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60岁时看三国志之辅佐刘备会觉得刘备最厉害

看到一句话:“20岁看觉得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最厉害。”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风头无尽。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这个,没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也都没能保住,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40楼 人家看演义,你就扯历史。人家讲历史,你就扯演义。备哥哥一卖草席的,能当上皇帝,还不够厉害么?
102楼别搞错了,那时刘备在徐州的时候糜竺才支持他的,之前呢,而且徐州被占,刘备四处流亡,直到占领荆州,这期间糜竺还满世界运输物资给刘备?
糜氏就是大财团,经营大米的,那个年代有粮就有兵,不然曹操屯田作甚。
还用比吗,刘备 诸葛亮就是三国神话出来的,诸葛那么神刘关张那么神勇加上个七进七出的赵云,诛曹还不探囊取物?要非曹操有病早逝司马家夺权,还轮到蜀国得瑟! 95楼97楼100楼呵呵,刺董失败,曹操又能搞起一支军队,什么叫小说?刘备没诸葛亮之前不是兵不过万,将不过关张赵?随便你去翻哪本书,赤壁后,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攻取了荆州,后又带赵云,张飞驰援蜀中,后来又评定南中,攻取曹魏两郡,你说曹操落魄,跑到家族,家族哥们一给力马上就搞起一支军队,这和刘备能比?而且曹操家族又猛将辈出,夏侯,曹家出了多少,而后曹操又得荀彧,荀攸,郭嘉之辈,这时刘备有什么
还用比吗,刘备 诸葛亮就是三国神话出来的,诸葛那么神刘关张那么神勇加上个七进七出的赵云,诛曹还不探囊取物?要非曹操有病早逝司马家夺权,还轮到蜀国得瑟! 95楼97楼 就刘备 曹操两人而言 刘备比曹操强在哪里?曹操没落魄过吗刺董失败曹操不是在逃亡?,曹操那么有钱还用盗墓?三国演义只是小说罢了,你要是当正史尽信小说,你就输了
你确定?刘备比曹操还要腹黑啊,徐州靡芳举家投奔他,还能说没有钱?新野百姓真的愿意追随他跑?不是被迫的?最后新野百姓死伤狼藉,刘备损失轻微《老婆死了算啥》如果没有新野百姓阻挡住曹军,你确定刘备逃得走?荆州士族为啥不愿意拥立刘备????
还用比吗,刘备 诸葛亮就是三国神话出来的,诸葛那么神刘关张那么神勇加上个七进七出的赵云,诛曹还不探囊取物?要非曹操有病早逝司马家夺权,还轮到蜀国得瑟! 95楼还有一份匡扶汉室的责任。
还用比吗,刘备 诸葛亮就是三国神话出来的,诸葛那么神刘关张那么神勇加上个七进七出的赵云,诛曹还不探囊取物?要非曹操有病早逝司马家夺权,还轮到蜀国得瑟! 将勇就够了?你以为打仗不用计谋不用兵不用钱粮,诸葛亮上任,刘备兵不过万,将不过关张赵就新野小地,结果三分天下,你去试试?刘备不厉害历经数次兵败不仅没死,反而各路诸侯接济,你穷困潦倒看看有几个接济你的,曹操当校尉的时候,刘备在卖鞋,曹操灭黄巾升了大官,因为他有钱,刘备却只能解散部曲当个县尉,还得被欺负,曹操讨董有多少兵马战将,刘备除了两兄弟还有什么
78楼89楼夏侯家你直接无视了?你叫夏侯渊,夏侯惇,夏侯恩等人情何以堪,曹操父亲去徐州的时候多少财物你知道吗,而且曹操年轻时就是校尉和袁绍一样,这时刘备还在干什么?
曹操两家人保他一个人还没有家!??夏侯家曹家都力挺他
49楼52楼58楼62楼64楼 古代帝王和现在的败家子能一概而论?你当太子这么好当,皇帝这么容易坐上去?
85楼话说中山靖王儿子有上百个!到刘备那连皇亲都算不上了!
78楼你是袁绍有家族我信,曹操家族哥们你读历史了吗 他家族有什么啊曹操
还用比吗,刘备 诸葛亮就是三国神话出来的,诸葛那么神刘关张那么神勇加上个七进七出的赵云,诛曹还不探囊取物?要非曹操有病早逝司马家夺权,还轮到蜀国得瑟!
