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对待民间美术教案

文文鱼教学观点: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学艺(转)
对待孩子学艺九忌(转)
  1.当孩子绘画时,尽量不要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文文鱼:易打断孩子的专注,反面的评论也会打击孩子信心,致使孩子失去绘画兴趣  2.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文文鱼:孩子有孩子眼中的世界,过于“现实”有时候意味着缺失想象力  3.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文文鱼:虽然我们提倡孩子节约,但过于强调价格会使孩子不敢放手去画,反而造成更多的“浪费”  4.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
&&&&&&文文鱼:注意力不能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5.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文文鱼:&即使没有批评,不足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也是冷水  6.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达不到时当面讽刺挖苦。
文文鱼:专业技巧和深厚的功底是需要时间累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也不要拔苗助长  7.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
文文鱼:这不但不会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反而造成更严重的打击,让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厌学,  8.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不适合的画种
文文鱼:束缚孩子的丰富想像力,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9.擅自处理孩子的作品
文文鱼: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是孩子的心血和成果,尽量好好保存。
&&&&&&&&&&&&&&&
而好的作品更应该帮孩子展示出来,否则孩子的成长无法可视化,信心也难以提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如何正确地对待民间美术
如何正确地对待民间美术
&&&&&&&&&&&&
&&&&2013年下学期皖西学院网络通识课考试(学术基本要素)(78.0分)&&&&&&&&&&&&选择题(60分)&&&&1、如何正确地对待民间美术?(2.00分)&&&&A.还原民间美术作为生活的本质和平常之物B.正确认识民间美术的研究,提出理性建设性的意见C.弘扬民间美术的精神,有效地利用它的形式D.以上说法都正确2、以下对文献调研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它包括搜集、鉴别、整理文献。B.它是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C.它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D.它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不具有创新性思想。3、纤维材料包括集中(2.00分)&&&&A.1B.2C.3D.4正确答案:B、&&&&4、1983年国家首次授予13个博士学位,其中没有哪个学科的博士?(2.00分)&&&&A.理学博士B.工学博士C.文学博士D.以上都没有5、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分为几个方面(2.00分)&&&&A.4B.5C.6D.76、没有好的选题在于什么(2.00分)&&&&A.文笔不行B.导师指导不够C.文献掌握不好D.领域偏正确答案:C、&&&&7、学术论文的要素有(2.00分)&&&&A.观察性B.实验性C.理论性D.都是8、《史学方法导论》的作者是?(2.00分)&&&&A.王国维B.张岱年C.傅斯年D.胡适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2.00分)&&&&A.学术论文的写作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B.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必须善用档案馆C.明清时期的绘画缺少宋代绘画的静,这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D.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艺术衰落。10、《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的作者是?(2.00分)&&&&A.沃尔夫林B.吉鲍尔迪C.潘诺夫斯基D.布克哈特11、以下对后现代史学的说法错误的是?(2.00分)&&&&A.后现代史学放弃了结构主义普遍主义的整体史的追求。B.后现代史学否认西方史学中的“大写历史”和“欧洲中心论”C.后现代史学阻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普及和对西方的认知。D.后现代史学解构西方近现代史学对历史的建构与第三世界文化和历史的描述。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2.00分)&&&&A.