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如火如荼的爱情,但求对这个世界有更宽广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泰戈尔诗集所说的

[转载]甘地和泰戈尔:20世纪印度文明的双子星座
印度文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与古希腊文明重理性、古中国文明重人伦相比,印度文明充满着强烈的宗教气息。他们不关心人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人的精神生活。他们不追求物质享受,更追求人对真理有深刻的领悟。他们不崇尚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更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梵我合一,个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在他们看来,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人生的最大意义所在。印度文明的这些特征,体现在诸如《奥义书》、《薄伽梵歌》之类的文化典籍中,体现在印度人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宗教组织、宗教建筑中,体现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
十九、二十世纪,欧、亚两个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面对咄咄逼人的欧洲文明,一些亚洲国家全然迷失自己,不知何去何从。但印度文明则不然。他们并没有否定欧洲文明的优点,但也没有过于夸大。相反,他们却看到印度传统文明的根深蒂固的优点。他们一边学习欧洲文明的有益成果,一边继承自己文明的优良传统,从而使自己的古国文明不但没有失去传统特色,反而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在这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而甘地和泰戈尔,无疑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先说甘地。甘地为印度的独立和统一所做出的贡献,众所周知。他开展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率领印度社会各阶级人民,抗击英国殖民者,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他推动一个拥有十四种主要语言文字、成百个恃财苟安的土邦王公、多个教派并存的国家,实现了自身的统一。他还把御用性质的国民大会党,改造成为完备的现代政党。这一切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了印度人民的切身利益。
不但如此。甘地还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十分重视宗教信仰的作用,认为信仰比物质生活富裕远为重要,认为没有信仰的人不过是可怜虫。他反对不同宗教的互相排斥,认为世界上的伟大宗教都是相通的,都对人类的进化做出了贡献。他注重从其他宗教,尤其从基督教吸取思想资源,改造印度教,使印度教更具有生命力。他尖锐地指出现代文明存在的缺点,如现代文明使人们变得物质化,使人们把心思集中于身体和贪图身体舒适的手段上。他否定现代文明的“强权即公理”和“适者生存”,认为只依靠物质强权和心灵强权的人,永远享受不到发自心灵的快乐。他认为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东方文明,代表了深思冥想,在对精神规律的探索上富有成果。东方文明有必要与西方文明接触,从西方文明中得到激励,但由于东方文明更关注生命中更高的追求,敬畏神灵,尊重邻人,并且意识到灵魂的存在,因为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更优越,有更光明的前景。他呼吁人们信奉神,声称“首先你要寻找天上的王国,然后一切都会降临于你”。他呼吁人们更关注永恒的事物,说:“我们的世界似乎在追逐短暂价值的东西。它没有时间顾及其他的事。当一个人稍微深入地思考一下,他就会明白只有永恒的事物才会有最终的价值”。他呼吁人们不但要追求目的的崇高,更要追求手段的纯洁,认为不纯洁的手段必然导致不纯洁的结果,认为用不正义的手段决不能换来正义。
甘地倡导非暴力,呼吁用文明不合作的方式来对付尘世的邪恶,认为非暴力才是人类的律法,而暴力则是野兽的律法。他说“非暴力是人类掌握的最强大的力量。它比天才设计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威力。毁灭不是人类的法则。准备赴死的人才能自由地生存,必要时他可以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而绝不会杀害兄弟。每一次针对他人或施加他人的谋杀或其他伤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违背人性的罪孽”。他赞美那些率先提出非暴力的先知:“先知们从暴力中发现了非暴力的律法,他们是比牛顿更伟大的天才,他们是比惠灵顿更伟大的勇士。他们了解使用武器的后果,他们意识到武器的无效性,他们教导疲惫的世人,拯救世界不能用暴力而是要靠非暴力”。他谴责一切形式的暴力,说:“我反对暴力,因为当它显得有好处时,好处只是短暂的,它犯下的罪恶却是永久的”。又说:“用剑得到的东西,也会因为剑而丧失”。他进一步指出:“即使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保护受你照管的人的名誉,你也不能采取任何的暴力”,从而把非暴力贯彻到世间生活的一切方面。