刘备是最早的广告高手,一句“我乃汉室宗亲”造就了鼎立一方的君王。
原因一:“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原因二:“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曾几何时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老骥伏枥、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原因三:“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所以楼主你的标题就不成立
33楼以人为本这句话就是出自刘表。如果你绝的在仁心上刘表比不过曹操,你可搜索下"人脯"。
34楼一个成功人士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骗子的路永远是越走越窄的。
35楼刘璋 刘表 刘晔 刘巴....这些都是宗室,那个时候宗室根本不值钱。
72楼曹操白手起家是我听过最大的笑话。曹操举孝廉当官的时候刘备在织席贩履,曹操用家产招兵买马的时候刘备还在被督邮索贿。就你这何来勇气起一个叫智者的ID啊。
曹操20岁因为家世被举荐为孝廉当官,搁到现在连考试都不用考。刘备20岁在自己做些手工活养活自己。曹操起家是散家财招兵买马,基本属于家里给钱开公司。刘备起家是跟着几个好兄弟从底层开始打拼,还屡次失败辗转半个中国。你觉得谁更安稳?
67楼71楼皇叔是实在没有拿的出手的名分才找了个中山靖王刘胜的xx世孙的名分,前期根本唬不了人,到后来皇亲国戚要依靠他才大伙都装傻承认了。曹操刚好相反前期的曹姓和夏侯姓都是大族是曹操起兵的支柱,反而是后期挟天子惹众怒才被骂是太监之后。所以刘备才是起步最低的。
刘备好歹有个皇叔名份,曹操他家有什么啊 他家是宦官,古代那时候最看不上的就是宦官啊,曹操才是白手起家大哥
67楼他是皇叔,名义上说恢复汉家山河,打的也是此旗帜,曹操也只能挟天子令诸侯比他差多了,真不明白为什么要重点写他的形象,
少年多看看正史不要把小说当历史。
曹操司马懿都是富二代。
刘备起点怎么不低了。
没有家族支持吗,你回去多看看书吧
48楼49楼52楼58楼62楼是啊!现在的许多败家子不也有这样的想法吗,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享受了生活的人更知道珍惜隐忍是不是?吃完用完败完了 才好东山再起嘛。
说对了,这正是刘备的强悍之处。黄巾起义的时候曹操是什么级别,曹家和夏侯家是什么状态?而当时刘备就一个破落宗族子弟,这样的人放当时就在“太多”和“太JB多”之间,光那啥刘胜的子孙有心情的可以去查查有多少人。哪个王朝到最后都是宗室子弟满地爬的状态,你不是刘表刘焉之类人的堂侄孙之类,好意思说自己是宗室的?还有张飞,说他有钱是可以,但是什么出身?张飞这种放当时就叫“贫寒”,当时商人和中等地主是没什么政治地位的,别忘了那时候是荐举制,没有家室背景想当官难于登天,要不黄巾一起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政治投机者(当然刘备自己本身就是)出来搞民团。当时刘备说“起兵”,其实就可以看作是花钱拉起个雇佣兵团,跟清代李鸿章他们奉旨搞团练的地位比起来就是云泥之别。到后来刘备居然能据了徐州,能不NB?就当时他这么大的军阀再找出一个他这种出身的看看?不要拿现在的情况或者近代的情况去类比1800年前。
可惜在坐拥荆蜀爆富后,对于用人政策的微妙变化,对于蜀政的处理,以及对皇宫等的问题,是一个不如一个啊,以致于教育出神奇的阿斗来。 48楼49楼52楼58楼你怎么知道他苟活着不是为了东山再起呢?已经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能苟活下来也是一种隐忍的本事.
