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村的百姓德国人的特点点.

松江区中山小学
&&&&&&&&&&&&&&&&&&&&&&&&&&&&&&&&&&&&&&&&&&
& 宣传载体
王二小的故事
发布日期:
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出生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的贫穷人家,在家中排行老二,原名王禾,据说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的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到阜平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我们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让鬼子们发现自己。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王二小把鬼子引向了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
&&& 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一挂瀑布从山崖上落下。六十年前这两旁的坡顶上就埋伏着我们的部队,监视着脚下山谷里的动静。
二小带着鬼子走到了这里,四下里却出奇地安静,没有一点风吹草动,难道我们的人马没有发现?二小心中着急起来,眼看着鬼子全部进了山谷,再不打就来不及了。
其实,他们一进山谷就被我们埋伏的人马发现了,而且一下子就明白了二小的用心。可是这样一来却让我们的部队左右为难了,一时不敢下手。这时候,二小向着两旁的山头高喊了起来:& “八路军叔叔,我把鬼子引进来了,你们快开枪狠狠的打呀……”
&&&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就在此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把这些敌人全部消灭了。王二小和另外两名八路军战士在这次战斗中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但是因为他们伤势太重,三个人先后去世,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流传6 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 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 鬼子来了。&
&&&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长。&
&&&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小英雄雨来故事系列
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主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无限热爱党,积极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为和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给大家讲几个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希望你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能够记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可爱可敬的小英雄,我们要永远记着他,永远学习他的可贵精神,努力学习,做好准备,将来长大了,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管桦著有<小英雄雨来>一书,详细介绍了雨来的事迹,生动具体,我在这里撷取几个片断,给大家讲几个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雨来没有死
雨来的家在还乡河边上的芦花村。这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多么美的名字啊!原来,还乡河里长着许多芦苇,芦苇开花的时候,风一吹,鹅毛一样的苇絮就漫天飞舞,把小小的村庄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每到夏天,雨来就跟铁头、三钻儿几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在河里玩个没够。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他能脸朝天在水面上躺着,把黑黑的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雨来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夜校。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把油印的小书包上了皮,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上了“雨来”两个字。
穿着一身青布衣褂的女教师,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祖国。”雨来学得挺认真,跟着女教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他知道,家里穷没有钱送他去学堂,在夜校里要好好学几个字,不能做个睁眼瞎。
这一天从夜校回来,雨来躺在炕上念书,念着念着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睁眼,看见爸爸回来了。
爸爸和平常的打扮不一样: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着一支步枪。爸爸要去打鬼子了?
只听爸爸小声对妈妈说道:“鬼子又要扫荡了,这次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爬起来问道:“爸爸,远不远?”
爸爸说:“那哪儿有准儿啊!你快睡吧!”
爸爸又对妈妈说:“明天你去东庄他姥姥家,告诉他舅舅快把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第二天一早,爸爸走了,妈妈也到东庄姥姥家去了,家里就剩雨来一个人。
快晌午的时候,雨来吃了点剩饭,趴在炕上念书。忽然听见外面有人跑,声音越来越近,窗户纸震得哗哗响。
雨来赶紧跳下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一迈出门槛,一个人跑来与他撞了个满怀。雨来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平时常来雨来家落脚。
几个日本鬼子,叽哩哇拉地在后面追赶着李大叔。李大叔来不及说什么,急忙跑到墙角把一口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地方,对谁也不许说。”
那缸里有半缸糠皮子,雨来人小,费了很大力气才把缸搬回原处。这时候,日本鬼子已经闯了进来。雨来赶紧往后院跑,鬼子端着枪大声喊道:“往哪儿跑?”雨来没有停下脚步,鬼子开枪了,子弹从他头顶上飞过。
后院没有门,怎么办?雨来急忙往墙根底下一棵桃树上爬,想跳出院子。可是,鬼子已经追过来,伸手拽住雨来的双脚往下一拉,雨来掉在了地上,被鬼子抓住,用绳子捆了起来。
雨来被鬼子摔倒到屋里。鬼子正在屋里翻箱倒柜,被翻得乱七八糟,连枕头都用刺刀扎破了。
一个扁鼻子的日本军官坐在炕沿上,两只老鼠眼直瞅着雨来的胸脯。雨来低头一看,原来是他的课本露在了胸前。
鬼子军官给雨来松了绑,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温和地说:“小孩,不要怕,书的,我不管,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的没有?”
雨来用手抹了一下鼻子,说:“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听了,用手去掏口袋,雨来心想,是不是掏刀子?可是,那鬼子军官掏出来的是一把日本糖块,往雨来的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说说,八路的在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
雨来没有回答,也没有接那一把糖块。
一个鬼子兵不耐烦了,抽出刀来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拦住了,耐着性子又说道:“死拉死拉地没有,我喜欢小孩,快说,看见那个人没有?”
雨来摇了摇头,还是那句话:“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发怒了,他瞪着凶狠的双眼,突然伸出像鹰爪的双手,揪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拉,然后,又用一只手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还用力拧他的脸。雨来的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旁边那个鬼子也狠狠地朝雨来的胸脯打了一拳,雨来倒退几步,正好撞在墙柜上,又被拽过来推向炕沿。雨来的头昏沉沉的,鼻子也直流血,一滴一滴地溅在他那课本上的两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不停地打雨来,都打累了,可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暴跳如雷,嗷嗷的叫道:“死拉死拉的,拉出去,枪毙!”
几声枪响,划破了天空,随后,周围静了下来,雨来也不见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来搬缸,就从另一个地道口钻了出来。屋里屋外,李大叔找不到雨来,跑到街上一问,有人告诉他,雨来被鬼子打死了。
李大叔一听,一下子眼泪掉了下来,可是到处没有雨来的踪影,不但不见尸首,连一滴血也看不见。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雨来是不是被鬼子扔到河里了,于是,人们都顺着河流去寻找,找了半天,大家都失望了,突然,铁头喊道:“那不是雨来吗?”
人们看到,芦苇中,从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像个小鸭子那样抖了抖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喊道:“鬼子走了吧?”
大家喜出望外,急忙跑过去,把雨来拽上了岸。
原来,日本鬼子刚要开枪的时候,雨来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朝河里开了几枪,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把鬼子领进地雷阵
鬼子又要来扫荡了,村里的人都慌慌忙忙赶着牛、驴和猪,肩扛手提着东西往沟里跑。
民兵也都集合了起来。武装班长申俊福领着十五、六个民兵,个个扛着地雷,拿着铁锹,急急忙忙奔向村外的大道上去埋地雷。
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跟在民兵的屁股后面,一边跑一边喊:“我们也要去埋地雷!”
雨来追上申俊福,拉着他的衣襟说:“大叔,我们会挖坑!”
申俊福头也不回地喊:“别拉我,你们快回去。”一个民兵也说:“捣什么乱!”
雨来和几个小伙伴小声商量了一下,大家决心不回去,雨来又对申大叔说:“我们就是来帮助埋地雷的!”
申俊福看他们死乞白赖地不回去,就对一个民兵说:“把纸条和粉笔给他们一些,让他们画伪装地雷去吧!”
雨来和小伙伴高兴起来,忙着在大道上“埋地雷”。他们在纸条上写上字,什么“喂!小心地雷!”、“请日本鬼子吃点心!”、“请日本皇军坐飞机!”……用土块把每一个纸条压好,再用粉笔在纸条周围画上一个圆圈,任务很快完成了。
雨来把要滑下去的裤子提了一下,望着坚硬的土地,皱着眉头琢磨是不是再在地上写几个字。写什么呢?对了,就把课本上那句话写上吧。于是,他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上了:“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任务都完成了,民兵和雨来他们都迅速躲了起来。
雨来他们跳下一个土坎,等了半天也不见鬼子的影,心里真着急,埋了半天不是白埋了?
雨来他们决定去侦察一下。他们屏住气,慢慢地往村边蹭,来到一截土墙下边。雨来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村里没什么动静,可能鬼子已经走了。
墙根底下有一棵白杨树,笔直笔直的,雨来让小伙伴们藏好,蹭蹭几下爬上了树,一脚迈到了墙上。他看见村里没有人走动,院子里猪圈门敞着,里面没有猪,乱七八糟的,什么烂线团、花褂子、空烟盒,扔了一地。看样子,鬼子抢完东西真的走了。
雨来对伙伴们说:“鬼子都走了,你们等着,我去把院子的角门开开。”
墙头里面是一个草垛,雨来想从草垛上跳到院子里,他的脚刚伸下去,觉得不对劲,踩着的不像是草垛。是什么呢?原来是一个人脑袋,是一个特务在那儿藏着呢!
雨来赶紧喊:“里边有敌人,快跑!”
小伙伴们跑了,雨来的双脚被那特务一拽,摔了下去,落到了敌人手里。
那个特务抓住了雨来非常高兴,得意的说:“逮住一个就不错!”
雨来坐在地上心想,得想法跑,让他带回去就没命了。他往周围看看,就这一个特务,猛一站起来要跑。特务脚下一绊,雨来又倒在地上。
雨来被押着走,还不甘心,走着走着,突然一伸腿,将那特务绊倒在地。那个特务翻起身上去就打了雨来两个嘴巴,说道:“小兔崽子,你也会这手,再跑我就一枪打死你!”
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日本军官,瞪着两只老鼠眼,凶狠地对雨来嚷道:“小孩!带路!”
雨来站着没动,那军官以为他吓昏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拉死拉的,没有!”
雨来心想,跑是跑不掉了,不是带路吗?我把他们带到地雷阵里,对,就这么办!
雨来又想,我要是顺顺当当地带路,鬼子会生疑心。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日本军官抽出洋刀架在雨来的脖子上:“赶快带路!”
鬼子推搡着雨来,雨来愤怒地说道:“这么推搡我,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鬼子松了手。
到了村东大道上,鬼子看到那些红纸、绿纸说:“这儿真的有地雷?”
雨来说:“不信拉倒,你踩踩试试!”可鬼子没一人敢踩。
雨来领着200多鬼子在假地雷阵里转了半天。雨来故意吓唬鬼子:“小心地雷!”一个鬼子踩到一处松软地土地,以为踩上了地雷,吓得赶紧趴在地上,好几个鬼子也跟着趴在地上,叽哩哇啦乱叫。
转来转去,终于要到地雷区了。雨来琢磨得想个办法逃走。
雨来领着鬼子走上了河堤,前边堤上,大路上都埋有地雷。距离第一个地雷不远了,可雨来却大声嚷着:“前面,地雷地没有!”
