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症候群应该读什么书?

&>&&>&完美主义的等死模式
| 发布: | 分类: | 标签:++ | 阅读: 9,588 views
在古典老师创办的“新精英”网站上()做了个荣格的心理测试。我的心智模式属于“等死模式",我觉得这个模式描述很符合自己。
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完美主义的病态心理而迟迟不肯行动,或者在行动中有所顾虑最终拖延至任务无法完成并为之谴责自己。其实这种心理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种心理模式中不断循环并无法自拔。
完美主义很多时候都是很脆弱的,他们总想事先谋划一个完美的计划,然后完美地去践行。然而在过程中如果哪里有一点不顺心的,就会拿放大镜来看待这种干扰,等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想颠覆计划,重新计划,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可以一直在计划的胡同里转,一直找不到真正的目标在哪里;又或者等事后失败了,他们拿事情没有很好地努力作为借口来为失败开脱,然后又开始以没有努力为借口准备下一段失败。完美主义活在不断的计划中,活在没完没了的为失败开脱的借口中,活在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期待中...
其实这种心理的根本是恐惧,而恐惧内在潜藏的幕后操控就是对失败的逃避。
每个人多少都曾经会有这种状态,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
那应该怎么把“等死模式”转化成“超越模式”呢?
在测试结果中有几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我补充几个:
行动时问自己的问题:
失败:失败是不是那么可怕,但我一直忍受着对失败的恐惧,至少我都没有崩溃。那说明失败一点都不可怕,所以只要勇敢面对就行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挑战成功。
计划:我的具体的计划真的那么重要?他们只是来辅助我更好地前进而已,而驱动我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目标,是对成长的渴望。只要我用心向目标迈进了,计划的形式和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Trackback (0)
还没有Trackback
You must be
to post a comment.
微信:zreading
顶级赞助商
赞助商链接
左岸读书公众号[转载]一本大学生绝对要看的好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大学不是技校(1)
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当你揣着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校园,你便是一名大学生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
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 证?
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那些
建筑、草木和池塘?
  我思故我在
  大学不是技校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
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
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
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
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 校毕
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
时候的中医甚至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 人开
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
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
什么两样了,顶多也只算是一所规模更大的技校。而且就专
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肯定还比不过技校生的。因为技校厨师
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要学切菜,而假如大学开设了厨
师专业,肯定要用两年来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和学术分类。
  那大学生究竟凭什么区别于技校毕业生并进而区别于一切没
有读过大学的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一位张小姐写的关于自己毕业求职经历的文章。
  大学临近毕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而我又属于运气最差的
  第一次,有家电器公司通知我面试,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
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
一堆报名表对我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适合做老总。”
  第二次,我素面朝天地提前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可工作人员
依然摇着头对我说:“注重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学校
没有学过吗?”
  几天后,一家英国公司的招聘广告让我重新打起精神。这次
的应聘与前两次都不一样,公司对形象也没什么要求,我也
很准时地到了应聘现场。所有面试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大房间
里,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简
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几个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
在45分钟内完成。
  一看到这个无厘头似的题目,我几乎傻眼了。后来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
考的过程。这样的题目对我这个经济系的高才生来说并不算
难,中间涉及的很多管理知识对我来说也轻而易举。
  所谓的“英国买”其实就是英国进口。进口的数量与市场需
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英国有多少人口,这个我脑
子里要有数。可以假设16岁至70岁之间有多少英国人,其中
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30岁至45岁之间有多少人。为了使数
据精确,我还在答题纸上写明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写完步
骤后,我再假设50万人口在打高尔夫球,这些人当中经常打
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估计每年要用多少球,其他的人会多久
打一次,需要用多少球。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英国总的市场
需求。最后我写下一组数字,并满意地交了答卷。
  一个月后,我收到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张小姐第一次面试因为迟到而失败,第二次又因为仪表而被
拒绝。作为一个求职者,她犯了两个很不应该犯的错误,因
为守时和注重仪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别人最起码
的尊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定张小姐不是一个合格
的大学生。虽然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加应该知道守
时和注重仪表,但是,这种做人的常识不但大学生需要知道,而且其他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不应该用做人的标准来作
