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至真观主黎皇甫君碑宋清拓本有无旧拓

恢复重建凤凰山至真观规
& &恢复重建凤凰山至真观规划
一、凤凰山至真观历史、沿革
凤凰山,古称升仙山、学射山。位于成都北郊。据唐代诗人卢求《成都记》记载:“城北有升仙山,升仙水出焉。相传三月三日张伯子道成,得上帝诏,驾赤文于菟(虎之别称)于此上升。”故其山名升仙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北门之胜迹,有武担山、子云宅、金马祠、太玄城、玉局观、升仙桥、万岁池、学射山。三国时蜀后主刘禅于山中筑有演武之庭,设立射棚,供人们学习骑射之术,故此山又名学射山。从此人们趋之如潮,登山强身,射箭骑马,体育竞技,管弦酒食,歌舞娱乐,学射山成为成都市民健身演武、休闲游乐的场所。
山中旧有至真观,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隋辛德源《至真观记》云:“前临逸陌,却负长瀛,蕙楼接登景之房,琼台带荡真之室矣。”《卢照邻集》云:“至真观者,隋开皇二年所立,有天尊真人石像,大小万余躯,石坛三级,周回百步,铜钟一口,重七十斤。”
唐高宗时,广汉高道黎元兴又重整修。《録异记》云:“成都至真观,道士黎元兴,龙朔(661)中于学射山,创造观宇。夜梦神人引升髙山大殿之中,谒见黄老君,身长数丈,髭须皎白,戴凤冠,著云霞衣,侍卫十余人。顾谓元兴曰:吾近有材木,可构此观,无烦忧也。如此数日,有人于万岁池中乘舟取鱼,忽见水色清澈,池底大木极多,以告元兴。元兴令人取之,得乌杨木千余段,至有长百尺者,用以起观,作黄老君殿,依梦像塑之,又制三尊殿下及讲堂、斋坛、房廊、门宇,皆足用焉。”
至此的至真观,规模宏大,建有黄老君殿、三尊殿、天宫、仙居珠庭、讲堂、斋坛、房廊门宇,神像万座,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道观。唐代诗人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记》记载:“此观地当枢要,任切会昌,南邻覆锦之城,西通吞珠之界。使星连注,皇华结辙。……栋梁乎圃,丹户长楼,大开流电之庭,广制明霞之宇。”
至北宋时,至真观改名通真观,又新建张仙人祠、道宫斋馆,观宇宏伟,辉映华贵,乃栖真之秘厦,合宴之佳观。宋文同《成都府学射山新修祠宇记》说:“故事有张伯子者,尝居此学道,以是日成,得上帝诏,驾赤文于菟,乘云衢,羾天关以去。后凡其时两蜀之人,如戒令约,不赴而有所诛责者,奔走会其上,诣通真观,祈其神,从道士受秘录以归。”“成都燕集,以一春为常。三日不修,已云远甚。然各有定处,惟此山之会最极盛。太守与其属,候城以出,钟鼓旗旗,绵三十里无少缺。都人士女被珠宝,服缯锦,藻缋岩麓,映照原野,浩如翻江,晖如凝霞,上下立列,穷极繁丽。徜徉徙倚,至暮而入。”
南宋初,通真观被战火所毁。主持道士邓处厚力图重辉,操劳致力。有真人罗赤脚,助其功成。宋周时《学射山通真观记》云:“绍兴甲子,予既迁葬先君于学射山之麓,岁时伏腊,必来拜幽堂,躬飨祀。是时所谓通真观者,兀然殿祠外支撑,破屋数椽,余皆榛砾之场也。后二年,予自蒲顿沿檄成都校艺秋宫,来山中,斤斧丁丁,土木之功过半,已欝欝有气象矣。主香火邓处厚,蓬首黧面,杂作于尘土中。”“有罗先生者,世以赤脚号之,混俗导养,神全气固,美须髯,红颊,目光炯炯,凡言吉凶祸福,如龟卜烛照少无差。人争见之。一日出城之北门,谒知府郭公,举家烧香拜跪,环立惟谨,次第言之,皆如见。最后一女子前问嗣息,罗曰:既禄食,又有子,恐啬于寿。惟于荒废寺观作大缘事,可以延之。”其夫何某为温江尉,遂捐田百畆,为修观斋厨之供,绍兴27年观成,通真观又得以重新耸立。file:///Users/lihechun/Desktop/凤凰至真观/至真观三清殿.jpg
三月三日登游学射山,祈福健身,为成都民间非常盛行的风俗。其时官府组织民众,倾城出动,争登凤凰山。《岁华纪丽》说:“三月三日,张伯子于学射山上升,巫覡卖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蚕避灾。”田况《三月三日登学射山》诗曰:“丽日照芳春,良会重元巳。阳滨修拔除,华林程射技。所尚或不同,兹俗亦足喜。门外盛车徒,山半列廛市。彩棚飞镐远,醉席歌声起。回头望城郭,烟蔼相表里。秀色满郊原,遥景落川涘。”赵抃《游学射山》诗曰:“锦川风俗喜时平,上巳家家出郡城。射圃人稠喧画鼓,龙湫波净照红旌。迎真昔诧登天虎,命侣今闻出谷莺。勉为远民同乐事,使台乃是得贤明。”
二、至真观重建工程内容
在现有土地资源之上,恢复重建至真观的重要殿堂。其风格为唐代建筑,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代道教精神的完美体现。
山门中央殿堂供奉王灵官,左右两侧壁画,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四大元帅。
(2)钟楼鼓楼
钟楼、鼓楼,分置山门两侧。
(3)三清殿
三清殿为至真观主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左右两侧壁画,群仙朝元图。
(4)斗姆元辰殿
斗姆元辰殿,供奉斗姆元君、六十甲子神。
(5)慈航殿
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左右两侧壁画,慈航显化度人图。
(6)东华殿
东华殿,供奉太一救苦天尊。左右两侧壁画,十殿冥王图。
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左右两侧壁画,文昌帝君胜迹图。
(8)财神殿
财神殿,供奉赵公元帅。左右两侧壁画,五路财神、招财进宝图。
(9)左配房
三层楼,为接待客房。
(10)右配房
三层楼,厨房、餐厅、工作人员住房。
(11)方丈堂、会客厅、会议室 藏经楼
三层楼,为方丈堂、会客厅、会议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疏杨日。入,非。客。供。听,秋棠,重。董生对罢。身惹香。醉插杏花游,出。安可测。皆。莫,高挂,快趁力。  其二 喜沈(清·俞士彪)此日与君重。藉草问君否。腮边已有数茎髭,幼。有。诗千首。叹休文,,更比瘦。驴背厚。透。岂愿久离家,走。方囗斗。龙攫骤。喜,,旧。
(1).归附朝廷。:“贼 吴元济 上表,请束身归朝。” 宋
卷五:“ 邓王 乃 钱俶 归朝后所封。”(2).返回朝廷。 唐
诗:“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1).考虑深远。:“大夫 种 为 越王 深谋远计,免 会稽 之危。”(2).长久之计。:“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南朝
刘义庆 :“ 桓宣武 既废 太宰 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 太宰 父子,可无后忧。’”(1).手执酒杯。谓饮酒。 唐
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宋
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第十回:“今日喜遇着二位世兄,正好把酒话旧。”(2).谓行酒,敬酒。《水浒传》第七三回:“ 刘太公 说道:‘两日前 梁山泊
宋江 ,和一个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说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鼓的别称。 宋