离第一个地雷两丈远了,一丈远了,再往前走就踩着地雷了。这时候,雨来故意一脚迈空栽到河里去了。他在水里扑腾着,故意从水里伸出脑袋喊道:“救命啊!”不一会儿,雨来好像被水冲走了,不见人影了。
鬼子军官以为真的到了无雷区,迈着大步往前走。没走几步,地雷响了。轰!轰!轰!一个地雷响了,像连环炮似的,一个个地雷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这里是地雷区啊!没有多长时间,200多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不少做了我们的俘虏,只逃走了30多个。
战斗胜利了,雨来从水里冒了出来,混身是水,抱着湿衣裳跑来了。
巧计护送八路军
一队日本鬼子到了芦花村,雨来家里也住上了鬼子。
鬼子住在雨来家的东屋,雨来和妈妈住在西屋。
这一天半夜,雨来睡得正香,突然觉得一只大手、一只冰凉的手,摸了他脑袋一下,他一惊,醒了,可是不见有什么人。他想,是不是自己做梦了,就悄悄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一定是你做的梦,快睡吧。过了一会儿,妈妈也觉得有一只大手、一只冰凉的手,摸了她一下脸。妈妈睁开眼,屋子黑黑的,不见有什么人,又过了一会儿,那只手又从炕沿下伸上来摸了一下妈妈的脸,妈妈爬起来朝炕沿下一看,吃了一惊。炕沿下,昏黑中,有一个人,再一看,一个抱着枪、无力靠在炕沿上的人,仔细一看,这不是八路军吗,是一个受了伤的八路军。
妈妈轻轻下了炕,关上了门,又叫醒了雨来。雨来一看,这不是前几天在他们家住过的那个脸上有两个酒窝的八路军叔叔吗?雨来还问过这位叔叔,那两个酒窝是怎么来的,叔叔说一次打杖时,敌人的两颗子弹从左至右在他面前射过来,他一张嘴想叼住子弹,没有叼住,就从他腮帮子上,自左至右穿了过去。
脸上有酒窝的八路军叔叔要水喝,妈妈让雨来从窗台上那罐子里拿来两个鸡蛋,让叔叔先喝了,又让雨来去堂屋烧水。
雨来刚把柴火点着,一个下岗回来的鬼子进屋来要到西屋去睡觉,雨来赶紧用手一指东屋,说:“太君!那边的睡觉!”鬼子看雨来在烧火,问道 :“这是干什么?”雨来回答说,有一位太君要喝水。鬼子没发现什么可疑,就进了东屋。雨来把水烧开,给那个鬼子先端去一碗,鬼子挺满意,还夸雨来“大大的好”。
有酒窝的八路军叔叔在雨来和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恢复得挺快,没几天就要去找部队。可村子的周围都有鬼子的岗哨,很难出村。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想不出好办法。
突然,雨来看见了爸爸的羊皮袄,那里的羊毛毛茸茸的,又想到三钻儿是给地主于大肚子放羊的,羊圈就在他家隔壁地主的院子里。雨来脑子一转,想出一个送八路军叔叔出村的好办法:让八路军叔叔把爸爸的羊皮袄翻过来披在身上,夹在羊群中出村。
妈妈说这个办法不行,敌人很容易发现。八路军叔叔想了想,把羊皮袄翻过来披在身上试试说,这办法可以。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决定采取雨来的办法。
夜深了,雨来轻手轻肢地来到地主于大肚子的后院去找三钻儿。三钻儿是给地主放羊的,那地主的后院,靠两边就是羊圈,靠东边两间小屋,一间放东西,另一间就是三钻儿住。
雨来在三钻儿的窗根叫了好几声,三钻儿才从梦中醒来,一听是雨来,赶紧下炕开开了门。两个人对坐在炕上,三钻儿还揉着眼,问道:“半夜三更的,有什么事啊?”
雨来小声把八路军伤员送出村的事说了一遍,三钻儿担心地说:“要是东家跟我要羊怎么办啊?”
雨来说:“鬼子走了,你就到东庄我舅舅家去赶,不就行了!”
三钻想了想,说道:“好吧!救八路军要紧,咱们走吧!”
两人悄悄摸到羊圈把门打开,天还没亮。
几十只羊东倒西歪还在沉睡。雨来和三钻儿打打这只的屁股,踹踹那只羊的脚,费了挺大劲才把羊赶出羊圈。
妈妈和那个八路军叔叔已经在门外等着。八路军叔叔拄着一根木棍,把羊皮袄翻穿在身上,走进羊群猫了猫腰,嘿,还真看不出来。
天要亮了,街上还没什么人。雨来赶着羊群到了村外。
雨来小声问道:“叔叔!行吗?”
“不要说话!”八路军叔叔的声音很微弱,在微弱的晨光中,雨来看不见他忍着痛,脸上冒出了汗珠。
村外点着一堆堆的火,鬼子们在放哨,蹲了一宿都抱着枪,耷拉着脑袋,有的睡着了,有的头一点一点儿在打盹。
雨来心想,他们睡着了好,赶紧走。可能是天太早,羊儿们都不愿意走。雨来用鞭子赶着,羊儿们还是摆着尾巴慢吞吞的,一步挪不了半天。
坏了,羊群从火堆旁边过,羊儿们被吓得跑走来,都躲着火堆跑。雨来用鞭子使劲抽了两下,一只羊被打疼了,咩咩地叫起来。
打盹的鬼子们被惊醒了,一个鬼子端着枪喝道:“什么的干活?”
“放羊的!”雨来用鞭子指着羊群答道。
“什么的放羊,不准!快回去!”
这可怎么办,雨来急死了。
雨来想了想,地主于大肚子在城里当了团总,为日本效劳。就用鞭子指了指地主家的门说:“这羊是于团总家的,于团总。:”
“什么的,团总,回去!”
鬼子不知道什么团总,还是不准走。
雨来假装哭了起来,嘴里嚷着:“于大奶奶非叫我出来放羊,她说见了皇军的翻译官一提于团总就行!”
翻译官问道:“你说羊是于团总家的,哪儿写着哪?”
“你打听打听,除了于团总家,谁家有这么多羊?”
翻译官跟鬼子兵咕哝了几句日本话,鬼子一挥手,翻译官说道:“滚吧!小兔崽子!”
雨来挥起鞭子便抽了一下,羊群撒开四只蹄子奔跑起来╠╠八路军伤员安全地出了村。
夜送鸡毛信
这天夜里,雨来和铁头两个儿童团员在村西头站岗放哨。他俩手里都拿着红缨枪,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四处观察着,两只耳朵也仔细地听着大路上的动静。
夜深了,村里村处静静的,黑暗中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冷风一阵一阵吹来。
村边有一个用谷草和秫秸搭起来的高窝棚。雨来和铁头冷得不行,就站到了窝棚里。到底是孩子,两个人站着站着都困了。雨来脑袋耷拉到了胸前,身子东摇西晃,铁头推了雨来一下,说:“别睡觉啊!”
雨来醒了,可不一会儿,铁头又困得不行了,把头靠在红缨枪上,身子也东摇西晃的。雨来用胳臂肘推了铁头一下。
两个人都不敢睡觉了,瞪起大眼睛,仔细监视着大路。
突然,他们听到有人走路的声音,一个人影越来越近。雨来伸出了红缨枪,低声喝道:“谁?站住!”
来人也低声说首:“是我!”
俩人一听声音,知道是武装班长申大叔。
申大叔掏出一封鸡毛信,说:“你们俩谁送去?沿村往西,快传!”
雨来抢先说道:“我送去吧,铁头已经送了一趟。”
雨来接过信一看,鸡毛信上还有三根火柴,是一封十万火急的信。
雨来把红缨枪交给铁头,拔腿就跑,这信得快送啊!
雨来一直往西走,不走大路走小路,淌过一条小河,绕过一丛矮树棵子,只听见鞋底嚓嚓的响声。
往西送到哪儿呢?那时候打仗,收信人没有一定的地址,只能朝着大概的方向去找。
天黑黑的,只有几颗星星眨着眼,雨来想起了狼。听人说,狼都是夜里出来。你在前头走,狼就跟着你,走着走着,狼就把两只前爪搭在你的肩膀上,你一回头,它就咬断你的喉管。唉呀,真吓人!雨来胡思乱想,又觉得一只狐狸在跟着他,狐狸那毛茸茸的嘴巴好像触到了他的脸。真像人说的,胆子越小越害怕。
雨来壮起胆,心里对自己说,不想狼也不想狐狸了。还真怪,胆子大起来就不害怕了。
雨来不害怕了,连跑带颠的,也不觉得冷了。跑着跑着,突然听见一声枪栓响,有人喊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雨来吓了一跳,黑暗中只见前面有一堵墙,还有一棵树的黑影,莫非碰上敌人了?可是,往回跑来不及了。这怎么办?身上还有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
只听那人又喊道:“不准跑!敢跑我就开枪!”
雨来还没回答呢,那人又命令道:“拍着手过来!”
这可怎么办啊!鸡毛信怎么办呢!雨来的一身热汗变成了冷汗。
雨来正在不知怎么办的时候,那人又喊道 :“再不过来就开枪了!”
雨来只好拍着手往前走。走了几步,雨来突然蹲下身子,迅速地把信埋在地里。那人问道 :“你蹲下干什么?”雨来说:“我的鞋掉了,提鞋呢!”雨来一边拍着巴掌,一边用脚踢了一点土,把信埋上。
雨来拍着手向墙根走去。那人探出墙头又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雨来一听这声音觉得挺熟,就说:“你是谁呀?”
那人说:“你管我是谁!”
这下,雨来听出来了,高兴地说:“嘿!你是王二哥!”敢情和雨来是一个村的。
“深更半夜的,你来这干什么?”
“我来送信啊!鸡毛信。”
什么?信呢?
雨来这才想起了那信埋在地里了。
王二哥从墙头上顺着那棵树溜了下来,着急地又问:“信到底在哪儿?”
“都是你,你一喊叫,吓得我把信埋在土里了。”
两个人顺着雨来的来路,猫着腰去找信。上哪去找啊。王二哥的两只手在地上摸来摸去,冻得冰凉冰凉的,雨来也冻得手生疼。还好,王二哥摸着了那封信,从土里刨出来,好好的。
雨来高兴了,十万火急的鸡毛信送到了,原来是一份军事情报。
嘎子与枪的故事我们知道,日本的统治者在明治维新时就制订了侵占中国的国策。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从东北三省到华北,一步步伸入到我国广大的领土,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从而,使中国亿万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在前,不畏惧,不退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拿起刀枪,奋起反抗。听,亿万人民愤怒的吼声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东河西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表纱帐里,抗日英雄逞英豪!......”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活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更让我们难忘的是那首《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我们的国歌,它唱出了中国亿万人民誓死抗击侵略、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心声。
  自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无数的抗日小英雄,他们虽然年龄小,都和大人一样英勇机智,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我们永远记着他们!雨来、王璞、海娃、王二小、张嘎、李爱民......
