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痕夕三个字组成藏头诗在线生成器

藏头诗论坛资料收藏之十一
自我介绍:我在网络上总共有四个名字,它们的先后次序是:
百度——ps;
腾讯——“陕西冷娃”;
网易——ps;
新浪——“藏头诗航母”。
我的奋斗目标是:呕心沥血只为藏头诗!要用毕生的心血来为藏头诗进行定性、定义,并且彻底解决它与相关领域之间的纷争,正本清源,以还原藏头诗发展的历史真相,以及它的应用价值和它的真正功能。
编者按语:藏头诗在网络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令人感到很是欣喜。但是,由于藏头诗在其流变过程中不断出现变异,称谓众多,有些还出现了不应该的重叠。就藏头诗理论而言,基础理论还很不健全,根本就跟不上藏头诗创作实践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加之藏头诗各门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各自对自身也不能够做出比较清醒、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导致藏头诗在实际上还依然处在“春秋战国”的时代。
为了正本清源,彻底解决藏头诗世界所存在的问题,建立全新的、统一的认识,我本人特开办此论坛,并且,将自己所收藏的相关资料逐一予以公布,仅供对此有共同爱好与兴趣的朋友们参考,也为最后实质性的论证工作首先做出一个铺垫。
藏头诗是三种诗体的一个总称,我个人认为,它们应该是:离合藏头诗、拆字藏头诗与藏头诗。在这里,因为第三种前面没有一个表示前提的前缀,所以,常常会与总称相混淆。为此,我们在今后将把第三种改称为传统藏头诗,它指的也就是百度百科藏头诗词条中的第三种。
特别提醒:第一,请记住张云鹏这个名字,因为藏头诗世界中的一些纷争都是由他发端而起的!第二,以下文章中尽管有许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但是,某些观点也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还望读者认真地予以甄别。第三,文章中所提到的第一字位的“镶嵌诗”,其实就是我们上述中的传统藏头诗!
特别强调:尽管我与张云鹏老人的许多观点都不同,但是,他依然是我所崇敬的一个人。今天,在阅读他的这一篇文章之后,这种感觉尤其深刻。尽管他的方向有偏差,可是,他却很有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人深怀敬佩!
葫芦岛连山区老干部局的一栋住宅楼里居住的张云鹏,他所写的文章:
《简介镶嵌(嵌名)诗》
发布时间:  来源:原创 点击数:926
(一)近乎湮灭的藏头诗
大家都知道,施耐庵着的《水浒》一书,同吴承恩着的《西游记》、罗贯中着的《三国演义》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因此,作为四大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看过《水浒》这部书的人是非常之多的。保守地说,既使有百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读过《水浒》,那么,全国读过《水浒》的人也在上千万人以上。在《水浒》第六十一回中,梁山泊的军师智多星吴用为了诱骗河北省的大富豪玉麒麟卢俊义上山入伙,化妆成算命先生来到卢府,耸人听闻地预测说卢俊义在百日之内将大难临头,有杀身之祸。卢俊义向吴用请教消灾避难的破解之道,吴用念了四句卦歌作为口诀,让卢俊义亲笔写在自家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口诀是:
&&&&&&&&&&&&&&&&&&&&&&&&&&&
芦花滩上一扁舟,
&&&&&&&&&&&&&&&&&&&&&&&&&&&
俊杰黄昏独自游。
&&&&&&&&&&&&&&&&&&&&&&&&&&&
义到尽头原是命,
&&&&&&&&&&&&&&&&&&&&&&&&&&&
反躬逃难可无忧。由于流传版本的不同,有的书中第一句写成“芦花荡里有扁舟”;第二句写成“俊杰俄从此地游”;第三句写成“义士若能知此理”或“义士手提三尺剑”;第四句写成“反时须斩逆臣头”等。我相信所有看到这首诗的人一定都会过目不忘的。因为这首诗是用特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作的特殊的诗。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诗中每句话的头一个字连接起来是“芦俊义反”。这种用特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作的特殊的诗,是什么体式的诗呢?现今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这种诗叫“藏头诗”。而现今许许多多的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影视作品等也都说这种诗是“藏头诗”。中央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综艺节目《星光大道》的主持人也曾在两次节目中说这种诗是“藏头诗”。全国专业诗词组织中华诗词学会所办的《中华诗词》杂志,在二0一0年第三期上,也刊登过一启“可撰写藏头诗”的广告。而电脑互联网上的一个网站,竟把这种诗分为“姓名藏头诗”、“爱情藏头诗”、“祝福藏头诗”三大类,自称总共拥有一百五十万首以上的“藏头诗库”。然而,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种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藏头诗。把这种诗称作“藏头诗”,其实是冒名顶替,以讹传讹,鸠占鹊巢,大错特错。在《水浒》这部书没有流传开以前,是没有人把这种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接起来可以组成语句的诗称作“藏头诗”的。只是在《水浒》流传开以后,才有一些并不懂得什么是藏头诗的人开始把这种诗称作“藏头诗” 了。许许多多的人正是根据《水浒》中把这首诗称作“藏头反诗”,所以才把这种诗称作“藏头诗”的。但其实,《水浒》的作者施耐奄显然是懂得什么是真正藏头诗的,所以他并没有以作者的身份和角度说吴用念给芦俊义的四句话是“藏头诗”。施耐奄所塑造的智多星吴用,显然也是懂得什么是真正藏头诗的,所以他没有说过这首诗是“藏头诗”。吴用在向芦俊义的大管家李固解释这首诗的时候不厌其烦地说:“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此乃未曾上山时,予先写下四句反诗在自家壁上。我教你们知道,壁上二十八个字,每一句包着一个字。‘芦花滩上有扁舟’,包个‘芦’字;‘俊杰黄昏独自游’,包个‘俊’字;‘义到尽头原是命’,包个‘义’字;‘反躬逃难可无忧’,包个‘反’字。这四句诗,包藏‘芦俊义反’四个字。”吴用不但没说这首诗是“藏头诗”,甚至也没有强调每句话的头一个字。而不学无术、居心叵测的李固,只是根据吴用所说的“这四句诗,包藏芦俊义反四个字”,在到官府去告发自己的主人时才不懂装懂想当然地说这首诗是“藏头反诗”的。而许多读者也正是根据李固所说的“藏头反诗”,也就把这种诗当作“藏头诗”了。这是最典型的以讹传讹。因为说这首诗是“藏头反诗”的人是一个根本不懂得诗更不懂藏头诗的人。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旧体诗被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胡适等说得一无是处,而建国以后,又受到旧体诗“不宜在青年中提倡”思想的影响,格律诗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和束缚。近三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虽然旧体诗词也开始显现出勃勃生机,许多文化媒体都标榜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但很多用特殊写作方法和技巧创作的富有趣味性的诗词,仍旧被错误的视为“文字游戏”,只能在民间私下流传,难以得到公开发表的机会。而以讹传讹的“藏头诗”竟能泛滥开来,实属一个特例。但可惜是“假货”。那么,什么样的诗是真正传统的藏头诗呢?徐师曾着的《诗体明辨》中说:“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既是藏头诗的定义,又把藏头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说得清清楚楚,简炼而又明白。藏头诗是唐朝初年的太史令李淳风首创的。可惜的是现今我们见不到标明李淳风所作的藏头诗实例了。我多年苦心搜求,只在《唐人万首绝句》中见过他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也难怪。因为,李淳风主要是一位天文学家、历法学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预测专家,是一个对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很多很大贡献的人。《旧唐书》中的李淳风传全文如下:
