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吃饭过节,别人大鱼大肉吃饭,而我呢!

冬至大过年 一切为团圆 - 网易江门
十天内免登录
冬至大过年 一切为团圆
吕婆婆和家人自制汤圆。黄硕明 摄除了萝卜以外,汤圆还加上鱼饼、瘦肉、腊肠等配料。李千帆 摄昨日,不少市民提前开始准备过冬至,一早不少摊档前大排长龙,生意火爆。张奕维 摄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冬至,俗话说“冬至大过年”,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冬至的风俗不一定“正宗”,但祈求团圆、盼望家人团聚的心意却是一如既往。李伯家中午吃咸汤圆晚上吃生炒糯米饭12月20日下午6点30分,家住蓬江区蓬莱路的市民李小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时,天色已暗,但在楼道里闻到一股熟悉的炒糯米饭香味时,心头不由得一暖。22日是冬至,考虑到两个儿子平时工作忙,其父亲李伯特意在周日提前过冬至,炒糯米饭,叫两个儿子和家人回家吃饭。晚上7点,当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李小名说:“只有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才算是过冬至。”李小名说:“广东人一般都认为,冬至大过年,我家从小对冬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家齐聚吃顿饭。我们一般中午吃咸汤圆,晚上吃生炒糯米饭。小时候汤圆是自己搓的,现在工作忙没时间,一般在超市买冷冻的。”李伯今年74岁,每年冬至的生炒糯米饭都由他亲自下厨。他向记者介绍:“生炒糯米饭很讲究,材料有腊味、鱼饼、虾米、炒蛋丝等,事先把材料炒好。用八成糯米和两成粘米浸泡20分钟后下锅生炒,每5分钟左右加次水,炒到差不多熟就把材料放下,拌匀烘熟。”李小名说:“说起生炒糯米饭,还是爸爸炒的最好吃,大概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回忆的味道,是传统节日的味道。”吕婆婆家“蚝气”过冬至12月20日,正值星期天,家住蓬江区春晖苑的吕婆婆趁她的儿女休息,提前过冬至,共享天伦之乐。当天一早,吕婆婆便来到家附近的一个市场选购,为晚上家庭聚会做准备。在市场,吕婆婆选购了1只新鲜鸡、1斤猪肉、1斤鲮鱼滑和两条箩卜以及鱼和蔬菜等,还特别去海鲜鱼档买了1斤鲜蚝。吕婆婆告诉记者,今年她已73岁了。一路走来,她觉得现在是她人生旅途中最为幸福的时候,儿女长大了,成家立业了,现在她衣食丰足。她说,因为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现大家都过上幸福生活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物质匮乏,衣食都成问题,过节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特别讲究。以前过冬至,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宰上一只自养的鸡了。平时,子女各有各的忙,能团聚一次也不容易,而对于她来说,冬至也是大过年的事。因此,此次她按照江门的传统和风俗,备上“三生”(鸡、烧肉和鱼),还有甜汤圆和咸汤圆,另外烹制9个菜肴。在正式聚餐前,先用甜汤圆,然后用“三生”、菜肴和咸汤圆供奉祖先,之后一家人才围坐一起,分享食物。吕婆婆表示,此次她特别选购了鲜蚝来煮汤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条件吃上一顿丰盛的美食。此外是为取一个意头,寓意牛气冲天。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家庭幸福!娟姨家“台鹤”风味汤圆,萝卜、鱼饼、腊味样样不缺在鹤山过冬至主要有几种风俗,除了有煮萝卜汤圆、煎带鳞鲮鱼、煮糯米饭等外,还有人在冬至当天煮濑粉……年逾七旬的娟姨,与儿子、儿媳妇、孙女一起住在鹤山市沙坪街道新城路附近。娟姨祖籍台山,年少时前往鹤山市鹤城工作,十多年前来到鹤山市沙坪街道定居,其儿子娶了一个鹤山本地的媳妇,由此,娟姨家中的冬至风俗混合着“台鹤”风味,主要以煮萝卜汤圆为主。