  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小兵张嘎的故事。
  小兵张嘎大家都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有小说,电影,也有电视连续剧。今天,我讲几个张嘎与枪有关的故事。
木头手枪老钟叔送
  张嘎子的家在白洋淀的边上,一个叫水庄子的村子,也叫鬼不灵。他从小没了父母,跟着邻居一位老奶奶过。他的母亲前几年因病去世了,父亲因为反抗日本鬼子被杀死了,老奶奶的儿子在“七七事变”那年也被日本鬼子打死了。老奶奶和张嘎子老小俩人相依为命;老奶奶把张嘎子看作眼珠子、命根子。
  老奶奶快70的人了,每天织席、纺线,一心要把张嘎子培育成人。张嘎子13岁了,人不大,挺懂事,能吃苦,性情活泼,总是帮着老奶奶做这做那,让老奶奶特开心。
  老奶奶心肠热,非常热爱八路军,家里常有八路军的干部和伤员来来往往。
  一天,嘎子在淀里捉鱼,突然几声枪响,他赶忙跳入水中,只见一个人匆匆忙忙跑到淀边一头扎进水中,又爬上了嘎子的小船。嘎子弄不清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只见随着一声枪响,那人跌倒在小船上,几个人从远处追过来,嘎子心想不好,一定是日本鬼子和汉奸,船上那人是八路军。张嘎子潜入水中推着小船向河叉深处走去。等敌人走了,嘎子才把那位八路军救到家里,那人是八路军的一名侦察排长,姓钟,名叫钟亮。
八路军侦察排长钟亮在嘎子家养伤好多天了,嘎子和奶奶精心的伺候和调养,像亲人一样。嘎子亲切地叫钟排长老钟叔,一有空儿就缠着老钟叔给他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特别是老钟叔说了侦察英雄罗金保用笤帚疙瘩当真枪缴获敌人手枪的故事,嘎子听了非常佩服、非常激动,整天琢磨着自己也要想法弄支枪。嘎子迷上了枪,恨不得一下子长大,去打日本鬼子也缴获一支枪。可他才13岁啊,还没有枪高呢!
这一天,嘎子心里觉得特别高兴,心想,今儿个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啊?是啊,这一天嘎子真遇到了一件好事,什么好事呢?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嘎子缠着奶奶又要去看老钟叔。奶奶正在炕上做活,望着嘎子说:“上级来了通知,这两天日本鬼子又要扫荡,你可要小心啊!”
  嘎子来到院子的东墙下,这里一溜靠墙放着苇个子。嘎子把第三个苇个子挪开钻了进去,往南走了几步,从一个3尺多高的墙窟窿里钻到了东院,这里原来是一个猪圈。嘎子从猪圈跳出去轻轻地摸到了小南屋门前。嘎子家的东院原是地主家的祠堂,人称韩家小院。嘎子从门缝里往屋里一看,里面黑黑的,几缕阳光从窗缝里射进去,只见老钟叔就着光亮,手里拿着一个东西,不知在做什么。
  嘎子把小门推开,老钟叔笑着说:“你来做什么?”“我来看你呀!”说着,嘎子走到了老钟叔跟前,惊奇地发现老钟叔手里拿着一支小手枪,是一支木制的小手枪。嘎子喜出望外,一把抢了过来。哟!这支小手枪真精致啊!那枪柄、弹道、护圈,真叫漂亮,跟真的一样,那枪筒是用子弹壳做的,金光闪闪,真叫棒!
  嘎子高兴地对老钟叔说:“老钟叔!真谢谢你了,这枪真叫好!”
  老钟叔不紧不慢地说:“你当这枪是给你的?”
  嘎子听了不解的问:“不是给我的?那是给谁的?”
  “是给一个又机智,又勇敢的抗日小英雄的!”
  嘎子听了摸摸脑袋,又问道:“这小英雄是谁呀?”
  “谁?你猜猜!”
  嘎子眼珠子一转,高声说道:“我知道,就是我啊!”
  老钟叔连忙止住他,指着窗外,说:“小点声,人家都听见了!”又说:“这枪就送给你了!你可要努力做一个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啊!”
  嘎子太高兴了!他日夜盼望着自己有一支枪。他手拿着木手枪,在屋里迈起正步转了两圈,又拉开架势,闭上左眼,朝门缝一瞄,喊道:“狗汉奸,哪里逃!啪!”好像真开了枪。
  老钟叔看着也高兴得笑了,嘎子跑到老钟叔跟前,搂着老钟叔的脖子说:“我也要当一个侦察员!”
  老钟叔说:“好啊!你既然要当一个侦察员,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嘎子高兴地说:“我正想听你讲故事呢!”
  老钟叔把手枪和两颗手榴弹都解下身,开始讲故事:“有一个地下党员,住在一个老乡家养伤。那天,他正和一个人说话,就像咱俩这样,忽然,‘啪!啪!’两声枪响。”
  说到这儿,外边真的响了两声枪。
  老钟叔一下子站了起来,两只眼睛转了转,机警地听着外边的动静。他手里拿着的盒子枪打开了机头,随时准备战斗。嘎子也跑到门口想听听动静。
  日本鬼子突然包围了鬼不灵。
  天快黑了,“啪!啪!啪!”连着几声枪响,鬼子和“白膘”进了村。只听当啷一声,韩家小院的大门被砸开了。鬼子和“白脖”冲进了院子,有几个还上了北房上。老钟叔和嘎子出不去了,怎么办?
  老钟叔镇静地说:“嘎子!沉住气,我叫你怎么就怎么,别害怕。”说着,老钟叔抄起半截檀条把小门顶上,又拿起刚才削木头手枪的短把镰,向嘎子:“他们进来,你敢不敢拿这个搂他们?”
  嘎子本来有些害怕了,看到老钟叔这么镇静沉着,胆子也大了起来,回答说:“敢!我敢!”
  老钟叔夸赞道:“好样的!”他们俩人,一人端着手枪,一人拿着短把镰,一左一右把住了小门。
  不大一会儿,外面有人过来推门,大声喊道:“嘿!门顶着呢,里面真有人,快出来!”
  嘎子有点紧张,可一看老钟叔,眼睛瞪着,用枪对着门缝纹丝不动,也沉住了气。
  一个“白脖”用脚踹了一下门,没有动静,要上窗户。嘎子心中又一惊,只见老钟叔悄悄换到窗户旁边,准备一拼。老钟叔的沉稳,使嘎子也镇静多了,他佩服老钟叔临危不惧,手中的短把镰攥得更紧了。
  这时,另一个“白脖”说:“快走吧!万一里头是个地道呢!”
  两个“白脖”跑掉了。院子里的鬼子也不见了。
  老钟叔迅速挪开顶门的檀条,拉着嘎子,跳过院墙来到西院,趴在苇子后面,只听北屋里还有鬼子门话的声音,老奶奶大声地说:“你说什么我不懂,我一个穷老婆子,什么都没有......”
  这里不能多呆,老钟叔爬到南头往外望了望,外面没有鬼子,不远处有一个苇子坑。老钟叔向嘎子招招手,嘎子也爬了过来,老钟叔说:“咱们得赶快走。你看,那边有个苇子坑,我先跑过去,你看我没事了,也赶紧跑过去!”嘎子说:“我先跑吧,我是孩子,逮住我也没事!”“不行!听我的,记住,我没事了你再跑。”
  老钟叔一溜小跑,很快隐没在苇子坑里了,嘎子也站起身跑出院子,可就在这时候,两个“白脖”跑了过来,嘎子被抓住了。
夺枪不成巧遇老罗
  嘎子被抓住了,奶奶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天要黑了,鬼子和“白脖”要撤了。
  嘎子正在琢磨怎么逃跑,忽听村西几声枪响,就在苇子坑那边。嘎子不觉心中一震。不一会儿,几个“白脖”押着一个人,五花大绑,混身血淋淋的,满脸胡子,这不是老钟叔吗!
  嘎子一见老钟叔被打成这样,“哇”的一声倒在地上打起滚来,大声哭嚎起来。敌人急着要走,“白脖”对嘎子也没办法。正好,村里的“联络员”纯刚大叔走过来,就忙对“白脖”们说:“这孩子羊角疯又犯了,这一犯至少3天不省人事。”大伯又说了些好话,才把嘎子保下来。
  嘎子又成了一个孤儿,下决心要去找八路军,可到哪去找呢?
  想了半天,嘎子决定先到县城去,没准能设法偷一支枪,那样就能堂堂正正当一个八路了。
  嘎子挎着一个筐,手拿一把镰刀,跑了半天,一路也顾不上看风景来到了县城。可一看,把城门的两个“白脖”不正是昨天抓他的吗?不行,县城还进不了。
  嘎子没办法,他钻到地里假装割草。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风风火火朝县城而来。这个人大方脸、偏分头、一身白色丝绸裤褂、嘴里叼着一颗烟卷。只见他到了城门,掏出一个什么东西一晃,“白脖”就让他进了城。不大一会儿,从城里拥出一队日本兵,看样子有五、六十个,骑着马,挎着枪,马队后面跟着七、八个骑自行车的“白脖”,都挎着盒子炮。这一队鬼子和“白脖”急匆匆朝摩云渡奔去。
??? 嘎子看得清楚,这明明是那个汉奸送了信鬼子才出动的。他心想进城不行,就去摩云渡吧,没准八路军打了胜仗,可以捡到一支枪呢!
  嘎子急急忙忙跑了5里路,汗流满面地来到摩云渡村口。可是,这里没有什么动静,看不出鬼子来这里的样子。
  嘎子正后悔没去城里,忽然一阵铃声传来。他扭头一看,那个白裤褂汉奸也风风火火地来了。嘎子纳闷,他来这儿干什么呢?
  白裤褂汉奸进了街没往村里走,在一个厕所前停下了。嘎子脑子一转,两眼忽闪几下,连忙跑了过去,他折下一截枣树枝,狠狠地把自行车的后带扎了几下,赶紧跑开先奔车子铺去了。
  白裤褂汉奸从厕所出来骑上车,可没蹬几下又赶快下来了。怎么带子没有气了?没办法,他把车子推到了车子铺。
  嘎子在车子铺前一边逗着一条狗,一边瞅着那汉奸的举动。
  很快,车子修好了,那汉奸拿来气筒弯腰打气。那汉奸一撅撅地打气的时候,嘎子瞅见他后腰上支起一个小蓬,还露一点红。嘿!这不是枪吗?
