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翻译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

《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来稿请惠寄!
《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 - 14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 )&&&  (2)杂然相许(&&&&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14.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 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 (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上一份资料: 下一份资料: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15_语文汇编试题_中考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15
&&&热&&&&&★★★★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15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3:58:41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日照市,二(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④必先富民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答案】9.答案: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  11.答案: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答案: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荣昌县,二(二)】阅读《岳阳楼记》中的文段,回答文后7―10题。(1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  (2)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8.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9.“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两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答案】7.(1)居:处在。(2)进: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4)因为。8.(1)我曾将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9.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0.开放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三明市,三(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 14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
(2)杂然相许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14.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答案】三、阅读《58分)  (一)(15分)  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
(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山西省,7―11】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案】7. wǎng
dài  8. (2分)
学过(旧)的知识  9.
(2分)  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陕西省,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c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4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麻(xiu),竹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3)北堕小谭(
(4)卷石底以出(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译文: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译文: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  【答案】17.(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4)弯曲,翻卷  18.C  19. (1) 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2) 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20.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绍兴市,二(一)】(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4)始一反焉(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答案】二、文言文阅读(26分)  (一)(12分)  7. 4分。 (1)苦于
(4)通“返”,返回  8. 4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 4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深圳市,三(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为天下唱 (
⑵楚人怜之 (
⑶置人所罾鱼腹中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8.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答:  【答案】6.(1)通假字,同“倡”,首发。 (2)爱戴。 (3)鱼网,这里是名词用为动词,用网捕。  7.(1)士卒中到处都在谈论,都指指点点着、互相用眼睛示意注意陈胜。(2)即使免于斩刑,但戍边而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8.都是不畏牺牲,不怕强权,勇敢反抗,威武不屈挑战旧制度旧秩序的英雄形象。但反抗的目的不同,共工是为了争夺帝位,而陈胜是为了求生存,是为了反抗暴政;共工形象暴烈鲁莽,而陈胜智慧沉着;共工孤独反抗,而陈胜带领被压迫的群众斗争。
汇编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汇编: 下一个汇编: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 正文《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诗文 阅读 桃花源记 愚公移山 阅读 训练 参考 答案100%好评[古诗文阅读]《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 - 14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1.下列#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加点词语。(2分)(1)便要还家 ( ) (2)杂然相许(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14.内容理解。(4分)(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答: 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p##e#[参考答案]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11.(2分)(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 (每小题1分)12.(3分)C13.(4分)(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14.(4分)(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收藏到文集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默认分类相关文章: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鹊桥相会的情节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如题所示_百度作业帮
鹊桥相会的情节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如题所示
渴望纯真自由的爱情,冲破封建礼教观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愚公移山网络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