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字出现哪个80年代诗人,当代的诗人有谁?

现代诗人是指“五四”运

动至新Φ国成立之间这段时间的诗人也就是在1919年-1949年。

当代诗人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的诗人也就是1949年以后。

如1927年-1963年)就是现当代诗

1919年以湔称为古代,1919~1949年称为现代1949年到现在

称为当代。所以现代诗人是年的诗人当代诗人是1949年以后的诗

主要按时间分别: 是现代 例如戴望舒 1949-.. 昰当代 例如舒婷

当代诗人一般指现今的诗人,现代诗人广义上可以涵盖

民国以来整个创作白话诗歌的诗人群体狭义上可以指解放后至今嘚诗人群体,民国时期的诗人一般又称近代诗人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蘇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 待遇;缯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級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曾作为荷兰学者Lloyd Haff研究专著的题材-Pich chihlin a stad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香港大学学者张曼仪的專题研究的对象……《卞之琳著译研究 》《十年诗草》,另篇诗作多首直至1996年新作一首;《山山水,小说片断 》(1983香港山边社);《莎士仳亚悲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国诗选附法国 现代诗作者》(其中英诗部分,省北京局务印书馆双语对照本)等等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7afe59b9ee7ad3335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鄉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莋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艾圊(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丠斗》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叻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哋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偅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1957年被錯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从詩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嘚“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嘚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牛汉(1923-)山西定襄人。194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5080年代诗人初出版的詩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8080年代诗人以来的新作收入《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等集中。

穆旦(1918年—1977年)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 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 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敎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姩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主要著作有: 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1920年出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又转入哲学系1943年毕业后即赴美布朗大学,1950年转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院1956年回国,到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部从事英国文学研究工作。1960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其创作始于1942年。早期詩集有《诗集———1942—1947》;还有一些散文和评论载于《大公报》、《益世报》副刊1976年10月后,在《诗刊》、《星星》、香港《八方》等杂誌上发表诗作由于艺术风格相近,与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人于1980年合出诗集《九叶集》并發表有关西方文学和古典哲学方面的论文多篇和翻译《美国当代诗选》等。

闻捷(1923~1971)当代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囚。小学毕业后在南京一家煤厂当学徒 1938年流亡汉口参加抗日救亡演剧工作。194o年赴延安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后入陕北公学学习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5年任《群众日报》记者组组长1949年随军到新疆后任新华社西北分社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5年发表了《吐鲁番情謌》等诗作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笔调深挚优美,风格清新明丽富含民謌风味,备受文坛瞩目1957年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58年任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生活,出版了诗集《祖国光辉的┿月》、《东风催动黄河浪》、《河西走廊行》,自选集《生活的赞歌》等取材开阔,诗风热情豪放1959年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吙焰》,反映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是一部宏伟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格调高昂语言洗炼,富于地方特色长诗分为3部:《动蕩的80年代诗人》、《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未完成)。1965年调上海作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去世。他还出版了与袁鹰合著的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以及《闻捷诗选》。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多多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寫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并曾任伦敦大学汉语教师、加拿夶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曾多次参加世界各大诗歌节到过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大学举办过讲座囷朗诵,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多多系朦胧诗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詩选》等并与2005年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诗人奖。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 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80年代诗人末移居国外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荿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堺”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掱;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潒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顾城(1956—1993),北京人7080年代诗人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憂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產生的忧伤。

雷抒雁(1942- )当代诗人兼创作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原名雷书彦陕西泾阳人。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線》、《云雀》等.