  嘎子激动起来了。一看周围,什么人也没有,他想起罗金保叔叔用笤帚疙瘩抢枪的故事,他想,我有一支木手枪,不能也抢一支枪吗?
  嘎子摸摸裤腰,木手枪在。他咬了咬牙,下决心抓住这大好机会。把枪抢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那汉奸刚要打完气的时候,嘎子几步窜过去,直奔那支枪而去。嘎子手持木手枪大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打死你狗汉奸!”
  就在这时,不知怎么回事,嘎子一下子被绊倒了,那汉奸也手疾眼快,将嘎子捺住了。
  那汉奸笑着说:“嗬!小小的人胆子不小啊!”
  嘎子此时准备挨一顿揍,可那汉奸并未动手。
  “你是干什么的?”
  “要饭的!”
  “你干吗要夺我的枪?”
  “换饭吃呗!”
  “换饭吃?打死狗汉奸也换饭吃?”
  那汉奸让嘎子坐在板凳上,问他是哪的,多大了。当听说嘎子是鬼不灵的,就问他认识不认识住在韩家祠堂西边的一个姓张的老奶奶?
  嘎子一听赶紧问:“你认识她?”
  “我在她家呆过,吃过一顿饭。也不知道她老人家现在可好?”
  嘎子听了这话,不禁眼圈红了,问道:“你贵姓?”
  “我姓罗!”
  “罗什么?”
  “罗金保!”
  嘎子一下子跳起来:“唉呀!你就是罗金保!就是那个用笤帚疙瘩抢枪的罗金保?”
  嘎子含着眼泪抱住他的两腿,说:“老罗叔,我正找你们呢!”
抢枪一支又被收缴
  罗金保把嘎子领到区队的驻地。这地方挺隐蔽,门面是一个茶馆,伙计把他们招呼到里面,一直往里走,穿过两层小院,进了一个屋。嘎子一进屋,看到还有一个把门的,拿着枪。心想,这就是老钟叔常说的“顶门岗”。嘎子刚一迈步,差点被绊倒,一看,一个大个子抱着一条枪在睡觉,再一看,还有七、八个横在地上,都抱着枪呼呼睡着。
  嘎子随着罗金保进了里间屋,只见土炕上中间放着一个小炕桌,炕桌后面坐着一个小老头,炕桌两边还躺着三、四个人,也都抱着枪。嘎子心想,区队藏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上哪儿去找呢!他挺庆幸自己遇上了老罗叔。
  小老头是区队长钱清云,他问了问情况。老罗叔说,鬼子又要去围剿,带队的就是那个鬼子军官肥田一郎。钱队长又问:“钟亮同志有消息吗?”“有,押在宪兵队,昨天过了堂,他宁死什么也不说,被打昏3回,抬回监狱时话都说不了,还使劲喊‘共产党万岁!’”嘎子听了,眼圈都红了,他想说什么,老罗叔轻声说:“不要说话。”
  钱队长问完了情况,转过脸对嘎子说:“听说你要抢老罗同志的枪?”
  嘎子低头不语。
  钱队长又问:“你想当小八路,是不是?”
  嘎子点点头,说:“你真会猜!”
  “孩子,你还小啊!当八路军要行军打仗,一口气要跑120里地,你行吗?”
  嘎子说:“我行!我还能爬树呢!”
  “爬3丈高的树,顶多用喝一碗水的工夫,跑120里路要整整一天!”
  “不怕!爬树用的是绝劲,走路用的是慢劲。有绝劲,还怕用慢劲?不信,咱们拉出去赛赛!”
  区队长听着嘎子说话,又想起他扎车带抢枪的事,觉得这个孩子还挺可爱,挺勇敢。他嘴上又说了一句:“很快就要打仗,要流血呀!”
  “流血就流血,老钟叔被敌人拷打,还喊共产党万岁呢!”
  老罗叔在一旁说了一句:“把这孩子留下吧!他挺有心眼,挺勇敢的。”
  钱队长举起蒲扇给嘎子扇了两下,一股小清风吹到脸上,嘎子咪起小眼,混身觉得凉快只听钱队长说道:“你先领他休息吧。想法给他烙张饼吃,我们再研究一下。”
??? 嘎子被留在了区队,特别是,他当上了小侦察员,嘎子可高兴了。
  嘎子来到区队时间不长,和大家很快就都熟悉了,相处得很好。大家一起开会,作宣传,说笑话,讲故事,无论做什么,嘎子都觉得挺新鲜、挺高兴。但是,他最着迷的还是枪。队上凡是有的枪,他都摆弄过,拆开、装上,他都会,甚至连钱区队长的盒子枪他也给大拆大卸,把5颗子弹都拔掉铅头,把里面的火药倒在炕上,排成5个小坟头研究一番。有一次,嘎子竟然把两颗手榴弹拆开了,还要剥雷管上那层铜皮,几个人就在旁边睡觉,差一下惹了大祸。
  嘎子一心要得到一支枪,他还找过区队长,要求发给他一支枪。
  嘎子手拿那只木手枪对钱区队长说:“要是真有战斗,叫我拿什么去冲锋,就拿这个吓唬人?”
  钱区队长不紧不慢地说:“你的任务是放哨,不是冲锋。”
  “那别的侦察员怎么有枪呢?”
  “那也不是发的,是从敌人手里抢的。”
  嘎子没办法,下决心去敌人手里抢一支枪。
  机会还真的来了。
  这一天,区队的人在杨家府宿营,天下起了小雨,嘎子没有出去侦察。没想到,十几个鬼子带着“白脖”摸到了村里,大摇大摆到村公所要肉要面,晾衣服、刮鞋泥。有几个“白脖”跑到街上去抢东西。
  区队长老钱赶紧派嘎子去侦察,让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嘎子向房东要了一块玉米饼,一边啃着一边上了街。刚一出门,就迎面碰上了两个“白脖”。
??? 一个“白脖”用枪挡住了嘎子,瞪着三角眼问道:“干什么去?”
  嘎子一点不慌的说:“找我爹吃饭!”又问道:“老总找什么?”
  “你说找什么!找八路!”说着,就要进屋。
  嘎子连忙说:“老总!我家里有个80多的老奶奶,一见拿枪的就拉屎拉尿......”
  “白脖”举起枪要捣嘎子:“去你的!哪来的废话!”
  嘎子见挡不住了,就高声喊道:“奶奶!老总非要上咱家来!”
  嘎子心里有点着急,只听区队长问道:“几位啊?”
  “两位!”
  “进来吧!一块吃饭吧!”
  嘎子弄不清吃饭是什么意思。部队住的地方是一明两暗,部队住西屋,房东住东屋。嘎子想,房东家正吃饭,这是让我往东屋领吧!
  嘎子把“白脖”领着,掀起东屋的门帘。
  东屋一家四口正在吃饭。“白脖”厉声问道:“有八路吗?”一家人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嘎子赶忙说:“老总可真吓人,有八路还敢把你往屋领!”两个“白脖”像一对饿狼翻开了东西。嘎子趁机说道:“二叔你们伺候老总吃饭吧,我去找找我爹!”
  嘎子迅速来到西屋,一掀门帘,三把刺刀正堵着门。区队长单腿跪在炕上,忙问:“街上有多少人?”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就被他们截住了。”
  “快去看看,这两个家伙你不用管了。”
  嘎子急忙往外跑,“白脖”看见了喝问道:“你把什么东西藏在那屋里了?”说着,就揪着嘎子的耳朵往西屋去。一个“白脖”刚一挑开西屋的门帘,只听一句“不许动”,3把刺刀伸出来,就被挑了进去。
  区队长小声命令:“把那个伙计叫过来!”
  “白脖”已经被绑起来,只听喊道:“小锅子,快过来,这里有大洋!”两个“白脖”都被抓住了。
  嘎子跑到门外,两个鬼子已经进到院里。嘎子一惊,嘴里喊道:”两个鬼......”那个“子”字还没喊出来,又冲屋里说:“奶奶!两位太君来了,快预备饭啊!”
  钱队长说:“快请太君进来吧!”
  那两个鬼子已经朝屋里奔来,其中一个还挎着洋刀,背着图囊,看样子是个军官。鬼子一边朝屋里走,一边说:“小孩!鸡蛋的有?”
  嘎子回答:“鸡蛋的,家里有!”
  两个鬼子进了堂屋,嘎子清清楚楚的看到那个军官腰里挎着一只盒子枪,心里真痒痒啊!
  嘎子领着鬼子往西屋走,说:“太君,西屋干净,歇歇的干活!”
  那个鬼子好像要表现一下他的勇敢,抢在头里挑起西屋的门帘。帘子一起只听咔嚓一声,那鬼子栽倒在地,鲜血直冒。鬼子军官见势不好,哇呀一声叫就往外跑。嘎子见他要逃,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刚窜出半截,后腿被门夹住了,栽在了台阶上,来了个嘴啃地。此时,一个战士一枪打倒了鬼子军官。鬼子军官手中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嘎子眼疾手快,只一抄就把手枪抓到了手。
  嘎子手持王八盒子,别提多高兴了。战士门冲进了院子,嘎子也跟着“啪!啪!”放了几枪,真叫过瘾阿!
  战斗胜利了,满街的百姓也喜气洋洋。嘎子一手端着王八盒子,一手拿着他的木头手枪,眉飞色舞的给几个孩子讲着战斗的故事,夸着他的枪。正在他高兴的时候,通信员小杨叫他去见钱队长。嘎子心想,又有什么任务呢?
  没想到,钱队长让嘎子交出那支枪。
  钱队长温和的笑着,可一脸严肃,说道:“现在有许多干部还没有枪,你年纪还小,又没有战斗任务,把枪给那些需要的同志。”
  嘎子多想有一支枪阿!可他知道,钱队长的话是不容商量的,他极不情愿的问道:“非缴不行嘛?”
  “对!”钱队长肯定的回答。
  “可是,我要凭他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啊!”
  “报仇不能凭你一个人啊!你一个人就是抱一挺机枪也报不了仇啊!”
  “机关枪一扫一片,怎么报不了仇?”
  “孩子,一扫一片只能报你一个仇。我们是革命的队伍,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啊!”
  嘎子还不甘心说:“我硬是不缴,你能把我怎么样?”
