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由来的由来

冬至的由来,含义和习俗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冬至的由来与习俗_中国作家网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作者:孙厚举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过冬至节。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能够用土圭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的准确时间,大约是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那么为什么叫冬至呢?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的气候都进入了一个最为寒冷的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或“进九”,故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
  据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我国古代,人们对冬至非常重视,被当作一个重大节日。过冬至节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我国,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不少地方还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据《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福气,是一个吉祥之日,所以应该庆贺。
  在汉朝,冬至这天,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据《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良辰而后省事。”所以冬至这天朝中官员都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相互以美食馈赠,相互拜访,愉快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据《晋书》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现在,我国仍有一些地方过冬至节。如我国北方冬至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冬至这一天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些地区冬至这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的传说及习俗
  北京人“冬至馄饨夏至面”之习俗。相传在汉朝时期,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祸害百姓,人们生活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的两个首领浑氏和屯氏,十分凶残,百姓对他俩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就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谐音,称之为“馄饨”,食之解恨,祈求皇帝早日平息战乱,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只因最初是在冬至这天制成馄饨,故相沿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河南人冬至吃饺子之习俗,俗称吃“捏冻耳朵”。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天,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至。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还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焦虑。于是他就吩咐随行人员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做“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奇迹般地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这天,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而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后来人们称它为“饺子”,或称为 “扁食”和“烫面饺”。
  冬至吃狗肉之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孙厚举】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您的当前位置:
冬至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为什么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是什么?想知道答案吗?别着急,太平洋电脑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冬至吃饺子的由来。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考证,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 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 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更多内容,点击返回。
相关文章:
热门关键字
冬至精彩内容推荐(微信搜索 360星座)
当前位置: >
24节气中的冬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又称冬节,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那么这个如此特殊的节气景色什么样子的呢?想知道的就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
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国农历中有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又都有其习俗。做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气冬至当然也不例外,冬至的九九歌大家一定都知道吧,九九歌可不只一个版本哦,想知道都有哪些版本的九九歌的话,就快往下文看看吧。 江苏: 冬至起九,头九暖。 二九寒。 三...
二十四节气之中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是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中最早定制的一个节气。那么冬至的由来、习俗和传说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冬至由来: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
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就是二十四节气中早定制出来的节气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那么在2015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呢?如果你也不清楚的话不妨看看下文。 冬至时间: 201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47:55,农历2015年十一...
24节气中的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第一个被定制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冬至家家户户的亲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饺子盛宴。听老人们说,冬至包的饺子馅都有其特殊意义,那么冬至都吃什么馅的饺子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饺子...
自秋季过后,气温会变得越来越低。到了冬至更是天寒地冻,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也不失为一个养生的好方法。那么冬至吃什么水果好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橘子 桔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
大家都知道24节气的变更,天气变化也会非常大。到了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天气就会变得非常寒冷,在这种气候下,最好的养生方法莫过于进补了。那么在节气冬至吃什么进补最好呢?想知道的就快随小编一起往下文看看吧。 冬至进补须知: 据介绍,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
24节气之一的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候。在中国,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说堪比过年也不为过,当然了这么重要的节日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习俗食俗,那么在南方到冬至是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解惑: 南方人在冬至盛行吃汤圆。汤圆...
冬至是24节气的其中之一,也是24节气表中最早被定制的一个节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许多与冬至相关的诗词,今天小编就带来一首与冬至相关的诗词,感兴趣的不妨与小编一起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故冬至又被称为冬节。那么冬至是几月几日到来呢?2015年冬至是哪一天?如果你也不知道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瞧瞧吧。 冬至时间: 201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47:55,农历2015年十一月...
今天是冬至日,是北半球太阳下山最早的一天。许多人,特别是北方人都会在这天,吃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水饺。都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从何而来,又是因谁而设的呢?让我们来看下吧。另,小编衷心祝愿大家冬至快乐哦! 张仲景是南阳西...
2013年冬至时间 公历:日 01:11 冬至 农历:癸巳(2013)年十一月二十 距离今日还有121天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二候糜角解; 三候水泉动。 解释: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
冬至吃什么,冬至时节的饮食介绍 冬至又称为冬节,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药补不如食补。阳气虚弱者时值冬至,天寒地冻,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季。阳虚的人常会流清水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这类人可用干姜、...
冬至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传统冬至习俗 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南方简称冬,是一个比较大的节日。也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到底冬至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冬至?下面中国吃网除了告诉您什么是冬至外,还告诉您一些冬至的习俗哦。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可以朔源到周代。当时国家即有于此日...
冬至养生,冬至养生注重什么?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既要注意防寒保暖,也要注意饮食保...
2014年冬至是什么时候:12月22日 2014年冬至时间:日 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冬至半月是喜庆气氛浓重的节期。这一天是...
冬至时节的资料介绍大全 冬至介绍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
冬至时节的谚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
冬至时节的相关诗词 《冬至到》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乔金龙《冬至到》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手机请访问【2015年冬至】冬至养生_冬至由来以及习俗大全-天气网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
按我国农历推算,自冬至起即进入三九寒天。此时是一年中人体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因而中医理论素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当节气运行到这一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不同地区冬至饮食习俗不一样
冬至的起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那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以下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关于冬至的诗词精选,例“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养生是多么重要!
1、天麻炖乌鸡  
原料:乌鸡1只(约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焯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人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茯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
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
萝卜中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A、维生素C、尼克酸,以及无素钙、磷、铁等。萝卜内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原因是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为人体反充分吸收和利用
12月22日便迎来一年一度冬至节气,冬至前后被人们誉为进补的最佳时期,然而冬至养生主要包括起居、养心、药物、饮食、进补禁忌等五个方面。
防春夏病者 医学家们证实,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冬至临近,冬季寒冷人体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日常保健除了要注意保暖外,饮食上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人体有“生物钟”,饮食也有“食物钟”,不同的人不同的饮食方法,要区分对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