他同基督徒一样,倡导博爱,倡导宽恕。他说:“为了面对面地看到宇宙中无处不在的真理的精神,一个人必须像爱自己那样爱最卑微的生物,有着这样追求的人不能把生活的任何领域拒之门外”,从而把爱扩大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又说:“如果我们只爱那些爱我们的人,就不是非暴力。只有当我们爱那些恨我们的人,才是非暴力。我知道遵循这条崇高的爱的律法是多么的困难。但所有伟大的善事不是都难以做到吗?爱仇敌是一切事情中最困难的事情。但靠着神的恩典,如果我们想做的话,这件最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他反对报复,认为报复的本质是增加了邪恶,是一种消极的品质;提倡宽恕,认为宽恕比惩罚更有男子气概,宽恕为士兵增光添彩;认为世界上没有人故意作恶多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值得关心和怜悯。
他批评人类的自高自大,主张人们应该以完全谦卑的态度处世。他说:“也许有一种想法可以让我们更加谦卑:在浩瀚的宇宙中,所有的生命都不过是微小的原子。我们作为肉体的存在转瞬即逝,在永恒之中一百年算得了什么?”又说:“只有当我们把自己降到零,我们才能征服自身的罪恶。神只要求我们完全地屈从,这是为了得到真正的自由要付出的代价,这是值得拥有的唯一真正的自由”。在他看来,一个热爱真理的人,应是一个谦卑的人,“就像芒果树结果时,它的枝条下垂一样”。
甘地呼吁人们要抵制物质主义的诱惑。甘地说:“一定程度上让身体感到和谐和舒适是必要的。但超过了某个程度,就成为一种障碍而不是帮助。因此,创造出无数的需求,并加以满足的理想,好似一种幻觉和陷阱”。对助长物质主义的现代文明,甘地予以严厉的批判,他说:“我相信扩大人的需求,并使用机器生产来满足需求,不会使世界向着它的目标迈进一步……我对毁灭距离和时间的疯狂渴望义愤填膺,对增加兽欲的疯狂渴望,以及为了追求满足跑到天涯海角去的疯狂渴望深恶痛绝。如果现代文明就是所有这些,我就理解它为什么这么做了,我把它叫做恶魔”。他告诫人类要走出物质主义崇拜:“他们把物质满足设想为终极目标,即使在地球上实现了这种天堂,也不会给人类带来满足与和平”。他呼吁人们更重视精神生活的幸福:“只有当我们的国家显示出比黄金更珍贵的真理,比权力和财富更有威力的无畏,比热爱自我更宽广的博爱,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精神性的国家”。对于工业化、现代化,甘地始终保持强烈的警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化不是医治方案。罪恶不在于使用牛车,而在于我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不顾邻人的需求。如果我们不爱邻人,无论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对我们都没有任何好处”。当一些人吹嘘苏联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成果时,甘地对这种不是以人为本的工业化成果,嗤之以鼻:“俄罗斯已经达到了对工业化的神化,我考虑那里的生活,并不合我的心意。引用圣经里的话:如果他赢得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灵魂,又有什么用呢?用现代术语来说,丧失人的个性,成为机器上的齿轮,有损于人的尊严。我希望每个人成为社会中精力充沛、全面发展的成员”。
他十分重视人的内心情欲的净化。他说:“作为人类,我们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造世界,不如说我们能够改造自我”,把改造自我当做人生在世第一重要的事。提醒人们,征服自我是人间世最困难的事:“对我来说征服微妙的情欲远比用武力征服世界困难得多。自从我回到印度后,我体验到内心潜伏的情欲。我为此感到羞愧,尽管我没有被它击败”。他呼吁人们向神明汲取力量,以战胜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人的胸膛里黑暗和光明的力量永远激烈地斗争着。如果人不仰仗最后的寄托——祈祷,他就会成为黑暗力量的牺牲品”。呼吁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不会动辄发怒,或向你的家人发号施令,或主宰他们的一切”。呼吁人们过着贞洁的生活。呼吁人们珍惜静默,以便更好地领悟真理。呼吁人们知足:“人的真正幸福在于知足。不知足的人,无论他占有多少,他都是欲望的奴隶。的确,没有任何奴隶会像欲望的奴隶那么不幸”。呼吁人们忍受磨难,而不是回避磨难:“萨提亚格拉哈战士明白,胜利与他无关。但他一定要知道胜利来自神。他只有受苦受难”。呼吁人们在敌人的挑衅面前克制自己:“面临最猖狂的挑衅,仍然保持克制,是军人气质的真正标志”。呼吁人们不要害怕尘世中的邪恶:“我们畏惧神,就不需要畏惧任何人,无论他身居怎样的高位”。
在甘地看来,人类要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不但要运用智力的力量,更要运用心灵的力量。他说:“如果我们的心灵是敞开的,我们应该没有困难,非暴力是心灵的事情,它不是来自智力的功劳”。又说:“我越来越确信不疑,对于人民而言,重要的事情不是单靠理性来争取,而是要用他们遭受的磨难来换取。忍受磨难是人的律法,战争是丛林律法。为了转变对手,让对手学会倾听,忍受磨难比丛林律法更为必要,否则对手会对理性的声音充耳不闻”。在他看来,一切罪恶均来自人性,暴力可以消灭肉体,但根除不了人性,只有博大的人格,只有爱、宽容、公平和正义,才能感召人性,使人们弃恶从善。因此他说:“我打算用一种精神的,也是道德的力量来反抗不道德。我想方设法弄钝暴君的剑锋,而不是用一把更锋利的剑与之战斗。出乎暴君的意料,我不会用武力进行抵抗。我用心灵抵抗来代替暴力抵抗,这会把他难倒。一开始他会感到奇怪,最终迫使他认可我们的诉求。认可不会羞辱他,反而会提高他的形象”。他深信,正是心灵的力量,而不是智力的力量,更不是武力的力量,唤醒一个个人沉睡的良心,为国家的独立、民众的自由铺平道路。他满怀激情地写道:“一旦非暴力抵抗者被监禁起来...
...监禁中,出于不服从的谦恭,他声称不享有任何特权。他以身作则的榜样,甚至能改造周围的犯人,感动监狱看守和其他管教人员。来自力量和认识的这种温顺行为,最终会结束暴君的专制。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甘愿受苦是根除弊端和不公正的最快、最好的方法”。
