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夏日田园杂兴一首 乙 饮酒

[转载]2014届池州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人惯于对外界的影响(包括别人的思想)起强烈的反应。一类人则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前一类人甚至在孩提时期就对别人教给自己的一切提出疑问,并往往叛逆传统和习俗。他们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第二类人更容易适应生活,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能积累正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后一类人的头脑充满了公认的观点和固定的看法,而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按照这两个极端来划分,从而隶属于某一种,但显然,接近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的。
怎样选择有前途的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宜,这是个难题。列出一连串所需的品格条件对解决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衡量所列出的特点。然而,心理学家有一天也许会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种实验,来测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这可以衡量人们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即他“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成功率,因为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过程。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检验人们概括的能力以及能否提出与已知资料相适应的假说的能力。也许对科学的热爱可这样来考察:看他们在获知科学上的新发现时是高兴还是相反,据此进行判断。
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研究能力的强弱,因为考试往往有利于积累知识的人,而不利于思想家。出色的考生并不一定擅长于研究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则往往在考试上表现得不好。埃里希完全是靠着考官们的好心而通过医学毕业考试的,因为考官们很有见识,承认他有特殊的才能。而爱因斯坦则在工艺学校入学考试中不及格。比起那种不加怀疑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很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
我注意到,在英国许多生物学或非生物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都是博物学家或者在青年时期曾是博物学爱好者。年轻人爱好博物学的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可贵的迹象,说明他有研究的才能。这表明他从研究自然现象中得到兴趣,并很想亲自通过观察来认识事物。
目前,挑选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也就是劳斯所说的“发现发现者”的唯一方法是:给候选人以机会,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作科学研究的尝试。除非年轻科学家确实表现了研究方面的能力,否则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关系到科学家未来的物质生活和幸福,而且对研究机构也有好处。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应有机会涉足研究,因为这有助于初步证明某人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一个年轻的毕业生如果采取措施谋求一个研究工作的职位,那就表明他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换言之,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往往自己挑选自己。
不管科学研究究竟需要何种智力条件,总之大家公认:并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而有所成就,正如并非人人都有作曲的才能一样。然而,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
(选自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1.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性格”与“研究工作”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能成为研究工作者。
B. 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这种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的。
C. 每一个人并不绝对隶属于“反应型“”被动型”中的一种,所以难以判断是否适宜研究工作。
D. 人的性格对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科学的热爱永远是最基本的品格之一。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根据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准确判断自己是否适宜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B. 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的研究能力,出色的考生只擅长考试,不擅长于研究工作。
C. 年轻科学家研究方面的能力不强,可变因素较大,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
D. 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从事研究工作是有条件的,但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妨碍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出色。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擅长于研究工作的人,也许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比别人高,这表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
B. 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更容易受老师的欢迎;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往往处在不利的地位。
C. 挑选适合研究的人的好方法之一是给候选人有足够的机会,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做科学研究的尝试,这有助于初步证明其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
