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叶发的生日藏头诗诗

跟郑正西老师学选诗:毛骥发现的好诗(10首)
到了该为好诗正名的时候了
本期作者:赵贵辰&
周云蓬轩辕轼轲、青山雪儿、陈健、孙启泉、花痴胡月、陈客(排名不分先后)
赵贵辰作品:小麦
把这么多好事长出来
自己只留下满地坏事
悲怆的麦茬,就是失去头颅后的脊梁
肩起一轮落日
时间的露珠
忽而把坏事变成好事
托举起一棵棵玉米,类似董存瑞
炸开未来的又一个秋天
陈劲松作品:在九寨沟·两只蝴蝶
在九寨,花朵绚烂,而你们
是最灵动的那两朵。
小小的身体内,盛放着整个九寨的芳香。
你们不动,花香隐伏。
你们起飞,整个九寨便暗香浮动。
翩然如花。那两只蝴蝶,是尽情起舞、紧紧相随的扎西和卓玛。
他们有十万花朵的情人,
有百万亩芳香的领土,它们还拥有
千万顷的安详与宁静。
周云蓬作品:《极昼》
还没到秋天
街隔着玻璃窗伸手乞讨
他想要一个来自远方的脏孩子
我举着枪 准星巨大如天
没有一个仇人能让我恨到底
因为焦虑 雨水只能撕碎自己
我跟随这个疯子跑遍世界
钻又黑又长的隧道
为自己的呼啸震聋耳朵
就怕静下来
被世界想起
扭送到最前排
看鬼在路边梳头
一只孤零零的手挖掘天空
轩辕轼轲作品:赤桑镇
嫂子,别怪我下手太黑
怪只怪这官场实在无情
骰子已经掷下,是黄袍加身
还是输掉最后的裤衩,只是一念之差
文官用痱子粉打黑,武官用偃月刀唱红
都是一个目的,圣上正通过猫眼观看
百姓正通过泪眼观看,不做做样子
怎能赢得满堂彩,不杀几只白斩鸡
怎能镇得住这满山的猴子,何况还有个弼马温
动不动就举起金箍棒,如果不想被戳成假山
先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座钢峰
中国海瑞很行,中国建设也很行
连海龙王的三角区,都能给挖出条龙须沟
为了墙角不被挖掉,为了主角不被换掉
你就抬抬手,让我们假戏真做,哄他们不哭
青山雪儿作品:蜂窝煤
再也不能这样等下去了!
你看看这么多年来,
堆积在身体里面的蜂窝煤,
它们想得已经足够多足够久。
我现在要把它们全都烧了!
我要买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煤炉子,
我要慢慢地烧,一块一块地烧!
我要把水烧开,把米饭煮烂。
我要烧光身体里面的黑,
直至烧光我的一生!
陈健作品:《黄鹂》
如果孤独到了极点
仅仅只有一个人的时候
他会做什么呢
比如我养的只剩下了一只的黄鹂鸟
这些日子,发现它特别能吃、特别能喝、特别能浪费
水洒了很多,米掉了一地
想想也是,窄小的笼子旁边
是哑巴的花花草草
稍远的鱼缸
宁愿静影沉壁,也懒得学鸟语
在窄小的笼子里
除了叫几声,喝点水,吃点米
吃点米,喝点水,叫几声
还能做什么呢
孙启泉作品:《火车来了》
有一股气流
有一阵暖风
吹弯了轨道两边疲惫的草
不,是那些草知道火车来了
像是先匍匐下去
仿佛要躲过即将到来的那片云
那条与轨道平行的河流
是一阵阴影飘过水面
突然抽搐起来
是一只忙碌的手
在不安地伸展着起皱的绸缎
铁轨两边的碎石子
突然地咳嗽起来
像天边传来隐隐的雷
那些山冈上觅食的鸡
草坡上低头的羊
它们都仰起头 望着远方
焦灼不安 充满期待
和那个在站台上走来走去的人
一列火车开过来了
就像我迅疾合拢的拉链
花痴胡月作品:《最初的光线》
树根坐满阳光
弯曲的藤蔓,倾听大海的涛声
他是如此固执
在她身边饮下了烈酒
烈酒不是他的,和文字一样
她是他的。
他把手喂给火焰
她在矮屋里数着星星
铜镜中的彗星退去
她就画了一墙的云朵
云朵向西,提着伤口奔跑
有时候,我以为自己就是那出墙的云朵
她在前面引领
直到月亮恢复她青色的裙裾
我的酒就会带着翅膀,轻轻睡去
陈客作品:《啼啾》
早上还不到五点,鸟儿啼啾
最初只有三两声
我能很清楚的听出
其中一个声音是我儿时的兄弟
他时而短促,有着生长的痛
时而欢快,把时光晒了又藏
另几声显然是来捣乱的,生怕世道过于平坦
鸟儿啼啾,从童年一直啼到现在
