就要失控。张廷玉再次站了出来,先以丰厚的学识讲解了所谓“八旗议政”的来历,进而推翻所谓“旗务政务一起整”的合法性。又以两朝老臣的身份作证:先帝爷晚年的心思就是整顿吏治,皇上之举无可指责,令造反派一时气沮。胤禩发出诛心之论:你反对八旗议政,是怕失去你军机大臣的高位吧?张廷玉微微一笑:八爷,咱连同时辞官不做,如何?张廷玉在急流险浪中,总能找到别人驳不倒的道理,真是透彻之极,老辣之极。他就如同一个善于寻找POINT的律师,每每根据案情从高头法典中找出所向披靡的条文来,奠定胜局。人如其名,他是一块朝廷中的美玉。
当然,张廷玉再强,也只是文事,解决的是谁名正言顺的问题。而如果八王霸王硬上弓,他是无可抵挡的。这时,就要看十三爷的了。康熙晏驾那次,十三爷一出牢笼就夺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为雍正稳住局势。这次,八王悟到:“有了人心,有了文事,没有武备,还是败在他手里”,早早控制了两处的军权,大殿前的御林军也被反水的隆科多调走,又是十三爷扶病奔走,夺回兵权,击溃八爷党。
11、让我的心握你的手
雍正临朝,为避嫌,胤字辈儿全部成了允字辈儿。廉亲王允嗣仍然不甘失败,挑唆雍正三子弘时与弘历夺嫡。弘时当年参与科场弊案,被允嗣拿了把柄,深以为惧。允嗣为了表示诚意,上来就把那份口供交给弘时。弘时去了心腹之忧,同时雄心大起,从此对八王言听计从。同样是示人以诚,十三爷允祥从来都是真心托付,而八爷只是玩弄权术。康熙临终前说:老八处处学我,处处学的不像,我是宽容为怀,他却只是收买人心。这是至论。而弘时也非善类,“八旗议政”事败之后,他对允嗣家人痛下重手。允嗣留下绝户计,再次假托知己地挑动他与弘历争,一方面是给雍正制造麻烦,一方面把才低而心毒的弘时推向死地。
12、“硬汉子”皇上
田文镜的办事原则是“只看两头,不管中间”,但凡百姓和皇上满意,决不怕与官绅阶层为敌。加之他非科甲出身,与读书人本就有些隔膜。在河南推行新政时用力过猛,激起了众生员罢考示威。李绂等儒界领袖率百官群起而攻之,雍正为了新政不废而力挺田文镜。这样,一道道折子不断递上来,雍正就是不表态。等弘历从河南调查回来,雍正把新政之利宣示百官,并退还折子,令其不许再闹。群臣就是不肯罢休,在殿外跪倒一片。雍正发标说:“你们读的书,朕都读了。你们没读的书,朕也读了。朕四十年阿哥,六部办差,刀里火里滚出来的硬汉子,还怕你们?”皇上坚不让步,杀了两个大臣,把李绂革职,永不叙用。众臣下心里不服,君臣较量以各种形式继续。
康熙和乾隆两朝都采行宽容政策,大清朝达到了最繁盛富庶的时期。两朝中间的雍正留下了苛厉之名,他为什么放着安生日子不过偏要跟百官顶牛?二月河和胡玫都用了“国库银子说”:康熙驾崩时,国库银子里不足700万两。而雍正晏驾、乾隆接手时,国库里的银子超过了5000万两。意思很清楚,康熙的宽容留下了一个穷摊子,而雍正的严厉打下了富裕的底子,让乾隆的仁政有了实施的基础。还有就是剧中反复强调的:圣祖爷晚年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整顿吏治,把一副千斤重担留给了雍正。雍正勇往直前留下了骂名,却给处处追圣祖之风的乾隆留下了比较清廉的官员体系。反正“康乾盛世”的100多年不可能把雍正的13年刨出去,雍正至少也是个继往开来的连接者,至于说胡玫给他打分过高,我们只当是文艺创作就好了,不必当作信史来读。
(二)演员今何在
演雍正的唐国强几经沉浮,至今仍是中国电视剧界最红的男演员之一。他是青岛人,1975年出演电影《南海风云》,以英俊的扮相进入影坛。1979年主演黄健中导演的《小花》,影片取得巨大成功,唐国强的两个“妹妹”陈冲和刘晓庆都获得了表演奖,惟独他有些落寞。1981年,他与李秀明合演了唯美的《孔雀公主》,电影被认为矫柔造作,他也由此饱受“奶油小生”之讥。
后来,他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两年,重新出发。直到1990年代初,他得到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角色,才算彻底走出了观众歧视的目光。1996年,他在电影《长征》中初次尝试扮演毛泽东,从此成了神似派特型演员的代表人物。《雍正王朝》中,他奉献了一个呕心历血、死而后已的帝王形象。不消说,是打动了很多观众。
在出演《雍正王朝》之前,焦晃早已是海派话剧的代表人物,赫赫有名的“莎剧王子”。他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数十年来坚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行动规律”演员学说,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腻和层次,速度节奏和形体语汇的准确生动。他主演过莎士比亚剧作《无事生非》、《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莫里哀剧作《吝啬鬼》,品特剧作《背叛》等,中国戏剧作品有:《秦王李世民》、《正红旗下》、《第二次握手》等。此外,焦晃还导演并主演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悲悼三部曲》,编剧并导演、主演历史剧《虎行匍匐》。虽然他也参演过一些影视作品,但并不为大众熟知。是《雍正王朝》让观众重新发现了焦晃的魅力。他的脸型瘦长,与画像中的康熙近似,他擅长在平淡的语调中突然改变台词节奏,把心计深沉的帝王、心境凄凉的父亲融为一体,煞是动人。
