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华蘅芳一起将西方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数学一起第二次穿入中国

华蘅芳:科技史上的第一颗星_网易新闻
华蘅芳:科技史上的第一颗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蘅芳()字若汀,江苏常州人,数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这是一个数学天才。
在同龄人还在私塾诵读《三字经》与《百家姓》时,不到十岁的华蘅芳,就已经开始自学家中书橱里藏的算学书。而且,他的进度令人惊诧,仅用了两年有余,就学完了唐代最高学府国子监需要用十年时间学完的九部古算书。
不过,在华蘅芳身处的那个时代里,读书人已经很难安然坐于书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离他家乡不远的江面上,正游弋着挂有各色国旗的外国军舰。
在父亲的支持下,华蘅芳走访了无锡城中一位“好格致之学”的匠人徐寿。对于华蘅芳个人来说,他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但对于中国近代科技史来说,却从此翻开了全新一页。
随后,华、徐二人完成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近代科学实验
他们买来洋枪,将麻雀绑在竹竿顶上,选取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射击,来观察子弹的运行情况,终于弄清了抛物线的原理。就此,华蘅芳写下了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抛物线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几何学著作。徐寿则为这部书画了插图。
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华、徐两人一起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轮船、第一批机床、兵船和近代枪炮
而作为一个数学家,华蘅芳翻译了许多西方近代科技教材,并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我国近代科技人才。
1874年,徐寿与西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搜藏“各国瑰器”,资诸生考研。这是中国第一座近代理化学院。华蘅芳出任山长兼算学教习,却不取一文报酬。同时,他还承担着繁重的译书工作。
华蘅芳几乎不懂英语,他只能与粗通中文的外国传教士合作。每天早晨,华用过早饭,便徒步走到传教士家中,听口译,做笔录,午饭大多时候是自己带的干粮,到了深夜,再带着一天的笔录回到住处,重新推敲整理。
此时的华蘅芳将近40岁,本该年富力强,但长期译书,他的身体已经逐渐衰弱,头上也出现了丝丝白发。等到翻译《地学浅释》这本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名著时,他一度身患痢疾,连续便血。可即使如此,他仍带病工作,以至后来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当老友徐寿来住处看望时,华蘅芳早已是极度虚脱,“呈面无人色之状”。
译书工作极为繁索,以致儿子夭折时,他未能及时赶回;妻子重病也无暇探望,病危之时,他才奔回家中,妻子已奄奄一息,不能说话,这也成为他的终身遗憾。
他为后世留下了累累硕果
与外国人合译出版了12种,共171卷十数万字的近代科技著作,内容泛及数学、地质学、矿物学、航海、气象、天文学等。梁启超称赞他的“译著兼信、达、雅三者之长”。近代数学的许多名词,如代数、几何、三角、微分、积分、函数、对数等,基本上都来自于华蘅芳的译本,这些译名甚至流传到了日本。
1898年,已经年过花甲的华蘅芳不顾年老体弱,出任家乡一所新式学堂的总教习。在旁人的记载中,这个白发老人“口讲指画,不辞劳瘁。日课之外,复编讲义,务以详明晓畅,启发后来”。有时,他还故意将算题算错,鼓励学生纠正,并自嘲道:“先生老矣,算学竟不及尔等。”
晚年的华蘅芳,曾先后接到数处高薪聘请,但他坚拒不受。终其一生,“敝衣粗食,穷极终身”,从不存求禄进仕之想,身殁之日,家中竟无一丝余财。
逝世前数月,在家乡的湖泊边,这个数学家曾这样写道:“
傍晚之星,初见一点,旋见数点,又见数十点、数百点,以至灿然布满天空。”殊不知,他就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最初的那颗星星。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华蘅芳“格致”思想浅析论文,哲学,专业,中国哲学,华蘅芳,华蘅芳故居,哲学思想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华蘅芳“格致”思想浅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①参加制造中国..