论文写作前要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向。B.博士论文要求提出独创性的学术创见。C.只有博士论文才需要论文答辩。D.硕士论文的主题只能有一个13、谁写的《文心雕龙》(2.00分)&&&&A.刘进B.刘安C.刘勰D.章太炎14、铭文是刻在什么上面的(2.00分)&&&&A.青铜器B.司母戊鼎C.甲骨D.酒杯15、以下对“二重证据法”说法错误的是?(2.00分)&&&&A.它是由王国维提倡的。B.它指的是古典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印证。C.它的考据具有真理性。D.它没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改变。16、关于兰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他著述的《教皇史》客观叙述、资料丰富。B.他是客观主义史学的创始人。C.他的史学观念受到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D.他只对当时的西欧史学界产生了影响。17、产品销售第一个环节是什么(2.00分)&&&&A.设计B.生产C.分配D.销售18、世界有几大文明(2.00分)&&&&A.1B.2C.3D.419、康德以几大批判奠定了自己的哲学基础(2.00分)&&&&A.1B.2C.3D.420、以下对原生态的说法错误的是?(2.00分)&&&&A.原生态是发现和研究之前已经存在的东西。B.原生态是从生活中自然生发形成的美术形式。C.原生态是一种时间的限定。D.原生态通常是劳动人民智慧的
结晶。21、《心印》是谁的著作(2.00分)&&&&A.闻一多B.黑格尔C.康德D.方闻22、李砚祖老师认为表述合理性是什么(2.00分)&&&&A.艺术合理性B.美学合理性C.认知框架合理性D.符合学院规范23、好的学术论文具有哪些特点?(2.00分)&&&&A.思想深刻B.论述透彻C.逻辑严密D.以上说法都正确24、中国考据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鼎盛(2.00分)&&&&A.明B.清C.民国D.现代25、西方国家学术著作不能用“空姐”这个词,因为什么(2.00分)&&&&A.法律保护B.学术传统C.性别歧视D.文化传统26、中国人一年阅读量为多少(2.00分)&&&&A.0.4本B.0.5本C.0.6本D.0.7本27、以下关于《糖史》说法错误的是?(2.00分)&&&&A.《糖史》的作者是季羡林。B.《糖史》重视史料的搜集。C.《糖史》重点在于讲述冶糖工艺的流程。D.《糖史》的材料显明了作者的论据和观点。28、关于析出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分)&&&&A.对析出文献的注释是论文规范的一部分。B.析出文献指的是汇编中的找出的文献。C.析出文献一般是可以独立参阅引用的。D.析出文献的作者就是文集的编者。正确答案:D、&&&&29、学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什么(2.00分)&&&&A.知识性B.道德性C.论文规范性D.论文质量正确答案:C、&&&&30、高居翰教授是哪个国家的(2.00分)&&&&A.中国B.韩国C.日本D.美国判断题(40分)&&&&1、《文化研究读本》《消费文化读本》《文化研究关键词》对了解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十分有用。(2.00分)&&&&是否2、杂志社审文章只进行一审(2.00分)&&&&是否3、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要分开(2.00分)&&&&是否4、《周易》思维方式是今天的形象思维(2.00分)&&&&是否5、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产生是商品经济的产物。(2.00分)&&&&是否6、学生论文水平和导师有很大关系(2.00分)&&&&是否7、研究生就是痛苦和快乐并重的过程(2.00分)&&&&是否8、光有感性可以从事艺术创作(2.00分)&&&&是否9、实用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部分(2.00分)&&&&是否10、只要具有感性认识就可以进行艺术分析。(2.00分)&&&&是否11、中国古代的历史书写缺少少数民族的话语立场体现了一定的华夏中心主义偏见。(2.00分)&&&&是否12、论文写作应避免“啊”“呀”等感情色彩的词。(2.00分)&&&&是否13、章节的设置是大问题小问题的设置(2.00分)&&&&是否14、《教皇史》比较出名是因为资料丰富客观(2.00分)&&&&是否15、写作要表达一种想写的愿望(2.00分)&&&&是否16、“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是歌德对希腊原生性艺术特质的评价与概括。(2.00分)&&&&是否17、柳宗理认为民间艺术是为了美而创作出来的,而不只是一种生活之物。(2.00分)&&&&是否18、博士没外文参考文献不合格(2.00分)&&&&是否19、李砚祖老师把读书方法分为三种(2.00分)&&&&是否20、学术规范有无形的和有形的(2.00分)&&&&是否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如何正确评价书法艺术(上)
如何正确评价书法艺术
&&&&&&&&&&&&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日益昌盛,中国的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正确评价书法艺术,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评价书法艺术,也可以称之为书法艺术欣赏或书法艺术的批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美对象,即书法作品,包括作品形成的时代、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同时也包括对作品作者的生平、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的了解。二是审美主体即作品的批评与欣赏者,它包括批评者的人生经历、文化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商品与市场的关系,缺一不可。
