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女儿墙上的铁环有承重墙上开门能力吗?

性爱游戏,幼?情色图片
友情链接:钢架固定在女儿墙上,绝不损伤屋顶防水。在楼顶中央用钢板架4个座子,用于支撑钢架,固定岩棉板。钢架座很宽大,下面垫毛毡,减小压强,防止破坏屋顶防水层。岩棉板与墙体相隔10cm左右,排水依旧排在楼顶。_回龙观社区网
《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等&&&&级:资深长老
经&验&值:1971
魅&力&值:306
龙&&&&币:5806
积&&&&分:2683.2
注册日期:
钢架固定在女儿墙上,绝不损伤屋顶防水。在楼顶中央用钢板架4个座子,用于支撑钢架,固定岩棉板。钢架座很宽大,下面垫毛毡,减小压强,防止破坏屋顶防水层。岩棉板与墙体相隔10cm左右,排水依旧排在楼顶。
(此文由f318在 20:06:52编辑过)
--将移民澳洲,欢迎来澳洲玩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0次 &&
&相关文章:
-&(716字节&阅读:2768次&跟贴:68
-&(阅读:387次& 11:21)
-&(阅读:1339次& 15:47)
-&(阅读:387次& 15:49)
-&(阅读:258次& 16:04)
-&(135字节&阅读:513次& 16:06)
-&(阅读:674次& 16:19)
-&(阅读:217次& 16:20)
-&(阅读:376次& 22:23)
-&(阅读:2016次& 11:56)
-&(3055字节&阅读:529次& 16:17)
-&(阅读:237次& 22:15)
-&(380字节&阅读:260次& 15:12)
-&(阅读:360次& 15:41)
-&(2223字节&阅读:738次& 15:51)
-&(阅读:31次& 09:04)
-&(阅读:335次& 16:18)
-&(阅读:3132次& 16:27)
-&(阅读:528次& 16:30)
-&(45字节&阅读:318次& 16:32)
-&(阅读:344次& 22:14)
-&(阅读:316次& 22:22)
-&(阅读:937次& 16:39)
-&(阅读:675次& 16:42)
-&(阅读:466次& 22:21)
-&(阅读:645次& 22:28)
-&(阅读:340次& 22:36)
-&(45字节&阅读:913次& 22:38)
-&(114字节&阅读:778次& 22:45)
-&(阅读:1341次& 22:49)
-&(阅读:672次& 22:51)
-&(阅读:188次& 22:57)
-&(阅读:143次& 22:51)
-&(阅读:327次& 22:57)
-&(阅读:142次& 14:50)
-&(24字节&阅读:359次& 02:38)
-&(阅读:163次& 10:17)
-&(53字节&阅读:526次& 00:52)
-&(阅读:195次& 17:11)
-&(阅读:618次& 09:06)
-&(阅读:592次& 15:06)
-&(阅读:512次& 19:53)
-&(阅读:1624次& 19:59)
-&(2996字节&阅读:523次& 23:12)
-&(阅读:1801次& 20:06)
-&(阅读:790次& 23:00)
-&(阅读:612次& 20:10)
-&(阅读:687次& 23:07)
-&(阅读:207次& 13:15)
-&(阅读:1753次& 20:14)
-&(178字节&阅读:805次& 20:20)
-&(53字节&阅读:1213次& 10:26)
-&(阅读:40次& 20:09)
-&(阅读:719次& 22:11)
-&(阅读:221次& 22:58)
-&(阅读:166次& 12:48)
-&(阅读:217次& 13:16)
-&(4349字节&阅读:1185次& 17:05)
-&(阅读:274次& 17:08)
-&(阅读:204次& 17:10)
-&(401字节&阅读:322次& 22:25)
-&(阅读:236次& 13:52)
-&(137字节&阅读:328次& 00:11)
-&(阅读:580次& 00:16)
-&(阅读:468次& 08:29)
-&(阅读:251次& 10:55)
-&(阅读:192次& 11:04)
-&(阅读:509次& 11:17)
-&(阅读:2271次& 11:11)
-&(阅读:196次& 11:36)
-&(阅读:188次& 11:39)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记住密码: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号 法律顾问:看世界—世界著名城堡
&&&&&&&&&&&&&&&&
/ 看世界—世界著名城堡 
总 序  中国正以日益隆盛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国人,看世界的目光不仅 是自如的,也应该是自信的。  在历史上,中国向来是一个泱泱大国。自唐朝到清代,虽然国势由盛至 衰,但大国的姿态不变。尤其是清末,唯我独尊,盲目自大仍然是帝王及大 臣们对“天朝大国”的认识。而对“蛮夷”及其奇技淫巧,当然是不屑一顾 的。盲目与无知即是当时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中国近代提倡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他不仅力行禁毒并积极备战,还 嘱人翻译《四洲志》,以期在战略上了解西方,是闭关锁国环境中理智而清 醒认识世界的第一人。  我们今天看世界,当然不会盲目自大,但盲目崇洋的思想却并不鲜见。 究其根源,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历史并未确切了解是重要原因。  看世界丛书第一批书目,集中于对世界各国人文景观的描绘,并以此为 载体把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历史介绍给国人,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读者。  看世界丛书的内容是丰富的。围绕每一处人文景观,有史的纵向展示, 也不乏生动的具体描绘。以《世界著名剧院》为例,它不仅介绍剧院设计建 造过程及外观、内部结构的优劣,描述其演出的盛况及所涉及音乐大师的短 长;对剧院上演过的剧目、毁建过程及剧院的近况也都娓娓道来。看世界丛 书的其他几部与之相比并不逊色,不仅有足够的知识密度,而且有充分的文 化底蕴。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及时、准确是最有意义的。看世界丛书的每一位作者,都为此做过艰苦的努力。 在看世界丛书的写作过程中,资料的匮乏困扰着几乎每一位作者。往往一篇文章所用的资料,要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字才会获得。目的是,选用的资料不仅要准确,而且要最新。对于作者们为看世界丛书所做的这些努力, 作为责任编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但愿广大读者对此会有共识。作为主编,周航、曾庆中先生为看世界丛书做了大量组织和审读工作。尤其是周航先生,为了丛书的写作与国外的朋友、亲属联络;把所能搜集到 的一点一滴的资料补充进书稿中;对丛书的整体设计提出很多富有创意的意 见??她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旺盛的工作热情,是很多年轻人望尘莫及的。 上述各位作者为看世界丛书所付出的努力,出发点是明确的:翔实地反 映世界各地的名胜,充分展示全球各具特色文化的魅力。目的则更明确,让 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以平和而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用自如而自信的目光来看世界。刘世国1997 年 3 月古堡的历史(代后记)  城堡是最早设计用来作为防御工事及居住的建筑形式的。其英文 castle 源自拉丁文的 castellum,意指“炮台”。然而在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中, castellum 指的是建筑有防御工事的村庄建筑物。因此一座城堡必须是一个 具有防御能力的住宅,而来自相同字根的法语 chateau,则更明指它是一栋 府邸,通常指大型庄院。城堡的发展分三个历史时期,遍布于世界各地。一、古代的城堡  在埃及早期的历史上,皇室的宫殿都有设防的塔楼及胸墙。而这些建构 物纵使在往后失去军事价值时,仍出现于领导阶层的庄院上。在第十二王朝 时,埃及已扩充疆土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为了保卫他们新获的南方边境,因 而构建一种名为塞姆纳(semna)的堡垒,这是一种利用连结而成的木材与巨 大的扶壁所加固的厚实砖墙。在历史文献记载上,素以残酷闻名的亚述帝国 领导阶层,由于一直处于内部动乱与外敌入侵的危机下,遂以泥砖砌成厚墙, 围绕着整个城镇。希腊迈锡尼时期的国王也同样加强皇室的防御。建于公元前 2000 年的希腊狄雷斯城堡就有厚达 8 公尺的城墙。在古代,往往整个城市都是设防的。建于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的雅典卫城是当时的民政及宗教中心, 位于陡峭的山冈上,居高临下,是一种自然的防御。二、中世纪城堡   年间的中古时期是西欧各城堡以建筑形式构建的全盛期。主 要原因是此时盛行封建制度,势力较弱的国王或皇帝允许其贵族成为事实上 而非理论上的近于独立状态。在封建制度下,贵族可以劫掠邻邦和扩大占领 范围,尽管并不受鼓励,但各贵族都尽力将他们的宅弟建成难以攻破的城堡。 由于当时欧洲都有这种情况,法兰西、日尔曼、英格兰和西班牙等国所建的 城堡,在设计上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比如 1066 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后,虽然英格兰皇室的力量较欧陆强大,那些封建诸侯仍然要求建立要塞以控制陆地和征服撒克逊人。其中最有历史 重要性的要塞即是伦敦塔。而建筑最完善的城堡是 1130 年建于艾色克斯(Essen)的赫汀汉堡(Hedingham Castle)。这些城堡开始注意增加使用空间,于是诱导出中庭式城堡建筑的发展,包括塔楼和城垛的外墙围绕范围便 随之扩大,有时甚至变作双层围墙。但自从诱导出院落式观念后,城堡内设 一个最坚固堡垒的做法并没有因此放弃。可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诺曼人所 建城堡内最坚固的方形塔楼,现在改成圆形塔楼了。这种改变可能是十字军 所带来的西欧建筑思想与东方拜占庭的圆塔建筑交流所致。  如果权贵的府邸需要如此强化的防卫系统,则城市的居民也需要保卫措 施,结果是所有城市都有了城墙,有如罗马的军营,都做成很规则的形状。13 世纪时,在法国东南部艾格莫特城(Aigues—Mortes)所建造之城墙,即 是做成方形,每隔一段距离做成一防御用的圆塔。每一面城墙的中心位置都 有在圆塔形防护下的大门,唯一不对称的是堡垒所在地偏置于城堡的一隅。 许多大而有名的城堡,几个世纪以来都曾不断增建和整修。例如,英国皇家的温莎堡经由爱德华三世精心设计,刻意摆托早期威廉一世时代老式城 堡的模式,后来也曾有不少增建。  中世纪末,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没落,日尔曼的封建制度比其他地方更 具败象。结果日耳曼的恶霸劣绅纷纷建造城堡,保卫他们自己的土地财富, 或是扼控水陆要道来设卡征税。沿莱茵河岸的崇山峻岭常可见这种城堡。如 德拉屈亨佛堡(Dracherfels)系 1147 年科隆总主教阿诺德(Arnold)所建, 萧恩堡(Schonburg Castle)建于 12 世纪,据说与莱茵河女妖的传说有关。 