  钱队长严肃的说:“不许这样说话!我们是革命的军队,不是老百姓,是有组织纪律的。”
  嘎子驳不倒钱队长,把枪往桌子上一扔,跑出去了。
战斗立功奖枪一支
?  嘎子当上了侦察员,他机智又勇敢,每次任务完成的都很好,钱区队长和大伙儿对嘎子都很满意,没有不夸奖他的。可是,嘎子的最大心愿还是能有一支枪。
  在一次战斗中,嘎子在追击敌人时,腿上受了伤。嘎子被送到了荷花湾的杨大伯家养伤。杨大伯家三口人,老两口,还有一个13岁的闺女叫玉英。
  杨大伯一家特别喜欢嘎子,精心照料。杨大伯每天都摇着船打回来鲜鱼给嘎子吃,玉英也每天陪着他说话、讲故事。很快,嘎子的伤就好的差不多了。
  这一天,区队捎来了信,让嘎子去吞虎口去找部队。嘎子要走了,一家人都舍不得。玉英还要跟嘎子去当侦察员。商量了半天,玉英怕父母不同意,就背着老两口跟嘎子走了。
  嘎子回到区队没几天,部队就要去打仗了。
  这一天,老罗叔侦察回来向钱区队长报告,鬼子明天要包围鬼不灵,还要枪毙一批“差犯”,鬼子军官肥田一郎亲自指挥。
  嘎子从钱区队长窗根过,听见几个区队领导在商量打鬼不灵的事,他多想听听啊。他不敢进去,知道这是秘密,不能随便打听。他又跑到南屋,听见里面有人说话。嘎子把窗户纸舔了一个小窟窿,往里一看,有6、7个人,其中也有老罗叔,他们也在谈打鬼不灵的事。
  嘎子闯了进去,老罗叔吃惊的说:“你怎么来了,我们在开党员会。”嘎子说:“我就是来参加党员会啊!”
  “你不是党员,怎么参加党员会啊?”
  “什么?我当了这么多天八路军,不是党员?”
  嘎子真没想到,他还不是党员。老罗叔向他解释了半天:“做一个党员必须够条件,还要履行入党的手续,再说你现在年龄还小啊!”
  嘎子这才知道,自己还不够条件。好吧!我一定努力,一定要做一个共产党员。
  钱区队长开完会把嘎子叫了去。嘎子是鬼不灵的家,钱区队长让他说说村里的情况,嘎子一五一十地介绍了村里的地形,地道暗堡,街道胡同,以及鬼子每次来的规律、火办配置的特点。队长听了很满意,当即决定了攻打鬼不灵的计划。
  天还不亮,区队长老钱就下令出发了。部队来到鬼不灵,悄悄地钻进了地道。
  鬼不灵的地道有四个出口,都在两个制高点附近。一个制高点是村西头的韩家大院,鬼子每次来都把指挥部设在这里;另一个制高点是村东头的小学校。
  区队部署好了,天也大亮了,就等着敌人来了。嘎子没有被派出去侦察,他藏在村边一道短墙后面监视敌人。
  敌人果然来了,鬼子和“白脖”弓着背,端着枪,杀进了村子,老百姓从梦中惊醒,急忙穿衣服,藏东西。
  区队的战士埋伏在四个地道准备出击。在韩家大院斜对过有一盘碾子,碾盘下面有一个暗枪眼。通信员小杨手里牵着一根绳子,绳子那头栓着一个埋在街心的地雷。只要小杨一拉绳子,部队听到地雷爆炸,战斗就会开始,但是,敌人的主力没有像预计的放在村子两头,东、南两个地道口被敌人堵住,我们的人出不来。
  这时,一队鬼子骑兵由西而东过来,骑兵后面绑着3个人,其中就有我们的侦察排长钟亮。可是,如果此时发起攻击,很难取得胜利。钱队长感到形势很严峻,他眼睛瞪的大大的,双手握拳,紧张地思考着,战士们也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命令。
  钱队长终于说话了,他对区队石政委说:“要扰乱一下敌人,想法把他们引到西边来!”
  石政委也很赞同。
  钱队长提出,派几个人从西口的地道上去,逗一逗敌人。可又一想,我们的人很难上去。
  嘎子也在开动着脑筋。他想起身上有一挂鞭,如果能在韩家大院点响,就能把敌人吸引过来。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这个想法。
  石政委说:“这个办法不错,可是你怎么进到韩家大院呢?”
  嘎子很有把握地说:“这我有办法,找些鸡蛋,假装给日本鬼子去送鸡蛋,准能混进去!”
  钱队长又说:“你要是被敌人发现了呢?你怎么跑回来呢?”
  嘎子说:“那得看情况了,你们不要管我,只管打你们的。反正我们不能放着敌人不打,不能不去救老钟叔啊!”
  钱队长和石政委交换了一下眼色,严肃地对嘎子说:“好吧,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钱队长紧紧地握住了嘎子的手,嘎子激动地打了个立正,转身就出发了。
  钱队长又派了三个战士,必要时去策应嘎子。
  嘎子提出的办法真成功了,但是,也费了一番周折。
  嘎子很快找来了一些鸡蛋,用小笸箩端着,向韩家大院走去。
  韩家大院站着一个“白脖”挡住了嘎子,冲嘎子喊道:“干什么的?”
  嘎子仔细一看,这“白脖”原来是那个“红眼儿”,笑着说道:“老总,是你呀!你看我像个小八路吗?”
  “像!鬼头鬼脑的,天生一个小八路!”
  嘎子一点不慌,说:“你带我去见太君吧,这是太君让送来的。”
  “红眼儿”不耐烦地说:“你等着吧,等里边传你再进去。”可是,半天也不见里边传。这时候,“联络员”纯刚大伯拿着一块玉米饼子,倒退着逗着一条叫“小虎”的狗出来了,一扭头看嘎子在这儿,吃了一惊。
  嘎子走过去对纯刚大伯说:“纯刚大伯,这是太君让我找的鸡蛋,那个老总不让我进去,你给说个情吧!”
  刚大伯不知嘎子送鸡蛋的原由,怕他惹祸,便说:“你把鸡蛋给我吧!给你这块饼子把‘小虎’看住,里边快开席了,省着捣乱。”
  “红眼儿”就在一边站着,嘎子也不得说什么,可心里急得要命。嘎子无奈,朝“小虎”扔出一块饼子,那只狗一跃叼住了。突然,嘎子想出了一个主意。
  嘎子见“红眼儿”掏出一支烟卷,赶紧掏出火柴,一边点烟一边说:“也给我一支抽吧。”“红眼儿”指着地上说:“那不有一个烟头!”
  嘎子弯腰捡起那半截烟头,刚要跟“红眼儿”对火,日本军官进来了。“红眼儿”慌忙把烟扔了,“啪”的一个立正。趁这时候,嘎子灵机一动,捡起那烟卷把“红眼儿”的后襟点着了,然后,又迅速把他捡的那个烟头对着,把烟卷还给了“红眼儿”。
  “红眼儿”发现有什么东西着了,扭头一看,原来自己的后襟在冒烟。在“红眼儿”忙着灭火的时候,嘎子从兜里掏出那挂鞭,迅速拴在“小虎”的尾巴上,用烟头点着了。鞭炮劈劈啪啪响了起来,“小虎”吓得乱跑,跳到桌子上把饭菜搅了个乱七八糟,鬼子的那条大洋狗追了上去,两条狗你追我跑,桌子的碗碟酒瓶摔得粉碎,桌子板凳也掀翻了,鬼子和“白脖”你躲我闪,好不热闹。嘎子趁着乱劲赶紧跑出了大门。
  村东头的鬼子听见韩家大院里乒乓直响,以为有什么情况,急忙赶过来增援。--------聪明机智的嘎子真的把敌人引出来了,此时,区队长一声令下,通讯员小杨拉响了村中心的地雷,战士们从各个洞口冲了出来,20分钟就把敌人消灭了,50多个鬼子被打死,130多个“白脖”做了俘虏,鬼子军官肥田一郎也命归西天。
  区队打了一个大胜仗,老钟叔也被救了出来。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区队总结了这次的胜利,钱队长表扬了机枪手大个子李、通讯员小杨、侦察员罗金保。最后,钱队长还特别表扬了嘎子在战斗中机智勇敢,用鞭炮搅乱了敌人,促成这次的胜利,并宣布奖给嘎子一支手枪。
  区队石政委亲自把一支崭新的“张嘴灯”给嘎子挎在了肩上。嘎子激动、高兴得满脸通红,不断用手抚摸着那支崭新锃亮的手枪------他终于有了一支真的手枪。此时,嘎子心里想,一定好好努力,做一个像钱队长、老钟叔、老罗叔那样的人。
海娃巧送鸡毛信儿童团长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他一份功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给生活在21世纪的小朋友们讲一讲海娃巧送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那年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他从8岁就给地主老财放羊,风里雨里,辛辛苦苦放了6年了。他特别痛恨地主,更恨日本鬼子。
  儿童团长海娃每天到龙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山顶上立着一棵树,一棵假树,海娃就在这棵树旁边放羊。原来,这棵树是“消息树”,如果鬼子来了,就把这树放倒,村里人看到“消息树”倒下了,就知道是鬼子来了。
  这一天,海娃又赶着羊群来到“消息树”下,几十只羊都散开吃草去了。
  龙门山西边是平川,站在“消息树”下,可以看见平川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还能看到那平川上撒着不少芝麻粒大的黑点点,那是日本鬼子的炮楼。
  羊群乖乖地去吃草了,海娃一个人没有伴――后周庄的和平川里的放羊娃今天都没来,海娃想,如果跟谁摔个跤、玩个“鹞子翻身”或者来个“倒竖蜻蜓”,该多有意思啊!
  想着想着,海娃扔下红缨枪,两只手一抢,两条腿已经竖起来了。他用两只手撑着地走起来了,真叫好玩,忽然,一颗手榴弹从海娃怀里掉在了地上。这可了不得,这是海娃临出村时,村长给他的,村长说:“鬼子又要来扫荡了,你在山上就是咱村的眼睛,给你颗手榴弹,别让汉奸把你逮住!”
  海娃拿起红缨枪,两眼望着平川。太阳照着,四处静静的。
  海娃望啊,望啊,忽然他看到,平川上那个疙瘩里爬出一长溜黑点子。海娃揉了揉眼睛,清清楚楚看到,那黑点子像无数蚂蚁,朝龙门山爬来了。不好,鬼子又出动了。
  海娃赶紧把“消息树”一拉,“消息树”倒下了。只听,龙门村里响起了钟声,钟声越来越紧,人们背着粮食、包袱,赶着牛羊,都急忙往山沟里跑,民兵们也集合了,都拿着武器上了山。
  海娃站在龙门山上,只听有人爬上山来。这条路很少有人走的,莫非是汉奸?
