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是穷人老舍说自己是一个北平穷人呢

想北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高​一​必​修​一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3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司马放:“负起两个十字架”――漫谈老舍之死(外一篇)
  日午夜时分,北京的夏夜凉风初透,太平湖静极了,只有那湖面的波光在月色的映衬下仿佛一排银色的琴键,随着微风,无声地拨动着那时代难以名状的心弦。不知怎么,忽然一圈涟漪打乱了原本和谐的旋律。哦,原来是一个孩子静静地沉入了湖底。
  转身离去的背影,湖面卷起的涟漪,夜幕下转瞬即逝的流星,沉入江底的不再是作为著名作家、文联主席的曾经,而只是一双孩子般透明双眸的纯净。湖面上漂浮的《毛主席诗词》手抄本,或许是他的放下;一同沉入江底的那一小包茉莉花茶,则指引着孩子回家。淡雅、芬芳,茉莉花茶的清香,曾是他额娘的爱;彷徨、动荡,北京夏夜的冰霜,已是他难以承受的痛。回家,回家,就在这离老屋不远,额娘常带他来散步的太平湖,静静地沉入江底,带着额娘心爱的茉莉花茶,永远睡在额娘的身旁&&。
  一天后,随着一把冰冷的火焰,这孩子的肉体也随他的灵魂远去。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火化后的骨灰,也只能借着清风相送,仿佛一个个深情的飞吻,最后吻别这生他养他的故乡&北京。
  不知是命运故意地作弄,还是缘本来就是一场梦。老舍的衣冠冢里是一支钢笔、一支毛笔、一副眼镜和那一小包他带给额娘的茉莉花茶;而他阿玛的衣冠冢里同样也只有一副绑腿。可以说,他们父子俩最后都化作了春泥,继续滋养着故乡北京的大地。
  虽然老舍刚满岁的时候,他阿玛就离他而去,但他们父子宿命般相同的结局,不能不吸引我们去叩开那段尘封的历史,从那些青灯黄卷中,去寻找蛛丝马迹,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以及相应而来的性格,使得先哲最后还是走上了与他阿玛同样的道路。
  公元1900年8月,刚刚满岁尚在襁褓中的老舍,哪里知道他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注定将要承受动荡不安的命运。可是他的阿玛舒永寿作为一名满洲正红旗的&巴亚喇&(护军士兵),此时此刻,正在承受着他无法抗拒的命运的煎熬。
  &舒仨儿,皇上、老佛爷都奔尔西北了,咱儿还在这较哪门子劲啊?&舒永寿的发小同为正红旗巴亚喇的贾二苦笑着拍着老友的肩膀说:&咱儿老哥俩还是乘着洋鬼子还没打到这店儿,感紧着,带老婆孩子,脚底一抹油,溜吧。&
  舒永寿甩了甩辫子,鄙视地看了看贾二,笑着说:&你少磕碜人!爷是北京人儿,北京是爷儿的家。爷儿就是死了也要倒在北京。&
  &那舒三爷您自个儿吉祥,俺贾二可是要跪安了。&贾二嬉笑着转身溜去,边跑还边嘟哝:&这混不吝的舒仨儿,有你好看的。&
  &爷儿就是死了也要倒在北京&,没想到,舒永寿竟一语成谶,在随后抵御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战斗中,舒永寿英勇抗敌,誓死不降,在满身血污,精疲力竭之际,仍弹剑而歌,高唱京剧《走麦城》中关二爷的著名唱段&荆襄九郡遭沦陷,宁可玉碎不瓦全。&最后,在这慷慨激越,龙性难驯的唱词中,舒永寿被联军炮火击中,壮烈殉国,尸骨也化作了滴滴春泥,洒在了故乡北京的大地上。
  那时,老舍(本名舒庆春)虽然刚满岁就失去了阿玛,他阿玛额娘又都是出自旗人的普通家庭,但由于有满洲旗人&铁杆庄稼&的制度,老舍的额娘舒马氏靠着这些微薄的&铁杆庄稼&,勉强拉扯着老舍和几个孩子,日子过的也还算凑活,既吃不饱也饿不死。
  到了1911年,老舍11岁了,也算是大孩子了,外加从小长大在满洲正黄旗社区小羊圈胡同(今小杨家胡同),当然小羊圈胡同距离老舍本来应该居住的正红旗的居住局域也就几十米的距离(老舍的额娘舒马氏是正黄旗,但老舍一家按规定还是应该住在正红旗的居住区域的),所以老舍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从身边父辈们的影子中,隐约能够看到自己日后当兵吃饷,斗狗溜鹰,看戏听曲儿的样子。
  可是那年,武汉的一枪,袁世凯的逼宫,清帝的退位,彻底改变了老舍一生的命运。随着清王朝的终结,满洲旗人&铁杆庄稼&的特权制度也随之终结,这对11岁的老舍而言,什么斗狗溜鹰,看戏听曲儿的好事儿那是崩指望了,就连最基本的生计问题也马上浮到了台面儿上。
  幸而老舍的额娘舒马氏是个坚强的女性,在那个艰难时刻,她隐姓埋名,谎称自己是汉人(当时满人很难找到工作),虽然没什么技能,但能吃苦耐劳,靠给人洗衣服当佣人,挣到一点工资养活自己和孩子,并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送老舍上学,老舍也是当时他们家唯一有机会上学识字的孩子。
  北京的冬天常常零下十几度,老舍的额娘舒马氏也常常在那个季节,一边十指发紫地洗着几大盆衣服,一边对老舍唠嗑,&儿啊,虽然现在八旗没了,铁杆庄稼没了;但咱娘俩还有手啊,别人能过,咱儿就一定能过。你往后虽然不能像你祖宗那样当兵吃饷,但只要踏实肯干,不信咱儿&巴亚喇&不能立足这天地间。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大清变民国了,你往后在外面可以和娘一样说自己是汉人,老实低调,但只要自个儿心里知道自个儿的种就行了。&