天渐渐亮堂,而有些鸟语却渐渐丢失
郑正西选诗(14)
( 17:49:43)
转载▼
  寒窗 
  &小人鱼在天堂
  昼夜。  
  沉沦在一珠墨痕里  
  冷板凳怀念一整座绿森林。似睡非睡中
  一只琥珀正在缺氧中挣扎  
  日月高悬  
  你背上烙着两颗巨大的印鉴
  夜色缓缓铺开一幅天鹅绒。在它的正中央 
  星光璀璨
  水痕 
  再一次想起鱼  
  河水有涨潮的迹象,去掉过路人  
  她有意露出犹豫  
  手死死的  
  按住门,外面有敲门声
  这是一个夜 
  另一个她  
  在吞噬体内的锈斑,玫瑰  
  还没开,鱼啊鱼  
  鱼在偷偷取走一颗平静的心,伤口处  
  看不见血 
  像雪,隐身水中
  睡去吧  
  她把梦写成蝴蝶  
  如果加上序言,结束一场大雾 
  可接近九月
  苍凉 
  &张华博
  日子在咳嗽 
  风漆黑地吹
  一只苍老的手 
  在阳光中摸来摸去
  拐杖  
  躺在不远处流泪
  病句 
  一座山是裸露的 
  一条河是清澈的  
  一只低飞燕,用疑惑的身体  
  考量一个虚无的 
  纸是洁白的 
  云是肤浅的  
  行走的笔尖踮起  
  凹凸与尴尬  
  采集一副质感的梅雨
  隔壁的猫,还是老样子 
  一瘸一拐的,被经历  
  掀翻在地
  &紫藤晴儿
  黑脊柱一样的建筑那是物实者的外衣  
  脱去它——
  只要两片羽毛的袖子  
  江水把时间洗白。它遗忘的速度将衰老的昨天遗弃  
  爱的幻影越积越厚  
  如铜器的四壁留有余音。闪电给水鸟一种无形的胆识  
  我们迎着雷声,倒出睡意的酒浆  
  倒出休眠的栗色——  
  陌生的命运已经结出坚果和蟒蛇 
  一只水母在找它蓝色的自由  
  而我们在接近许久的“我”。像一次远足的探访  
  当风吹来了夜的袈裟  
  顺着它迁徙,船像失声的聋女  
  我们替她发音,替她念出思想的白帆  
  犹如受戒的香槟酒  
  即使大醉,我们还是保守各自的隐秘  
  又像一道暗器  
  在只等它所伤的人——
  雨在坐牢
  &西望长安
  雨在坐牢。昨晚的一次成功越狱
  使人间蒙受了巨大潮湿,雨很叛逆
  也很暴力,最著名的案例是:雨打芭蕉
  芭蕉很生气
  雨,不讲原则的下着,很花心,这是
  云拘留它的原因,云住在巫山,离长安
  有一段距离,楚国的王
  也囚禁在那里
  风,修改了浪的高度,风也修改了
  落叶的速度,风还修改了雨的个人资料
  使雨,反人类的下着,越过了春秋战国
  直达目的,直接想你
  你不在,楚国的后宫一直空虚。雨在坐牢
  被睫毛反锁。雨使我大面积的想你
  楚的王和雨一起想你,在今天晚上,巫山前后
  雨和芭蕉抱在一起
分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郑谷咏物诗发微—doc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郑谷咏物诗发微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郑良士献诗和郑家八虎
郑良士献诗和郑家八虎
一.先世开莆来学
在莆仙历史上有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首创“湖山书堂”,成为莆仙地域教育事业的发端,世称“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郑庄后来迁居仙游浔阳(今仙游菜溪、石苍一带),郑淑迁居仙游巩桥荷叶山左(今仙游赖店圣泉村),继续在两地讲学授徒,其子孙后代多有闻人,郑良士就是郑淑后裔。但湖山书堂的创办,到底在南北朝的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还是在唐朝德宗的“贞元元年(785)”,颇多争议,两说相差200多年,孰是孰非?
