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坊路属白莲堂居委会属于什么编制吗

精彩推荐列表
武林坊巷志·重考(117)羲同坊一
和合桥&&&&& 和合桥,又名鹅鸭桥、度生桥、清宁桥,小河,清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宋延定坊内,桥东有赡军北酒库(春风楼)。清宁坊延定巷左,西有悦来馆,登楼望见保俶塔。清世家妇科名医郭思贤、郭琬居于此。&&&&& 据《浙江省城图》考:和合桥,小河,东对和合桥街(庆春路),西对众安桥河下(庆春路)。&&&&& 2003年11月考:&&&&& (1)小河,原为宋代市河,从南端引中河(盐桥河)水,与中河并行向北流,至天水桥折西出武林水门。自中河新宫桥处,西流过钟公桥、清泠桥、熙春桥(南瓦横河),转北经金波桥、巧儿桥(保佑桥北)、平津桥(猫儿桥)、木桥(舍人桥)、方便桥、水漾桥、日新桥、木桥、炭桥、李博士桥、棚桥、干胜桥,在和合桥南与东浣纱河相接;过和合桥再北,经北桥、偶辱桥(军头司桥)、有玉桥,至贯桥东分支:西向过观桥、宝带桥、阔板桥、小桥、祥符桥、回龙桥,汇入西河(武林路东侧);北上过清远桥、仓桥至燕支桥西,折东经燕支桥至梅东高桥汇入中河;从燕支桥西继续北上,至天水桥,折西经北仓桥、永兴桥,出武林水门汇入西河。1936年新宫桥至光复路一段填塞,自此,小河与中河逐渐隔断。1946年河坊街至庆春路河道填塞建成光复路。庆春路以北至中山北路天水桥段河道,为民居所占填没;贯桥至武林路段河道,1960年3月拓宽宝极观巷填没;而后,又填没天水桥至武林路段河道、燕支桥至梅梅东高桥河段。市河至此全部消失。&&&&& (2)和合桥旧址,位于庆春路与延定巷、楚妃巷交界处的北侧,跨小河。南宋称鹅鸭桥,因鹅鸭贸易多在此而名。明改称度生桥、清宁桥,俗呼鹅鸭桥。清称鹅鸭桥、和合桥,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建。1937年农历冬至,日本兵来了。三日大火,烧的就是小河上和合桥到众安桥一段,为了清除后来的日军司令部(东南日报馆)一带的民居。废墟的清理,全都进了这一河段,几近堵塞。1946年后填河拆桥,改建民居。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75-276页。&&&&& (3)南宋北酒库春风楼旧址,约在庆春路与楚妃巷交界处的东侧(鹅鸭桥东)省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中山北路12号)、永安商务楼(庆春路148号)一带。南宋行都临安府官办酒楼,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6《酒楼》记录,朝廷户部点检所开办的酒楼十余家,或称楼或名库:和乐楼,升旸宫南库,在清河坊;中和楼,银瓮子中库,在众乐坊;太和楼,又名东库、在崇新门外;和丰楼,武林园南上库,在睦亲坊北;春风楼,又名北库,在鹅鸭桥东;西楼,又名金文西库,在三桥南惠仙桥畔;太平楼,在清河坊;丰乐楼,在涌金门外;南外库,在便门外清水闸;北外库,在武林门外江涨桥南;西溪库,在九里松大路。楼各有库,每库只直数人,官妓数十人,饮酒楼则以各牌点唤侑觞,谓之点“花牌”。金银器皿,取自库中,此种吃(花)酒雅座往往学舍士夫所据,外人未易登也。曹金籀《梦西湖》诗:“踏歌连步到天街,粉堕香消拾坠钗。元夕羊棚灯市闹,春风楼上点花牌。”羊棚楼属“北瓦”,在井字楼巷(即今永丰巷)。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76页。&&&&& 2010年8月考:&&&&& (1)和合桥街,东起延定巷,西至和合桥东堍,已经建成庆春路的延定巷至中山北路段。&&&&& (2)江浙火腿银行旧址,位于和合桥街67号。日开业,董事长徐纪水,总经理徐士奎。抗战胜利后,饬令停业。参见王水福主编《杭州老银行》第186-187页。