  可以说,那段生活的艰辛与母亲性格的坚韧顽强都对老舍日后和善与倔强的性格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甘家庭随着逝去的清王朝一同沉沦的老舍,在辛亥革命二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当时懂事的老舍报考这家学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师范学校免收学费和膳食费,还免费提供书本和校服。那年懂事的老舍也才刚满14岁。
  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的一些中小学任教。那时的北京,中央政府更换频繁,袁世凯、黎元洪、张勋、段祺瑞等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始终不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可以说,彼时的北京与其说是中华民国的京都,不如说是一个叫骂声此起彼伏的的戏台。外加,民国初建,大汉民族主义如决堤之水不免有泛滥之势,全国上下各类通盘否定满洲人的书刊,教科书、读物十分盛行;即便在满洲人口占多数的北京,满人在就业的时候也存在严重受歧视的现象(除了民族主义外,也有多数满人没有工作技能的原因)。总体上说,满洲人从辛亥革命前的优越感到辛亥革命后的夹起尾巴做人,心理落差是巨大的。
  此时,老舍作为一个具有新知识分子与遗少双重身份的有志青年,选择走进基督教的世界,寻找人生、民族与国家的方向。1922年春,23岁的老舍加入了由英国神学院毕业生宝广林(满族)所主持的基督教外围组织&率真会&和&青年服务部&,开始系统了解基督教思想。很快,通过教会的关系,老舍又结识了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史学硕士毕业的著名学者许地山,燕京大学神学院英国教授易文思,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老舍更进一步加深了脑海中基督教宗教救国的蓝图。那年夏天,老舍就在北京缸瓦市伦敦教会接受了洗礼,正式成了一名基督徒。
  同年九月,老舍转入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教,并在当年学校&双十节&的庆祝会上动情的说道:
  &我愿将&双十&解释做两个十字架。为了民主政治,为了国民的共同福利,我们每个人需负起两个十字架&耶稣只负起一个;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必须预备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也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此时年仅23岁的老舍既吸收肯定了基督教的&献身&精神,又强调了对&旧文化&的唾弃以及对&新文化&的创造。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老舍日后一生的投影,老舍日后的成功与不幸,仿佛冥冥中在他23岁那年就留下了伏笔。
  1924年9月,老舍通过基督教会的关系,由燕京大学神学院英国教授易文思推荐,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在伦敦,老舍一方面向他的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化(很多是英国军人,学会一门外语每年加100英镑),并协助他的英国好友埃杰顿完成了《金瓶梅》的第一本英译本《The Golden Lotus》(出版时,遭到了英国出版当局的查禁,所有&淫秽&段落都被译成了普通百姓看不懂的拉丁文)(画外音,感觉英国人这办法不错,这样能看懂&淫秽&情节的都是有修养的人)
  另一方面,在英国闲来无聊,又囊中羞涩,基本哪都去不了的老舍,就在屋里自己和自己唠嗑,讲笑话,并开始动笔创作《老张的哲学》。一次,许地山从牛津大学过来陪他唠嗑,听老舍读了几段《老张的哲学》后,觉得很不错,就让老舍将《老张的哲学》的书稿寄给他国内的好友郑振铎。几个月后,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就在国内权威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且反响热烈。
  值得注意的是,《老张的哲学》不但初步奠定了老舍小说黑色幽默且极富北京方言特色的小说风格,而且从《老张的哲学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此时作为一位基督徒的老舍已经清楚的看到许多中国基督徒入教的动机不纯如混吃混喝的龙树古等人,并开始认识到基督教并不足以让中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可以说,在伦敦漫天的迷雾中,老舍仍在寻找着前方的路。