“李淳风,岐州雍人也。其先自太原徒焉。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世。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贞观初,以驳付人均历议,多所折中,授将士郎,值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其政。则是古以浑天仪考七矅之盈缩也。《周官》大司徒职,以土圭正日景,以定地中。以示椐浑天仪日行黄道之明证也。暨于周末,此器乃亡。汉孝武时,洛下阁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达、张衡各有营铸,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或缀附经星,机应七矅,并遁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夏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矅,岂得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异其说,因令造之,至贞观七年造成。其制以铜为之,表里三重,下椐基准,状如十字,末树鳌足,以张四表焉。第一仪日六合仪,有天经双规、浑纬规、金常规,相结于四极之内,备二十八宿,十干十二辰,经纬三百六十五度。第二名三辰仪,园径八尺,有璇玑规、黄道规、月游规,天宿矩度,七矅所行,并备于此,转六合之内。第三名四游仪,玄枢为轴,以连结玉衡游筒而贯约规矩,又会枢北树北辰,南矩地轴,傍转于内,以玉衡在玄枢之间而南北游。仰以观天之辰宿,下以识器之晷度。时称其妙。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着书七卷,名为《法象志》以奏之。太宗称善,置其仪于凝晖阁,加授承务郎。十五年,迁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予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又予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
‘唐三世以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椐象推算,其兆巳成。然其人巳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椐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兹,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则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则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淳风为占候吉凶,合若符契,当时术者疑其别有役使,不因学习所致,然竞不能测也。显庆三年,复以修国史功封乐昌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辨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踳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王真儒等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享初,官名复旧,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己巳占》、《秘闻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几十余部,多传于世。子谚,孙仙宗,并为太史令”。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推背图》一书,开篇就是由明朝刘伯温亲笔书写、李淳风所撰的《李淳风藏头诗》一文。尽管文中并没有藏头诗,甚至没有一首诗,但从文中有很多用拆字法的写作技巧上来看,首创藏头诗的人是非李淳风莫属的。民间还流传说,唐太宗曾让李淳风预测不久将举行科考时的榜首是谁,李淳风说此人“乃火犬二人之杰也。”后来揭榜时,果然这个人的姓名竟叫狄仁杰。这都足以说明最早的藏头诗是李淳风首创的说法是不容置疑的。现传最早有椐可查的藏头诗,是李淳风去世一百余年后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游紫霄宫》。在宋人桑世昌着的《回文类聚》一书中,这首诗本来是园环形排列书写的:
(书中注云:此诗为环形排列,各句首字略去。附读法云:每句取第一字下半为起字,从右转,首字用“浆”字之“水”字读起,如“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是也。)本诗应读为:游紫霄宫白居易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十里来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把这两种书写方法比较一下,可以明显看出,原本的园环形写法的四十八个字,其实是五十六个字。每句诗的头一个字都藏在上句诗尾字的下半部了。其优点是趣味极强,其缺点(如果说是缺点的话)是不懂得藏头诗奥妙的人读不通这首诗。而用普通书写法来写,虽然每句诗中的头一个字其实是上句诗中尾字的下半部,但如果不另行加注说明,读者往往是注意不到而必定忽视这一微妙的。而如果另行加注说明了这一奥妙,读者往往会觉得比园环形写法索然无味了。白居易不是藏头诗的首创者,但他却是用园环形写法来写成藏头诗的首创者。椐传,在白居易写出《游紫霄宫》这首诗之前,某道观中有一个一百一十个字的高大石碑,不知为何人所写。文字如下:道本无涯际人愈好愈奇人思维系入除扣算要知有边日期口急需莫佛金处本堤水金水合改子丹拠字垂大愿人火人还九恁会柳誓嬉笑八也西转证赴杨洪嬉笑九把方为引华着动济同九刀八五少中赵归壁完乃提面妙移来济船兑巽离眼着玄不点半字上会同合个机这一百一十个字,一般人当然是难以读通的。人们向观主或道士们请教,观主和道士们都装聋作哑避而不谈。这就更增加了这座字碑的神秘色彩。其实,这是二十二句一百三十二字的六言藏头诗。应读为:大道本无涯际,示人愈好愈奇。可知金丹九转,专为五妙玄机。几个合同会上,一字半点不移。多少引证凭椐,处处有人思维。丝系入除扣算,莫要佛子还西。四面八方着眼,艮离巽兑船济。齐来中华赴会,一字半边日期。其口急需莫改,文人也把刀提。是乃完璧归赵,月着杨柳垂堤。土木金水合火,八八九九同济。齐动宏誓大愿,原人笑笑嬉嬉。原来,右下角的“机”字繁体中下部含一个“大”字,作为全诗的首字,同左上角的“道”字相连,按六言诗来读,每名诗的尾字中都有一部分(或下或右或左)可取作下句诗的头字,读诗的路线是由左向右,遇到读过的字时即向下;遇读过的字时即向左;再遇到读过的字时即向上;再遇到读过的字时又向右;恰是一个回环形。这种回环形写法其实是李淳风藏头诗最早的写法。虽然无据可查,但我认为这首二十二句的六言藏头诗,极有可能是李淳风所作。后人仿作藏头诗的书写格式,只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这种回环形写法,另一种是白居易的园环形写法。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十几年前,我才发现如果创作四言绝句藏头诗,用口字形书写法比用回环形或园环形效果似乎都好些。但句数不是四句的藏头诗,是不能用口字形写法的。自从唐初李淳风首创藏头诗,其后白居易也写过藏头诗并有所发展后,宋、元、明、清各朝代时,虽都有人仿作过,但流传到现今的藏头诗,数量极少。我苦心搜求多年,总共只见到过十几首。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包括建国后所作的真正传统的藏头诗,还没见到过一首。自己虽曾写过二十余首,因若于难以找到可发表之处,只能在朋友中间流传而已。因为现今的人们都以为象《水浒》中“芦俊义反”那种诗才是“藏头诗”,而对我写的真正传统的藏头诗既没见到过,也没听说过。但实际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由盖国梁编选的《趣味诗三百首》中,在介绍藏头诗时就明确地指出:“有的诗人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句首)当作藏头诗,这是不对的。”(见该书第310页。)在介绍嵌字诗时又指出:“人们有时把嵌字诗与藏头诗相混,这是由于不明藏头诗的含义的缘故。(见该书第312页。)”不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由曹殿举、孙同编着的《中国历代趣味诗词300首》竟然写道:
“读者可能要问,在第一种情况中所说的‘将所言之事分藏于诗的每句之首’如‘卢俊义反’那首诗,人们都叫它是‘藏头诗’而不叫它是‘嵌字诗’呀?是的,现在人们依据此种诗把所言之事分藏于每句诗的首字,便把它称之为藏头诗了。这其实是以讹传讹。最早的藏头诗并不是指这种诗。但是,现在谁如果不把这种诗叫作‘藏头诗’,反倒成了笑话。本着‘从众’的原则,本书中把这种形式的嵌字诗也均称之为 ‘藏头诗’。(见该书第278页)”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因为别人都说实际根本没穿衣服的皇帝新衣漂亮,而自己又明明知道皇帝实际上根本没穿衣服,却也跟着别人以讹传讹地喊皇帝的新衣很漂亮。美其名曰“从众”,实际上是不敢讲真话。这不正是现今典型的“媚俗”之风么?我认为,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八十多年以来,包括建国六十多年以来,诗词界有些人把用特殊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作的诗当作“文字游戏之作”,是有失公允的,是带有偏见的。百家争鸣,主要是指思想意识方面不同的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是指艺术流派、形式、技巧、方法方面的齐放。对真正传统的藏头诗故意装作视而不见,甚至故意用冒名顶替的假“藏头诗”去鸠占鹊巢,简直是对百花齐放方针的践踏。单就传统的藏头诗而言,我认为它绝不是什么“文字游戏”之作。而是用具有特殊艺术技巧和修辞方法写作的特殊诗体。藏头诗在文字方面有四大特点。其一是藏字,即诗中每句话的头一个字并不直接写出来,而是隐藏在上句话的尾字之中。(全诗的第一个字则隐藏在尾句的尾字之中。)其二是借字,即每句诗的头一个都没有直接写出来,就必须去借,即需要到上句话的尾字中去借。其三是拆(或称析)字。到上句的尾字去借字,是借用其中的一个“部件”,而这个“部件”,恰正可以当作下句诗头一个字,这就要对上句的尾字进行拆分(或称分析)。其四是省字。由于每句诗省一个字,所以全诗有几句话就省了几个字。综合藏头诗在文字方面这四大特点,其实就是一种特殊而又完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我认为这应当称作一种修辞方法即藏头修辞法。一千多年来,诗人们一直都认为藏头诗很难写。如果把写作藏头诗当作是用藏头修辞法来写诗以后,就会觉得写作藏头诗并不难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藏头诗是具有特殊的趣味性的诗,所以必须用特定形式即格式来书写。古人写藏头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回环形书写法,例如《大道本无涯际》那首诗的书写格式;另一种是园环形写法,例如《游紫霄宫》那首诗的书写格式。否则,用一般的书写格式来写,藏头诗就显得索然无味了。一般说来,四句或八句的五七言藏头诗,用回环形或园环形写法均可。而字数更多的,则只能用回环形来书写。我在写作四句的五、七言绝句藏头诗时,还发现用口字形书写法,直观的感性效果似乎更好。例一:圣水咏张云鹏思& 爱& 此& 山& 便& 作& 诗再&&&&&&&&&&&&&&&&&&&&&
中不&&&&&&&&&&&&&&&&&&&&&
水浆&&&&&&&&&&&&&&&&&&&&&
圣琼&&&&&&&&&&&&&&&&&&&&&
早液&&&&&&&&&&&&&&&&&&&&&
闻宝& 珍& 当& 灌& 瓶& 喝& 知
这首诗用回环形写法应当这样写:爱& 此& 山& 便& 作当& 珍& 宝& 液& 诗灌& 思&&&&&
中瓶& 再& 不& 浆& 水喝& 知& 闻& 早& 圣这首诗应读为:心 爱 此 山 便 作 诗,寺 中 水 圣 早 闻 知。口 喝 瓶 灌 当 珍 宝,玉 液 琼 浆 不 再 思。注:圣水寺指辽宁省葫芦岛市境内的莲花山圣水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例二:咏孟姜女张云鹏茫& 夫& 万& 古& 永& 流& 芳茫&&&&&&&&&&&&&&&&&&&&&
晓心&&&&&&&&&&&&&&&&&&&&&
此景&&&&&&&&&&&&&&&&&&&&&
人此&&&&&&&&&&&&&&&&&&&&&
名观&&&&&&&&&&&&&&&&&&&&&
孟海& 望& 长& 边& 岸& 子& 姜这首诗用回环形写法应当这样写夫& 万& 古& 永& 流长& 望& 海& 观& 芳边& 茫&&&&&
晓岸& 茫& 心& 景& 此子& 姜& 孟& 名& 人这首诗应读为:亡 夫 万 古 永 流 芳,方 晓 此 人 名 孟 姜。女 子 岸 边 长 望 海,每 观 此 景 心 茫 茫。注:孟姜女庙位于河北省山海关北面约十公里的海边。庙堂胆方有清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万古流芳”木匾。)例三:梦添香张云鹏香& 新& 月& 异& 创& 和& 谐添&&&&&&&&&&&&&&&&&&&&&
大梦&&&&&&&&&&&&&&&&&&&&&
欢意&&&&&&&&&&&&&&&&&&&&&
欣如&&&&&&&&&&&&&&&&&&&&&
奔祥&&&&&&&&&&&&&&&&&&&&&
小喜& 姓& 百& 得& 深& 泛& 康这首诗用回环形写法应当这样写:新& 月& 异& 创& 和百& 姓& 喜& 祥& 谐得& 香&&&&&
大深& 添& 梦& 意& 欢泛& 康& 小& 奔& 欣这首诗应读为:日 新 月 异 创 和 谐,皆 大 欢 欣 奔 小 康。广 泛 深 得 百 姓 喜,吉 祥 如 意 梦 添 香。这里举的三首诗例,有的是本人二十多年前写的,有的是近一两年写的。用意有三:一是意在说明:四句的五七言绝句藏头诗可以或最好用口方形来书写;二是意在表明:藏头诗并不是很难写,掌握了“藏头修辞法”,写作藏头诗很容易的;三是意在证明:藏头诗这种近乎湮灭的诗体并非是应当扔进垃圾堆的糟粕,是完全可以用来为现代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甚至是民间非常喜闻乐见的。比如《圣水寺咏》和《咏孟姜女》,如果在圣水寺和孟姜女庙展示出来,其长远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可能不见得比其它各种耗资很多、经常更换、形形色色的广告效果差。总而言之,藏头诗是中华传统诗词中的一种特殊诗体,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现今,真正传统的藏头诗已经近乎被湮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包括建国六十多年来,各种媒体上还没有发表过一首现代人所作的藏头诗。而现今许多媒体上发表的“藏头诗”,其实是古人早已定名的“嵌字诗”。用所谓的“嵌字诗”鸠占鹊巢,冒名顶替真正传统的藏头诗,这是当前我国诗词界中的一大荒唐可笑的怪现象。从这一点来说,我建议应当把藏头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而不能任由以讹传讹、欺世盗名的假“藏头诗”自由泛滥。
(二)隐蔽有趣的镶嵌诗
喜爱对联(楹联)的人们都知道,在我国的对联界,既有嵌字联一说,又有嵌名联一说,而二者又统称为镶嵌联。镶嵌联是对联中的一种主要体式。这是早已达成共识而毫无争议的。但在我国诗词界,虽然早有嵌字诗一说,也早有嵌名诗一说,却从未有镶嵌诗一说。嵌字诗的典型诗例,一首是苏东坡的词,另一首就是《水浒》中芦俊义的反诗。如果有人提出镶嵌诗一说,一种可能是被置之不理,另一种可能是难免招至非议。我多年来一直认为,“嵌字诗”一词并不准确,应当改称镶嵌诗,而嵌名诗只是镶嵌诗中的一种,即当镶嵌诗中含有人的姓名或其它事物的名字时,这首镶嵌诗可以简称为嵌名诗。所以说,凡是用镶嵌修辞法写作的诗,都应当也必须称为镶嵌诗。准确地说,凡是用镶嵌修辞法写作的诗都属于镶嵌诗。概括地说,凡是用镶嵌修辞法写作的文学作品,都属于镶嵌体文学作品,如镶嵌诗、镶嵌词、镶嵌联等篇幅短小的体裁。镶嵌,作为一种修辞写作技巧和方法,早已得到文学界的一致公认。然而,我发现,对于什么是镶嵌修辞法,人们的理解和解释却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例如,由全国三十八所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集体编著的《语文基础知识(高中版)》中是这样解释的:
“镶嵌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郑重些,有时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镶在一个词里,叫镶嵌。一般以镶加虚词和数词最为常见。例如:
‘……使自己开了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例句中的‘轻手蹑脚’即由手脚镶‘轻’,‘蹑’而成。”对于这种解释,我是很不理解的。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首先从字义上来讲,镶,是修饰周边,加边加框的意思;嵌,是修饰中间,把东西卡在缝隙里的意思。镶和嵌,是紧密相关互不可分的。我们给某种东西加了边框,修饰了这种东西,同时也就把这种东西嵌在了边框中。镶嵌,本来是工匠们在加工制作珠宝首饰和工艺品时常用的工艺技术方法之一。文人们把它借鉴应用到写作方法和技巧上来,准确地说,镶是指修饰每句话的头部和尾部的字,嵌是指修饰每句话的中间部位的字。无论是镶还是嵌,都必须用特定的字,而这个或这些特定的字,必须是予先已经确定的,是不可用其它的字随意替代的。镶嵌是一种修辞方法。什么是修辞?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形式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我们拿起笔来,无论要写什么,都要用字、组词、造句、谋篇。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必须运用有效的语言形式,包括最恰当的字,最恰当的词,最合适的句子,最具感染力的修辞方法。而《语文基础知识(高中版)》中把修辞只说成是组词问题,就过于片面了。至于说“以镶加虚词和数词最为常见”,“镶嵌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郑重些”,就更没有道理了。其实,使用镶嵌修辞法来写作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艺术效果即感染力,二是为了隐蔽地表达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文字和内容。在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古人们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把镶嵌作为写作方法和技巧广泛地应用在文学创作中了。但除了写人的姓名或中草药名的以外,每句话中一般只镶嵌一个字。例如把“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金木水火土谷”、“猪鸡牛羊马兔虎鼠猴龙蛇狗”等词组拆分开来,分别镶嵌到每句话中去,且大多是镶嵌在每句话头一个字的位置上。这种诗根据镶嵌文字的不同,分别称作“四时诗”、“六府诗”、“八音诗”、“十二属诗”、“建除诗”或“药名诗”、“姓名诗”等。但这些所镶嵌的文字,并没有组合成完整的有意义的语句。直到北宋时期,有一次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奉召回(今河南开封),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当地太守设宴招待他时,席上有两个官妓,一个叫郑容,一个叫高莹,提出了不再做官妓的申请。润守征询苏东坡的意见,苏东坡就写了这样一首词:
減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苏东坡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词中每句话的头一个字,连起来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显然是同意她俩申请的意思。此事传开以后,用这种方法写这种诗的人就多了起来,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才把这种诗称作嵌字诗。写作嵌字诗在镶嵌字的时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遵循某种规律来镶嵌字,另一种是没有任何规律地镶嵌字。只有按某种规律镶嵌字,才是可取的,有艺术性的。而没有任何规律地镶嵌字,则是不可取的,没有艺术性的。例如,清朝的象棋国手,《梅花谱》一书的作者王再樾之父王敬尧,本是山东济南府人、棋艺高超、远近闻名,以下棋为业为生。当地一个外号叫姜老虎的恶霸也很爱下棋,而且棋艺也很不错。有一次他在同一个富商谈论下棋时,就说如果王敬尧让他一个马的话,他就可以连胜三局,至少两胜一和。富商不信,同他打赌,约定第二天姜老虎同王敬尧正式比赛。姜老虎当晚派人去告诉王敬尧,第二天比赛时,必须故意让姜老虎赢棋赢钱。但第二天比赛时,王敬尧虽然给姜老虎留下了面子,没有赢他,只同他下了三盘和棋。但这样一来,由于王敬尧每盘都让了一个马,所以姜老虎输给了富商不少银子。姜老虎又羞又怒,当晚就带人砸了王敬尧的家,还凌辱了王敬尧的妻子。王妻不堪受辱,当夜悬梁自尽。数日之后,王敬尧趁姜老虎不备,伺机潜入姜家,杀死了这个恶霸,并在墙上题诗一首后,带着当时只有三岁的儿子王再樾连夜逃往他乡了。王敬尧的题壁诗是:剪除恶霸我为王,不敬神仙敬爹娘。尧舜之民遭凌辱,只有杀人去远方。诗中无规律地镶嵌了“王敬尧杀”四个字。这首诗,虽然可以也应当称作嵌字诗,但语言过于直白,用意毫不隐晦,同“杀人者王敬尧也”相比,并没有多大艺术性可言。而《水浒》中芦俊义那首题壁诗,如果不是智多星吴用提示,芦俊义本人和他那个居心叵测的大管家李固是难以看出那其实是一首“反诗”的。古人所谓的嵌字诗,一般都是每句话只镶嵌一个字,虽然也有把字镶嵌在其它位置上的,但一般大多是镶嵌在每句首字位置上。这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其实是镶嵌字而没有把头字藏起来。但把这种诗称作嵌字诗,其实也并不准确。例如“王敬尧杀”那首诗,其中的“王”和“尧”字属于镶;而“敬”和“杀”字则属于嵌。我认为,如果把芦俊义的题壁词称作“镶头诗”,才是最准确的。但同时必须弄清楚,这种“镶头诗”,只是镶嵌诗中的一种格式,并且是最简单、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格式而已。在民间,早就盛传有一种“藏头露尾”的嵌字诗。这种诗是指把诗中每句话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组成一句话或前半句话;而把诗中每句话的末尾一个字连起来读,又可以组成另一句话或后半句话。我曾苦心搜求多年也没有找到这种诗例。直到十几年前的二十世纪末,才在《资料卡片》杂志上发现一首标明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写的一首“藏头诗”,正是这种民间俗称的“藏头露尾”镶嵌诗。这首诗是:赵盾白明罪,豫让今事胡。达人唯叹息,夫子许之乎?《资料卡片》是转载一九八五八月二十五日《经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介绍这首诗的。但那篇文章只注意到了诗中每句话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赵豫达夫”是郁达夫的姓名,而忽视了诗中每句话末尾的字连起来“罪胡息乎?”四个字应当同前四个合起来读。郁达夫其实是在这首诗中镶嵌了“赵豫达夫,罪胡息乎?”八个字。原来,一九三七年,日军在“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声言在三个月内占领全中国,我国江南广大地区也相继沦陷。为了免遭日军的奴役,不做亡国奴,郁达夫被迫出走南洋,最后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镇武吉丁宜(现译为:巴雅公务)定居下来,化名赵廉。为了维持生计,开了一个“赵豫记酒厂”。不料,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又踏上了印度尼西亚。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日军意外地发现赵廉(即郁达夫)竟精通日语,就盯住他不放,强迫他做了日军的翻译。郁达夫无可奈何而内心十分痛苦。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便,曾帮助过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等和不少当地民众。时间是在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后来,乘日军军官人事变动之机,他故意装病,还住院治疗,千方百计才勉强被同意辞去了翻译工作,但仍是当地唯一个可以自由进出日军司令部的人。到一九四五年,日本败局已定。日军曾制定了一份反日、仇日人士的黑名单,准备撤退前全部杀害,但竞在实施前被人盗走而丢失了,郁达夫是重点怀疑对象。八月初,日军把他密捕,扼颈杀死,抛尸于荒郊野外。至今尚未发现其遗体、遗骨的准确所在。建国后,一九五二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郁达夫被追认为抗日烈士并授予证书。赵盾,即赵宣子,春秋时任过晋国的执政。晋襄公七年,任中军元帅,掌国政。晋灵公十四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杀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豫让,也是春秋时晋人,初为晋卿智瑶的家臣,深受宠信和重用,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智瑶被杀害,他为给旧主人报仇,改名换姓,躲藏厕所,行刺未遂;后又以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王,事败又被俘。他求得赵襄王衣服,以剑击之以示替主报仇后自刎而死。赵盾曾说过自己有罪过的话;但豫让却从来根本没有“事胡”(即为外国人做事)过。更不可能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事胡”。显然,郁达夫是以视死如归的刺客豫让自比,却又暗指自己为日军当过翻译一事,“达人唯叹息”。“夫子许之乎?”显然是在内心自问能否得到人们的理解或允许呢?这里的“罪胡”,是双关语:一是指自己为日军做过事是有罪过的;二是指自己得罪过日军。这些事平息了么?——当然没有。就在抗战最后胜利的前夕,郁达夫还是被日军密捕并杀害了。郁达夫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用特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所写的这首特殊的诗,表达的正是自己特殊的思想情绪。这也难怪直到他去世后六十多年的今天,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首诗的特殊性。倘若郁达夫在天有灵的话,他对人们把这首诗称之为“藏头诗”,一定会啼笑皆非的。实际上,用镶嵌修辞法写作时,每句话不只可以镶嵌一个字,也可以镶嵌两、三个字或四、五、六个字,甚至可以整句话地镶嵌。(在后面将逐一具体加以证明和说明。)我对镶嵌诗的理解和解释是:把予先已经确定的词组或语句,故意拆分开来,用其它的字间隔开来,衍化出新的诗句,而把予先已经确定的词组或语句分散在衍化出来的诗句之中,这种诗就称作镶嵌诗。如前所述,镶嵌诗就是用镶嵌修辞法写作出来的诗。