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刘邦的老婆30字左右大致概括他的一生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求客觀,求真實,百度拈來的字就別粘帖了。在網上搜了很多資料,答案出奇一致,幾乎都是從一個地方複製粘貼到各處的,在此跪求大神來個深度解析。
zz冉闵杀胡考冉闵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他建立了一个短命的政权魏(350-352),一般称为冉魏。冉闵以349年颁行的杀胡令而广为人知。目前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对冉闵的过高评价中,存在一些诸如篡改史料和隐藏不利证据等问题。这样描述出的人物与真实的冉闵有很大出入。本文从冉瞻冉闵父子史料的考证,杀胡令的考证,冉闵在胡汉之间的摇摆,冉闵与东晋的关系,及冉闵与同时代其他历史人物的比较五个方面对冉闵及杀胡令的史料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1、关于冉瞻冉闵父子的考证
网上拔高冉闵的文章,将他描述为“十一二岁亲人死尽后忍辱负重二十载,最终手刃仇敌,为所有亲人和天下汉人报国仇雪家恨”的形象。这里涉及到史料中一处矛盾的记载。在《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六中称,“………惟游击将军石闵一军独全。闵名瞻,内黄人,本姓冉,赵主勒破陈午,获之,命虎养以为子。闵骁勇善战,多策略。虎爱之,比于诸孙。” 按照这个说法,石闵就是石瞻。但是在《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四》里则称:“(328年,刘曜)与虎战,大破之,斩石瞻。”
如果328年石瞻就已经被匈奴人刘曜阵斩。那么338年“一军独全”的就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而且这里的记载也不合人之常情:如果石闵是石勒交给石虎抚养的孩子,而且石虎本人也喜爱这个孩子的话,那么合理的举动应当是把这个养子像亲生儿子一样养。没道理为了表示喜爱而把养子降一辈当孙子对待。《资治通鉴》成书于宋,这个矛盾的记载很可能是年代久远、记录错乱造成的。在成书于唐初的《晋书》里就没有这个矛盾。《晋书载记第七》记载:“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这样我们可以归纳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被石勒俘虏的是十二岁的冉良。石勒命石虎收冉良为义子,改其名为石瞻。石瞻成年后有子石闵,深得石虎喜爱,“抚之如孙”。
一个仍然存在的问题是,石勒破陈午是在310年,此时的石勒36岁,石虎只有15岁,让一个15岁的人给12岁的孩子作义父有点不合情理。深入的考证只好等以后了。
网上有的文章说冉闵从来没有和汉人武装打过仗。事实上,冉闵父子在后赵军中时,都有过和东晋交手的记录,而且攻城拔地,颇有战功,没有手下留情的迹象。 关于冉闵父子在后赵军中的攻战事略散见于各篇记载,兹整理如下:
(324年)春正月,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晋书 载记第五》)
(325年)夏四月,后赵将石瞻攻晋兖州刺史檀斌于邹山,杀之。(《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三》)
(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于邾,拔之。彭城内史刘续复据兰陵石城,石瞻攻拔之。(《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三》)
(328年)七月,中山公石虎帅众四万……进攻蒲阪。赵主刘曜……自将中外精锐水陆诸军以救蒲阪;虎惧,引退。曜追之。八月,刘曜军追石虎军及于高候,与虎战,大破之,斩石瞻。(《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四 》)
(338年)五、六月,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晋书 载记第六》)
(339 年)八月,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陷沔南;朱保败晋兵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军;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江夏;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皆降于赵。安进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破之,斩首五千馀级,安乃退。遂掠汉东,拥七千馀户迁于幽、冀。(《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六》,《晋书 载记第六》)
(349年)定阳梁犊反,攻拔长安、洛阳,石虎讨之。此战散见记载于《晋书载记第六》,称此战石闵有出色表现,“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但具体经过又语焉不详。参考《资治通鉴卷九十八》可将战役经过整理如下:349年春正月,定阳梁犊率凉州戍卒反,众十万,攻长安,又东出潼关。石虎以李农为大都督、行大将军事,统十万讨之。石闵以征虏将军随行出征。李农两战两败,退保成皋,梁犊军占洛阳,东掠荥阳、陈留诸郡。石虎大惧,以燕王斌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再讨之。石闵仍随行出征。战犊于荥阳,大破之,斩犊首而还。班师途中传来石虎病死的消息。于是石闵等会石遵于李城,说服石遵进邺城夺位。
综合上面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冉瞻冉闵父子两代人都是生长于胡人之中,未曾见有在石虎处受辱之记录,相反是颇受亲重,冉瞻还为了石氏后赵而殒命,而冉闵也屡次大败代表汉人正朔的东晋,为石氏颇建功勋。看不出冉闵有多大的华夷之分和民族大义,也无从感觉到“忍辱负重”的意味。那么,冉闵为什么要颁行杀胡令呢?