《致虚杂俎》:“瑟曰文鹄,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钟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歧,一本作“ 岐 ”。 唐
《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清
《小盘谷记》:“余尝求小盘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母唯事尘劳,歧路徒营营。”(2).错误的道路。如: 小张 虽误入歧路,但在同志们耐心的帮助教育下,他决心改邪归正。衰败的菊花。 唐太宗 诗:“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唐
诗:“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宋
诗:“残菊一枝香未残,夜窗拈起百回看。”(1).谓人留滞于下,不能擢升。:“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宋
《能改斋漫录·记文》:“﹝ 任忠厚 ﹞后坐上书入籍,留落不调者久之。”(2).泛指东西沉落。 瞿秋白 《海上述林》卷下:“然而到处都射着不安宁的苍白的光线--浓黑的夜色留落在下面,在溪谷里。”(3).犹流落。谓穷困而随处飘泊。:“ 李邕 故与 琚 善,皆华首外迁,书疏往复,以谴谪留落为慊。”《孽海花》第十二回:“这人如今穷了,留落在这里。”(4).木名。:“留落胥馀,仁频并闾。”或曰留即刘子,落即檴。 裴骃 集解引 郭璞 曰:“落,檴也。” 清
:“按,《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实如梨。’即此‘留’也。”轻暖的皮衣。:“ 赤 之适 齐 也,乘肥马,衣轻裘。” 三国
《景福殿赋》:“玄辂既驾,轻裘斯御。” 明
诗:“轻裘 鄠杜
张公子 ,挟瑟 邯郸
吕氏 倡。”短小的剑。匕首之类。“匕首窃发” 唐
颜师古 注:“匕首,短剑也。其首类匕,便于用也。” 元
诗:“飘飘携短剑,杳杳泛灵槎。” 清
词:“鸦背残霜侵短剑,纸窗梦破疏灯飐。”(1).京城;国都。 汉
:“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 北周
:“祺祥钟赤县,灵瑞炳皇都。” 唐
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花柳满皇都。”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北京 是皇都,谁敢去打?”(2). 辽 都名。 辽
神册 三年建, 会同 元年改称 上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巴林左旗 南 波罗城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
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哪一个人。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但得卷舒双翮健,教人谁个不相逢。”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谁个能够说这样的社会不好呢?”(1).彼此认识。:“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 唐
诗之一:“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元
谢 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相识。” 徐怀中 《西线轶事》:“这几位妈妈岗位不同,互不相识。”(2).指彼此认识的人。:“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 唐
诗之三:“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水浒传》第十六回:“再有几个相识在里面,一发请进后堂深处相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经营之才三》:“ 潘永福 同志在 中村 遇上了个老汉,也是旧相识。”(3).互相识别。 清
李有棠 :“时迁 汴 ,赋敛益横, 两河 遗民群聚为盗,寇掠州郡,皆衣红衲袄以相识,呼为红袄贼。”(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协 :“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于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3).风尚习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 唐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4).犹遗风;流风馀韵。:“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骘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仆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复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9).风度。:“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玺绂。’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鲠之操。” 唐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茜茜,容貌堂堂。”(10).风操,品格。:“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矶。”(11).荣宠。 唐 张说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12).风格、流派。:“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婿,风流无准凭。” 清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1).年轻。:“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唐
《论淮西事宜状》:“恐其年少,未能理事。” 郭沫若 《两个大星》诗:“婴儿的眼睛闭了,海边上坐着个年少的母亲。”(2).犹少年。:“好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 宋 王谠 :“其后补署,悉用年少。” 清
《能令公少年行》:“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1).青葱的山岭。:“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指归隐之处。 唐