西班牙曾被摩尔人所征服,其基督徒经过长达 1 世纪的努力才重获自 由,结果在伊比利半岛出现了不少城堡。西班牙人长期反抗摩尔人的历史, 在西班牙很多城堡上留下了痕迹。城墙底部成斜坡形,随处可见圆形、多边 形的塔楼和此起彼落的角楼,砖刻的饰带环绕着城墙顶部。这是一种很优美 的建筑方式,但也因而显得很脆弱。正是从西班牙城堡开始,优美的外观重于防御的意义了,形成所谓“西班牙堡”的宜人景色。三、文艺复兴时代的城堡  中古时代的城堡几乎能完全阻挡当时的武器和不同的攻击方法。虽然欧 洲早在 I4 世纪即已熟知火药,但火药用于战争却直到 16 世纪才发生,这使 石墙和石塔楼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尤其是王室势力一直在扩大,各地封建 诸侯之间的战事逐渐消失,贵族的住宅也就不再需要防卫了。即便如此,中 世纪城堡对法国建筑的影响仍然延续好几个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尚比起既有的中世纪封建文化要舒适甚至豪华得多。如座椅加装布套、刀叉成为主要餐具等,平添不少生活的繁琐。但至 15 世纪末,法国和北欧诸邦仍浑然未觉上述的改变。1494 年,法王查理八世远 征意大利,企图入侵那不勒斯王国,虽然功败垂成,却将意大利文化引入了 法国的贵族社会。其后,由于路易七世和法兰西斯一世(FrancisL)再度入 侵意大利,法国王公贵族更是一成不变地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整个移植到法 国,并将意大利的艺术家也邀请到巴黎和王室所在地的枫丹白露宫,法国城 堡因而更染上意大利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内容丰富的意大利式风格与 其说来自佛罗伦萨那些严肃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不如说是来自丰富的伦巴底 建筑优美的细部。除了受意大利影响外,法国过去的式样仍然承袭下来,如陡峭的屋顶、窗户的形式及塔楼状凸出墙外的楼梯等。中世纪城堡常置螺旋形楼梯于塔楼 之内,一半在塔内,一半在塔外。后来的楼梯扩大之后,因为设有防御设施, 自然允许楼梯间开放,并放开窗户。此时玻璃窗已很普遍,光线便大量射入 而不致牺牲温暖了。  法兰西斯一世和继任的亨利二世在位期间,新建或重建了许多城堡,特 别在都兰(Truraine)和罗亚尔河谷。但在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相继统治法 国期间,法国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争斗,却使 16 世纪下半期的建筑完全 停顿,直至亨利四世时( 年),法国在欧洲建立起领导地位后才 逐渐恢复。17 世纪时,中世纪城堡的最后遗迹已在宫殿和诸侯府邸中完全消 失,其后则因已无军事上的作用而无由存在了。  如巴黎的卢森堡宫除了维持宫内的私密外,几乎没有更多的机能。而凡 尔赛的广阔宫殿中已看不见任何中世纪传统的痕迹了,整个凡尔赛宫,特别  是花园前面和国家大厅,以其路易 14 时代的体制、豪奢和虚矫的形式,充分 表现出的是政府和社会的专制。  总之,中世纪城堡随着封建社会而衍生,也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而没落。 但在欧洲建筑师的心中却留下深刻印象,几乎费了数个世纪才逐渐消失。它 那如诗如画的外观,与故事十分和谐的游吟歌声,导致了后来 18、19 世纪热 烈的复古。但这些根据现实生活所做的设计安排,总觉得与过去的城堡氛围 格格不入,于是任何相似之处,都只是来自思古幽情,而非由于建筑了。  世界著名城堡李 军 吉林教育出版社威廉斯堡(美国)  在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里,位于弗吉尼亚州东南约克半岛上的威廉 斯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堡。它的历史比起美国立国的历史,还早出 140 多 年!  现在的威廉斯堡是一座环境幽雅、风格独特的城堡,由于它完整地保存 了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历史风貌,有“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之称。  弗吉尼亚东南濒切萨皮克湾一带,原是英国移民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 鼎足而立的威廉斯堡与约克镇和詹姆斯顿,被称为美国“历史的三角”。早在 1633 年,英国移民就在半岛中部的威廉斯堡建立了称为“中央种植园”的 居民地,1693 年为纪念英王威廉三世改称现名。1722 年在古堡基础上建市,1769 年开始为弗吉尼亚殖民地首府,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后,又为弗联邦首 府。  在殖民地时代,威廉斯堡与约纽、波士顿等并称为北美文化、政治和社 会中心。18 世纪六七十年代,乔治·华盛顿、帕特里克·亨利、托马斯·杰 克逊、乔治·梅森等美国建国元勋们,都曾在威廉斯堡宣传、组织过反英独 立斗争,美国的一些威廉斯堡的弗吉尼亚议会里发表了反对《印花税法》的 著名演说,号召武装反英。1776 年在这里通过的《弗吉尼亚权利宣言》,则 为后来美国宪法中被称为《权利法案》的前十条修正案的蓝本。弗吉尼亚殖 民地最早的报纸、戏院和造纸工业都是在威廉斯堡首先出现,经济十分繁荣。 不幸好景不长,由于独立战争的发展,1780 年弗吉尼亚首府迁向内地里士 满,从此威廉斯堡失去了重要地位,盛况难再,开始冷落。至 20 世纪初叶已 残败不堪。于困难之中,当地居民决定利用威廉斯堡的历史地位,1926 年成 立了“殖民地威廉斯堡基金会”,并组织一个由建筑师、历史学家和考古学 家组成的队伍,为重建和修复威廉斯堡的 18 世纪的古堡原貌,开始进行巨大 工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成绩斐然,现在这里的街道、公共建筑、住 房、店铺、教堂、花园都恢复了 18 世纪的旧观,成为今天美国难得一见的一 个典型的英国殖民地城堡。它占地 69.2 公顷,区内有 800 多座经修复和重 建的古建筑物,其中有 90 座是美国独立前的建筑物,实际上它是一个洋洋大 观的大型博物馆。其中重建后的格拉斯特公爵街,室宇齐整、树影婆娑、古趣盎然。在那些经修复后的住宅里,女导游人员身着殖民时代的拖地长裙,作家庭主妇打 扮,室内壁炉里火焰熊熊,灯台上银烛高烧,茶几上陈列着未经动用的午餐 具,似在等待贵宾光临。  1720 年建成的总督宫,是 18 世纪皇家总督的住地,位于古木丛中,陡 峭的屋顶,狭长的窗户,阳台轩敞,塔楼高耸,是一座典型英国古式二层红 砖楼房。为了重现当年的风貌,屋顶上还飘扬着英国国旗。一个头戴黑色宽 边帽,身穿白衫黑裤,腿裹白色绑腿的士兵,握着一支老式火枪在铁门前守 卫。  经修复后的威廉斯堡议会会堂,是 1704 年到 1708 年弗吉尼亚的议员们 在此开会的地方,是当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反英斗争的主要讲坛。布鲁顿教 区教堂,原建于 1715 年,是一座乔治式建筑,中殿里的坐位是高背方椅的古 代款式;重建后的教堂的墙壁与窗户均为原物。雷根酒店,于 1858 年的火灾 中被夷为平地,现在原址上重建,改为当地历史博物馆。公共建筑中还有监  狱、法院、弹药库等,也经修复或重建,用来反映当年殖民者为维护统治的 社会全貌。  得以保存下来的 18 世纪古建筑中,以威廉——玛丽学院里的沃伦大楼为 代表。威廉——玛丽学院是仅次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成立于 1693 年,以建校时英国国王和王后的名字命名。当年托马斯·杰斐逊就是 这里的学生。现在全校师生 1000 多人。有中国留学生。  每年圣诞节期间,要举行烛光灯会。制烛是殖民地时代重要的手工业。 届时每座楼房的每个窗台上点起蜡烛,顿时全城如白昼,然后有各种音乐、 舞蹈表演,最后以焰火作为结束。这一切活动,都以 18 世纪的传统为蓝本, 具有浓烈的乡土特色。观光者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了 200 多年,又回到18 世纪北美殖民地。 现在威廉斯堡是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每年吸引前来观光的游人达百万人。埃尔米纳奴隶堡(加纳)  在加纳首都以西 130 千米,有一座依山傍海、规模宏伟的古堡,这便是 加纳最古老,也是西非极其有名的城堡——埃尔米纳堡。它早先是欧洲殖民 者掠夺黄金的总部,随着奴隶贸易的兴起,它又成为囚禁奴隶并进行奴隶贸 易的重要据点。  埃尔米纳堡的建立,标志着加纳沦为殖民地的历史的序幕。1471 年,葡 萄牙商人戈麦斯率领船队到达加纳海岸。他们最先发现这一带蕴藏着丰富的 黄金。以后,形形色色的欧洲殖民主义分子就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加纳遂 被欧洲人称为“黄金海岸”。葡萄牙王室鉴于戈麦斯有殖民前驱之劳,特赐 他以“米纳”(葡语“矿藏”)的称号。葡萄牙人决定在本亚河口的小渔村 建造“黄金海岸”的第一座城堡,作为殖民总部。1482 年,城堡建成。它建 立在本亚河与大海之间的整座山岩上,三面临水,可作天然屏障;向西一面 通向陆地,在这里构筑了精心设计的防御工事。堡内的八角形的塔楼是总督 的宫邸。堡名为圣乔治·达·米纳堡,后变为圣乔治·德·埃尔米纳堡(“埃 尔”为葡语中的冠词),英国人后来称它为埃尔米纳堡。  几百年间,欧洲国家在这里为了争夺殖民地经常火并。1637 年,荷兰殖 民军攻占埃尔米纳堡。荷兰殖民者在城堡大门外葡总督投降时交纳城堡钥匙 之处树立石碑,以之炫功。以后又把这里的一块大石和它当时统治的爪哇的 一块大石相互交换,这块爪哇大石现在还嵌在城堡入口之处的墙上,刻有“爪 哇,1855 年 2 月”字样。荷兰殖民者统治期间,城堡被不断加固和扩充,如 在塔楼北面建造了华丽的拱廊,并构筑了不少炮台。英国殖民者长期以来也参加了对黄金海岸的角逐,挟其优势力量,咄咄逼人。1664 年,英国在离埃尔米纳堡不过 16 千米的海岸角,另建了一座十 分雄伟的城堡。在加纳海岸线上,欧洲殖民者先后构筑的大小城堡曾达 42 个,这些城堡已大都荒废,只有埃尔米纳堡、海岸角堡等少数城堡依然保存 完好,堪作殖民罪恶的百年罪证。在长期的争夺后,荷兰势力被迫退出黄金 海岸,1872 年,埃尔米纳堡移交给英国。1957 年,加纳宣布独立,这座古堡 终于回到加纳人民手中。埃尔米纳堡构造坚固,规模雄伟。城堡呈长方形,四周城墙环绕。墙外有堑沟围护,壕沟上架着吊桥,直通院内。院子中央是四层多的主楼,中间 耸立着八角形塔楼。主楼两侧有 6 个卫星方角堡,建成一个防御体系。在城 堡上,排列着俯视海面和埃尔米纳镇居民区的大炮。院内不但有仓库、军火 库和瞭望哨所,还凿有紧急用的深水井。  城堡下层是关押奴隶的阴森森的地牢,四壁都是石墙,铁窗沉沉,毒虫 扑面,腥臭潮湿。奴隶们披链带镣,几百人挤在狭小的牢房中,忍受着病饿 和酷刑的折磨,病伤的奴隶常常被活活扔进大海。地牢中原有的铁链、铁钩 等工具现都保留下来。地牢中有一间“惩罚室”,稍忤殖民者意旨的奴隶, 都被关在这里,遭受种种非人折磨。还有一间“死牢”,门上有十字骷髅标 志,奴隶们一入此门,总被打死、饿死或活活窒息而死,无一生还。关押女 奴的女牢,围着一个小天井,天井石板地下有两个大铁环,殖民者惩罚女奴 时,把她锁在铁环上,鞭笞示众。女牢附近的小石梯,直通上面的总督府。 殖民者看中的女奴,就被带到楼上的浴池净身,然后任意蹂躏。楼上殖民者 宫掖的奢华和淫逸与下面地牢的黑暗和悲惨,形成两个判然不同的世界。    地牢一头有一条隧道,通向海滩。殖民者把奴隶从这里直接驱赶上船, 不必经过上面。由于隧道极为狭小,奴隶们只能爬着出去。这是殖民者对非 洲人民的非人虐待的又一例证。  地牢的上面有一座厅堂。这就是当年的奴隶市场。奴隶在这里,宛如被 陈列的货物和牲口,逐个交易论价:有的代价是一小袋子弹,有的是几瓶劣 酒??成交后,凑满装船人数,就被驱赶上船,远沦异国。