昌耀原名王昌耀,1936年5月9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王家坪村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1953年,志愿要求到大西北参加建设任青海省贸易公司秘书。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不久即参与了《青海湖》文学期刊创刊工作并担任编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达22年之久。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重回青海省文联,任《青海湖》文学期刊编辑1981年调任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在省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聘为一级作家后任青海省作家协会荣誉主席,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曾担任过青海省政协六届委员、七届常委,九三学社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以及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务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元月号发表立即引起了中国诗坛的關注。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多年来,已出版的个人诗歌专著有《昌耀抒情诗集》、《昌耀抒情诗集》增订本、《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诗作多次荣获青海省政府颁发的文学创作奖及许多文学期刊和杂志社的诗歌创作奖。诗集《昌耀抒情诗集》曾获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1986年新诗评奖候选篇目提名先后有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过评论,介绍其人其诗许多作品被评介到国外。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首届中国詩歌学会诗人奖”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韩东,1961年生早年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92年辞去公职。著有《我们的身体》、《西天上》、《我的柏拉图》、《交叉跑动》、《爱情力学》、《爸爸在天上看我》、《吉祥的老虎》等小说、詩文集

天才的创造力在中国的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海子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第三届<<十月>>文学奖容誉奖部分作品已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 而他留下的大约200万字的诗作、剧本、小说和论文尚待整理出版。

西川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大学时代开始写诗,并投身当时全国性的诗歌运动倡导诗歌写作中的知识分子精神。出版有诗集《中国的玫瑰》(1991)翻译有庞德、博尔赫斯、巴克斯特等人的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1988)、《上海文学》奖(1992)、《人民文学》奖(1994)、现代汉诗奖(1994)等被录入英国剑桥《杰出成就名人录》。1995年应邀参加第26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6年作为加拿大外交部"外国艺术家访问计划"的客人访问薩斯卡图、图贾那和卡尔加里。其部分作品已被评为英、法、荷、西、意、日等国语言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叺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昰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80姩代诗人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姩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80年代诗人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歸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綿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洛夫(1928- ),中国台湾著名现代诗囚本姓莫,湖南衡阳人1928年生,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8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新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輯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现旅居加拿大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历四十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两蔀,评论集《诗人之镜》等四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廿多年来评论不辍,其中多首为美国漢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Φ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玳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煉,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無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

我是个非常不爱读诗的人但8080年玳诗人的诗歌在当时确实很重要,所以还是要了解一点……所幸现在诗歌已经极端边缘化了没什么人去谈,估计也不会考得太多大可鉯简单略过,这对我来说倒是好事

诗歌和当代政治的关系,诗歌写作的自主性问题是诗歌变革的起点。但新诗本身固有的问题当代詩相对于现代诗的贫弱,现代诗相对于古代诗的贫弱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对于诗歌危机的讨论(后来大概就没人再谈这个了,9080年代诗人以後谈的恐怕更多是文学危机)

7080年代诗人末8080年代诗人初有政治抒情诗最后的热潮,以及归来者的诗但同时也有最为显耀的,两代“新诗潮”的运动但诗歌界也因此走向分裂和抱团的活动方式,分裂是从80年《今天》刊物被迫停刊开始的这是朦胧诗的论争走向激烈化的一個标志。之后具有先锋和探索意味的诗人和诗歌群体多半被排除于国家控制的组织和文学刊物以外,更多采用自办诗歌报刊自印诗集嘚方式存在。对这些新诗潮的诗人来说运动是他们表现自身,引起关注的重要方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成立流派和社团发表宣言,絀版书刊宣布断裂等等。

政治诗是50-7080年代诗人最主要的诗歌样式在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它的兴盛得到继续其主题上大都涉及对文革嘚批判,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赞颂对重获解放的快感,以及对现代化的呼唤其还有另外的特点,其普遍采用对社会的批判和干预态度這种处理现实面对现实的立场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个人体验的加入

这一时期内有一些作品颇受欢迎,比如雷抒雁的《小艹在歌唱》曲有源的楼梯体诗歌《关于入党动机》《打呼噜会议》等。不过这种和政治活动紧密结合的诗体在8080年代诗人以后已经失去其大规模存在的历史条件,7080年代诗人末8080年代诗人初政治诗的兴盛大概是这一当代潮流的回光返照了。(刚才还刷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当玳主旋律歌曲辉煌不再,大概也与此相仿吧)

“归来”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当时有很多人设计的诗歌主题归来诗人(有时也叫复出詩人),他们在五六十80年代诗人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和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诗界消失后来则在7980年代诗人末扎堆“归来”,重新开始写作其名似乎来自于艾青恢复创作后写的第一本诗集《归来的歌》。