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
格的标准,否则就相当于抹煞了大学生和非大学生之间的区别。一个没上过学的农民可能非常守
时,而一个著名学者却可能非常
邋遢,这都不影响他们继续做农民或者做学者。
  张小姐第三次面试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
实力。如果面试时那个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确定的数字,那 么在
答题的时候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和没读大学的人比较起 来丝毫也不
占优势,因为大学生没有理由一定会比别人的记忆 力更好。很多
孩子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是大 学生。既然张小姐面
试时那道题目考察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 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了。张小姐在大学期间经过系统的
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
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 械
模仿的角度来考虑,她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
在这种时候,被动的 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了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
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
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 果没
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 进肚子,就
愦笱诩涿看纹谀┛际缘玫谝幻 簿 圆豢赡茉诠ぷ髦 型延倍 觥?/font
第一部分大学不是技校(2)
 记得原来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部门需要做一份关于楼盘容积率的报告。容积率就是整个项目的建筑面积除以占地面积。一般来说,容积率越高,可以拿来卖的房子就越多,但是价格会越低。为了总建筑面积乘以每平方米销售价格的总数达到最高,就需要确定这个项目的最佳容积率。建筑系的毕业生肯定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全国每一座城市的情况都不相同,同一座城市不同片区的情况也各具特点,如果照搬教材上有限的观点肯定无法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仔细挑选了20个与我们项目具有可比性的在售楼盘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一个经济学上所谓的理论模型,得出了在深圳房地产市场中容积率与销售价格的内在关系。然后我们针对自己的项目假定了几个可能的容积率,并对这几个容积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了一个最理想的方案。
  对于我们几个政治、中文、生物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读大学的时候绝对没有学过关于容积率的知识,但我们通过大学期间系统的思维训练,已经学会了深入分析问题的方法,当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上面这项工作当中,我们便能够游刃有余了。而这项工作如果让几个没读过大学的人来做,恐怕再怎么认真也很难做得出来。所以,大学生真正要学的并不是教材上那些知识和理论,而是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为了让自己拥有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做到怀疑并不难,但是如果怀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渊博的知识,怀疑就将堕落成一种玩世不恭。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凭空产生,就算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也无法将这种能力付诸现实的工作之中。
  比如说,某个人知道应该通过社会调查来做出某种判断,但如果他没有掌握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都会很成问题,调查出来的数据也很可能背离调查的初衷。又如果他思维非常活跃,很善于发现市场空缺,但如果他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发现的市场空缺可能会毫无市场价值,就算有价值也很难变成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
  教材上的东西当然要学,但这只是前提和基础,最关键的还是要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得到系统的思维训练。自主性学习需要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所取舍,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取舍标准。不能够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什么课程,更不能够老师讲什么内容或者考试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否则,就会学很多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术或花拳秀腿,并错过很多真正适合自己而且非常有用的东西。
  对于教材和其他书籍中的观点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加以学习,不能认为书上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比如我这本书中的观点就很可能因为我的知识范围和社会经验的有限性而失之片面或流于表面,很多所谓学术大家的著作也同样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只有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评价,书中正确的观点你才知道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也才能被你摒弃。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观点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事实上书上的观点或者老师讲授的观点都可能只是学术界对某一问题很多种观点中的一个,在这些有争议的观点中做出何种取舍,必须要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过程。
  在某大学的咖啡馆,一个学生说:“40加7等于47,41加6等于47,31加12加4等于47,25加17加5还是等于47。你们看,这么多个运算的结果都是等于47,所以,47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字,其余任何数字都是不重要的。你们一定觉得这种思维方式非常荒唐可笑吧?而类似的错误何尝不是比比皆是呢?有些人看到三个河南人很讨厌,于是不假思索地下定结论河南人都是讨厌的;或者是在某个地方挖了三口井却没有找到水,便下定结论那个地方根本没有水。所以,我觉得归纳和演绎都是不可信的,一切归纳和演绎都可能使我们的认识偏离真理。”话音刚落,这个同学便受到了身边人的一致围剿,而他却始终固执己见。最后,其中一位女生质问他:“你有本事就在期末考试的答卷上把你刚才的观点写下来!”
  我这么说并不是赞同那个“异类学生”的观点,我也相信他期末考试的时候绝对不可能这样天马行空地作答,但是,如果这群年轻人来我的公司面试,我只会聘用他一个人。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人格之独立,说起来似乎非常轻巧,可真正能够坚持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在某些特殊时期能像陈寅恪一样独立思考并坚持自己观点的人能有几个呢?更多的人为了迎合现实的需要而放弃了自己学术良心。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盲目地去寻找亩产十万斤的科学根据,这样的科学家还能做出什么学术成果呢?