笔者经眼的“梁陈说”最早在南宋嘉定李俊甫《莆阳比事》,书中说“莆为文物之地旧矣,梁陈间已有南湖先生郑露书堂,露一名褒,今广化寺讲堂是也”。明弘治周暎《兴化府志》也说: “ 书堂乃民间所自立者,其来久矣。前志谓梁、陈间邑儒郑露作湖山书堂,此其始也,郑露倡始,群贤继作”。又说:“湖山书堂,在莆田县南五里,梁、陈间邑儒郑露读书之所也,莆未塍海时,海潮直至南山之下,波光山色,互相动荡,故书堂据其胜以名。露有弟曰淑,同读书于此,莆人称南湖三先生。后露以其地施为金仙院。”仙游明代郑纪所写族谱序中也提到其祖先郑露之弟郑庄是梁陈时来莆。
南宋宝祐《仙溪志》中无湖山书堂及南湖三先生记载,清康熙郭彦俊等编《仙游县志》在科第条目下将郑露之弟郑淑记入唐进士,而清乾隆王椿等编《仙游县志》,则加于驳斥说:“郭志于唐懿宗咸通元年归仁绍榜列郑淑为进士,按:淑与露、庄梁陈间入莆,官别驾,自梁至唐咸通历四百余年。郭特因其家谱而书之,失之不考已不待言,且归仁绍榜係十年,而郭书元年,尤为无据。”
民国张琴等编《莆田县志》儒林传,记郑露为唐朝人,说:“郑露字恩叟,其先自荥阳入闽,远祖昭,晋龙骧将军,任泉州刺史。尝过莆口,爱其风土,因迁祖墳十二丘于南山葬焉。是时莆犹未为县,唐天宝中露与其弟庄、淑自永泰徙莆庐护墓侧,据南山之胜,构书室以修儒业,时作篇章以训子弟。于是莆人化之,始兴学”。其艺文志诗话中也将郑露诗入在唐代。张琴为晚清翰林,又是民国中开明人物,能接受现代科学观念,学问渊博,所编县志中多有高深识见,记南湖三先生为唐代人肯定是慎重的。
照理把先世来莆开学从唐朝提前到南朝梁、陈间是更可夸耀于人的。但笔者看到的大多数郑氏族谱、家谱则都记载郑露三兄弟是唐朝人,而且出生和逝世年月日明确,墓葬地点明确。
近年《莆田历史大事记》中说:“陈永定二年(558年),名儒郑露三兄弟自今永泰县迁凤凰山(又名南山)下构建‘湖山书堂’讲学,”。对此陈金添先生在《莆田晚报》发文《南湖三先生本是唐朝人》加于辨驳,论证如下:
一、族谱记载。据《荥阳南湖郑氏族谱》记载,郑露、郑庄、郑淑三人实际上不是同胞兄弟,而是堂兄弟。郑露字恩叟,是辿公三子,唐开元28年庚辰(公元740年)三月十五日辰时出生,肃宗辛丑(公元761年)擢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庚申(公元780年)为太府卿;郑庄字端叟,是唐金吾大将军饶公长子,唐玄宗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九月初九寅时出生,代宗广德二年甲辰(公元764年)擢进士第,德宗建中二年辛酉(公元781年)为中郎将;郑淑字善叟,是遂公长子,唐玄宗天宝五年丙戌(公元746年)正月十一日辰时出生,与郑庄同年(公元764年)擢进士第,德宗建中二年辛酉(公元781年)十一月为常州别驾。  郑露是在德宗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三月初一日获准退休,四月初一授封太傅及恩赐,四月二十六日回到侯官浔溪。这年八月初一,郑露与同弃官回乡的堂弟郑庄、郑淑相约,一起离开浔溪经永泰到莆田南山构堂讲学,潜修儒学,以训子弟。15年后,即德宗贞元十六年庚辰(公元800年)三月初一,郑庄又迁居仙游浔阳(今仙游菜溪、石苍一带),继续讲学授徒。郑淑也于次年,即贞元十七年辛己(公元801年)二月十五日迁居仙游巩桥荷叶山左(今仙游赖店圣泉村)。  郑氏族谱从宋代以来,虽经多次增补,但对郑露、郑庄、郑淑的出生年月,为官时间、迁居时间和地点等,都记载的一清二楚,前后没有变化。  二、碑刻为记。郑露后定居在莆田西峰尾,卒于唐宪宗十三年戊戌(公元818年)十月初九辰时,享年79岁,其墓在壶山右麓宝胜院前,墓碑上刻“唐太府卿郑公之墓”,唐德宗下旨勒建的“开莆来学”牌坊,上书“倡学先儒唐太府卿祀乡贤南湖郑露”。郑庄卒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壬寅(公元822年)八月初一午时,享年79岁,与其子郑积的墓都葬在浔阳山下。郑积的墓道碑尚在,上书“唐散骑光禄大夫郑公神道”,旁刻十一世孙男知枢密院事宋开国侨等立。郑淑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八月初二,也是享年79岁,其墓碑上书“唐常州别驾郑公墓”。现墓碑刻被仙游县博物馆收藏。  三、子孙为证。南湖三先生的后裔有不少中了进士,当了高官,其经历也足以为证。郑露之子郑珙登唐德宗贞元进士,孙皋登懿宗二年进士;郑庄之子郑积是唐散骑光禄大夫;郑淑的曾孙是赫赫有名的晚唐诗人郑良士,曾在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献诗五百篇,被授国子四门博士,后又被朝廷命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大夫。他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公元857年)卒于后唐明宗长兴辛卯年(公元931年)六月初十。郑良士与其曾祖郑淑四代相隔至多一百年左右。如果说,郑露三兄弟是梁、陈人,那梁、陈与晚唐相隔了300多年,该怎么解释呢?如果说,郑露不是唐朝人,那他的诗《彻云涧》被选入《全唐诗》第887卷第7首,这又怎么解释呢?