诗:“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邻。”
诗之一:“相看白发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1).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蹠 耶?” 五代
词:“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明朝便是关山隔。”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听说 广州 也有一队(指飞机)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2).犹行旅。 宋
《送柴侍御赴阙序》:“廷尉评 王 某,从宦属邑,受恩煦深,收涕挥恽毫,以序行色。” 元
《百花亭》第三折:“妾口占小词一首,调寄《南乡子》,赠君行色,休得见哂。”《再生缘》第二二回:“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3).五行之色。黑、赤、青、白、黄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辂。弈叶共遵,理无可革。然 三代 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参见“ 行次 ”。(1).五行的位次。封建统治者迷信阴阳家言,以为王者受命于天,以五行之德为运,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并以五行生克来附会历代王朝的兴衰。:“诏百司议定行次,尚书 崔宏 等奏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祖以未,腊以辰,牺牲用白,五郊立气,宣赞时令,敬授人时,行夏之正。”:“壬戌,诏定行次,以水承金。”(2).谓旅途暂居的处所。 唐
诗:“草色愁别时,槐花落行次。” 唐
诗:“雁过当行次,蝉鸣复客中。”(3).谓行旅到达。:“行次 活罗海川
撒阿村 ,召诸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此后除授东台御史奉诏出关,行次 稠桑驿 。”行当;差事。第七七回:“他们既经了这富贵,又想从小命苦,入了风流行次,将来知道终身怎么样。”第九三回:“ 贾政 默默想了一回道:‘你去歇歇去罢,等这里用着你时,自然派你一个行次儿。’”次序;辈行。 晋
诗之十四:“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唐
诗:“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宋
《铁围山丛谈》卷二:“ 政和 初,至尊始踵 唐德宗 呼 陆贽 为 陆九 故事,目伯氏曰 蔡六 ,是后兄弟尽蒙用家人礼而以行次呼之。”
之三:“生到 苏 家难作弟,排来行次第三人。”(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台,高三丈,上有二精舍。 赵逸 云:‘此台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 唐
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唐
诗:“旗亭壮邑屋,烽橹蟠城隍。”(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唐 刘禹锡 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 宋
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俦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 郁达夫 《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1).指诗文中精采的语句。 南朝
宋 刘义庆 :“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唐
:“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 宋
卷四:“ 刘长卿 诗曰:‘千峰共夕阳’,佳句也。” 秦牧 《妙语如珠》:“精彩的文学作品,往往妙语如珠,佳句迭出。”(2).借指美妙的诗文。 清
韩泰华 卷下:“ 芸叟 题其后曰:‘谁题佳句到 幽都 ,逢著胡儿问 大苏 。’”名誉身价。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吾以虚获实,蕴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质,况今政在家哉!” 唐
诗:“英雄此日谁能荐,声价当时众所推。” 元
《两世因缘》第一折:“如大姐这般人物声价,那子弟每便怎能勾到的根前。” 郭影秋 《读王渔洋诗题后》诗:“ 王子 才高一代宗,龙门声价自称雄。”京城;国都。 三国
《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唐
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明
《琵琶记·听女迎亲》:“若是到京国,相逢处,做个好筵席。”(1).指 汉 儒 董仲舒 对答 武帝 之策问。 宋
词:“落落 元龙 湖海气,琅琅 董相 天人策。”(2).泛指金殿对策。 清
《送田孙若宪副之浙东》诗之四:“莫问天人策,虚名可汗颜。”参见“ 天人三策 ”。载: 武帝 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 仲舒 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仲舒 所对,为 武帝 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亦作“ 御炉 ”。御用的香炉。 唐
:“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 前蜀
词之二:“忆昔在 昭阳 ,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 宋
诗之二:“乞取好花天上看,宫衣黄带御炉风。”(1).风吹动貌。 唐
:“云萧索,风拂拂,麦芒如彗黍如粟。”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 刘白羽 《日出》:“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2).颤动貌。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不由我不峨峨的身摇,拂拂的心跳,烘烘的气倒。”(3).闪烁貌。:“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王蓬絮,状如粉絮,拂拂然。”(4).散布貌。 唐
诗:“綵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宋
词:“三月 灞桥 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池内荷花香拂拂,沼中金鲤及青萍。” 清