比较认同的答案。我就冉闵的一生再做些细致的分析好了。先看当时的大背景。石虎去世是公元349年,距离西晋在中原做最后垂死挣扎的316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十几年前,石勒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虽然这个统一在石虎时期由于政治昏庸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但总体来说是稳定的。在胡人的国内,无论是刘渊建立汉国还是石勒建立赵国,或者后来的慕容燕国,都实行胡汉分治。无论如何,汉人百姓是能感觉到自己收到了某些方面的种族歧视的。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原人民,除了五六十岁的老人,普遍对于晋王朝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兵荒马乱的年代,谁能给口饭吃老百姓就认谁做主子。至于是不是汉人,从某些方面上来说还真不是那么重要。石虎最大的错误不在于穷兵黩武严刑峻法杀人取乐,在于诸子权力分配不知轻重,而碰巧诸子又都无德无能。废立之事始终摇摆不定,终致家族内部反目,兵戈相向,与晋八王之乱无异。石虎一死,混乱立刻公开化,从这时起,亡国就已经是必然了。而冉闵的起兵,不过是历史用来终结后赵的必需一步罢了。把“灭后赵”完全作为冉闵的功业,未免有些过了。接下来说冉闵的戎马生涯吧。我们可以将他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寄人篱下。冉闵的父亲被石勒俘虏,让石虎收为随从的时候,十二岁,冉闵估计还没出生。所以冉闵从生命的最开始就是在胡人家中长大的,受胡人的教育,吃胡人的粮食。因此楼上说冉闵是“汉奸”,我不能认同。何况当时汉人在胡人朝中做官者众多,性质大多类似于蒙元、满清时期的汉人大臣,他们没有被用来屠杀汉人,而在胡人对汉人进行不理智的残酷行动之时往往加以劝阻,因此说他们“叛汉”显然是不对的。冉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的。在石虎死前,他经历过几次大型战役,为后赵立下不少功劳。奠定了他猛将的名声。这里不过多记述了。第二个阶段是混战夺权。冉闵为何起兵反赵?起初是为了求生存,此后事情搞得越来越大,大概无非是以自己的权力为首要目标,加上出于个人恩怨的报复。石虎死后,石虎诸子开始了大规模斗争,而这一阶段的冉闵(石闵)更多被作为诸王纷争的棋子。石遵起兵废石虎所立的石世之时,曾许诺石闵“事成以尔为储贰”(事成之后立你做王储)。而此后石遵称帝,却逐渐疏远了石闵,大概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使然吧。无论如何,石闵从这时开始感觉到了自己在这种纷争之下的危险。加上不断朝中不断有人要置之于死地,冉闵得知石遵有除掉自己的意图,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此后立石鉴再废石鉴之时,已是事态发展到逼不得已了,否则无以自保。此后屠灭石氏,自然也是历史上每有政变之事的必然后果。一直到这里,他都不过是按照必然规律行动罢了。但废石鉴的同时引发了历史上关于冉闵争议最大的“杀胡令”事件。这个突发事件多少有点匪夷所思,加上历史上记载过于简练,显得有些突兀,更给了后世发挥的空间。这里先将《晋书,载记第七》中关于杀胡令的一段摘录如下:“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冉)闵等……(冉)闵、(李)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使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帅众数千,守鉴于御龙观,悬食给之。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冉闵一日之内发布三次命令,在上文中用粗体标出。这其中的最后一次命令,就是“杀胡令”。