可惜在坐拥荆蜀爆富后,对于用人政策的微妙变化,对于蜀政的处理,以及对皇宫等的问题,是一个不如一个啊,以致于教育出神奇的阿斗来。 48楼49楼52楼自己苟且活着还叫大智吗?只能说他就是想苟且活着,别人也认为他就是一个窝囊废。
点击加载更多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91|回复: 1
为什么说60岁时看三国会觉得刘备最厉害?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上等兵,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上等兵,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昨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启程赴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中国国家主席9年来首次访巴。昨天,习近平在巴基斯坦主要媒体发表题为《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表示,这是我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但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巴友谊源远流长,在两国历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精心培育下,中巴友谊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根深叶茂。
  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及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变化,中巴关系一直健康稳定发展。早在50 年代初期,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百废待兴。在这种极端困难时期,为支援巴基斯坦民族独立和经济建设,【DJ网站www.】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领导人就毅然做出决定,派出数万大军,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中巴公路。这条用无数战士的血汗铺就的中巴友谊之路,创造出两国间的奇迹。从此,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这条友谊之路输送到巴基斯坦,给以巴基斯坦人民最强有力的支持。
  而在历次事关彼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巴同样也给予了中国最无私的支持。如上世纪新中国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时刻,在台海问题上,在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巴都做到了立场坚定。同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始终给予中国最强有力支持。
  重大灾害面前,巴更是做到倾囊相助。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全部战略储备帐篷,运送了22260顶帐篷。为了节省运输机的空间,多载些救灾物质,【广告机www..cn】随队的医疗队拆了座椅,以这样的姿势飞往中国救灾……而在2013年,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中国同样第一个提供救灾援助。
  中巴的情谊,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友谊,而是铁哥们儿。
  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年来首次访巴,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巴在经济交流方面越来越密切,贸易额连年上台阶。今年,恰逢“中巴友好交流年”启动,巩固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重中之重。www./play/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中文舞曲 &www./zhongwenwuqu/&】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可以带动巴基斯坦各地区发展,从而让巴基斯坦广大民众得到实惠。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传统的合作伙伴,数十年来风风雨雨,同舟共济,成为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典范。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真诚合作,携手并进,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但中巴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成效凸显。
阅读权限100
威望46661 点
E币247150 个
在线时间1566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E币247150 个
威望46661 点
快乐国庆勋章
射手座可申请
&Powered by趣谈三国:60后“剩男”刘备事业可败理想不可败
电视剧《三国》中的刘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事业可败理想不可败 哪怕颠沛流离也要以人为本 敢于向80后请教
  史上那些坚强的剩男
  三国的故事,谁都可以讲上一两段,那些人和事多是已知,很少未知;多是透明,很少不明。要费神再去讲那段故事,罗贯中已做了这项工作;要费神再去捅出那段真相,易中天已做了这项工作。没你什么事。
  不过,历史是人心写的,也是写人心的,我们不妨用心去体验一下那段历史。
  怎么去体验?穿越!我们选择一个穿越点:公元207年的新野,那时赤壁之战连影子都没有;选择一个穿越的角色:刘备。对,你就是刘备。好惨啦,你46岁了,才生第一个儿子,你不过是一个事业编制的县令,手里不过几个民兵团,但你满怀壮志,要匡扶汉室,你该怎么办?你能怎么办?
  刘备的困境:
  家业上的剩男 事业上的剩男
  如果你是刘备,如果你处在公元207年的南阳新野,想必你的心情无比焦虑。从家事来说,还在老家时就死了几任妻子,乡亲们都说你是克妻的:“数丧嫡室”。如今46岁得子,连仙鹤都高兴得跑到产房外歌唱。可人家50后曹操(155年出生)呢,比你大不过7岁,可他儿子曹丕这一年21岁,曹植这一年16岁,都已成器了。
  不和50后比,且和80后孙权(182年出生)比,孙权这一年也还没子嗣,不过不急,人家还不过25岁,两年后长子孙登出生,孙权也不过27岁。跟人家姓曹的姓孙的比家事,你差一大截。
  不比家业比事业,那差的不只是一大截了。人家50后曹操46岁时在干嘛?在进行官渡之战,这一单做得大,把北方的业务基本搞掂了。到207年这一年,又把边远地区的乌桓搞掂了。业务干得一单比一单漂亮,心情当然也好,觉得自己不老,于是就在这年写了一首好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家志在千里,你刘备只在新野这个百里之地萎缩着。人家80后孙权呢,他爸是孙坚,他哥是孙策,他是富二代,江东的千里江山是现成的,你刘备哪有这个福气?