张廷玉的扮演者是杜雨露,他演出了居庙堂之高、面对莫测朝局的危惧之心和战栗之情。他是东北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进了哈尔滨话剧院,在舞台剧《松涛曲》、《夜幕下的哈尔滨》中担任主要角色。1979年,他在电影《奸细》中扮演政委,1980年又演了电视剧《纪委书记》,在《喋血黑谷》、《风雨下钟山》、《撼天雷》等影视品中均有不俗表现。跟焦晃一样,《雍正王朝》使他老来走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突出重围》中铁骨铮铮的老军人方英达,《省委书记》中的封疆大吏贡开宸,《神医喜来乐》中的王太医,各色人等,手到擒来。他的嗓音有些低沉,表演鲜明有力。他不拘泥于塑造正面人物,贪官和坏种一样能信手拈来,称得上是个千面演员。
扮演八王爷的王绘春毕业于有“明星的摇篮”之称的青岛39中,倪萍、唐国强、赵娜、王静、张山等演员都是他的校友。他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系,进入青岛话剧院。他两次扮演孔子,三次扮演八爷胤禩,一度成了“王爷专业户”。胤禩胸有山川之险,腹有城府之严,是个心里做事的狠角色,喜怒不形于色,这种内敛型人物是最难演的,王绘春通过面色和眼神的变化、寥寥有数的台词,演得很棒。八爷前半生以贤邀名,声望极高,遇事有种游刃有余的潇洒。棋到中盘后连遭挫折,一种从头到脚的“不甘心”笼罩了他,脸上的戾气越来越重。到最后摊牌时,他已经接近疯狂了。这几个层次,王绘春举重若轻,尽数到位。
“年大将军”杜志国出身天津警备区文工团,转业后进入保定话剧团。和许多成名的演员一样,杜志国走红前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他曾为了一个角色,在八一厂的门口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好话说尽,还是没有得到这个角色。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推出了一大批演员,他也是其中的一个。随后,他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扮演了年羹尧,飞扬跋扈,不得善终。从此戏约不断:1999年《突出重围》中饰黄兴安,2001年《李卫当官》再演年羹尧,2002年《天下粮仓》饰贪官卢焯,2003年《绝对控制》中饰腐败警察唐子杰,2006年《贞观长歌》饰侯君集,2007年《新封神榜》饰苏护。
邬思道在小说中是个傲骨凌铮的汉子,到了电视剧中却成了一个胖乎乎的男人,像掌柜而不像策士。扮演者李定保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55届毕业生,毕业后扎根广西演了20多年的舞台剧。李定保很早便涉足影视,电影《阿Q正传》中的鲁迅就是他扮演的。1991年在电影《大决战》中,李定保扮演了傅作义。李定保演邬思道是焦晃推荐的,他说:“从小说来讲邬思道这个人物是很神的,是诸葛亮、刘伯温式的人物,但我觉得不能把他演得太神了,那样不实际也不太可信。我认为邬思道策划谋略的基础在于他读书比较多,看问题尖锐深刻、入木三分。他自己残废了,不能尽展抱负,便忠心辅佐雍正走上帝位。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理想的文人形象。”
与年秋月的爱情让他觉得很有趣:“我演了一辈子戏,无论正面还是反面人物都是那种正儿八经的人,60多岁了却第一次演起了爱情戏。”
九爷胤禟的扮演者苗海忠曾是家喻户晓的“燕舞小子”。80年代中期,“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广告歌唱遍全国,观众也认识了又弹又唱又跳、活泼健康的苗海忠。后来,苗海忠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不料在毕业前卷进了一场命案之中。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过失杀人罪,有期徒刑四年半。苗海忠出狱后,监狱和农场给苗中央戏剧学院发了一份申请函,将苗海忠在监狱的表现、立功做了详实的描述,希望戏剧学院为苗海忠发放毕业证书。经研究,中央戏剧学院给苗海忠补发了毕业证书。这份传奇经历后,苗海忠在影视圈中重新站稳了脚跟。