尽管千百年来,关于书法的评价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是,书法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在其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把握作品的艺术特征,正确开展书法作品的艺术评价活动。
一、正确开展书法艺术评价的前提,是欣赏者批评者要具备一定的书法艺术修养。
艺术评价是一个共鸣的过程,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才会被艺术的感染力所打动。如果让一个对中国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外国人,去评价唐代草圣张旭的艺术风格,他能一言中的吗?书法作品是一个由抽象线条组成的综合文化体,每一种风格的形成,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明显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与宗教哲学思想色彩。比如小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鉴于文字混乱,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义,严重影响政令颁行的情况,令李斯、赵高、胡毋敬等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秦篆,后人称之为小篆。这个常识的问题国人皆知。但是小篆是在什么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与大篆的异同又在哪里?小篆的整体风格表达了时代的哪些特征?表现了君主的哪些意图?它又是受什么哲学思想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它在书法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它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问题知者便很少了。
有人会说,这些问题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对!这种说法完全正确。可是专家们研究的成果,得出的评价,你看了没有?你没有看,你就不了解小篆的真实含义,又怎么对小篆进行评价呢?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化,它是以中国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字几千年来是一种工具,它的普及程度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头之中。尤其楷书,特别是唐楷,没有人不了解的。否则他就不是一个中国人。但是,就是这种普及,贻误了对书法艺术的正确评价。好多人喜欢用唐楷的法则去评价其他楷书,甚至去评价其他书种。这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滑稽的。其原因就是没有了解书法这种艺术理念,这就象用江南小调的唱歌标准,去评价意大利美声歌剧一样,能不出笑话吗?
中国文字是华夏民族由蒙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经过二千多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到汉朝基本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中国书法也从此迈开了艺术生涯的第一步,因此说,真正意义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末的魏晋时代。书法艺术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华文明多种艺术的营养,形成了风格多样五彩缤纷的书法现象。因而后人评价书法,往往爱借用姊妹艺术的语言,去表达书体的风格,如书卷气、金石气等,对人的赞誉之词也直接用于书法的评价,如阳刚之气、阴柔之美等。甚至用书法的风格去比拟名人,用颜真卿楷书的端庄、厚重比喻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把张旭狂浪不羁的草书比喻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因此说,书法艺术的审美主体,也就是欣赏者与批评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书法知识。尽管大家的欣赏水平不可能统一在相同的层面,我们还是应当多学多看多了解多请教,力争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正确评价艺术作品,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乱点鸳鸯谱。