  你刘备在干嘛?带着关羽、张飞和赵云在训练民兵,在看刘表脸色。你急不急啊?急啊!上一回和刘表喝酒,半路上厕所,蹲上马桶,大腿上脂肪就鼓鼓地堆起来,这就是长期脱离革命战争的结果:屁股不挨马鞍导致髀肉复生。事业倒退,赘肉却涌出,能不让你心酸的眼泪一行行掉落吗?
  启示一:
  任何时候都不要给人生下消极定论
  一个人到了46岁,事业不过如此,似乎可以给人生下消极结论了。而消极的表现之一就是走向世俗化,“求田问舍”,到处买房子保值。理想吗,不过是一个笑话。你内心期许自己是一个英雄,周围的人却笑话你是个狗熊。这个时候,理想能丢吗?不能丢。就在那段时间,有个叫许汜的人来见刘表,刘备也在座。许汜据说是个国士,却谈起了自己一路上如何投资房地产,购买农业用地。许汜谈了一阵房地产投资,忽然提起一件事:“我去名人陈登家拜访,他却不理我,也不跟我交谈,睡觉时,他睡上床,我睡下床。”
  逮着这件事,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怒了:“你姓许的好歹也是个国士,可国家烂到这个样子了,等着我们去做的大事有好多,你还好意思去买房子买田产,你心中除了自己的楼盘还有天下吗?你做人这么烂,人家陈登都不好意思跟你打招呼了,我刘某要是和你住一块,则要将床升到离地一百尺的空中去,离你更远。”
  评点: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到多买几间房收租金,国士都蜕变了,作为身处207年,赤壁大战前夕的刘备,你能这样吗?不能这样。多置几个楼盘,多买几个农场,还来不及生息,曹操的83万兵马一来,全都化为乌有,你刘备也抱着你的产业,抱着你的理想,一起完蛋。
  从今天来看,投资房地产当然没错,而且是正道,可你不该是刘备,是刘备就不该谈这个,因为,你是国士!你要旗帜鲜明地拒绝世俗化。
  刘备对许汜的鄙视,其实是英雄对精英的鄙视。
  英雄是创造时代的,精英是顺应时代的,如果一念之差甘心做善于经营自我的精英,曹操这样的大英雄一来,你精英也做不成了。
  启示二:
  引进80后新生力量诸葛亮的新思维
  理想不能丢弃,但到46岁了还如此落魄,得检讨了,不是检讨理想,而是检讨实现理想的途径。事业不成,一定是思维方式有问题。
  你刘备不是没有考虑过思维方式的问题。你说你与曹操的行事方式思维方式都如同水火般不同。曹操急,你宽;曹操暴,你仁;曹操狡,你忠;与曹操思维方式相反,事业才有可能成功。可是一直不成,你从中原被扫除到了南阳,从豫州市长变成民兵团长。
  趁着在新野休整期间,整理一下思维,最好请教他人。据说乡下有个80后的后生诸葛亮(181年出生),点子多,不妨去请教他。叫我61年出生的刘备请教他81年出生的诸葛亮?我的年纪都可以做他老子了,去请教他,好意思吗?
  去,一定要去。天下格局在变,思维也在变,50后、60后甚至70后的,脑筋转不过弯来,80后的却可以转过来。
  80后诸葛亮,果然思维开阔:既定方针“匡扶汉室”不变,但可以换家店。你过去的思维老是围绕着中原打转,此路不通,我们不妨将目光向南向西偏一点。先偏南——荆州,就在曹家和孙家的夹缝中——荆州,求得事业的第一桶金。然后是西边:西川。那也是家很好的店,店面大,沃野千里,店主却不精明,刘璋暗弱,正好归你。“匡扶汉室”这面旗插在中原和插在成都差不多,就怕没地方插。
  只是视野稍稍一挪,顿时海阔天空。也许你刘备真的不适合在中原创业。有一次曹操问裴潜:“你认识刘备,这人怎样?”裴潜说:“这人不适合在中原混,适合在边远地区混,扼守边关险要,足可做一方雄主。”
  评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要改变思维模式,很难,可能只能从另一代人那里去寻找思维的闪光点。诸葛亮的聪明,不只是个人素质,同时也因为他具备60后、70后所不具备的时代思维特征。刘备幸运,此路不通的时候,及时向下一代后生请教。
  启示三:
  不要太着急控股
  人心才是最大股份
  还是在207年左右的新野,刘表病了。把你刘备叫过去,病床上忽然抛出一番这样的话:“我儿不才,众将凋零,我死后,荆州归你。”也就是说荆州这么大一家公司就是你的了,你百分百控股了。当时的荆州可不局限于当今湖北的荆州,而是涵括河南南阳,整个湖北和大部分湖南。
  好大的诱惑啊!多少年颠沛流离,多少年“枪林弹雨”,不就是为了有块地盘可以插“匡扶汉室”这面旗吗?现在可以和平移交给你了,要不要?