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①参加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②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③翻译过西书④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参加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的有华蘅芳、徐寿,所以选项①不符合题意,同时徐寿的主要成就在化学方面,不在数学方面,所以④也不符合题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①参加制造中国..”主要考查你对&&魏源《海国图志》,林则徐《四洲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魏源《海国图志》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又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它系统介绍世界各国人文情况,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实践和研究,魏源看到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直接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有“长技”的国家。他认为只有真正“知其情”、“知其形”才能“师夷长技”,才能最终制驭它。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魏源: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年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筹议漕粮、水利等工作。以后,他任内阁中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较多地了解社会实际。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海国图志》的有关内容: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而睽涣取诸易象,射御登诸六艺,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指南制自周公,挈壶创自《周礼》,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云集而鹜赴,又何暂用旋辍之有?……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海国图志》卷2 开眼看世界:
“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1)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2)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使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另一类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服务的。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英国侵略军“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2)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①它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②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③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林则徐简介:林则徐(),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四洲志》: 《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①参加制造中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7660239389202550107733233842268071中国数学及数学名词-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中国数学及数学名词
【数学栏目提醒】:以下是网学会员为您推荐的数学-转
中国数学及数学名词 - 互联网,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转 中国数学及数学名词 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 9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就是在这种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1084年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1213年鲍擀之又进行翻刻。&&&&这些都为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从开平方、开立方到四次以上的开方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就是贾宪。&&&&杨辉在《九章算法纂类》中载有贾宪“增乘开平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子。&&&&根据这些记录可以确定贾宪已发现二项系数表创造了增乘开方法。&&&&这两项成就对整个宋元数学发生重大的影响其中贾宪三角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提出600多年。&&&& 把增乘开方法推广到数字高次方程包括系数为负的情形解法的是刘益。&&&&《杨辉算法》中“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介绍了原书中22个二次方程和 1个四次方程后者是用增乘开方法解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 秦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了21个用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为了适应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秦九韶把常数项规定为负数把高次方程解法分成各种类型。&&&&当方程的根为非整数时秦九韶采取继续求根的小数或用减根变换方程各次幂的系数之和为分母常数为分子来表示根的非整数部分这是《九章算术》和刘徽注处理无理数方法的发展。&&&&在求根的第二位数时秦九韶还提出以一次项系数除常数项为根的第二位数的试除法这比西方最早的霍纳方法早500多年。&&&& 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授时历》中解决了三次函数的内插值问题。&&&&秦九韶在“缀术推星”题、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如象招数”题都提到内插法他们称为招差术朱世杰得到一个四次函数的内插公式。&&&& 用天元相当于x作为未知数符号立出高次方程古代称为天元术这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现存最早的天元术著作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留传至今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 朱世杰的四元高次联立方程组表示法是在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常数放在中央四元的各次幂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他各项放在四个象限中。&&&&朱世杰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四元消元法其方法是先择一元为未知数其他元组成的多项式作为这未知数的系数列成若干个一元高次方程式然后应用互乘相消法逐步消去这一未知数。&&&&重复这一步骤便可消去其他未知数最后用增乘开方法求解。&&&&这是线性方法组解法的重大发展比西方同类方法早400多年。&&&& 勾股形解法在宋元时期有新的发展朱世杰在《算学启蒙》卷下提出已知勾弦和、股弦和求解勾股形的方法补充了《九章算术》的不足。&&&&李冶在《测圆海镜》对勾股容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九个容圆公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 已知黄道与赤道的夹角和太阳从冬至点向春分点运行的黄经余弧求赤经余弧和赤纬度数是一个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传统历法都是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则用传统的勾股形解法、沈括用会圆术和天元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公式结果不够精确。&&&&但他们的整个推算步骤是正确无误的从数学意义上讲这个方法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法的途径。&&&&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为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与算法改革的同时穿珠算盘在北宋可能已出现。&&&&但如果把现代珠算看成是既有穿珠算盘又有一套完善的算法和口诀那么应该说它最后完成于元代。&&&& 宋元数学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数学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宋元数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极权统治宣传唯心主义哲学施行八股考试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除珠算外数学发展逐渐衰落。&&&& 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 从明初到明中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和这种商业发展相适应的是珠算的普及。&&&&明初《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和《鲁班木经》的出现说明珠算已十分流行。&&&&前者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后者把算盘作为家庭必需用品列入一般的木器家具手册中。&&&& 随着珠算的普及珠算算法和口诀也逐渐趋于完善。&&&&例如王文素和程大位增加并改善撞归、起一口诀徐心鲁和程大位增添加、减口诀并在除法中广泛应用归除从而实现了珠算四则运算的全部口诀化朱载墒和程大位把筹算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应用到珠算程大位用珠算解数字二次、三次方程等等。&&&&程大位的著作在国内外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1607年以后他先后与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法义》一卷与李之藻编译《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启被礼部任命督修历法在他主持下编译《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历书》主要是介绍欧洲天文学家第谷的地心学说。