&&&&& 2014年9月考:&&&&& 小河,南自中河新宫桥起,北转西至武林水门,北转东至梅东高桥,已经全部填塞。旧河道走向,据考:&&&&& (1)新宫桥至庆春路和合桥河道填塞,建成光复路;庆春路和合桥以北至屏风街仓桥(仁和仓桥)河道填没,成为楚妃巷、军督司巷、上焦营巷、下焦营巷西侧商业民居建筑;屏风街仓桥至元坛弄(玄坛弄)燕支桥支流河道填塞,建成后营弄商业民居建筑东侧建筑;屏风街仓桥至中山北路天水桥支流河道填塞,建成中山北路一段。&&&&& (2)贯桥至武林路回龙桥支流河道填没,建成凤起路。&&&&& (3)天水桥至武林路洗马桥支流河道填没,建成体育场路的中山北路至武林路南侧,万寿亭街北侧一带商业建筑。&&&&& (4)元坛弄燕支桥至中河梅东高桥支流河段填没,建成体育场路的元坛弄至中河北路一段。
北桥&&&&& 北桥,又名安国桥,小河,宋安国坊内,南有柴场。元代文学家白珽(字廷玉)居此。仇远(仇山村)居北桥躬行斋。&&&&& 据《浙江省城图》考:北桥,小河,东对北桥街(未标明),西对孩儿巷。&&&&& 据《浙江省城全图》考:北桥,小河,东有军督司巷,西对孩儿巷。&&&&& 2003年11月考:&&&&& 北桥,又名安国桥,位于军督司巷与楚妃巷交界处,跨小河,今中山北路与仙林桥直街交界处东侧。1946年后填河拆桥。&&&&& 2013年11月考:&&&&& 元白珽居北桥。白珽(),字廷玉,号湛渊,钱塘人,居北桥。自幼聪慧过人,雅好诗文,博通经史,与仇远同以诗名于世。中年出游中原,以李衎之荐,授太平路儒学正,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儒学副提举,转任淮东盐仓大使、兰溪州判官。仕运坎坷不达,晚年归居西湖栖霞岭下,葬栖霞山之阳。著有《湛渊集》等。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78页。
北桥巷&&&&& 北桥巷,又名安国桥坊,在军头司南。宋右二厢,安国坊(旧名祈祥坊),与保和坊对,内有仙林寺、白莲寺、吉祥寺、文思院。明安谷坊,有得一道院。&&&&& 得一道院,元至正十八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于元玄庵(玄元庵),即宝极观。&&&&& 据《浙江省城图》考:北桥巷(未标注),东起军督司巷,与仙林桥直街相连,西至北桥东堍,过桥与孩儿巷东端相对。&&&&& 2003年11月考:&&&&& 北桥巷,因北桥而名,此地又称北桥儿。后河湮桥废,成为仙林桥直街西段军督司巷至中山中路,巷名消失。
军督司巷&&&&& 军督司巷,又名军头司巷、军纛司巷、军头司桥街,在观桥东南,安国坊北。宋右二厢,怀远坊,有文思御辇院、军头皇城司(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在文思院后)、军头司等子营。明贡院在军头司桥东,立贡院牌坊,有贡院照墙。&&&&& 据《浙江省城图》考:军督司巷,南起仙林桥街,与楚妃巷北端相连,北至二圣庙前,内有半环形的元宝街。&&&&& 据《浙江省城全图》考:军督司巷,南起仙林桥街,与楚妃巷斜对,北至有玉桥东堍,与上焦营巷相连。&&&&& 2003年11月考:&&&&& (1)军督司巷,南起仙林桥直街,与楚妃巷北端相连,北至二圣庙前,与上焦营巷南端相连。宋名怀远坊,俗呼军头司巷、军头司桥街,因南宋设军头司得名。明称军督司巷,1966年改名拥军巷,1981年复称军督司巷。已经建成仙林苑住宅小区,成小区通道。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5-287页。&&&&& 军督司巷,日摄影&&&&& (2)据《说杭州》:军督司巷,南出北桥对延定巷,北出有玉桥。宋时名怀远坊。原名军头司巷。明志称军囊士巷,与今之军督司巷均为讹音。宋时巷有文思、御辇院军头皇城司,故名。按文思院分两界,上界造金银珠子,下界造铜铁竹木杂料;御辇院制御用车轿;军头皇城司为二院之保卫机构(258页)。