  站在刘备的角度想一想,要不要?不要!
  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傻呀你?要了才傻呢。
  因为转让方刘表是有合法继承人的,是有一套合法继承程序的,即使刘表本人也不能违背这套程序,刘表说要让给刘备,他自己的威信也会随之下降,因为众多等着从接班人那里捞好处的文武官吏会不惜站到刘表的对立面,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在这个关头你刘备接手,你的嘴脸就一下子暴露出来:这不明摆着欺负孤儿寡母吗。带着这样的嘴脸接手荆州,刘表的手下不会服你,就算原来服你的也不好意思帮你了。地盘到手,人心溜走。控股不是最重要的,控股人心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曹操可以这样操作,但你刘备千万不要这么操作,因为你打的招牌就是仁义。
  再大的诱惑,你也得憋住口水,心里再想也得说不想。这一步操作对了,才会有一年后曹操千里大追击时,十万百姓跟着你,荆州的精英宁肯离开大本营也要跟随你,你才会说出这么一句话:“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你刘备可能是这句话的老祖宗。
  评点:不要说刘备虚伪,不要说刘备笼络人心,笼络人心不只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诚心诚意才干得来的活。在几十万追兵赶着走的情况下,你就能靠着个虚伪的念头叫一个地方的十万百姓和精英死心塌地跟你走?恐怕只有一大帮人赶着你杀。前面的让,换来后面的“跟”。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唐 刘禹锡
  这是一首五律,八句40个字要写尽刘备一生功业,不能面面俱到,得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细节。首联写“英雄气”,是做一个高度的总结,就是说刘备永垂不朽的意思。接下来用一个“鼎”,一个“钱”,写他的功业和抱负。功业吗,就是三足鼎立占一份;理想吗,是兴复汉室,可这个太抽象,刘禹锡却从经济领域、货币领域写,原来就是要让天下人用上汉朝的货币:五铢钱。至于成败吗,就写两个人:丞相诸葛亮辅助开国,不肖之子刘禅亡国。结局呢?不写邓艾如何进兵,成都如何投降,姜维如何悲愤。都不写,却只写一帮歌女舞女,从成都押解到洛阳,凄凉起舞。亡国之痛,从一番歌舞就可领略。
  细节决定成败,一家公司如此,一首诗如此,一部电影也如此。( 刘黎平)
(本文来源:
相关微博推荐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教育48小时评论排行
校园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20多岁看三国觉得孔明很厉害;30多岁时看三国觉得曹操厉害;40多岁时看三国觉得刘备更厉害,这是为什么?_百度知道
20多岁看三国觉得孔明很厉害;30多岁时看三国觉得曹操厉害;40多岁时看三国觉得刘备更厉害,这是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30岁时候自己的理想,才知道心计是最可怕 最厉害的。,看刘备临死之时都能骗住诸葛亮让他死心踏地的辅佐阿斗,看曹操从一个夏秋打猎的汉子到一国丞相。40岁商业竞争厉害。当然厉害20岁时候只注重表面 看诸葛亮呼风唤雨 自然觉得厉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看到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这个,没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将领也都没能保住,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
谢邀刘备,公元161年出生,208年赤壁之战收荆南,219年汉中之战进位汉中王也就是说,刘备真的成大气候独霸一方已经是60岁了..之前一事无成数十年...20岁意气风发,自然崇拜强者,喜欢才华横溢白手起家之人40岁人到中年,棱角磨平,尊崇宣王这种打工仔混成老板的榜样60岁步入老年,锐气精力都已经不足,仍旧可以坚韧不拔成就事业,自然是榜样