昨天,娟姨告诉记者,她年少时在台山老家过冬至,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由于当年物资匮乏,如实在没有糯米粉,则会用粘米粉、木薯粉等替代做出汤圆;除了热腾腾的萝卜煮咸汤圆外,条件允许的家庭,还会做芋头角等糕点,以及宰鸡宰鸭等拜祭祖先。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不仅在超市里有汤圆出售,煮汤圆时的配料更是变得“豪华”,除了萝卜以外,会加上鱼饼、瘦肉甚至腊肠、腊肉等。娟姨感叹,如今过冬至,准备丰富食材以拜祭祖先、祈求保佑的意味变淡了,而更像是春节“大团圆”之前的一次“小聚餐”。彭阿姨家早上用烧猪、鸡及汤圆拜祖先晚上全家团员吃大餐21日一大早,记者在新会区田心市场遇见前来选购应节食品的新会居民彭阿姨。“我一早就来排队了,排队等了大约20分钟,刚刚买了三大盒烧猪。”彭阿姨边说边将烧猪放进准备好的大环保袋内,环保袋内还有各种蔬菜和一大包汤圆。彭阿姨告诉记者,在新会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冬至时买烧猪祭祖。“我们通常是早上用烧猪、鸡还有汤圆拜祖先,然后晚上一起吃一顿大餐,全家的人几乎都回来,特别开心。”彭阿姨说。“烧猪、汤圆当然不能少,还有鸡、鸭、鹅,煮够六七样菜。”林婆婆今年77岁,家住会城知政南路,她告诉记者,冬至一家人可以吃顿饭最开心。“冬至当天由于儿子们都要上班没空,我自己将烧猪、汤圆这些东西分别拿到他们家帮他们拜了神,晚上家里所有人都来我家吃饭,吃完饭,一人一碗汤圆,热热闹闹。”林婆婆说。应节食品销售火爆鲮鱼滑受欢迎多个摊档卖断货今日是传统的冬至,记者昨日从江门市区的农贸市场了解到,很多市民为迎接节日的到来提前做准备,从而使应节食品的销售升温。白沙、蓬江和良化这三个市场为江门市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市场。昨日上午记者在这三个市场看到,在销售与冬至有关的食品的摊档处,均吸引了不少顾客,其中从事鲮鱼滑、新鲜鸡和汤圆辅料生意的摊档生意尤其红火。在白沙市场,约有5个鱼档卖鲮鱼滑,而在两个专营鲮鱼滑的鱼档处,顾客盈门。“今日上午都无货了,要买就下午3点钟再来吧!”其中一个鱼档的老板陈先生,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以打发接踵而至的顾客,并向顾客表明不接受预订。“我们的鲮鱼滑一早就被抢空了!”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市场需求大,人手又有限,所以很难满足大家的需求,只能先满足之前订货的酒楼和个人。记者了解到,目前汤圆、糯米粉、新鲜鸡和白箩卜的价格保持平稳,与平时基本持平,其中每公斤糯米粉卖9—15元,优质新鲜鸡卖30—40元/公斤,白箩卜卖1.6—4元/公斤。而相比之下,鲮鱼滑和猪肉的价格则“随行就市”而上升了。良化市场和白沙市场有鲮鱼滑专营档从昨日开始已上调了鲮鱼滑的零售价,其中白沙市场一个鱼档将鲮鱼滑由36元/公斤上调至40元/公斤。猪肉方面,有肉档将猪肉价格上调了1元/公斤至2元/公斤。新江门人多选择吃饺子对于冬至这个节日,大部分从北方过来的新江门人,都是按照家乡的风俗简单庆祝一下,其中绝大部分北方来的新江门人会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冬至要吃饺子。”老家在安徽的朱玲说。朱玲和老公都是安徽人,7年前定居江门,“刚开始和老公两个人在这里,想起来就买袋速冻水饺煮着吃或者去外面吃顿饺子,想不起来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朱玲说,自从有了孩子,婆婆来帮忙带孩子之后,每年冬至都会包饺子吃。“在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所以冬至包饺子又叫‘捏冻耳朵’。记得小时候,每年冬至,我们姐弟几个都会围在灶台前,等着母亲盛饺子给我们吃。”新江门人寒玉来自河南,如今已经在江门生活10多年了。她说,来江门之后,因为气候原因,冬至没有冷的感觉,因此感觉冬至也没了气氛。每年冬至,有空就包饺子吃,遇上忙碌或加班没空就平平常常过,不会太刻意。但对不少离开家乡来到这里的新江门人来说,冬至的意义和气氛都淡了不少。来自陕西的阿华表示,以前盼着冬至吃饺子,就等那一天改善生活,而且知道那是个节气后,吃饺子有点仪式感,分水岭的意思,知道吃完冬至饺子,天会更冷。现在,饺子想吃就吃,气候分水岭也不明显,所以对于节日的感觉反而不大,意义也没那么深刻。