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个十分个性的问题。由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种文化现象都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儒释道三教的哲学宗教思想,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它都不同程度地渗透在你的人生观里,有意思无意思地左右着你对美的评价。因此在书法评价活动中,我们要尽量减少这些因素的支配作用,给作品以公允的评价。除此之外,地域因素、文化层次、个人经历都影响着个人的审美情调。这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很难整齐划一。所以我认为,作为掌握一定评价能力的主体,要敢于直抒已见,切莫人云亦云,以免被人带到沟里去。
二、正确开展书法艺术评价的基础,是准确把握各个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特征与风格。
如果要了解把握各个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特征,
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穿越时空、纵观历史,归纳总结艺术的规律。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完善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可称为书法艺术的萌芽期,也可以称做古文字时期。它从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小篆成为中国统一标准文字止。这期间的文字大致包括刻写符号、甲骨文、鹄头文、蝌蚪文、鸟虫篆、籀文、石鼓文等直至小篆。这一时期的文字是以实用为主,它是王者朝庭宣明教化,王臣百官向下施行恩禄,增修德行,规定禁忌用的。文字大致依照物类画成形状,当时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结合就叫做“字”,把字写在竹简帛绢上叫做“书”。古人讲“书者、如也”。如就是相似的意思。相似就含有艺术的元素。小篆便是以整饬的特征去表达国家意志的统一,社会治理的条理化。进一步也可解释为,体现了秦王朝始皇帝的威仪尊严,同时也表达了法家的治世理念。尽管当时的文字并没有人为地艺术化,但文字的整齐划一、端庄大方,高贵华丽,无意中形成时代特征。用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评价的话,那个时期的美,是一种原始美、质朴美、幼稚美。这种美甚至可以说,像小孩子的憨态可掬一样的可爱。
第二个时期,即从隶书的诞生到汉魏六朝时期,这是中国书法由实用走向艺术的觉醒和形成期。说到隶书必须对秦朝作一说明,秦在统一六国之后,通用小篆,以隶书为佐书,也就是用隶书把正式文件抄录下来,做为档案备查。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秦是一个文字的分水岭,小篆的出现结束了中国的古文字时代,隶书的出现开启了今文字时代。到了东汉以后,书法艺术才真正进入觉醒时代。所谓艺术觉醒,是人们在抽象的线条中发现了美,感悟了美、理解了美、并且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运用到书法的创作实践当中。隶书的出现打破了小篆的方正呆板格局,增加拂挑波磔,并开始运用悬针、垂露、藏头护尾等书法技巧。魏晋时期的书法,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必需品。譬如曹操便常将梁鹄的书法作品挂于军帐之内,在戎马倥偬之余欣赏感叹不已。王羲之在蕺山老妇的扇子上写上字,扇子便可由二十钱涨到百钱。另外从书法理论创作上看,东汉安帝时期崔瑗便撰写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书法论文《草书势》。并引起了赵壹的非议,立即撰文反对,他的《非草书》从实用学的角度,功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这说明东汉时期的草书十分流行,最有名的便是草圣张芝。蔡邕在《篆势》、《笔论》、《九势》中,从理论上阐发了草、篆、隶书的艺术特征和价值,并提出了“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见解。其中“形势”二字,含有三重意思,一是结构,二是用笔方法,三是艺术效果。他还在《笔论》中提出“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方得谓之书矣”等美学观点。在他影响之下,卫铄在《笔陈图》中提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至妙矣,书道毕矣”。这就是把书法和艺术形象联到一起,彻底摆脱了文字的记事功能,成为独立的艺术而存在于世。
第三个时期是书法的成熟期,也可称之为书法的鼎盛时期——唐五代时期。魏晋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战争频仍,人们从内心深处厌烦了那种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从心底倾向追求个人极乐的道教出世观点。书法表现出的“尚韻”,即是追求脱离现实的个性特征。可到唐朝,面貌则为之一变。唐人以恢宏的审美气度,对前朝古代的书法艺术兼收并蓄,并将他们发展瑧于极致。以致后人论及唐朝书法,每谓“尚法”。法是什么?法就是在各种纷繁复杂的艺术个性中总结出的基本法则。这个法则是众多感情中总结出来的理性,是众多个性中提炼出来的共性,它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唐朝置多元对峙而又相互交融的书法艺术于一堂,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特景观。这个时期,出现了笔力险劲的欧体书法,出现了体现儒家至大至刚精神的颜体书风;出现了酒神式浪漫主义张旭狂草,也出现将楷法用至极致的柳公权楷书。在技巧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印印泥”、“折钗股”、“锥画沙”、“屋漏痕”、“壁坼”等新技法。在书法理论上不再仅限于书写技巧,出现了系统论述书法的第一个专著《书论》。