没经历过大起大落,很难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45岁还一事无成的男人,是如何保持那种永不甘居人下的野心的。
因为我真的有这种感觉,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觉得曹操、司马懿、诸葛亮都很厉害。偶然有一天再读《蜀书先主传》,我不禁流泪了!你认为司马懿隐忍很厉害,可他是世家豪族啊,就算不争权势也不见得有什么损失,在底下默默打工几十年忍受尚且容易。只有经历过一手创业再经历彻底失败的人能明白刘备的强大,尽管曹操也有濮阳之败,家业几乎尽丧,但相比刘备这一生实不算什么。当一个人获得一定成就再全部失去,那样的心理打击非是一般人所能承受,有人自暴自弃彻底堕落,有人穷困志断,不再某图弘志。我想问你们得到过,然后失败过吗?你这一生可以失败多少次?我经历的是公司仍未崩溃,伙伴大多已率先离去,剩余之人正为那仅存的利益反目相争。生死存亡关头,又能有几人相随?刘备从华北破黄巾,却被张纯贼兵大败,几乎身死。刚得徐州既为吕布所袭。复得徐州为曹操所败。聚旧部于豫州与曹操再战复败,再就是弃新野,走当阳。很奇怪刘备早年一生都在逃亡,但他所到之处无不得人心。在公孙瓒麾下时就得田豫、赵云,在徐州得糜竺、孙乾、陈登,在豫州又得刘琰、袁涣。或随刘备一生逃亡,如陈登、袁涣、田豫这等虽不在帐下,仍对刘备口赞不绝。《灌篮高手》中赤木刚宪和三井寿,三井受过一次挫折就已堕落,那么赤木刚宪身具那么高的天赋却不得志呢?赤壁之战时刘备已48岁,汉中之战,刘备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击败曹操时已59岁。阮籍一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不知叹尽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阮籍、嵇康这种心怀天下大志的人,终未免在司马家淫威之下煎熬。自我失败以来,一直十分消沉,虽然不至于没了雄心,但已经没有了那种狂热的激情,要让我再一股热血的去做什么,我完全办不到。常常还觉得“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样的生活很好。看史书看小说,不过是几天的事情,我也才二十多岁,但我要以什么去面对我现处于的迷茫?假设我很有才华吧,那么我该把才华施展在哪一个领域,并且保证一帆风顺?我要计划的可是今后数十年的人生。我想这种现代年轻人的通病,绝大多数人在面临。你们也许都很有才华,但要度过这个迷茫时期的心理障碍可就太困难了。------------------------------------------------------- 同学讽刺刘备装孙子装得厉害。那我引一段煮酒论英雄的话,难道说不正是刘备?韩信受胯下之辱,曹操受吕布之袭,求兵于袁绍,几乎要送人质称臣又是否够狼狈?司马懿装病夺曹爽兵权。刘秀之兄刘演是大丈夫了吧,待人坦诚,侠肝义胆,结果让刘玄给杀了。刘秀当时怎么样?刘秀当时立马跑去骂刘演犯上作乱,不识时务,然后夜里偷偷面着枕头哭。每一个人都需要机会需要舞台,没有时机,即便经世之才也只能埋没,英雄都是应时而出。刘备的成就比不上刘邦、刘秀,甚至比不上曹操、孙权。有人说英雄不以成败论又以什么而论?我相信古今很多像刘备一样百折不挠的人没有成功,失败得一塌糊涂。有才华的人再多,观众最多也只在乎前十名。西方有一位国王叫西西弗斯,他因为绑架死神受到惩罚,不断的把巨石推上山,巨石永远都是半途滚下来,他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但他永远不会放弃。至少他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并不是默默接受当前别人给予你的一切,并且你满足那一切。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最初匿名就是不像让人看到我那种幼稚情怀和无逻辑的叙述表达,却没想到反受关注。