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甲子镇通缉犯东方村陈俊林现状

羊城晚报创刊50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救助孤儿2(图)
15:07:25 来源: (广州) 
  陆丰“父亡母嫁”的孤儿有826名,多在适学年龄
  “事实孤儿”困苦更心伤
  本报记者 林洁 童雯霞
  11岁的小凤琴,和68岁的祖母相依为命。她的“家”陆丰市甲子镇东方村,两间土屋,仅靠竹架油毡布当瓦遮头,每年台风季节,狂风就刮得房子摇摇欲坠。
  小凤琴的母亲还活着,但她却是孤儿——父亲亡故,母亲远嫁,10年也没有回来看过她一眼。
  在陆丰市,“父亡母嫁”的情形引起了我们格外的注意。翻开广东省妇联、省儿童福利会的孤儿调查数据:据不完全统计,陆丰市现有孤儿1202名,父亡母嫁的“事实孤儿”826名,占了近七成。其中13岁到17岁的602名,超过一半。
  想妈妈吗?恨妈妈吗?
  走进小屋,很黑。难以想象在21世纪的广东,小凤琴的家居然没有电灯,靠一盏老旧的煤油灯照明。祖母说“电费太贵了,连线都不敢牵”。于是,小凤琴每天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但祖母给这个孤女的爱还是充斥那个家的每一个角落:小凤琴睡觉,盖着全家最贵的财产———拉舍尔毛毯;小凤琴爱漂亮,就给她戴上三串亮晶晶的廉价手镯;就连小凤琴的课本,也按她的要求包着如今最时兴的书套……
  小凤琴说,她不想妈妈,也不想见她,尽管她知道妈妈的新家其实并不远。
  来到八万镇吉水白江村,15岁的孤女周丽燕的想法就有点不一样了。她还在6岁的时候,妈妈说“去打工”,从此就带着妹妹消失了。整整9年的岁月,尽管一贫如洗,仅依靠勤劳的祖母耕种一亩多的田地生活,但她很坚强,几乎年年都被评上“三好学生”。
  丽燕说自己不恨妈妈,她坚信妈妈也许有她的苦衷,“以后有能力了我要去找她们,我妈妈叫刘花,妹妹叫丽慧,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她一定能认出我来的”。
  抚慰心灵是重要课题
  凤琴和丽燕都是“父亡母嫁”类孤儿。据省妇联介绍,这类孤儿是指那些父亲亡故后,母亲离开或改嫁至少三年完全断绝音讯的孩子,他们已经是事实上的孤儿。
  都说“宁要乞丐娘,莫选富贵爹”,每个孩子都是母亲心尖上的肉,又是什么使这些母亲狠心“弃儿”,音讯全无呢?
  汕尾市妇联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买卖婚姻”是导致这个沉重问题的罪魁祸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是拐卖妇女的重灾区,由于贫病,许多大龄男子在当地娶不上媳妇,眼看年龄过了40岁、50岁,只好举债到更贫困的地方“买媳妇”,这种媳妇一般都很年轻,大多不超过20岁。在这种家庭里,婚姻关系本来就不牢靠,父亲一旦死亡,年轻的母亲往往立即一去不复返,追寻新生活。一些人虽然也舍不得孩子,但贫穷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最终还是又一次远嫁他乡。
  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直接造就了相当数量的孤儿,到了今天,年龄集中在13岁到17岁。这些本应上初高中的孩子,所在年级往往与年龄不相称,不少甚至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
  除了孤儿的温饱,如何抚慰这些遭母亲抛弃受伤的心,也将是我们援孤行动的重要课题。
  孤儿陈俊林的生活记录
  他存了3元钱 他想环游世界
  陆丰市,有过千孤儿。可在这一家,我们停住了脚步。
  一间破屋,一双拖鞋,一个碗。13岁的陈俊林,一个人生活在陆丰市甲子镇东方村。从父母双亡到继母改嫁,从祖辈隔代抚养到独自乞讨生存,小俊林的生活,几乎浓缩了广东孤儿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形:
  小俊林刚出生,母亲就因病去世。父亲面对婴儿手足无措,又因为贫穷无法在当地再娶,于是“买”了一个江西姑娘给小俊林当继母。
  好景不长,父亲又弃他而逝,继母马上改嫁。他从此跟着曾祖父过生活,2004年,82岁的曾祖父也走了。才10岁的小俊林开始了完全独居的生活。
  走进这个孤单的家,除一床一桌一破橱柜外,再无他物。橱柜里只有一个碗。
  邻镇的外婆偶尔过来给小俊林煮一锅番薯或粥,让他吃上三五天。除了这两种食物,他很少能吃上其他东西。一名妇联干部说,之前来探访,揭开锅一看,番薯已发霉,可小俊林拿起就吃。
  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他,即使这样还时常“断炊”,小俊林偷偷告诉记者,饿得太难受了,他就徒步走到甲子镇去乞讨。一毛两毛,好心人的施舍总能让他凑够买番薯的钱。