《书影》卷六:“醉中作画,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5).茂盛貌。拂,通“ 茀 ”。:“拂桐芭……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亦作“ 玉阶 ”。 (1).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玄墀扣砌,玉阶彤庭。” 张铣 注:“玉阶,以玉饰阶。” 汉
《自悼赋》:“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绿草生。” 唐
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诗:“玉阶人静情难诉,悄向星河觅女牛。”(2).指朝廷。:“勉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峣峥。”旧注:“玉阶,天子阶也。言我虽欲去,犹恋玉阶不思去。” 晋
:“禾黍生于庙堂,榛莠秀乎玉阶。” 唐
:“金锁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明
《丁巳元日》诗:“万炬列星仙杖外,千官鸣佩玉阶前。”(1).指 金马门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閤疏》:“ 金闺 云路,从兹自远。” 钱振伦 注引 李善 《江淹〈别赋〉》注:“ 金闺 , 金马门 也。” 宋
:“锦鞯公子朝 金闺 ,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杨叔玉 《赠答彦文相过之什》诗:“ 金闺 满鹓鹭,什伯自为偶。” 清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多少 金闺 榜墨新,科名埋没声华冷。”(2).闺阁的美称。 唐
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明
《霞笺记·养亲辞归》:“公主金闺质自超,重文章慨赐英豪。” 清
:“邑中金闺之艳,幽谷之姝,遍数止某某三人。”红灯区;夜总会聚集的地区(1).红色的灯。 唐
之二七:“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 宋
词:“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随觞。” 清
《散馀霞·十六夜即景》词:“今夜红灯成阵,被雨丝淹尽。”(2).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如交通管理有红绿灯,红灯表示停止车辆前进。(1).功业和名声。:“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于名誉!”:“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宝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5).星名。:“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犹何必。 清
《赠孔叟》诗:“丈夫失意会如此,君今那必哀穷荒?” 清
《寰海》诗之二:“但须重典惩群饮,那必奇淫杜 旅 獒?”老人发白。即白头亦作“ 留联 ”。
(1).犹滞留,滞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2).犹流离,流浪。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蹇》:“留连多难,损其食粮。”(3).耽搁;拖延。:“事付主者,留连至今,莫肯求问。”:“既承雅赠,即应有答,但唱高则难和,理深则难训,所以留连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长春集·跨上火箭篇》:“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连?”(4).留恋不舍。 三国
《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 北魏 《元晖墓志》:“密勿礼闱,留联台阁。” 唐
诗:“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题情》曲:“我就生也留连,死也留连,爱你心生死都不变。”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5).指沉醉逸乐之事。 宋
诗:“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6).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公﹞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怅文词。” 清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7).绵延;连续不断。:“忽飘飖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吕延济 注:“留联,相连声也。” 唐
诗:“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元 辛文房 :“﹝ 涛 ﹞居 浣花里 ,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 长安 道也,往来车马留连。”(8).指连在一起。 唐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9).挽留。 宋
:“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钿车令去取。” 宋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恐虏猝犯之,败其功,乃留连其使,数与之讲议,虽抑止其僭,亦不决然绝也。”(10).水果名。产于 南洋 。 清
之九:“绝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自注:“留连,果最美者。”亦作“ 布帆 ”。
布质的船帆。亦借指帆船。帆,“ 帆 ”的古字。:“长樯铁鹿子,布帆阿那起。” 唐
诗:“布帆轻白浪,锦带入红尘。” 明
《三时记》:“午后,余五人共载而泛,张布帆信风所之,甚见气象。” 清
《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诗:“下水船中天上坐,布帆安稳作归人。”(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和美貌。 汉 扬雄 《法言·渊骞》:“观其行者穆如也。” 晋
:“明辟莅物,良宰匠世,设官分职,宇宙穆如也。” 宋
《快哉此风赋》:“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参见“ 穆如清风 ”。谓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郑玄 笺:“穆,如也。 吉甫 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回故乡。 明