我并不崇拜刘备,在我看来古今名人跟普通人一样,有私欲、迷茫、堕落、卑鄙、虚伪的种种特性,绝大多数人只看到古人风光时,曾经的失败和无能看上去就变得微不足道。我也不倡导什么心灵鸡汤,事实确实就是绝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努力永远都是失败者,张超、臧洪、公孙瓒、毌丘俭、张鲁乃甚至更多连在历史上都未曾留名的志士。需要心灵鸡汤的是阿Q那种精神不败,失败者需要的只是承认失败,面对失败,克服失败,也就是知耻而后勇。----------------------------------------------------------过千字不能回复,直接修改放上来,答题主的问题,看到这里不必再看下去。 按 这位兄台的说法。【纵观历史,刘邦,刘备,宋江,朱元璋等辈皆是传统中被认为的“人杰”。但是如非恰逢乱世,他们也不过是一个地痞流氓,一介贪官污吏。刘虞、刘表、刘璋、刘岱、刘繇、刘宠之辈,皆已有了留名史册的入场卷。可是成败本就靠运气。是适逢乱世导致他们失败,不然他们在史书中的评价会比刘邦,刘备,宋江,朱元璋之辈高。只是刘邦,刘备,宋江,朱元璋这几个特例,比任何刘虞、刘表、刘璋、刘岱、刘繇、刘宠之辈都要高。但是这些人做不得偶像。读史本需超然物外的去读,如代入感太强,则会有失偏颇。活在当代,自然要以当代之人杰为偶像。古之升斗小民,苟活于乱世,自然寻得一丝庇佑便念其恩德。而今人人皆已身具人权,反观史册,自当报以“观戏”之姿,不应入戏太深。刘备,实乃小人也,不足为敬。】我以为真是读书不读全的毛病啊!刘备当官,县民找刺客去刺杀他,被刘备诚意打动离去。刘备与百姓吃同一个碗,坐同一张席子。刘备治国“训章明法、“劝善黜恶”史书均有所载。你即便要怀疑史书的真实性,也得举证啊?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成为后世之谈。朱元璋更是一生在杀贪官污吏。你若要黑他们地痞流氓,贪官污吏。好歹拿点干货可好?读书不全,说话真是雾里云烟。刘虞与公孙瓒决战兵败,乃是不习军事,与运气何干?刘表北不能制曹操,西不能战孙权,南不能平交州,是力不所及,何谈运气?刘璋统治下先后有张鲁、甘宁、赵韪为乱,乃是治国无能,与运气何干?刘岱、刘繇、刘宠皆兵穷败亡,无百战之能,与运气何干?按你这说法世界上一切成功岂非都靠运气?富二代家里有资本是运气,刘备人品好一点多认识一些能人是运气,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还是因为苹果正好砸到他头,是吗?今时偶像的标准原来还由阁下来定,那么试问谁人能打偶像?三观不正,确实莫要读史,读史正是要尽量站在史人的角度去理解历史。按你说今人皆具人权?你以为今时今日的人权很先进文明?没有历史不断的发展进程,你谈什么人权?按阁下之逻辑,孔丘、悉尼、释迦的硬知识比现今高中生都不如,那么来说古今圣贤也只雌黄小儿罢了。为什么我说读书要读全,阁下不但书读的少,就是本文不看既论,我早就说过。“我并不崇拜刘备,在我看来古今名人跟普通人一样,有私欲、迷茫、堕落、卑鄙、虚伪的种种特性,绝大多数人只看到古人风光时,曾经的失败和无能看上去就变得微不足道。”政府领导人不能与国家挂钩,那可是我少年时一贯的看法,现今看来实是自欺欺人。当政府执行国家事务的时候,你跟我说政府和领导人不和国家挂钩,那么讨厌毛的人岂非不应该用红色纸币?他们看了不觉得讨厌吗?历史没写出的部分的确需要挖掘,但要怎么挖掘?这里就是要多读书了。不仅要读小故事,还要了解故事背景。要明白什么时代流行什么文化,什么思想,什么制度,这样才能够分析出古人的行为,所以才说尽量在站那个历史去看待历史。不该像你如此不学无术却大放厥词,自行补脑。杀功臣等于地痞流氓?阁下走南闯北游览名山大川之际,一定超尘脱俗,自是不理解政治权谋。全文无一点论及刘备非权谋之辈,反之他既是英雄,在乱世安身立命,自不可能无权谋。再者刘备出身微贫,却不是不识书的人。他师傅是卢植,卢植又是马融的弟子。把刘备扣上跟刘邦、朱元璋杀功臣的名号,首先需得有证据,还要有逻辑。显然你没有,因为刘邦、朱元璋很坏,所以所有领导人都很坏,这就是你的逻辑?政治岂有不谈利害关系的道理?世上更无不谈利害关系的事情。正因为阁下是酸臭儒生,所以领导人稍有不德,就让你全盘否定。自古读史以来,骂领导人最厉害的不是那些地痞流氓,恰恰正是一群酸臭儒生。