甘地呼吁人们放弃自私自利,为他人服务。他说:“为别人愿意牺牲生命的人,没有时间为自己谋得显要的地位。不要像在印度教中那样,错把无所作为当成是谦卑。真正的谦卑是竭尽全力、持之以恒地为人类服务”。他对各行各业的民众提出呼吁:“把你的才能投入到为国家服务中,而不要考虑怎样把它转变为金钱。如果你是医生,印度有足够多的疾病需要你运用全部的医术。如果你是位律师,印度有足够多的冲突与纷争,你不制造更多的麻烦,而是调息这些纷争,停止诉讼”。
上面所说的一切,包括非暴力,包括为他人服务,包括净化自我,包括为人谦卑,包括运用心灵的力量,归纳为一点,就是亲证神。甘地说:“我们与生俱来就有野兽的力量,但我们生而为人是要亲证存在于我们内心的神。这的确是人的一项特权,把人从野兽物种中区别开来。但亲证神是要在一切生命中看到神,即亲证我们和所有创造物的统一性”。他又说:“神掌管着他的最卑微的创造物的命运。如果我们信仰神,我不怀疑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在终极的希望中,我活毒害,度过时光,竭尽全力服从神的意志”。
上面我们谈了甘地及其思想。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泰戈尔。
泰戈尔是一位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用毕生的辛苦劳动,为人类奉献了大量精美的文学作品。他的散文诗,清新流畅,情真意切,富有音乐感,赢得了世界无数人民的热爱,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珍珠。
泰戈尔还是一位卓越卓越的思想家。在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中,可以看出,泰戈尔对于宗教、伦理、哲学,对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我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上帝关系,都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使他的文章意境高远,百读不厌。也使他在二十世纪印度、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思想文化舞台中,拥有不可忽视的崇高地位。
泰戈尔使人们重新认识孩童世界。许多人看来,孩童是幼稚无知、软弱的代名词。孩童应接受大人的教育,才能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泰戈尔告诉我们,上述思维是错误的。在泰戈尔的散文诗中,我们常常看到泰戈尔以充满向往的态度,赞美孩童世界,赞美孩童年世界的纯洁的友谊,对宇宙万物的新鲜好奇,对自由的向往,对爱的向往,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同情心,对理想的追求。读泰戈尔的文章,我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一个文明人,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幸福,对社会的进步真正做出贡献,他就不应蔑视孩童。相反,他应向孩童学习,将孩童身上所包含的人性美好因素发扬光大。正如泰戈尔在一则散文诗中所说:“神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
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充满着对人类深切的爱和怜悯,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他受每一个人。他说:“有一次,我梦见大家都是互不相识的。我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从而告诉人们,人与人互不相识、互相排斥是人生莫大悲剧,人与人相亲相爱才有人生幸福。他爱全人类,同情全人类的苦难。他说:“永恒的悲伤不是我的,而是全人类的”。他爱那些默默无闻、不受注意、乃至地位低下的民众,他说:“神对于那些大帝国会感到厌恶,却决不会厌恶那些小小的花朵”。他同情妇女。他的散文诗的许多诗篇,赞美妇女的高贵品质,体现对妇女的热爱和尊重。他热爱小孩。他把小孩当做上帝的使者一样来歌颂。在他看来,爱是世界四最神奇的力量,最终征服世界的,不是强力,而是爱。所以他说:“神的威权是在柔和的微风,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中”。在他看来,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得领悟真理,所以他说:“那想做好人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看见门开着”。在他看来,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他说:“权势对世界说道:你是我的。世界便把权势囚禁在她的宝座下面。
爱情对世界说道:我是你的。世界便给予爱情以在她屋内来往的自由”。在他看来,得到爱,为所爱的人做事,便是生而为人的最大幸福,所以他说:“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他认为有爱的人生才不至于贫穷:“生命因为付出了爱情而更为富足”。他认为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热爱:“我们在热爱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世界上”。他这样祝福世人:“让死者拥有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他这样期待自己的一生:“当我死时,世界啊,请在你的沉默中,替我留着“我已经爱过了”这句话吧"。他赞美这样一种爱,即不计个人恩怨,即使遭受误会、伤害、排斥,仍然无怨无悔,为他人服务,所以他说:“尘土受到损害,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他提醒人们,那些默默无闻地爱着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人,人们不应忘记,而应感激:“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他提醒人们,爱的出发点,决不是自身利益,爱意味着对自我生命、自身利益的超越,爱意味着全心全意为对方的幸福考虑,尊重对方的权利和自由:“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她,并且给她自由”。