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和影响历史考试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书利华教育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2.基本方针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3.基本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____________的合法政府。(2)________、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__等项原则。4.内容(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__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__。(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先清除__________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__________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________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________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阵营一边。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_____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的遏制:建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军事上___________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2)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3)睦邻友好:新中国积极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______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1954年,周恩来访问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___、平等互惠、__________。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______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__________,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__________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和平解决________和__________问题。(3)时间、与会国、地点:________,中、____、美、____、法及有关国家外长,瑞士________。(4)概况: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________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______提出__________停止敌对活动的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影响:①是中国______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②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__。2.万隆会议(1)背景: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时间、与会国、地点:________年,亚非有共同遭遇的____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印尼的________。(3)特点:是________没有__________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4)内容:①讨论__________、争取民族独立、发展_______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②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5)影响:①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各国的联系。②中国与更多的________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知识点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不结盟” ②“另起炉灶”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④“一边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站在亚非拉国家一边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D.站在资本主义阵营一边4.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5.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A.创造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知识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7.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知识点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上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第26届联大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北约集团的成立10.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毛泽东访苏期间和 图二 1954年6月周 斯大林在一起 恩来访问缅甸图三 周恩来等步入 图四 周恩来总理在 日内瓦会场 万隆会议上发言请回答:(1)图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具体外交方针?奉行该方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周恩来在访问缅甸之前还访问了哪国?访问这两国有何巨大成果?(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与会各国所存在的“异”与“同”各指什么?(4)请你根据四幅图片信息,用标题式语言评价新中国从成立到50年代中期的基本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注: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定,条约于日期满后不再延长。)、《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管理,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知识清单一、1.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2.独立自主3.(1)唯一 (2)平等 领土主权4.(1)①国民政府 ②半殖民地 独立自主 (2)帝国主义帝国主义 新中国 平等互利 西方 (3)①社会主义②人民革命 独立与主权二、1.(1)不承认 封锁禁运 包围威胁 (2)外交孤立 17 (3)邻近国家 新兴的民族独立2.(1)印度 (2)印度 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4.国与国三、1.(1)台湾海峡 印度支那 (2)朝鲜 印度支那 (3)1954年 苏 英 日内瓦 (4)美国 周恩来 印度支那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5)①首次 ②国际声誉2.(1)亚非 (2)1955 29 万隆 (3)第一次 殖民主义 (4)①保卫和平 民族经济 ②求同存异 (5)①亚非 ②亚非对点训练1.A2.B [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①错误,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其余符合题意。]3.B [首先,根据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其次,通过明确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选出B项。]4.C5.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背景的掌握。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大阵营形成,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和包围的外交策略,为了更好地维护独立,恢复和发展经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6.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所以,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7.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故①③符合题意,而②④是我国60年代以后提出的外交方针。]8.A [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9.C [“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含义相近,因此C项正确。]10.C [材料强调对外交往中保持独立,倡导和平,这与中国一向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一致,故选C。]综合运用11.(1)“一边倒”方针。使中国在外交上不致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2)印度。同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求同存异”。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历史上都曾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当前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平与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到外交政策趋于成熟(发展与邻国友好关系),再到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2.(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向独立和发展的道路;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俄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政权。(2)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扼制中国的企图;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教材问题解答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答案 (1)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二、学习延伸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不同地位与作用,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答案 (1)同意第一种:1919年初,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由于北洋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2)同意第二种:1954年,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会议达成《日内瓦公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农村分配政策变动分析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关于收入分配思想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至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转变,中国的分配政策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平等平均的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农村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两次较大变动。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不同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不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也不尽相同。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分配政策第一次重大变动发生在土地改革运动完成后。新中国成立之前,原有的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尚未展开。为了开展新区大规模土改做准备,人民政府首先在新区实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斗争,作为对封建地租剥削的否定,也作为开展新区大规模土改的过渡步骤。1950年6月,中共中央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刘少奇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此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又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