陈金添先生上述证据应可采信,但为什么不少书上却将三先生当作梁、陈人呢?他认为此说或许是受了黄滔的《南山灵岩寺碑铭》的误导。
莆田广化寺在南朝梁、陈初建时为金仙院,隋开皇九年(589)改为寺。唐景云二年(711)敕赐“灵岩寺”,
直到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才改名为广化寺。唐天祐二年(905),闽王王审知崇信佛教,优礼高僧,令写经5000卷付灵岩寺入藏,并命莆籍监察御史黄滔撰寺铭《南山灵岩寺碑铭》,以纪其盛。
黄滔所撰寺铭一千多字,文中有段话:“灵岩寺,乃莆山之灵秀焉,神授焉。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数峰。面乙臂坤,石嵌松瘦。昔梁陈间,邑儒荥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麻衣,丈馀其状。见於堂曰:诚易兹为佛宇,善莫大焉。生拜而诺,瞬而失。旋以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金仙院,即陈永定二年庚申也”。说是在南朝陈永定二年庚申(558),本邑有个籍贯荥阳的儒生把莆田南山的家宅捐给佛门。没有说出名字,也没有说这儒生在此地开过书堂授徒,再把书堂捐为佛地。郑氏族谱中说这是郑露三兄弟的先世郑昭来闽,任福州刺史后改泉州刺史,道经莆田南湖山,因爱其山水灵秀、遂卜葬其先祖骨骸于南湖山名曰“郑十二丘”捐为佛地。黄滔晚唐人,与郑良士同时,都经自已苦学而成名,又是好友,对郑良士的四世先祖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事迹应该很清楚。把《南山灵岩寺碑铭》当作郑露三兄弟梁陈人的证据是不够的。
笔者还看到另一篇郑氏后裔向广化寺捐田的碑记,可能与南湖三先生的生活年代的不同说法有关。《广化寺檀越郑氏舍田碑记》记载:“梁开平三年,檀越主都督长史郑筠偕弟信安郡司马郑震,抽出廷平皋公在日置买得陈二娘平陵里小塘瓯垄田一派,产钱九百贯,舍入灵岩广化寺,充长明灯,追荐祖廷平府君、妣夫人陈氏。兼考廷平在日,曾抽塘坂上下田六十余段,舍入本寺,为露公太府卿、庄公中郎将、淑公别驾名,充忌晨修设斋供,租付佃收,课归祠纳。仍请立碑于大雄宝殿侧及影堂之内,尔寺僧遵之,不得遗坠者。乾化二年五月十日,檀越主郑筠、郑震谨志。”
这里记载郑氏向广化寺两次施田,前一次是郑廷平捐田六十余段,请寺庙祭祀郑露三兄弟;另一次是梁开平三年,郑廷平儿子郑筠、郑震捐田、捐钱追荐廷平夫妇,立碑在乾化二年。这里出现了梁朝的开平和乾化两个年号,但这“梁朝”却不是南北朝时的南朝梁(萧梁),而是朱温灭了唐朝建立的后梁(朱梁)。南朝梁没有开平、乾化两个年号,开平、乾化是后梁的年号,梁开平三年为公元909年,梁乾化二年为公元912年.。是否有人混淆了彼此二梁不得而知。
南朝陈时莆田还远未开发,史载陈文帝大军追击陈宝应至“蒲口”,似是莆田地名首次见于典籍,直至隋以前福建人口稀少,经济长期停滞,文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原,且落后于邻近的浙江、赣江、珠江等流域。闽人“信巫鬼,重淫祀”是自汉代以来就有的文化特点,凡事通过巫觋向鬼神求教,有病不求医用药,而请巫觋祭神消灾。直至唐朝中晚期,福建才掀起了提倡儒学的文化浪潮,各地出现许多讲授儒学的书堂,从福建历史大环境说,南湖三先生创办湖山书堂事,发生于中唐较为可信。
二.郑良士献诗
郑良士(856~930年),初名昌士,字君梦,福建仙游县孝仁里郑宅(今赖店镇圣泉村)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是南湖三先生中郑淑的第四代嫡孙。
&& 福建儒学在唐朝中期开始兴起,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宗室大臣李椅任福建观察使三年内,福建儒学面貌大变;紧接李椅之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前宰相常衮又来任福建观察使,待文士以平等之礼,欧阳詹、林藻、林蕰等声名雀起,林藻和欧阳詹分别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和贞元八年(792)高中进士,极大地剌激了闽人的向学之心。北宋蔡襄在《仙游县学进士题名记》中说:“闽粤自唐欧阳詹始举进士,以文章与时闻,人亢声名,为世所贵重。后有慕詹者继以仕进,及五代,亦世有人焉。”陆续有福建地方政府向朝廷贡士,士子不远万里,西上长安求举进士。莆仙由于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较早,在福建士子中是比较突出的。
郑良士年轻时,在家乡白岩读书。为人厚道、深沉、寡言。他热爱文学,作文吟诗,颇有诗名。唐代实行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把诗才当作衡量人才的一种重要标准。科举考试卷子分省试和行卷两部分,省试是在考场临时写出的诗歌(不糊名),一般是五言律诗;行卷是举子事先准备好的作品,给考官或有影响的达官贵人、名流看的。唐代,一个文士要出名,得到重臣欣赏是必备的条件,李白、杜甫等名士都得周旋于豪门,而且常吃闭门羹,他们为此而辛酸的悲歌载于诗史,为后世熟知。而当时福建地处边陲,朝无公卿,野无名士,草根出生的士子科举之路就更为艰辛。据史料载,北方举子进京考试,考中率约为10%,而南方举子的比率是1%,悬殊达10倍。