第一部分终极关怀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
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 的太
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
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
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 先驱和骄傲,即便
是在新中国也敢为天下先,成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
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活是我不曾拥有却无比神往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关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就业,而是一些
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譬如尼采的哲学,欧洲思 想启蒙时
期的伟大著述,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等等。对这些
问题的思考几乎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但是 这种思考却直接影响
着文化和社会的未来,所以被称为终 极关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被放在
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 思索
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
作去自习室,宿舍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与此同时,
浅薄粗俗的东西开始在大学大行其道。北大百 年校庆的时候请来
了郭富城,复旦百年校庆的时候请来了刘德华,在演艺圈混出点
名堂的人轻而易举就成为了大学特聘 教授,而池莉甚至木子美那
些矫揉造作的文字也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心中的文化图腾。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
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
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 由承
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
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 度来将自己和
非大学生区别开来。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作为
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 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
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
刻更宏观的问题呢?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
  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跟专业知识、毕业求职有直接关系的书,而是说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不是
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 代历
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看《独秀文存》。这些书籍 并不能给你
一种直接的工作技巧和专业技能,但是,它们能让 你更好地了解
自己、了解社会。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处的“书”虽然
可以做相当宽泛的理解,但是我想应该 不是指《ASP网络开发技
术》、《微观经济学19讲》之类的 书籍吧。
  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
社会现实为友。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 份理
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
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
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他只会 被这个社会孤立在
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 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
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 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
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
社会的进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完美主义和缺乏安全感,让我无法读完一本书,总在复读以前读过的,我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完美主义和缺乏安全感,让我无法读完一本书,总在复读以前读过的,我该怎么办!
在您看完一段后插上书签,下一次看得时候逼自己从书签部分开始看,我就是这样看完一本书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完美主义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叫强迫症来治愈一下你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的位置: >>
>> 《苹果的哲学》第一部分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完美主义者的企业文化(5)
  有了激情,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之前,你可以去找一份餐馆杂工或者类似的活儿干干,那确实非常累人。我坚信,是?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是决定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创业太不容易了!你为此放弃了全部生活。我想在许多举步维艰的时刻,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我不是在指责他们,我深知个中痛苦的滋味,仿佛整个人生被吞噬了。如果你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同时又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那我都不敢想象你怎么才能熬过来。当然,有人熬过来了,这是创业成功必经的痛苦阶段。每天连续干18个钟头,一周连续7天。除非你有足够多的激情,否则你很难坚持下来,肯定会半途而废。所以说,你必须靠激情支持自己去实现理想或解决某个问题、纠正某个错误,否则不可能有毅力坚持到底。我觉得有了激情,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1995年,乔布斯接受采访时说