D. 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他一定是最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
二、(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
&&&&&&&&&&&&&用:因为
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忧:指父母的丧事
C.会俺答犯京师&&
&&&&&&&&&&&&&&&&&&&&&会: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报:报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8、欧阳修的《田家》在描绘农村生活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结合全诗简析。
9、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生活,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甲、乙两题任选一题。(6分)
【甲】早岁那知世事艰,&&&&&&&&&&&&&&&&
。&&&&&&&&&&&&&&&
,&&&&&&&&&&
&&&&&&&&&&&&&&
,&&&&&&&&
&&&&&。&&&&&&&&&&&&&&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乙】(1)&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你怎么好意思
儿子进门的时候,郭守业正面朝里躺在床上。悄无声息。
儿子诧异,这是他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
爸,你咋没做饭?爸,爸……
此刻,躺在床上的郭守业比濒死都难受。
“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老战友的那句话依然在他的脑袋里嗡嗡作响。
郭守业跟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已是而立之年,仍然孤家寡人,不是找不到,是不愿意找,对儿子而言,电脑游戏的魅力远比老婆大得多。长久以来,儿子下了班就钻进自己房间,大门不迈二门不出。长期以来,日常开销全由郭守业承担。郭守业早年的积蓄虽给妻子的身体“耗光”了,可他还能凭靠1200元的退休金勉强度日,只是近来物价犹如洪水猛兽般突涨,现在这些钱连吃饭都不够了,更别说还要缴水电煤费。
儿子的收入高出郭守业好多倍,但从没给过他一分钱。之前,郭守业一直觉得向儿子要钱这事太不好意思,每次想开口,妻子临终前的遗言总先入为主,那时候,妻子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说:“老郭,孩子就托付给你了。”没等到郭守业点头应承,妻子脖子一歪人就走了。&&&&&&&&&&&&&&&&&&&&
可是再不开口不行了,这日子眼见揭不开锅了。前段日子他倒是给儿子委婉地提过一次,可是儿子只顾埋头吃饭,没接他的话茬,但从儿子的脸色来看,那是不想给。于是郭守业日思夜想,就想出来一个开始以为两全其美现在却让他无地自容的“馊”主意来。这不,上午他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医院化验科当主任的战友差点就把指头戳在他的脸上了,一句“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郭守业这张老脸再也搁不住了,他本来就是强迫自己来的,经老战友这么一说,不知咋的不争气的眼泪就下来了。
战友一看这情势,觉得刚才言重了,兴许老战友还真是遇到了难题,就问他到底怎么了,怎么会用诈病来欺骗自己的儿子?郭守业的嘴巴咂吧了好几次,才有些避重就轻地说出了缘由。
听完郭守业断断续续的叙述,战友久久无语。于是,二话没说转身去了隔壁。过了会儿,战友来了,手里多个信封,说需要的单据都在里面。郭守业做贼似的把信封塞进内衣口袋,然后头也不回地溜出医院,等回到家来他才发现,信封里面除了单据,还有2000元钱,郭守业瞬间红了眼圈……
这时,儿子发现了桌子上的检查单。良久,无言。
“爸,怎么会是这样?怎么……”显然儿子是悲伤的,这让郭守业很是过意不去,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戏他必须得演下去。他说,亮亮,别担心,千万别担心,医生说了,这是早期,通过长期药物治疗是能够治愈的。
嗯,儿子无语,表情肃穆,有很重心事儿。
这一夜,儿子唯一的一次没趴在电脑前打游戏,他听得见儿子在屋里和客厅里来回踱步的声音,这说明儿子还是在乎他这个老子的,以前的种种只是假象而已,想到儿子为自己难过,郭守业很有些负罪感。
这时,脚步声朝他的卧室走来,他赶紧翻身面对墙壁。爸,儿子的声音有些哽咽,几次欲言又止,灯影里,儿子的手里拿着东西,似乎是一个大信封,郭守业马上断定那是钱。想到此郭守业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向儿子要钱,自己真不是个东西,他真想跳起来抽自己耳光。
爸……儿子叫着在他的床头坐下来。郭守业缓缓转过身来。儿子手里果然拿着一个信封,这信封有些面熟,又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亮亮,别担心,我的病一定能够治好,爸爸有信心。
爸……儿子的眼泪下来了。看着眼前的儿子他心内如焚,他真想说出真相,可是他又不能。
爸……儿子声音颤抖着,一只手缓缓伸进信封。郭守业的眼睛再一次被泪水模糊。
爸,这是咱家的房产证,我想……
亮亮,房子不用卖,大概,大概几千块钱就能治好的。
不,不,几千元我是有的,我想,我想……
儿子欲言又止,显出深深不安。
亮亮,有啥话你就说吧。
爸,我想,趁,趁您还在世时把房子,过,过到我名下,因为,因为以后会很麻烦的。
儿子的一句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险些将郭守业从床上劈倒在地上。刹那间,他的五脏六腑纠结在了一起似的剧疼难忍,尤其是肝部,霍霍的疼,刀剜一般,他的整个身体怕冷一样痉挛着缩成一团。
“八成,八成我是真的得肝癌了。”他想。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以较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另一面。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情节曲折跌宕,极富戏剧性,很吸引人。
B.小说开头写儿子因“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而发问,说明郭守业一直在周到地照顾着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的儿子。
C.小说插叙了妻子临终前的遗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郭守业不能直接向儿子要钱的苦衷,而儿子依仗着母亲的遗言更加放肆。
D.小说的后半部分在运用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同时,还插进了郭守业对儿子举止的误解,当明白了儿子的真实意图后,郭守业的肝病加重了。
E.小说结尾既让人始料不及,又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当前部分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12、小说标题“你怎么好意思”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3、请简要分析郭守业的形象。(5分)
14、针对郭守业装病来向儿子要钱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人认为不该这样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24分)