  伦敦漫天的大雾里,看不到中国的曙光与希望,敢问中国未来的路在何方?路在中国人自己的脚下。1930年的春天,浪迹天涯的游子,厌倦了漂泊,围着额娘亲手织的围脖,带着空空的行囊,辗转欧洲大陆和新加坡,满身疲惫的回到了阔别5年之久的北京(平),游子酸楚的泪水打湿着额娘满是沧桑的面颊。
  此时,回到北京的老舍已步入了而立之年,并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也算事业已打下了底子。于是,老舍一回来,就通过说媒拉纤的(老舍的发小罗常培(满族)),认识了同样是满洲正红旗的胡e青,并通过一天一封情书且持续100多天的情书轰炸,成功俘获了佳人的芳心。其中的一纸鸿雁,老舍是这么说的:
  &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外国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彼此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走南闯北的老舍有着浓厚的老北京情结,满洲情结,这也多少解释了日后为何老舍始终都放不下北京,放不下旗人土生土长的胡同。
  1931年的夏天,在发小兼媒人罗常培(满洲,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的主持下,在100多名老北京亲友的注视下,这对门当户对的新人老舍、胡e青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迎亲、磕头、吃喜宴,闹洞房,开始了他们35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
  有趣的是,在同时代大师的婚姻生活里,老舍绝对属于安安分分过日子的,其他诸如鲁迅、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都没少折腾从,郁达夫更是从没消停过。胡适曾写过《新三从四德》,即&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可是,胡适只是说说而已,非但从没有做到过,而且也没少瞎折腾。相反,老舍则是在婚前把丑话说在前面,约法三章,即&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可是,在婚后,老舍、胡e青虽然生活就像老舍婚前所说的那样并不富裕,只是凑活着过,但夫妻俩却能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走过了35个春秋。看来,婚姻还真是真刀实枪的干,不是甩嘴皮子玩儿。这样的&柔情&,胡适、郁达夫这类的风流才子永远不懂。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老舍相比其他文坛大师而言,是个&新思维,旧传统&的人。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老舍的&新思维,旧传统&又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仿佛一个古老精巧的钥匙,冥冥中注定要为他开启人生不幸的潘多拉魔盒。
  婚后一直到抗战爆发的几年里,妻儿绕膝的老舍一直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并在授课之余,先后完成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中长篇小说。1936年,在风景宜人的海滨城市青岛,老舍完成了奠定他中国文学史地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一个描写一个北京贫穷的洋车夫希望靠着个人奋斗来改变命运,却最终沉沦在吃人的社会的事实,冷酷地揭露了在黑暗的社会下贫民是不可能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生活的客观事实。毫不夸张的说,直到今天,《骆驼祥子》都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佳作,振聋发聩地敲醒着那些以为靠个人奋斗就能发家致富改变命运的愣头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老舍代表性的《骆驼祥子》中,仍无处不浓郁着老舍挥之不去的老北京情结,满洲文化情结。虽然,文中,老舍没有明写祥子是满人,只说他来自乡间,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祥子是一个有着满洲血统,是清代八旗兵驻防在京郊之&外三营&的青年。比如,祥子曾一度被抓到远郊,但仍&渴想&着这座&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的故都,认定&全个城都是他的家&。再比如,每逢祥子在北京窘困到极点,他也总是反复叮咛自己&再分能在北平,还是在北平!&,以至&他不能走,他愿死在这儿&。很显然,这都是典型的北京旗人的心理。老舍通过祥子展现了作者本人,展现了整个北京旗人对古城北京那份无论如何割舍不了的归属感。只是,未曾想,&他不能走,他愿死在这儿&,老舍最后竟也一语成谶,悲乎!幸乎?