郑良士于广明、龙纪年间(880~889),被荐入京,参加朝廷考试,屡试皆不中。比他更潦倒的还大有人在,后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的莆田黄滔竟从年青33岁一直考到56岁才中,才学很好的泉州陈黯在考场考了几十年,一共考了18场,一无建树,被士子称为“场老”。
黄滔在《南山灵岩寺碑铭》中感叹地写道:“咸通、乾符之际,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故颍川之以蒙冤也與!”文中颍川即为陈黯。许多士子“俱以梦笔之词、赢金之学,半生随计,没齿衔冤。”当时士子赴京,多跟随入京汇报地方财政的“计吏”一路走,计吏路熟,又是公务人员身份。士子大半生随计赴考,没有收获,原因不是诗歌写不好,而是没有强有力的“后门”。要奔走豪门请谒,多说李白那种“生不愿做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奉承巴结话,才能得来“推荐和选拔相结合”,跃过龙门。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38岁屡试不中的郑良士,有了机会献诗五百首给朝廷,受昭宗李烨赏识,没经正式考试,就被授国子监四门博士。是谁向朝廷举荐,没有查到史料。但两年后正式考取进士的56岁黄滔似乎是通过闽县老进士郑诚介绍在朝廷高官中寻找推荐书的,这在的黄滔文集《莆阳黄御史集》中可以找到材料。郑良士不经正式考试,以诗歌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引起朝廷重视是个异数,新旧唐书和五代史上都是记载的。皇帝本人也是写诗词的专家,能看好郑良士的创作,充分说明了福建举子的诗才已经迎头赶上中原士人。
二年后的公元895年,黄滔也终于正式地考中进士。放榜公示了25名及第进士。主考官刑部尚书崔凝被落榜的举子们指控徇私舞弊,录取名单中除黄滔与程晏为平人艺士外,其他均为豪门贵族请托。唐昭宗当即更换主考官,责令对这25名考生进行重新考试。结果,原状元张贻宪等10人落榜,其中4人因文笔粗劣,被唐昭宗宣布永远不得参加科举,黄滔等15人经过第二次考试,被重新录取为及弟进士。
郑良士好不容易加入了“公务员”队伍,尽心尽职,有所晋升。历经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但他才干了8年朝廷命官,天复元年(901)就弃官归隐家乡白岩故墅,看来连辞职报告也没打,这又为何?
郑良士奔走求仕的广明、龙纪年间(880~889),是黄巢起义军与唐僖宗决死争战之时。公元878年12月,起义军转战途中经过福州、莆田、惠安,破坏不小,郑良士应该目睹耳闻。879年义军从广州经湖南转掠江西、浙江,880年渡淮河北上,年底竟下潼关,881年正月,宰相自杀。僖宗逃往四川。进,建国号大齐。而僖宗在四川躲避了整整4年。在这期间,僖宗得到了喘息,组织对的反扑。终使黄巢退出,最后力尽兵败自杀而亡。885年正月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但此时数百年的基业已不复旧貌,各地藩镇和沙陀各擅兵赋,割据一方,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地区很小。皇帝不久又被迫离开长安,时被宦官幽禁,时而为强藩所制,政治上已无可作为。光启四年(888)二月,病中的僖宗终于又一次回到,却以明年三月,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才27岁。21岁的唐昭宗继位,是僖宗的同母弟弟,也算是成年天子了,开始也想有所作为,努力重振朝纲。他是宦官杨复恭拥立的,即位之后,却立即向宰相们表明,希望由宰相掌握朝政。他利用藩镇李茂贞和的联军打败了杨复恭,但却使李茂贞和王行瑜的势力迅速膨胀,无法控制。他接着又利用藩镇去打沙陀突厥的李克用,遭到失败,讨伐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加藐视,朝廷完全忙于抵御长安周围那些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和怀有敌意的节度使,朝廷自身也继续为内部斗争所折磨。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对手就是近在国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即郑良士献诗入仕的那年七月,一些大臣指责李茂贞眼中没有君主,李茂贞立即修书一封反击,这封写给昭宗的信的结尾说:“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明言嘲笑皇帝:“我还真不懂皇帝下次车驾要往哪儿逃跑呢?”唐昭宗勃然暴怒,战争打响了,但朝廷的军队以失败告终,李茂贞领兵进军长安问罪,昭宗被迫杀了忠心的宰相杜让能谢罪,此后大臣们也和昭宗走的远了。