“十三爷”王辉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他与冯远征、丁志成、岳秀清等一起毕业于“北京人艺”学员班,又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与剧雪等人同窗。他于1991年重返人艺,并参演了话剧《李白》。1992年演了《京都纪事》后,王辉自称他曾“不务正业”地晃荡了好几年,“而《雍正王朝》是我回到这行里的第一部戏!”戏中的十三爷不但与老四兄弟情深,始终做他的护身符;在太子出事的当晚,他不避嫌疑陪在左右;在老十四惹起皇上雷霆之怒,康熙手执宝剑要砍他时,老十三跃身挡在了前面。对皇位和进退无所求,对兄弟之情很在意,这个角色被人们熟知和喜爱。
老演员蔡鸿翔饰演了隆科多,装嫩的那段也太反差了。李颖饰演乔引娣,除了温柔贤淑,这个被皇上和王爷争来争去的女人似无多少过人之处。《雍正王朝》之后,他加入了英达的情景喜剧班底,在《东北一家人》等戏中演了一系列搞笑者。赵毅饰演李卫,这个“狗儿”鬼马无赖,形神兼备。徐祖民饰演允禵,是个倔强的小辣椒。贾兆冀饰演孙嘉诚,丑得可以,忠得可悲。壮丽饰演胤祯的福晋,他在生活中正是唐国强的夫人。贺生伟饰演田文镜,当真是个杠头。刘魁饰演十阿哥胤锇
,像个粗人。杨洪涛饰演李德全,百依百顺的奴才相。万弘杰饰演刘墨林,小生坯子,跟小说中的诙谐天王不搭调。
胤禛的军师——邬思道
《雍正王朝》是近年来难得的国产好剧,作为一部历史剧,比其它什么&&私访,&&戏说好太多,且不说该剧演员阵容空前强大,剧本编写也是紧扣人心。看过《雍正王朝》,焦晃、唐国强、杜志国、王绘春的演技自是没话说,不过,里面却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四爷胤禛的军师——邬思道。
   仔细分析《雍正王朝》中的几股夺嫡力量:
   1.太子,几乎是孤寡一人,但好歹有皇上为其撑腰,毕竟太子是皇上最喜欢的皇子。
   2.四爷,孤臣自居,只有十三爷和他是同一战线,但后来皇上为了保护他,而将他关押保护,所以只有邬思道为他出谋划策。
   3.八爷,号称八贤王,党羽遍布朝野,几乎收买笼络了所有大臣,呼声极高。
   4.十四爷,手握兵权,十万大军在手,拥兵自重。
看这个实力分析,四爷应该是最弱的,既无兵权,又是孤臣自居,且不怎么得皇上欢心,但是最后赢的确实四爷,而他之所以能够赢,完全是身边有一位能够看穿任何人的心理的心理学专家邬思道,更绝的是他和皇上素未谋面,却能够很好地把握皇上的心理,帮助四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最后赢得皇位。这样看来,邬思道一人可以敌得过满朝文武以及十万大军。
而在四爷的夺嫡过程中,有三步棋至关重要,这三步棋要是一旦有任何偏差,皇位就不会是他的了,而如果没有邬思道在旁边指点,四爷不知道犯了多少错误。
   第一步:上书保举废太子,表现出君子清心寡欲,不欲党争。
太子是皇上的第二个儿子,从两岁开始做太子,一直四十年,可惜这个太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仅没有一点才华,而且荒淫无度,和皇上的妃子郑春华私通,终于皇上下令废了太子,并且让朝野大臣们推举新太子,这时候,所有人全部推选自己这一派的首领,朝野之间立刻显出党派斗争。四爷本来正是为难的时候,不知道该推举谁的时候,(其实他的心里当然是想推举自己)邬思道为其解忧。
邬思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个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的老爷子老了,这么大的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他很精明啊,从不去争这把钥匙,只是默默地帮老爷子干事儿,有一天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就把这把钥匙
   十三爷: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
邬思道: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邬某冒昧,私底下为四爷和十三爷写了一份奏折,你们看看,如果能用,就请马上各誊写一份,单独呈给皇上。
当四爷和十三爷看过奏折之后,大吃一惊,因为奏折上正是要保举已经废了的太子,虽然看着有些荒诞,但这正好和皇上的心意不谋而合。这一举动,让皇上对四爷刮目相看,大加赞扬。
试想,没有邬思道的一席话“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四爷和十三爷怎么会想到保举废太子,不管他们选谁,一定会陷入党争,这只会让皇上更加厌恶,这一事件中,八爷就是最大的牺牲者。
   第二步棋:放弃大将军职位,初显仁君气度
皇上为了保护十三爷,而将其软禁,四爷非常心疼,适逢西北战事,皇上想找一个大将军,四爷为了让十三爷重获自由,想上书举荐十三爷,而邬思道却因为早已看穿皇上的心思,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一席话让四爷醍醐灌顶。
   邬思道:您真的要举荐十三爷出来带兵啊?