  北京的旗人他们热爱北京,热爱北京的满洲文化,但他们更是中国人。同大多数的北京旗人一样,老舍在溥仪的&大满洲帝国&建立后,并没有跑去东北附逆,其实,以老舍当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真要跑去东北的话,是不难混个一官半职的。显然,老舍与多数的北京旗人一样,对溥仪所谓的&大满洲帝国&并没有多少认同感(甚至溥仪的生父前清摄政王载沣在去东北溜达了个把月,了解满洲国实情后,也拒绝合作,返回北平居住)。事实上,即便在东北,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当时关外的满洲人对&满洲国&有充分的认同感。在东北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是满人,&七七卢沟桥事变&的中方指挥官同时也是抗战中第一位壮烈殉国的高级将领佟麟阁也是满人;东北抗日联军中满洲人也不在少数,其中包括著名的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最后英勇就义)。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值此民族危亡之际,老舍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人,自然责无旁贷,积极地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抗战伊始,老舍就告别了在温暖的书房中,妻儿绕膝,动笔创作的&坐家&生活,毅然决然地抛妻别子,孤身一人,来到武汉,加入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此外,老舍还通过京剧、话剧、大鼓体、杂文、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讴歌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当然,在抗战中,老舍最重要的作品是被誉为&北京史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一个最为传统,最为朴实,最为典型的北京旗人家族&祁家,在侵略者炮火下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沉痛而又成功地揭示了&没有国就没有家&这一爱国真理。
  在抗战的大背景下,祁家这个讲究礼仪,讲究文化,讲究生活,讲究人情,&就连咳嗽也要讲究成一门艺术&的大家族,在拥有飞机大炮的野蛮文明强行进入的时候,唯有无所适从,胆怯和忍耐。可是,当压迫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后,他们也能毫不犹豫的杀身成仁。连向来唯唯诺诺,一天到晚&和气生财&的祁天佑,在被日本人用枪顶着,被逼着连声高喊数声&我是奸商!我是奸商!我是奸商&之后,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水自尽。也不知道仅仅是巧合,还是老舍在冥冥中真的感知到了什么,老舍在描写祁天佑投水自尽的时候,是如此细致,如此入微,就像事儿是真的发生在他眼前一样:
  &天佑的眼被泪迷住。路是熟的,但是他好像完全不认识了,他只觉得路很宽,人很多,可是都像初次看见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作什么。他机械的一句一句的喊,只是喊,而不知道喊的什么。慢慢的,他头上的汗与眼中的泪联结在一处,他看不清了路,人,与一切东西。他的头低下去,而仍不住的喊。他用不着思索,那几句话像自己能由口中跳出来。猛一抬头,他又看见了马路,车辆,行人,他也更不认识了它们,好像大梦初醒,忽然看见日光与东西似的。他看见了一个完全新的世界,有各种颜色,各种声音,而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一切都那么热闹而冷淡,美丽而惨酷,都静静的看着他。他离着他们很近,而又像很远。他又低下头去。
  一步一停的,他往西走。他的心中完全是空的。他的老父亲,久病的妻,三个儿子,儿媳妇,孙男孙女,和他的铺子,似乎都已不存在。他只看见了护城河,与那可爱的水;水好像就在马路上流动呢,向他招手呢。他点了点头。他的世界已经灭亡,他须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在另一世界里,他的耻辱才可以洗净。活着,他只是耻辱的本身;他刚刚穿过的那件白布红字的坎肩永远挂在他身上,粘在身上,印在身上,他将永远是祁家与铺子的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黑点子,那黑点子会永远使阳光变黑,使鲜花变臭,使公正变成狡诈,使温和变成暴厉。
  他雇了一辆车到平则门。扶着城墙,他蹭出去。太阳落了下去。河边上的树木静候着他呢。天上有一点点微红的霞,像向他发笑呢。河水流得很快,好像已等他等得不耐烦了。水发着一点点声音,仿佛向他低声的呼唤呢。
  很快的,他想起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
  天佑的尸身并没漂向大河大海里去,而是被冰、水藻,与树根,给缠冻在河边儿上。&
  可以说,祁天佑的投水自尽既代表着一个弱势民族(中华民族)的悲剧,同时也是老舍和善外表下北京旗人那种&爱脸面、极自尊&人格的真实写照。也许正如冰心所说,她早料到老舍早就为自己找到了最后的归宿&-跳水自沉。