我们甚至可以说,歌颂爱,倡导爱,思考爱,是泰戈尔文化作品最鲜明的主题。泰戈尔关于爱的一系列阐述,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显示,而是以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显示;充满着一颗炽热的心灵;不是停留于现象,而是有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人性的深刻本质;赋予爱以超越性的内涵,使的境界得到全新的升华。因此,能够给人们以有益的熏陶,成了人类社会一笔珍贵的道德资源。
泰戈尔对价值标准的思考,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价值标准对于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价值标准肤浅,社会难以有活力,人们的幸福水平低下。价值标准深刻,社会才会充满活力,人们的幸福水平也会提高。一种文明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与其说是通过生产力水平体现出来,不如说是通过价值标准的深刻程度体现出来。(同样,当前中国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而是价值观的粗糙、混乱)。在价值标准上,泰戈尔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非凡的成绩。泰戈尔说:“他把他的刀剑当做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时,他自己却失败了”。这就彻底否定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强盗哲学,告诉人们,真正的成功不是凭武力的强大取得的,而是凭善良的道德、人格取得的;真正的失败不是在武力上被打败,而是在道德、人格上缺少仁义、丧失廉耻。他说:“我一向认为,用强权去挟制别人,是一种懦弱的行为”。这就告诉人们,本质意义的强大,不是物质强大,不是以力取胜,不是仗势欺人。本质意义的强大,是心灵的强大,是宽容,是慈善,是知错勇于承认、纠正,是勇于承受生活中的磨难。那些手中有千军万马,但心灵上孱弱,缺乏宽容,有错不肯承认,对人不慈善,仍是弱者;那些身体瘦弱的平民,地位低下的百姓,战场上善待俘虏的将士,虽然物质上并不强大,但他们有美好的心灵,同情人类的命运,宽以待人,知错就改,他们仍然是强者!值得人们尊敬。他说:“谢谢神,我不是一个权力的轮子,而是被压在轮子下的活人之一”。这就告诉人们,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肉体的舒适,而是灵魂的拯救。作为权力的轮子,高主在上统治别人,压制别人,虽然免却了种种肉体上的痛苦,但它们却丧失了灵魂,以害人为乐,因此他们才是真正可悲的。而轮子下的活人,虽然肉体上陷入痛苦,但他们没有作恶,他们仍然具有人的正直善良的品质,他们的灵魂必将得到拯救,因此他们并不是真正可悲的。他说:“我攀登上高峰,发现在名誉的荒芜不毛的高处,简直找不到遮身之地。我的引导者啊,领导着我在光明逝去之前,进到沉静的山谷里去吧,在那里,生的收获成熟为黄金的智慧”。这句话提醒人们,真正宝贵的是真理,而不是荣华富贵。为了得到真理,人们必须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抛弃一边,必须战胜人类的虚荣心。他说:“无边的沙漠强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毒害飞开了”。这句话提醒人们,不是外表冠冕堂皇的东西就是好的,不是众人夸奖的就是好的,不是场面排场的就是好的,而是最适合于我们的个性,最有利于展现我们的才华的,才算好的。他说:“露珠对湖水说道:你是荷叶下面的大露珠,我是在荷叶上面的小露珠”,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即每一个生物,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尊严,都有他的存在价值,都有他的光彩夺目之处,不必自暴自弃,不必在别人面前低三下四。在《人生的亲证》一书中,泰戈尔指出:“当我们的全部思想只集中在利用这个世界时,世界则对我们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由于我们贪婪的欲望,而使世界的价值贬低”。这就对功利至上、效用至上的价值取向,给予严厉的批评;使更多的人知道,只有摒弃功利至上、效用至上的价值取向,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思维来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们才能领略到生活的美丽,人类的未来才会越走越宽。泰戈尔说:“让那些选择了他们自己的焰火咝咝的世界的,就生活在那里吧。我的心渴望着你的繁星,我的上帝”。这就告诉人们,只关注现实世界的是非得失,这样的生活是可怜的,甚至是可鄙的;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现实世界是非得失的关注,而在于对终极世界的关注。这是一个物质主义甚嚣其上的时代,无论是政治家、普通民众还是多数学者,人们都把全部心思用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争夺和享受上,而对自己的心灵,置之不顾。在这样一个混浊的时代环境下,泰戈尔却不遗余力地倡导真理、道德、信仰,呼吁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关注精神生活,在一些人看来,泰戈尔未免有些不识时务。但却是意义重大的,尤如空谷中传来清音,使人神志清醒,进而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免沦为物质主义的奴隶。