沉德符 :“既而失相君欢,夺职归里。”《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郏县 令 家豫堂 已引疾将归里,亦来见。”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既余倦游归里,君去 皖江 。”(1).犹握手;拉手。:“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郑玄 笺:“言执手者,思望之甚也。” 宋
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清
《别维夏》诗:“正逢漉酒登高会,执手西风叹落晖。”(2).亦称“ 执手礼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相见时的一种礼节。:“ 延宗 见士卒,皆亲执手陈辞,自称名,流涕呜噎。”:“ 元 至,﹝ 神武 ﹞引见执手。后拜 并州 刺史。”:“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执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3).犹拱手。第十七回:“说罢,便向姑娘执手鞠躬行了半礼。”没有疾病;没有忧患。多作问候语。:“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卷七三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恙,病也。凡人相见及通书,皆云‘无恙’。又《易传》云:上古之时,草居露宿。恙,啮虫也,善食人心,俗悉患之,故相劳云‘无恙’。” 明 王民 《虎丘守岁杂意》诗:“升沉付流水,无恙独渔竿。”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1).谓年老的父母。 唐
诗:“不择 南州 尉,高堂有老亲。” 宋
《云麓漫钞》卷九:“近缘老亲重被罪谴,忧深虑切,忘寝与食。”(2).单指母亲,犹慈母。 唐
:“大道是 文康 之严父,元气乃 文康 之老亲。”(3).累代或上代的亲戚。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孩儿你休问他,他和咱是老亲。”第二回:“这 甄 府就是 贾 府老亲,他们两家来往极亲热的。”(1).现出曙色。《水浒传》第一○五回:“ 王庆 领众上山,来到寨中,此时已是东方发白。”:“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一场:“天色逐渐发白以后,露出那小杂院来。”(2).脸上没有血色。如:他吓得脸色发白。爱子。对儿女的爱称。 晋
之一:“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唐
诗之二:“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宋
诗:“娇儿痴女绕翁膝,争欲强翁聊一弹。”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八:“三年之别,我并不曾改,我仍是三年前母亲的娇儿。”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宋
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 元
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清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彩句奚囊满,牙签邺架盈。”何处。:“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饥,行不饰。”:“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鼓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2).谓离去而又归来。:“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须鬓旧,行藏转觉去来新。”(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于去来。” 清
:“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1).获利所得。:“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 南阳 行贾尽法 孔氏 之雍容。” 司马贞 索隐:“又蒙其所得之赢过于本资,故云‘过当’。”(2).落得、剩得。 唐
诗:“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谩道不想,怎不想?空赢得肚皮儿里劳攘。” 明
《狮吼记·祖席》:“便是世变 江
河 ,赢得芳名不毁。” 郭沫若 《星空·石佛》诗:“佛哟,痴人!你出了家庭做甚?赢得个石头冰冷,锁着了你的灵魂。”(3).博得。 唐 皇甫枚 《飞烟传》:“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宋
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叶剑英 《远望集·绝句》:“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 王西彦 《麻舅舅丢掉了一条胳膊》:“ 麻舅舅 呢,最能体贴小孩子的爱好和憎恶,也就赢得了 小清 从心的欢喜。”(1).路上扬起的尘埃。 唐
诗之一:“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宋
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2).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尘。含有劳碌辛苦之意。 宋
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清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词:“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在 大凌河 边,他和很多‘旅人’促膝相谈,双方都要掉下眼泪,染湿满是征尘的衣襟。”(3).战斗时扬起的尘土。《水浒传》第九二回:“二将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过三十馀合。” 元
《小尉迟》第一折:“昏惨惨征尘遮的遍地黑,焰腾腾燎火烧的半天红。”(4).借指战争。 明
诗:“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谓面部污黑。《韩诗外传》卷九:“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 许维遹 校释引 郝懿行 曰:“污面者,黑也。”过去,昔日。:“閒飨卫士于南宫,因阅视旧时衣物。” 唐