屠杀二十万人的缘由只是一句“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而怪在甚至冉闵本人此前也一直在胡汉两阵营之间游移呢,虽然此时与李农被迫结成同盟,但出此一令实在果决到让人头皮发麻。究其初衷无非是为了杀敌对的孙伏都部下三千人,可是整个羯胡种族的命运就在一念之间改变了。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杀胡之令,不过是冉闵混战之中脑子一热的决定,就像此后多次战役他作出决定一样,是不理智的。无论如何,冉闵杀胡是一场不道德的种族屠杀。杀降尚且不武,何况禁闭城门无论男女老幼斩杀平民呢。当然,杀胡令有它的积极作用。屠杀的直接导火索是冉闵宣布“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后,胡人争相外逃出城。冉闵此时即将掌政,胡人的行为,自然可以视为是不承认他的政治地位。冉闵明白自己无法在胡人之中立足。而杀胡,至少可以让他这个羯胡家中长大、出身不明的人在汉人之中建立地位,至少让中原汉人有一个凝聚核心。但因此认为冉闵杀胡是经过策划的政治谋略,我以为不妥。后赵高官大员中确实有人会用他的汉人出身作文章,但有影响力的羯胡大臣并不多,邺城中石氏皇族又被屠尽,只需略施手腕就可以阻止其煽动胡人民众作乱。而反观冉闵后来所为,却完全背道而驰。若他真能“深思熟虑”一场二十万人大屠杀,应当不会犯这样的方向错误。要全面评价冉闵的这一行动,就要弄清冉闵在杀胡之后又做了什么。他生命的第三个阶段,是称帝之后。冉闵称帝后的内政外交很多都不算明智。他看到杀胡令孤立了自己,但没有意识到杀胡的结果既已形成,再去赦免胡人已经太晚,且不利于汉人内部团结。杀胡令他在汉人之中积聚了暂时的极高人气,但他没有利用好。他反而此时企图与胡人和解,于是周边小股反叛势力不断,使他无法聚集势力。他对东晋求援失败。这虽然有晋室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外交姿态把握不对。他若做出称臣的姿态,以他的汉人身份应该比苻洪更有说服力才对。反而是他态度倨傲,使得东晋倒向了苻洪一边。冉闵作为君主,在短暂的任期内没有协调好内部关系。称帝不久他就诛杀了长期的盟友李农。这一事件历史语焉不详,但无论如何,是不利于国家内部团结的。此后他更接连斩杀大将,使得帝国内部出现了很多叛变。最终的兵败身死,也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内外协调不善所致。毫无疑问,冉闵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最后与慕容鲜卑的战斗中他用一万步兵对抗数万鲜卑骑兵,而十战十胜,不可谓不勇。这样的的战场能力,大概说成堪比项羽并不为过。就连最终击败他的慕容氏也为之祭祀、谥为天王。十六国乱世战争甚多,但真正懂得用兵之道的没有几个。说冉闵是十六国第一良将,虽然有些夸大,也未尝不可。但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将佐之才而已,没有像刘邦、曹操,甚至说石勒那样,由一位优秀的将军蜕变成一个优秀的领袖。他轻率少谋,一身热血成就了他的传奇,但也造成了他的悲剧。那么冉闵的起兵称帝对于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呢?还真不好做出一个“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的简单判断。开头说过,在石虎时期,北方中国是基本稳定的。然而冉闵的起兵,从内部瓦解了后赵王朝,使得中原再一次陷入混乱。如果没有冉闵灭赵,无论是前秦苻健还是后秦姚襄,都不会有起兵成大事的可能;甚至慕容鲜卑也很可能不会趁机南下逐鹿中原。当然,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后赵灭亡是历史必然。但无论如何,中原地区又一次大动荡,不论背后原因有多少,是以冉闵为直接发起点的。可以说,他开启了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新的时代,是好是坏,见仁见智。对于中原百姓来说呢,冉闵杀胡,确实在短时间内振兴了汉人的士气,但不久之后就又一次被五胡的洪流淹没。