过去,每年从这 里运出的奴隶,约达万名左右。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国持续 4 个世纪的奴隶 贸易而损失的人口数,达 1.5 亿人之多。  城堡中有一间房子,名为“普列姆佩之室”。1896 年,阿散蒂王普列姆 佩抗英失败,被囚禁在这里达四年之久。以后,他又被流放塞舌尔群岛。  在这座古堡里,清楚地显示出殖民者的掠夺压迫和加纳人民为自由而斗 争的火焰,也勾勒出 500 年来加纳历史的轮廓。  加尔加索尼城堡(法国)  大约在公元 3 世纪至 5 世纪,西欧各国混战连绵不断,到了中世纪,各 小王国之间为争夺领地的战争更是频频发生,蚕食、吞并、掠夺、强占使城 堡建筑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  法国百年战争期间,查理王五世就曾下令,为防止英军登陆侵犯,法国 境内的所有城堡都必须进行检查和加固;无防卫能力的拆除,有防卫能力的 要聚集武装、积蓄粮食以防不测。  加尔加索尼城堡就是一座中世纪时期较为著名的城堡,位于法国的奥德 省境内。它初建于公元 3 至 4 世纪,13 世纪时,在法国国王和宫廷大臣们的 亲自监督下又进行了重修,将原石结构的堡垒加高、加固、扩大,还在瞭望 塔的塔顶加了木结构的尖顶,使之产生了非凡的气势。城堡主体的平面呈矩 形,长 75 米,宽 45 米,北侧和东侧有六座圆形塔楼。  主体四周建有两道不规则的围墙,内墙长 1100 米(部分与主体相连), 上有 26 个圆形或马鞍形的塔。外墙长 1500 米,上有 16 个圆形式马鞍形的塔。 在城堡主体与围墙之间大院内有一座用于进行宗教仪式,但在屋顶平台上筑 有防御性雉堞的圣·纳赛尔大教堂。此外,大院内部还有许多平房、仓库和 辅助性建筑。加尔加索尼城堡附近的小山冈上,原来有一座小的圣·米易尔城堡,因为所处的战略位置不利而被拆除了。城堡主体内有两座方形塔楼,那是领主 们的居室。而高耸的潘特塔则是整个城堡的指挥中心,爬上顶部,居高临下, 可监视周围发生的一切。内墙东北角是两座相同的塔楼对峙组成的主大门,称纳尔包奈斯大门,门外有一道半圆形的防护墙,门内装有活动的铁闸,它和右侧的特莱索塔, 互相策应,构成一个坚固的防卫体系。正南面是圣·纳赛尔门,门外也有一道半圆形的防护墙,门两边是圣·马尔丹塔和姆兰·都·米第塔,这种三角形的布置,一般敌人是难以进攻的。 另外,内墙四周还设有达·维让塔,米巴特尔塔和维也拉斯塔,它们分占几个角位,构成了多方位的防御网。  如果从外观看,最醒目、最高大的塔可以说是凸于外墙东南角上的瓦特 塔了。这是一种用于对付第一线来犯之敌,并能进行独立战斗的塔,它的内 部有自成系统的战斗装置,有火炉、蓄水池等。入口处还有枪眼,整个塔楼 也建造得最牢固厚实,观察的窗户也很多。外墙的正西面还有一座主教方塔,可以防御从正西面来的偷袭者。 在古城堡中,像加尔加索尼这样由内外两道围墙构成防御体系的布置手法是较为常见的。但是,有如此完整的规模和如此众多的塔楼层层相贯、步 步为营,却并不多见。从作战的史实看,它的内墙实际上已形成了第二道防 线,当第一道防线的外墙在进行作战时,它不仅可以提供后援,而且还可以 巡视整个内外墙之间的廊道,从容地布置兵力,运送弹药。倘若第一道防线 被攻破时,士兵们可退却到第二道防线内继续进行抵抗。倘若第二道防线被 攻破,士兵们还可以在城堡内各种建筑的防御体中进行抵抗。而装备最完善 的城堡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坚固,异常有力的抵抗个体。  因此说,在中世纪,加尔加索尼城堡是可以被形容为“固若金汤”的。 然而,和中国的长城一样,它也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所建造,它所体现  的应该说是异常珍贵的劳动者的智慧。伦敦塔(英国)  伦敦塔是一座具有 900 多年历史的中古建筑,它坐落在伦敦城东南角的 塔山上,南临泰晤士河,是伦敦的闹市之一。征服者威廉一世( 年)为镇压当地人的反抗和保卫伦敦城,于 1078 年开始动工兴建伦敦塔,历时二十年。后来,历代王朝又修建了其他 建筑物,使伦敦塔既有坚固的兵营堡垒,又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有天文台、 监狱、教堂、刑场、动物园、小码头等建筑。  伦敦塔名为“塔”,实际是英国罗马风时期( 年)的一座城 堡式建筑。按最初规划,它建置在罗马时期的旧城墙内,后经扩建,其国界 向东延伸,越出旧城墙之外。现在的伦敦塔包括濠沟在内,共占地 18 公顷。 作为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曾在此居住,国王加 冕前住在伦敦塔则更成为一种惯例。伦敦塔还是一座著名的监狱,英国历史 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此外它还兼作皇家制币厂、 档案馆和皇家天文台,并作为一处重要的军火库使用了几个世纪之久。从13~19 世纪,伦敦塔还兼作皇家动物园,即现在伦敦动物园的前身。 伦敦塔曾是英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要塞。整个要塞由两道防御围墙围合,外部围墙由忏悔者爱德华一世建于
年,最初是一圈低矮的墙体,墙外缘以一道沟堑形成一道屏障。矮墙即可作为掩体,又不遮挡内墙后 面和塔楼内的卫兵瞄准和射杀敌人。沿墙设有 6 座碉堡,东北和西北角为圆 形的棱堡,可以居高射杀壕沟外的目标。南面临河设有塔门,跨于壕沟之上, 塔门有雉堞和箭孔,雄视和控制着河道。内墙较高,沿墙设有 13 座碉堡,构 成第二道防御屏障。碉堡凸于墙外,卫兵可居高临下俯视墙外每寸土地,并 可抵御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这些碉堡战时用于防卫,平时则作为住房,每 座碉楼都分作两层或三层,房间均很宽敞。伦敦塔的入口通道设在西南角,人们需先进入位于壕沟外缘的一座碉楼,经过一座桥梁再进入位于堤梁上的米德碉楼,然后再跨过一座桥梁,继 而通过壕沟内缘的贝瓦德碉楼,才能进入外墙防御区内。贝瓦德碉楼是三座 入口碉楼最关键的一座,是入口防御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从米德碉楼到贝 瓦德碉楼设有多种防御措施,如堤道上设有吊桥,碉楼上开有射孔,除大门 之外还增设了两道吊闸门等。现在除吊桥和里道闸门无存外,其他防御设施 还保存着。若想进入内墙防御区还需绕至南面通过布拉底碉楼,它是内外防 线的联系枢纽和通道。  伦敦塔最重要而且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诺曼底塔楼,它是整 个建筑群的主体,因其是用乳白色石块建成,故又称白塔。白塔因系主人居 住与守备部队进驻之所,所以最为坚固。楼高 27.4 米,东西长 35.9 米, 南北长 32.6 米,底部墙厚 4.6 米,顶部厚 3.3 米,双层墙壁,窗户很小, 用坚硬粗糙的毛石砌成。塔楼四角外凸,耸出四座高塔,高塔三方一圆,在 角隅设有螺旋楼梯,通达顶层。白塔楼分为三层,设有胸墙和雉堞,四角小 尖塔覆以葱头形小穹顶。白塔的建筑可以说是彼时的典型,最吸引人的也许 是其中的圣约翰小礼拜堂,这是一座小型的仿罗马式教堂,不仅是举行宗教 仪式所需要的,也供领主召开私密性会议之用,因为这里不会有家臣出入。 总之,整座建筑宛如一座巨型堡垒,从 12 世纪到 17 世纪,这里一直是英国 国王的主要城堡之一。    当初在设计伦敦塔时,没有考虑将它作为囚禁犯人的监狱,因此在建筑 白塔时没有考虑在塔内设置囚室。但白塔动工后不久,由于伦敦的几处监狱 人满为患,不得不将一部分犯人囚于这座白塔的地下室内,最多时里面竟关 押了 1700 名犯人。这以后常有犯人被押解至此,伦敦塔也就逐渐成为国家 监狱。在整个要塞西南角的外城墙下有一道水门,是要塞唯一的入口处,犯 人经法庭叛决后押入伦敦塔囚禁,必须经过泰晤士河,经这道水门方能进入,故这道水门被称做“叛逆者之门”。 伦敦塔建成后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不幸的人经过“叛逆者之门”被押入塔内囚禁,其中不乏自愿陪同丈夫坐牢的女性。这些人的下场都很悲惨, 翻开存放在塔内的囚犯档案,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是显赫一时的名人。  伦敦塔所处的要塞内有一块绿树掩映的草坪,孰不知英王理查三世正是 在这里开了在伦敦塔处决犯人的先河。那是 1483 年 8 月,理查三世在伦敦塔 召开的一次王室例会上突然宣布赫斯汀爵士犯有叛国罪,并下令将他立即拉 出去,到草坪上斩首。赫斯汀爵士的头颅就埋在伦敦塔小教堂的地板下,一 个世纪以后才被移往墓地与他其余的遗骨埋在一起。  1509 至 1547 年在位的英王亨利八世在伦敦塔处决过许多人,包括英国 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的鼻祖托马斯·莫尔和王后安妮。托马斯·莫 尔因反对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拒绝承认亨利八世为英国最高宗教领袖而 被囚禁在伦敦塔内达 15 个月之久,最后于 1535 年 7 月被送上了伦敦塔的断 头台。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王后因为没能给亨利八世生个儿子而受到 责难,进而遭贬,最后亨利八世竟指使贵族法庭以通奸罪判处安妮死刑。行 刑前,安妮王后请求用剑刺死她而不要用斧头砍死她,亨利八世痛快地满足 了她的这一要求,专门派人到法国找来了最好的剑手。安妮王后临死前平静 地对她的朋友说:“我很高兴保全了我洁白的脖子。”伦敦塔的另一个著名囚犯是沃特·雷利,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贵族,1603年因卷入一起推翻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阴谋事件而被投入伦敦塔囚禁,一关就是 13 年,但其中大部分时间他是在比其他犯人豪华舒适得多的条件下度过 的,他的妻儿甚至获准来到狱中与他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沃特·雷利在伦 敦塔的花园里种植烟草,把圈养动物的笼舍改造成化学实验室,还利用空余 时间撰写了一部《世界史》。1616 年,他机智地凭三寸不烂之舌竟说服詹姆 士一世不计前嫌,让他率领一支探险队去南美洲寻找金矿,以此立功赎罪。 不幸的是,雷利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地回到了伦敦塔,这下就再没出来,最 终在此丢了脑袋。由于雷利的戏剧性经历,现在“雷利显形”表演成了伦敦 塔最吸引人的游览节目之一。  伦敦塔的士兵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他们又被称作“吃牛肉者”。这 个绰号起源于 17 世纪 70 年代,那时为防止有人在国王的饭菜里投毒,伦敦 塔的卫兵在每顿饭前都要为国王代尝饭菜,所以得了此名。1550 年,英王爱 德华五世下令组建由 200 人组成的伦敦塔卫队,将他们训练成精锐的皇家卫 兵。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伦敦塔卫兵以王室保镖自居,纪律逐渐变得松弛 起来。1826 年威灵顿公爵入主伦敦塔后,下令对这支已成为乌合之众的军队 进行改造。他宣布伦敦塔的卫兵必须是立过功,勇敢无畏,有道德修养的人。 今天的伦敦塔士兵均是由服役 22 年以上,得过品行优秀奖章的高级军士充 任。他们既是卫士又是导游。伦敦塔卫兵至今仍穿着传统的猩红色都铎式制服,戴高高的黑色熊皮帽。夜间,他们背着自动步枪在黑色的木制岗亭附近巡逻放哨,对每一个过 往的人查问口令,这是伦敦塔最奇特的趣事之一。每晚快到 10 点时,卫队长 沿用 700 年不变的夜间锁门方式,提着灯笼去锁要塞内各扇大门,站岗的卫 兵总要对走来的卫队长喝问:“站住!谁在那儿?”只听卫队长用低沉的声 音喊到:“钥匙!”“谁的钥匙?”“伊丽莎白女王的钥匙。”这套一问一 答的口令吸引了很多游人,他们专门在夜间来观看锁门这一幕。  