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二七回:“五年前,我同一位知县到 广东 赴任去,在 三牌楼 找着一个旧时老邻居。”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邑庙新辟商场极绚烂,顾求旧时担饧粥者弗可得。”荒凉的原野。 宋
诗之一:“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明 缪永谋 《白沟河》诗:“荒原经百战,遗恨失孤军。” 清
《湘乡昭忠祠记》:“残骸暴于荒原,凶问迟而不审。” 巴金 《灭亡》第二章:“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在一个黑暗的无垠的大荒原中,而且现在只有他一个孤零零的生人了。”(1).秋日的霜。:“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唐
诗:“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2).常用以比喻威势盛大、品质高洁、言辞严厉、心志壮烈。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南朝
刘协 :“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志厉秋霜,诚贯一时。”(3).喻白发。 唐
之十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宋
:“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4).喻剑。 三国
:“白如积雪,利若秋霜。”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犯着咱三尺秋霜,管教你登时落叶黄。”旅途夜卧。 宋
诗:“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2).“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1).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
诗:“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
诗:“不怕狂风妨去鹢,偏愁寒月照栖鸦。”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偶尔掠过林木的缺处,就突然放出晶光雪亮的寒月,寒芒直射,扑入车窗。”(2).寒冷的月令,指冬天。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园有馀地,不能种蔬,竞拔草根腌藏,以为寒月之用。” 清
《西郊杂咏》之七:“寒月富桑麻,酒酣歌相续。”(1).人出生;人类产生。:“人生十年曰幼,学。” 明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辟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于物。”(2).指人的一生。:“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唐
诗:“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亦指人。
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3).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唐
诗:“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叶圣陶 《隔膜·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指为衣食而奔忙。语本 晋
《饮酒》之十:“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清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我因饥驱走乞食,泥涂蹴蹋疲青驴。”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 吴中
马颠 ,能诗,工词曲,而名不出里巷,饥驱潦倒。”为饥饿所驱使。谓为衣食而奔忙。饥,通“ 饥 ”。语本 晋
《饮酒》之十:“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先生买棹作南旋,我因饥驱困市廛。”(1).沉睡不醒。:“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桓公 食之而饱,至旦不觉。”《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睡眠不觉。”(2).不反悟;不觉悟。:“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 明
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1).原野之中。:“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比喻争夺的剧烈。:“ 项羽 、 刘季 、 陈胜 、 吴广 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 裴松之 注引 晋
《汉晋春秋》:“ 零陵 太守 殷礼 言于 权 曰:‘今天弃 曹 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 唐
赵 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1).风和雷。:“风雷,益。” 宋
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 (1).回来。:“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禅》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江赋》:“鼓洪涛于 赤岸 ,沦馀波乎 柴桑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浔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觞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3).据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谓隐居山林。 晋
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宋
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清
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浔阳 松菊高。”恰似,好比。 唐
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甫君碑北宋拓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