冉闵杀胡之后,迅速被周围所有政权孤立,这成就了他孤胆英雄的传奇形象,但对于他和他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冉魏王朝昙花一现。灭亡之后,中原地区苦难的人民继续他们食不果腹的战乱生活。本来不能更糟的日子,自然是没什么太大的恶化,至于有没有缓解,读者自可作出判断。最后说说冉闵的历史地位。就正史来说,在晋书里,冉闵的事迹仅被附在石虎的载记之后,用几段带过。当然,这有很多客观原因。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战胜的慕容燕国很可能毁掉了很多关于冉闵的历史记载,使得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无从写起。但另一方面,冉闵传见于载记,可能也从某些角度说明史官们并没有把冉闵视为一个纯正的汉人。毕竟他是僭越称帝之人,在东晋正统看来,与十六国其他政权,大概也没有什么两样。但在这段记载的最后,史官们还是专门用了一段来渲染冉闵死后,鬼神为之鸣冤的场景: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或许,唐代盛世之中,那些从象牙塔里还原历史真相的学究们,也会在不经意间被冉天王的英勇气魄所打动吧。今人对于他的同情和尊崇,除去那些道听途说的网络言论不算,多是出于他死前对慕容儁喷出的那一句血气方刚,读来让人肾上腺素为之飙升的豪言:“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这句话,一方面迎合了部分中国人当今面对某些现实时的易于受伤的民族自尊心,另一方面,他“何为不可作帝王”的匪气和霸气,正是今天大多数历史读者魂牵梦萦,但却无法拥有的。他生于史料记载不甚明晰的乱世,更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冉闵作为一个传奇中的夸大形象被广为传颂,不是偶然的。==============================分割线===================================我的答案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就事论事。不过看到这个问题争论上升,我还是针对现在的很多看法做一些补充吧。现在的人们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认为胡人统治就是残酷暴虐的豺狼统治,总是与血腥屠杀联系在一起的。其实不然。胡人起兵之初,确实大多残暴,杀降屠城者也有之,但大多都很快汉化。能够在中原有大作为的胡人君主,无不修明内政,启用汉人大臣,鼓励生产,重视教育,石勒、苻坚、慕容垂,etc,都可以说是一代明主。而百姓在战乱年间受的苦,主要是饥荒瘟疫,这些在任何战争年代都会有,和打仗的是不是胡人没什么关系。所以,不存在“冉闵不出现汉人就会灭种”这种事情。二是,认为冉闵起兵是为汉人种族大义,是代表汉人对胡人统治进行反抗。从冉闵的本意来说,显然不是。他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个人权力在斗争,后米杀胡也是因为“胡之不为己用”,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考虑。三是,夸大了普通百姓的政治立场,认为百姓都不接受胡人统治,时刻想着反叛,想要有个汉人主子统治。这也是不对的。百姓大多时候是没有政治立场的,只有在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考虑反叛。尤其在战乱时期,真的是谁给饭吃就给谁干活。这样的例子很多:苻坚吞并张天锡的凉州就不费吹灰之力;慕容德进攻东晋的兖州,各地也都背叛晋朝望风而降。倒是胡人民众的政治立场比较明确,都跟随本族的领袖,这是他们长期处于“少数”地位所导致的。所以,“汉人百姓不满后赵统治”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四是,夸大了杀胡令对汉人造成的影响。杀胡令的直接受影响者是羯胡,但对于汉人而言,除了在冉魏立国初期起到了一定的团结人心的作用之外,可以说没有长久影响。