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和寨卡病毒性和细菌性的区别都是什么鬼

超级细菌和寨卡病毒都是什么鬼?----里约奥运生物篇
超级细菌和寨卡病毒都是什么鬼?----里约奥运生物篇
里约奥运会之前就爆出巴西寨卡病毒肆虐,奥运会期间又出现了“超级细菌”,他们能独立存活吗?这一篇小猿为大家送上生物干货,请收下小猿的膝盖...超级细菌与人体是什么关系?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帆船比赛海域内,发现了耐药的“超级细菌”,一旦感染很难被治愈。在“里约河”流入奥运会帆船比赛地瓜纳巴拉湾的入海口采集的5瓶河水样本中,有3个样本都发现了这种“超级细菌”。该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存在拟核。“超级细菌”与人体是寄生关系,含有超强的耐药性基因,其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抗生素对“超级细菌”进行了选择。寨卡病毒能否独立存活?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寨卡病毒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病毒,是RN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感染寨卡病毒后,吞噬细胞对病毒进行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起跑是一种什么活动?---神经调节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中,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后迅速起跑,起跑动作属于反射活动,由反射弧完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该过程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一般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等较低级的中枢。起跑过程有许多神经元兴奋,兴奋时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2016年里约奥运会跳水项目中,中国跳水队的表现堪称完美,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成绩,对同一动作会长时间反复练习,这也是人脑发挥高级功能行为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出汗跟大脑有毛关系?---体温调节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当产热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出汗后为什么会口渴?---水盐调节中国女排击败塞尔维亚,赢得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在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此时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继而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你高血糖吗?---血糖调节小猿特地放了一张宁泽涛的图,你们的肾上腺还好吗?运动员机体内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血糖得到快速补充。生态系统及稳定性亚马逊河是里约迷人的景点之一,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在这个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地方,造就了一个神秘的“生命王国”。亚马逊森林树木种类繁多,估计达上万种,其中4000余种是高大的乔木;此外,还有动物上万种,鱼类3000多种,而这其中的一部分,更是巴西独有的。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各组分的共同参与下,生态系统有三个主要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些功能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结果。2、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上升,恢复力稳定性下降。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超级细菌和寨卡病毒都是什么鬼_百度知道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山大学团队通过培育投放“绝育”雄蚊控制蚊媒病
养蚊子也能防寨卡病毒
本报记者 贺林平
日07:13&&来源:
原标题:养蚊子也能防寨卡病毒
  近日,“促进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在结合昆虫不育技术与传统控制方法监控登革热病毒媒介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基础设施共享”国家顾问会议在中山大学举办。会上,中山大学教授奚志勇团队的“沃尔巴克技术控制蚊媒”技术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最近50年,全球每年登革热病例增加30倍。广州是登革热发病率较高的城市,最近寨卡病毒又在南美暴发流行,这些疾病都是由蚊子传播的。奚志勇团队的技术可以通过养蚊子的方式更好地控制蚊媒病。
  用实验室培育的带菌“绝育”雄蚊控制蚊子数量,防止疾病传播
  “用养蚊子防控蚊媒病,就是用携带特定的共生菌的雄蚊子去与野外的雌蚊交配,交配后产下的卵是不会孵化的,自然而然就控制了下一代蚊子的数量。”奚志勇说。研究发现,导致雄蚊子“不育”的共生菌是沃尔巴克氏体。由于寨卡、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既无特效药物、也无有效疫苗,这一发现给了人们全新的灭蚊思路。
  如何用人工方式大量生产携带这种共生菌的雄蚊子,成了难题。
  2005年,奚志勇首创显微胚胎注射技术,成功通过人工方式得到带菌的“绝育蚊子”,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实际应用“以蚊治蚊”成为可能。
  2015年,奚志勇带领团队开始了野外自然条件下的试验。“广州是登革热发病率较高的城市,可传播病毒的蚊子比例较多。”奚志勇解释。
  去年3月12日,奚志勇团队在广州沙仔岛投放了首批约50万只在实验室培育出来的雄蚊。在岛上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岛上蚊子迁徙的情况不高,有助于科学实验。“自然界刚生长出来的蚊子雌雄比率是1∶1,交配是随机的。如何保证外面的雌蚊子尽可能与我们培育出来的雄蚊子交配,而不是与野外的雄蚊子交配,技术上很困难。”奚志勇说。经过一系列计算,团队得出结论:投放到野外的“绝育”雄蚊与野生雄蚊的数量比要达到5∶1,才能保证其优先交配权。
  投放初期的效果不错,安放在岛上的100多个监测器检测到了蚊子种群数量可喜的变化。但5月底的两场大雨使得野外蚊子数量暴涨。为了生产出足够多的“绝育”雄蚊,去年7月,他们新建了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蚊子工厂”。按现有技术,每个车间每周能够生产500万只雄蚊。
  截至目前,团队总共在持续释放区释放了大概650万只“绝育”雄蚊,幼虫压制效果接近100%,成虫也达97%。去年11月底后,现场监测到基本没有蚊子。
  只抑制特定传病蚊种,“以蚊治蚊”比杀虫剂更具生态优势
  担心也随之而来:“蚊口”的大量减少,会不会破坏食物链,影响生态平衡?“我们早期做过风险评估,国外也有独立权威机构做过,结果都是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奚志勇表示。
  研究显示,以蚊子为食的动物很多,但没有一种是完全以蚊子为主食的。更关键的是,他们培育投放的雄蚊属白纹伊蚊,因此抑制的仅仅是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的白纹伊蚊。不会跟雌伊蚊以外的其他蚊种交配。“在我们研究的现场,白纹伊蚊仅占整个蚊子种群的20%,广州大概也是这个比例,占当地绝大多数的是库蚊,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奚志勇说。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发表声明,可利用基因改造和携带细菌的蚊子来协助降低蚊子种群。与一直以来被大量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相比,“以蚊治蚊”的生态优势其实更突出。实践证明,后者在杀灭蚊虫时,也连带杀灭了很多益虫。日前,奚志勇作为中国唯一的专家代表,前往巴西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寨卡疫情防控专家会议。他透露,有望在巴西建立生产“绝育蚊子”的蚊子工厂,以抗寨卡。
(责编:杨磊、胡雪蓉)
推荐阅读白春礼:把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作为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京举行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出席并发表讲话。白春礼要求中科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在推进“四个率先”目标的创新实践中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做出应有贡献。
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和病毒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