&&&&作为这一学说的数学基础希腊的几何学欧洲玉山若干的三角学以及纳皮尔算筹、伽利略比例规等计算工具也同时介绍进来。&&&& 在传入的数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绝大部分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启认为对它“不必疑”、“不必改”“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几何原本》是明清两代数学家必读的数学书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 其次应用最广的是三角学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大测》《割圆八线表》和《测量全义》。&&&&《大测》主要说明三角八线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矢、余矢的性质造表方法和用表方法。&&&&《测量全义》除增加一些《大测》所缺的平面三角外比较重要的是积化和差公式和球面三角。&&&&所有这些在当时历法工作中都是随译随用的。&&&& 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跟随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有薛凤柞、方中通等。&&&&穆尼阁去世后薛凤柞据其所学编成《历学会通》想把中法西法融会贯通起来。&&&&《历学会通》中的数学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前两书是介绍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和布里格斯发明增修的对数。&&&&后一书除《崇祯历书》介绍的球面三角外尚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德氏比例式、纳氏比例式等。&&&&方中通所著《数度衍》对对数理论进行解释。&&&&对数的传入是十分重要它在历法计算中立即就得到应用。&&&&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著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王锡阐《图解》、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其中数学著作13种共40卷、年希尧《视学》等。&&&&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之大成者。&&&&他对传统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出现了生机。&&&&年希尧的《视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 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著作。&&&&1712年康熙皇帝命梅彀成任蒙养斋汇编官会同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杨道声等编纂天文算法书。&&&&1721年完成《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出版。&&&&其中《数理精蕴》主要由梅彀成负责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几何原本》、《算法原本》均译自法文著作下编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等初等数学附有素数表、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由于它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并有康熙“御定”的名义因此对当时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雍正即位以后对外闭关自守导致西方科学停止输入中国对内实行高压政策致使一般学者既不能接触西方数学又不敢过问经世致用之学因而埋头于究治古籍。&&&&乾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 随着《算经十书》与宋元数学著作的收集与注释出现了一个研究传统数学的高潮。&&&&其中能突破旧有框框并有发明创造的有焦循、汪莱、李锐、李善兰等。&&&&他们的工作和宋元时代的代数学比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和西方代数学比较在时间上晚了一些但这些成果是在没有受到西方近代数学的影响下独立得到的。&&&& 与传统数学研究出现高潮的同时阮元与李锐等编写了一部天文数学家传记―《畴人传》收集了从黄帝时期到嘉庆四年已故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270余人其中有数学著作传世的不足50人和明末以来介绍西方天文数学的传教士41人。&&&&这部著作全由“掇拾史书荃萃群籍甄而录之”而成收集的完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 其中较重要的有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华蘅芳与英人傅兰雅合译的《代数术》《微积溯源》《决疑数学》邹立文与狄考文编译的《形学备旨》《代数备旨》《笔算数学》谢洪赉与潘慎文合译的《代形合参》《八线备旨》等等。&&&& 《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学译本《代数学》是英国数学家德?摩根所著的符号代数学译本《决疑数学》是第一部概率论译本。&&&&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但所用数学符号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变法以后各地兴办新法学校上述一些著作便成为主要教科书。&&&& 在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同时中国学者也进行一些研究写出一些著作较重要的有李善兰的《尖锥变法解》《考数根法》夏弯翔的《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图解》等等都是会通中西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 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编辑本段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quot割圆术quot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quot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quot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祖冲之还和儿子祖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对音乐也研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月球上还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quot径一周三quot做为圆周率这就是quot古率quot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quot圆径一而周三有余quot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quot割圆术quot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13为密率其中355/113取六位小数是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6604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quot割圆术quot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2288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quot祖率quot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quot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quot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quot祖原理quot祖之冲也制造过许多工具如指南车等。&&&& 中国古代其他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编辑本段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 【李氏恒等式】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等式”。&&&&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苏氏锥面】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苏氏锥面”。&&&& 【熊氏无穷级】数学家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熊氏无穷级”。&&&& 【陈示性类】数学家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陈示性类”。&&&& 【周氏坐标】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周氏坐标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 【吴氏方法】数学家吴文俊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吴氏方法”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吴氏公式”。&&&& 【王氏悖论】数学家王浩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国际上定为“王氏悖论”。&&&& 【柯氏定理】数学家柯召关于卡特兰问题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柯―孙猜测”。&&&& 【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杨―张定理】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杨―张定理”。&&&& 【陆氏猜想】数学家陆启铿关于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陆氏猜想”。&&&& 【夏氏不等式】数学家夏道行在泛函积分和不变测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夏氏不等式”。&&&&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网学网 提供大量原创论文 参考论文 论文资料 源代码 管理及投稿 E_mail:
郑重声明: 本网站论文均来自互联网,由本站会员上传或下载,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完后24小时之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大幅抄录、在期刊上发表或作为商业之用。如涉及版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近代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