在华园社区,记者采访了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东北、新疆等地的几个新江门人家庭,绝大部分受访家庭都表示会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有些家庭表示,饺子和汤圆都会吃,“老家那边习惯吃饺子,来到江门,入乡随俗,也跟着一起吃汤圆。所以当天两种都会准备,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来自湖北的周琼说。文/黄硕明&郭永乐李千帆&娄丹&张奕维策划/统筹:陈淑婷相关链接冬至“浦圆糍”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本地方言叫“过冬”,从老太爷辈传下来有一句俗语——“冬至大过年”,可想这个节日在民间的重要性。据新会知名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林福杰所著的《新会风物二集》记载,汤圆是新会人过冬至必不可少的,新会人称“圆糍”,会城人把做汤圆叫“浦圆糍”。“圆糍”用热水搓糯米粉团,捏成一把把,通常是压入事先切好的片糖粒为馅料,合起双掌搓成一个一个小圆球,放在小簸箕或盘中排列,这工序叫“挼圆糍”。泡煮时,要先烧开汤水才下糍。汤水最经典的调配是放入萝卜丝、大白菜、鱼饼切条,以及花生油、盐等,如加以虾仁调味更好。也有一种放入红糖调汤,因此汤圆无需再压入糖粒。也有用木薯粉做出小粒汤圆,口感也很好。新会习俗“冬至浦圆糍”,旧俗冬至是个大节,要祭祀祖先。清康熙《新会县志》记载:“冬至祭始祖以下至于祖祢”,祖祢即先祖和先父。明万历《新会县志》记:“冬至煮围炉以祀,东坡所云‘骨董羹’也。是日以这种“打边炉”围食方式祀祖,在清代康熙县志中也有记载:“杂鱼肉之类煮之,环坐而食,谓之‘边炉’。”但康乾盛世过后,特别清代后期,大众百姓生活困苦,这种大鱼大肉“打边炉”不是每家每户都可以做到的,而“浦圆糍”用来祀祖,简单可行,这可能是导致冬至祀祖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新会吃汤圆习俗在冬至日和农历大年初二,而不在元宵节,是拜祭的意义,而不是团圆。如今物质丰富,想吃汤圆任何时候都可吃上,无需等到节日。然而,本地很多家庭“冬至浦圆糍”祀祖的习俗一直保留着。(张奕维)新闻延伸今日“三九贴”开贴提醒:有生“二孩”打算的市民可以趁机做做保健冬至是寒冬“三九”的第一天,同时也是“三九贴”的第一贴药时间。据五邑中医院针灸科李主任介绍,由于“三九贴”相对“三伏贴”历史较短,所以,“三九贴”没有“三伏贴”的关注度高,但近年来,该院仅针灸科每年都有近3000人敷贴,且呈递增趋势。记者走访发现,在“三九贴”方面,我市医院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只在12月22日、12月31日、日开展三次活动,如市中心医院;二是在这“三贴”之外还增加了两次“加强贴”。据五邑中医院针灸科李主任介绍,12月14日推出的“加强贴”,吸引了400多人敷贴,她预计,冬至当天的“头贴”也会吸引不少市民。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徐本磊则说,在“三贴”之中,冬至当天的人数最多,主要原因在于,冬至是江门人非常重视的节日,市民自然记得,也会不由地联想起敷贴。据了解,市民之所以热衷敷贴,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基层医疗单位都能开展此项服务,市民敷贴非常便利;二是收费较低,有的医院,一贴大概收费30元;三是疗效较好;四是无创治疗。徐本磊留意到,今年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是,为了生殖保健贴“三九贴”的市民较多,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他同时提醒有生“二孩”打算的市民可以趁机做做保健。(周春锋)
本文来源:江门日报
责任编辑:jmz_cl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江门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至过节派祖宗的习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