  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俯首乞降,标志着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8年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此时,老舍既与各族人民一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同时也对中国日后的前途忧心忡忡。老舍在与曹禺作为我国民间第一批文化人应邀赴美讲学前夕,在文协发表了名为《走向真理之路》的演讲,其间老舍不为深邃地说道:&应当大家联合起来向真理之路上走才对,真理并不是一个人可获得的&&我喜欢苏格拉底,因为他爱商量,这是觅求真理的最好之方法。世界上最最愚蠢的人便是包办真理,真理并不是在包办者的家里&&你必须朝着真理的路上走&..向真理探索,不怕反对我们说真话的人&&&显然,赴美前夕,老舍已经嗅到了国共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希望借助民间特别是文协的力量让国共&联合起来向真理之路&。
  从1946年3月到1949年10月,这5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一方面,老舍在大洋彼岸,做了多次公开演讲,并协助美国友人翻译了他的一些作品,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另一方面,在大洋此案的神州大地,进行着一场事关中国命运的大决战,而最后的结果是,新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到了49年下半年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老舍,就面临了一个是走是回的问题了。但最终老舍之所以做出了起身回京的决定,主要是由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点,老舍对北京难以割舍的情怀。正如前文反复阐述的那样,对于身体里流淌着旗人的血脉,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老舍而言,无论是小说中老北京的一草一木,小说里连个咳嗽都要讲究个音调,讲究个艺术的老北京人的一颦一笑,都是老舍无论如何割舍不下的。老舍的阿玛死在了四九城,老舍的祥子倒在了四九城,老舍的祁天佑倒在了四九城,可见老舍早就设计好了,他终是要落叶归根的。
  第二点,老舍与周恩来的君子之交。众所周知,早在建国前,周恩来就在中国文艺界颇有人缘,口碑甚佳。老舍也早在抗战时期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就有幸结识了周恩来。与许多文协的作家一样,老舍也在与周恩来的交往过程中,被周恩来翩翩的君子风度,滚烫的赤子之心而深深吸引,并结为君子之交。建国后不久,老舍就收到了周恩来总理不远万里诚邀他回国的亲笔书函。可以说,老友兼总理的亲笔回国邀请信,对老舍的回京之心不无推动。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老舍虽未必如此俗气,但也不至全无所动。
  第三点,新中国的穷人翻身,尤其是各民族平等的新政,对老舍的鼓舞。如前文所述,在民国时期,大汉民族主义盛行,各类通盘否定、丑化满洲人的读物、书刊、教科书十分猖獗,满洲人就业也备受歧视,造成了包括老舍在内的大量满洲人不得不刻意回避自己的民族身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有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使得包括满洲人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从被歧视的地位得以&翻身&。显然,这对从小就目睹了满人逐渐沦落,乃至备受歧视的老舍来说,触动和鼓舞是巨大的。也许,也许,也许,老舍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吧。
  身边的微风轻轻地吹起,吹来老北京的豆汁儿的气息,吹来京腔京韵不远万里的呼唤,四处漂泊的游子,拍去一身的征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穿着额娘亲身织的毛衣,怀揣着浓浓的乡愁,月落乌啼,涛声依旧,登上了回家的客船。游子满怀着对新中国的希望,虽然&两岸猿声四起&,但回家的客船,还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日,游子熟悉的脚步再次踏上了魂牵梦萦的故土,赤子滚烫的泪水再次借着清风相送,热吻着古老城墙的片片砖瓦。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老舍就不顾旅途疲乏,满心喜悦地去拜见了周恩来总理。两位故友,一别数年,虽已是沧海桑田,但周恩来仍是风采依旧,侃侃而谈,鼓励老舍为新中国的建设多做贡献,多写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新时代,新生活。周恩来总理的话,在老舍心中,宛若春风化雨,更使老舍对新生的中国满怀希望。
  此后,对新时代、新生活,满怀希望的老舍,更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得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先后任政务院文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等职。