泰戈尔积极乐观的人性情怀,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个人的生活历程,社会的前进脚步,总是风风雨雨,畸岖不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会变得灰心丧气,对于未来感到渺茫。“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面对人世苦难,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以音乐、文学或艺术等形式,倡导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倡导人类的尊严和力量,以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燃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泰戈尔便是其中之一。他对人类总是充满热爱,他对生活总是充满希望,他总是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呼吁人类不要向生活中的种种缺点屈服,而应积极克服这些缺点,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他说:“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籍此告诉人们,一个人只要热爱人生,肯于奋斗,他是能不断得到生活的赏赐的,人们应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我的存在对我是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这句话提醒人们,生活本身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有太多的奥秘令我们叹为观止,有太多美好的东西令我们留连忘返。我们应该热爱生活,学会领略生活的美,使自己的人生过着多姿多彩。他说:“使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就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无比壮丽的人生理想:活着时丰富多彩,才华和个性得到充满发挥;给这个世界添更多的光和热,使更多的人因我们的劳动而受益;得到人与人真心的爱;对真理有深刻的认识;拥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死时平静安祥,无愧于人,也无愧于己,我们的英名长留人间。他说:“只有在开阔的大自然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雨的雄伟气势”,这就告诉人们,只有站在更广阔的背景,才能更正确地认识某一事物,只有站在整个宇宙、整个人类的高度,才能认识人生的意义,只有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神奇。他说:“人类的历史在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这就告诉人们,侮辱和伤害别人的,终将遭到应有的惩罚,被侮辱被损害的,终将摆脱自己悲惨的处境,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个世界终归是公义的世界,谁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谁就将赢得最后的胜利。他说:“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并未灰心失望”,告诉人们,尽管现阶段的人类充满缺点,尽管现阶段的人类文明有太多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不必灰心丧气,因为人类总是不断有新的一代产生,这些新的一代天真浪漫,富有理想,富有爱心,他们会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他们会在生活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果,开辟出人类文明的全新境界。泰戈尔说:“我认识到,人生的旅程是漫长的,即要遭到的伤痛是众多的,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以保持心灵的力量”,这句话提醒人们,人生固然美好,但不等于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相反,会有许多痛苦、挫折、悲伤。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热爱生命、珍惜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人,就必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使自己不至于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一旦失去心灵的力量,人就必然会被强大的痛苦所击败,或者被物质欲望所捕获,以至在人生的道路 上一事无成。他说:“我仍然坚信人类中存在着一种完全和谐的境界,那里贫穷并不剥夺人的富有,失败可以导致胜利,死亡可以导致永生,作为永恒的正义的酬报,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仍然可以使他们的屈辱变为辉煌的胜利”,向人们展示出一种人与人相亲相爱、社会充满公平正义、人人生活得富有尊严的未来社会图景,表明了他对光明必然战胜黑暗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宽容必然战胜仇恨充满信心。以上种种,无不体现乐观进取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属于一种更为恢弘、更为磅礴的人格,人人生而具有,只是一般人未经启示,往往视而不见,而泰戈尔则将这种人格加以启示出来,这是泰戈尔的难能可贵之处。