凡是跟乔布斯合作过的人都知道,乔布斯每做一件事都有一种使命感,他对自己的工作饱含激情。他对工作的激情使得他经常对员工大喊大叫。有意思的是,许多员工或合作伙伴都喜欢被他训斥,欣赏他带给他们的激情。乔布斯对自己的梦想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拥有如布道者讲经般的热情,如狂热分子般发誓成功的决心,在他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孕育出强大的激情文化。他为公司描绘未来的蓝图,用始终不变的愿景来激励员工,并且使团队中的每一个成?都能将公司的愿景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理想。他那一个个看似无法实现的幻想,足以让设计师们奋斗许久,甚至是自己的一生。他的团队都虔诚地相信他所说的凡事皆有可能。在他的团队里永远涌动着一股炽热的生命力。正如《财富》杂志对苹果公司团队精神的评价:“苹果公司有大量工程师,但对他们来说,不是仅仅拥有技术优势就够了,他们还必须具有激情。激情是克服设计和工程障碍、准时完成项目的动力;激情能促成同事间的良好竞争,让弱者淘汰,或者反对不能胜任的上司。库克说:‘心脏承受能力不强的人,不适合在苹果工作。’”激情是苹果最不可或?的资产之一。
把苹果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做
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因为,这是我们的人生。人生苦短,你明白吗?总有一天你会离开人世,所以,我们必须为我们的人生做出选择。我们本可以在日本的某座寺庙里打坐,也可以扬帆远航,我们的管理层还可以去打高尔夫,他们也可以去掌管其他公司,而我们全都选择了用我们的一辈子来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最好能够做到完美无缺。
  ――乔布斯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
  在许多人眼里,“苹果产品=艺术品”,“乔布斯=艺术家”。 苹果几乎成了“完美”的代名词。乔布斯就是用他的完美主义哲学影响苹果公司的员工,而这些哲学又成为他们工作的动力。
  当许多企业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试图抢占市场时,乔布斯却像个艺术家一样不计成本,不计时间地“精雕细刻”着自己的“艺术品”,直到它完美无缺。苹果一年甚至几年才会出一件新品,尽管在数量上无法与其他电子企业抗衡,但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却让其他企业望尘莫及。在乔布斯的眼里,产品要么完美无缺,要么就是垃圾。员工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笨蛋。事情只有极其重要和无关紧要之分。不管遭受多少挫折,乔布斯这种偏执地追求完美的个性从未改变。
  乔布斯曾经说过:“如果你只想买大路货,就去买戴尔的产品好了。”在乔布斯的眼里,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应该做成完美无缺的艺术品。在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后,苹果推出的每款产品几乎都是一再打磨的精品,都无可避免地会遭遇推倒重来的命运。每当一件新产品出炉后,挑剔地乔布斯总会提出诸多意见:“还可以再完美一点儿!”在产品设计上,乔布斯有着无可挑剔的品味和美感。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伊万里斯特曾这样说:“iDVD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这些看似简单的模板是从世界一流的菜单设计公司精心设计的几百个作品中筛选出来的。乔布斯每周都会让我看一大堆不同的设计方案,几乎将所有方案驳回,除了那一个或两个。即使那些免于被驳回的一两个方案,也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才能让它们变得完美。”在乔布斯对产品要完美到无懈可击的要求下,没有哪个设计师可以轻轻松松地坐在公司喝下午茶,他们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因为,他们深知,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时,这简直会把项目组的工程师搞到头晕。《福布斯》杂志资深编辑丹尼尔•莱昂斯所著的《乔布斯的秘密日记》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工程师们经过一次次努力,终于完成了iPhone的设计。万事俱备,就?发货了。然而,乔布斯到硬件实验室检查时,发现躺在工作台上的一块电路板完全不符合他的要求 :“你们简直是在开玩笑!我想用的不是这样的电路板!”于是,项目组的工程师们不得不进行重新设计。这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做事方法,也是苹果产品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
定价:¥32.00 当当价:¥17.6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苹果的哲学》吧!作者:李屹立
书籍简介:本书从乔布斯的个人创业经历,在商业旅程上的战略决定,企业?理思想、营销策略、产品理论等方面,讲述和解读一个无所畏惧的“角斗士”的商业哲学。围绕乔布斯,有着种种溢美的称谓和种种传奇的故事,其实他的成功并不如许多人想象般难以复制。也许很多人都有着美好的梦想,他们也毫不妥协、毫不动摇地坚决执行了下去,但是他们还缺少一种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这,正是本书想要深度剖析的内容――乔布斯最适合中国CEO的商业智慧精髓。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7841?ref=read-7-sharetrackbacks-2
实践GTD已经有20个月了,以前拖延的症状已经减轻了很多了,我的OmniFocus的截止清单一般都能够提前完成,渐渐有点心如止水的状态了。
再拾起这本《拖延心理学》,是为了孩子,她刚上初三,没想到就有了拖延的毛病了,经常能看到她把数学作业拖到晚上10点多才开始动手,我以前的拖延症状与她肯定不同,看这本书就是想从中找出与她拖延症状相符的情节,找出一些应对的办法来。
拖延这种毛病说来也神奇,现在回想以前拖延的场景时,竟然想不起来当时是为啥会把一个PPT或文档拖到凌晨4点才写完。
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在8.3分,许多读者都推荐这本大作,应该是不能错过的,但这200多页的书也不算厚,但读起来总是让人提不起神来,半本书都翻过去了,拖延的症状、心理反应、大脑的原理说了一大堆,仍找不出任何拖延症的解决办法。几天前在QQ上与老SUN谈起了这本书,用老SUN的话来说:
《拖延心理学》快读完了,我是为了读完这本书而坚持,个人认为此书的编辑失败直接导致了我阅读的拖延。以书中拖延四因素为例:
①对成功信心不足:书很啰嗦以至于怀疑有效性;
②拒绝被委派任务:书中说教太多方法太少;
③容易分心:书中东拉西扯常常不知所言;
④目标过于宏大遥远:太厚。
不过心理分析很到位。
这段话与我读这本书时的感觉一样,几次捡起书也不能看完,我们笑谈:
能够不拖延地看完这本《拖延心理学》,说明你已经治好拖延症了。
老SUN的话触发了我的思考:原来这本书不应该从前向后读,而应该倒着读!找出几条有用的建议,简要查查前面相应章节的解释,马上动手实践!