然而,在镶嵌诗中,究竟那些字是镶嵌在其中的,用一般的书写方法或排版方法,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是令人难以发现的。象郁达夫的那首镶头镶尾(俗称藏头露尾)式镶嵌诗那样。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加以标注或说明;二是采用特殊的书写方法即格式;三是在字体上有些变化。我在实践中觉得采用特殊书写方法即特殊格式的作法,效果更好。因为这样能令读者直观、醒目、自然而又容易地辩认出这是一首镶嵌诗并辨读出镶嵌在其中的文字来。当然,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作者故意不想或不愿人们看出其中的奥秘来,则另当别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认为镶嵌诗是应当或必须用特殊的书写格式来表达的。这种书写方法或格式的诀窍是尽量把所镶嵌的字排列在诗的顶部。镶嵌诗表面的文字意义同其镶嵌在其中的文字意义,有的是相近、相关的,有的则是无关甚至相反的。因为,镶嵌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其实是镶嵌在诗中的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二者不一定相近或相关。写作镶嵌诗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即艺术魅力,二是为了隐蔽地表达诗人不愿甚至不敢公开直接表达的意思。前者无疑是会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使作品富有趣味性。后者隐蔽地表达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也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像元朝的大戏剧家关汉卿在《望江亭》中写谭记儿的四句诗: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白士中步其韵奉和: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霄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谭记儿实际上是说她“愿随君去”;白士中实际上是说他“当不负卿”。两个人是在用隐蔽的诗句表示坚贞的爱情。两首诗的尾字完全相同,属于步韵。可见剧作家关汉卿的艺术才华和写作技巧是何等高超,不由人不拍手叫绝!这种诗(或唱词)的艺术魅力,比普通的诗(或唱词)要胜过千百倍,完全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对江青等祸国殃民的野心家的倒行逆施非常不满而又难以发泄。一九七六年清明节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就出现了这样一首诗:
江河湖海波涛起,亿万人民悼总理。青山绿野低下头,滚滚泪浪哀声起。靠着泰山心难移,谁料星陨日月泣。边防战士继遗忘,誓和“白骨”斗到底。这首诗,是在诗中奇数句头一个字的位置上,镶嵌了“江青靠边”四个字,用隐蔽的方法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江青反革命集团下台的呼声。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人们只能隐晦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和思想感情。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禁令被解除了,许许多多的禁区被撤消了,人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空气也越来越清新了,表达自己心声的顾忌也越来越少了。但心有余悸也好,尚有疑虑也好,觉得不便也好,用镶嵌修辞法来作诗仍不失为一种特殊技巧,是不可能消失的。特别在民间,是会永久流传的。因为,在万紫千红的中华诗词百花园中,镶嵌诗作为一个品种,它早已在百花齐放中争新斗艳,散放着奇香异彩,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总归起来,我认为镶嵌诗共有七大特性:一是隐蔽性。即镶嵌诗实际上是以其所镶嵌的文字,隐蔽地在表达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义。而其表面文字的意义,往往并不是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义。二是趣味性。正是由于镶嵌诗的真正意义是隐晦地表达的,所以镶嵌诗就具有趣味性。三是书写性。即镶嵌诗必须用特殊的书写技巧和方法、格式来书写,否则是难以使人辨认、辨读出来的。而只有用特殊的书写方法和格式来书写,镶嵌诗才能使人正确、直观、自然而又明显、容易地辨读出来。四是多义性。每首镶嵌诗,除了其表面文字的意义之外,至少还有一种意义,即诗人镶嵌在其中的文字所表达的真正的意义。而诗人镶嵌在其中的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有的竟然还不只一种。五是民间性。由于镶嵌诗的多义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所以镶嵌诗往往在民间流传,为普通的平民百姓喜闻乐见而津津乐道,却难登所谓大雅之堂的官办(或称公办)的正宗媒体。因为所谓的正宗媒体往往错误地认为这种镶嵌修辞法是“文字游戏”。六是实用性。镶嵌诗最适宜镶嵌并广泛应用的,主要是镶嵌人的姓名或其它事物的名字。从古至今,大多数的镶嵌诗是这种嵌名诗。这就使镶嵌诗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性。七是展示性。这些镶嵌有人的姓名或其它事物名字的镶嵌诗,大多都非常适宜在其家、其地公开展示,(在别人家或别处则毫无意义),令主人以此诗为喜、为荣、为警、为乐趣。镶嵌诗的这七大特性,足以使它应当被誉为诗中奇葩而当之无愧了。
(三)每句诗镶嵌一个字
在中国传统的镶嵌诗(即“嵌字诗”)中,一般都是在每句诗中只镶嵌一个字,而最常用也最标准的,是把所镶嵌的字镶嵌在句首,即每句诗头一个字的位置上。连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即可组成完整的词语。其实,把字镶嵌在每句诗头一个字的位置上,准确地说,并不是嵌,而是镶。把这种诗称作“藏头诗”当然是错误的。但如果把这种诗称作“镶头诗”,那倒是非常正确而又非常准确的。当然,“镶头诗”实际上属于镶嵌诗,只是镶嵌诗中的一种镶嵌形式而已。除了把所镶嵌的一个字镶嵌在句首以外,还可以把字镶嵌在其它任何位置上。下面,我们以《水浒》中的“芦俊义反”这句话为例,来试着把它镶嵌在每句话的不同位置上:例一:七言镶第一字(镶头式)芦苇茫茫无尽头,俊杰迷路心中愁。义无反顾向前进,反正野田不可留。(注:一九七三年秋,我在某企业工作,有一次带着一台汽车从葫芦岛出发到大连拉设备,途径盘锦地区苇田时,竟然迷了路,跑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跑出苇田,后来才发现白跑了几十公里的冤枉路,当晚在旅馆休息时写了这首诗。)例二:七言嵌第二字(缩头式)葫芦自古最吉祥,杰俊随身珍爱藏。礼义智仁信为本,莫反三纲守五常。(注: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例三:七言嵌第三字(嵌上腰式)墙头芦苇随风倒,山上俊杰逞英豪。高举义旗招壮士,何须反顾四处逃。例四:七言嵌第四字(嵌腰式)架上葫芦形美观,引来杰俊喜心间。英雄忠义昭千古,聚众同反欲换天。例五:七言嵌第五字(嵌下腰式)
此家墙头芦苇高,风水宝地俊杰招。一遭变故义气尽,各执刀枪反旗飘。例七:七言诗嵌第六字(七言缩尾式)人人喜爱葫芦好,农家故娘多俊巧。倒水送茶情义真,方饮两杯争反讨。由于用“葫俊义反”四字作尾字不合韵,故无论五字七言均不能镶嵌在尾字位置上。例八:七言阶梯式芦苇墙头两面例,杰俊江湖逞英豪。英雄义气传天下,迷途不反劫难逃。(说明:阶梯式镶嵌方法有多种,此例中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还可以有多种变化。)例九:五言诗镶第一字(镶头式)芦花滩上开,俊杰展胸怀。义旗高举起,反戈杀过来。例十:五言诗嵌第二字(缩头字)葫芦水上飘,杰俊逞英豪。忠义传天下,休反大宋朝。例十一:五言诗嵌第三字(嵌腰式)滩上芦花开,黄昏俊杰来。情深义为重,识浅反疑猜。例十二:五言诗嵌第四字(缩尾式)水上葫芦漂,江湖杰俊彪。广交忠义友,擂鼓臂反敲。例十三:五言阶梯式芦苇滩边静,杰俊迷心性。江湖义为先,前败后反胜。以上十三首用“芦俊义反”这个预先已经确定的词组或语句衍化出来的诗句,是我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写出的,有的只用三五分钟。这足以说明,把一个预先确定的词组或语句衍化成每句只镶嵌一个字的镶嵌诗是很容易的,而且是有多种方法的。不过我认为,每句话只镶嵌一个字,把字镶嵌在每句话头字的位置上(简称镶头),在一般情况下是最容易也最适宜的。除非特殊情况,是不必也不宜镶嵌在其它位置上。再举一例:安徽省的黄山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历代许多文人到此游览时,往往情不自禁地总爱作诗作联作画或题词题字。但有的人乱写乱画,不但未为景区增彩添色,反倒损毁了大好风景。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县令为保护景区,明令颁布告示,严禁在景区内乱写乱刻乱画,违者给予游街示众的惩罚。有一个叫黄云的秀才,竟然不顾禁令,乘人不备之机,在非常显眼的飞来石上写下一首镶嵌有“黄云到此一游”的歪诗。诗云:黄山景色堪称奇,云石松泉绕清溪。到来不留名和姓,此生遗憾多惋惜。一旦留下名与姓,游街示众也欢喜。很快有人向县令举报。不久,正好当地举行考试,县令在考生中答卷中发现了黄云的名字,一看其答卷非常平庸,只是个才疏学浅之流,就挥笔在其答卷上作了如下批语:
游街示众也欢喜,一入邪门不由己。此生若得高官做,到处将有尔真迹。云柯如此何足怜,黄歌竹子乃狂易。诗中的“云柯”是指凌云的高枝,风格崇高的意思。“黄竹子歌”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狂易”是精神失常的意思。黄云一看这六句批语,顿时又愧又悔,感到无地自容。原来,这六句诗中每句话的头一个字,倒读正是“黄云到此一游”。可见县令的这首镶嵌诗,比黄云本人所作那首高明得多。类似的诗例甚多,有的人就曾把一首五言绝句中的二十个字分别镶嵌到二十句诗中。我也曾试把七言绝句中的二十八字分别镶嵌到二十八句诗中,感到对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来说并不太难,不足为奇。只要具有初级水平的诗人即可做到。因此,恕不举例说明了。前面所举的用“芦俊义反”四个字所写的诗例,如果不加重点号,人们是很难注意到其中镶嵌的这四个字。所以,为了引人注目,不妨用把这个四个字排列在顶部位置的书写方法,格式如下:例一:七言嵌第二字
葫芦自古最吉祥杰俊随身珍爱藏礼义智仁信为本莫反三纲守五常例二:七言诗嵌第三字墙头
&芦苇随风倒山上俊杰逞英豪高举义旗招壮士何须反顾四处逃例三:七言诗嵌第四字架上葫芦形美观引来杰俊喜心间英雄忠义昭千古聚众同反欲换天例四:七言诗嵌第五字此家墙头芦苇高风水宝地俊杰招一遭变故义气尽各执刀枪反旗飘例五:七言诗嵌第六字人人喜爱葫芦好农家姑娘多俊巧倒水送茶情义真方饮两杯争反讨例六:七言诗阶梯式芦苇墙头两面倒杰俊江湖逞英豪英雄义气传天下迷途不反劫难逃例七:五言诗嵌第二字葫芦水上漂杰俊逞英豪忠义传天下休反大宋朝例八:五言诗嵌第三字滩上芦花开黄昏俊杰来情深义为重识浅反疑猜例九:五言诗嵌第四字水上葫芦漂江湖杰俊彪广交忠义友擂鼓臂反敲例十:五言阶梯式芦苇滩边静杰俊迷心性江湖义为先前败后反胜以上这样的书写排列格式,人们难免会感到很别扭。这也难怪,不过,当我们把横写改为竖写,特别是写到特别的载体——折扇上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不别扭,而觉得顺当多了。当然,不写到折扇上,而写到扇形平面上也是完全可以的。这说明,特定的艺术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表现形式,是需要有机的统一的。
(四)每句诗镶嵌两个字
每句诗中镶嵌两个字的镶嵌方法,从文献上看,前人没有介绍过。但实际上在民间是早有流传的。在我只有八、九岁时的建国初期,同院居住的一位读过私塾而又爱好诗词的长辈亲属就向我讲过有一种俗称“藏头露尾诗”,把每句诗的头一个连起来读,可以组成一句话或半句话,再把每句诗的末尾一个字连起来读,则可以组成另一句话或另半句话。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认为把这种诗称作“藏头露尾诗”是不准确的,而应当称作“镶头镶尾诗”才正确而又准确。虽然我没有看见过明确介绍这种诗的诗例,但我认为明朝解缙所写的《题某公画像诗》就是这种诗。该诗的诗文是:图公之像,写公之形,禽中之凤,兽中之麟。多年以来,人们只是注意到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是“图写禽兽”,显然解缙是在骂这位某公。但人们却都忽视了每句诗的尾字连起来是“像形凤麟”,即这位某公的外表像凤凰和麒麟一样华丽又威武,而其所做所为却是禽兽而已。可见解缙写作这首诗所用的镶嵌方法实际上是镶头镶尾同时并用的。而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所写的“赵豫达夫罪胡息乎”那首诗同这首诗镶嵌字的方法是一样的。多年来,我曾用这种镶嵌方法写过很多诗。例一:咏莲花山圣水寺张云鹏莲出淤泞洁中圣,花绽难离叶下水。山脚朝阳隐古寺,好如仙境自然美。(每句头字镶的是“莲花山好”,每句尾字镶的是“圣水寺美”。全诗用镶头镶尾法镶嵌的是“莲花山好,圣水寺美”。莲花山圣水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境内,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例二:九门口胜山海关张云鹏九州自古多名胜,门里无门城上山。口下水流归大海,好在常开不闭关。(每句头字镶的是“九门口好”,尾字镶的是“胜山海关”。全诗用镶头镶尾法镶嵌的字“九门口好,胜山海关”。九门口,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境内,在山海关北十几公里处,现为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诗中“好在常开不闭关”一语,在说明九门口常开不闭的同时,实际上亦在歌颂党和国家对外开放的英明政策。)二00九年,全国各地的许多电视台都播放过一部由林和平编剧、柳云龙导演并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色迷雾》。这部长达四十三集的电视连续剧从始至终都把一首诗做为最大的悬念,直到临近结尾才使人们看到了这首诗的全貌。其诗为:墙映夕阳挂铜镜,上披金缕落家中。有彩有色无影形,画尽江山万壁穷。一般的人们看到这首诗,自然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这是一首每句诗中镶嵌两个字的镶嵌诗。诗作者(剧中的邢老爷)在每句诗头一个字的位置上镶了“墙上有画”四个字;又在每句诗例数第二字的位置上嵌了“佟(铜)家影壁”四个字。镶嵌的八个字合起来是“墙上有画,铜(佟)家影壁”。这是一个倒装句,实际上是“佟家影壁墙上有画”八字个。其中的“铜”是“佟”的谐音。剧中的主人公说这首诗是“藏头诗”,同时又是一首“缩尾诗”。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这是一首镶头缩尾式镶嵌诗。看过这部电视连续剧后,我试着把所镶嵌的倒装句“墙上有画佟(铜)家影壁”顺过来成为“佟(铜)家影壁墙上有画”:铜镜高挂在墙头,家养金鱼水上游。影暗池深荷有藕,壁遮闹市隐画楼。其中的“铜家影壁墙上有画”八个字仍然镶嵌在“头”和“缩尾”的位置上。但我认为这种镶嵌方法(或格式)只不过是“镶头镶尾”式的变形而已,并不值得仿效推广,所以也就不应该当作是每句话镶嵌两个字的方法(或格式)之一。根据“铜家影壁墙上有画”这八个字,我觉得最好这样来写成镶嵌诗:铜佛长供家室中,影像笑观壁半空。墙露泥土上香火,有柴无米画饼充。其书写格式(或方法)为:铜佛长供家室中,影像笑观壁半空。墙露泥土上香火,有柴无米画饼充。这样的书写方法(或格式),符合七言诗的四三句式,而又在每句(前四字中的头字位置上和后三字中)头字位置上都镶嵌了字。书写出来后,稍加注意或留心,即可直观、自然、明显而又容易地看出,排列在头部的字是:“铜家影壁墙上有画”。我把这种镶嵌格式(或方法)称作“头腰式”镶嵌法。(七言诗每句话七个字,其“腰”字本应是指正中间的第四字。但如果我们只用“头”、“腰”、“尾”三个字来称呼七言诗中的七个字部位,不妨把第一、第二两个字都称作“头”。合称“双头”。其中第一字是名副其实的“头”,第二字实为“缩头”。第三、四、五、字都称作“腰”,其中第四字是正腰,第三字为上腰,第五字为下腰。第六、七两个字合称“双尾”,其中第七字为正尾,第六字为“缩尾”。否则,象对联界那样把每个位置上的字都起一个“代位字”就太复杂了。)我曾用这种“头腰式”镶嵌法写过不少诗。例三:读《论语》有感张云鹏孔孟圣人子众徒,名垂百代言词殊。论今说古语真理,永世万年传宝书。排列在诗中头(顶)部的镶嵌句是“孔子名言,论语永传”。除这种“头腰式”镶嵌法外,还有一种“头尾相顾”式镶嵌法,我觉得是非常适宜于在每句话中镶嵌两个字。所谓“头尾相顾”,指的是把每句诗中的头尾两个字连读,即可组成有完整意义的语句。例四:&&&&&&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缅怀孙中山张云鹏中华锦绣好江山,先辈为国逝永生。天地风云变幻下,为人处世效孙公。排列在本诗中头(顶)部的镶嵌句是: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例五:咏孟姜女张云鹏孟家有女美名姜,贤慧嫁夫范喜良。万里长城年代古,流传百世永留芳。(位于山海关东北约五公里处的孟姜女庙,正堂前上方有清朝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万古流芳”木匾。本诗的镶嵌句为:“孟姜贤良,万古流芳”。)例六:有&&&