   四爷:为什么不?
   邬思道:难道您忘了,十三爷的外公就是克尔克蒙古大汗啊?
   四爷:那又怎么样,他还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呢!我就不信十三弟连这一点都分不清楚。
   邬思道:人家要是以此为借口极力反对呢?
   四爷:我就以百余口身家性命力保。
   邬思道:那四爷这百余口性命也就断乎难保了。
   四爷:这话怎么讲?
邬思道:西北用兵看起来打的是兵马,其实打的是钱粮,打的是后援,茫茫荒漠,十万大军,最怕的就是粮草不济,后援短缺。查尔丹全军覆没,大家都说他是轻敌冒进,可就是没人替他想一想,兵部一个月几道兵符,责他为己观望,而应给他的粮食又找种种借口不按时供应,他坐困愁城,能不急着找叛军决战吗?如果说查尔丹轻敌冒进这恰恰是朝廷逼的,他的失败不是败在敌军,而是败在自己人手里。
   四爷:可老十四也是知兵之人啊,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样做会导致兵败?
   邬思道:没错,十四爷和八爷要的就是查尔丹兵败。
   四爷:他们不惜牺牲朝廷六万大军,就是为了争夺这个带兵之权?
邬思道:是啊,四爷,皇上若派了十三爷为大将军,十四爷和八爷更会时时设阻,处处掣肘,到那个时候,十三爷就是第二个查尔丹,十万大军和四爷这百余口性命,呵呵
   四爷:皇阿玛圣明烛照,难道他就一点也没觉察?
   邬思道:四爷问得好啊,如果说以前皇上没有察觉,现在也一定是洞若观火了,我料定,皇上心理早已经默定了大将军的人选了。
   四爷:谁?
   邬思道:十四爷!四爷,论才略十四爷可以胜任,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十四爷带兵出征才不至于后援受制,重蹈覆辙。
   四爷:照你这么说,皇阿玛很快会有旨意?
   邬思道:不会,他老人家还在观望。
   四爷:观望什么?
邬思道:观望八爷,更是在观望四爷您。太子一位虚悬,皇上又日渐苍老,这大清的即位人才是他老人家最大的心事啊!这个即位人皇上心里早就有数了,可一直又不把他抖了出来,为什么?一是为了要保护他,以免他重蹈废太子的覆辙,二是进一步观察他,看他这个人有没有仁君的气宇,四爷,您如果真有这个气宇,这一次一定要以朝廷的大局为重,力保十四爷出任大将军,而不是去争这个大将军。
厉害啊,分析的如此透彻,在他眼中,皇上就是一个透明人,任何心思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若不是邬思道的一席话,四爷恐怕拼死力保十三爷,那么不仅皇位无望,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
  而正是这次四爷力保十四爷出任大将军,让皇上赞许不已,更体现出自己的仁君气概,更是让八爷一头雾水,同时也显现出八爷的心胸狭窄,一箭几雕,四爷在夺嫡路途中又近了一步。
   第三步:紧急时刻,先下手为强!确保皇位在手。
皇上六十大寿,皇子们纷纷献礼,远在西北的十四爷派人送来了一块陨石,但是中途却被八爷掉包,换成一只死鹰,皇上气急败坏,却没有让人去查这件事情,只是默默说:“天知道。”于是诸位皇子纷纷猜测,皇上是否已经默定十四爷为即位人了,四爷得知后,非常沮丧。
   四爷:邬先生,虽说你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啊,委屈你了,这些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邬思道:(大笑,狂笑)
   四爷:先生是在笑话我?
