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寻找!寻找一本关于可可西里 电影的书06年以前出版,封面颜色为天际黄

科学/探索···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则)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百科1 简介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张)可可西里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人这样说。此外,一部《可可西里》的电影和藏羚羊“申吉”活动让更多的人对这块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渴望与憧憬。2 环境概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它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保护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本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中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3 地貌特征地貌基本特征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4200米,本区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区内中部较低缓,具有西部高而东部低的地势特点。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横贯于本区中部的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除少数高峰超过5600米并有小规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米。上述两个宽谷湖盆带主要由宽坦的高海拔平原和台地组成,其间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米之间。它们之间高海拔丘陵广泛分布。从垂直方向看,本区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图片768×1024500×309547×550381×264500×331500×333550×413第 2 页550×369430×261400×268500×321500×333800×533884×442550×367600×369第 3 页400×301400×300500×332658×346450×370500×358500×333984×613500×332第 4 页670×503700×465500×333656×372984×567400×296400×267第 5 页450×308800×381450×299600×403600×399500×332600×358600×388第 6 页300×202685×493246×198450×298500×335500×319500×333600×409500×332第 7 页450×370550×364500×333500×333650×400600×400500×334550×367550×368第 8 页450×311600×600500×333300×400600×397500×333500×335650×400500×335500×331第 9 页500×333550×368556×372500×333500×332597×600500×333750×498第 10 页600×420720×480400×538550×368500×375750×498450×338500×350500×336三、      * 可可西里资料:* 可可西里珍稀动植物:·····························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科普··· ···& (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o25'~94?05?,北纬34o19'~36o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本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C,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C(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C,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嘱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上图为可可西里局部卫星图像,点击图片可以观看大一些尺寸的图像。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偶蹄目(Artiodactyla), 牛科(Boridae),山羊亚科 (Caprinae),藏羚属 (pantholops),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1。是世界范围内严格保护和禁止贸易的物种。藏羚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南部,过去在印度和尼泊尔少量分布。20世纪初,藏羚种群总数在100万只以上,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代表。80年代末期以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每群数以千计的藏羚在旷野中奔跑,铺天盖地,尘土飞扬的气势令人惊叹。但是,由于国外藏羚绒制品非法贸易的驱使,8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大肆捕杀藏羚,而且犯罪手段日益武装化、团伙化,使藏羚遭到了空前的厄运: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日益缩小。据1999年有关权威人士估计,藏羚种群总数大约不到7.5万只。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种群,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藏羚羊主要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组织开展武装反盗猎行动,特别是1999年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组织青、新、藏三省区进行的“可可西里1号行动”对严厉打击盗猎犯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年10月在西宁召开藏羚羊保护及贸易国际研讨会并发布《西宁宣言》,促使有关藏羚绒制品的加工、消费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盗猎犯罪发案率明显下降,特别是今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境内尚未发生一起既遂的盗猎案件,藏羚种群也有所恢复,保护工作取得了8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藏羚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俗称藏羚羊,因其雄体的长角特别对称而且基本挺直,从远处侧视往往会看成一个角,又曾被人称为“独角兽”。藏羚体形较大,雄体体长在mm,肩高780-970mm,雌体体长mm,肩高700-920mm,头形宽长,吻部宽阔,鼻腔明显鼓胀,鼻孔几乎垂直向下,整个鼻端被毛。无眶下腺。上唇特别宽厚,雄体有一对特殊的长角,直竖于头顶之上,仅角尖微向内向前弯曲。角有环棱,角前面环棱突出而后面环棱和缓,角尖光滑无棱。雌羊无角,乳头一对。尾短小,尾端尖。四肢匀称,强健,蹄略侧扁而尖。除头部、四肢下部及尾内侧以外,通体绒毛厚密,毛形直,有波状弯曲,绒纤细柔软,绒纤维直径一般在10-12微米之间,最细6微米。藏羚身上有一特殊的构造, 即在腹部内侧相对后肢处有左右两个向腹内的空囊,从收缴的藏羚皮对其进行观察,发现空囊内有黄色分泌物结晶,对其成分尚未进行分析。藏羚的被毛色调夏季深,呈黄色,冬季淡,呈沙色,个别雄羊几乎通体呈白色。藏羚头骨长,鼻骨宽短。泪骨平坦无凹陷,后缘组成眼眶的前缘,而上缘大部分与额骨相接,并与鼻骨相连。藏羚的齿式与一般的牛科动物齿式有别,上前臼齿仅2枚,上臼齿3枚,下颌门齿细小,左右侧各3枚,下犬齿与第三下门齿紧贴,大小、形状与下门齿类似,下前臼齿2枚(幼体3枚),下臼齿3枚。齿式为0?0?2?3/3?1?2?3=28(其它牛科动物齿式为0?0?3?3/3?1?3?3=32)。有关资料证实:藏羚皮质地柔软,可制革,适合做皮衣、手套的原料。肉味鲜嫩,亦无腥骚味,毛可用于防寒用品的填充料,藏羚角具有镇静、解热等药用功效,将角烧成炭,可治甲状腺肿大、胃炎、久泻及催产等,同时藏羚角也是多种工艺品的原料。而真正给藏羚带来灭顶之灾的是其纤细的绒,由于藏羚绒织成的沙图什披肩成为殴美贵妇们追逐的时尚,在藏羚绒制品非法贸易巨额利益驱使下,国内不法分子大肆捕杀藏羚,使其种群剧降。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种,生活于海拔米之间的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等环境中,主要食物有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beraeae)以及绿绒蒿属 (Meconopsis)的植物。藏羚对低海拔高含氧量的环境不适应,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他场所饲养藏羚。藏羚营群居生活,每群由数只到数百只不等,产仔期和迁徙途中可以看到数千只组成的特大群体。一般无固定的栖息地,除个别小群体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固定地生活外,大部分都有远距离迁徙的习性。