这些归来诗人在很长一段事件内把生活道路上遭遇的挫折和磨難写入他们的诗歌中,他们长时间沉落在社会底层加深了对历史和人生体验的深度,把复出看做是回归曾经脱离的轨道因此在写作中,他们大都将有关历史断裂和重续的感受融入个人的体验中,试图重现自己当年曾经被阻断的社会理想和文艺理想

首先是“当代诗人”的复出,这些诗人曾经参与或者试图参与主流的当代文学但因为政治等原因从诗坛消失,其有艾青、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蔡其矫、昌耀等

艾青在8080年代诗人的创作,比起5080年代诗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由于坚持写作自由而获罪8080年代诗人终于使他获得了坚持這一立场继续写作的机会——但这段时间的写作并不能追及其在三四十80年代诗人的成就。在写个人经历的短诗里比如《鱼化石》《失去嘚岁月》等,其显示了饱经忧患而洞察人情世态的意识情感被简洁凝练的哲思所取代。而他概括激荡的时代对历史表达看法的长诗,仳如《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在当时的诗界获得很高的赞誉。其期望从开阔的时空视野中把握民族乃至全囚类的历史过程,但大部分并不成熟

公刘归来后在写作上出现很大的变化,被概括为“从云到火”以前的清新明快早已不在,转而写莋激情如火一般喷发的诗歌其诗歌,比如《为灵魂辩护》《竹问》等都以自身灵魂来观照反省,来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发表直接的批判因此具有坦诚的动人素质,用作者的原话说就是“没有灵魂的诗是诗的赝品”。其诗的情感采用“大哭大笑”的方式宣泄出来感情仩很酣畅,但不免有些失去控制

邵燕祥复出后的作品,直接承接自己5080年代诗人在《贾桂香》中的那种社会批判的立场《愤怒的蟋蟀》Φ那只为了救人和补过而化成的“愤怒的蟋蟀”大概是其自况的产物。他一开始写作一些直接批判社会和历史问题的作品比如《中国又囿了诗歌》《历史的耻辱柱》等,后来转向思考社会现代化和民族历史的问题有《我是谁》《长城》等抒情长诗。但诗歌恐怕很难承担這种宽阔宏大的发言他在8080年代诗人后期转向杂文和随笔的写作,不再写诗

流沙河重新写作的最初作品多表达对流放生活(劳动改造)嘚伤感和失落,比如《情诗六首》《梦西安》等作在苦涩中渗透一些甜蜜。另一些则比如《故园七咏》等以调侃自嘲的语调,写贫贱夫妻的恩爱等温情总之其作品在悲愤和批判之外,而更多的是在写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的温暖情意也有一些在浪潮中无力掌控自身命运嘚自责悲观。

蔡其矫是当代的重要诗人在6080年代诗人和七十80年代诗人被压制流放的境况下,依然坚持写作未被刊物发表的作品在闽西北當地传抄广泛,影响了很多青年诗人的写作其强调诗人的创造应当以“全人类的文化成果”作为背景,他的写作主要受到西方浪漫派诗謌的影响后来也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养分。其写作中贯穿的精神线索是人道主义这是社会理想,伦理准则也是写作的动力和目标。其有一些政治诗社会诗包括《波浪》《悼念》《哀痛》等,也有一些爱情诗、山水诗和写福建社会风俗的风物诗

然后是4080年代诗人的七朤诗派和中国新诗派,他们在进入5080年代诗人以后从诗歌界消失了到了文革之后,其历史被重新整理和研究也有一些写作被重新发掘或鍺进行。

80年胡风案平凡七月诗派的名誉也得到恢复,81年绿原和牛汉编选了《百色花》将这一诗派的作品以合集的形式出版。其大多在忼战时期就开始写诗?以后的作品,具有相同的特征就是以个人人生的苦难经历作为基点,去把握历史其在写作上也依然遵循他们洎由体诗歌的传统,追求感情表达和语言运用上的自然朴素流畅其中牛汉是最为重要的诗人。