意 书箧 怯场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
 萧瑟 塞责 十恶不赦 不事稼穑
氲 殷切 荫翳 万马齐喑 义愤填膺
 蟊贼 抛锚 广袤无垠 名列前茅
A.本届博鳌论坛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致力于在细节上斤斤计较,在餐饮和住宿等方面也厉行节约,力争将论坛办得“既豪华又绿色”。
B.14,纷纷抢滩合肥。
C.,安徽同全国一样,正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
D.佩德罗的进球再一次拯救了危难中的斗牛士军团,对于缺少优秀前锋的西班牙队而言,佩德罗就是他们问心无愧的“西班牙梅西”!
C1870435112040
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19.仿照画线部分另选我国三位古代诗人的名句续写句子,结构要一致。(6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李白说,生活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
&&&&&&&&&&&&&&&&&&&&&&&&&&
;&&&&&&&&&&&&&&&&&&&&&&&&&&&&&&
20.根据名著《三国演义》的相关常识填空。(5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
”诸葛亮,“&&&
”关羽,“奸绝”曹操。诸葛亮鞠躬尽瘁,曾六出祁山,失街亭后司马懿兵临城下,他摆出&&&&
,化险为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但刚愎自用,最终败走&&&
;曹操尊奉“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信条,在&&
之战中大败袁绍后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60分)
风可以吹走
&&&&&&&&&&&&&&&&
&&&&&&&&&&&&&&&&
无助的纸片
&&&&&&&&&&&&&&&&
&&&&&&&&&&&&&&&
&&&&&&&&&&&&&&
&&会飞的蝴蝶
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解题提示〕要正确理解概念或句子,就要找准概念或句子“管辖”的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间求其含意,组合答案。本题中
项错误。相关原文说“反应型的人可能容易成为研究工作者”,但不等于肯定能成为研究工作者。这里把或然变成了必然。B、C
项在第一段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句子;D 项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也能概括出来。〔参考答案〕A
2、〔解题提示〕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辨异,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作出准确的判断。A项,相关原文中有“列出一连串所需的品格条件对解决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衡量所列出的特点。”A
项显然是错误的;B
项中“出色的考生只擅长考试,不擅长于研究工作”错,相关原文说“不一定善长于研究工作”,只是说“不一定”,并非说肯定。C项以偏概全,相关原文说“除非年轻科学家确实表现了研究方面的能力,否则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说明并非所有年轻科学家都不适合于做永久性的研究工作。〔参考答案〕D
3、〔解题提示〕A
项“这表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错,相关原文是从别人的角度说“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反之亦然;B
项无中生有,相关原文只是说“比起那种不加怀疑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很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D
项“他一定是最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的说法过于绝对。〔参考答案〕C
4、C(会:副词,恰逢,适逢)
5、D(①写沈炼行为狂放不羁;③写沈炼爱国;⑤写的是严嵩的行为。)
6、A(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
7、(l)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谈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译出大意给2分;沮、则、引,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
(译出大意给1分;素、谂知、詈、快,每译对一处给1分。)
8、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雨声初歇,斑鸠和鸣,是充满生机的动景。初升的红日,怒放的杏花,是静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3分)(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
9、欧阳诗主要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美,(1分)表现农民生活的愉悦与满足。(1分)范诗主要刻画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1分)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1分)
11.(1)AE(B项,“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的儿子”错,根据原文可知,儿子有工作,而且收入也不错。C项,“儿子依仗着母亲的遗言更加放肆”于文无据。D项,“郭守业的肝病加重了”错,根据原文中的“怎么会诈病来欺骗自己的儿子”可知,郭守业并没有生病。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12、这个标题有两层意义:一是说父亲怎么好意思装病来向儿子要钱,二是说儿子怎么好意思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提出把房产过到自己名下的要求。
13、郭守业疼爱儿子,一直细心地照顾儿子,一切都替儿子着想。另外,他的性格又非常矛盾,明明自己极端困难,但仍没有直接向儿子张口要钱。他想向儿子要钱,但只能采用迂回的方式。
14、示例一:赞同父亲的做法。父亲是在试探着向儿子要钱而儿子没有任何反应却脸色不好后才这么做的,父亲的做法可以理解,也应该支持。儿子那么自私,不能体谅父亲,而父亲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要钱,只能采用这种迂回曲折的方法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反对父亲的做法。父亲的做法属于欺骗,是不可取的。同是一家人,应该坦诚相待,对自己的儿子应该坦言,不必拐弯抹角。如果以欺骗的手段获取了儿子的钱,那么儿子知道了会气愤,会伤心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项,都读qi&;B项,“赦”读sh&,其余读s&;C项,“膺”读yīnɡ;D项,“袤”读m&o,其余读m&o。