藏羚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但在食物条件比较贫乏的冬春季节,其觅食时间就延长,所以白天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四处活动;而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节,则中午都在湖边、河岸或较低凹处休息。狼是藏羚的主要天敌,常以穷追的方式捕食藏羚,幼龄、年老、受伤的藏羚往往葬身狼腹。此外,秃鹫等猛禽对藏羚特别是初生藏羚的威胁很大。藏羚御敌的主要本能是奔跑,由于有强健匀称的四肢,藏羚具有特别善奔跑的优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即使是妊娠期满临产的雌藏羚,也会以较快的速度疾奔,这在其他草食动物中是少见的。除奔跑的能力外,藏羚还有其他逃避敌害的方法,雌藏羚分娩后的初期,如果遇到敌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它会立即将还不会走动的新生儿叼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然后慢慢地从比较显眼的地方离开,以吸引天敌的注意力,直到它认为安全了,才匆忙回到隐蔽处寻找新生儿,而初生的幼仔在这期间一动不动,就是在较近的地方,如果不仔细寻找,也不易发觉。关于藏羚羊腹部的空囊,目前还不清楚其生理作用,据年老的藏族人讲,藏羚在快速奔跑时两个空囊被空气胀满,使藏羚羊身体轻盈,减少奔跑中的能量消耗。这一说法有无科学依据或空囊究竟有何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在自然界中,藏羚是特别适应高寒气候的野生动物,但对某些人类活动却缺乏逃避的能力。如在夜间强烈的灯光下藏羚不知所措,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不会躲避,盗猎分子就是利用藏羚这一致命弱点在夜间汽车大灯的照射下对遇到的每群藏羚都进行不留活口地残酷屠杀。初生的小藏羚在母亲被杀剥皮后,由于不会觅食,仍然无知地在母亲尸体上寻找乳头吸吮,满嘴是鲜血,它们的命运不是被饿死,就是被狼、秃鹫等天敌动物吃掉。藏羚在原其分布区可以进行人工饲养。2001年7月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沱沱河保护站对一只救下来的受伤雄性小藏羚进行治疗后,进行了人工饲养的尝试,并用奶粉、鲜山羊乳和鲜牦牛乳分别喂养,大约在40日龄左右(被救后32天)开始觅食青草,三个月后补喂青裸等饲料,10个月开始长角。目前,这只小藏羚仍健康地生活在保护站。与同时饲养的藏原羚比较,藏羚更容易接近和依恋喂养的人员,不惧生人和其他动物,可以做出这样一个结论,藏羚在产地进行人工驯养是有可能成功的。藏羚繁殖和迁徙行为藏羚的正常迁徙与繁殖直接相关,除个别地区的个别小群体外,绝大多数都有长途迁徙集中产仔,产仔后又迁回原栖息地的习性。有关资料表明:雌藏羚3岁性成熟,每胎1仔。我们通过人工驯养,发现雄性藏羚羊在1岁半即可性成熟。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是藏羚的交配期,来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产仔,妊娠期200天左右。在交配期,雄性个体有激烈的争偶现象,争偶结束后,得胜的雄体带着雌体成小群在一起交配,雄雌比由1:1到1:26不等,争偶失败的雄藏羚一部分与未成年藏羚一起生活而一部分则远远追随,伺机交配。产仔前一个月,分布在各地的雌性藏羚羊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向可可西里太阳湖、卓乃湖等地迁徙,迁徙过程中相遇的雌藏羚结群而行,到达产仔地时,最大的群体数量可达3000只以上,产仔开始后,狼、秃鹫等天敌动物也比较集中地在藏羚产仔场所附近游弋和徘徊,伺机捕食大小藏羚。初生羚羊体重在1.84-3.20kg之间,中值为2.78kg,新生幼体在半小时内吃到初乳后就会站立起来,一个小时后就能蹒跚学步。大约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体力恢复,雌藏羚羊带着小藏羚又开始长途跋涉,返回各栖息地.在雌藏羚集中产仔的时期,雄藏羚则带着上年出生的小藏羚一起在各分布区结成较小群体生活,直到交配期到来。每年都有许多志愿者到可可西里去做环保工作,他们的行动非常感人。以下是他们写下的一篇记录。西行漫记--我是首批志愿者喜讯和准备从知道选拔我为去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那一刻起,就一直激动着,并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向学院的领导请假,院长和副院长都很支持,并且重新安排了后面的课程。院长还高兴地说,正好他在写一篇“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的文章,说不准我的实际行动还可以为这文章增加更具体的实例。知道消息的老同学、学生和朋友也打来电话表示祝贺,提请注意安全,还有的人提供了个人赞助。我刚过完八十生日的老父亲也打来电话,让我放心他的身体,不要有什么顾虑地去好好工作,妻子毫无怨言地取出了储蓄……所有这一些,都说明了人们对环保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我在学校里的课一直上到了五一节放假的前一天。在这之间,插空做了准备。意识到这次去同以往自己到高原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以前出去旅游,包括两次去高原,都是纯粹的个人行为,没有联系任何媒体报道,没有争取任何社会赞助,没有做任何张扬。来去完全自由,也没有什么压力和任务。可这次不同了。如果说1989年第一次去高原,主要就是为了拍照片,2000年第二次去,主要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这一次去,却是要保护藏羚羊,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总算圆了我要为那片高原切切实实做点事情的梦。高兴激动的同时,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着许多许多人的愿望。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为此也要做特别周到的准备。新买了睡袋、水壶、温度计以及镜头和胶卷(80个)等物品,因为季节还比较早,防寒衣物、宿营物品也要多带一些。其他的高原生活、摄影用品,也要一件件地准备充分。由于方式的不同,也意识到,这次与前两次不一样还有:前两次是旅游,几乎每天都要换新的环境,情绪始终都因为高原景物的变化而处在激动和亢奋之中,而这次,却可能是在一个比较固定的站点,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加上高寒缺氧的环境,很容易让人感到单调乏味。这也需要做充分的思想准备。我的年龄是这次的志愿者中最大的,高原经验也比较丰富,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另外,我们这一批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首次向全国招募志愿者的第一批,更有不同的意义。还有,这次的任务主要还有一点,就是向大家宣传保护藏羚羊,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媒体的参与不但必须,而且重要。在那里,还要想尽办法将信息尽快地传送回来,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情况。让保护可可西里的行动伴随着大家,让大家的心连接着高原,连结着藏羚羊。现在,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同10个志愿者中的4个取得了联系,计划到西宁汇齐后,9号晚上的火车一起去格尔木。那里是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我们的任务就从那里正式开始。我就要作为志愿者到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总算圆了我要为那片高原切切实实做点事情的梦。高兴激动的同时,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着许多许多人的愿望。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在此一并感谢所有给予我支持、鼓励的人.可可西里的欢迎7号到西宁,给联系好的几个志愿者买好了9号去格尔木的车票。8号晚上,得知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发生了山体滑坡。9号中午,到火车站问了情况,说早晨的火车已经正点发出,看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下午6点半,准时集合上车。在离西宁不远的湟源和海晏间,灯光中看到抢修的工地。在火车上又遇到上海的两个志愿者,还跟随着两个上海晨报的记者。10号10点25分到格尔木,管理局的人打着热烈欢迎可可西里志愿者的横幅,在欢迎我们。同行的广州的黄展蓝和厦门的江艳莲后来说,当时她们的眼眶都有些湿。但是,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在管理局大院里,全体工作人员在局长才嘎和党组书记才达的带领下,列队欢迎我们。这里面有好多人是得知我们今天要来的消息,特地从保护站下来的。一一握手后,才嘎局长亲自把一条条哈达挂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党组书记端着盘子,上面摆了三个酒盅,由才嘎局长一人一人的祝酒。全体人员唱着“草原上有一首祝福的歌”,围在我们身边。管理局的房子上也悬挂着横幅,写着欢迎全国各地来可可西里的勇士们。办公室门前的黑板上也写满了欢迎的字样。院子外墙上也贴了很多彩色标语。下午两点,北京的杨震和四川的路峰也赶到了。才嘎局长非常高兴,让马上向有关媒体和部门发消息,说全部志愿者准时到齐,没有一个拖泥带水。管理局是一所简易的二层楼房。为了我们的到来,腾出了三间房子,并且购置了床和被褥。没有会议室,平时的学习就在只有一间房子的办公室进行。要把厨房兼餐厅(只有两张餐桌)的凳子搬过来,吃饭时再搬回去。当天下午,在餐厅开了第一次会议。先由志愿者们作了自我介绍。然后才嘎局长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到会的管理局人员。才嘎局长说,可可西里志愿者的到来,给可可西里的保护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力量,带来了新的希望。