&&&&& 2013年11月考:&&&&& (1)宋军头皇城司,全名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官署名,简称军头引见司。宋初有军头司与引见司,端拱二年(989),改军头司为御前忠佐军头司,引见司为御前忠佐引见司。后合为一司,掌诸军检阅、引见、分配之政。皇帝外出遇陈诉,负责问明情况回奏。北宋时设勾当官,以内侍省都知、押班或武臣门通事舍人以上充任;南宋时,以门宣赞舍人兼则为提点官,以门祗候兼则为干办官。《咸淳志》: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在文思院后,有等子营。所谓军头引见司“等子”,《朝野类要》载:旧是诸州解发强勇之人,经由递传至京师,今则只取殿前旧司捧日等指挥人共拣为之,出职之日,旧皆诣都进奏院行谢,盖奏院辖递铺故也。等子之上谓忠佐军头,南宋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第九盏(第九队)例用左右军相扑,亦就是角抵,选手非市井之徒,名曰“内等子”,原于殿步诸军选膂力者充应名额,即虎贲郎将。每遇拜郊、明堂大礼、四孟车驾亲飧,驾前有顶帽鬓发蓬松、握拳左右行者即是。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名,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余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三年一次,就本司争拣上名,下次入额,其管押以下至额内等子,亦三年一次,当殿呈试相扑,谢恩赏,赐金绢外出。职管押人员,本司牒发诸州、道、郡,军府充管营军头。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5-286页。&&&&& (2)宋文思院,官署名,在北桥(仙林寺直街与军督司巷交界处)东,宋绍兴三年(1133)建。文思御辇院为文思院、御辇院合称。南宋迁都杭州以后,朝廷特别设立了专管皇宫内苑用品生产的少府监,一时官府的手工业作坊遍布杭城内外。少府监所属五大院: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和文绣院。文思院置提辖官与监官,掌制造金银、犀玉等器物,并加彩绘、装钿等装饰,供应宫廷及各官署所需仪物、器杖、权量、舆服。文思院监官分两界,上界造金银珠玉,下界造铜铁竹木杂料。宋代玉器宫廷作坊有宗正寺玉牒所、文思院上界和修内司玉作所。文思院附设铸印司,职掌铸造官印、朱记。御辇院属文思院下专供乘舆、步辇及宫廷车乘之事的部门。有监官三人,以诸司使及内侍充任。其下有供御指挥使、副兵马使、供御辇官、次供御辇官、下都军使、下都辇官等,分掌轮流擎御辇,荷负御衣箱,伺候宫中与外戚车舆。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77-279页。 &&&&& (3)文思院铸铜印。2007年7月,据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消息,一枚“行在榷货务都茶场”铜印在昔时南宋都城的杭州被发现。这方铜印的显身,对研究和探索中国早期金融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枚铜印红铜质,宽4.8,高5.2,厚1.6厘米。印面镌有阳文篆书三行,每行四字,经中国印学博物馆鉴定并释文为:“行在榷货/务都茶场/中门朱记”共12字;背面阴刻楷书二行,每行四字,为“绍兴十年/文思院铸”八字。该铜印现收藏于最早发现这枚铜印的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并已被该馆奉为镇馆之宝。这方铜印镌有“行在榷货务都茶场中门朱记”字样,背面又有“绍兴十年(1140年)文思院铸”的落款,说明南宋在定都杭州后第三年即有榷货务都茶场之设,地点位于京城东南面的通江桥以东。参见杭州网首页&&文体新闻&&本页《杭城惊现南宋金融业重要铜印》,日& 17:20:35,。
