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巜木兰诗主要内容》的内容

&&&新闻热线:021-
新化槎溪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原标题:新化槎溪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槎溪中心学校中学代表队《木兰诗》
槎溪中心学校小学代表队《古朗月行》
获奖节目校长领奖
  红网新化站5月28日讯(分站记者 杨尚勤 通讯员 杨国辉)“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一声清脆的领诵声中,槎溪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拉开了帷幕,来自全镇的六支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
  槎溪中学杨勇校长在比赛前致简短的欢迎辞,并组织1500余名师生观看了这次比赛。
  比赛中,同学们通过诵国学、唱国学、演国学,并结合音乐、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分别对《古朗月行》、《满江红》、《水调歌头?明天几时有》、《少年中国说》、《弟子规》、《木兰诗》等国学经典进了激烈的比赛。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合着“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优美而动听。校园古韵萦绕,诗香阵阵,比赛一次次被推上高潮。
  经过紧张的比赛,槎溪中心学校小组代表队和中学代表队获一等奖,木坪中学代表队、朝阳光大希望小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中心小学,金溪中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中心学校邹建湘书记为获奖的队伍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教学助理杨国辉主任做了总结发言。参加这次活动的中心学校领导还有杨明明主任,邹剑涛主任。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化槎溪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日 18:20 来源:红网
原标题:新化槎溪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槎溪中心学校中学代表队《木兰诗》
槎溪中心学校小学代表队《古朗月行》
获奖节目校长领奖
  红网新化站5月28日讯(分站记者 杨尚勤 通讯员 杨国辉)“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一声清脆的领诵声中,槎溪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拉开了帷幕,来自全镇的六支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
  槎溪中学杨勇校长在比赛前致简短的欢迎辞,并组织1500余名师生观看了这次比赛。
  比赛中,同学们通过诵国学、唱国学、演国学,并结合音乐、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分别对《古朗月行》、《满江红》、《水调歌头?明天几时有》、《少年中国说》、《弟子规》、《木兰诗》等国学经典进了激烈的比赛。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合着“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优美而动听。校园古韵萦绕,诗香阵阵,比赛一次次被推上高潮。
  经过紧张的比赛,槎溪中心学校小组代表队和中学代表队获一等奖,木坪中学代表队、朝阳光大希望小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中心小学,金溪中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中心学校邹建湘书记为获奖的队伍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教学助理杨国辉主任做了总结发言。参加这次活动的中心学校领导还有杨明明主任,邹剑涛主任。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赏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5期
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赏析
【摘要】:《木兰诗》是北朝民歌杰出的代表作,诗歌前部分写忧,后部分写乐,以忧衬乐,深刻揭示了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个不同时期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寄托着北朝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既带有鲜明的民歌特色,又具有其创新之处;简劲与细腻在《木兰诗》中得到了和谐而完美的结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2【正文快照】:
《木兰诗》是北朝时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出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诗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木兰诗》的艺术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敬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色道尔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2期
色道尔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费秉勋;[J];人文杂志;1980年03期
王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2期
周祜;[J];大理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赵铁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吴剑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尕藏;[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孝鑫;;[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周同馨;刘在文;;[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邱水才;;[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邱水才;;[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鄭忠夫;;[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郝向明;;[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郝向明;;[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金明春;;[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余华;;[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徐嘉琪;;[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民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驻广西记者
刘创举;[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青年报记者
沙林;[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南云;[N];中国文化报;2000年
桂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周保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廖海生;[N];中国文化报;2000年
李鸿锦;[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刘创举;[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宁静;[N];中国艺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新建;[D];四川大学;2002年
吕书宝;[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祁慧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周玉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郭平安;[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金顺爱;[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军;[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徐冬艳;[D];河南大学;2001年
岳巍;[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王新惠;[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李梅;[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陈娅玲;[D];河南大学;2002年
郑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袁平;[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李菲;[D];四川大学;2002年
于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郭茂倩《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评价  北朝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最初录于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它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北方民歌《木兰辞》,这首民歌的主角是一位英勇的北方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国学班第三期&木兰诗&锦瑟
妈言爸语青年大学国学背诵书法班 03
5月19日至5月26日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dāng h&):对着门。
机杼(zh&)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 h&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 hu&):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zhu&):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ng。
傍(b&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草原、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木兰八景,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写出二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对面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的诗巜长江沉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