全部志愿者准时到来,用行动表现了志愿者同志们的认识。这对管理局自身也是一个教育。很多人问:招募志愿者能起什么作用?志愿者能干些什么?我想:一、通过志愿者活动,可以进行交流,加强可可西里和祖国内地的交流,拉近了它们之间的距离,交流感情,交流思想文化,交流环保,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二、通过活动,起到传播作用。你们志愿者就是播种器。一是可以把内地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传播到西部来,不仅仅是可可西里,也是整个西部的环保工作。二是把西部的环保情况传播到内地,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三、通过活动,可以促进可可西里的保护事业。促进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更好的保护藏羚羊。可以了解这里的人在什么条件下工作,可以把保护区的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四、通过活动,可以对可可西里保护区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志愿者来,主要的任务不是巡山,巡山,我们有的是棒小伙子。我们不缺人,缺的是精神,是文化。小伙子们文化水平都不高,通过交流,可以提高队伍的素质。最后,才嘎说,现在大家已经都成了一个战壕的战友,希望团结协作,做好工作。晚上,管理局的全体在家人员在昆仑饭店同志愿者联欢。藏歌唱了一首又一首,青稞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中。11号上午9点,每人发了可可西里纪念章,《志愿者工作细则》《野生动物保护学习材料》和《可可西里保护区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学习。才嘎局长特别强调了,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不要出现逃兵。在工作生活期间,要多看多想,对生态、环境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管理局条件有限,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保护站没有电话,为了志愿者同志们的学习,配了发电机,配了一张桌子。没有取暖设备,要备好衣物,不能感冒。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巡山时,一定要服从工作需要。不能一个人单独外出。遇上盗猎分子,不要下车,可以在车上观看、拍摄、记录。你们来是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而你们也是我们的保护对象,是“二级保护动物”吧。要同保护站的队员们好好团结,交流学习。你们可以教他们文化知识,比如会外语的可以教外语等。而你们也要学习藏语、藏歌。在藏区工作不会说藏语怎么行?一个月,洗不上澡,巡山时,连脸也洗不上,巡山队员开玩笑说,这是“不要脸了”。我们也要适应。下午,要同保护站的队员对话、交流、熟悉。明天,12号,就要去不冻泉保护站,海拔4600多米,进行适应性活动两天。根据身体情况,14号,正式分组,到五个保护站去开展工作。分配工作----主力巡山队5月11日下午6点宣布了每个志愿者的工作地点。有去不冻泉保护站的,有去五道梁保护站的,有去沱沱河保护站的,还有去卓乃湖保护站的,这些地方在地图上都能找得到。我呢,同另一个志愿者分配到了主力巡山队。主力巡山队啊,就是每隔一定时间,就要派出两部车,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转一圈,这一圈就是一两千公里,要15天到20天。风餐露宿,夜住车内……是真正的野外生存体验。主力巡山队队长王周太给我讲了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们的巡山车陷进河里,巡山队员只得暂时弃车步行去布喀达坂峰下的温泉躲避夜晚的寒冷。有温泉的地方地面随热,但是有水气不断地冒上来,而且当晚天降大雪。他们只能一会儿背朝下,一会儿反过来肚皮朝下贴在地面上驱寒,“烙了一晚上的饼子”。第二天起来,全身像穿了冰雪铠甲,在雪地中徒步70公里,才走到他们的一个帐篷驻扎点。几乎所有的人都得了雪盲症。眼睛肿痛,不敢见光,许多棒小伙子都疼哭了。“那时,真知道什么是想家的滋味了”。当后来他们终于走出无人区,到青藏公路时,正好遇上管理局长才嘎带一些记者去保护站参观,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惊呆了:他们已经不像人样子了,眼睛通红流泪,脸上的皮一块块地剥落……当时所有的女记者都哭了,纷纷把矿泉水、水果送给他们…………明天就要到不冻泉保护站作适应性观察了。但愿我的身体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考验----可可西里的严峻12日,全体志愿者11人(增加一名后补志愿者洪波)到了海拔4600米的不冻泉保护站做适应性调整。直到中午大家状态都还不错。可是当天傍晚,上海的喻燕倩出现严重高山反应,无法坚持。她流着泪走了。13日,我们去各保护站参观。途中,来自湖南的成学军也因体力不支,被送下高原。我们都特别不好受,许多人哭了。当天去参观了楚玛尔河保护站和五道梁保护站。楚玛尔河站的简陋在我们的想像之外,而五道梁,为了欢迎我们两个志愿者的到来尽全力做了布置。想得很细,包括在墙上设置挂衣钩,挂衣钩后面的墙新糊上了白纸。这么周到的考虑让我们感动。当晚回到不冻泉,卓乃湖保护站站长已在等待,接北京的杨震和山东的贺红军。他们两人匆匆收拾,连夜奔往自己的岗位。14日晨,心跳一直在120次/分坚持了两天的杭州的程泳,高反症状不断加重,只好舍不得地分手,被送下高原。因为三个志愿者的相继退出,工作安排重新做了调整。原来定在不冻泉保护站待命的主力巡山队员我和四川的路峰调整到没有志愿者的沱沱河保护站,在那里坚持工作,等待主力巡山任务。在沱沱河保护站的日子温度5月13日下午,我和路峰到了海拔4600米的沱沱河保护站。沱沱河沿,现在改名叫唐古拉山乡,是青藏公路格尔木到拉萨段进入西藏安多县前最“繁华”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保护站离那里还有45公里的路程,可以说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保护站只有两顶在公路边的绿色帐篷,一顶是卧室,一顶是厨房兼餐厅(餐厅里只有一张桌子,凳子的腿一不小心就坐陷到土地里去)。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白天还是晴晴的天,太阳灼得人脸疼,我同路峰的鼻子两天就脱皮了。晚上可能就狂风大作,帐篷被吹得摇摇晃晃,从里面拉住帐篷杆才压住帐篷。早晨醒来,天地一片银白,大雪盖满了高原大地。我们到的第一天是个大晴天,帐外艳阳高照,帐内火炉旺盛,气温竟达到38度,到晚上,帐外的温度却降到了零下4度(我们这几天记录下的最低气温是零下9度)。保护站常驻工作人员6人,站长耿嘎和副站长索南把自己的床位倒给了我们,到帐门边新加了床铺。我经常在早晨看到站长和副站长将头缩进被窝,避开从帐门缝隙中吹进的寒风。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斗志高昂,精神乐观。帐房内经常是笑声歌声不断。稍有空闲,他们就交我们学说藏话,学唱藏族歌曲。我们则教他们英语和方言。每次吃饭前,我们都一起唱《扎西扎西》,饭后,则唱《深情的弟弟》:是谁驱散了你的羊群,留下你守在最后的草原,握不住亲人的手,喊不出声音,流不出泪水。在那里,在那里生长着你的梦,彩色的云,银色的河,青青的山坡上建起的家园,一双小手捧起光明的灯盏。小小的弟弟,满怀深情的弟弟,要走一条认定的路。深情的弟弟,掩去伤痕的弟弟,让我们手牵手,一起往前走……管理局的人很喜欢唱这首歌。我觉得这就是他们心灵的写照。路峰给保护站留下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则把带去的一只可以支在桌面上的小巧的电子温度计赠送给了保护站,它可以精确地测出室内外的温度,也应该能测出保护站人们心中的热情吧……日常工作保护站的日常工作是开车沿青藏公路巡视,看有没有违法违章取沙取土取石的作业。我们在沱沱河保护站的几天里,跟随出巡成功地制止了四起这样的施工。最有意义的一起是武警交通某支队在不了解保护条例、没有办理有关证件下的取土施工被我们阻止,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天下午就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的座谈会,邀请保护站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加,并要求连队连夜进行了座谈会传达精神。我们在座谈会上读了保护区管理条例,提出了要求,由我代表志愿者作了主题发言,并且连夜到三个连队做了宣传演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收到官兵的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部队领导表示,就是延缓一点工程进度,也要等有关证明批下来再施工,把环保工作做好。这是一次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的环保宣传。最紧张的一次是在青藏铁路某取土工程队的非法取沙现场,他们为了赶进度,在施工证还在办理的情况下,就擅自非法取沙,阵势极大,有一台推土机,四台挖掘机,近三十台大型装卸车。我们赶到以后予以坚决制止。由于负责干部没有做好环保宣传,不明真相的民工们竟差点动了手。这是一起严重破坏环保的事件,我们报请上级领导予以调查处理。最后,工程队领导承认了错误,表示加强环保教育,保证青藏铁路的修建不能边建设边破坏,一定要修建成一条一流工程、一流环保的铁路。最有趣的一次是我们隔河了望到对岸有一辆形迹可疑的卡车,走走停停,像在寻找什么。我同副站长和扎西驱车赶去,涉水过河时,车陷在河中,扎西脱了鞋袜,下车探路,将车导出。赶到那辆车前,找到那些人,他们说是来看看有没有打井用的红土,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不用说这里根本没有红土,就是有,就能随便挖?你们车上到底弄了什么?让我们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到车上拿出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刚从山上挖出的石头。