伦敦塔卫兵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看守英国王权的象征物——皇冠和权 杖。为安全起见,英国历代国王的皇冠和权杖都存放在位于要塞东北角的马 丁塔楼内,因为这里离“叛逆者之门”最远。这些皇冠和权杖中有不少是世 上珍品,如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时制作的“帝国王冠”,上面镶着三千多颗宝 石;还有一根嵌有一颗重 530 克拉宝石的权杖等,均是英国的国宝。  伦敦塔内流传着一些有关冤魂幽灵的可怕故事,令人毛骨悚然。据说, 在伦敦塔的底部埋着 15 世纪时两位年幼王子的尸骨,托马斯·莫尔和大文豪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都指控杀害这两位王子的凶手是他们的亲叔叔,爱德华 四世的兄弟理查三世。说理查三世为了篡夺王位命令他的心腹把两个孩子闷 死在伦敦塔内,而 191 年后果然在伦敦塔的地下室内发现了两具小孩的尸 骨。人们相信他们屈死的冤魂仍在伦敦塔内游荡,称他们为“宝塔内的王子”。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可怜的安妮王后,她经常被看到穿越城堡内部的那块草 坪,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诉说她的冤情。在伦敦塔内饲养珍稀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3 世纪的亨利三世国王,当时他命人寻来花豹和北极熊在塔内饲养。这以后,伦敦塔内喂养的动物品种 越来越多,其中便包括渡鸦。渡鸦在英国是一种受保护的黑色食肉鸟类。在伦敦塔内有一套专门喂养渡鸦的程序。关于渡鸦有个古老的传说,说渡鸦如果一旦离开伦敦塔,伦敦 塔就会倒塌,王朝也将随之垮台。为此,人们对渡鸦倍加爱护,生怕得罪它 而给自己带来厄运。为防止渡鸦飞出伦敦塔,饲养人员在专家指导下给每只 渡鸦修剪翅膀,这样它们就只能在塔内扑腾了,所以现在人们把渡鸦戏称为 伦敦塔内“最后的囚徒”。虽然做了防范工作,但仍有意外发生。前几年曾 有一只渡鸦顶着大风飞出伦敦塔,着实让伦敦市民虚惊了一场,幸而后来找 到它,才让人们如释重负。雄伟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使伦敦塔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而它那些说不完的故事更使它在岁月流逝中愈来愈有魅力。雅典古城堡(希腊)  雅典古城堡即雅典卫城,位于雅典西南部。雅典是古希腊的政治文化中 心,卫城是供奉雅典庇护者雅典娜的地方。雅典卫城雄踞于市中心一座高一 百五十多米的四面陡峭的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 800 年,是古希腊鼎盛时期 最杰出的建筑创作,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每当战争,这 里都是坚固的要塞,平时则是祭天供神的圣地。卫城东西长 280 米,南北最 宽处 130 米,地势险峻,仅在西面有一上下出入的通道。  古堡由著名的帕提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雅典娜胜利神庙和卫城山 门等古建筑组成,这些建筑,几乎全部用洁白的大理石建成。因考虑到从山 下四周仰望卫城的良好景观,这些建筑物基本沿周边布置。又因考虑到在卫 城内的观赏效果,它们相互之间既不平行也不对称,而是利用地形把最好的 角度朝向人们。  卫城的制高点屹立着气势恢宏的帕提农神庙,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主 神庙,建于公元前 447~前 438 年,它是古代世界建筑中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被公认为是多立克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发展的顶 峰。神庙在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主持下,由雕刻家菲迪亚斯监督,建筑师 伊克蒂诺斯与卡利克拉特承建。公元前 447 年动工,前 438 年建筑本体完工, 同年由菲迪亚斯用黄金和象牙制作的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在庙内落成,外部 装饰于公元前 432 年结束。神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部呈长方形。底部有 3 层基座,从基座的最上一层计算,神庙长 69. 54 米,宽 30. 89 米。基座上由 46 根圆柱组成 的柱廊围绕着带墙的长方形内殿,柱廊的东西面各有柱 8 根,南北面各 17 根。圆柱的基座直径 1.9 米,高 10.44 米,每根圆柱都由 10~12 块上面刻有 20 道直纹浅槽的大理石接合而成,其方形柱顶石、倒圆锥形柱头、额枋和檐口等处有镀金青铜盾牌、各种纹饰以及珍禽异卉等装饰性雕塑。这排多立 克柱线条洗练,刚劲雄健而没有丝毫重拙之感。神庙正面,破例地采用了爱 奥尼柱庙式的 8 根立柱。神庙檐部不厚,柱径较小,柱间开阔;它的各个部 分比例匀称,尺度得体,风格开朗,这些都易于同爱奥尼柱式协调。在外廊侧墙及两端第二排列柱之上,有一周 150 多米长的爱奥尼式檐壁,上面的浮雕描绘着向雅典娜献祭的队列情景。由 92 块白色大理石饰板装 饰而成的中楣饰带上有描述希腊神话内容的连环浮雕。东西端山墙上的雕刻 是圆雕,东面表现的是雅典娜的诞生,西南表现的是她与海神波塞参争夺雅 典统治权的斗争。这些雕塑不仅富有浓郁的节日欢乐气氛,而且雕工精细, 造型优美,构图严谨,是希腊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珍品。  神庙的主体建筑为两个大厅,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带 6 根多立克圆柱的门 廊。东部的门廊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高 11.89 米,由总重约 40~50 塔伦特的金片镶着木制框架制成,其脸、手、脚部分 用象牙雕制,眼睛的瞳仁由宝石镶嵌。神像设计灵巧,可以搬动或转移隐蔽。 但这一艺术杰作,于公元 5 世纪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搬走后失踪,成为世界艺 术史上一大憾事。这座神像是卫城建筑空间布局的核心,点明了建筑群的主 题,丰富了建筑空间内容和层次。  帕提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 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5 世纪中叶,神庙被改为基督教  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 年土耳其人占领雅典后将神庙改为清真寺。1687 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炮火击中了神庙内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 庙的中部。 年,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将大部分残留的雕刻运走, 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哥 本哈根等地。19 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 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卫城山门是雅典卫城的入口,建于公元前 437~前 431 年,由尼西克利 斯设计,是继帕提农神庙后的又一杰作,以简洁洗练的体形屹立于卫城两侧。 它的立面前后均用六根多立克柱,中央一跨最为宽大,以强调大门的特征。 山门以西内坡道两侧,各有三根秀拔的爱奥尼立柱,在它们顶托着的爱奥尼 式梁枋上,彩绘着鲜艳的盾剑画。这两排装饰华丽的列柱作为山门的借景, 背后又是湛蓝的天空,更烘托出没有装饰的山门的刚劲、庄重和动人的效果。 门廊的两翼不对称,北翼过去曾是绘画陈列馆,南翼是敞廊。土耳其人占领 时期,曾将山门作为火药库,土耳其总督也曾在此居住。1640 年,山门因遭 雷击而受到严重破坏。  厄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帕提农神庙对面。这是一座爱奥尼亚式的神殿,建 于公元前 421~前 405 年,是培里克利斯制订的重建卫城计划中最后完成的 一座重要建筑。神庙因形体复杂和精致完美而著名。它的东立面由 6 根爱奥 尼柱构成入口柱廊,西部地基低,西立面在 4.8 米高的墙上设置柱廊。西部 的入口柱廊虚实相映。南立面的西端,突出一个小型柱廊,用女性雕像作为 承重柱,她们束胸长裙,轻盈飘逸,亭亭玉立,是这座神庙最引入注目之处, 在古典建筑中也是罕见的。雕像正面朝南,在白色大理石墙面的衬托下,格 外清晰悦目。神庙中的雅典娜女神雕像是所有雅典娜雕像的蓝本。神庙名称 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为纪念传说中的雅典王厄瑞克西阿斯,一说是纪念希 腊英雄厄瑞克苏尼阿斯。神庙屡遭兵燹,已远失原貌,庙内文物也散失殆尽。 雅典娜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 449~前 421 年,采用爱奥尼亚柱式,台基长 8.15 米,宽 5.38 米,前后柱廊雕饰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的结晶。胜利女神是巨人帕拉斯和冥神斯提 克斯的女儿,她作为智慧女神雅典娜和主神宙斯的象征,在艺术作品中被表 现为他们用手牵领着的小人儿,她手持棕榈枝或花环,在比赛胜利者头上展 翅翱翔。她不仅司战争的胜利,也司其他赛事的胜利。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精细地考虑到了献祭队伍的观赏效果,使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在山上山下,或无论在前在后都能够观赏到不断变化的绚丽的 建筑景象,而这个景象系统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有主有次的画面。  雅典人因卫城而感到自豪是有道理的,卫城出色的总体布置和空间构 思,卫城建筑群精湛的设计和技艺不正讴歌了作为希腊文化摇篮的雅典古代 文明吗?  拉合尔古堡(巴基斯坦)  拉合尔古堡位于巴基斯坦拉合尔城东北部的旁遮普地区,是沙·贾汗皇 帝时期莫卧尔王朝灿烂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包括一座带宫殿的城堡,用镶嵌 画装饰的大理石清真寺,以及由亭台、瀑布和大池塘组成的建在 3 个平台上 的精美花园。1981 年时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说到古堡,先要说到拉合尔城。它坐落在巴基斯坦东北部的腊维河畔, 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也是全国文化艺术的中心。拉合尔是个古老的城市, 建城至今已有 2 000 多年的历史。莫卧儿王朝时期,曾作为帝国的副都,建 有金壁辉煌的宫殿、寺院、城堡和陵墓等。到英国统治时期,又增加了哥特 式、维多利亚的建筑。整个城市犹如一座美丽的花园,处处繁花似锦,树木 蓊郁,故有“庭园之都”的美称。  拉合尔城堡位于城市旧区的北侧,建于 11 世纪拉奇尼王朝时期。