感张云鹏叶茂靠树林,险峰遮绿阴。江边山更青,何故凉人心。(本诗名为《有感》,实为一九六九年夏季观《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彩色电影记录片后的感想。当时我正下乡在农村,该影片同场连映两次,观后当夜,我反复思索,夜不能寐,写下此诗。本诗镶嵌句为:“叶林险阴,江青何心?”叶指叶群,林指林彪,江指江青。因恐招祸端,此诗写后一直不敢示人。)例七:游南京莫愁湖张云鹏莫畏事难空去愁,湖中荷美且玩游。登高望远览名胜,棋败明君输此楼。(本诗为一九七二年本人第一次到南京办事时所作。但见湖中荷花盛开,金鱼戏水,美景迷人。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常同徐达在湖边的楼上下棋,有一次下棋打赌时将此楼输给了徐达,故徐达称此楼为胜棋楼。)除以上镶头镶尾式、头尾相顾式、头腰式三种镶嵌方法外,还有一种“双头式”镶嵌法不妨偶然一用。所谓双头式镶嵌法,是指每句诗的头两个字连读,可以组成有完整意义的词语。例八:赠某眼镜店张云鹏康明店名标,眼镜质量高。诚信永为本,经营薄利销。(本诗中的镶嵌句是:“康明眼镜诚信经营”。)由于“双头式”镶嵌是每句话头两个字连镶,所以相对来说较容易些,甚至是很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只宜偶一为之。但其毕竟是一种镶嵌形式和方法。有时当必须镶嵌的相连两个字实在难以拆分或拆分开后难以衍化出新的语句时,这种镶嵌方法说不定就会成为唯一可用的方法。从以上每句诗镶嵌两个字的四种方法中可以看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逢头必镶。我在多年的写作镶嵌诗实践中体会到,每句诗镶嵌两个字的其它方法当然还是有的,如“缩头缩尾”式等,但实践效果决不会好。以上的四种方法已经足供我们在写作实践中选择而有余了。(五)每句诗镶嵌三个字
&尽管实际上每句诗镶嵌三个字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但我认为值得广泛推广的方法却只有一种,即“头腰尾式镶嵌法”。其它方法(如“双头单尾式”),尽管偶而不妨一用,却不值得推广。所谓“头腰尾式”镶嵌法,是指在每句诗的头一个字、中间一个字、末尾一个字的位置上共镶嵌三个字,把每句诗中所镶嵌的三个字连起来读,即可组成三言诗。其中七言诗的中间一个字指的是第四个字,五言诗的中间一个字指的是第三个字。即七言诗在每句诗中的一、四、七位置上镶嵌字,五言诗在每句诗中的一、三、五位置上镶嵌字。例一:咏九门口张云鹏九座城门皆敞口,世间稀罕此独有。真为雄壮乃奇观,堪向人称天下首。
其书写格式为:
九座城门皆敞口,世间稀罕此独有。真为雄壮乃奇观,堪向人称天下首。(顶部即头部的字连起来读,即为:九门口,世罕有。真壮观,堪称首。本诗可谓在七言诗中镶嵌一首三言诗。)例二:咏青岩寺张云鹏青岭怪岩隐古寺,老年慈母显神灵。欲行大礼来参拜,心意必须要至诚。其书写格式为:青岭怪岩隐古寺,老年慈母显神灵。欲行大礼来参拜,心意必须要至诚。(青岩寺,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县境内,以风景优美和观音化身的歪脖老母而闻名东北地区。本诗中镶嵌的是:青岩寺,老母灵。欲礼拜,心须诚。)例三:赞温家宝总理张云鹏温暖万家国有宝,政多良策为民好。总抓亲理务求实,安定先排筹划巧。其书写格式为:温暖万家国有宝,政多良策为民好。总抓亲理务求实,安定先排筹划巧。(本诗中镶嵌句为:温家宝,政策好。总理实,安排巧。)例四:自娱诗张云鹏张口莫云效大鹏,心中有愿久难成。巧言镶嵌用文字,诗句联词愧不精。书写格式为:张口莫云效大鹏,心中有愿久难成。巧言镶嵌用文字,诗句联词愧不精。(本诗中的镶嵌句为:张云鹏,心愿成。巧嵌字,诗词精。第一句中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说大鹏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典故。诗中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字面意义同镶嵌字意义相反,此乃本诗之妙处。)例五:自娱诗张云鹏张翅云中鹏,心怀愿未成。巧言镶嵌字,诗句词难精。书写格式:张翅云中鹏,心怀愿未成。巧言镶嵌字,诗句词难精。(镶嵌句与例四稍有不同,改为:张云鹏,心愿成。巧镶字,诗词精。)例六:自娱诗张云鹏莲奇花上山,真美可流观。圣地水流寺,万家民拜参。书写格式:莲奇花上山,真美可游观。圣地水流寺,万家民拜参。(本诗镶嵌句为:莲花山,真可观,圣水寺,万民参。)例七:谢友人赠灯张云鹏送亮灯迷人,真如知我心。夜长难入寐,写作诗词文。书写格式为:送亮灯迷人,真如知我心。夜长难入寐,写作诗词文。(某诗友赠我一台旋转式台灯,故以此诗为谢。镶嵌句为:送灯人,真知心。夜难寐,写诗文。)例八:莲花山圣水寺咏(双头单尾式镶嵌诗)张云鹏莲花开在山,真美可游观。圣水长流寺,保民万众安。书写格式为:莲花开在山,真美可游观。圣水长流寺,保民万众安。(镶嵌句为:莲花山,真美观。圣水寺,保民安。这种书写格式,竖写时每句均呈“T”字形,我以为甚美,故举此一例供参考。我把这种镶嵌方法称作“双头单尾式”镶嵌法。)例九:戏续古人对联张云鹏(单头双尾式镶嵌诗)李花开太白,苏木长东坡。白住闲居易,诗词佳作多。书写格式:李花开太白,苏木长东坡。白住闲居易,诗词佳作多。(“李花开太白,苏木长东坡”为古人所作嵌名联,我戏续两句以成诗。内镶嵌“李太白,苏东坡,白居易,诗作多”。)例十:赞莲花山圣水寺张云鹏莲怪花开山上边,圣洁水涌泉味甜。风光景色美如画,远客近来传颂言。乍一看来,这是一首平常的诗。可如果用二、二、三的格式书写:莲怪花开山上边,圣洁水涌泉味甜。风光景色美如画,远客近来传颂言。排列在头(顶)部的十二个字是:莲花山,圣水泉,风景美,远近传。因为每句诗所镶嵌的字都在一、三、五字即奇数位置上,故我把这种镶嵌法称作“七言三奇式”镶嵌法。
(六)每句诗镶嵌四个字
无论是五言诗或是七言诗,如果用“双头双尾式”镶嵌法,是可以写成每句诗镶嵌四个字的镶嵌诗来的。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五言诗是二、三句式,而七言诗是二、二、三句式或四、三句式的,所以用“双尾”式来镶嵌文字,是很别扭的,是不太适合的。而五言诗如果镶嵌四个字的话,只不过把每句话中的第三个字省掉,剩下的四个字同原本的五个字意义实际上往往是相同而难以有明显改变的。因此,用五言诗在每句话中镶嵌四个字是行不通的。每句诗镶嵌四个字,实际上只能在写作七言诗时,在每句话的一、三、五、七即奇数位置上镶嵌字,连读每句话中奇数位置上所镶嵌的字,即可组成一首四言诗。这就是说,在一首七言诗中,可以镶嵌一首四言诗。例一:望海寺咏张云鹏望观海景寺门前,游览客人万万千。登隐山林戏潜水,胜如过海神和仙。(这个镶嵌方法作的诗,当然可以用二、二、二、一的句式横写或竖写,但一般说来,似乎还是把每句诗中所镶嵌的四个字写得大些、粗些或醒目些,把非镶嵌的另三个字写得小些、细些或不醒目些为好。本诗中镶嵌的四言诗是:望海寺前,游客万千。登山戏水,胜过神仙。)二00五年夏,有一位大学刚刚毕业的漂亮姑娘看到我的嵌名诗作品,非常喜欢,就请我为她作一首嵌名诗。我当时正准备去办一件事,就让她明日来取。可我当晚为她作好诗后,她第二天却没有来取,以后也一直没有来找我,使我至今感到很遗憾。我给这位姓钱名蕊的姑娘是这样写的:例二:幸福钱蕊张云鹏钱聚多时难尽装,蕊苞吐艳自香芳。幸亏遇到好机运,福必大增寿命长。这首诗中,除每句的头字镶有“钱蕊幸福”四个字外,还用隔字镶嵌法在七言绝句中镶嵌一首四言诗:钱多难装,蕊吐自芳。幸遇好运,福大寿长。虽然稍显俗气些,可她一定会喜欢。由于是在每句诗的一、三、五、七即奇数位上镶嵌字,故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四奇式镶嵌法”。(七)每句诗镶嵌五个字
在一首七言诗中每句话镶嵌五个字,其最佳格式莫过于“双头三尾”式了,即把每句话的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连读(省去第三第四两个字),可以组成一句五言的话语,而把每句五言的话语组合起来,自然就是一首五言诗。当然,如果省去每句诗的头两个字而把每句诗的后五个字连续也都能成为一句完整话语的话,也可以组成一首五言诗。不过,这后一种情形恐怕就不宜称作是镶嵌,而只属于删繁就简了。我在研究实践中发现,这两种方法不妨并用,甚至是两种方法并用最好。而同时并用这两种方法,必须用特殊的格式来书写。这种特殊的书写格式,实际上应当称作“双双头三尾式”,但也不妨简称为“双头三尾式”。其书写方法就是先把每句诗的头两个字同第三第四两个字并列写出来以后,再把每句诗的后三个字写在其后的中间部位。
颂胡锦涛同志张云鹏远瞩高瞻领航掌舵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只要人们看到用这种格式书写的诗,就自然而然地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书写?因为,按照正常书写格式,这首诗本来应当这样书写:远瞩高瞻胡锦涛,领航掌舵把心操。科学发展向前进,社会和谐步步高。按这后一种书写方法,人们是很难注意到诗中的奥妙之处的。而用前一种方法书写出来,人们就不可能不加以注意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特殊的书写格式,又为什么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呢?其微妙之处就在于,用这种特殊的格式来书写,人们就能够自然、容易、明显地看出来,这种诗可以有多种读法。象这首诗,除七言读法外,还可以有两种五言读法,一种四言读法,一种三言读法,共计五种读法。除上述七言读法外五言读法一:远瞩胡锦涛,领航把心操。科学向前进,社会步步高。五言读法二:高瞻胡锦涛,掌舵把心操。发展向前进,和谐步步高。四言读法:远瞩高瞻,领航掌舵。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三言读法:胡锦涛,把心操。向前进,步步高。
咏杭州岳王坟张云鹏忠良可敬白铁铸身千古臭名流传百世七言读法:忠良可敬岳王坟,白铁铸身跪佞臣。千古臭名皆痛骂,流传百世警来人。五言读法一:忠良岳王坟,白铁跪佞臣。千古皆痛骂,流传警来人。
