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书梦莫言读书的故事 问答题:书籍却成为……

童年的读书梦——莫言
一个作家读另一个作家的书,实际上是一次对话,甚至是一次恋爱。如果谈得成功,很可能成为终身伴侣;如果话不投机,大家就各奔前程。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好的作家是长生不死的,他的肉体当然也与常人一样迟早要变化为泥土,但他的精神却会因为他的作品的流传而永垂不朽。
几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在故乡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顽童时,就开始了阅读生涯。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书籍是十分罕见的奢侈品。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那十几个村子里,谁家有本什么样的书我基本上都知道。为了得到阅读这些书的权利,我经常给有书的人家去干活。我们邻村一个石匠家里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这套书好像是在讲述三千年前的中国历史,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许多超人的故事。这样的书对我这个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儿童,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为了阅读这套书,我给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房里读。我读书时,石匠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背后监督看我,时间一到,马上收走。如果我想继续阅读,那就要继续拉磨。那时在我们那里根本就没有钟表。所以所谓的两小时,全看石匠女儿的情绪。她情绪好时,时间就走得缓慢;她情绪不好时,时间就走得飞快。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到邻居家的杏树上偷杏子给她吃。像我这样的馋鬼,能把偷来的杏子送给她吃,简直就是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得之不易的杏子送给了那个女孩。当然,石匠的女儿很好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总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我们周围那十几个村子的书都读完了。那时候我的记忆力很好,不但阅读的速度惊人,而且几乎是过目不忘。至于把读书看成是与作者的交流,在当时是谈不上的,当时纯粹是为了看故事,而且非常地投入,经常因为书中的人物而痛哭流涕,也经常爱上书中那些可爱的女性。
我把周围村子里的十几本书读完之后,十几年里,几乎再没读过书。我以为世界上的书就是这十几本,把它们读完,就等于把天下的书读完了。那一段时间我在农村劳动,与牛羊打交道的机会比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多,我在学校里学会的那些字也几乎忘光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幻想,希望能成为一个作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15岁时,石匠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大姑娘。她扎着一条垂到臀部的大辫子,生着两只毛茸茸的眼睛,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我对她十分着迷,经常用自己艰苦劳动换来的小钱买糖果送给她吃。她家的菜园子与我家的菜园子紧靠着,傍晚的时候,我们都到河里担水浇菜。当我看着她担着水桶、大辫子在背后飞舞着从河堤上飘然而下时,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感到她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女人。我跟在她的身后,用自己的赤脚去踩她留在河滩上的脚印,仿佛有一股暖流从我的脚直达我的脑袋,我心中充满了幸福。我鼓足了勇气,在一个黄昏时刻,对她说我爱她,并且希望她能嫁给我做妻子。她吃了一惊,然后便哈哈大笑。她说:“你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痴心不改,又托了一个大嫂去她家提亲。她让大嫂带话给我,说我只要能写出一本像她家那套《封神演义》一样的书她就嫁给我。我到她家去看她,想对她表示一下我的雄心壮志。她不出来见我,她家那条凶猛的大狗却像老虎似的冲了出来。
前几天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我曾经说,我是因为想过上一天三次吃饺子那样的幸福日子才发奋写作的。其实,鼓舞我写作的,除了饺子之外,还有石匠家那个睡眼朦胧的姑娘。我至今也没能写出一本像《封神演义》那样的书,而石匠家的女儿也早已嫁给铁匠的儿子,并且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
&&&&&&&&&&&&&&&&&&&&&&&&&&&&&&&&&&&&&&&&&&&&&&&&&&&&&&&&&&&&&&&&
摘自《我的高密》一书
书评:每一个取得成就的人,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读书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3期末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期末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莫言《童年读书》读后感选辑(五)
莫言《童年读书》读后感选辑(五)
莫言以真实的口吻与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他童年读书的酸甜苦辣与趣闻轶事。在那个连物质都没有的年代,书更成为了一个奢望。莫言如饥似渴地看书更是当时他惟一能够获得快乐的事情。他二哥的形象更是被构造得活灵活现,双方为了一本现代看似普通的书竟像拼了老命一样。结尾更是意味深长,原本那个相对开放的时代已离去,思想禁锢的时代即将到来……
莫言那个时候还不到十岁却已经阅读了那么多书籍,令人可敬!这良好的基础与习惯是莫言成功的基石。
文革前,中国还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国家,没有禁书,没有批判知识分子,百姓和群众都还朝着好的一面发展。这一点在莫言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文革前莫言还有书看,文革时他的读书故事也就完结了。这正是说明了文革是对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囚禁”,好书没了,大量古时留下来的字碑被毁,许多文人遭到批判甚至被杀。所以文革的中国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
而《童年读书》此文章写的是文革前莫言的童年借书读书的故事,它真实而又不缺少语言上的美,将莫言读书时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直到最后结尾一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童年读书故事就完结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上世纪的书和现在的真是不一样,读书情境也不同。
既不是古时的“炼字”、“煮书”,也不是现今的走马观花。时至今日,是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文字风花雪月,华丽至极,却毫无意义和价值,令人云里雾里,空谈人生,空谈生死,这是怎么也不会让50、60年代的人们视若珍宝的。
从莫言的吃饭、教育,到读书,我们总能清晰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百态。而往往那些绝对贫穷却意志坚强,对读书如饥似渴的人,才具备真正的直接鉴赏力。不论年龄,这种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幸福,而这种领悟也能使我们幸福吗?