小学前&&&&& 丁丙按:小学前,北对观桥街,南对众安桥街。宋有小学。&&&&& 小学前,宋睦亲坊。绍兴十四年春,建宗学之小学。&&&&& 据《浙江省城全图》考:小学前,南对大街(中山北路),北至贯巷(观巷),对贯桥街(未标注,中山北路),西为豆腐巷。&&&&& 2003年11月考:&&&&& (1)中山路,南连凤山路,北至朝晖路接河东路,以鼓楼、众安桥为界分别称中山南、中、北路。南宋时为御街(又名天街),南起和宁门(现凤山门址附近),北至天水院桥(现天水桥),折西至斜桥(武林桥),长约6公里,由35300块巨型石板铺成,宽约200步。御街中心是御道,两边用块石砌成河道,河里植荷花,岸边种桃李梨杏,河道外边是走廊,供市民百姓行走。每年一、四、七、十月十七日,五更二点,皇帝车驾出大内和宁门,经御街至景灵宫祭祖。宋亡制废。元、明时居民逐渐填河建房,御街面目全非。清时,南段分凤山门大街、大学士牌楼(六部桥至太庙巷)、察院前直街(太庙巷至城隍牌楼)、水师前直街(城隍牌楼至鼓楼);中段分清河坊(鼓楼到高银巷)、太平坊(高银巷到惠民路)、甘泽坊(惠民路至保佑桥弄)、保佑坊(保佑桥弄到洋坝头)、三元坊(洋坝头到清泰街)、积善坊(清泰街至积善坊巷)、寿安坊(积善坊巷至崔家巷)、里仁坊(崔家巷至平海路)、弼教坊(平海路至庆春路);北段分同春坊(众安桥至孩儿巷)、孝子坊(孩儿巷至凤起路)、百井坊(凤起路至体育场路)。1920年时拓宽建路,分段赋名,自南而北:南段路分凤山门大街、大学士牌楼、察院前直街、水师前直街;中段分清和坊、太平坊、保佑坊、洋坝头、三元坊、寿安坊、里仁坊、弼教坊;北段分同春坊、小学前、观桥街、孝子坊、百井坊等。1929年,自凤山门至众安桥,统称江墅路,众安桥以北分称天汉洲路、贯桥街、小学前、同春坊等路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统名中山路。又以鼓楼、众安桥为界分成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1958年,北段延至环城北路。1978年,向北穿过环城北路延伸至文晖路。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73-274页。&&&&& (2)中山北路,南起庆春路,北至文晖路。清分段名为同春坊(众安桥至孩儿巷)、孝子坊(孩儿巷至凤起路)、百井坊(凤起路至体育场路)。1920年时拓宽建路,分段赋名为同春坊、小学前、观桥街、孝子坊、百井坊等,1929年,分段改为同春坊、小学前、贯桥街、天汉洲路等路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统名中山路,其中庆春路至环城北路,改称中山北路,1978年建成中北桥,延伸至文晖路。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73-274页。&&&&& (3)小学前,民国时期始名。据《说杭州》:小学前北接观桥街,南接同春坊。南宋时有小学在此,专为宗室子弟而设(258页)。已经建成中山北路孩儿巷至观巷一段,巷名消失。
偶辱桥&&&&& 丁丙按:偶辱桥,东对登云桥,西北出观桥直街,南出众安桥直街,桥西即贡院坊。古迹有陀罗尼经幢,祠庙有二圣庙。&&&&& 偶辱桥,又名军头司桥、军头司木桥、诟辱桥、有玉桥,小河,东对登云桥。清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宋怀远坊内,有军头司、文思院。桥东为明贡院,桥西为院坊,临大街。&&&&& 仰山二王庙(二圣庙),又名南雷二将军庙,在观桥东马军司西营,贡院坊军头司桥东,祀唐臣南霁云、雷万春,属明贡院,内有陀罗尼经幢。&&&&& 据《浙江省城图》考:有玉桥,东有二圣庙,西对贯巷。二圣庙,东、北达王衙前,南为二圣庙前,西达小河。&&&&& 二圣庙,东为王衙前,南为二圣庙前,西为军督司巷。&&&&& 二圣庙前(未标注),东起登云桥,与青云街相通,西至有玉桥,与贯巷相通。