五言读法二:可敬岳王坟,铸身跪佞臣。臭名皆痛骂,百世警来人。三言读法:岳王坟,跪佞臣。皆痛骂,警来人。二00九年,我曾为辽宁电视台的《明星转起来》节目写过一首这种“双头三尾式”镶嵌诗。该节目组曾特邀我做为嘉宾参加该现场直播,向全国观众展示这首诗。不料在现场直播时,忙中出错、阴差阳错地展示了另一首诗,原本予定展示的那首诗却没有展示出来。我赠给辽宁电视台《明星转起来》节目的那首诗是:例三:&&&&&&&&&&&
赠辽宁电视台《明星转起来》张云鹏喜睹明星大家欢笑全国各地锁定争观本诗七言读法:喜睹明星转起来,大家欢笑乐开怀。全国各地都关注,锁定争观辽卫台。五言读法一:喜睹转起来,大家乐开怀。全国都关注,锁定辽卫台。五言读法二:明星转起来,欢笑乐开怀。各地都关注,争观辽卫台。四言读法:喜睹明星,大家欢笑。全国各地,锁定争观。三言读法:转起来,乐开怀。都关注,辽卫台。我还曾用别的方法试验在每句诗中镶嵌五个字,但经过多次反复比较,我觉得其它方法均不可取,唯有这种“双头三尾式”是每句诗镶嵌五个字的最佳镶嵌方法,深受广大民间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用于写作嵌名诗时,效果甚佳。(八)每句诗镶嵌六个字
在写作七言诗时,可以用“三头三尾式”镶嵌修辞法在每句诗中镶嵌六个字。连续每句话的前三个字,再连续每句话的后三个字,即可组成一首三言诗,即在七言诗中镶嵌了一首三言诗。七言诗是四三句式的,所以每句话的后三个字连读是自然的事情。而在前四个字中只读前三个字,其关键自然也就必须让第四个字可以省去掉。只要弄清这个道理并做到这一点,也就在实际上做到了在每句诗中镶嵌六个字,同时也在实际上做到了在每首七言诗中镶嵌一首三言诗。例一:游岳庙有感张云鹏西湖畔立岳王坟,白铁铸身跪佞臣。忠孝人当人必敬,劝君思想爱国民。如果我们连续每句诗的头三个字,再连续每句诗的后三个字,就成为:四湖畔,岳王坟;白铁铸,跪佞臣;忠孝人,人必敬;劝君思,爱国民。这首诗中每句话的第四个字连起来读,是“立身当想”四个字,是作者在奉劝每一个人都应当想一想做人的大道理,即怎样做人?由于这四个字是作者有意镶嵌的,所以用特体字表现出来。例二:题赠王小利夫妻张云鹏王小利偕妻李琳,同台演戏逗人们。明星转起大家乐,笑脸增添精气神。诗中镶嵌的三言诗即每句诗镶嵌的六个字是:王小利,妻李琳,同台演,逗人们。明星转,大家乐,笑脸增,精气神。王小利和他的妻子李琳,是一对东北二人转演员,著名笑星和影视明星。诗中每句话的第四个字在七言诗中是非有不可的,但在三言诗中即每句诗中镶嵌六个字时却是毫无用处而多余的了,故均用不显眼的小号字来书写表达为宜,从而令人一眼即可明显、自然地看出这是在每句诗中镶嵌了六个字。例三:
赞莲花山圣水张云鹏莲花山上石花开,圣水泉中泉水甜。健体魄时消病痛,祛灾难后四方传。人们很自然、容易而又明显地看出,这是每句诗中镶嵌六个字的三言诗:莲花山,石花开;圣水泉,泉水甜。健体魄,消病痛;祛灾难,四方传。例四:赞刘老根大舞台张云鹏刘老根登大舞台,明星多聚转出来。东三省内人争看,外地宾朋乐满怀。每句话镶嵌的六个字是:刘老根,大舞台;明星多,转出来。东三省,人争看;外地宾,乐满怀。(九)镶嵌整句诗
说实在话,如果我说在一首诗中,特别是在每首诗只有四句话的五、七言绝句中,每句诗不但能镶嵌二至六个字,甚至还能整句诗地来镶嵌,大概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但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确实写过这样的诗。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诗应当称作镶嵌诗。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见到一封外国人写的被称作《绝妙的情书》时,才意识到这种绝妙的写作方法,实际上正属于整句话镶嵌。绝妙的情书从前,有一个小伙子非常爱一个姑娘,但姑娘的父亲却不喜欢他,也不想让他们的爱情发展下去。小伙子很想给姑娘写一封情书,然而他知道姑娘的父亲会先看,于是他给姑娘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对你表达过的热爱已经消逝。我对你的厌恶与日俱增。当我看到你时,我甚至不喜欢你的那副样子。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目光移往别处,我永远不会和你结婚。我们的最近一次谈话,枯燥乏味,因此无法使我渴望再与你相见。你心中只有你自己,假如我们结婚,我深信我将生活得非常艰难,我也无法愉快地和你生活在一起,我要把我的心奉献出来,但绝不是奉献给你。没有人能比你更苛求和怎么,也没有人比你更不关心我帮助我。我诚挚地要你明白,我讲的是真话,请你助我一臂之力,结束我们之间的关系。别试图答复此信。你的信充满着使我兴味索然的事情,你不可能怀有对我的真诚关心。再见,请相信,我并不喜欢你,请不要以为我仍然爱着你!姑娘的父亲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地把信交给了他的女儿。奶娘看罢信也非常快乐;小伙子仍然爱着她。你知道她为什么高兴吗?他和小伙子相互之间有一种写信的秘密方法。她只读此信的一、三、五行,如此类推直到信的结尾。(美)哈利特·K·希勒胡梏& 译(摘自《读者文摘》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象这封情书,按正常的普通讲法,就是小伙子不再爱姑娘的意思,但如果隔一句读一句,则是小伙子更爱姑娘的意思。这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其实就是整句话的镶嵌修辞法。如果我们把其中的话语看作是诗,那么,这封情书就是镶嵌整句话的诗。而这种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全部话语和诗句同镶嵌在其中的话语和诗句,其意义恰好是相反的。在不堪回首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文化大革命,口号冲云霄。江青是旗手,红旗举得高。抢班欲夺权,阴谋家林彪。一切反革命,全向大海抛!表面上看,这是在林彪叛逃殒命后,依然赞扬祸国殃民的江青。其实不然。本诗中的第一、三、五、七句话连读(即舍去第二、四、六、八句话)是:
文化大革命,江青是旗手。抢班欲夺权,一切反革命。本诗中的第二、四、六、八句话连读(即舍去第一、三、五、七句话)是:口号冲云霄,红旗举得高。阴谋家林彪,全向大海抛。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实人们对林彪和江青的野心都是看得很清楚的,但又敢怒而不敢言。因为谁如果把真心话讲出来、写出来,轻则被“专政”、坐牢;重则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人们只能用闭口不言、“顾左右而言他”或其它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不满了。象我写的这八句话,是没有任何人能看懂的,而我在粉碎“四人帮”之前,也是不敢向任何人解释的。然而,无论怎样说,用镶嵌整句话的技巧和方法来隐晦地表达某种意义,都不失为一种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则是毫无疑问的。
(十)一首诗用两种镶嵌法
写作镶嵌诗最容易的是在每句话中镶嵌一个字,而最难的则是在一首诗中同时用两种方法镶嵌。例如我在一九七二年《游杭州岳庙有感》这首诗:西湖畔立岳王坟,白铁铸身跪佞臣。忠孝人当人必敬,劝君思想爱国民。在写初稿时,第一句的“西湖畔立”我本来是写的“西湖边上”的,后来一推敲,才改了两个字,使每句话中间的字即第四字连读起来也成为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的。“立身当想”,意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仔细认真地想一想。最终得出孝敬长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根本原因和保证。而一切背叛祖国、出卖人民的反动派,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西湖畔,岳王坟;白铁铸,跪佞臣。忠孝人,人必敬;劝君思,爱国民。”正是表达了我做为一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写作这首诗时,所用的就是“三头三尾式”镶嵌法和“嵌腰(中间)式”镶嵌法。不论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自己是把这首诗当作得意之作的。除了前面提到的《祝钱蕊幸福》那首镶嵌诗,诗中用“四奇式”(在七言诗的第一、三、五、七奇数位镶嵌字)镶嵌了“钱多难装,蕊吐自芳。幸遇好运,福大寿长”四句话那首诗外,我在给人作嵌名诗时还写过几首这种在一首诗中同时用两种方法镶嵌的诗。例如:赞齐文香大师张云鹏剪刀备齐手拿纸,大度斯文未经师。名作远香皆赞副,其中精巧眼观实。齐文香,女,葫芦岛市人,曾荣获国家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和证书。在这首诗中,我用“首尾相顾法”(排列在头部)镶嵌了“剪纸大师名副其实”八个字,又在每句话中间第四字的位置上镶嵌了“齐文香巧”四个字,表达了我在亲眼目睹其作品和高超技艺后的钦佩之意。其它的诗例,都是写的极其普通的人,恕不多举了。也许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缘故,掌握了规律和诀窍,也就不难写出类似的诗来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头诗在线生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