在土地改革中,国家通过没收地主阶级多余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中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近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成为个体经济。根据个体经济的特点,党在农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收入分配政策。这次土地改革的影响是空前的,不仅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了过去地主和农民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而且广大贫雇农还通过分得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政策调整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解决农民缺少生产资料和资金的情况,政府开始提倡战争年代实行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召开,起草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农民在土地改革基础上具有两种生产积极性,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在保护农民个体积极性的同时,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3]
我国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阶段。互助组阶段,可以分为“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两种形式,分配政策是以土地私有权为基础的,农民在交上国家规定的赋税后,对自己土地上的收获产品具有独立收益权。在一些农村的常年互助组里,分配方式一般通过工分和工票形式计算入组农民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应该获得的劳动报酬。由此可见,互助组阶段,由于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收入分配还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农民的收益来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不存在剥削性,也有利于调动个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初级社阶段,农村的分配政策是按照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作为股份,并按照劳动量多少提供报酬。因此,初级社阶段的分配收益,除了公共提成(公积金、公益金等)留存外,初级社农民的收入分配形式可以分为土地报酬和劳动报酬两大部分。其中,公共提成是维持合作社集体开支和运行的基础。土地报酬的实质是地租,是对家庭传统经营的继承,是土地所有者因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占有而产生的收入分配形式。1953年初土地改革完成后,根据每一户农民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的不同,“占有土地多的社员,就会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要素收入”。[4]劳动报酬是合作社对各种劳动成果做了扣除之后,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进行的分配形式。初级社阶段,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分配总额在20%左右,劳动分配占的份额较大,标准实行“工分制”,通过计算社员劳动数量、强度等的多少折合成可比较的标准进行分配。
1953年10月,在全国第三次互助合作会议召开并颁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后,国家开始对分配政策进行调整,明确要求:“必须随着生产的增长、劳动效率的发挥和群众的觉悟,逐步而稳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5]从1954年起,许多地方开始调低土地报酬在分配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如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部在1953年12月农业生产合作社总结报告中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收益分配,有两种形式,即比例分红制和死租制。我省一般以劳五地五,劳五五地四五,或者劳六地四分红为多(但在土地多劳力少的地区,土地分配比例应适当低些,山区土地少,亦可适当高些)。比例分红办法群众容易接受。有的地区,土地采用可死租制(这种方法必须规定出遭灾后减租或免税办法),无论哪种方法,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条件,有领导的由民主讨论决定不能机械套用。在逐年提高产量的情况下,必须逐渐提高劳力报酬,同时适当降低土地报酬。也有在定产以内比例分红,超产部分完全归劳力所得的办法。”[6]
195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通过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对劳动力和土地报酬分配政策又做了较大调整,规定:“土地报酬一般地应该低于劳动报酬,过高是不对的。但是同时应该照顾劳动力少而土地多的社员,特别是那些老弱孤寡的社员,使他们也能够得到适当的收入。”[7]这里不仅再次强调了劳动报酬,而且强调了照顾缺乏劳动力的社员收入。到1955年底,全国63万个合作社中,已经有7467个初级社取消了劳动报酬。全国的初级社中,已经有9.4%的耕地面积不再获得土地报酬,其中,建立合作社时间较长的吉林省占33.5%,山西省占23.8%。[8]
相比互助组阶段,初级社阶段的农民收入分配政策具有了半社会主义性质。初级社阶段,虽然土地和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民个人所有,但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初级社统一经营社员的生产资料,社员分配政策以劳动收入为主,还包括“土地分红”和其他利息补偿等。
高级社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组织。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部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9]高级社阶段,由于土地私有权及其收益被完全取消,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生产资料不再作为股份制参与分配,农村合作社内部实行完全的工分制。这种形式的“按劳分配”既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工分分配,也包括社员个人的基本口粮收入。这时的合作社分配政策是在做了各种必要扣除后,把剩余的产品分为“工分粮”和“基本口粮”两部分。在这两部分比例中,“基本口粮”处于优先地位,因为规定指出:“合作社在分配粮食的时候,口粮部分要按照当地的口粮标准,按人口多少分给社员。除了口粮以外的部分,可以按照各个社员所做劳动日的多少进行分配。”[10]这时的工分制实质上是完全的平均主义分配。结果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级社阶段的分配政策已经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阶段的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所有,按劳分配成为社员间分配收益的普遍原则。但是,高级社阶段的按劳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由于分配方式中的工分制和劳动日计算劳动报酬虽然简单,但计算难度很大,造成实际分配中的平均化倾向。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分配政策调整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实行的分配政策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导、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一分配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首先,这种分配制度是对旧中国原有分配政策的根本否定。几千年来,广大人民群众遭受剥削阶级的盘剥之苦,辛苦的劳动却不能换来温饱的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政策的确立,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极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政策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国家,为了满足人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必须实行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按劳分配制度。
再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政策消除了人们的“搭便车”现象。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要想获得劳动报酬必须参加劳动。这种政策的实施激励人们努力从事生产活动。
最后,以按劳分配为主导、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恶劣环境中,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带有严重的平均主义色彩,农业社内部的按劳分配原则没有得到很好贯彻,随着生产的发展弊端也日益明显。
[1]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9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9页。
[4]苏少之:《中国经济通史》(第10卷)(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69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6]中共保定地委:《华北局关于新区土改的决定》,河北省保定市档案馆2-25-1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页。
[8]莫日达:《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统计出版社1957年版,第126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03-404页。
[10]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页。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北京党史