16、答案:C
17、B(A成分赘余,应删掉“因为”;C、句式杂糅,应删掉“据”;D,成分残缺,应在“体会”前加“人们”。)
18、答案: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解析:(1)①外观美:答“具有流线美…‘流线型设计”正常给分;②人性化(舒适性):答“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本点仅答“环境好”不给分)亦可,但仅答“座椅可调节”等不给分;③噪音低:答“没有噪音”不给分。
19、答案要求:仿句符合与例句句式相同,诗句与作者要正确对应,要正确理解诗句内涵。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要从材料出发,紧扣材料立论和论述。
材料是作文的已知条件,是思考的前提,是立论依据,脱离或偏离材料,就是审题立意不到位。
材料中的三个意象: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
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
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可以将联想放在特定的生活领域或范围:如、文化建设、艺术追求、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个人智慧与才干的增长、民族乃至国家的自主发展等方面
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分与合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
“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4.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
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供参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陕西中考&文言诗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14分)【2006年中考题】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晴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 (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劲的奏章。⑨舛:音chua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 (1)适堕一钱于地 (落,掉)
(2)俟其去而俯拾焉(等待,等候,到……时候)
&& (3)急欲面陈 (陈述)
&&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3分。
17.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③ (只填序号)。(2分)
践jia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jian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 评分标准:序号选择正确,得2分。
18.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 评分标准:每标示正确一处,得1分。共2分。
&& 1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答案不例】那个人才明白此前(或当年,或早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
&& 汤公,于是「十分」羞愧辞官离开了。
评分标准:第一句关键词为“悟”“叩”,第二句关键词为“遂”“去”。每句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明白通顺得2分;关键词语翻译欠准确,句子大致通顺得1分;关键词语翻译不准确,语句不通顺不得分。共4分。
&& 20.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案示例】善于以小事观察人(善于以小见大,或见微知著,或窥一斑而知全豹);僧恶贪官;清正、刚直。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共3分。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2007年中考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
15、(1)放置,放下
&& (2)给……看,让……看
&& (3)洗,洗涤
&(4)离开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 (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 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19、甲: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2008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 :“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遵海而南
&&&&&&&&&&&&&&&&&&&&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提示:倒装句】
【答案】“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提示:否定词“不”的理解、替换】
【答案】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评分标准:第(1)句关键考点为倒装句、“再”;第(2)句关键词为“补”“息”。各句关键词、句式翻译准确,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2分;各句关键词、句式翻译欠准确,句子大意通畅,得1分;各句关键词、句式翻译不准确,句子意思不通畅,不得分。共4分。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人文思想核心
《醉翁亭记》
&& 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
&& 忧国忧民
〈〈曹刿论战〉〉
&& 取信于民
&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
&&&&&&&&&&&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答案】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评分标准:能答出“生动形象”,得1分;能答出“清幽润泽”,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评分标准:能答出“向往”“静谧”“悠闲”的生活,即可得2分。共2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2008年陕西副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景公游于麦丘
景公游于麦丘①,问其封人②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④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安有君得罪于民乎?”