&&&&& 据《浙江省城全图》考:有玉桥,东有三圣庙,西对贯巷。&&&&& 三圣庙(巷),东起上焦营巷,西折南至登云桥西,巷东有三圣庙。&&&&& 三圣庙,东临三圣庙(巷),西为上焦营巷,西南为有玉桥。&&&&& 2003年11月考:&&&&& (1)偶辱桥,即军头司桥、军司木桥、有玉桥,跨小河,东与登云桥相对,位于中山北路与观巷、二圣庙前交界处。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建。《乾隆府志》称军司木桥,明建贡院牌坊。每逢大比,三场不合式者,悬姓名于此。已经填河拆桥。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7页。&&&&& (2)二圣庙前,东起中河北路登云桥西堍,西至中山北路南段,与观巷相对。宋代始名,其地旧有二圣庙,故名。据《说杭州》:二圣庙前,西对有玉桥,东对登云桥,因庙得名。宋代马军司营至江西袁州伐木,运杭时云有神助水涨,立此庙祭祀(258页)。1966年改名迎新巷,1981年恢复二圣庙前。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7-288页。&&&&& 二圣庙前,日摄影&&&&& (3)二圣庙旧址,位于中山北路与二圣庙前交叉处的东北侧,中河路登云桥西侧。二圣庙,又称仰山二王庙、南雷二将军庙,南宋淳熙年间(),仙林寺北之侍卫马军司某部李统领在营中建祠,祀唐忠臣南霁云、雷万春,内有陀罗尼经幢。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分别加封为“显德仁圣忠佑灵济王”、“福德仁圣忠卫康济王”,因此改称“二圣庙”。宋亡后,马军司不存。明建贡院,不存。二圣庙却保留下来。解放初,成为下城区十四个居民区联合使用的俱乐部,后改为夜校。1966年成为杭州无线电六厂,1981年拆建为杭州无线电厂,尚存大殿等部分建筑,不久建成多层居民住宅。参见傅伯星著《杭州街巷旧闻录》第322页。&&&&& (4)名中医叶熙春故居,位于二圣庙前29号,王衙前南段东侧。叶熙春(),浙江名医,幼名锡祥,字熙春。祖籍慈溪,迁居钱塘。幼随祖母居武林门外响水闸,五岁回良渚与父母一起生活。稍长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晚清名医姚梦兰见叶年少有志,延其侍诊二年,得传心要,医术大进。初行医于瓶窑镇,后悬壶于余杭镇木香弄。名诊室为“问苍山房”,以治病救人、问心无愧自勉。1929年,叶熙春至上海行医,接连治愈若干疑难绝症,名声益振。1948年,回杭定居于二圣庙前29号。1952年,与杭州著名老中医史沛棠、张硕甫等发起集资创办杭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出任中医门诊部主任。后又任浙江中医院主任、顾问等职。1954年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并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补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连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农工民主党后,任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10月逝世。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54年,省卫生厅整理总结他的临床经验,编印出版《叶熙春医案》。1983年汇编出版《叶熙春学术经验专辑》。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7-288页。&&&&& (5)杭州无线电六厂,位于二圣庙前58号。杭州无线电六厂,即杭州电子节能灯厂,成立于1965年,以电子节能灯和电容器为主导产品,后迁至杭印路30号。