它必然能超越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在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心中引起共鸣,使人们增添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泰戈尔的自然观博大精深,为近现代人类文明提供了一笔珍贵的思想资源。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已经朴素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涌现过许多歌倾自然、歌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学作品,如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近现代社会,市场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使人们只看到人与自然的对立,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果是自然界遭到前所未有的破灭,人类也遭到严厉的惩罚。时代呼唤更深刻、更成熟的自然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识之士涌现出来,倡导反朴归真,倡导敬畏生命,如史怀泽、梭罗等。泰戈尔也是其中的一位。泰戈尔深深热爱着自然,对自然保持着深深的敬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然的一草一木,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总能触到他的心扉,使他惊讶,使他留恋,使他赞叹。在他看来,宇宙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神奇,那么高深莫测,于是他写道:“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疑问。”“天空呀,你回答的是什么?”“是永恒的沉默。”在他看来,大自然生意无限,创造无限,令人敬畏。于是他写道:“阴雨的黄昏,风无休止地吹着,我看着摇曳的树枝,想念着万物的伟大”,他赞美群星:“夜的沉默,如一个深深的灯盏,银河便是它燃着的灯光”。他赞美月色:“一弯新月,挂在天际,宛如宝石,光彩熠熠”。他赞美云霞:“云彩轻舟温游,做光与影迷藏宛如淘气獐,欢度清辰时光”。总之,在泰戈尔的笔下,自然界万事万物,都被赋予了诗的意义,都变得魅力四射,令人神往。在《孟加拉风光》一书中,泰戈尔写道:“无形的形形色色的画图:沙岸、田野、庄稼和村庄,在空中飘浮的云彩,昼和夜相遇时光开放的色彩——都从两侧滑入眼底。小船轻轻地划过,渔夫在捕鱼;河水在悠长的日子里整天地发出柔软的抚爱的声音;广阔的水面,在夜晚的沉默中静止了下来,象一个被哄进睡乡的孩子,无边天空的一切星辰,都在他上面环守着——这时节,当我在清醒之夜坐起的时候,两旁是睡着的河岸,只有偶尔一两声村畔林中豺狗的嗥叫,和被尖利的巴特马河波浪所侵蚀的碎片,从峰顶般高的河岸滚落水里的响声,打破了寂静”,在泰戈尔的笔下,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宁静,超越,充满泛神论的色彩,使人读后得到田野牧歌般的享受。总之,泰戈尔不是用物我对立的思维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站在物我和谐的思维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把自然当做手段,而是把自然当做目的,不是把自然当做理性思维的对象,而是把自然当成需要人的全部心灵才能把握的东西。这是一种更深刻、更成熟的自然观,值得人们充满珍视。
从古至今,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士很多;但深刻掌握宗教真理、对其他宗教持宽容态度、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宗教家不是很多。而甘地正是为数不多的优秀宗教家中的一个。从古至今,从事文学活动的人士很多,但有博大爱心和深刻思想、文笔优美、作品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震撼的优秀文学家,不是很多;而泰戈尔正是为数不多的优秀文学家中的一个。从古至今,崇尚公平正义、为民众利益而奔走、为国家独立和富强而奋不顾身的人士很多,但提倡宽恕、把人们心灵的拯救放在第一位、反对采用暴力手段实现公平正义的,不是很多;而甘地、泰戈尔正是为数不多的优秀人士的突出代表。甘地、泰戈尔,都以自己的积极探索,丰富和发展了自己民族的思想文化;甘地、泰戈尔,都以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世界无数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尊敬;甘地、泰戈尔,都以卓越的才华和顽强的意志,为印度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不愧是20世纪印度文明的双子星座。