“君过矣。”晏子谏曰,“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麦丘:齐城邑名。②封人:邑人。③胡:指齐之先君胡公静。④复:再。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诚有鄙民得罪于君&&&&&&&
诚:确实。
&B.“君过矣。”晏子谏曰&&&
过:(犯)错。
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
&戚:亲近。
&D.公曰:“寡人固也。”&&&
固:本来。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景公游于麦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B. 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 /上使外将兵
C. 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安求其能千里也?
D. 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使君之年长于胡,宜国家。(2分)
(1)让您的寿命比齐国先君胡公静还长,以利于国家。
&(2)贱者有罪,贵者治之。(2分)
(2)低贱的人有罪,尊贵的人去惩治他们。
19.晏子针对景公的什么观点,是怎样成功劝谏景公的?(3分)
晏于针对“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的观点,引用历史上暴君被诛杀的史实,使景公认识到自己的固陋。
评分标准:所找观点正确,得1分。能答出晏子引用史实,得2分。共3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①飞。
[注释]①蛱蝶:蝴蝶的一种。
20.说说诗中第一句使用“肥”字的好处。(2分)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南初夏杏子成熟时圆润饱满的形态,点明了时令。
评分标准:能答出“圆润饱满的形态”,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1.诗歌第三、四两句从侧面写了什么?试加以分析。(2分)
第三、四两句由白天篱边少人过往,只有蜻蜓蛱蝶飞动的情景,侧面透露出江南初夏时节农人早出晚归整日在田间辛苦劳作的情况。
评分标准:能答出农人“早出晚归”“辛苦劳作”的情况,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古诗文阅读部分答案]
&(三)(12分)
18.(1)让您的寿命比齐国先君胡公静还长,以利于国家。
(2)低贱的人有罪,尊贵的人去惩治他们。
评分标准:第(1)句关键词为“使”、“宜”。第(2)句关键词为“贱”、“治”。各句关键词翻译准确,意思通畅明白,各得2分;各句关键词翻译欠准确,句子大意通畅,各得1分;各句关键词翻译不准确,句子不通畅,不得分。共4分。
19.晏于针对“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的观点,引用历史上暴君被诛杀的史实,使景公认识到自己的固陋。
评分标准:所找观点正确,得1分。能答出晏子引用史实,得2分。共3分。
20.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南初夏杏子成熟时圆润饱满的形态,点明了时令。
评分标准:能答出“圆润饱满的形态”,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1.第三、四两句由白天篱边少人过往,只有蜻蜓蛱蝶飞动的情景,侧面透露出江南初夏时节农人早出晚归整日在田间辛苦劳作的情况。
评分标准:能答出农人“早出晚归”“辛苦劳作”的情况,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l6分)&&
【2009年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盂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曰:“猿猴错②木据水,则(提示:表假设,如果)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错:同“措”,放弃。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鎒(y&o
n&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处在;处于),
(3)尧亦有所不及矣&&&&&&&&&&&&&&&&&&&
(比得上;赶得上)
(4)则谓之不肖.&&&&&&&&&&&&&&&&&&&&&
(说或:认为)
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2分)
不若鱼鳖&&&&&&&&&&&&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故物舍其所长&&&&&&&&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而来害相报者&&&&&&&&
时时而间进I
乃弗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评分标准:关键词为“奋”、“一”、“当”。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l分。计4分。共4分。
19.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B)(2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个要点,得l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共2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日田园杂兴一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