2000年12月,杭州无线电六厂由浙江华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承债式购并。2001年转制成立杭州华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址为体育场路407号宏都写字楼6楼,主要产品为抗电磁干扰抑制器电容器和电子节能灯。&&&&& 2010年10月考:&&&&& (1)光荣里,北起二圣庙前,南塞,西邻军督司巷。1930年,顾连均在此建房而名。已经建成仙林苑住宅小区20-22幢一带,巷名消失。&&&&& (2)“维艺56”创意园,位于二圣庙前58号,东临中河中路,南连凤起路,西靠延安路,北连庆春路。“维艺56”创意园是以创意设计为主,即餐饮,娱乐,休闲,办公的体验式动感主题园区,2009年建成。日本HMA担当前期规划设计,绿城物业担当后期物业经营管理,一楼的营业商铺已有的招商落户对象中,将引进大型知名动漫品牌,其中有美国迪士尼旗下米奇家族、时代华纳旗下变形金刚、超人、蜘蛛峡、哈里波特、KITTY、芭比、维尼、史奴比、日本SONY、火影忍者、樱桃小丸子等国际知名动漫商家。&&&&& 维艺56”创意园,日摄影&&&&& 2014年7月考:&&&&& 明贡院,洪武三年(1370),初以登云桥北杭州府学之西为贡院,宋仁和学旧基(今中山北路南段西侧、百井坊巷一带)。天顺三年(1458),迁至观桥东,位于中山北路军督司巷一带,大致范围东至军督司巷,南至仙林寺直街(原北桥),西至中山北路,北至屏风街(原三角地,宋丰储仓基),以小河(今已填塞)为界,贡院在河东,院坊(试院、北坊)在河西,在大街(今中山北路)立有贡院牌坊。二圣庙属于明贡院范围。嘉靖二十五年(1546)巡按御史杨九泽大力缮治。现已经建成中山北路沿街、军督司巷两侧的仙林苑住宅小区、中大广场。
元宝弄&&&&& 元宝弄&&&&& 吉祥院,又名吉祥律寺、广福院、法云院、谁庵,在安国坊文思院东,介于文思院、军头司之间,宋乾德三年初建,有观空阁,以牡丹花著称。&&&&& 据《浙江省城图》考:元宝弄,南、北均与军督司巷相连,成半圆形元宝状。&&&&& 2003年11月考:&&&&& (1)元宝弄,又称东元宝弄,南、北均与军督司巷相连,成半圆形元宝状,故名。据《杭州市地名志》,已经并入军督司巷,巷名消失。现已经建成仙林苑住宅小区。&&&&& (2)据《说杭州》:元宝弄,有上下两弄,均在军督司巷中,西塞。宋时古吉祥寺之遗址。寺多牡丹,苏东坡有诗记之。南宋时以其地为文思院军头司官邸(258页)。&&&&& (3)吉祥寺遗址,位于仙林寺巷北元宝弄,吉祥寺,又名吉祥院、吉祥律寺,宋乾德三年(965),光禄大夫、睦州刺薛温舍地建寺,有观空阁。治平二年(1065)改名“广福”。熙宁年间(),守璘和尚在院里辟了一大块土地,开辟牡丹花圃,栽培牡丹品种有近百种总数则数以千计。暮春时节,开起花来,真是“万紫千红”。杭州太守沈立主编《牡丹记》十卷,杭州通判苏轼撰《吉祥寺看牡丹序》,记录了熙宁五年(1072)三月二十三日杭州吉祥寺举办牡丹花会的盛况。南渡初,以地建文思院、军头司,仅留小寺介于两者之间,复名“吉祥”,后废。明万历年间(),僧静然地旧址重建,更名“谁庵”。已经建成仙林苑住宅小区。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2-285页。&&&&& (4)苏东坡吉祥寺赏牡丹诗。宋熙宁四年(1071),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沈立是一位牡丹迷,曾写过 10 卷《牡丹记》。熙宁五年三月,正是暮春时节,牡丹盛开,沈立邀请苏轼同去吉祥寺赏花。东坡在后来的《牡丹记叙》一文中,记载了这一天的热闹非凡的情景:“酒酣乐作,州人大集。……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为此写了一首《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不上钩。”