由于冉闵没有利用好杀胡令造成的心理优势,立国后竟然又去与胡人妥协求和,并且猜忌大臣,人心很快就又变得不稳固。可以说杀胡令的对内影响没有持续几个月就消失了。杀胡令更不会起到拯救汉人种族之类的作用(因为本来“汉人要灭族啦”这种观点就是yy出来的嘛)。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石勒起兵之初确实残暴,但他若不是很快汉化,内政修明,也不可能统一中国北方;冉闵是一个勇者,但很多地方做得有欠缺,内心也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一样是完美纯洁的。所以我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会把一个人直接归到“英雄”和“非英雄”两个类别里面。冉闵很牛X,但也就仅此而已。
楼主能看出“幾乎都是從一個地方複製粘貼到各處的“,这说明楼主是有思考、怀疑、查证的能力的,在谣言满天飞的今日网络上,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先怒赞一个。至于楼上某些兄台请醒醒吧,劝你们多读点正经书,少看点胡编乱造的帖子。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我的观点,毕竟阅读长一些的文章来说对某些人还是挺有挑战性的:1、冉闵可以算作当时的英雄之一,但不是民族英雄。如果这个满手汉族人鲜血的人都成民族英雄了,那汉族人也岂不是太贱了?2、古时候打仗从来不缺滥杀,没必要隐瞒部分五胡对各族战俘平民的恶行,但绝不像网上扯的那么夸张。另外也别忘了人口损失也有相当部分是八王的功劳,他们可都是汉族人。可不管怎样,北方汉族从来没有濒临灭种过。事实上各族统治者大多是招揽汉族流民,鼓励人口生育的。网络上流传的声称五胡当时要把汉族人吃光的《五胡食人录》是天方夜谭一般的虚构,没有任何历史根据,作者的用心实在可以玩味。3、评价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的关键,不是看他屠不屠胡,而是看他主观和客观上是不是在为汉族的发展生存做贡献。可是他主观上是政治斗争失败了才反后赵的,客观上也对历史没多少影响,更何况所谓的“屠胡”屠的一半是汉族人,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捧高他。4、一句话概括:冉魏干了后赵,然后被前燕干了,这不过在大混乱的时期里,一个不咋样的割据者干掉了一个更烂的割据者,然后又被另一个好些的割据者干掉了而已。仅此而已。——————————若干年前,网上就出现了个历史谣言”五胡食人录“,经久不衰,至今犹有很多人信。此谣言称东晋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的五胡都非常野蛮,喜欢吃汉人,几乎把汉人吃光,然后是冉闵怒屠胡才救了北方汉族,所以冉闵是民族英雄。网络上对冉闵的吹捧就是从该谣言开始的。这个谣言如果考证起来简直不堪一驳,详见下文;可是网上信这个低级谣,而崇拜冉闵为民族英雄的人还真不少,还包括很多自诩很爱中华很懂历史的人。事实上关于冉闵这个人本来不该有任何争议,这纯粹是个对于史实的了解度问题以及对于谣言的鉴别力的问题,才不是什么民族主义与所谓”逆向民族主义“的立场问题。冉闵根本不是民族英雄。这个人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吴三桂,作为汉人而给胡人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要忘了冉闵可是靠着军功受到胡政权重用,也就是说踩踏着累累尸骨(其中很多是晋军的和汉人的抗胡起义军的)而登上后赵权力的高峰的。但然后又为了自己的政治企图而祭出汉民族的旗帜而反胡,最终失败。当然了,冉闵和吴三桂最重要区别是,冉闵是从小就在胡人中长大的,不能算西晋臣民,所以不存在“叛晋卖国”。请看具体分析:1
先说冉,这个人是胡人的养子,一开始是跟着胡人姓石的。他从小一直给胡人卖命,卖到什么程度呢?见下文:《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初,遵之发李城也,谓石闵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既而立衍,闵甚失望,自以勋高一时,规专朝政,遵忌而不能任。