到 17 世纪莫卧儿帝国时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座城堡和古王宫由宏伟的 城门与高大的城墙卫护,是巴基斯坦唯一一座完整地反映自阿克巴时期到恰 赫·吉汉时期莫卧儿建筑史的建筑物。阿克巴时期建筑的特点是纪砂岩的运 用;而号称东南亚第一建筑师的恰赫·吉汉皇帝则用大理石取代纪砂岩并为 建筑物加以繁褥的装饰。拉合尔城堡是由皇帝居住的古堡形皇宫,占地面积 125 万平方英尺,筑于蒙古族帝皇时期,是一座集古代绘画、雕塑建筑大成的博物馆。古堡入口 高达 500 码,堡内的一座宫殿由迎宾厅、会议室、娱乐室、夜宵室、寝室、 人工湖、喷水池、歌池、象房等组合成一体。无数根大理石屋柱上被镌刻着 形式不一,构思别致的花卉图案,整块整块的大理石成了厅房之间的隔墙, 雕出一个个比手指还细小的小孔,似网格,又如笔触细腻的图案壁画,美不 胜收。沙利马尔其中有一处小型园林,取名为法拉哈·白克希,意为“喜悦的赠品”。在这里围绕着一泓湖水筑起的一组亭台楼阁,作为起居、迎宾、赏 湖的地方。屋柱、楼顶用白色大理石砌起,与湖心大理石花坛掩映生辉。沿 湖而下,约十二码左右,便来到另一处园林,这儿是当年皇帝沐浴之处,周 围有一排排石凳、石椅供皇帝浴后小憩。远处长廊交错,大理石雕柱林立, 参天大树浓荫蔽翳甚感曲折、窈窕,一派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巴德沙希清真寺用红砖石砌起的正面高墙,有规则地嵌入一条条白色大理石花纹;从东西两方伸展而去的高大围墙宛如展开的双臂,搂抱着清真寺 的主体建筑,红色的踏级与雪花石铺砌的地面相连接,富有东方色彩。蒙古 式造形的寺院正墙顶端耸起一排白色小圆顶建筑。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 下层包括教长及其他寺院宗教人士的住宿;上层房间珍藏着一批历史圣物, 有先知穆罕默德的披风,先知之女法蒂麦的绣花手绢,阿里的手抄《古兰经》 珍本。  城堡呈不规则形,东西长 450 米,南北宽 350 米,四周有厚厚的城墙。 墙用烧制的小块砖砌成,上有碉堡和枪眼。城内有 21 座建筑,其中几座雄伟 壮观,例如珍珠寺、纳乌拉卡宫等。现存最完整的著名建筑是镜宫,它是莫 卧儿王朝时期王后居住的地方。镜宫屋顶为拱形,上镶无数宝石和玻璃珠子。 白天的阳光,夜晚的烛光,照射到屋顶上,又反射出五彩斑谰的光芒,气象 万千,蔚为奇观。国王的朝觐台是一座高高的大理石台,至今保留完好。它  是当年国王接见臣民的所在。国王坐在高台的宝座上,透过镂空的大理石屏 风,可望见匍伏于台下的臣民。城堡中还有个稀世的画廊,画廊石柱上的绘 画题材广泛,丰富多彩,有歌舞、狩猎、斗牛、斗骆驼、打马球等各种场面, 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有趣的是,这些图画是用无数颗彩石镶嵌而成,表现 出巴基斯坦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  沙利马尔意为“欢乐宫”,人们用它称呼公元 1642 年恰赫·吉汉皇帝在 此降旨修建的一组著名的花园。它们堪称莫卧儿强盛国力的完美体现,可能 也是世界上最罕见的花园之一。人们将大自然的不同风貌完整地移植到园 中,创造出一个典雅而富于魅力的环境。  花园占地 20 公顷,四周有高墙环绕,园内有三个修有阶梯的平台。这里 既是王室的娱乐场所,也是皇帝及其随从到拉合尔时居住的行宫。为此,用 大理石和红砂岩修建了一些亭台和避暑住所。林荫小路和用瀑布及 400 多个 喷泉装点的大道纵横交错,布局和谐,泉水喷放时,其美如画。  巴德沙希清真寺在拉合尔城堡的对面,由莫卧儿王朝第六代皇帝奥郎津 布于 1673 年建造,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可同时容纳六万人做祷告。宽 阔的庭院内高耸着三个用白色大理石作圆顶的寺院,左上方内侧为一座直插 云天的红砂岩尖塔,登上塔顶可眺望市景。清真寺内还有个博物馆,据说内 藏穆罕默德及其弟子们的圣骨。遗憾的是,时光的无情和人类的漠不关心使这些价值极高的建筑和花园受到严重损坏,许多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是面目全非,无从辨 认了,只留下一些宫馆苑囿,使人能略窥它昔日的风采。从 1972 年起,进行 了一系列重要的修复工作,目的是还拉合尔城堡的莫卧儿王朝时期的风彩和 魅力。加勒老城的城堡(斯里兰卡)  加勒老城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省的加勒城,在科伦坡南 72 英里处。加勒老 城的荷兰式城堡连同 14 个棱堡及其防御设施,主要是荷兰人在原葡萄牙人所 建的城防基础上加以改建和扩建而成的。该要塞所覆盖的区城大约有 100 公 顷。要塞营建之初是作为斯里兰卡南部地区的管理中心,在葡萄牙、荷兰和 英国占领时期,均执行着这一功能,即便在今天,也仍发挥着这一重要作用。 城堡设有两个主要入口,一个是通过兹瓦特棱堡的大门,该棱堡是城堡 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始建于葡萄牙人占领时期。古城堡用一系列交叉 的道路系统构成严谨的网格状平面布局,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位于城堡 中心,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是斯里兰卡建造的第一座新教礼拜堂。设计人 是建筑师亚伯拉罕·安东尼斯,完成于 1775 年。教堂采用十字形平面,中厅 较长,耳堂较短,教堂未建中心塔楼,但在东西两侧山墙设置了三角形山花, 布置有丰富的线脚和双重漩涡饰,表现出斯里兰卡本土的影响。室内由于朝 向西面的长长的竖窗和朝向其他方向的圆窗而显得光线明亮。高高的拱顶天 花饰以天蓝色,点缀以银色星星,表现出深旷的天空图景。室内六角形的布 道坛是斯里兰卡此类最好的作品,装置有悬出墙外的巨大反射声板。沿墙则 布置有一排排靠被长椅。在教堂下建有一座小型墓室,用以安葬教会内的一些要人。  城堡中的重要机构与设施主要有总督官邸、内阁办公大楼、市政厅、法 院、行政官员住宅、税务所、交易所、弹药库、铁匠铺、劳工医院、船工作 坊、海军卫队营房、椰子库、制绳场、清真寺、爪哇人住地,以及各种仓库、 地窖等。这些建筑虽后来已多改作他用,但其原属类型仍易辨别。城堡中的建筑物大都面对街道而建,并大都设有后花园或后院,人们通过狭窄的里弄或设置于建筑物之间的通道进入后花园。 加勒老城的街道网络系统,采用了主要干道和次要街道相交的方格网布局,这种布置方法是当时斯里兰卡城镇规划的典型。长排的带有陶瓦层顶的单层屋子面街而建,房子的顶部由圆形砖柱或木柱支撑,临街形成一条游廊, 就像一排整齐的树墙,将房子与街道分隔开来,同时也联系起来。安置在柱 间的木制栏杆扶手更增加了由柱廊产生的街景透视效果。房子的入口一般位 于房子立面的正中央,房子立面上的扇形窗和窗楣变化颇为丰富,避免了重 复与单调之感。加勒老城的基础设施也很完备,建有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排污系统,其特点先是通过风车抽上海水,然后通过输水管导入城中,再通过污水管将污水 排入海中。加勒老城另一特点即是它完备的防御系统,除城堡外,沿海岸还 建造有防御墙,防备来自海上的袭击。锡吉里耶古城堡(斯里兰卡)  在斯里兰卡的中央省,距斯里兰卡游览胜地努瓦埃利亚 18 千米的地方, 有一座世界闻名的锡吉里耶古城遗址。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堡废墟,耸立 于号称狮子山的花冈岩石山之巅。弑父称王的卡萨帕一世(公元 477~495 年)曾在此建都,但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锡吉里耶古城的中心是一块高 180 米的天然巨石。它矗立在宽阔的人工 湖畔,脚下伸展着一片平原。在巨石顶部 1.2 公顷的平台上建起了一座宫殿, 内有大厅、房间、平台、池塘和开满鲜花的花园。古时候要穿过一系列在悬 崖峭壁上巧妙修成的阶梯和走廊才能登上这座空中殿堂。传说在公元 5 世纪 时,孔雀王朝的迦叶波王子杀死父王,篡夺了王位,称卡萨帕一世。他为逃 避兄弟目健连前来复仇,便在这座悬崖之巅建成雄伟坚固的宫殿,仅有一条 石凿小道与外界相通,可谓固若金汤。然而十八年后,所谓善恶有报,迦叶 波还是死在胞弟之手,王宫也从此荒废下来。如今山顶上的王宫早已荡然无 存,只留下一片倒塌的庙堂、干枯的水池和荒芜的花园了。这一动人心魂的 建筑的最精彩部分是一座巨大的砖石和石膏修成的雄狮雕像,坐落在半山 腰,“狮子山”由此得名。原来西格利亚在僧伽罗语里的意思是狮子之父, 传说僧伽罗的祖先是一头狮子和一位公主婚配而生,故在这山崖上砌了狮像 作镇妖之用。通向石顶最主要的石梯从狮子的颈部或者说头部穿过。可惜留 存至今的只有奇特而巨大的狮爪了。但是在通往王宫的大片石壁上,特别是在走廊两侧和上方,都用石膏加固,并装饰有公元 5 世纪古典风格的绘画,这些色彩鲜艳的壁画,引起了现 代游客的极大兴趣。据说 1500 前,石壁上曾有数百帧天女画像,经过岁月的 变迁,现只剩下 21 帧了。壁画中的天女上身裸露,肤色金黄,体态丰腴,栩 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令人赞叹不已。狮子岩下有两座城堡。其中一座在锡吉里耶被废弃后,于公元 6~7 世纪被原始森林吞没。另一座三面由双层壕沟,外加三层土墙环绕,土墙上开有 朝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城门。这座建于公元 5 世纪的城堡实为一所大花 园,内有长厅、喷泉、小溪,对称或不对称的池塘及平台、亭阁。它也是现 存亚洲最古老的风景园林。城堡的创建者卡萨帕一世国王死后,宫殿和花园的一部分被遗弃,另一部分变成了修道院。公元 6 世纪后,社会各阶层人士络绎至此,他们拾级而 上,并在石壁上写下诗歌和游记。这些即兴之作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僧伽 罗文文学作品,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水准较高的历史见证。据统计,壁画两旁 镌刻着 658 首诗歌,这些诗歌已成为研究古代斯里兰卡文化的珍贵资料和重 要依据。  此外,隐士们居住的古老洞窟,具备高超水利功用的宽阔的人工湖,以 及湖畔辽阔的原始森林都有极高的历史、考古和自然价值。  亚格拉古堡和古塞尔·安姆拉城堡(印度、约旦)  亚格拉古堡位于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县的亚格拉城,亚穆纳河西岸,距泰 姬陵约 1.5 千米。为 16 世纪莫卧儿帝国所建。后来,它护卫了许多 17 世纪 的清真寺和宫殿,这些建筑都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亚格拉古堡建于公元