其作者孙过亭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由少至老的学书过程,历“三时”而螺旋发展的观点,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命题,跳出了《易》的封闭圆圈。他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论点,更是把书法创作提高到一个更新境界。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是书法艺术在抗争中壮大发展的时期。为什么称之为抗争中壮大发展时期呢?因为它们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冲破重重压力奋争成长起来的。首先说宋代,当时影响文人士大夫最深刻最强烈的社会原因有两点;一是外患严重。不仅外侵频仍,并且时间较长。先后有夏、辽、金、元重兵侵扰,直至二帝被虏,赵构偏安一隅,最后亡于元朝。二是内争剧烈,党争与派系倾轧不断,以致苏东坡这样的出类拔萃人物屡遭贬谪打击。许多文人士大夫感到为国为民无望而转溺释道二教,以求自身的旷达和自适。无怪乎辛弃疾在《丑奴儿》中高喊:“而今识尽愁滋味”。尽管宋朝历代皇帝都沉溺书画艺术,那只是他们不务正业的表现。正是这些不务正业的皇帝所造成的环境,扭曲了文人士大夫的灵魂。黄庭坚的长枪大戟书风,正是他内心压抑的渲泄。米芾化其为曲、化正为欹的书风,是典型的厌世表现。后人称宋代“尚意”。其实“尚意”是与晋代的“尚韻”遥相呼应的,是那些扭曲的灵魂在压抑中发出的呐喊。元代是一个外夷主宰的社会,宋代的遗老遗少们,只是元人粉饰太平拢络人心的摆设。赵孟頫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元朝统治者的刻骨仇恨,作为一介书生,他也只能借助充满道教色彩的二王书法,去表达他那沉默中的反抗。所以说元人“尚姿”也就是摆摆样子而已。明代朱氏王朝,是一个十分野蛮鄙视文人的时代,历代皇帝嗜杀成性,视人命如粪土。试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你能指望出现改革创新的书法家吗?所以说明人“尚姿”也就是无奈中的叹息罢了。清王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尤其是康乾时期,统治者十分明智地推行满汉文化的相互溶合。给汉臣以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以致出现了独树一帜名传后世的王铎书法。就连对清庭抱有敌对情绪的傅山,八大山人等人的书画作品,也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书法主张,也造成了书法的异军突起,成了书法艺术百花苑中的奇葩。由于清朝的文化政策的开明,还出现了非真非草非篆非隶的郑板桥“六分半”书法,和充满书卷文化气息的刘墉书法等。
清代书风的另一个特点,是碑学兴盛。由于当时碑石出土日多,于是从学汉碑逐步发展为学北碑,北碑包括碑志和造像记。以致清中期书风为之一变,以厚重朴拙流行于世。康有为的“南北书法论”也顺时而生,成为当时的书法指南。清代书法理论也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先后出现了笪重光、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邓石如等书法理论。特别是清末的何绍基、赵之琛、昊昌硕、沈曾植、章炳麟等书法家,为现代书法留下了可贵的财富。因而说清朝在继承帖学的同时,又开辟了碑学的新天地,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是自宋以后,书法冷落萧条了几百年以后出现的又一个新时期。
三、正确开展书法艺术评价的依据,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书法艺术美感的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一把尺子。没有这把尺子,任何人也无法去评价书法艺术的优劣。这个共识包括:笔法、结法、墨法与章法四个部份。
(一)、笔法。毛笔是书法过程中最最重要,并且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有人曾说古人以刀代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古人确实有刀有笔,但功用不同。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刻是为了不易泯灭传世久远。目前发现的甲骨文龟片上,仍有书丹而未刻者。在用竹简做书法载体时,是先用毛笔写,写错的地方用刀刮去,以免遗误后人。自蒙恬造笔直至现代,几经改造,毛笔成了最适合书法的表现工具。它在书写过程产生的笔意,形成了书法艺术的语言,我们把这种语言称之为笔法。比如:指实掌虚、腕活肘健,悬腕掣肘等执笔法;另外,正锋、偏锋、藏锋、露锋、折锋、搭锋、顺锋、截锋等用笔之法;还有悬针、垂露、印泥画沙、银钩虿尾等特殊技法等等。究其各法之精神只一个“力”字,一个“韻”字。它便给人以有骨有筋血肉丰富,充满生机的美感。。否则就如李世民评萧子云书法时所说:“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一派死气。
那么“力”又来自哪里呢?首先是执笔。柳公权把它解释的非常人性化:“心正则笔正”,无非一个正字。因此说正锋、悬腕、藏锋为第一要务。其二是一个“象”字。古人云:一笔一画皆有所象,即我们常说的下笔有由,晋代
卫夫人把它解释的十分明白:“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空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唐代孙过亭进一步解释为:“一点之内,变起伏于锋杪;一画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因此围绕用笔,出现了许多技法,如提按之法,擒振之法、欹正之法、阳刚之气、淹留之美等。只有掌握方法、领会笔意,才能做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与风格。