  海娃使劲甩了一下羊鞭,几十只羊很快都钻进了草丛,海娃也急忙藏到了一块大石头后面,钻到了酸枣树丛里。他拧开了手榴弹的盖子,从树叶的缝隙里看着那来人到底是干啥的!
  那人爬到山顶就喊起来:“海娃!海娃!”
  海娃一听,这不是爸爸吗?赶紧从大石头后面跑了出来。
  爸爸有点着急地说:“鬼子快来了,你在干什么哪?”
  看样子爸爸有急事,顾不上多说。只见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海娃看见这是一封鸡毛信,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海娃知道,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有紧急的事。
  爸爸严肃地对海娃说:“你马上把这封信送到三王村,交给张村长,一定要小心!”
  海娃接过信,说:“知道了,我马上就去!”说着,海娃把手含到嘴里,吹了一声口哨,只见几十只羊从草丛里向海娃奔跑过来。
  海娃把羊鞭交给爸爸要走,可是,爸爸没有接过羊鞭,说:“你赶着羊走吧!要是碰见鬼子,就说你是平川的放羊娃!”
  海娃不只一次送过鸡毛信,可是赶着羊去是第一次,他说:“赶着羊送得什么时候送到啊!”
  爸爸说:“明天送到就行,一定要小心,信可不能丢。赶快走,鬼子就要上山了。”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只红薯递给海娃,说:“路上吃吧,一定小心啊!”
  海娃赶着羊群走在山上的小路,想快点把鸡毛信送到。从龙门村到三王村走大路有30里,从小路走只有20里。
  转过崖畔就是西山了。海娃远远看到西山顶上树着一棵“消息树”,知道没有什么情况,海娃甩着羊鞭放心地赶着羊,这时候,太阳快落山了。正在放心走的时候,海娃抬头一看,西山顶上那棵“消息树”倒下了。坏了,鬼子来了。
  海娃心想,不能让鬼子发现,鸡毛信一定要送到。小路不能走,就走大路吧。
  海娃赶着羊群下到沟里,转了两个弯,就到了大川口了。走着走着,海娃远远望见川口外边有一队人马过来,莫非是八路军?海娃眯缝着眼看了一会儿,发现牲口驮的都是空驮子,这不是来抢粮的鬼子吗?
  怎么办?跑吧!沟两边都是峭壁,根本上不去,把信扔了,那可不行,那可是一封鸡毛信啊!海娃蹲到地上把信埋在乱石子底下,又想,这也不行,一会儿上哪儿去找呢?
  日本鬼子越来越近了,海娃也越来越着急。几十只羊只管往前跑,这只羊的头抵住那只羊的屁股,那只羊的角磨着另一只的肚皮,一点也不着急,忽然,海娃看到头羊儿的大尾巴,又肥又大,在屁股后面,一晃一晃的,海娃有了办法了。
  海娃跑到羊群里,把那只头羊――那只领头的绵羊――抓住,掀开它的大尾巴,将尾巴根那长长的绒毛搓了两根细长的毛绳,把鸡毛信绑在了羊尾巴下面。那头羊从海娃怀里挣开撒腿就跑,越跑越快,那尾巴卷得越紧,把鸡毛信严严实实地盖住了。
  海娃的一颗心放下了,使劲地甩起了羊鞭。羊跑得那叫欢,差点没把鬼子撞了。
  一个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把海娃提溜到一个鬼子跟着,那鬼子挎着洋刀,鼻子像一个蒜头,还留着一撮小胡子。那鬼子呲着两颗大金牙,对海娃吼道:“你的――八路的探子?”
  海娃有意歪起脑袋,张大嘴巴,好像在说:“你说什么啊?我听不懂!”
  那个黑狗用枪托撞了一下海娃的屁股,凶狠地说:“太君问你是不是八路,快说!”
  海娃本想骂他一声“黑狗”唾他一脸,可一想鸡毛信就忍住了,说:“不是八路,我是放羊的!”
  小胡子日本军官让歪嘴黑狗搜海娃身上,搜了半天,什么也没搜出来,只搜到一块烤红薯。歪嘴黑狗拿着烤红薯刚塞到嘴里,被小胡子日本军官抢了过去,一边吃一边说:“大大的好!大大的好!”
  吃完了烤红薯,小胡子日本军官又问海娃:“你的,什么的干活!”
  海娃说:“放羊的干活!”
  “你的,良民证的有?”
  “我才14岁,哪有良民证呀!”
  “你的红薯,太君的送礼,开路开路的!”
  海娃赶紧赶着羊走了,心里松了一口气。可是没有走多远,几个黑狗又追了上来。
  歪嘴黑狗把海娃的羊鞭夺过去,要把羊赶走。原来,他们看天黑了,没地方吃晚饭,要宰了羊吃肉。
  海娃抱住歪嘴黑狗哭着喊道:“这可不行啊,没了羊我就活不成了!”黑狗们不管海娃多伤心,把鞭子一甩,把羊赶着就走。
  海娃心想,这怎么成呢?鸡毛信怎么办呢?海娃想到鸡毛信不哭了,远远地跟在鬼子后面――不能让毛信落在鬼子手里。
  海娃忽然吹了一声口哨,只见几十只羊四散跑开,黑狗们抓了这只跑了那只,累得他们满头大汗,歪嘴黑狗跑了过来,打了海娃几巴掌,吼道:“快!给老子赶羊去!”
  海娃假装不愿意去,歪嘴黑狗又打了海娃几下,海娃才赶上羊群跟着鬼子进山了。他想,这正好,瞅机会把鸡毛信想法拿到手,一定要送到。
  到了一个小山村,天要黑下来了。小胡子日本军官嚷道:“米西米西!”――要吃饭了。可是,村里的百姓早跑光了,粮食都藏起来了,吃什么?只见黑狗们跑进羊群,你逮一只,他捉一只,要宰羊吃,海娃心里多难过啊!这几十只羊是海娃亲手养大的啊!
  有的黑狗一刀把羊腿割下来,有的把羊肚子开了膛,歪嘴黑狗把那只头羊抓住要杀,可是,他拽着头羊的猗角,怎么拽也拽不动,老绵羊的四条腿像钉在地上一样,歪嘴黑狗累得满头汗,别的黑狗看了哈哈大笑。歪嘴黑狗生气地说:“笑什么?这只羊能有30斤肉,比你们3只还沉!”别的黑狗听了,说:“那么老的羊,谁吃啊,给你做妈妈吧!”
  海娃正在担心头羊的尾巴底下的鸡毛信,只见歪嘴黑狗狠狠踢了两下头羊去捉小羊羔去了。
  黑狗们要煮羊肉吃了,把门板和窗户都拆下来烧起了火。可是没有锅,也没有水,锅都藏起来了,水井都盖起来了,石板上面盖上了粪土。歪嘴黑狗问海娃水井在哪儿,海娃知道也不告诉他们。
  黑狗和鬼子就架起火烤羊肉吃。
  鬼子和黑狗们都吃饱了烤羊肉,个个满嘴流油,有的还把吃剩下的羊骨头插在腰里。
  海娃眼看着自己的羊被鬼子和黑狗宰杀、烧烤,只剩下了30几只老羯羊,海娃倚偎着头羊暗暗落泪,心想,鸡毛信想什么办法送给张连长呢?
  海娃把羊赶进了村后的羊圈,抱来一些干草堆在羊圈门,准备睡觉。这时,歪嘴黑狗跑了来,对海娃嚷道 :“你要干什么?是不是还想逃走啊!”
  海娃说:“我要睡觉啊!我在这儿看着羊,夜里有狼啊!”
  歪嘴黑狗说:“哪有什么狼!快走,跟我去屋里睡!”
  海娃只得随着歪嘴黑狗来到一间大房子里,有不少鬼子和黑狗已经东倒西歪地睡在那里,门口还有一个放哨的。歪嘴黑狗把海娃推到尽里边――怕他逃走,就睡觉去了。
  海娃躺下半天也睡不着,心想,海娃、海娃呀,这回你可闯了祸了,鸡毛信送不到,让鬼子得到了,那还了得!怎么办呢?
  鬼子和黑狗们跑了一天,吃饱了烤羊肉,都睡得香香的。有的使劲打着呼噜,有的流着口水,有的还在梦中笑着。可是,满地都是鬼子和黑狗,要想跑出去根本不可能。
  夜深了,海娃还是没睡着,他心里着急啊!忽听院子里有一个鬼子喊道 :“谁?干什么的?”紧接着有一个人回答道:“喂牲口的!”
  海娃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逃的办法。
  海娃身旁,一个鬼子睡得正香,嘴里还直吹气。海娃轻轻地从地上捏起一点土,又往鬼子的鼻子眼轻轻一吹,只见鬼子“啊啾”一声,美美地打了一个喷嚏。坏了,鬼了要醒了。可是那鬼子连眼都没睁,把蒜头鼻子揉两下,翻了个身又呼噜呼噜睡死了,正好给海娃腾出往外走的一条路。
  海娃高兴起来,轻轻地从鬼子身上迈了过去,又慢慢地从死睡的鬼子和黑狗的身上轻轻地跳过去,就来到了门口。
  守门的哨兵也睡得死死的,海娃奔到了院子里,突然,一声吆喝:“哪一个?”
  海娃一点也不惊慌,说:“喂牲口的!”
  海娃顺利地跑到羊圈,羊见海娃来了,都咩咩的叫了起来。海娃顾不上这些羊了,赶快从头羊尾巴底下把鸡毛信解下来,揣到口袋里,朝庄后的山梁上跑。
  海娃使劲的跑啊,跑啊,恨不得一口气把鸡毛信交到张连长手里。可是,海娃转过一个山嘴就听有人喊:“呜噜,呜噜”听不清喊的什么,往远处一看,只见一个鬼子摇着小白旗,一会举到头上,一会儿摇到两边,原来是放哨的鬼子。过了一会儿,那鬼子不摇小白旗了,海娃看见鬼子举起了枪。海娃心想,打枪我不怕,可是惊动了鬼子可了不得。他灵机一动,迅速地把小白褂脱了下来,使劲朝鬼子摇晃起来。还真管事,鬼子把枪放下了,朝海娃摆摆手,好像是说:“走吧,走吧!”
  海娃赶紧顺着盘山路跑起来,转过一个山梁又转赤一个山梁,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跑着跑着,海娃一屁股蹲在地上,他累得跑不动了。他朝山的对面一望,那不是三王峁了嘛!过了三王峁就是三王村呀!
  海娃真高兴啊,鸡毛信就要送到了。可是海娃摸了摸身上,急出一头汗:鸡毛信没有了,鸡毛信怎么没有了?这还了得!