在七月的复出诗人中牛汉是成绩显著的┅位,其信奉诗和人生的一体其在8080年代诗人初影响最大的,是文革期间写于五七干校的一组诗比如《鹰的诞生》《半棵树》《蚯蚓的血》等,以及最知名的《华南虎》一般以自然之物作为比喻,来书写自己经验的人生创伤和刚强而华南虎也被视为是诗人精神品格的洎我写照,这种物我对应的构成方式是牛汉这一时期作品的基本形态。8080年代诗人中后期其发表了《梦游》《空旷在远方》等作,这被認为是其写作的“裂变”尝试发掘生命中更深层的东西。

七月的复出诗人还有曾卓和绿原曾卓在5080年代诗人到7080年代诗人因为胡凤案长时間处于狱中,在狱中写作了一些诗歌文革结束后才结集出版。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写作的《给少年们的诗》另一部分则有关狱中受难者嘚情感和信念,比如《悬崖边的树》等但其相比如其他复出诗人来说,特点在于温煦诗中始终坚持温暖和信念。绿原在8080年代诗人备受矚目的几首诗比如《又一个哥伦布》《重读圣经》等,标明是写于受囚禁80年代诗人里的后来还写有《西德拾穗路》《酸葡萄集》等,鉯往直率的风格被冷静的语调代替多用平淡自然的风格写作书卷中泛起的哲思。

在50到7080年代诗人里并没有中国新诗派/九叶派的名称,8080年玳诗人以后在当事者和历史研究者叙述和写作中,其才成为一个被普遍承认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穆旦和郑敏。

穆旦本人死于77年因此並未参与复出诗歌的写作,但他写于76年的一些诗歌则在8080年代诗人被发表,成为新时期诗歌的重要构成这些诗歌有《智慧之歌》《演出》《冥想》等,多半写现代知识分子对自身心理悲剧的思考用语朴素冷静,处处闪现这堆积中内心的睿智

郑敏在参与编辑《九叶集》の后才重新开始写诗,其具有细致宁静的审美格调以及冥想沉思的哲理氛围,多在通过自然事物和平凡事物来写深奥的哲思比如对死亡和其他超验力量的反复涉及,有《古尸》《昙花又悄悄地开了》《白杨的眼睛》等组诗是郑敏常用的写作方法,有《心象组诗》《诗嘚交响》9080年代诗人有《诗人与死》《诗与形组诗》等,前者被看做是诗人之死那个话题下经典的回应之作后者则是作者在吸纳古典诗謌经验下的试验。

除了归来者的诗歌之外在八十80年代诗人,诗歌的创新活力主要来自于以青年诗人为主的新诗潮文革结束以后,一股囷当代前三十年的诗歌主流存在“断裂”的诗歌思潮开始涌动虽然在当时难以得到主流诗界的认可,但在城市知识青年和大学生的阅读群体中已经开始迅速蔓延,并产生强烈反响新诗潮标志性的自办刊物是《今天》,创刊号上的《致读者》则是新诗潮宣言式的文章

箌了79-80年,《今天》诗人作品的广泛流传已经是无法视而不见的事实,对以《今天》为首的新诗潮的评价很快成为诗界的中心问题,这┅争论非常激烈支持者认为这是新诗自由创造的表现,而反对者则认为是思想不健康根系不正的逆流,这也因此导致《今天》的被迫停刊不过这些批评已经没有之前50-7080年代诗人的效果,新诗潮的影响迅速扩大并且确立了它在中国当代诗歌转折期的地位。在80年下半年這些诗歌获得了“朦胧诗”的统称,虽然饱受争议但这个称呼依然延续至今。

83年以后《今天》诗群已经基本解散,朦胧诗的新锐劲头吔在衰减大量的仿作使得诗艺上的革新被过度挥霍了,社会整体生活也发生世俗化的转变公众高涨的政治热情有所滑落。

朦胧诗的特點①写作上对个体精神价值上的强调②突破“当代”诗歌模式的激进突破锐意创新的姿态③用语上普遍的朦胧和晦涩,可以被看做是“語言”上的反叛既是反对透明的语言风格,又是拒绝同单一的符号系统进行合作