这里就很明显了,他卖命卖到把自己当胡人的真儿子,还想继承别人家的大位,这真是“想当儿子没当成的节奏”。(ps北方胡人以养子为嗣很常见的,直到唐末五代还时时如此。)冉闵和胡人汉人各自的纠结关系、而他又是如何在胡人和汉人之间摇摆不定的,请参见下面的同学的回答,我就不赘言了。明白了这个,就可以理解,后来他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失利和统治野心,才不是什么民族大义。
另外冉这个人军事才能确实是有的,也打过不少胜仗,如果英雄的定义就是能打仗,那么说他是当时的”英雄“之一也不过分。但是网上把他吹捧成华夏武神,说他多少战多少捷,一战就灭了上十万胡军这就纯粹扯淡了,史书上没有任何根据,是现代网民凭空编出来的。至于说他是潜伏胡营,一心兴汉的”民族英雄“,那就是纯粹脑补出来的。
楼主如果还想知道更具体的,请读正史:《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晋书》,有很多细节描写。奇怪的是,现今的部分谈到与少数民族合作过的汉族人就痛斥为“汉奸”的所谓”汉民族主义者“却把这个给胡人卖命卖到家的,更名副其实的”汉奸“当做不可质疑的”民族英雄“而顶礼膜拜,实属讽刺。2
再说胡人,当时的胡人有各种各样的,有刘元海那样文武双全让汉族贵族叹服的,慕容氏那样招纳流民收拢贤才的,苻坚那样宽厚治国的(ps苻坚起先一直是个很贤明的君主,可惜大部分人只记得不光彩的淝水之战),也有石勒那样经常搞屠杀的。但即便是石勒这样的比较野蛮的,后来也是招纳汉族人才,发展农业,建立学校的。
ps石勒是个很有意思的奸雄,很像曹操,杀人不眨眼,但确有雄才大略。他有很多好玩的典故:比如后赵建立后他请来了他当年寒微时的乡邻,甚至还很宽厚幽默地对待早年和他斗殴过的人。他虽然不识字,却让识字的人给他读古史,很崇拜汉高祖,请百度成语“鹿死谁手”,这个典故最早就是来自于石勒评史。还有个故事,大家可能从小就听过:有个黑夜里有个老太太在路上被抢劫,然后有个路人见义勇为追上了强盗并和他厮打在一起。然后官吏闻讯来了,可此时厮打的两人都宣称自己是见义勇为者,对方是强盗。老太太表示很抱歉天黑也认不出来谁是贼。于是领头的大官让两人赛跑,表示跑得快的定是见义勇为者,因为见义勇为先前能追上强盗,说明他跑得比强盗快。然后真强盗就认栽了。这个大官的原型是氐族前秦的一个宗室,名字我忘了,故事好像出处是世说新语,有兴趣者可以去查查。好的,现在请大家说,前面故事里的有血有肉的胡人会是网络谣言里说的专门吃人的魔鬼吗?
后赵后来的统治者石虎确实是个暴君没错,他的儿子石邃更是个杀人狂。客观的说当时的胡汉民族矛盾是存在的而且比较尖锐的,汉人对异族统治有很大怨气(虽然后赵的高官和小吏都有很多是汉人),否则后来的屠胡也不可能这么快得到响应。但是胡人再坏,也决不像某些网谣所扯的那样是专门吃人的魔鬼。3
再说所谓的《五胡食人录》,最早就是这篇文章把冉闵捧上神坛。楼主所说的“幾乎都是從一個地方複製粘貼到各處的“就是此文。
此文是赤裸裸的造谣,没有任何疑问。楼主可百度一下“五胡食人录”五个字,首页就可以搜到详细的逐点逐条的辟谣文,所以我就不作具体辟谣了。
我只补充一点,当时和所有的乱世一样,有相当的饥荒和食人现象,但是绝不存在网上所说的五胡都很野蛮,特别爱吃人,而且专门吃汉人,把汉人称作两脚羊的的耸人听闻的故事(两脚羊的典故应该是宋朝才有的,吃人者是汉人)。
事实上,《五胡食人录》里部分的食人事件是存在的,比如“杀人杂牛马肉”、“吃后赵宫女”、”两脚羊“等等,只不过史书都有明文说明,这些事件里的吃人者都是饿疯了的汉人:第一起是八王之乱时期的军队、第二起是邺城饥民、第三起是宋朝农民军。造谣者有意移花接木,把污水泼到胡人头上。
历史上,掠夺、屠杀、强间乃至吞食汉人最多的正是汉族人自己,头脑清醒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4
再说《杀胡令》,冉闵下过令杀胡是真的,但死者的一半是相貌类胡的汉人,这是史书明文。至于网上流传的所谓《杀胡令》”原文“么,只要你高中文言文过关,就可以看出很多低级的语言破绽,几乎句句有笑点。5.