  海娃清楚地记得,鸡毛信确实放在小白褂的口袋里了,可翻了半天不见鸡毛信的影,没办法,海娃顺着来路往回走,去找那封万分火急的鸡毛信。
  找啊,找啊,一路上那儿也没有鸡毛信。海娃远远的都看到那些鬼子和黑狗了,他们又要出发了。就在这时候,海娃来到他摇晃小白褂的地方,他看见那封鸡毛信还躺在地上。
  海娃拾起鸡毛信,心里落下一块石头,他刚把鸡毛信装进口袋,就听见身后有人喊,不是别人,是歪嘴黑狗。
  歪嘴黑狗跑过来,用枪托狠狠揍了一下海娃,说:“你想开小差啊?”
  “我去找羊了,这不是又回来了!“
  “找什么羊,羊在哪?”
  这时,鬼子和黑狗们已经集合好,歪嘴黑狗把海娃抓到羊圈跟前,说道:“快去把羊赶出来,给太君带路!”说完,歪嘴黑狗走了。
  海娃赶紧跑到羊圈里边,掏出鸡毛信又拴到了头羊的尾巴底下。
  海娃赶着羊来到打谷场上,鬼子和黑狗们已经整整齐齐排好了队。
  小胡子日本军官瞪着眼睛走到海娃跟前命令道:“三王村的,带路,快快的!”
  海娃赶着羊群,日本兵在他后面,前面走着一群黑狗。小胡子军官一个劲儿催海娃快走,海娃举起鞭子使劲抽了两下。可是羊儿们不管你着急不着急。偏偏在这时候翘起大尾巴拉屎了。羊粪蛋像一粒粒黑豆似的,撒满一地。让海娃担心的是,那只头羊也撅起尾巴了。这还了得,鸡毛信马上就要露出来了。
  海娃急忙拾起一块土疙瘩,准准的投向了头羊的大尾巴,像一朵黄土花炸开。头羊一惊,后腿一蹦,夹着尾巴跑起来。
  海娃在半空中甩了一鞭子,羊群使劲跑起来,乐得小胡子军官直喊:“大大的好,快快的!”
  海娃一会儿朝羊群扔一块土疙瘩,一会儿甩一下羊鞭,羊越跑越快,翻过一座山梁,就来到了三王峁跟前――再往前走,就是三王村了。
  三王村那边的山头上立着一棵“消息树”,可是,海娃领着鬼子刚刚下沟,那“消息树”就倒下了。海娃明白,张连长他们已经发现鬼子来了。
  鬼子们走的满头大汗,蹲在沟里休息起来。海娃没有停下来,赶着羊继续往前走。他想,离鬼子远远的,要不然,张连长他们一打枪,自己和鬼子会一块被打死。可是半天也没动静,张连长他们也没打枪。
  正在海娃纳闷,着急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响,原来走在前边的黑狗踩上了地雷,轰隆轰隆,地雷连着爆炸了。黑狗们被黑烟盖住了,被地雷炸得东倒西歪,滋里哇拉乱叫。
  小胡子军官急得催海娃:“快快的,开路!”
  在海娃面前出现两条路,一条小路和一条羊道。羊道就是羊走的路,更窄更陡,比那小路还难走。
  海娃回头看了看,鬼子已经落在后面被石岩挡住,看不见了。
  海娃把羊赶到了羊道上,他想,这羊道上不会有地雷的。这时,几个黑狗嚷道:“怎么走到这儿了,走正道!”
  海娃大声喊道:“这条道我走过,比那边近!”说着,甩了几鞭子,羊群继续往前跑。
  鬼子和黑狗们赶着牲口吃力地往上走,又喊道:“牲口上不去啦!”海娃也喊道:“上了这个坎就好走了!”说着,又甩了几鞭子。
  小胡子军官好像觉察出什么,也大声喊:“慢慢的开路!”
  海娃不听小胡子军官的,头也不回地朝前走,一边走一边甩着羊鞭子。他想,马上就能见到张连长他们了。
   小胡子军官见海娃不停步,知道是上了当,就“啪、啪”地开了枪,而海娃跑得更快了。海娃攀上石岩,拨开草丛,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鬼子来了!快开枪呀!”
  鬼子和黑狗朝海娃不停地放枪,海娃拼命地朝前跑。海娃一下子跌倒了,他累得实在爬不起来了,这时,只听山上响起了一阵排子枪。海娃一听,高兴了。这是八路军的枪。他拼着命爬起来朝山上跑去。可没跑多远,又栽倒在地。一个八路军战士迅速跑过来,把海娃抱了起来。八路军一边跑一边喊着:“是个放羊娃,挂彩了!”
  张连长过来一看,惊奇地说道:“这不是海娃吗?龙门村的儿童团长,常给咱们送信的。”
  海娃睁开眼睛看到张连长蹲在他身边,眼里流出了眼泪。海娃心想,真丢人,见了张连长为啥要哭呀!他想擦掉眼泪,可是,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只轻声说道:“羊,……老绵羊……鸡毛信……”
  张连长一边给海娃包扎伤口,一边问道:“什么羊呀?”“信在哪里呀!”
  海娃断断续续地说:“老绵羊……头羊……信在尾巴下……不,尾巴在信下……”说着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等海娃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海娃发现自己睡在暖炕上,铺着红艳艳的大花绒毯,盖着的也是软绵的毯子,热得混身都有些难受。再一看炕沿上堆满了方合合、圆罐罐,都是些好吃的。这是怎么回事呀!
  张连长坐在炕沿上,见海娃醒来,笑着问道:“好些吗?还疼吗?”
  海娃问道:“这是哪儿啊?这么多东西是谁的?”
  张连长笑着说:“是你的呀!”
  海娃说:“不是我的。”他没见过这些好东西。
  张连长告诉海娃,他送来的那封鸡毛信可重要了,就是根据那信上的情报,八路军趁着鬼子到山里去扫荡,和川里的民兵一起端掉了鬼子的老窝。
  张边长摸着海娃的头说:“你真是咱们的小英雄,这些东西就是指挥部送给你的。”
  海娃脸红了,说:“我不要这些东西,我要一支枪!”
  张连长指着墙角说:“那不是枪吗!”
  海娃一看,果然有不少枪,都是缴获鬼子的。海娃刚想伸手跟张连长要一支枪,可胳臂疼得抬不起来……
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的故事
你们可能知道,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9月3日日寇投降,我国人民曾万众一心,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8年抗战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抗日的小英雄。他们像大人一样,顽强拼搏,流血牺牲,气贯长虹,可歌可泣。这些抗日小英雄的爱国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他们的英名我们不能忘记。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著名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的几个故事。
王璞的家乡是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943年5月7日,王璞和他的妈妈张竹子在日本侵略者面前顽强斗争,宁死不屈,高喊着“宁可抗战死,不当亡国奴”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118位乡亲一起,被万恶的日寇枪杀于完县桃树沟。
查路条抓环蛋
王璞的家很穷,靠租种地主的二亩半地过活。每年交完租子剩不了多少粮食,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到春季时没办法,只能靠挖野菜、树叶度日,小小的王璞心中也很不平,他想,为什么穷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吃不饱肚子,地主老财一点活不干还有吃有喝。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大举侵略中国,蒋介石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奋起抗日。
八路军就要来了,村里的人奔走相告。小王璞看着爹娘高兴的样子问道:“八路军是干啥的呀?”
爹告诉他:“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的,专门救咱们穷人的。”
王璞也盼着八路军来。他听爹说在大悲村八路军要召开群众大会,顾不得吃饭,和小伙伴山虎跑了三里地去看八路军什么样。
人真多啊,个个都兴高采烈。
王璞从人缝中看见一位身材魁梧的八路军在台上声音洪亮地讲着话,还挥动着手臂:“日本侵略者要灭亡我们中国,我们要团结起来奋起抗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王璞做梦都想去参加抗日,可是年龄太小啊!
村里来了八路军的骑兵营,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号兵,吹起小铜号嘀嘀嗒嗒的真好听。
小号兵把村里的孩子们都吸引来了,他说:“我教你们唱打鬼子的歌好吗?”
孩子们都很高兴,跟着小号兵唱了起来: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土炮,
挥动了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王璞和一伙孩子们唱得那叫高兴。
王璞凑到号兵叔叔跟前小声问道:“小孩能抗日吗?”
号兵叔叔肯定的回答:“能啊!小孩一样能抗日!你们唱歌宣传抗日 也是抗日啊!”
“那算什么抗日!又不打鬼子!”
“怎么不算抗日?唱歌宣传抗日,让大家齐心抗日,狠狠打鬼子,也是抗日啊!”
王璞忽闪着两只大眼睛,对啊,是这么个理,把小拳头一举,笑着说:“那,我们天天抗日!”
王璞一心想抗日,不久,他当了村里的儿童团长。
儿童团长也忙着呢!他整天带着一帮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八路军打了胜仗,他们给群众还演节目呢!
这一天吃过早饭,王璞找上山虎一块去站岗放哨查路条。他俩扛着红缨枪,还真神气。王璞爹是农会主任,叮嘱他们说:“仔细点儿,没有路条的人,一律不准通过!”
王璞笑着说:“您放心吧!我们决不放过一个坏蛋!”
正是三伏天,天气闷热,连一缕风都没有。王璞和山虎背着红缨枪,分别骑在两棵柳树的树杈上望着远处。半天,俩人也没看到一个人影。又渴又热,真想下去找个凉快地儿歇会儿。
忽然,王璞透过密密的柳条,看见弯弯曲曲的大路上走过来一个人。这个人穿一身白绸子衣服,东张西望朝他俩这边儿走来。
王璞小声对山虎说:“来人了,注意!”
俩人迅速下了树,可那个人不见了。
怎么回事啊?王璞迅速跑上了小山坡,发现那个人从后边的沟里走来,手里拿着一顶半旧不新的草帽,一边扇着一边从小路爬上了坡。
王璞悄悄绕到那人的后面,趁他不注意大喊一声:“站住!”
那人吓得两腿发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两只贼眼盯着王璞。
王璞厉声问道:“干什么的?”
“过路,过路的!”
“为什么偷偷摸摸不走大路?”
“这天太热,沟里凉快啊。”
“把路条拿出来!”
“路条?路条?我有证明信。”
那人找了半天,什么也没找出来:“我走得急,忘了带。小鬼,你让我过去吧,下次一定补!”
“不行!没有路条不能走!”
那人翻了翻白眼,口吃起来:“我有要紧的公事,耽误了可要你负责。”
“办公事,为什么不带路条?”