我们理所当然地依法予以没收----可可西里保护区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不准随便拿出去。还有看似超出了生态保护范围的一起,是某道路工班施工搭建的帐篷压在了西格拉通讯光缆上。我们先驱车察看了情况,然后又驱车到了工班驻地,找到了负责人,责令他把帐篷挪开。等事情办完,天已经黑了。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不巡山、不查车堵(盗猎)车的时候,就是日复一日地做着这样一件件小事,可就是这样的小事积累起了他们对可可西里立下的功勋。生活沱沱河保护站同北京时间的时差大约是2个小时,早晨气温又低,所以人们都起得晚。每天,起得最早的是路峰,他几乎准时在7点起来上厕所,上完厕所回来再睡。第二个起来的总是我,一般是8点。我起来后,也是先上厕所。我们的露天厕所在过了青藏公路的河岸上的一个避风的凹陷处,寒风吹得很不好受。解决完问题,我就回帐篷拿了照相机四处转一转,同样的风景,不同的光线也有不同的变化,只是我在的几天,没有出现过一次很好的早霞和晚霞。有时我就拍拍在帐篷边吃地上的青稞粒的“宝贝”信原。8点半左右,山上那唯一一户藏族人家的牦牛群和羊群就赶出来了。有一天晚上下了大雪,早晨起来漫山皆白。我气喘吁吁地跟着淡黄色的羊群拍摄,看到“爱羚”就在羊群的前面,我把它们拍在了一个画面里。9点,保护站帐篷里的人们起来了。值日的人到厨房准备早饭,其他的人简单的洗漱。帐篷里的火炉整夜不灭,人们可以用到炉子上的大铝锅里的热水。9点半或者再晚一点,就可以吃饭了。我们8个人围着圆桌,吃饭前先合唱一首《扎西扎西》。早饭很简单:稀饭或者面条就四川榨菜。吃完早饭,休息一会儿,就开车出去巡查。不出去巡查的时候,大家就各人干点各人的小事情,比如,我和路峰可能记记日记,别的人可能看看仅有的一两本杂志,副站长就看看关于林业保护法律的书,也有的人躺在床上想点什么事情。保护站的人保持着良好的内务习惯:被子总是叠好的。有时我回来的晚一点,就看到出去时胡乱堆着的被子被相邻铺位的扎西给叠得整整齐齐了。我从来也没有说谢谢,扎西也从来没有对我说明过什么。2点左右的午饭和7点左右的晚饭,比较正规,有几个菜,总是桑周多杰的手艺。菜的味道真的不错。不过,保护站的人说,是我们来了,才这样“丰盛”,原来都是只有一个菜,只是分量多一些。饭,几乎总是大米饭,水放得少,米粒很干很硬。有时候饭会剩下,可是菜从来没有剩过。有一天的晚饭是面片,放了不少辣子,大家稀里呼噜吃得满头大汗。路峰吃了三碗,直说好吃。饭后,我们唱《深情的弟弟》。有时,我们也到山坡上的那户藏民家做客。保护站的工作人员都是藏民,沟通不成问题,再说又是多年的朋友,关系就像一家人。酥油茶、风干牛羊肉,都是待客的美味。路峰以前不喝酥油茶,到这里却自然地喝了。他很高兴,见人就说他喝酥油茶了。但是他最终也没有喝惯加了盐的茶和酥油茶。看到我可以一碗接一碗地喝,嫉妒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过分”----竟然可以喝十几碗!他也不敢像我那样大吃风干的生牛羊肉,说吃了要闹肚子。我早就说:到青藏高原,不但要有好心好肺,还要有好胃!下午的情况同上午差不多。保护站有一个小发电机,黑暗到来时,就点燃帐篷里的一只200瓦的灯泡。明亮温暖的光线,代替了我原来想象的微弱的烛光。刚刚由修建青藏铁路的工程队赞助的卫星天线电视也能收到包括中央一套、山东卫视、浙江卫视等几个台,尽管信号雪花很大,也是一个安慰。保护站的人们愿意看电视剧。但这几天却没有能吸引人的好片子。大家很担心能不能看好。保护站的人都是球迷呢!我和路峰一般都是在10点11点就睡了。有的人看电视到12点,然后就熄掉发电机。电视没有了,灯也不亮了,帐篷里陷入一片黑暗。只听到外面的风声。夜深了……后来路峰对我说,如果在这里长期生活,真是很单调的。是的。可是我们的保护站工作人员,就是这样的生活着。他们的家多数都是在千里之外的玉树州,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甚至一次也不能回。我无法想象到冬天大雪封山的日子,他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宝贝”沱沱河保护站养着两个管理局的“宝贝”----藏羚羊“爱羚”和藏原羚“信原”。它们都是巡山队员从死亡边缘抢出来的生命。刚找到它们时它们都是只生下来几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用口含了奶汁,口对口喂它们才把它们喂大。现在它们已经10个月了,每天早晨7点,他们就会到保护站的帐门外吃队员们撒下的青稞粒,然后就自己上山吃草,晚上再回到“家”里----保护站后山坡上的唯一一户藏族人家。我们来的第三天早晨,我从周围拍照回来,站长耿嘎问我,你昨天拍到“信原”的照片了吗?我高兴地点头称是,并说它向哪里走了等等。可是,保护站的人都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我问怎么了,他们低声说,信原不见了。我问:昨天晚上没有回来?他们说是,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全保护站的人都出动了,我也跟着副站长开车去找。从他们的口气和眼神中,我已经感觉到,他们是在想:是不是你拍照时离得过近把信原吓跑了?车在河谷里和草原上转着圈找。我几乎绝望了:这么大的原野,山谷,晚上还有狼,信原还不到一岁,它肯定是不在了……副站长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开车、了望。时间越长,我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信原已经陪伴管理局的人快一年了,如果在志愿者来的第二天就失踪,这个责任谁负得起?何况,最后看见它的是我,而且我还拍了它(尽管我拍它的时候只是远远地用长镜头),所有的人一定会埋怨是我吓跑了它。这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信原,从狼口中抢出的生命,就这样再次消失?汽车在荒野中转来转去,那里也不见信原的影子,副站长一遍遍地低声地呼唤着:心愿,你在哪里?车回到了帐篷前,还是没有。我下了车,路峰低声问我:找到没有?我摇头。他问:找不到怎么办?我很疲惫,说:我不知道,看他们怎么办吧。路峰问我:是不是你把它赶跑了?我恼火地说:胡说八道!路峰不说话了。我低头往帐篷里钻时,路峰却说:同你开玩笑的,找到了!----找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头,看到路峰狡黠的笑脸。信了。一阵轻松。原来是它自己走过了青藏公路,要回来时,可能是看见公路上车太多,不敢过了。路峰说:把你吓坏了吧?要是没找到,我会那样说吗?是的,要是没找到,也许没有人会对我那样说。但是,这由于找到了才向我说出的话,正证明了人们就是这样想的,只是为了不使我难过才不会说出来。而我却一定要在痛惜信原的生命消失时,还要默默地承受这样的无言的指责。吃饭时,我对扎西说,你一定要记住这个日子。从这个日子起,信原不回家的次数将越来越多。他说,是,它是野生动物嘛!后来,路峰告诉我,在大家寻找信原时,站长耿嘎双手抱头,仰躺在床上。路峰问他:要是找不到,怎么办?耿嘎说:下岗。路峰问:真的?耿嘎说:真的,下岗。路峰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又问:真有那么严重?耿嘎还是那样说:是的,下岗。当听到外面欢呼已经找到了信原时,耿嘎猛然坐起来,一拍大腿,说:吃饭!保护站里,现在又多了一个“宝贝”----一只翅膀被民工打断的乌鸦。扎西把它从大桥下抱过来,细心地喂它。我们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乌鸦,在我们内地,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鸟。可在这里,却同其他的野生动物一样,受到保护站人员的关爱。由我和路峰提议,大家一致同意,给这只乌鸦起名为:“志愿”。主力巡山队在沱沱河工作5天后,我同四川的志愿者路峰回到格尔木休整了两天,然后跟随主力巡山队进入可可西里腹地巡山。主力巡山队,巡山的路程长,时间久,我们准备了长达十几天的反盗猎巡山计划----5月25号到6月10号。在无人区巡山,确实十分艰苦,巡山路线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高寒缺氧。晚上的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大风加雪甚至可以压歪我们的简易帐篷,帐篷内的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十几天风餐露宿,经常是一天只能吃到一顿开水泡方便面。这样艰苦的条件,巡山队员们仍旧保持着高度的乐观精神。一次,遇到野牦牛,在我们停车拍照的时候,巡山副队长成林竟然比比划划对着野牦牛跳起了斗牛舞。夜晚来临,就燃起篝火,大家围着,用笑声歌声同火焰一起驱散高原的寒意。一夜风雪,早晨起来天地皆白。为了防止得雪盲症,王周太临时用帐篷里的一个黑纱袋子做了三个眼罩,我一个,他一个,扎巴一个,我们三人就成了可可西里的“佐罗”……我们的车在可可西里腹地巡查着。巡山队并不是敷衍了事地完成巡山路线就出山。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在可可西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对盗猎分子就越有震慑力。实际上,主力巡山队就是一个流动的保护站。29日,遇到了新疆昌吉物化探大队。他们也是住在帐篷里。很热情。看我们条件实在艰苦,从他们有限的给养中送给了我们几个土豆,几根芹菜,还有几个洋葱头。结果,我们就有了一顿十分丰盛的晚餐——土豆、芹菜、洋葱、大头菜、从在管理局的冰柜里放了半年的一条牛腿上割下的肉块、一筒红烧猪肉罐头加上粉条,在高压锅里一锅烩,一人一碗,就着有汽油味的饼子——这是整个巡山过程中吃到的最香的一顿饭了。我看到了藏羚羊由于前几年盗猎现象的猖獗,现在又不是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的季节,在青藏公路沿线已经比较难以见到藏羚羊。我们在沱沱河保护站的时候,尽管天天开车沿青藏公路巡查,有时开出100多公里,可是没有见到过一次藏羚羊。高原的精灵,你们在哪里?跟随主力巡山队进山,是我们可以一睹藏羚羊风采的机会了。我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幻想。期待着成群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广袤的大地上觅食和奔跑的情景。但是,我第一次见到藏羚羊却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主力巡山队的队员们,也非常想让我们看到他们引以为傲的高原精灵。当在几十个小时的巡山途中,我近乎失望在车上无精打采时,巡山队长王周太低声地说:“羚羊!”是压抑着喜悦和激动的声音。