   邬思道:四爷啊,四爷,你怎么就不明白皇上的一片苦心呢?
   四爷:我是不明白他老人家的苦心啊,我只知道他的心里已经默定十四弟做他的继承人了。
   邬思道:哦,何以见得?
四爷:就是瞎子也能看见,先不说王师傅上书举荐我,被他老人家废除,就说老十四吧,他竞给他老人家一口匣子,里面装的是一头死鹰,这是什么呀,这是连禽兽都不忍心干的事,就算不是他老十四干的,可是他老人家一声不吭,查都不查,却把我、张廷玉和马齐降级的降级,撤差的撤差,这分明是在给老十四登基扫平障碍啊!难道人一老了就真的什么都糊涂了吗?
邬思道:哎呀,四爷,您就为这个灰心?您真的该好好参详一下皇上的帝王心术啊!皇上这是在预备后事啊,龙体欠安,他已经自治不起,阿哥门逐鹿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八爷防着您,更防着十四爷,十四爷拥兵自重,单等皇上晏驾,他兵临城下与八爷较量。您一看就知道,凡处落的都是能员干吏,这些人有陷入党争,于将来的朝局不利,这辅错了人,新主登基难免大开杀戒,辅对了人又难免侍功娇主,以后难以驾驭,所以现在统统将他们监押保护了,新主登基一纸赦书,他们就成了新皇帝得用的臣子。皇上这一计虽苦,但也是菩萨心肠了。关键是皇帝心目中默定的继承人究竟是谁?如果默定的是八爷或者十四爷,出了送死鹰的事,岂有不查之理。但皇上没有查,正是因为不查,就可以足证皇上心目中默定的人选不是八爷也不是十四爷。
   四爷:何以见得?
邬思道:王爷你只要平心一想就自然明白了,送死鹰的事儿,我敢断定是八爷所为,十四爷率十万精锐在外,如果彻查他,正好给了十四爷一个清君侧的口实啊,八爷在这里联络呼应,立时就是天下大乱啊,如果查办八爷,礼物又是十四爷的,八爷叫起状天屈,九爷,十爷推波助澜,立地祸起萧墙啊,到那时皇上恐怕想善终都难,如今大局稳,对四爷有利,大局乱对八爷有利,十四爷正盼着四爷与八爷打个平手,他正好坐收渔翁之利啊!皇上的病能好自然是好,可眼见皇上灯干油尽,怎么禁得起这一场风波呢?所以这一次八爷虽是走险棋,可也是瞧准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个乱子。(厉害,连八爷的心理都可以分析出来)
   四爷:胜读十年书啊,他要的是乱,我当然要稳。
邬思道:对,只要能稳住局面,这个即位人就非王爷您莫属啊!可一个稳字谈何容易啊,八爷的党羽遍布朝野,而王爷您一直孤臣自居,手里既无人可用,也无人可派,我最担心的是隆科多啊,他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最深,他现在是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城的兵权,如果此人倒向八爷,皇上就是传为给您,您也坐不住啊!(的确如此,隆科多一直摇摆不定,向其六叔佟国维讨教,佟国维告诉他一定要等,静候皇上旨意)
眼下只有一个人能清廷保驾。
   四爷:你说的是十三弟?
邬思道: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键营、步军衙门统领有一半是十三爷使出来的,十三爷不出狱,就是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传位给其他阿哥,四爷,你只要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啊!
邬思道的这一番分析,立即让四爷茅塞顿开,试想,如果没有邬思道这席话,四爷只会怨天尤人,不会采取行动,更不会和十三爷联络呼应,到时候,恐怕真的就像邬思道所说,即使皇上把皇位传给他,他也坐不住。
这是这三步棋,让四爷胤禛登上皇位,其实,论才略,他不及十四爷,论阴险狡诈、人脉关系又不及八爷,而他幸运的是身边有这样一位足可抵挡百万大军的军师。
邬思道是聪明的,他知道一旦四爷登上皇位就是他隐退的时候,毕竟,一个可以虽是看穿任何人心思的人是可怕的,四爷当了皇帝之后,恐怕也就不需要这个军师了,毕竟一个随时知道自己想什么的人是自己最大的威胁。邬思道走得好,这一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临走前他给十三爷说过:“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尚未看通世事,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往,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府里专门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正王朝八爷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