  即使这样,他也从来不逃课。“我要努力学习,学习不好,会没有出息的。”
  小俊林说他们正学习“正方体、长方体”,很有趣。而他的五年级语文课,正讲述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游欧洲的传奇故事。说到这,小俊林流露出向往的神情。
  虽然他的脚上只有一双拖鞋,他唯一的鞋,还是破的。但小俊林说,他现在存了三元钱,他要努力学习,他长大了也要去游览世界。·林洁 童雯霞·图:俊林独居已三年 林桂炎/摄
  (侯颖/编制)
本文来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今日推荐
今天网友最关心的新闻
(评1426条)
——女子读完大学后“回炉”读初中
——70后女子网上炫富狂骂80后、90后
——司机撞死男童后逃逸 被抓还嘴硬
——大学女老师银行大厅当众脱衣 考验众人承受能力
——"中国最大烂尾楼"复活 更名中石化大厦
——男子持刀爬上楼顶卖身 叫价50万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内容搜索:
标题内容作者
本页位置: →
为孤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阅读: 次来源:
本网关于甲子孤儿生活的报道引起社会反响
  失去父母的呵护,孤儿是孤独的,但幸运的是有社会上许多“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关爱,让孤儿不再感到孤独。  本报4月5日第三版刊登了《关注他们――困境中的儿童》一文,报道了市甲子镇部分孤儿的困难生活境况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人们为这些早早失去亲人的孩子过着贫困、孤独的生活、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而担忧。很多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为他们捐款,至目前止,陈俊林和陈凤琴两位小朋友共收到了7000多元的捐款。据东方村陈主任介绍,有一部分捐款是来自广州、深圳、梅州等地,为此,村里为他们在邮政所设立了专门的账户,把每一笔的捐款都登记起来,作为陈俊林和陈凤琴的生活和学习经费。一些爱心人士还写信给陈俊林小朋友,鼓励他忘记忧伤,勇敢面对人生的磨难,并留下详细的电话和地址,表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向他们诉说,一定会尽力帮助。  记者在东方村了解到,一位不愿透露更多个人信息的吕先生在看望了陈俊林和陈凤琴后,分别给每人送上了1000元的生活费、一些学习用品、以及足够他们使用3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吕先生还明确表示将资助两人到初中毕业,每月按时汇250元到他们各自的账户上。吕先生在仔细检查了他们破烂不堪的屋子后,表示明年将为他们重新修建新房,让孤儿能够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成长。当记者问及吕先生为什么要倾力帮助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时,吕先生在电话里淡淡地说:“因为他们需要帮助,我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好。”  曾一度与记者联系,现住广州欲资助陈俊林和陈凤琴至成人的邓女士获悉他们已得到帮助时说,她会把精力放到其他一些还没有被媒体关注到、而又极需人们帮助的孩子身上。在此之前,她已为两孤儿分别汇去了500元生活费。邓女士说,她以后还将去看望两人,因为孤儿不但需要人们经济上的帮助,还需要情感上的温暖。她希望所有的孤儿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不再孤独。
【录入员:】
文明上网,杜绝攻击性言论。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2007- 碣石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曾弘真
设计:雪雪 []羊城晚报创刊50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救助孤儿2(图)<个人空间_中国最大的真人在线交友社区-51游戏社区
其他帐号登录:
真人视频交友
&2005-上海我要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俊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