  此外,在建国初期,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中,作家老舍也用自己的笔记录着这一片&春风化雨&。老舍曾在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我本是个无党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么派呢?&歌德派&。&为此,老舍在1951年创作了剧作《龙须沟》的剧本,剧中通过一个在旧社会中被迫害成疯的人在新社会得到重生的故事,讴歌了人民政府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伟大功绩。值得注意的是,剧中主人公程保庆(程疯子),无论是做派,还是语言,都是一个典型的旗人形象,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再看到满族在新中国得到平等待遇的欣悦之情。该剧公演后,反响热烈,老舍也凭此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客观的说,建国初期,老舍与全面人民一起都沉浸在一片春风化雨中。周恩来总理不但基本看过老舍所有的作品,还在百忙中不时去老舍的住处&丹柿小院&串门,同老舍谈文学,谈生活,说故事。作为一个很有文化的老北京,老舍有一肚皮的老典故,说起来还俏皮好玩,遇上老天津周恩来(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都在天津度过),自然是相谈甚欢。
  一次,老北京与老天津,侃着侃着,不觉天色已晚,周恩来就大方地叫了老舍夫人胡e青的名字,说是饿了,让她整点东西吃。这下可窘坏了这位齐白石的女弟子,这一时半会儿的上哪儿整一桌子菜来招待总理啊。周恩来见状,忙说&你们不要专门准备,你们吃啥,我就吃啥。&说完,这老天津就继续与老北京侃起来了。不一会儿,胡e青就临阵磨枪,端上了一盘炒鸡蛋和一盘干鱼。周恩来一看就笑了,对着胡e青说:&你和小超一样,知识分子出身的,不太会炒菜。&
来源:共识网转自作者博客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1948年10月下旬,陈布雷的儿子陈过出国前夕,向父亲告辞,只见父亲精神颓丧,头发蓬乱...
张维迎的政治走向落P坡,林毅夫世行上任两年多展示中国经济学家特有的魅力。林张两人...
胡适说自己愿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称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一...
视其他继承人,擅自处分日记,通过律师采取行动,连带影响了两套蒋介石日记的出版。原...
(一) 门外还有人三三两两走来,仅约二十来平米的告别厅里已插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哀...
[导读] 萧乾说他在有生之年不再违心说话,即使不能说真话,但也可以沉默,而不说假话...
同作者文章《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_星空见康网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
济南的冬景可美啊,显得更白了,天越晴水藻越绿,一片蓝绿相接的景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济南冬天的景色,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济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山灵水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反而能映衬出水里的水藻更加绿,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尤山的发祥地,是多么的迷人,人才辈出,显得更绿了,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一眼望去
各位朋友,你有没有想到你将来的归宿?你是有灵魂的,有灵魂是要存到永远的。你要在哪里度你的永远呢?世人都已犯了罪,没有一个例外的,既然犯了罪,就必须要在火湖里受永远的报应。但神爱世人,不愿人灭亡,所以祂差派祂的儿子耶稣基督替人受罪。祂没有罪,但祂担当了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祂死后3天复活,40天后就升回天上去了。如果我们信有一位神,信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死了,因祂的死,我们便得救。凡信靠主耶稣,靠祂所流的宝血,代赎我们的罪,相信祂是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祂把永生(祂自己永远的生命)放在我们的灵里,这样我们的灵魂有了永生,就不会灭亡,而是永远得救的。我们有一个永远的灵魂,就得以解决灵的归宿。天家或是火湖都是永存的。请我们不要错过机会,以免将来后悔莫及,永受痛苦。回头吧!何必死亡呢?信主耶稣的人有永生。不信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我相信灵魂永远存在。科学已证明了没有任何东西会完全毁灭。因此,生命与灵魂……是永存的。”(生物学家 Edwin Conklin)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舍为什么自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