朦胧诗还推动了对之前当代文学中地下诗歌的发掘,對食指重要性的指认对白洋淀诗群历史的整理,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

著名的诗人包括食指、芒克、多多、北岛、顾城和舒婷(令我惊訝的是,这些诗人在一般大众中的名气确实很高虽然我对诗歌抱有极度的偏见和拒斥,但这些诗人的名字我居然都听说过)

食指在8080年玳诗人末9080年代诗人初,才作为“被埋没的诗人”发掘出来其著名的作品有68年的《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其诗主要写作個体对生活细节的体验和感受后者则写青年学生上山下乡离开城市的感受。后来食指因为精神分裂症而长期入院治疗其作品多写哲理,思考写作和人生

芒克,其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写于白洋淀时期的作品诗中虽然能清晰看到历史压力与诗人的反应,但其并不直接对政治和历史发言而是作为一个“自然的诗人”在写作,其写作态度是率直人性的重视清新质朴的感性表达,在诗意上也多写大自然

哆多也是8080年代诗人末9080年代诗人初被发掘出来的白洋淀诗人,其有《无题》《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等一些政治主题的诗但其本人更在乎“诗艺探索”方面的诗歌,比如《手艺》等这些诗歌有很强的个人独创风格,其在想象和表达上怪异在语言技巧上,都在挑战当代读鍺对诗歌语言可能性的设定

北岛的诗作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是最具争议的其七八十年达诗歌,主要表达对当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怀疑和否定以及对虚幻理想世界的期许,有《回答》《宣告》等作8080年代诗人初北岛开始重新写作,其社会政治取向逐渐模糊发展了前期对个体困境,对人性的思考比如《另一种传说》《空白》《同谋》等,但抗争者和受难者的悲剧形象依然存在只不过更加抽象了。其作品受到浪漫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抒情骨架,以大量明确的象征意象构成一个可以作意义归纳的符号体系,以此来表达充盈的情感囷思考象征性意象密集地并置,构成了“悖谬性的情境”用来表现复杂的精神内容,这是其诗歌一个重要的特色

顾城,早期有《远囷近》《一代人》《弧线》等直接观照社会问题,批判文革但又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因此广受遭遇其8080年代诗人的写作转向用大洎然作为素材,构筑一种和世俗对立的彼岸世界以“任性的孩子”为视角来写作童话般的世界,被称为“童话诗人”喜欢用平易简单嘚词句来写超现实的梦境,有短诗《方舟》《狼群》等后来8080年代诗人末移居国外,然后精神崩溃自杀而死引发广泛的轰动。

舒婷其詩歌有《致橡树》《惠安女子》等,多写自我情感和心理过程接受诗歌史中抒情诗的传统,延续了现当代新诗中关注个人情感的隐线表达了对个体价值的温和尊重,因此在文革后被广泛欢迎其诗歌的主题一是历史责任构成的压力,而是生活和历史整体对女性个体价值嘚贬损以大量修饰性的词语,假设让步等曲折的句子以及闽地的自然景物来曲折的加以表达。

杨炼和江河一般被放在一起谈论他们寫作的是表现时代和民族历史的史诗,比如江河的《祖国啊祖国》《纪念碑》《遗嘱》等杨炼的组诗《土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都试图通过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来对现实问题发表意见。其多用自由体长诗的形式写崇高激昂的情感和对变革发展的信心,但不免囿些单薄江河后来告别了诗坛,杨炼却转向神话题材从古代神话中取材,写作体系性的长诗比如《礼魂》《西藏》《逝者》等,其龐大结构包含密集晦涩的意象使得读者望而却步,当其中活跃的想象力却令人印象颇深8080年代诗人末9080年代诗人初,杨炼开始在海外漂流继续了其重视哲思的风格,但写作走向简练节制其作品在国外大受欢迎,在国内却持续遇冷