“在哪里?”“在右边。”我扭头看去:远远地,两只,一雄一雌,前后相跟,正在卓乃湖边奔跑。那么远,那么小,并且还在远远地逃离人类——它们被盗猎者的枪打怕了……我换上400mm的镜头,只拍下了一张,就垂下相机默默地注视它们远去的身影。在雄伟的雪山下面,它们显得那么孤独,那么无助。可这里原来不是他们的家园、它们的天堂吗?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重新同它们亲密地相伴左右呢?那时,我心中掠过的悲伤涌上我的眼睛,同时,对盗猎者的仇恨和一定要抓获盗猎者的决心也在心中暗暗地生长。后来,我又多次看到藏羚羊。几乎每次都是巡山队员尤其是队长王周太最先看到然后告诉我的。每次看到,我都能感觉到他们心中的兴奋和欣慰。我也一次次地为他们的这种心情而感动。每次看到的藏羚羊都是远远地,身上的毛色同还没有返青的草地极为相似,没有经验的人很难一眼就看到它们。我们为了不惊动它们,从来不试图开车靠近它们。我们知道我们的车辆会使他们受到惊扰,但是,为了震慑盗猎者,为了使罪恶的枪声不再震响,我们必须巡山,你们知道吗,可爱的高原精灵?请为此原谅我们。驻扎5月份,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的高潮还没有到来,再加上近年来保护力度的加大,我们在可可西里腹地转了几天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车辆的痕迹。但是王周太还是决定我们5月30日在月牙湖边的盗猎分子进出可可西里的交通要道之一设卡驻扎。30日晚上风雪很大。气温降到零下10度。队员扎巴进山前身体就不好,但是他瞒着大家自己带了点滴。驻扎的第二天,他觉得很不舒服,就在车里自己打点滴。队员扎西看见了就过来帮忙。可能是高原对人体的影响,针扎进去,可不管怎么弄就是不滴。只好拔出针头再重新来。第二次算是成功了,但是仍旧滴得很慢。疲惫的扎巴在打点滴的过程中就睡着了。扎西一直在旁边关切地看护着他。由于道路颠簸,地质队送给我们而我们没有舍得一次吃光的蔬菜和牛腿、猪肉罐头一起丢失了,我们的食物就还原成了开水泡方便面。可是我们按原计划还要在这里驻扎5天。我把从家中带来的几根香肠给了王周太支配。他说:留在最困难的时候吃。31日晚上又是风雪交加。雪厚的地方有一尺多。我们担心第三晚如果再下大雪,就会封住出山的道路,所以决定当天(6月1日)下午一点撤出。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我们与盗猎者正面相遇。同盗猎分子正面遭遇那时我们在海拔4500米的高度的一条河谷中颠簸前行,一直在细心观察的王周太队长突然喊了一声:“左前方有小车!”我闻声看去,雪花飞舞中,一辆海市蜃楼样出现的车顶已经只有几十米距离,在空旷的高原上觉得就近在咫尺。说时迟那时快,在我后面的副队长成林的枪在我脑后哗啦一声已经子弹上膛!司机扎西喊了一声:不要走火!我不自觉地就缩了一下头。两者相遇勇者胜,扎西一个加速,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过去,在我换胶卷的瞬间,两车已经对头,训练有素的队长和副队长迅速下车用枪指住他们。我想,盗猎者们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样恶劣的天气会出现他们的天敌,在他们看来我们一定犹如神兵天降。他们没有任何准备就同我们碰面,只好乖乖地下车接受检查。我们先在一辆车上,然后接着在另一辆车上搜出了子弹,然后逼迫他们领我们找出了他们慌乱中中扔在河边的枪。他们一共两车四人,带有一支改装的半自动步枪,一支自制双筒猎枪,数百发近距离杀伤力极大的霰弹和几千枚用来更换的底火以及大量火药、铁砂和弹头。如果他们的盗猎阴谋得逞,将会有少则几百只多则上千只怀胎的母藏羚惨遭屠杀。更危险的是,如果他们有准备而对我们先动了手,后果也不堪设想。生死就在一瞬间,想想真有点后怕。我们主力巡山队一共七人。有三人轮流开着他们的车,让他们四人分乘我们的两辆车,我们的这两辆车上也就只能各有两人,一人开车,一人持枪看守他们,昼夜兼程,赶往在格尔木的管理局。尽管盗猎分子都戴了手铐,但他们狡猾凶残,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乘坐的车车况最好,在整个车队押后,由巡山队长驾驶,我抱着枪不时扭头看后排座上的盗猎分子,整整三十个小时眼睛不敢阖眼。第二天晚上十一点,终于迎来了我们的接应车队----管理局局长才嘎、副局长罗延海亲自带领预备队到300多公里的地方迎接我们,知道我们不可能吃上饭,还随车带去了对巡山队员来说不啻是奢侈品的西瓜、桃子、面饼和手抓羊肉,久久地等候在浓浓的夜色中……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在看到他们,我反应这是“我们的人”时,那份亲切和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使我泪湿眼眶。那时,我真切地明白了,为什么管理局和保护站的人每次哪怕是短暂的分离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时,都会那样的衷心祝福;每次重逢时,也会那样由衷的高兴----他们总是握手加上互相将自己的右颊贴上对方的脸庞。是的,看似平常甚至平淡的工作中,潜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接应车队的干警们替换下了疲乏不堪的我们,又连夜走了6个多小时,在早晨6点45分回到了管理局,也许是巧合吧,这时,红红的太阳也正好升起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成排的绿叶婆娑的白杨树,想:树真是一种奇怪的植物,它怎么会长得这么高呢?世界环境日6月5号是世界环境日。格尔木市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在格尔木留守的志愿者我和路峰参加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的宣传。头天,管理局的人就开始了细致的宣传准备,我还发挥自己的专长,并邀请恰在管理局采访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傅淳和实习生徐颖共同编绘了三块黑板报,加上管理局的十几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吸引得管理局的展台前围满了人。他们看、摸展出的盘羊、藏羚羊和野牦牛的头骨和皮子,询问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格尔木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人大主任等领导也来到展台前参观,并接受了我们对可可西里保护区环境管理的意见。在宣传展出过程中,我们同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散发了2000余张保护藏羚的宣传画。在不冻泉、五道梁的志愿者们也分别在所在的保护区段做了环保宣传。双喜临门在我们首批志愿者即将结束工作时,可可西里管理局专项拨款建设综合办公楼奠基仪式举行。我们志愿者把这看成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各个喜笑颜开。我代表志愿者发了言。我说,庆祝奠基仪式的鞭炮声响过以后,一定是可可西里更加的宁静。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愿望和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其实那庆祝奠基的鞭炮也是祝贺我们首批志愿者圆满完成任务的。6月10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和藏羚羊保护志愿者活动交接仪式在驻格尔木武警交通一支队大礼堂举行。交接仪式由才嘎局长主持,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李忠处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宣传处赵胜利处长、青海省林业局郑杰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郑杰副局长还宣读了青海省林业局党组书记李三旦局长的贺信。讲话和贺信都对志愿者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祝首批志愿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李忠处长特别强调这是我国首次有组织地进行此类活动,它的成功给以后开展这类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会上,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对首批志愿者活动作了总结。首批志愿者代表江艳莲和第二批志愿者代表李清也讲了话。会上,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领导向首批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纪念品及图书。首批志愿者向管理局递交了心得体会和建议。会上,志愿者们还向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省林业局的领导同志提了有关环保的问题,领导同志们都作了详尽的回答。交接仪式上,首批志愿者将写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生态和藏羚羊保护志愿者”字样的红旗交到了第二批志愿者手中。并希望他们把“奉献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月,换取可可西里永远的宁静”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交接仪式最后,首批志愿者和第二批志愿者热情洋溢地演唱了藏歌和表演了其他节目。分别的时刻10号晚上,首批志愿者和第二批志愿者交接联欢会在格尔木昆仑饭店举行。全体首批志愿者和已经报到的第二批志愿者,同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青海省林业局的领导、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领导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同欢同乐,庆祝首批志愿者圆满完成任务和欢迎第二批志愿者的到来。联欢会上,大家高唱,大家畅谈,欢乐的气氛不断增强,连被志愿者叫做“野牦牛”的才嘎局长也兴高采烈地跳起了藏族舞蹈。