二年后,即莆田黄滔中了进士的那年,五月邠宁王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各领数千精兵入京,昭宗不得不在安福门相迎,三节度杀死了另一个宰相崔绍纬及枢密使等朝廷数名要人。明年昭宗被迫逃出长安,想往河东去寻求李克用的庇护。而走到半路被华州刺史挟持到华州,堂堂一国之君被大臣幽禁了将近三年,期间皇室宗亲十一人被杀,直到乾宁五年(898)朱温占据了东都,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建立暂时的联盟,他们才共同决定让昭宗回到。
回到长安后,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起危机,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们发动政变,将昭宗关入,为了防止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后来朱温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一个一个都暗杀了,于光化四年拥立昭宗复位,昭宗改元天复(901),也就是郑良士弃官溜回老家的那年。
《新唐书》说昭宗“其大势巳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旧唐书》说那时当官的人“悲哉!士运之将亡也,五常殆尽,百怪斯呈,宇县瓜分,皇图瓦解。世途多僻,忠义俱亡”。
郑良士干了八年“公务员”,当了偏远的康州(今广东)、恩州(今广东省阳江、恩平)两任剌史,兼御史中丞,要入京任要职了,可是到长安一看,皇帝天天朝不保夕,宰相纷纷头颅落地,百姓东奔西走逃避兵祸,朝廷薪俸时有时无,这官还有什么好当!回老家罢了。
而此时老家却别有一番气象。早在郑良士献诗前8年的光启元年(885),有一支疲惫的由光、寿二州(光州即今河南固始县,寿州即今安徽六安县)人组成的队伍进入福建,首领是寿州屠户出身的王绪,军中有光州县吏出身的王潮和他的两个弟弟审8815000竹林中竹林兵变福建观察使陈岩巢和安定福州而得朝廷任命,他上表朝廷,任命王潮为泉州剌史,从而这支队伍对泉州的占领和统治成为合法。
五年后的公元891年,陈岩病死,据说病重时修书召王潮欲委以重任,但陈岩妻弟范晖在其死后强行继位,陈岩的一些老部下不满,劝泉州王潮举兵攻打范晖,到郑良士献诗的昭宗景福二年(893)五月,王潮的军队打下福州,十月,朝廷正式授于王潮福建观察使。此后不久,福建全境都统一在王潮治下。三年后王潮病殁,王审知继任,得朝廷认可,又加封琅琊郡王。紧接着灭唐建,再封王审知为闽王。
王审知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注意向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称臣纳贡,并与、的地方割据势力缔姻结好。福建在五代十国的全国性动乱中竟成“世外桃源”,外地的官员名士都络绝不断入闽避乱,深感仕宦无可作为的郑良士弃官归隐家乡白岩故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南宋《仙溪志》列陈良士为列传第一人,全文如下:
郑良士回乡的头几年,并未接受王审知辟命,而是在自已的白岩故墅中讲学授徒。但与王延彬、陈乘、徐寅等人经常聚会吟诗唱和。王延彬是王审邽长子,王审邽逝世,闽王王审知命他代理泉州刺史,次年实授。因奖励通商,发展海上贸易,泉州百姓藉此获利,称王延彬是“招宝侍郎”。
陈乘仙游人,徐寅莆田人,昭宗乾宁元年同科进士,与郑良士一起都深受王审知礼遇。徐寅天复间曾游大梁,被势大气粗、己有灭唐自代之心的朱温延为上宾,徐寅酒席中出语误触其讳,惧有杀头之祸,苦思摆平,就写了《游大梁赋》去赞颂朱温,有“千年汉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儿望英风而胆落”语。千年汉将指韩信,朱温自吹韩信梦中传授兵法给他;一眼胡儿是奚落朱温的对手沙陀李克用只有一只眼,曾被朱温打得大败。此语一出,千军传颂,无不称奇称妙,朱温高兴地赏他缣500疋,他也赶紧找机会溜回福建,王审知曾聘他掌书记。李克用方面恨他就可想而知了!后来李克用的义子李存勖灭了朱姓后梁,立了后唐新朝,王审知遣使入贺,唐庄宗李存勖恶狠狠地对使者说:“徐寅仍在否?归告尔主,父母之仇,不共载天!”从此王审不能再用徐寅,却不按朝廷之意杀他,王延彬也仍然和他来往和唱。
后梁乾化五年(915),在王审知的再三邀请下,郑良士出任馆驿巡官,不久辟为建州判官。王审知以其有长者之风,又任命为威武军节度掌书记,成为王审知最重要的幕僚之一,不久再转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在王审知死后五年即后唐长兴元年(930)去世,享年七十五。《白岩文集》十卷、诗集十卷,《中垒集》五卷今皆失传。《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其中四首抄录如下:
《游九鲤湖》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乖郑圃风。”
