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天地揽入怀中的豪放的诗句诗句

诗词阅读鉴赏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是哪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字写出了空旷平野看星的孤独感受:现“涌”字写出了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这两诗也是全诗的经典之句。 不仅仅对仗工整,而且借景间接抒情,表达孤独的心境,意象丰富,气象宏大。月亮代表我的心--李白写月诗赏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3页1下载券2页4下载券9页免费4页¥3.002页免费 2页免费6页免费2页1下载券2页免费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3页1下载券2页免费4页免费45页免费22页免费
月亮代表我的心--李白写月诗赏谈|知​识​讲​座​,​李​白​写​月​诗​歌​赏​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 豪放如斯
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 豪放如斯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独特个性的诗人。千百年来,我们无不被他的诗歌的魅力所折服, 我们无不为他的奔放的豪气所震撼!他携带着孟子的浩然之气和庄子自由飘逸的灵魂,融会剑侠之情与纵横家之势,奏响出盛唐之音,为美誉世界的唐朝诗国增 添了骄人的奇光异彩!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独特个性的诗人。千百年来,我们无不被他的诗歌的魅力所折服,我们无不为他的奔放的豪气所震撼!他携带着孟子的浩然之气和庄子自由飘逸的灵魂,融会剑侠之情与纵横家之势,奏响出盛唐之音,为美誉世界的&唐朝诗国&增添了骄人的奇光异彩!李白,他不甘愿做单纯的诗人,特别是花瓶式的文人。他热烈地执着地追求,以济世的情怀奔波于求仕之途,但他又执着地要保持人格的独立性,要效仿先秦策士成&帝王师&,同帝王将相平等为友的自尊自重的传统,然后便指点江山,振兴社稷,然后又功成身退,隐身五湖!这是何等的潇洒,又何等的高尚!
然而,这来自远古的奇狂超越了现实,使得李白一生都在&仙宫两无从&的矛盾和痛苦中煎熬。无数的后人也都关注过李白、反思过李白,甚至于责难李白;说他不合时宜,说他天真幼稚。但李白就是李白。他的豪气与柔情,天然与纯真,实属中国人的神韵,我们永恒的奇香。当我们感到不畅快,就来一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宣泄心上的郁闷;当我们觉得很惬意,就吟一曲&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宛然去&,够得上销魂。那么,让我们走近李白,来感触他的冷暖,品尝他奇特的狂性吧。
身世异常,学养百家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李白是出生在古西域之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的汉人。他的出生时间,约在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长安元年(701年)。传说在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因梦见长庚星入怀中,长庚星是启明星,古人称之为太白金星,故取名为李白,字太白。据李白的自述,他的先祖本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创业君主李敝蟆5彼宄┠晟缁岽舐遥畎椎南茸嫖苣讯仪ㄡ愕轿饔蛩橐丁K淙坏笔彼橐对谖夜拼蚰冢粲诎参鳌⒈蓖ザ蓟じ乃椒段В抢锸歉髯寤炀樱院耍ㄍ回嗜耍┚佣嗖⒈黄渌刂啤
当李白五岁时,随着父亲离开李家共客居了百年之久的碎叶城,辗转跋涉,迁徙回到中国内地,定居于蜀地绵州昌隆县的清廉乡(今属四川省的江油市)。可以想见,那些异域的剪影,当会存留于李白幼小的心灵之上,终生都是难以抹去的。从李白五岁开始,父亲就教他识字读书,但所读之书,与当时一般书香人家却有很大的不同。李白回忆说他: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这六甲之书即是道教典籍,在当时为《老子》和其他道家经典。百家之书则是包括了儒家经典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先秦典籍。而轩辕黄帝之说多为一些道家、阴阳家和兵家的思想托古而述,也有法家的言论渗入其中,是独立于儒学系统的&百家之言&。由此可见,李白所学历史文化知识的广博,他超越了当时一般儒学之士从小所受到的教育。
在李白当时居住的蜀郡绵州境内外,尚有许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其从汉代起便有&南蛮&之称。他们民风强悍,尚勇任侠,深深地影响着少年李白的豪侠情结。同李白有过交往的崔宗之,是这般描述李白的:
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
有一些历史的资料里,也记录了许多李白年青时的任侠行为。如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提到李白参与斗殴的情形:&少任侠,手刃数人。&后来李白出川漫游到洞庭湖时,跟他结伴同游的好友吴指南得急病死去。按照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最好是要把好友的尸骨运回四川老家掩埋。但李白当时并无此人力和财力,他只好一边守护着朋友,一边托人帮忙。但等了两昼夜,却无多进展。附近的豺虎闻到人腥味,竟想前来觅食。李白便怒视双目,手持刀剑,毫无惧色地将野兽驱赶开,赶紧又将好友暂时葬于湖边上。待李白漫游到金陵(今南京)后,借贷到一笔钱,便立即返回洞庭湖边,以四川羌人风俗,他取下佩刀,将朋友的肉骨分离尽,背着骨头走到鄂城,最终葬友于城东的山上。像李白这样胆大的侠义行为,以及他所采用的奇特的葬友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的文人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侠客情结的影响,李白还有年青时从学于赵蕤,研习纵横家之术的经历。一种&外王内霸&的纵横之风,深深地影响了李白的从政理念。蜀地又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成长中的李白深受到道教之风的影响。在他十七八岁时,就同名叫东岩子的隐士在岷山从学于道术的修炼。古代道术高士都认为,人与禽兽同类,均是大自然的一员。所以人得与飞禽走兽相亲,完全符合天道,可算是得道中人。从《庄子》、《列子》、《列仙传》等道家典籍里,已有着这方面的描述:有的道人饲养虎狼、及大雕和鱼鹰,各自有领头的首领,带着各自队伍活动,互不侵扰;有的道人则豢养各种各样的鸡共计千余只,它们都取有名字,夜晚宿于树上,白天出外觅食。若是道人叫唤起哪个种类的鸡名,就会是此类的鸡群到来跟前,从不混淆。
李白也说自己曾经在岷山上,放养过成千只的奇鸟,一旦吹出口哨,便会引来空中飞禽,到他的手掌中取食。此事作为奇闻,传到当时广汉太守的耳中,还亲自前来观赏。
豪言求仕,平交王侯
经过在川蜀地区十几年的勤学苦练,李白已是才华横溢,踌躇满志。时当25岁的他,决定离家出川,到辽阔的天地中去打拼天下,以便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对于当时的心情,李白追述道:
&故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是沿长江出三峡,顺水东下的。而后又接着往南漫游,登名山直上天姥,访道仙而攀天台;再经苏杭等地折返楚地时,其已囊中羞涩了。虽然他诗名渐长,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和地方权贵,但别人只是以&奇才&惊愕的看待他,不可能推荐给他想要的那种立脚之地。当时在唐朝,以&科举取士&已经较流行了,大部分读书人均以应考科举而走入仕途。李白没有如一般儒生专门研习五经大义的经历,对那穷经皓首的儒士又常持鄙视态度,又怎能安心下来预习、应付枯燥的科举考试呢?
隐士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正所谓&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这是对远古时代的真隐士而言。比如遇到&周室衰微&的老子先生,他就骑着青牛出关归隐了,从此渺无踪迹。而庄周身处于纷争骤起的战国年代,面对楚使送来的千金和官帽,他便以灵龟作喻,说自己&宁愿拖尾在泥水之中,也不愿作为枯骨被供奉于庙堂之上&。不过,功名之心极强的李白,最想仿效的则是辅佐帝王取天下的姜子牙及张良等名士。后来有一些人,就想通过隐居出名,为的是一旦被皇帝重视后,请出山来做官,从而实现他&兼济天下&的出世梦想。这种行为称作&以隐为出&,走的是&终南捷径&。但若要出名快,名声大,实效高,还得具备两个关键的内外条件:外貌上要&仙风道骨&;内身则需有&真才实料&。
另外一种出仕之途,也是李白一直羡慕的:即学做汉朝的司马相如或者东方朔,能以诗文传至皇帝身边,得到激赏而出仕,然后才有机会施展一番宏图伟略。从李白出川后的实践中看,上面的两种方式他都积极地、同时在尝试着。虽然这是剑走偏锋,很有点不合时宜,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李白的&固执&热情。
当李白流落到湖北安陆时,他就隐居于附近的寿山中,一边求仙访道,一边寻求出仕的机会。就在那不太出名的小山中,李白十分自信地向外界宣告了与当时士人很不一样的人生企划:
&最近有位飘逸之人李白从峨眉山而来,他以天为容,道为貌,他从不委曲自己,也不屈服于人;自古代有贤者巢父、许由以来,仅此一人而已!他如同龙伏龟息,隐遁在此山中。有时就弹琴一曲,累了便睡在白云里面,醒来则用琼液嗽口,饿了吃几粒仙丹。经过如此调养,使他童颜益春,真气愈茂,便好似要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飘浮在四海,纵横于八方,幻登仙境了!&