(责编:张湘忆)2013年中考历史科试题分析及2014年中考备考措施
现在天气:
&&&&&&&&&&&&&&&&&&&&&&&&&&
&&&&&&| &&&&&| &&&&&&&&&&| &&&&|
&您现在的位置:&&>&&>&&>&&>&学科导航正文
2013年中考历史科试题分析及2014年中考备考措施
星级:&&&热&&&&&
【字体: 】
2013年中考历史科试题分析及2014年中考备考措施
作者:佚名&&&&学科导航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78&&&&更新时间:
2013年中考历史科试题分析及2014年中考备考措施
仙桃教科院 沈承尧
& 13&&&&&& &&&&&&&&&&&&&&&&&&&
& 14&&&&&&&&&&&&&&&& &&&
15&&&&&& &&&&&&&&&&&
16&& &&&&&
17&& &&&&&&&&&&&&&&&&&
18&& &&&&&&&&&&&曲辕犁
19&&&&&&&&&&&& &
20&&&& &&&&&
21&&&&&&&&&&&&&&&& &
22&&&&&&&&&&&&&& &&&&&多极化世界格局
&&38&&&&&& 1861
2.重要的主干知识与热点结合命题,避免了细琐枝节的历史知识。
1.教材小字和其他材料、图片以命题的信息背景材料出现(作为题干的材料)。
依据课本和考点逐册、章、节全面复习,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讲课时要语言精练,线索清晰,重点明确,逻辑性强。要在教师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抓住中心,以“点”带“面”,由点、线、面、体串成知识网络。
近年来历史中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技巧,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题干表述的历史现象、事件的本质,学生必须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历史事件的现象和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2.材料分析题: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第一步,认真分析所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第二步,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去寻找解题的切入点;第三步,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第四步,答题紧扣题目,简明扼要,规范化。
附:中考试题
13.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进入21世纪,江汉平原上的农民通过网络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他们应用的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第一次& 第二次&&&&&&&&& B.第一次& 第三次&
C.第二次& 第三次&&&&&&&&& D.第三次& 第三次
14.“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来源:学#科#网Z#X#X#K]
15. 右边这幅地图示意的是中国近代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15题图)16. 一名导游向一群游客作如下解说:“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领导在军事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正是由于执行了这些错误主张,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造成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这群游客游览的会址位于
A.北京&& B.延安&& C.遵义&& D.瑞金
1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他们歪曲南京大屠杀,抹杀侵略史实,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对这些行径,我们中学生的正确态度是 ①用历史事实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②将日本人民同日本右翼分子区别开来 ③关注和谴责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侵略史实的行径 ④憎恶、痛恨侵略战争,热爱、维护世界和平 ⑤反感、厌恶日本人,抵制、损毁日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第18题图)
&18.农具的改进及广泛采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9. 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说法中,属于评价的是 ①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2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郑和下西洋
21.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少数大国的意志 ②涉及了中国问题 ③确立了战后新的统治秩序 ④根本上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长久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李平同学是一位初中生,他非常关注世界形势,通过自己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分析,他做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美国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
C.多极化世界格局建立起来
D.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36.【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8分)
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组织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以下是课堂的部分实录:
⑴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时出示了一张幻灯片,请你把空出的部分补全。(2分)
⑵分组活动结束后某同学代表本小组展示讨论成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你发现了他的一个错误吗?请指出并帮他改正。(2分)
错误: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1分)
改正:将“中央革命根据地”改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
⑶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1959年某部门制定的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表(见下表)
请回答老师的问题:1953~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接着指出1958年的数据是虚假的,请分析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4分)
主要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2分)。
依据:“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2分)
37.【历史资料的搜集与运用】(5分)
李平同学养成了搜集各类历史资料的良好习惯,以下是他资料库中的两张卡片,请你加以简单解读。
资料一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向全世界广播。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是:盟国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附近岛屿范围之内等。
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哪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运用上述资料对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政策予以反驳。(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分)
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附近岛屿范围之内。(2分)
资料二& 发达国家对科研活动的干预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集中科研的技术力量、经费和大量增加教育投入方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具有超高温、超低温、超导性、超高速、超密集化、超微化的特征,已经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⑵ 2012年7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大会在北京举行。根据资料二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科技创新?(2分)
①国家对科研活动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表述上允许有差异)(2分)
38.【历史现象的比较与认知】(7分)
150多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北美、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请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清政府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
材料二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材料三 马克思这样评价林肯:“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⑴根据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指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2分)
进行洋务运动(1分);失败(或破产)。(1分)
⑵材料二涉及的该国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是什么性质?(1分)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
⑶材料三评价林肯“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是因为他的什么重大贡献?(1分)
①领导了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②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解放了黑人奴隶)。(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1分)
⑷中美俄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请你选择其中之一,以“150多年来,××国的历史进程很曲折”或“150多年来,××国的历史进程很精彩”为观点,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提出两条支撑你观点的史实。(3分)
观点:150多年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很曲折,史实: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遭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次侵略,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科导航录入:shency&&&&责任编辑:shency&
上一篇学科导航: 下一篇学科导航: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仙桃教科研
备案号:鄂ICP备号.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仙桃大道8号(进贤楼)教育科学研究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