五胡的大部分相对于汉人是落后野蛮的,这无可争议,他们如何屠杀过汉人,如何掠夺过汉人,如何又亲近过汉人,如何又被同化吸收入汉人,这些都已归于历史,要以尽量客观的眼光看待评价。没有必要讳言五胡怎样“陵暴汉儿”过,而无根据地污蔑五胡,把他们说成吃人魔鬼,也无异于污蔑现代汉民族的祖先,因为五胡早已汉化,他们的血早就融入汉族中,流在我们现代汉族的每个人的身上。很多汉族历史文化名人都可考出自五胡血统,如元稹、陆法言等等,他们都给汉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今日很多地方的汉族姓氏也全部或部分是胡人后裔,比如赫、呼、石、刘、乔、兰、卜、赵、贺、铁、元、安、尉迟、何、白、穆、陆等等。6.
我虽然不敢说我以上所说的都是绝对无懈可击的,只能说我的回复主要是基于正史,毕竟史书这东西是可以掺假的;但是我至少可以百分之一百地肯定地说,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捧高冉闵,把五胡说成吃人魔鬼的文章几乎是 凭空 冒出的,没有 任何 历史依据。
既然现代人无法穿越回古代,那么我们认识历史的方式就是文献研究和考古挖掘。有人说后代的史书可能有意埋没冉闵的功绩。好吧,就算史书说的是假的,那么请问,在网上首先发帖称自己知道了“冉闵是民族英雄”的真相的人,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从哪来的呢?难道能穿越回去自己亲眼看不成?
或者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问题,如果冉闵果真是一个从五胡的嘴下拯救了汉民族的人,唐宋人咏史这么多,几乎涉及了古往今来的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那为何似乎从没有(至少我从没见过,或许是我无知。但即便是有,也肯定是很不知名不入流的作品)人咏怀过功这么大的冉闵呢?有人搞阴谋论,说是满清修书时有意要磨灭冉的功绩,故毁灭了一切可能的资料中的一切证据。好吧,且不说这得动多少刀子,实际操作起来有多麻烦;我们就暂且假设满清真的狠心大举篡改过了正史,那么为什么本来最该让满清不爽的那一句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 没有被删改呢?此句话至今都留在各种版本的正史里。7.至于冉闵“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么,如果考虑蝴蝶效应,那么每个最微不足道的人都该是有影响的。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觉得有没有冉闵,对此后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恐怕都还真没有什么影响。毕竟那时各族军阀混战起来就是一锅粥,至少以当时还未出场的苻坚的雄才大略和拓跋氏的骁勇善战,就算慕容没灭了冉闵也很快会有别的来灭他,其后好几个世纪北方还是得由异族来统治。有人说冉闵屠胡之举可能对后来的胡人有点“震慑”,使之不再敢欺负汉人。但是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北齐高氏起兵的时候,他还总得跟部下的鲜卑人说:“汉人就好比你们的奴婢,给你们耕织养活你们,干嘛总欺负他们?” 足以证明其后该欺负的还一直欺负着,并不存在什么“震慑”。还有人说什么“不管怎样,没有冉闵汉人就都被杀光了”之类的话。求你们多看看正经史书好了,那个年代没一个胡人统治者蠢到要去杀光汉族的,不然谁耕田养他们自己的兵啊?相反不少是招抚流民的、鼓励屯田、建学校的。----------------------ps再啰嗦两句,知乎网民的平均水平和素质果然是比较高的,至少至今暂还没出现问候我八代祖宗的。先前我在别的论坛辟这个谣的时候,无论我解释得多么详细,引用了多少出处,没多久总会有一窝没脑子的冉闵粉跟看不懂中文似的,涌上来疯狗般地骂街。哦哈哈,楼下的回答里居然自动冒出来一只现身说法的活蹦乱跳的冉粉标本→_→:离砸车粪青只差一步,离光头党还差两步。捧冉的都是些什么货色,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吧。
晴日流疏叶,佳林度细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邦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