要谈刘备品行,直接拿公孙瓒比不就得了?公孙瓒连仁义之名满天下的刘虞都杀,好战无仁。品行低劣的人不会等到当了皇帝才做坏事,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德性。而刘备恰好入蜀后重订刑法科制,以“训章明法”、“劝善黜恶”治国,大大改善了刘璋所在时地方土豪叛乱不绝的弊病,何谓微小的治国有方?阁下该不会是刘表传,二牧传都没读过就来谈论他们吧?“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从刘备到诸葛亮时代的施政一直很好,国内未曾发生过下层阶级的剧变,南中却是另说。拿西方举例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吸毒,婚外情,以权谋私”不干他们行政举措的事情,对吗?毕竟西方的月亮都是圆的,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辩驳。张居正是大贪官,疑跟李太后有奸情,夺情不孝,但也不见有人否认张居正是千古名相。无论古今,我算明白一个道理,有多少依据说多少话,千万别靠自己所谓一贯理解去看待事物。我可不是文科生啊,你咋不看你去通篇自以为是的理解,毫无依据的言论啊!说我是文科生,你有什么依据证明?酸臭德性暴露无遗了吧!哈哈!你懂史料,就跟我以史为据的说话。【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他们成就必然在刘备之上,这在刘备前45年的人生里已经被证明了。】这句话,请给予我一个根据史料记载做的辩证。精通史料的阁下,想必不会觉得困难吧?【刘备,本就是小人,不值得尊敬,你根本反驳不了。】你不尊敬刘备,我什么时候勉强过你尊重他?我一直在反驳你的言论,只不过你闭上自己的眼睛说“刘备就是小人,刘备就是小人。”全然不去看他人论点罢了。你不谈三观,不谈逻辑,不谈史料,不谈依据。只谈你自以为是的人心,那样确实无法沟通。题目是【为什么说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题主主要问的是三国演义,我谈到历史确实有些跑题,但总还在可讨论范围。你直接跑来说我们不谈主题,要谈现实人心,你知道自己跑到哪里去了吗?----------------------------------------------------------------------------------------【一个把啥也不是的赵云,写的无比光辉的 陈寿】这里就要论干货的重要性了,陈寿从来没把赵云写的无比光辉,是罗贯中把赵云写得光辉无比。陈寿写的是史书,晋廷认证的官史,三国演义则是小说。这位
同学要求我把看过关于三国的史料给他炫耀一遍,我是没有办法。三国相关史料首选《三国志裴松之》,里面除了陈寿为三国撰写的传记外,尚有《英雄记》、《汉晋春秋》、《魏略》等失传的史书有补注。然后还有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很好的把《三国志》散乱的传记梳理了一番,读起来更加轻松,所能了解的事情也更全面。《后汉书》除了东汉末袁绍、董卓等人的传记外,还可以了解当时郡国分布、律历、百官等三国志没怎么介绍有的资料。但比起《后汉书》,我更喜欢《后汉纪》,因为袁宏使用的编年体手法,并不像列传那般分开记载,许多人物都集中在一起描述,叙事起来则更加明朗。还有很多小白翻遍《三国志》也没找到司马懿、司马师等人传记。因为那要看《晋书》啊。《晋书》记载了许多荒诞神怪的故事,静下去读下去,读到五胡乱华之时,可就另有一番趣味。你也知道司马光砸缸吧,《资治通鉴》从卷五十八,汉纪五十到卷八十,晋纪二,这就是三国历史的部分。当然也少不了内容丰富,包含地理、历史、人物的《华阳国志》,一般来说要了解三国,看以上史书就好了,《华阳国志》其实比较适合有兴趣的人深挖。《世说新语》虽然是小说轶集,却能教人何为德行,何为雅量,何为勤学,但想必要让足下最为不屑就是这等读物了。《水经注》就莫要说了,因为我看了一大段就甚感头疼。这可以弄清楚三国时的地理,但就因此才特别头疼。《三国食货志》、《孙子略解》个人到觉得没啥,闲而看看。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