年间。阿克巴皇帝( 年) 委派建筑师穆罕默德·盖西姆·汉负责该工程。根据阿克巴的旨意,建在洛 迪·德巴达尔高城堡旧址上。古堡内的建筑曾多达 500 多座,但保留至今者 很少。现今犹存的古迹大部分为沙·贾汗在位时所建。  古堡呈不规则三角形,800 多米长的底座沿河岸伸展,顶点为德里门。 古堡四周有坚固的城墙,全长 25 千米,为双层红砂岩城谍,墙上间有高耸的 碉堡及曲线优美的装饰。  古堡的南门(即阿马尔·辛格门)和北门(即德里门)雄伟壮观,风格 相同:门的两侧同为两个八角形碉堡,中间为穹顶入口;两门均有带拱廊的 平台和穹顶亭;正立面饰有白色大理石镶嵌的图案。  贾汗季里宫是阿克巴时期唯一的重要建筑物。这座王宫因用方形红砂岩 建造,故称为“红堡”,后来德里的红堡即模仿它而建。宫内大院四周有二 层小楼环绕,当年宫墙金碧辉煌,彩画似锦。现存沙·贾汗时期的建筑有:卡西宫,这座私人宫殿由三座美丽的大理石殿堂和一座地下迷宫组成;希施宫,即镜宫,为御用浴室,墙壁和天花板 饰有钟乳石,并镶嵌了成千上万块小玻璃,闪光发亮,别有情趣;矩形院, 位于卡西宫对面,是一个葡萄园,三面有双层长廊环绕,长廊通向一排寝室。 卡西宫西北面矗立着著名的双层八角塔,顶层有彩石镶嵌画和拼贴艺术。除 私人会客厅和“鱼宫”外,引人瞩目的建筑物还有珍珠清真寺,这是一座白 色大理石的建筑艺术珍品,其祈祷厅内有七个精美的装饰连拱与三个穹顶相 连,布局严谨和谐。这些优美的古代建筑,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古塞尔·安姆拉城堡位于约旦安曼东面 85 千米处的阿兹拉克地区。这座 沙漠城堡建于公元 8 世纪初。以前这里曾留有驻军,有时也用作欧梅亚王朝 哈里发的行宫。现存遗址上用丰富的人物壁画装饰起来的会客厅和浴室尤其 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反映了当时世俗艺术的发展情况。1985 年此城堡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古塞尔·安姆拉城堡是欧梅亚王朝的哈里发在今日的叙利亚及约旦的沙漠中修建的众多住所之一。这座沙漠城堡有时作为军队驻地。它还是哈里发 的娱乐场所,他们在这里可以重温游牧的见督因人的传统生活。  方形的古塞尔·安姆拉城堡现已成为废墟,仅存地基。但小娱乐宫及其 浴室,和被拱门分成三间的会客厅仍然存在。宫内精美的壁画装饰于 1898 年被阿洛依斯·穆西尔发现。最近,由考古学家马丁·阿尔马格罗领导的西 班牙专家小组已将壁画完全修复。  小娱乐宫建于 8 世纪上半叶,其会客厅的建筑结构和酷似罗马浴场的浴 室保存完好。浴室分三部分:一部分是更衣室,由此可通向浴室的其他部分; 另一部分为温水浴室,内有一个小水池;最后一部分为蒸汽浴室,设两个小 水池。拱顶上画着黄道符号。这里还设厕所。但是,古塞尔·安姆拉最突出之处在于会客厅、浴室墙壁和拱形层顶全部用绘画装饰:历史题材画,神话传说,狩猎图,神奇的动物,乐师??, 所有这些绘画成为欧梅亚时期杰出艺术的代表。在约旦和叙利亚所有现存欧 梅亚时期的城堡和宫殿中,古塞尔·安姆拉建筑群是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 一处。布拉格城堡(捷克)  捷克首都布拉格,位于波希米亚平原,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伏尔塔瓦河 犹如一条蓝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地穿城而过。沿河的绿树丛中耸立着古代建 筑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的楼房鳞次栉比,城堡塔尖 直指云霄,在阳光下显得金壁辉煌,典雅庄重。这一切都构成了布拉格独具 的美。  在伏尔塔瓦河东岸,有一座古老的维谢哈拉德城堡,建于公元 9 世纪。 据说,捷克古代第一个女王里普谢曾在这里建立宫殿。她喜欢独立在悬崖上, 居高临下地俯瞰伏尔塔瓦河滔滔流去。那悬崖至今犹在,但人面却已不复。 城堡内最引人注目的古迹则是“名人墓”,这里长眠着捷克历史上著名的 200 余名文学艺术家,如音乐家德沃夏克,文学家聂姆曹娃等。墓地内有许多塑 像,掩饰在翠柏丹林之间,庄严肃穆、生动逼真,均为艺术珍品,难怪布拉 格被世人誉为“雕像之城”。而在伏尔塔瓦河左岸的翠冈山上,则矗立着雄伟的布拉格城堡,由高达97 米的圣维特大教堂和星罗棋布的宫殿组成。居高临下,布拉格的美景可以 一览无遗。远望城堡,乳黄色的楼房、铁灰色的教堂、淡绿色的钟楼、白色 的尖顶,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图。布拉格城堡的建筑群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为王宫,但 60 多年以来,因为历届的总统办公室都设在城堡内,故又被称为“总统府”。这里有 罗马式、哥特式等各个历史时代风格的建筑,城堡内有教堂、王宫、画廊、 大厅、喷泉,塑像等各种著名建筑。圣维特大教堂始建于 1344 年,是城堡的最高建筑物,也是建筑群的核心。教堂顶尖高达 97 米,长 60 米,宽 12 米,建筑宏伟,陈设独特,远远望 去,巍然拔地而起,塔尖高触苍穹。近处细看,教堂大厅结构精巧,内外都 有塑像和花纹。教堂室里收藏着捷克国王从 14 世纪以来沿用的王冠和权杖; 陈列着国王的塑像和画像,悬挂着许多名贵的油画和木刻画,每幅都描绘一 个有趣的宗教故事。教堂外表布满花纹和图案,刻工细腻,精巧玲珑,数不 清的石雕人兽,造型美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圣维特教堂坐落在总统府大院中间。总统府前院三面楼房中间,有一片广场,是接待外国元首时检阅仪仗队的场所。北楼内的西班牙大厅,金壁辉 煌,是举行盛大宴会和总统接见贵宾的地方。在总统府中心大院,一栋楼房 的玻璃门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办公室”的字样。  在圣维特教堂和总统办公室之间有片广场,广场南面有座 16 世纪捷克国 王的故宫。弗拉基夫拉斯大厅是这座哥特式王宫的重要部分。过去,国王在 此举行加冕礼;今天,在此举行共和国总统的选举仪式。圣维特教堂东面,有座圣乔治教堂。在这座古老的教堂内陈列着中世纪至 18 世纪的捷克民族画家的作品。在圣乔治教堂东面还有一条古老的小金 街,原是王宫卫队和金银手饰匠的住地。如今在街两侧的砖瓦房屋内,开有 许多小卖铺和小酒馆,其古老的风貌和奇持的小商品吸引了许多游人。  在城堡南面有座纳瓦列赫花园。园内,绿草如茵,百花争艳,景色十分 优美。  除此之外,布拉格城堡内还收藏着许多艺术珍品和国宝,常年对外开放, 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爱丁堡(英国)  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是一座有 50 万人口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座著名的 古堡之城。如果登高眺望,会看到整个城市是由许多巍峨的古堡、宫殿、教 堂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古城堡就坐落在爱丁堡市中心的一座玄武岩孤丘上。 这座古堡是爱丁堡的著名胜迹,坐落在 135 米高的城堡山上。这个孤丘 陡峭壁立,三面是悬崖,只有东面略为倾斜平缓,是城中的最高点。城堡就 在斜坡上发展起来。据史书记载,这里在 7 世纪就曾建过城堡,那时这里曾 是一个古老王国的都城,为防御外敌,国王便让人在此建起坚固的堡垒。8 世纪时又建了一座,现在还留有遗迹。当时的城堡是王宫所在地,但现存的这座城堡却是 18 世纪的古迹。 这里是战略要地。雄壮的城门两边,门柱上镶嵌着黄铜板,分别刻着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和布鲁斯的姓名及纹章。古堡的城墙上,整整齐齐地安 放着一尊尊乌黑的古炮,炮口都对着福思湾河口的一边。身临此境,人们还 可以想象到当时那种防御森严的气氛。  城堡中的军事博物馆也引人入胜。馆内收藏着从中世纪到 19 世纪末的各 种兵器和军服。兵器室中陈列着一柄长达五英尺的巨剑,为稀世珍品。在军 服室中,陈列着 19 世纪华丽的军服,其制作、装饰极其精美。城堡中央是王宫广场,16 世纪时的王宫还耸立在广场的周围。南边有一座大厅,雕饰得豪华富丽,那是宴会厅,今天人们还常在厅内举行礼仪性集 会。城堡中还有教堂和其他古建筑,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就诞生在古堡的一 幢房子内。广场东边的宫室是当时国王的起居之处,里面有一间被称为“吉 斯的玛丽之屋”,是一处和玛丽女王有关的古迹。玛丽女王是一位悲剧式的 人物,她是亨利七世的女儿,母亲出身于法国名门的吉斯家族。她出世后的 第六天,父亲就去世了;5 岁时被送往法国抚养,19 岁时与法王法兰西斯二 世结婚。婚后二年,法兰西斯二世逝世,玛丽回到爱丁堡。玛丽生于宗教改 革的动乱年代,她的天主教立场与当时苏格兰的新教徒发生对抗。1560 年春 季,城内新教徒起义,玛丽就曾在此室凭窗对河,望眼欲穿,急待法国的军 队前来支援她。谁料事出意外,来的却是支持苏格兰新教徒的英格兰舰队! 玛丽受到这一打击,气得昏厥过去??城堡外东边一千米处的圣十字王宫也有与玛丽女王有关的古迹。玛丽从法国初来时,就住在这座宫中,后来和堂兄丹利结婚,可是她爱的却是自己 的意大利秘书里齐奥。一天晚上,里齐奥在楼上吃饭时遭到突然袭击,被拖 到玛丽面前杀害。这一幕惨剧就发生在宫中女王的卧室里。这间房子里至今 还挂着女王的肖像,并开放展览。  此外,古堡城门口那身着古装的卫士也很吸引游人。青年卫士身着民族 服装,腰佩短剑,上衣深蓝色,下着红绿方格短裙,头戴黑色无沿软帽,显 得英俊而潇洒。  博丁安城堡(法国)  法国的博丁安城堡(Bodiam Castle)虽然规模较小,但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而且设计修建得美轮美奂,与那些复杂的大型皇室城堡相比, 一向以其攻防一体、战居皆备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博丁安城堡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周皆有护城河环绕,有木桥跨在河上。若 想进入城堡,必须先进入一座石头造的瞭望楼,然后再经由第二道桥进入主 要城门。如果遭到进攻时,便将那坚固得可以跑马的第一座桥梁破坏掉(第 二道桥要到瞭望楼被占领或必须放弃时才能被毁坏)。城墙转角处都有圆塔 楼拱卫着,主要城门的两侧都各有一方形塔楼,城墙每一面的正中位置也有 方形塔楼。塔楼上的战略地带都开着枪眼般大小的窗口,这样敌人横跨护城 河或沿着城墙进攻时,都可从窗口进行有效的压制。事实上,整个城堡中, 只有教堂的窗才可以自由开设,这也是因为其位置较高、安全无虞的缘故。 城墙离地面高数尺处,均做成斜坡,其防御上的用意大于构造上的考虑。当 敌人迫近城墙时,城墙上可轻易向之射击。  很自然的,博丁安城堡防卫最坚固的地区还是在大门口。此处的塔楼顶 上不但有城垛,而且以牛腿状的托墙将城墙向外挑出,在牛腿状的托墙之间, 再向下开洞,可经由此洞口向来攻者的头顶投出石块甚至沸水,而在中世纪 时的做法就更为可怕,向下倒的是浇铅的溶液。在使用火药以前,像博丁安这样坚固的城堡,只要军队保持忠诚一致,是几乎不可能被攻破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长期围困,迫使守军投降。但博丁 安城堡内一向备有充足的粮食,而且备有不怕切断水源的深井,所以围困战 术也很难奏效。弓箭显然对石墙是无效的,但可采取挖地道的方法,但这时 护城河的存在又使地道难以进行了。护城河的另一作用是可以阻止敌人携带 攻城用的移动式云梯。为了加强大门口的防御,桥的末端做成了吊桥,可在 夜间或受到攻击时吊起来;同时,在大门上装置粗木料的格子吊闸,两侧系 于石墩上,必要时可滑落。让我们通过一位中世纪来访者的眼晴来参观一下城堡的布置。一名访客可以从桥梁经过瞭望楼进入大门,他发现自己置身于院落中,有不少杂役人 员使用的房舍。左边是一个小教堂,右边是家臣扈从的房间及贮存室,其正 前方可直通后门;左方是城堡中的大厅,其后方是妇女们的房间,右方则通 往饮食间和厨房。类似这种安排,是中世纪末城堡的标准形式。正厅在博丁安城堡虽然仍为城堡内部面积最广的居室,却因时代的不同,某些空间必须移作他用,这种正厅空间的缩减反映出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不再睡在大厅之中,城堡主仆都有了自己的私人寝室;大厅虽然还兼作 饭厅,但再也不是全家人聚餐之所,事实上全家聚餐的习惯已成昨日黄花。 有两则非常出名的铭言可以显示这种变化:1235 年林肯郡的主教曾写道:“你 当尽量和家人团聚,一同用膳,如此福慧才会增长。”而在 1360 年的《魁梧 农夫》(Piers Plowman)一书中,作者却谈到:“绅士和淑女都不愿天天呆 在大厅里,几乎每一个王朝都规定要在各自的房间里用餐,或者在有壁炉的 房间里用餐,并且要尽量避免呆在当初专作餐厅之用的大餐厅里。”  正厅之外便数厨房面积最大。厨房的炉灶大到可以烤整头牛。由于食指 浩繁,厨房必须大到足以供应城堡内主仆和士兵全部的餐饮。据统计,博丁 安城堡有 20 个厕所,城堡内人口之多由此可见。  时至今日,博丁安城堡仍然作为固若金汤的中世纪城堡而傲然矗立着。