《栖云精舍》
  “三邑平分万仞山,峥头禅院瞰寒空。
  喷烟一带香泉白,倚云千株古树红。
  宿客语来岩谷应,真僧游去虎狼同。
  不堪怅望吟诗石,鲜碧苔青桧影中。”
《题兴化高田院桥亭》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
  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
  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寄富洋院禅者》
  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盖去何遥。
  碍天岩树春先冷,锁院溪云昼不销。
  霅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沈屑为斋烧。
谁能学得空门士,冷却心灰守寂寥。
郑良士的诗多寄情山水,表现出超尘脱世的思想倾向。诗人生当乱世,身心俱倦,只有家乡的秀美山川能给他以心灵的慰藉。七律《九鲤湖》是其代表作。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是前人描写九鲤湖最生动的佳句,此诗还千诉我们鲤湖乞梦的风习,不会迟于唐代。
南宋《仙溪志》记“唐散骑常侍墓在县五里郑墓头”,即郑良士墓。今仍在,用唐砖砌筑,封土厚达1.5米,由寿龟、云框、内外堂等组成,墓前立有一对华表,以及石人、石马、石羊等,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良士还善工书法,赖店圣泉宫现存匾额“圣泉祖殿”,楷书,结构稳称,转折分明,线条明晰疏朗,笔致劲健,沉着痛快。右为中楷题款 “唐明宗长兴元年冬至”,左为“唐御史中丞郑良士题”。而长兴元年是郑良士逝世年,时年七十五。
郑良士曾舍地建仙游龙华普惠寺。该寺现存元朝时其裔孙郑汉在至正元年(1322)所作《龙华普惠寺郑氏祠堂记》:“普惠寺院,初通惠庵也。记云:地居于仙邑之右,基创于龙池之左。乃四代御史中丞郑良士公舍地施田以创之。于是僧人于法堂之东,建檀越祠堂以祀良士公神像,而酬施舍之恩。至五代祖太保尚元弼公,复以善化里郑庄田,该税里壹百陆拾斛,充入本寺为忌辰等祀。今之子孙,岁序拜谒,本院款待如仪。邑人传云‘巩桥郑氏乃普惠寺檀越主’云。”
三.郑家八虎
郑良士八个儿子都博学能文、时号“郑家八虎”。 长子郑元弼是后梁龙德二年(922年)
进士,起家試校書郎迁礼部員外郎;二子元恭秘書省校書郎;三子元素官至別駕;四子元龟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吕蒙正榜进士,官至司馬,雍熙四年(987年)任宣德郎行左拾遗权知台州军州事;五子郑元礼从赖店圣泉迁入慈孝里赤湖(今枫亭东宅村),官至推官;六子郑元振是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扈载榜进士,官至員外郎;七子元瑜官至秘書郎;八子元忠官至正字。《仙溪志》说:“八子俱博讀墳典,文采華艷,仍工九成宮書,時人號曰“鄭家八虎”。又歌曰:“贾彪三虎兮往代,荀爽八龙兮典载,名不朽兮人不逢,人不逢兮名空在。荥阳八虎今成群,见之避之走纷纷。”
《仙溪志》郑元弼有专传,说他:“
文华隽爽,起家试校书郎,迁礼部员外郎。通文二年,闽王昶遣公贡方物于晋,致书执政辞旨不逊。晋祖怒,以公属吏,狱具。引辨,公俯伏,曰:“昶夷貊之长,不知事君之礼,得其善言,不足为喜;得其恶言,不足为怒。陛下方敦示大信,怀柔四方,望回日月之照,霁雷霆之威。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锧以赎昶罪。”晋祖奇之,赐帛遣归。延羲袭位,授右谏议大夫,加礼部尚书,判三司。公性强,好面折人。尝谓大理卿虞戒盈曰:“吾家弟儿女也,惟吾自奋尔,会当伏蒲之职,居言辅之地,当扫不平事,为君开豁耳目也,”会朱文进篡夺。公抗辞不屈,黜最田里,将奔建州附王延政,为文进所杀。”
后晋清泰三年(936)冬,闽王王继鹏(即位后改名王昶)看不起当时被当作中央政权的后晋高祖石敬唐,不愿接受后晋的册封,认为自已也可当皇帝,可与后晋平等论交,便装病不见后晋的册封使者卢损,只派自己的礼部员外郎郑元弼伴随卢损回朝,并送去许多礼物入朝。郑元弼到开封和闽国常驻晋朝的官员林恩上奏要求两国间使用平等礼节,所带来的奏疏中写道:“闽国一从兴运,久历年华,见北辰之帝座频移,致东海之风帆多阻。”意思说我们闽国从建立到现在都一直很稳定,而我们屡屡看到你们北边皇帝的宝座发生移位。这句话讥笑中原政权频繁更替、寿命不长。石敬瑭大为恼火,下令退回闽国礼物,赶走闽国使节。可是,他的大臣要求石敬瑭没收闽国礼物,把使节扣押起来,皇帝批准执行。于是郑元弼被投入监狱加于审讯,生命很是危险。
可是郑元弼临危不惧且有急智,审讯后被带去见石敬瑭时竟不慌不张地说:“”意思说:“我们家王昶只是边远野蛮的小国之长啦,不知道你们大邦的礼义。王昶说了好听的话,你也不必高兴,说了不好听的话,你也不必太生气啦!陛下本来是要对我们远道的来人宣示你们大国的关怀和信用啦,只是我当使节的表现不好才惹怒了你们,可以把我杀了,但请宽恕了我的主子王昶吧!”