联欢会的高潮是向志愿者颁发“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活动荣誉奖”,志愿者们高举光闪闪的奖牌,高兴地合不拢嘴。明天,首批志愿者就要全部离开格尔木,陆续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了……一个月的同吃同住同工作同战斗,志愿者同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分别的时刻,怎么能不使人感慨万千呢?平时总说自己是最优秀的志愿者检察官路峰哭得就像一个小孩子,而我,早就醉得一塌糊涂了……志愿者:王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新闻网&& 14:51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昆仑山南麓长江北源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树州的曲麻莱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89°30'-95°05',北纬33°02'-36°30'之间,南北宽约280公里,东西长200-400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在34°40'-35°50'N,89°30'-92°30'E之间,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蒙语为“青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青公加”。整个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低4200米(红水河峡谷,又称豹子峡),最高海拔6860米(青新峰,亦称布喀达坂峰或莫诺马哈峰,青海省第一高峰),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年平均气温-4.4℃-10℃,最低气温-46℃。 可可西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产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区内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冰缘植被,少量分布有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等植被。有高等植物210余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新生女娄菜、唐古拉翠雀、线叶柏蕾荠、双湖含珠荠、马尿泡、唐古拉虎耳草、二花棘豆、短梗棘豆、昆仑雪兔子、黑芭凤毛菊、芒颖鹅冠草等,垫状植物资源特别丰富,有50种,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动物区系组成简单,但种群密度大,数量较多,有哺乳动物23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1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二级保护动物盘羊、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兔狲、石貂、豺,省级保护动物藏狐等;鸟类48种,其中青藏区种类1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大鵟、秃鹫、藏雪鸡、大天鹅、省级保护动物斑头雁、赤麻鸭、西藏毛腿沙鸡等;爬行动物有青海沙蜴;鱼类有裸腹叶须鱼、小头裸裂尻鱼等6种,均为高原特有种。还有一些昆虫和水生低等生物。经济意义较高的水生物有卤虫等。本区特有的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物种,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无论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被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 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7个。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著名的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是“中华水塔”的宝贵冰川。本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有机地组成了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本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乌兰乌拉山末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于开展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可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 青海省政府1995年将本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公布,1997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本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保护机构更名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可可西里是我国目前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根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建设可行性报告》(已由林业局批准),管理局应内设办公室、保护管理科和计划财务科,组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外设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和库南科研站(含三个生态监测站),编制35人,行政上归玉树州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由青海省林业局管理。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安分局和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并根据工作需要建起了楚玛尔河、沱沱河、卓乃湖保护站。管理局目前共有工作人员58名,其中森林公安干警13名,林政人员22名。临时工23名。格尔木基地占地面积5.03亩,有房屋21间。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以来得到了各级党政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温家宝专门为可可西里保护工作做了批示,全国政协主席钱正英在格尔木视察期间专门挤出时间听取了才嘎局长的工作汇报;青海省政府,玉树州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协调可可西里管理问题,并于2000年底做出决定,撤消曲麻莱、治多两县西部工委,治多西部工委人员归并到管理局,结束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多头参与,管理混乱的局面,取缔了乱采滥挖活动,使可可西里的保护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国家林业局、青海省林业局对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各级党政和业务部门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和媒体的关注呼吁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管理工作。首先,在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生存环境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打并重的原则,即不以缴获多少藏羚羊皮,破获多少盗猎案件为衡量保护工作的尺度,而是以没有人盗猎和没有人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因而在宣传教育方面狠下了功夫,每年都要在保护区周边地区和109国道五道梁、沱沱河、二道沟、西大滩等地和格尔木集中进行3次以上声势浩大的保护宣传月和大型宣传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黑板报、实物展览、讲解答疑和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与周边地区的牧民、单位、驻军和群众召开座谈会,共商保护大计,向过往于青藏公路的司机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讲解,利用109国道上建设的100多个宣传栏进行长期宣传教育,并在可可西里东缘109国道设立石制宣传碑。几年来在群众中发展内线66名,培养义务宣传员72名,召开座谈会183起,组织各种学习班36次。举办宣传月和大型宣传17活动次,散发宣传材料20多万份,受教育群众达18万人次。今年3月至4月,我们又组织600多幅在反盗猎和工作生活中拍摄的照片。制作成130块展板,10万份宣传册和3万枚纪念章,在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南京、杭州、上海、西安、西宁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可可西里生态和藏羚羊保护巡回图片展,各地直接参观展览的各界人士达30万人。