&不久李白却仰天长叹,对他的朋友们讲道:&我不可以就此而往!我要与你们一道留在人世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李白此生要做的是:展现如管仲、晏婴那样的才干,为帝王治理天下而出谋划策,竭尽所能,成为天子的左膀右臂,使得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到那时,我功成名就,然后则同范蠡、张良一样隐身而去,浮五湖,戏沧州。在我李白看来,这并非是什么太为难的事!&
应该是李白&隐&的时间不长,火候还未到,他的才气与壮志并没有获得地方官僚们的青睐。想通过他们把自己举荐给朝廷的路,相当的漫长而曲折,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说出&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牢骚话的缘由。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已经33岁的李白仍属&北漂一族&。当他路经东都洛阳时,前去拜会了时任大都督府长史兼襄阳刺史的韩朝宗。韩朝宗以&好士和荐贤&的口碑著称于世,人称&韩荆州&。李白向他递上了豪放而煽情的自荐信,题为《与韩荆州书》。李白在信中十分自豪地介绍着自己:
&我李白本是陇西平民,后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我十五岁便喜好剑术,曾拜访过许多地方的诸侯;三十岁写的诗文就有了成就,并传递到很多朝中显贵的手上。虽然我长不满七尺,但却有超越万夫的雄心壮志。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义气,这些是我过去的抱负与行事啊,怎么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接着,李白希望韩朝宗毫无保留地重视并推荐自己:
&但愿君侯推心相与,和颜接待,不要因为我以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如您若能以盛大的宴席款待,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请以日写万言的考题来测试我。我可以手不停挥,倚马可待!如今天下文士都认为您是执掌诗文命运的星君,衡量人才高下的权威,一经您品评,就是德才兼备之士。那么,您又何须爱惜庭前区区一尺之地,使李白不能扬眉吐气、气宇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这是何等的口气,又是何等的声势。中国历史上还没有那位自荐者可与李白同等而狂!但此信却如泥牛入海,渺无消息。预想当深受儒家&中庸之道&影响的韩荆州看了这封信后,应会摇头叹息,而不敢向朝廷举荐这位能气吞山河的&天外来客&的。弄得不好,朝廷怪罪下来,连同自己也搭了进去。李白奇特的狂傲与天真,让他过早地迷失在古代策士梦里,忘却了自己生活的时代已远非春秋战国。
李白还曾去拜见过人称&李北海&的太守李邕,留下一首自比为大鹏,又提醒李邕不要轻看后生的&狂&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求仕无门的打击,加上生活上的落魄,使李白领会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感触到了自己的奇特个性在社会上所处的孤独位置。但这一切,并未使他要想改变初衷,放弃于实现抱负的梦想。就在洛阳城中,他以《行路难》诗吐露出了穷且宜坚的心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飞扬跋扈,戏帝若友
经过多年的漫游,写诗访友,隐山修道,使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时来运转。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经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唐明皇三次传诏宣李白入京。李白等待这一天,也等得快满42岁了。他得到诏书后,狂喜得不禁手舞足蹈,激情满怀,便匆忙进京,并高声唱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在长安等候唐明皇召见的时日,李白顺便拜访了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知章老人同李白一见面,就被他&仙风道骨&般的风姿所吸引,即赞叹他当是&太白金星&下凡,应为&谪仙之人&!在读了李白的诗作后,感慨地说道:&此诗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李白对&谪仙&的称谓相当地满意,此称号便迅速地在长安传播开来。