石敬瑭听了很舒服,并大为惊奇,对他的临危不惧和急智很欣赏,由于路途遥远,闽国已发生政变,王继鹏死了,新的闽王是王延羲,升了后晋天福八年(943)六月,王延羲因小事下令加倍鞭打御史大夫刘赞,刘赞受不了这一极大的侮辱,打算自杀,王延羲不信任属下,疑神疑鬼,常因酒醉胡乱杀人,常人不敢劝阻。这时担任谏议大夫的郑元弼便劝王延羲不可鞭打高级官员。王羲怒气正旺,恶狠狠地答道:“就凭你比得上魏徵?敢来硬劝我!”元弼徐徐答道:“陛下要做唐太宗,我学魏徵有何不可?”王延羲转怒为喜,释放了刘赞,升郑元弼为尚书、判三司。
后晋天福九年春(944)三月,朱文进、连重遇杀王延羲,大杀王氏宗族,大臣郑元弼公开指责他们,被罢黜回乡。后来,郑元弼又打算逃往建州投奔王审知另一儿子王延政,事泄被杀。
郑家八子中的其他人史料不多,关于郑元素,近年出土文物中有一条材料。一九八二年的第九号强台风袭击泉州时,开元寺大雄宝殿前月台东南侧一棵榕树被刮断,击毁了一座南宋绍兴年间建造的方形石塔,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进行清理和修复。在高台基座内正中及周边的填土中发现了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即后晋开运三年)建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的幢身及其残构件。表面灰白色,横断面呈八角八面,每面宽19厘米,高120厘米,刻满经文,共计七十六行。第二至六十四行是经咒,其余是建造经幢的事由和捐造者姓名官衔。第一行就写明:“宣德郎、前守尚书膳部员外郎、柱国赐绯鱼袋郑元素书,都料将唐琛元、从十将林仁濬等镌。”表明该陀罗尼经咒文是郑元素书写,该篇修建记撰文和书写人也是郑元素。修建记中写道:
“所谓功德之最妙者,莫若建石幢而勒是陀罗尼也。倾者相国下邳公牧是郡之日,以开元寺殿前旧有其幢,而左无对峙,遂发诚愿,始议经营。请僧于浙水募缘,召匠于太湖采石,徙移五载竟未成功。及太尉琅琊公副群情殷口,口惠化于廉袴歌谣,口访萧寺遗阙之端,谓前政之何为构斯幢而不就?于是遣舟航远,泛置琬琰,俄臻选敏手以雕镌,择良辰而建置,斯则收其遗而补其阙,无量胜口,无先我而无人同归妙善,莫不千万亿刼三十三层。柱拔屹屹,玉削棱棱,刻斯经咒,封彼佛僧,以功以德,不增不减。时也惟吾唐之抚运,幸纳款于明庭,德音宣布于一方,庆赐颁濡于阖郡,既荷惟新之命,须倾祝圣之心,乃敬以鸿恩报国愿,赞一千年历数,庶资三十世宗祧。俾率土以共瞻,与斯幢而永固。将纪其事,爱命直书。&&
唐保大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建,岁次丙午。口口元从押衙兼御史大夫李仁检。&
功德主英谋叶义定难功臣、光禄大夫检校太尉、持节泉州诸军事、守泉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王继勋。”(抄自《泉州文史》第九期,本文作者自加标点。)
南唐保大二年八月,南唐军队攻下建州,王延政投降,随后王延政属下的泉州、漳州、汀州都跟着投诚,闽国灭亡。所以文中有“时也惟吾唐之抚运,幸纳款于明庭,德音宣布于一方,庆赐颁濡于阖郡”句,使用南唐保大年号。之前闽国时郑元素的官职为“守尚书膳部员外郎”,因改朝换代,前面加了“前”字。
清道光二十五年林有融
郑仲温,尚书太保元弼孙。恬退,好山水,爱其从祖推官元礼赤湖勝概,亦来居此。元弼、元礼者,父良士,居邑之鞏桥。为梁、陈间開莆来学南湖三先生淑之后。良士凡十一子,皆有官职,而八子最著名,时号郑家八虎,为之歌曰:贾彪三虎兮,典载。荀氏八龙兮,往代。时不同兮人不见,人不见号名空在。荣阳八虎兮今成群,车骑冠盖日纷纷。元弼、元礼,盖八虎之二人也。元礼既从鞏桥遷枫之赤湖,故仲温亦爱其勝,来居之。仲温又于锦屏之坞别築精舍,为读书游息之所。哲宗十年,诏下郡县徵所在隐逸士,仲温应绍乘传至京,陛陈治道称旨,拜稽勲员外郎,辞之。温诏谕就职,留邸一年,致归于锦屏旧舍。築垣墉,署曰:旧游乐。每布衣杖履,拉伴同游,屡徵不起,一时荣者咸以为不及
关于郑家八虎的那段著名歌谣,《唐才子传》、《十国春秋》、《艺文志》、《九国志》、《蜀实录》、《仙溪志》、《枫亭志》都引用了,歌词略有差别,可见郑家当时社会影响之大。东汉贾彪兄弟三人以雄杰著称,魏晋时期荀氏八龙指荀淑的8个儿子,在中原世族中最有影响力。歌谣说他们都只见于往代典籍,不如郑家八虎是时人亲眼可见,成群成队,每日里车骑冠盖络绝不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头诗在线生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