苏格兰古堡探幽(苏格兰)  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一向被称为“古堡之国”。它的古堡之多是难 以数计的,仅载入史册的就有 1185 座。其中许多已经成为历史名胜;一些已 改建成豪华别墅以供游客享乐;另一些则衰败不堪,无人问津。  在历史上,苏格兰的王公贵族们为保护他们的利益,大兴土木,筑堡建 宫。各时代的古堡形状各异,其中以“L”形,“E”形和“Z”形最为普遍, 其建筑艺术趋向高超技艺的顶端,室内装饰豪华显得恰如其分,协调而又庄 重高雅。而各种风格的家具古香古色,精美无比。它们是苏格兰历史的真实 写照,也是苏格兰人民智慧的结晶。  库罗敦城堡原为邦尼君主查理的故居,后来几经战乱成为乔治宫掖。附 近是库罗敦古战场遗址,1746 年查理二世为争夺英王位在这里进行了最后一 次战斗。现在它属苏格兰国家文物局管理。考多古堡由 14 世纪大乡绅考多建 造,位于因沃内斯和奈因之间。考多本人是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斯》中最 完美的浪漫主义形象,该堡现在仍属他的后裔所有。城堡外围由一条深深的 壕沟围绕,中世纪的吊桥依然如故,高高的城墙及石梯都完好无损。堡内有 一古深井,它是该堡当年受围困时的唯一水源。进入阴森的古堡就像回到久 远的中世纪。室内装璜古色古香,美观大方。该堡每年 5~9 月对外开放。布 罗迪宫是另一座古堡。该堡由 1567 年亚历山大·布罗迪伯爵建造,是一幢典 型的 16 世纪苏格兰风格的建筑,但它的大厅却表现出 19 世纪的建筑风格。 该堡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各处都设有严密的观察哨和射击口。除此以外,堡 内还藏有丰富的图书和名画。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该堡能够利用地下水自动 调节室内温湿度,厨房内配备的 17 世纪餐具应有尽有。苏格兰的夏日是宁静的,沿着海岸向苏格兰最北的索色兰郡内的邓罗宾古堡进发,一路春风,苏格兰风光尽收眼底。邓罗宾是一位女伯爵,她把该 堡建于高地上,三面临海,景色极为壮观。邓罗宾古堡是一座古城堡,却更 似一座历史博物馆。堡内珍藏了大量的公元 5 世纪的珍贵文物,展出的油画, 精美的家具、古瓷等不胜枚举。这里陈列的一幅玩偶为古稀珍品;一套洗礼 长袍制作精细,装饰华丽,令人惊叹不已;5 世纪时荷兰公爵艾琳之妻的烫 金床更是一件无价之宝,1872 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这里时曾在此睡。阅览室 是用古老的枫木装璜的,上万册古稀图书珍藏其间。该堡内展出的珍品都依 朝代分门别类,参观者从一室到另一室好像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王公贵族。索 色兰的公爵爵位是一个联合王国头衔,女性无权继承,但可继承伯爵爵位。 驱车越过格兰扁山脉,基尔德鲁米古堡就出现在人们眼前。该堡历史上 曾是一座庞大的要塞,是马尔伯爵的故乡,它曾多次遭到战争的破坏,但仍 奇迹般地保藏下来。 1900 年,詹姆士·奥格斯顿在此建造豪华别墅,修复 了古堡,他又在附近栽种花木,使之成为一座优美的园林。游客来到这里, 好像与红尘熙攘的外部世界完全隔绝。但见茂林深处,结翠成荫,鲜花盛开; 泱泱碧水,轻风柔波。不远处是马尔伯爵 1628 年修建的布雷玛要塞。马尔建 此堡是为了抵抗他的劲敌夸松,但 1732 年该地还是落入夸松之手。1748 年 联合王国的军队进驻此堡,随后詹姆士·威廉之子亚当和罗伯特兄弟联合修复了这座城堡。  另一座古堡叫克拉塞古堡,由伯纳德家族建造。1066 年,诺曼人入侵不 列颠群岛。伯纳德属盎格鲁——萨克逊人,他们退入苏格兰境内,来到这里  重建家园。该堡于 1553 年开始建造,1602 年才落成,工期漫长,造价昂贵, 工程艰难,木材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该堡建筑艺 术颇具特色,地理位置恰到好处,石梯呈螺旋形蜿蜒而上,屋顶具有交叉穹 窿的非凡特点。然而,克拉塞室内镶嵌的壁画、顶画、古家具等室内装璜都 属古代风格,更令人赞叹不已。它与周围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浑然一体。周 围的树林、灌木、花草都经过精心修剪,成为该地迷人的一部分。该堡落成 后,伯纳德家族在此连续居住 350 年。远眺该堡雄姿,恰如鲲鹏展翅。1952 年,该堡归属苏格兰国家文物管理局。  克拉塞对面的山脊上是另一座古堡,称为德拉姆,它的历史悠久,城墙 足有 12~15 英尺厚。该堡有一座中世纪古塔,塔尖饰有随风飘动的风向标, 看上去十分漂亮。古塔下的大厅是藏书万卷的图书室。它的附近还有一座建于 1619 年的雅各宾式邸宅,坐落在秀丽的树林中。许多世纪以来,欧文家族 一直是它的主人。1976 年,欧文家族 24 代的遗孀把该堡上交国家。  建于 1626 年的克雷基娃城堡,其名字是有来历的。克雷基娃的本意是指 “马尔之石”,因为这儿曾是古老的凯尔特人的首府;它也称作“顶石”堡, 因为它位于山顶,居高临下,雄伟壮观,站在远处即可饱览其雄姿。当时, 战乱频繁,起义遍及英国各地,豪门贵族纷纷修塔建堡,“马尔之石”就是 历史的见证。弗雷泽古堡是另一座马尔城堡,呈“Z”字形,它的四周有许多 圆锥形的石板顶小塔,它们肩负着保护城堡的重任。该堡的第一层为孔雀开 屏式的起居室。室内的壁画图案具有 19 世纪风格,构思独特,富于幻想。起 居室内还有一幅 1792 年继承该堡遗产的伊莱莎·弗雷泽夫人肖像,她曾为修 复该堡做过很大贡献。哈多宫为另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它的历史要追溯到 1732 年,由当时英国著名设计师威廉·亚当设计,是一座典型的帕拉迪式大厦。它的名称和建筑风格神奇得不可思议,富有民族风格,是苏格兰古建 筑中少有的艺术杰作,大厅内陈列着各式壁画、油画、瓷器、古式古家具及 装饰品。位于苏格兰高地中部交通要道上的布莱尔城堡是阿索尔公爵的家,建于1269 年,是一座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古堡。第一代公爵詹姆士·默理把它改 建成乔治亚风格的大厦,以后的王公贵族们也先后对它增修改建。其建筑艺 术积几个世纪的精华,已达相当完美的境界。如今,雄伟的古塔依然巍峨耸 立。整个古堡有三层楼房,32 套房间。大厅内陈列着各式宝剑、火枪、盾牌、 十字弓及火药,大厅过道的左右侧每两个穿廊上分别用早期历代主人猎获的 奇形怪状的鹿角加以点缀。陈列橱内摆满托马斯·克莱顿石膏工匠的杰作, 室内陈列着该堡历代家族成员神情各异、典雅高贵的雕像。壁炉上镶嵌着华 丽美观的大理石。该堡世代贵族的见证物也一一列出。走访布莱尔,你身临 其境,会流连忘返。  格拉密斯堡是另一处值得一游的名胜点。它曾先后是苏格兰伯爵斯特拉 思默尔·金霍思的宫掖和鲍斯·莱昂家族的别墅。据介绍,英王后之母是鲍 斯·莱昂伯爵 14 代的小女儿,她曾在此长大,王后玛格丽特曾在这里出生。 客厅内巨大的壁炉对面陈列的两把小椅子是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两姐妹朝拜 祖父祖母时用的。1372 年,英国爵士约翰·莱昂娶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二世之 女戴姆·乔安娜为妻,从此这里就成了英国皇家宫掖之一。17 世纪后又被改 建成法国式城堡,另增建一座造形别致的礼拜堂,里面立着一尊庄严的圣母 像。该堡地下为巨大的墓穴,穴内珍藏着古盔、甲衣、宝剑、战斧和火枪等  古代兵器。据说,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麦克白斯》就是以该城堡为背景写 出的,剧中的战斗场面就是发生在该城附近的一场战争的真实写照。1800 年,该堡毁于一场大火,我们所看到的是后来重建的城堡。  著名的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它曾是皮克特人的首都。公元 前皮克特人就来到苏格兰,比凯尔特人还早。1066 年,诺曼征服此地后,苏 格兰被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其中之一就是皮克特王国。从 8 世纪到 12 世纪, 苏格兰不断遭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侵扰。已在苏格兰确立统治地位的丹麦王 肯尼思一世把首府迁至斯康。这座庞大的石头城堡后来成为曼斯菲尔德伯爵 的家,他的后代在此连续居住了 400 年。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 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 加冕仪式。直至 1296 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 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但是 1306 年苏格兰著名的国王罗伯特·布鲁斯仍在 此举行加冕仪式。1651 年,查理二世复辟,他也在斯康附近的穆特山上举行 了加冕仪式。该宫殿前是一座绿荫广场,一只昂首阔步的白孔雀耸立其间。 附近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修道院,它曾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但是修道院院 长的邸宅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修复的修道院保持了中世纪的风貌。院内装 饰华丽,歌德式的椽木家具富丽堂皇,精美的象牙塑雕和一对古老的座钟把 人们带到久远的年代。斯康宫内也陈列着各式遗留下来的古瓷、银器、水晶 石等古董。其中,东方瓷器和釉面瓷器在路易 15 时期就已存入宫中。许多世 纪以来,斯康宫在各封建派系相互倾轧中濒于毁灭。1801 年,威廉·阿特金 逊伯爵重新修复该堡,使之成为著名的历史名胜之一。位于远山脊上的斯特林堡是一座建于 1300 年的古堡。该堡远处看去是一座小山,近处细看却是由一座宫殿、一座大厅、一座礼拜堂围着的绿荫广场。 这里还有历史博物馆、亚吉尔郡和索色兰郡高地人的地方特产陈列中心供游 客参观,这里展出了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银器、瓷器和各种兵器。据说,1542 年,苏格兰公主玛丽出生 9 个月后就在这里的教堂内加冕。从 19 世纪起,英国当局便对不列颠群岛上所有的文物古迹执行管理保护政策。不胜枚举的文物古迹,美不胜收的古稀珍宝是英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它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来苏格兰参观采访的游客逐年增多。苏格兰古 堡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哈瓦那旧城城堡(古巴)  古巴首都哈瓦那坐落在古巴岛的西北岸,扼佛罗里达海峡西南口,与美 国的佛罗里半岛隔海相望。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建于 1510 年,旧城的城堡及其工事体系,是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用于征服新大陆的重 要基地之一。  哈瓦那旧城包括城墙旧址与哈瓦那湾之间的整个地区,面积为 142.5 公顷,分布着一系列城堡。尽管哈瓦那城已步入现代社会,19 世纪建的城墙 几乎荡然无存,但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尊重城市最初的设计规划,并注意 建筑的整体特征,因此这些古建筑布局整齐和谐,外观富于表现力,从而使 哈瓦那旧城的非凡原貌保存至今,尤其是那些工事环绕的古城区城堡群具有 很高的建筑学价值。  在哈瓦那市区,有一座名叫拉富埃尔萨的城堡。古堡建于 1538 年,是古 巴最古老的城堡,在美洲古堡中也居于第二位。这个古堡呈四方形,四周围 墙高达 20 多米,堡上筑有一座塔楼。1539 年,埃尔南多·德·索托从古巴 岛出发,首先发现了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传说在索托走后,他的妻子伊萨贝 拉·德·博巴迪利亚时常登上塔顶向远处眺望,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她年复 一年,望眼欲穿,哭瞎了双眼。最后听到丈夫的死讯,她也悲痛而亡。城堡 塔楼不仅因这个动人的传说而闻名,而且以塔顶安放的一尊印第安少女“哈 瓦那”的铜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因为哈瓦那的得名,就是来自这个受人尊 敬的印第安少女的名字。可惜的是,如今的铜像已是个复制品,1762 年真品 被英国军队窃走。在哈瓦那港湾入口处的峭壁上,高耸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古堡,这就是哈瓦那的著名古迹之一——莫罗城堡。1982 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哈瓦那 旧城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时,这座古堡大概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莫 罗城堡建于