有200多家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和杂志报道了这次巡回展出,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严厉打击盗猎、捕捉、倒卖、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管理局成立以来,克服交通、通讯、武器装备和资金方面的困难,长期赤手空拳与犯罪分子展开殊死的博斗,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特别是在1999年国家森林公安局组织的“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1号行动”中,管理局出动所有力量,连续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各级政府支持下,2000年底建立了森林公安队伍,部分武器装备到位,同时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知名企业和民间组织以及各界人士给予了可可西里保护事业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管理局交通、运输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保护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在可可西里腹地及青、新、藏三省区交界地带不间断地开展巡山反盗猎行动。同时,充分发挥各基层保护站的作用,坚持开展路查、堵查、和巡查,严格控制野生动物产品非法交易和运输,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到目前为止,管理局已出动车辆324车次,人员1238人次,行程30多万公里,组织大规模巡山69次、中小规模巡山87次,破获盗猎、非法捕捉、倒卖、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案件76起,其中重大、特大案件11起,抓获犯罪疑人和违法人员284人,收缴小口径步枪14枝。子弹25000多发,汽车29辆,藏羚羊皮2906张和其它野生动物活体、尸体及产品。同时,通过巡山清理偷采砂金人员7200多人,阻止和驱逐偷捞卤虫人员9800多人,杜绝了乱采乱挖现象,使可可西里得到了宁静。 在反盗猎斗争中,管理局十分重视预防犯罪、多次成功地防止了即将发生的盗猎案件,未等盗猎分子向藏羚羊开一枪就将他们悉数擒获,避免了数万只藏羚羊惨遭毒手。在巡山和常规保护工作中,队员们积极救护受伤,迷途和失去母亲的野生动物,几年来共救助野生动物129只,其中大小藏羚羊79只,大多数经救治后已重返大自然,对一些无法重返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也进行了妥善安置。2001年夏,沱沱河保护站的队员们从天敌动物口中救下了2只小藏羚羊和1只小藏原羚,对3只受伤的小生命进行了长期的治疗和喂养,由局里拨出专款,每天从20多公里远的地方买来牛奶,由专人哺喂,目前活下来的一只小藏羚羊和一只小藏原羚仍健康地生活在保护站。 为了打击贸易渠道的犯罪活动,遏制犯罪源头,管理局成立以来没有将一张藏羚羊皮再次流入市场,而是首先提出了公开销毁的倡议,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西宁、格尔木举行仪式,公开销毁缴获的藏羚羊皮,表明了政府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杜绝珍贵动物产品非法贸易的决心。 通过卓有成效地保护管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盗猎犯罪活动发案率明显下降,藏羚羊种群有所恢复,人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在109国道沿线和保护区腹地生活,保护工作取得了实效。 打击盗猎犯罪,是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开展科学研究,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恢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是保护区今后大量而繁重的任务。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一如既往的发扬优良传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更新设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争取建成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通过人为的努力促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一切破坏可可西里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不法活动,加强对青藏铁路和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的监督。为了让社会更多的力量参与原始生态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稳妥有序地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全社会的参加,努力把可可西里建设成为一个没有枪声,没有杀戮,没有破坏的美丽而宁静的野生动物乐园。 (肖鹏虎撰稿)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新闻网&& 14:51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昆仑山南麓长江北源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树州的曲麻莱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89°30'-95°05',北纬33°02'-36°30'之间,南北宽约280公里,东西长200-400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在34°40'-35°50'N,89°30'-92°30'E之间,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蒙语为“青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青公加”。整个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低4200米(红水河峡谷,又称豹子峡),最高海拔6860米(青新峰,亦称布喀达坂峰或莫诺马哈峰,青海省第一高峰),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年平均气温-4.4℃-10℃,最低气温-46℃。 可可西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产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区内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冰缘植被,少量分布有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等植被。有高等植物210余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新生女娄菜、唐古拉翠雀、线叶柏蕾荠、双湖含珠荠、马尿泡、唐古拉虎耳草、二花棘豆、短梗棘豆、昆仑雪兔子、黑芭凤毛菊、芒颖鹅冠草等,垫状植物资源特别丰富,有50种,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动物区系组成简单,但种群密度大,数量较多,有哺乳动物23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1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二级保护动物盘羊、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兔狲、石貂、豺,省级保护动物藏狐等;鸟类48种,其中青藏区种类1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大鵟、秃鹫、藏雪鸡、大天鹅、省级保护动物斑头雁、赤麻鸭、西藏毛腿沙鸡等;爬行动物有青海沙蜴;鱼类有裸腹叶须鱼、小头裸裂尻鱼等6种,均为高原特有种。还有一些昆虫和水生低等生物。经济意义较高的水生物有卤虫等。本区特有的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物种,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无论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被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 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7个。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著名的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是“中华水塔”的宝贵冰川。本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有机地组成了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本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乌兰乌拉山末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于开展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可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 青海省政府1995年将本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公布,1997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本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保护机构更名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可可西里是我国目前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根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建设可行性报告》(已由林业局批准),管理局应内设办公室、保护管理科和计划财务科,组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外设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和库南科研站(含三个生态监测站),编制35人,行政上归玉树州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由青海省林业局管理。