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其一,怎能样看待东方文明的地位。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军事的迅速崛起,世界各国出现了一种倾向,即贬东方文明,褒西方文明。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明总体上优越于东方文明;东方文明代表小生产的价值观,与社会化大生产格格不入;东方文明消极无为,不利于解决各种社会弊病,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发展;东方文明主张人性本善,这必然导致君主专制,束缚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现在看来,人们对东方文明的上述看法,是大有问题的。我们不否认西方文明有它的光辉灿烂之处,但我们应该看到西方文明有它的显著缺点:物质主义崇拜,是首先在西方文明出现的;两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斯大林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是西方文明的怪胎;西方文明还引起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上这一切,都给世界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如果没有基督教文明在西方文明起调节作用,很难想像,今天的西方文明会糟糕到什么地步。而东方文明尽管有许多不足,中国世代相传的“大救星”思维、君主专制制度更是人类文明垃圾,应该彻底摒弃,但东方文明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尊严,包括:有源远流长的宗教传统;热爱自然;崇尚和平;有丰富的道德教诲;把人类精神生活的改善置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之上。这就很大程度上弥补着西方文明的不足。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不但需要西方文明的振兴,而且需要东方文明的振兴。拒绝向西方学习,是不对的。尤其是西方的三权分立、普选、尊重人权、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宗教信仰与政治相分离,反映了社会规律和人的需要,理应大胆吸取。贬低东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伟大成果视而不见,也是不对的。新的时代,必须大力加强对东方文明的研究,使东方文明的宝贵遗产得以大放光芒,造福于东方各国,造福于整个世界。中国作为东方古国,在这方面应有更多作为。
其二,对比一下中国和印度。过去一百年,印度涌现了甘地、泰戈尔两位世界性的文化伟人,他们人格之高尚,思想之博大,足以与孔子、苏格拉底、康德、雨果、托尔斯泰、歌德这样的伟大人物相提并论。但过去一百年,中国有类似甘地、泰戈尔的伟大人物呢?没有,一个也没有。中国有政治家,但崇尚暴力,“枪杆子里出政权”,缺乏政治品德,言而无信、不择手段、出尔反尔;缺乏仁慈心肠,对待政治异己分子极端残忍。他们与甘地的差距,真是何止一个档次!中国有文学家,但他们不知宽容,对待自己的敌人“一个也不饶恕”,他们只沉溺于自己民族的苦难,而对全人类的命运缺少关心和同情。以上的对比,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我们民族对人类的认识太肤浅,我们民族对人类的爱心太薄弱。面对甘地、泰戈尔这两个人物的伟大人格及思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替自己的民族感到几分愧意,并深刻反思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勇于改正。
其三,印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实现国强民富的任务。但印度和中国作画出的选择则完全不同。在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上,我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是硬道理”,是黑猫白猫论;精神文明并不重视,即使重视也只是做做样子,不得已而为之。而印度则要冷静得多。他们固然也重视物质文明,但始终把精神文明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始终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他们的政治家、教育界人士、商人、军队将士、科学文化界人士,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都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坚定的信仰,而没有物欲横流。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中国于二十世纪初发起新文化运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起文化大革命,这两个运动近乎歇斯底里地攻击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无法为当代中国现代化事业所用。而印度则始终保持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既警惕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对美国模式资本主义的缺点提出严厉的批评。由于重视精神文明,由于重视传统文化,今天印度尽管经济还不很发达,但社会各项事业还是和谐有序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安然、宁静,有爱心,有信仰,有依归。而中国呢?尽管GDP在增长,但两极分化严重,贪污腐败泛滥成灾,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使社会各项带来危机重重。更严重的是,人们缺少爱心,缺少诚实,缺乏信仰,缺少希望。为什么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如此容易掉进物质主义崇拜的泥坑,如此尖锐地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而印度在现代化道路上却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其中的原因实在发人深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戈尔诗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