年,做为哈瓦那城的要塞以防海盗的袭击。城墙高大 宽厚,并有一条 20 米长的护城河。一条条幽深的隧道使堡垒相互通连。堡旁 的灯塔建于 1844 年,30 千米以外都可见到灯塔耀眼的光芒。城堡上的累累 弹痕,是哈瓦那历史上屡遭欧洲列强洗劫的历史见证。16 至 17 世纪,法国 与荷兰海盗多次进攻哈瓦那。1756 年至 1763 年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又于 1762 年占领了古巴,英罗城堡也被英国军队摧毁。如今,城堡虽已面目全非,然 而从存留的堡体上,依然可以看出莫罗城堡当年的雄姿,引起人们无限的遐 想。这座古堡现已辟为哈瓦那的一所监狱,不再对外开放,但据说古巴当局 有意把它改为博物馆。  哈瓦那除拉富埃尔萨城堡和莫罗城堡外,还有好几座年代久远的古堡。 拉卡巴尼亚堡建于
年,面对海湾竖起两堵高大结实的城墙,而 朝内一侧则有深 12 米的壕沟,沟上有吊桥通向古堡的主要入口。古巴独立战 争期间,这里曾是关押爱国者的所在,如今成为古巴的一座兵营。拉篷塔堡 建于 16 世纪末,建筑坚固墩实,墙厚 2.5 米。堡垒对面有一座马西莫·葛 莫斯纪念碑,他曾与马蒂、马塞奥等一起,领导古巴人民对西班牙殖民者展 开了英勇的斗争,为古巴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哈瓦那还有建于 1763 年的阿塔雷斯堡和建于
年的王子堡等。  这些城堡与工事体系、民居等古建筑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氛围,使哈 瓦那旧城成为加勒比地区最重要的历史中心,也是美洲大陆最有意义的历史  中心之一。温莎堡(英国)伦敦西的温莎堡是英国众多古堡中规模最大、吸引游人最多的一座。 温莎堡位于伦敦西北 30 千米的泰晤士河畔,一座一百英尺高的山岗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现在是伦敦的布克歆马地区。这 里地势高峻,能俯看泰晤士河,扼制过往伦敦的水道。其东部、北部是空旷 的台地地形,视野开阔,可谓战略要地。1070 年,诺曼底公爵即后来的威廉 一世,为了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的船只以及王室的安全,在此大兴土木,营 建了石堡,取名温莎堡。  温莎堡经历代君主的修建,到亨利一世时,不论其面积和内部装修均初 具规模。但在英王约翰统治时期,温莎堡曾两次被起义者围攻,特别是 1216 年第二次围攻长达 3 个月,城堡建筑受到严重破坏。随后几百年中,历届国 王对古堡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乔治四世在位时,对城堡作了彻底翻修,使古 堡具有今日雄伟壮观的面貌。到 19 世纪上半叶,温莎堡已成为一个拥有众多 精美建筑的庞大古堡群。  温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仍有人居住的古堡,周围环绕着碧绿如 毯的草坪和片片茂密的森林。全堡共有近千个房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 面为“上区”,是王室的私宅,包括典雅高贵的御座宫,每当 6 月“嘉德日” 时,嘉德骑士聚集此地,女王也在此授封新的嘉德骑士;豪华奢侈的御宾馆, 其中的国王寝宫是 1855 年,法王拿破仑三世和尤金妮亚皇后在温莎会见英女 王维多利亚后就寝的地方,而实际上英王们从未在此居住而通常就寝于隔壁 的起居室。温莎宫拥有众多金壁辉煌的大厅,每一间都是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墙上挂着多年来收藏的名画和壁毯,还陈列着古代名人雷姆卜兰特和达·芬奇 的陶瓷古画、名作以及查理一世头像等精美的艺术珍品。著名的滑铁卢大厅, 又称宴会厅,为庆贺滑铁卢战役胜利而建。大厅内壁挂满在滑铁卢战役中立 下赫赫战功的英国将领们的肖像。宴会厅是王室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就是在此厅举行首演仪 式的。女王画室色彩绚烂,此其中收藏了画家凡·戴克的名画——《查理一 世的孩子们》。大会见厅,是为乔治四世会见客人所设计的,建筑师把此厅 装饰成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风格,其中放置的一尊铜像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 五。国王餐厅是典型的巴罗克风格,有着精细的木雕及色彩丰富和谐的壁画, 是温莎现存的三个查理二世时期巴罗克风格大厅之一。现在这些大厅都已对 公众开放,但王室侍从厅仍不能参观。这里陈列着许多英国王室的珍贵文物, 有玉制酒具,精美的瓷瓶、瓷盘等,还有慈禧太后赠送维多利亚女王的条幅及 1947 年伊丽莎白女王结婚时,当时中国云南省主席所赠的画卷。 当今英王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喜爱温莎堡,她的幼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常常带领众多随从从伦敦来此小憩或度周末。每逢王室喜庆之日,女王 都要在此大设宴席招待各界权贵。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女王均来此 参加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英国,能出席温莎堡的盛典和在堡中留宿是一个人 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温莎堡修建至今已有 500 余年,它几经社会变迁,曾经历过许多历史事 件,如克伦威尔的“掘地运动”,和 1688 年的君主立宪。也正是在这里,英 王约翰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在本世纪,这里发生了 20 世纪轰动一时的  风流轶事:英王爱德华八世在此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沃里斯·辛普森夫 人求婚,搞得朝野之间沸沸扬扬,最后为了与她结婚,爱德华八世“爱江山 更爱美人”,于 1936 年被迫逊位,出走英伦三岛,被其弟乔治六世国王封为 温莎公爵,直至 1972 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使温莎堡再次名声大噪。  温莎古堡是英国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因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巍峨的宫殿, 秀丽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的踏古人,这里已成为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和 爽的秋日里,置身在静寂的绿野和森林之间,远眺那随着浮云时隐时现的古 堡,似乎又听到莎士比亚用诗的语言叙述着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一幕幕惊心 动魄的悲剧。  西面为“下区”,有两座著名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和阿伯特教堂。前 者始建于 15 世纪,为雄伟的哥特式建筑,它是历代君主举行英国最高荣誉“嘉 德骑士”勋章仪式及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18 世纪以来,这里也是英国 历代国王的墓地。其内部装饰精美而华丽仅次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阿伯特教堂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伯特而建的。两座教堂中都埋着 许多英王的尸骨。  温莎堡中央的高地上,有建于 12 世纪的圆塔,1660 年以前,圆塔是关 押王室政敌的监狱。圆塔旁还有一座小圆塔,塔上有旗杆,每当英王驾到, 便在此升起五旗。1714 年 8 月,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安妮死后无嗣。国会根据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把与斯图亚特王室有一定血缘关系而又信奉新教的德 国汉诺威选侯乔治,迎立为英国国王,从此汉诺威王朝开始。1914 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统治阶级深恶痛绝。 在这种民族气氛中,当时英王乔治五世却仍保持着具有浓厚德国色彩的朝代 名称,同时他还有许多亲戚在德国,他本人也是姓德国姓氏——“萨克斯·科 堡”。为了表明与德国彻底划清界限,1917 年 7 月 17 日,乔治五世宣布: “从即日起,朕决定更改族姓。今后,朕全家姓温莎,朕的家族就叫‘温莎 家族’”。他还决定放弃德国授予他的所有封号和世袭权利。“温莎”这个 姓氏就来自于古老而豪华的王室行宫——温莎城堡。据说,乔治五世是接受 他的一位私人秘书的提议而改姓“温莎”的。从此,“温莎王朝”便开始了, 并一直至今。史书上称之为“汉诺威——温莎王朝”(Hanover to Windsor Dynasty)。温莎堡内还有一个“大圆桌”,传说这里是 5 世纪的亚瑟王与他的骑士们开过会的地方。就连旷世文豪莎士比亚,也曾应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邀来 过古堡,并写出了他的著名剧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可见,温莎堡不仅以古堡自身的特色在世界古堡史上独领风骚,而且频 频在英国王室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这也许正是它吸 引人之处吧。  尚博尔城堡(法国)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浇楼顶承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