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安分局和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并根据工作需要建起了楚玛尔河、沱沱河、卓乃湖保护站。管理局目前共有工作人员58名,其中森林公安干警13名,林政人员22名。临时工23名。格尔木基地占地面积5.03亩,有房屋21间。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以来得到了各级党政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温家宝专门为可可西里保护工作做了批示,全国政协主席钱正英在格尔木视察期间专门挤出时间听取了才嘎局长的工作汇报;青海省政府,玉树州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协调可可西里管理问题,并于2000年底做出决定,撤消曲麻莱、治多两县西部工委,治多西部工委人员归并到管理局,结束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多头参与,管理混乱的局面,取缔了乱采滥挖活动,使可可西里的保护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国家林业局、青海省林业局对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各级党政和业务部门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和媒体的关注呼吁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管理工作。首先,在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生存环境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打并重的原则,即不以缴获多少藏羚羊皮,破获多少盗猎案件为衡量保护工作的尺度,而是以没有人盗猎和没有人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因而在宣传教育方面狠下了功夫,每年都要在保护区周边地区和109国道五道梁、沱沱河、二道沟、西大滩等地和格尔木集中进行3次以上声势浩大的保护宣传月和大型宣传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黑板报、实物展览、讲解答疑和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与周边地区的牧民、单位、驻军和群众召开座谈会,共商保护大计,向过往于青藏公路的司机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讲解,利用109国道上建设的100多个宣传栏进行长期宣传教育,并在可可西里东缘109国道设立石制宣传碑。几年来在群众中发展内线66名,培养义务宣传员72名,召开座谈会183起,组织各种学习班36次。举办宣传月和大型宣传17活动次,散发宣传材料20多万份,受教育群众达18万人次。今年3月至4月,我们又组织600多幅在反盗猎和工作生活中拍摄的照片。制作成130块展板,10万份宣传册和3万枚纪念章,在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南京、杭州、上海、西安、西宁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可可西里生态和藏羚羊保护巡回图片展,各地直接参观展览的各界人士达30万人。有200多家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和杂志报道了这次巡回展出,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严厉打击盗猎、捕捉、倒卖、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管理局成立以来,克服交通、通讯、武器装备和资金方面的困难,长期赤手空拳与犯罪分子展开殊死的博斗,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特别是在1999年国家森林公安局组织的“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1号行动”中,管理局出动所有力量,连续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各级政府支持下,2000年底建立了森林公安队伍,部分武器装备到位,同时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知名企业和民间组织以及各界人士给予了可可西里保护事业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管理局交通、运输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保护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在可可西里腹地及青、新、藏三省区交界地带不间断地开展巡山反盗猎行动。同时,充分发挥各基层保护站的作用,坚持开展路查、堵查、和巡查,严格控制野生动物产品非法交易和运输,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到目前为止,管理局已出动车辆324车次,人员1238人次,行程30多万公里,组织大规模巡山69次、中小规模巡山87次,破获盗猎、非法捕捉、倒卖、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案件76起,其中重大、特大案件11起,抓获犯罪疑人和违法人员284人,收缴小口径步枪14枝。子弹25000多发,汽车29辆,藏羚羊皮2906张和其它野生动物活体、尸体及产品。同时,通过巡山清理偷采砂金人员7200多人,阻止和驱逐偷捞卤虫人员9800多人,杜绝了乱采乱挖现象,使可可西里得到了宁静。 在反盗猎斗争中,管理局十分重视预防犯罪、多次成功地防止了即将发生的盗猎案件,未等盗猎分子向藏羚羊开一枪就将他们悉数擒获,避免了数万只藏羚羊惨遭毒手。在巡山和常规保护工作中,队员们积极救护受伤,迷途和失去母亲的野生动物,几年来共救助野生动物129只,其中大小藏羚羊79只,大多数经救治后已重返大自然,对一些无法重返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也进行了妥善安置。2001年夏,沱沱河保护站的队员们从天敌动物口中救下了2只小藏羚羊和1只小藏原羚,对3只受伤的小生命进行了长期的治疗和喂养,由局里拨出专款,每天从20多公里远的地方买来牛奶,由专人哺喂,目前活下来的一只小藏羚羊和一只小藏原羚仍健康地生活在保护站。 为了打击贸易渠道的犯罪活动,遏制犯罪源头,管理局成立以来没有将一张藏羚羊皮再次流入市场,而是首先提出了公开销毁的倡议,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西宁、格尔木举行仪式,公开销毁缴获的藏羚羊皮,表明了政府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杜绝珍贵动物产品非法贸易的决心。 通过卓有成效地保护管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盗猎犯罪活动发案率明显下降,藏羚羊种群有所恢复,人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在109国道沿线和保护区腹地生活,保护工作取得了实效。 打击盗猎犯罪,是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开展科学研究,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恢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是保护区今后大量而繁重的任务。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一如既往的发扬优良传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更新设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争取建成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通过人为的努力促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一切破坏可可西里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不法活动,加强对青藏铁路和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的监督。为了让社会更多的力量参与原始生态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稳妥有序地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全社会的参加,努力把可可西里建设成为一个没有枪声,没有杀戮,没有破坏的美丽而宁静的野生动物乐园。 (肖鹏虎撰稿)更多介绍请浏览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可西里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