这时,山虎走了过来,王璞给他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赶快回村叫人。
那人蹲到树荫下不走了,王璞把红缨枪一挥,说:“走!到村公所去!”
那人一听到村公所,有点害怕了,站起来假笑着说:“好!走就走,正好我还没吃午饭呢!”
王璞端着红缨枪,那人在前面走。他东张西望两眼贼溜溜转。忽然,他回转身把王璞推了一下,抬腿跑了起来。他没跑几步,发现对面有两个人走过来:山虎领着农会主任╠╠王璞爹走来了。那人返回身又朝王璞这边跑,王璞趁他不注意一伸腿,把那个人绊倒来个嘴啃地。
那人被带到了村公所,经过盘问还真是个特务,是来探听八路军的军事情报的。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吃完饭,王璞妈妈在昏暗的灯下做活,王璞呢,趴在炕沿上就着灯光在认真写字。自从八路军来了,王璞上了学,学习特别积极。
在静静的夜里,突然有人叫门。王璞妈轻声问道:“谁啊?”说着赶忙下了炕。
外面的人小声说道:“大婶,是我啊!”
“是张班长吧?”
王璞妈把门开开,真是张班长。王璞也跑过去亲热地抱住张班长的腰,说道:“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八路军的张班长前些日子曾在王璞家里养过伤,一家人对他尽心照顾,王璞和张班长也混熟了,张班长给他讲了很多八路军抗日的故事。
张班长进到屋里,急忙问道:“大叔在家吗?”
“他今儿个去区上开会了,有什么事吗?”
“我想让他带个路。”
“上哪儿去啊?”
“去贾各庄那边。”
王璞在一旁听了,说:“张叔叔,让我给你带路吧!我去过那儿,知道怎么走。”
张班长犹豫了一下,王璞妈说:“就让他去吧,这么晚了,别再找别人了,也该让他锻炼锻炼了。”
王璞领着张班长上了路。
一开始,他们从河滩上走。可是,河滩上人来人往,就拐到山上走小路。天很黑,王璞踩到一块小石头脚一滑眼看着要掉下去,张班长一把抓住了他。再一看,王璞的脚和腿上都被扎破了,流着血。
王璞说:“不要紧,咱们快走吧!”
周围黑咕隆咚,只见村子里有点亮光。可为了安全,张班长让王璞绕过村子走。
绕着村子走就远了好多,只能从大沟里走,还要多爬3个山头。
王璞的小褂都让汗湿透了,索性脱了下来。两只脚两条腿拉了好多条口子,王璞咬着牙往前走。再翻过一道山梁就是贾各庄了。这时,“哒,哒,哒”一阵枪声传了过来,王璞的脚步停了下来。张班长听了听,说:“不要紧,这是敌人在乱放枪。”
王璞心想,更不能进村走了,只能钻到深沟里绕着走。王璞说:“张叔叔,你放心,从大沟里走一样能去莲花洞!”莲花洞是贾各庄村边上的一条沟。
张班长听了满意地说:“行,就按你说的从沟里绕着走吧!”
他们在深沟里走着,到处是荆棘乱草。王璞用红缨枪轻轻点着地,摸着石壁领着张班长往前走。穿过这深沟,多走10几里地,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他们要去的莲花洞。
天已经快亮了。他们在沟口看见有许多八路军和游击队员,只见一位八路军叔叔走过来笑着说::“不简单,不简单!你们这是从敌人的鼻子底下闯过来的啊!”
张叔叔把王璞拉到前面说:“全凭这个小向导啊,又勇敢,又机智!”
日本鬼子又要来扫荡了,张叔叔把王璞托付给一位游击队员,带着八路军迅速转移了。
“自制瓶瓶雷”炸汉奸
抗日的时候,地雷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炸得鬼子血肉横飞,心惊肉跳。
王璞和他的小伙伴山虎和二兴也琢磨要自己造地雷了。三个人商量了几次,王璞最坚决,他说:“咱们自己造地雷没问题。”怎么造呢?王璞说:“听游击组的说,一磺二硝三木炭,咱们试试看。”
三个小伙伴说干就干。王璞胆子大,从石崖上刮下不少硝面,山虎从自家锅下面掏出一大堆木炭,二兴把他们家薰馒头用的硫磺抓来一大把,他们就开始自制地雷了。他们把这三样东西捣成面,用水搅匀了,放在大石上凉干,再装到玻璃瓶里,然后,在瓶盖上钻个眼,插进一根砸成锯齿形状的铁条,周围封上十来个火柴头,再用一条长绳挂在铁条头上,自制的地雷就做成了。
三个人把自制地雷拿到村外埋好,都躲在树后边,王璞使劲一拉绳子,真的爆炸了,他们这高兴啊!他们还给自己制造的地雷起了一个挺好听的名字:瓶瓶雷。
这一天,王璞背着筐子去割草。他发现头一天做的两个瓶瓶雷还在筐子里,他怕瓶瓶雷发潮,就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王璞把褂子脱下来割草去了。
就在王璞专心割草的时候,他忽然听见有人的走动声。扭头一看,有三个人走过来了,一个穿着黑绸长衫,戴着金丝眼镜,拿一顶草帽,像是汉奸,两个穿黄军装的日本鬼子。王璞一惊,可来不及跑了。
汉奸问道:“干什么的?”
王璞说:“没看见吗?我是割草的。”
一个挎着洋刀的鬼子翘起大拇指对王璞说:“小孩,大大的好,你的,带路!”
带路?王璞心想,没门,可他没吭声。
汉奸穷凶地嚷道:“没听见吗?太君让你带路!”
怎么办?王璞一扭头,看见大石头上的两个瓶瓶雷,心生一计,他装作顺从地说道:“行,我给你们带路。”
王璞朝大石头走去,那个汉奸喊道:“干什么去?”
“去拿我的褂子啊!”
王璞走到大石头跟前,拿起褂子故意抖了两下,忽然,他叫了起来:“唉呀!我的肚子疼,好疼啊!我去拉泡屎,这就来!”
说着,王璞把褂子扔在大石头上,跑到大石头后面蹲了下来。
汉奸发起了火:“快点!真他妈啰嗦!”可一想,反正他跑不掉,就掏出了烟卷,点上一支,两个小日本也凑了过来,三个人抽起了烟。
王璞趁他们三个人点烟的功夫,迅速把那两个瓶瓶雷牢牢拴在了小树上,一翻身溜到了坡下面。
只听汉奸在喊:“他妈的,完了吗?”连着喊了几声也没有回声,汉奸有点着急了,急忙往大石头那儿跑,想看个究竟。可大石头后面连个人影也没有,汉奸一不小心,脚绊住了拴地雷的绳,两个瓶瓶雷爆炸了,两声巨响,“轰,轰!”只见那汉奸一声“妈呀”大叫,眼镜掉在了地上,趴在那儿不敢动。他的脸上被碎玻璃渣扎得成了许多小红花,两个鬼子也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宁死不低头,誓死抗日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6年,斗争更加残酷,日本鬼子实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一次又一次地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扫荡。
围剿、扫荡,吓不倒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野场的老百姓都行动起来准备与日本鬼子决一死战。村子里家家户户,把粮食都藏了起来,把吃水井都封了起来,特别是,把八路军留下的一部分枪支、弹药、被服都藏了起来,连儿童团员们也都做好了斗争的准备。
儿童团长王璞亲手在抗日小学的墙上贴上了一张&抗日公约&:
我们是抗日儿童团员,誓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坚决做到:
1、? 不上鬼子学,不念鬼子书;
2、? 不吃鬼子糖,不上鬼子当;
3、? 不向鬼子说实话,不给鬼子带路;
4、? 不暴露八路军,不说出村干部。
1943年5月1日,日本鬼子又对野场开始了规模更大的扫荡。可是他们来到野场村里
空荡荡的看不见一个人影,他们要寻找粮食、财物,不知道都藏在哪儿,他们要放毒,找不着井口。
野场的老百姓,壮年男子都跟着游击队走了,老人妇女和儿童都躲到了附近的
桃树沟里了。
王璞也和妈妈躲到了桃树沟,可是他并没有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他是村里的儿童团长,主动担起了放哨的任务。
五月七日天刚亮,大队的鬼子兵分两路向桃树沟奔来。原来,是一个怕死的坏蛋告了密,把敌人带了来。
“叭,叭!”枪声响了起来。王璞抬头一看,在桃树沟两边的山梁上有不少穿黄衣服的鬼子,山梁上还架着机枪。
王璞大声喊道:“乡亲们!敌人来了!”
山上的敌人大声喊着让大家赶快集合,沟口的敌人把乡亲们逼到一个高地上。
鬼子们端着枪在人群里推推这个,搡搡那个,凶狠地大叫着:“八路军的干活!”、“你的,村干部的干活!”
一个鬼子一把抓住王璞的衣襟,问道:“你的,小八路?”
王璞摇了摇头,鬼子推了王璞一下,又大声喊道:“八路!”
王璞也大喊道:“不是!”
鬼子用枪托狠命向王璞的腿上砸去,王璞摇晃了一下,使劲挺住了。他心里狠狠地说:“狗日的,不就这么两下子吗,看将来怎么收拾你!”
鬼子队长也气急了,跟翻译官嘀咕了几句,翻译官朝人群大声喊道:“八路军的枪支、弹药、粮食在哪儿藏着,谁要知道说出来,皇军重重有赏!”
人群里没有动静,翻译官扯着嗓子又喊了两遍,还是没有人说话。
鬼子队长气得暴跳如雷,大叫一声,敌人的机枪“哒、哒、哒”叫了起来,可是,子弹是朝天放的。
翻译官又叫起来:“你们不怕死吗?快说!”
这时候,只见王璞妈站了出来,挺胸昂首,指着翻译官骂道:“你这条哈叭狗逞什么凶!”她又转过身对大伙儿说:“乡亲们!不要怕,八路军会回来的!八路军会为咱们报仇的!”
王璞瞪着两眼,攥着拳头,也从人群中站出来,大声喊道:“爷爷奶奶们!婶婶大妈们!儿童团员们!八路军的枪支弹药不能说,我们宁可抗战死,不当亡国奴!”
人群中发出了怒吼,大家齐声喊道:“宁可抗战死,不当亡国奴!”
儿童团员们也喊道:“誓死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鬼子队长举起了洋刀,狂叫:“统统的八路!”王璞高昂起头,举起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鬼子队长的洋刀落下来了,机枪“哒、哒、哒”又响了起来,扫向人群。王璞母子和118位乡亲被残忍的日本鬼子杀害了。
文章作者:
文章出处:
文章浏览次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