也许这种读书方式会遭到许多学者的鄙夷,成为诟病,但这无疑是最真实的方法,与当时真实的作品浑然一体。
然后这样读书的莫言,没有想到,诺贝尔奖已经悄悄注意上了他……
说实话看了四五遍这篇文章后还是觉得很平淡,没有带着泪的笑,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句子,更没有什么特别触动我的感想,也许是我没读懂吧。
那段时间应该是很封建的一个时代,可作者莫言却爱上了看“闲书”,尽管遭了众人的反对并遇到各种麻烦,但作者却没放弃。这对于一些现在父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读书却不读的人来说,是不是对比太明显了。可这倒也不怪,毕竟“偷来的果子吃得香”,况且现在不但有了收音机、电视、电影,更加有了网络、Ipad、Iphone、游戏机……诱惑变多了,自然没人会去看书了。然而,与莫言热爱读书的精神相比较,当下不爱读书的我们,难道不应该被指责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阅读课文《忆读书》选段,完成1—3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例,说明作者读书入迷的程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由此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读书的强烈感情2.例子:①咬牙读《三国演义》,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     ②读到关羽、诸葛亮死了,大哭一场。3.富有正义感,爱憎分明(意对即可)
该知识易错题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求莫言的《童年的读书梦》的读后感可原创可摘抄,500字左右.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莫言的《童年的读书梦》的读后感可原创可摘抄,500字左右.
求莫言的《童年的读书梦》的读后感可原创可摘抄,500字左右.
一个作家读另一个作家的书,实际上是一次对话,甚至是一次恋爱,如果谈得成功,很可能成为终身伴侣,如果话不投机,大家就各奔前程.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好的作家是长生不死的,他的肉体当然也与常人一样迟早要化为泥土,但他的精神却会因为他的作品的流传而永垂不朽.几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在故乡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顽童时,就开始了阅读生涯.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书籍是十分罕见的奢侈品.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那十几个村子里,谁家有本什么样的书我基本上都知道.为了得到阅读这些书的权利,我经常给有书的人家去干活.我们邻村一个石匠家里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这套书好像是在讲述三千年前的中国历史,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许多超人的故事.这样的书对我这样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儿童,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为了阅读这套书,我给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我读书时,石匠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背后监督着我,时间一到,马上收走.如果我想继续阅读,那就要继续拉磨.那时在我们那里根本就没有钟表,所以所谓两个小时,全看石匠女儿的情绪,她情绪好时,时间就走得缓慢,她情绪不好时,时间就走得飞快.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到邻居家的杏树上偷杏子给她吃.像我这样的馋鬼,能把偷来的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得来不易的杏子送给那个女孩,当然,石匠的女儿很好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总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我们周围那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那时候我的记忆力很好,不但阅读的速度惊人,而且几乎是过目不忘.至于把读书看成是与作者的交流,在当时是谈不上的,当时是纯粹为了看故事,而且非常地投入,经常因为书中的人物而痛哭流涕,也经常爱上书中那些可爱的女性. 我把周围村子里的十几本书读完之后,十几年里,几乎再没读过书.我以为世界上的书就是这十几本,把它们读完,就等于把天下的书读完了.那一段时间我在农村劳动,与牛羊打交道的机会比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多,我在学校里学会的那些字也几乎忘光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幻想,希望能成为一个作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15岁时,石匠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大姑娘,她扎着一条垂到臀部的大辫子,生着两只毛茸茸的眼睛,一副睡眼蒙咙的样子.我对她十分着迷,经常用自己艰苦劳动换来的小钱买糖果送给她吃.她家的菜园子与我家的菜园子紧靠着,傍晚的时候,我们都到河里担水浇菜.当我看到她担着水桶、让大辫子在背后飞舞着从河堤上飘然而下时,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感到她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人.我跟在她的身后,用自己的赤脚去踩她留在河滩上的脚印,仿佛有一股电流从我的脚直达我的脑袋,我心中充满了幸福.我鼓足了勇气,在一个黄昏时刻,对她说我爱她,并且希望她能嫁给我做妻子,她吃了一惊,然后便哈哈大笑.她说:“你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痴心不改,又托了一个大嫂去她家提亲.她让大嫂带话给我,说我只要能写出一本像她家那套《封神演义》一样的书她就嫁给我.我到她家去看她,想对她表示一下我的雄心壮志,她不出来见我,她家那条凶猛的大狗却像老虎似的冲了出来.前几天在斯坦福演讲时我曾经说,是因为想过上一天三次吃饺子那样的幸福日子才发奋写作.其实,鼓舞我写作的,除了饺子之外,还有石匠家那个睡眼蒙咙的姑娘.我至今也没能写出一本像《封神演义》那样的书,而石匠家的女儿也早已嫁给铁匠的儿子并且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读书莫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