沈立走了,苏东坡百无聊赖。年底冬日,他独自一人去了吉祥寺,作诗一首:“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独肯来。”过了 10 几天,又独自来寺一游,题诗道:“东君意浅著寒梅,千朵深红未暇栽。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熙宁六年春,苏轼来邀请新任杭州太守陈述古同赏牡丹,作《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诗:“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只恐明年便不开。”这年冬天,吉祥寺出了一个奇迹,10 月间竟然盛开了几株牡丹。陈述古作《冬日牡丹》,东坡有《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心巧,不放闲花得少休”;“花开时节雨连风,却向霜余染灿红。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出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当时只道鹤林仙,解遣秋光发杜鹃。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2-285页。&&&&& (5)杭州知州蔡襄吉祥寺赏牡丹。蔡襄(),字君谟,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工书法,诗文清妙,擅茶艺,与东坡有“斗茶”轶事。英宗时曾任杭州知州,对吉祥寺情有独钟,留下佳作。《吉祥寺赏牡丹对月》诗:“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俟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访吉祥璘上人,追感苏才翁同赏牡丹》:“曾乘春饮绕花畦,花底余香入燕泥。剪处佳人传烛下,归时明月到云西。重来草树惊秋色,零落交朋感旧题。若使他年逢胜赏,一觞知复共谁携。”《十八日陪提刑郎中吉祥院看牡丹》:“节候初临谷雨期,满天风日助芳菲。生来已占妙香国,开处全烘直指衣。揽照尽从乌帽重,放歌须遣羽觞飞。前驺不用传呼宠,待与游人一路归。”《杭州璘上人以花栽数种见寄》:“名园参差十数窠,商船千里任风波。土花分破根株小,春色随来意气多。欲种更看移树法,将开须与傍栏歌。中年渐不胜杯酌,红翠他时奈尔何。”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85页。
元坛弄&&&&& 丁丙按:元坛弄,北对燕支桥,南出仓桥直街,即屏风街。&&&&& 丁丙按:元坛弄内地特空旷,如真修庵、胭脂山,颇有萧然尘外之境。以《咸淳志》京城图证之,正宋丰储仓基也。自《成化志》误以当今之贡院,致古迹混淆。今考定宋平籴仓为贡院基,此则为丰储耳。胭脂山,仅一斗大,湖石突露墙根间,意为当日仓后之园假山石也。里老艳传山为宝石山之尽脉,立石碣以表之,殆未细考古址,不然,何诸志中绝不一载耶?&&&&& 元坛弄,宋丰储仓基,在仁和县署侧,仓桥东,仓前有仓官厅。明贡院(见《成化志》)。&&&&& 据《浙江省城图》考:元坛弄,南起屏风街,与焦营巷北端相连,北至燕支桥南堍。&&&&& 据《浙江省城全图》考:元坛弄,南起屏风街(未标注),与下焦营巷北端相连,北至燕支桥南堍。东有吉庆庵。&&&&& 2003年11月考:&&&&& (1)玄坛弄,南起屏风街,北至体育场路,与同丰路相对。旧称胭脂岭,有胭脂山,现慎修里东,南宋丰储仓基。清始名元坛弄,弄内原有财神殿,奉“玄坛”,故名。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上册第130-131页。&&&&& 玄坛弄,日摄影&&&&& (2)据《说杭州》:玄坛弄,北对胭脂桥,南出仓桥街。