最最有用的是书最后的附录二:拖延处理技巧汇编。直接google贴上:&
1、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2、 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3、 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4、 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5、 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6、 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7、 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8、 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惟一人选吗?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9、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你可以决定对&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11、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
其次是书的最后一章(第18章:聪明摆脱被动拖延的怪圈),里面专门有一节&对父母的建议&,讲到了如何帮助有拖延症的孩子。这些技巧不仅对孩子有效,对所有拖延患者一样有效。这一部分正是我看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全部google后抄上:&
1、帮助你的孩子设定小目标
教你的孩子将一项任务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
每一项任务都可以被分解成几个部分;
任何任务只能一步步来;
为工作设置简短的休息时间-每次10分钟或15分钟;
如果15分钟太长了,就缩短为5分钟。
2、帮助你的孩子识别时长
练习让它变得无务实,而不要过于理想;
练习预测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时间;
从最后阶段开始倒退,以准确了解合适的开始时间;
看看时间安排想想有多少时间真正可用;
教你的孩子使用计时器。
3、设置清晰的限定和结果
究竟必须要做到什么事情,不做到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不是去设定一个任务的开始时间,而是去决定什么时候必须完成;
考虑写下一份书面约定;
务实而坚持不懈的达成结果。
4、以相应的奖励作为鼓励
奖赏齐努力创造性和坚持,而不是因为结果而奖赏;
很重要的一点是为其采取的每一个步骤而奖赏他,而不只是奖赏最后一步的完成;
为一个目标的完成以及一路上每一个步骤地完成而奖赏;
将接口转化为奖赏-例如你饿了那就再写15分钟论文,然后去吃点东西。
5、记住这是谁的事情:谁是这份工作的主人?你的孩子,而不是你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延伸;
你孩子的表现并不是你个人价值的反映;调整好你自己的失望好强尴尬和妒忌等情绪;
绝不为你的孩子做他能够自己做的事情;
不要拯救!让你的孩子自己品尝苦果。(可以试试&时间交易&)
6、尊重你孩子对于独立自主的需要
尽量保持弹性,尽可能地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
慎重选择是否开战争得胜利或者证明自己正确真的要比维护好关系并帮助你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更为重要吗?
7、无论什么时候在你孩子身上或在你自己身上发现完美主义倾向,都要跟它做斗争
就错误进行交谈并幽默而欣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注意不要夸大,承认人的局限和缺点。
8、谈论恐惧&&你自己的,也包括你孩子的
恐惧是普遍的人类经验,有很多原因会造成人的恐惧感;
在我们恐惧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采取行动;
勇气不是不恐惧,而是征服恐惧。
9、用好奇心而不是用判断来聆听你孩子所告诉你的事情
克制自己说这样的话,&你为什么不直接去做的呢?&或其它一些说法,尤其不要带着恼怒、不信任、蛮横或者其他类似的语调跟孩子说话;
绝对不要对你的孩子或对她的拖延问题表示贬低羞辱嘲弄或者轻蔑;
不管拖延多么难以理解事实上他有他的目的和用处,这一点必须被尊重不带着预先的判断,你就更容易帮助你的孩子管控这些带来障碍的情绪并冲破阻力采取行动。
再有用的就是第16章,对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拖延者的一些建议。
然后就是第13-15章,作战方法A、B、C。
第12章的作战武器也值得一看。
第1章至第11章的内容要快读,越快越好,感觉这些是给拖延心理学家写的,让你有一堆理论依据,但不会转化为任何的行动。这些章节的内容已经偏离了我读此书的目的,实在提不起兴趣整理这些章的笔记。
为什么GTD能够治好拖延症?对照前面那12条与GTD的关系,竟然发现一个GTD系统里的做法至少满足其中的10条,准备写一篇文章,标题已经想好了:(3月17日不拖延地完成了这篇文章)。
阅读(...)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美主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