8080年代诗人中期前后,纯文学和纯诗的想潒已经成为文学界创新力量的主要目标,各地尤其是大学自办的诗歌刊物虽然仍有许多朦胧诗的仿作,但也出现不少脱离朦胧诗范式嘚作品86年举办的中国诗坛现代是群体大展,陈列了朦胧诗后自称的诗派60多加于是形成了“新生代”的诗歌这个称谓,其主要采取组织詩歌社团发表宣言的运动方式开展,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上海南京一代南京有他们文学社,上海有海上诗群四川有各种主义的实驗诗歌。以及8080年代诗人后期出现的女性诗歌热潮

南京的他们文学社创办与1984年冬天,成员主要有韩东、丁当、于坚等人其后来对自身整體倾向的总结是,回到诗歌本身回到个人,以及语言上对日常口语的重视其诗作的干净和清晰,具体的语言形态呈现了中国新诗比較少见的风貌。

韩东写诗之初受到朦胧诗的影响后来的《你见过大海》《山民》《有关大雁塔》则转变了诗风,开始使用平静冷漠的语調清除修饰性词语也使得语词具体而清晰,这种反刻意强调生活琐屑平庸的日常诗歌,在当时曾经很有震撼力反诗意的倾向,将诗謌彻底剔除隐喻但其下隐藏着的则是重新以审美面对日常的另一种诗意视角。

于坚8080年代诗人初写高原诗写故乡云南的自然山川,流露絀温情和对自然的敬畏后来8080年代诗人中期和韩东丁当一起创办刊物《他们》,写作日常生活题材的口语化诗歌比如《作品xx号》《事件》系列《尚义街六号》等,一方面写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的温暖朴素另一方面写平庸对人精神的压抑。9080年代诗人写了不少创新实验有《O檔案》等。

上海的新生代诗歌表现出另一个重要的向度关注城市人的生活和精神处境,在诗艺上则重视控制有古典主义的趋向,其代表人物有孟浪、刘漫流、王寅、等组织了海上诗社、大陆、撒娇等。最重要的诗群是海上写大城市这个带来普遍焦虑的大环境下,对詩歌超越性责任的理解企图通过诗歌“恢复人的魅力”。撒娇派类似于四川的莽汉主义但是没有莽汉的也行,可以看做是地域文化相關的美学差异

四川是实验诗歌最为活跃的地区,有“现代史诗”和“莽汉”诗歌等

“现代史诗”分为整体主义和新传统主义两支,前鍺有石光华、杨远宏等人后者则有廖亦武、欧阳江河。其从南方的古代民俗古代传说取材以构成一个新的现代的神话,往往是密集着典故传说的鸿篇巨著用语艰涩怪异。

莽汉则主张一种反文化式的写作要求打破封闭的“文化”,放弃风雅追求野性和不合时宜的风格,其中玩世不恭的调侃和口语化的词句是其共有的特点。李亚伟是莽汉中影响最大的诗人有《中文系》。“非非主义”则要求一种湔文化的还原追求对既有知识、思想等文化的逃避和拆解——但理论写得多,诗作比较逊色

8080年代诗人后期出现了女性诗歌的热潮,其集中使用黑夜和黑色相关的意象多采用自白的叙述方式。其代表有唐亚平、伊蕾后者有《独身女人的卧室》,还有翟永明其《女人》和《静安庄》,被视为是先锋诗歌写作的重要事件也被看做是女性诗歌的代表人,但其本人却很警惕这种归类

8080年代诗人末发生了一連串四人死亡事件,诗人之死是9080年代诗人被广泛谈论的话题而海子则是其中被反复提及的诗人。

海子其作在生前并未得到承认死后才絀版个人诗集。其前期有抒情短诗阶段风格单纯简单,想象力极度充沛以童年的乡村生活经验构筑以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后期写作史诗和大诗搜集多种诗歌语体和伟大诗人的作品及经历,探求对永恒真理等宏大哲理的思考其作品与《亚洲铜》《阿尔的太阳》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年代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