一名屏风街,又名胭脂岭。宋时丰储仓设此。《成化志》误以丰储仓为贡院之基,实则平粜仓为贡院之基也(259页)。&&&&& (3)杭州木器厂旧址,位于体育场路91号。前身为杭州第一木器生产合作社,建于1953年。1958年,与建中木器生产合作社、坚毅油漆社合并,成立杭州木器厂。1967年,杭州群益油漆木器社并入,1970年杭州木模厂并入。1986年与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结成联营厂,专业生产出口和内销家具。后改制为杭州家具工业公司,2000年迁至望江路208号,原址建成玄坛公寓及中国联通杭州分公司(中河北路96号)。&&&&& (4)玄坛公寓,位于玄坛弄东。原址为杭州木器厂,由5幢六七层住宅楼组成,因玄坛弄而名。&&&&& (5)慎修庵旧址,位于玄坛弄69号,原为三开间二进。解放初拆除,成为民居。1983年建成六层楼民房。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上册第131页。&&&&& (6)慎修里,东起玄坛弄,西至后营弄。民国初,改处为一片桑园,属祝家所有,后转为王姓律师所有,1927年建居民住宅,始名慎修。现仅存几幢楼房。&&&&& 慎修里,日摄影&&&&& (7)南宋丰储仓旧址,位于中山北路与屏风街交界处东侧(仁和仓桥东),其大约范围东临中河,南至屏风街,西至中山北路,北至体育场路(燕支桥),现建成玄坛弄、慎修里、平安居一带商业住宅区。南宋绍兴初年,迁仁和县治,建成北省仓。乾道五年,改名为丰储仓。据《咸淳志》载:咸淳二年八月完成扩建,其规制:“墙其外三百七十四丈,崇广仓门为三间,翼以势墙。入门东园亭,西吏舍,其旁两便门对峙。由东便门入,敖纵六列,南负墙,北负河,横各一列,杈子敖附焉。由西便门入,敖纵三列,南负墙,一列北负河,柳司祠在焉。由仓门折行五十余步为正厅、右敖并监门。厅后敖凡二列,左敖对右为一列,夹正厅,旁曰钱库、曰算斗库、曰纲解房。厅后有退公亭,两旁有阁子,又其后有园,设石假山,植竹成行,缭之墙四百尺。墙北开门,又为敖横三列,势相向背,其面墙大者为主敖,环一仓,数之敖百,杈子敖二,敖前为循廊,多不可楹数,过道有廊,为间亦五十。经纬以阶,用石万段,宣泄以沟,甃其底,凡百丈。”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90-291页。&&&&& (8)明吴庆忌故居(琼花园),旧钱塘县治、丰储仓址,其宅前有池(赛西湖池塘巷),相传为庆忌磨剑处。据丁丙考:即赛西湖池塘巷。此考相当牵强,赛西湖池塘巷,与丰储仓相距太远,与平籴仓(清贡院,现杭州高级中学)相近。丰储仓,为明贡院之地。参见劳志鹏著《武林街巷志》下册第291页。&&&&& 2012年10月考:&&&&& 浙江国际大酒店,位于体育场路221号,体育场路和中河北路交汇处的西南角。2000年开业,建筑面积30100平方米。其中主楼高21层,面积13300平方米,裙楼面积10380平方米。酒店集客房、餐饮、娱乐、健身、会议功能为一体,整体风格优雅尊贵,是杭州中心又一标志性的高档酒店。酒店设有202间豪华客房,房内均配有独立浴室、Internet及传真机接口、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多声道音响、中央冷暖空调、迷你酒吧等,设施配套齐全。设有豪华雅致的中西餐厅、大堂酒吧。清新雅致的江南小菜、高档的鲍翅宴席,纯正的西式菜肴,以及品种繁多的自助大餐、香醇咖啡。参见朱金坤主编《杭州新房子》下编第118页;浙江国际大酒店_百度百科,。&&&&& 浙江国际大酒店,日摄影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华网的观点或立场]
您好,您尚未登录,请后进行评论
中华网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委会属于什么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