(二)、结法。也就是字的结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掌握了用笔方法,领会了笔意技巧之后,运用抽象的艺术线条,去形象地表现字的势态。晋人有“谒骥奔泉、怒猊抉石”的比喻,唐人有“聳起一肩、虚其半腹”的比方。宋代苏东坡说的更加明白“真如座、行如行、草如走”。也就是说,楷书要动静结合,以静为主,表现出端庄和稳健。行书要以动为主,动中含静表现出动的态势,和动的闲雅;草书是一种奔驰的动,要表现出狂奔的姿势,速度和心态。无论哪种结体,都要表现出一个鲜活的现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结字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小字之别。人常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疏朗。又说大字要当小字去写,小字要当大字去写。这是一个战略战术的问题。
南北书风的不同,也是结法中重要的一个关键。南派书风即所谓的帖学,深受二王书法的影响,结字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为主调,充满书卷之气,给人以温和与亲近之感。北派书风即碑学,它自颜真卿书风出现以后,它便以雄强、粗犷、气势恢宏,笔力刚劲风靡与世。它像手执长枪大戟的威猛壮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造成艺术震撼威摄效果。
(三)、墨法。墨分五彩、干湿浓淡焦,各自都表达一种书法情绪,因此用墨是书法的又一重要手段。无论多好的结构,多美的笔意,多么娴熟的技巧,没有墨,一切都是空谈。墨的艺术效果,古人说的十分明白:“笔者筋骨也,墨者流美也”。因而说墨是构成血肉肌肤之美的质的材料。有人把墨法比作作家的语言,画家的颜料,歌唱家的声音,它们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美感的质量与评价。
用墨之法前人虽无专论,但在书论之中间或有之,现将宋代姜尧章《续书谱》中,有关用墨之法介绍给大家:“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笔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基本道出了用墨的一般方法。古人爱说:“墨不旁出、惜墨如金”。就是说要把墨用到恰到好处。孙过亭提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乍显乍晦,若行若藏”。因而说用墨是一个十分灵活恰当把握的一种技巧。只有把握好墨色,作品才能充分表达感情效果。该干就干犹如枯槎架险;该湿就湿犹如风云流利;但切不可过淡,淡则伤神,缺少光彩,使作品暗淡无光。因此说,会用墨作品一派生机;不会用墨作品则死气一团。
(四)、章法。就是作品的整体效果。具体从四方面去评价:
首先是单字造型,要具有舞蹈艺术的造型之美,或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或如拔剑张弩的武士;或如张牙舞爪的怪兽;或如面善心慈的老妪……切不可千人一面,千腔一调,形如算子,呆板生硬毫无生机。因此每一个字都要神采飞扬,活龙活现,各具神采。另外不要拘泥于一笔一画的刻划,要突出字的整体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第二是行气,气息要贯通,整体感觉要有音乐的旋律,有高低音,长短音,有休止符。上一字的末笔要与下一字的首笔相互呼应,或呼急应缓,呼缓应急;或笔断意联,笔联意断。整个作品一气贯之,自始至终浑然一体。要像一首歌,整体保持一个主旋律,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正如孙过亭所说:“一点乃一字之准,一字乃通篇之准”。不要为了把字写好写美而破坏了整体效果。
其三,整个作品的分间布白,干湿浓淡要有国画的构图美。该密则密、该疏则疏、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跑马。赏心悦目的效果靠的是作品的大构图,落笔之前就策划周全。古人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如果事前没有想好,那么下笔挥毫的一刹那,你便失去了对整个章法的驾驭能力。
最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品内容是书法语言表现的唯一对象,它必须符合作品内容的情绪和节奏。因此,首先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言外之意。如把握不准,就不可能恰如其分的用书法语言,向欣赏者传达书法美的感受,激不起艺术的共鸣!因此要尽可能用贴切的书法语言,准确表达内容的真实含义。比方说,写李白充满浪漫色彩的《将进酒》,就应当多用一些飘逸潇洒的笔触和技巧;写杜甫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应当多用一些深沉、厚重、苍凉的艺术手法。
书法内容的表现,最好的方法就是感受到什么,就直接抒发什么样的感情。不要修饰、不要装腔作势;喜怒哀乐尽泄于笔端,干湿浓淡、轻重缓急随心而发。这样表现出来是一派天真浪漫的真情。这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的感召力,才能引起广大受众发自真心的共鸣。另外还要向姐妹艺术学习,要像戏剧演员一样字正腔圆,让人一听便知;也要像作家一样,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切不可似是而非、一片涂鸦,让人不知所云,失去让人共鸣的基本条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民间美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