史传唐玄宗特地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并十分欣赏他飘飘如仙的举止,以及潇洒的谈吐,竟然走下宝座亲自迎接李白,并拉他坐于自己的七宝床上,还亲自为他调羹送汤,一脸慈颜地望李白道:&您是一布衣,但您的大名能让我也多次闻听,假若不是平素道德高尚,何以能如此?&并当即命李白为翰林院侍诏,将李白留在自己的身边。皇帝的征召和礼遇,使李白怀有极大的政治幻象,浑身轻飘飘的。于是他狂热地为皇帝起草一些文告,写下许多点缀升平的颂扬诗作。但是,先秦策士的那种独立自尊、傲视权贵的人格价值传统,仍然不断地操纵着李白的心。尽管他身任翰林供奉,出入于高贵的朝堂,但仍然不改过去纵酒酣醉、狂傲不羁的风格,也不显媚世俗态。从杜甫描绘李白放狂当年的诗里,我们能品味出他的傲气: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有载于正史或野史的文献里,我们也当要佩服于他藐视权贵的傲然风范。书里说李白在翰林院是经常醉酒。有天,玄宗皇帝命其写诗给乐官去谱曲演唱,可李白却还酣醉昏沉,便以冷水将他浇醒。他拿起笔就一挥十数章,其文理通顺,词章优美,还无需再加修饰。后又当着玄宗面把脚伸向高力士,令其脱去朝靴。高力士一时被李白的气势所压服,也只好忍辱照办。在当时人写的一些故事里,我们还了解到李白&草答蕃书&时,要贵妃侍砚、杨国忠研墨的绘声绘色的描述,从而折射出底层士人对李白可贵人格的赞叹。
唐玄宗虽爱李白之才,但只是将他作为一个御用文人看待,并未要向他征询何治国奇策。此时的玄宗,已不同于当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了。他只想一心享乐眼前的繁荣,其将朝政大事全交给了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操持,宫内任由大宦官高力士摆布,另还有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等虎视眈眈。这时的唐朝上层已陷入勾心斗角、贤愚移位的旋涡中,预示着唐王朝开始由盛而转衰。但当持久的太平只需粉饰之际,动筋伤骨的建筑高人就显得多余了!满怀&经济之才&的李白,则只能空叹政治上的抱负和理想。他在当时写下的《玉壶吟》诗里,表现出了对&高贵&皇权的认知,以及他怀才不遇的感受: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心高气傲的李白,终在高层官僚们的谗言和排斥下,感遇到了自己处境的艰难,只好自辞求去。唐玄宗也看他本性疏狂,&非廊庙器&,另外也担心他醉酒后乱讲,泄露宫廷&机密&,就顺坡下驴,给了一笔钱,让李白&赐金还山&去了!还有一种流行说法,就是他为杨贵妃写的《清平调》三首诗,本是描述贵妃娘娘美丽风采和优美舞姿的,但其用典不当,拿&祸害武帝&的汉妃赵飞燕相比。此被高力士钻了空子,向杨贵妃暗中告发。于是,杨贵妃对李白怀恨在心,严重影响了唐玄宗对李白的看法。
为寻求精神上的慰籍,李白重返了求仙修道之旅。经过道士们&授道&、&写真&的正规手续后,李白成为一名正式的道士。但他始终牵挂于人世,为个人远大抱负不得施展、弘扬名士独立自尊传统精神受到无情摧残的苦闷,就在他所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篇的末尾,发出了激愤的呼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李白抵达河南,并与另一位天才诗人杜甫实现了历史性的聚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美事。后来他们又相会过两次。杜甫对李白一往情深,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只有杜甫能深刻理解并同情于李白。他高度地赞美李白不同凡响的诗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虽然杜甫也曾以&狂歌痛饮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知心话来劝戒于李白。但杜甫也预言到,以李白之奇之狂,在他的生前身后将很难为世人所理解,但他的诗篇将会长诵而不衰,他的诗名会立于不朽: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即便当后来,李白因牵连于&永U王事件&几乎丧命,被遣放夜郎(今贵州西北部)时,杜甫仍然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并寄望与李白重逢聚首,一同把酒读书: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酒月为伴,化悲成豪
美酒与明月,是李白平生最亲密的伴侣。有评论家说李白&世间物中独好酒,自然物中最爱月&。据历史学家的统计,在李白现存的1500多篇诗文中,言及酒的有170首之多,而言及月亮的又比酒多出一倍。酒喝得高了会晕乎乎的,一下就能情不自禁起来,想说啥就说啥,想干什么就什么!这很是能抒发李白的情感,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所以许多为人们传诵的名篇,都来自于他的纵酒迷醉之中。
自李白&酒隐安陆&,他的酒量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仿佛只有醉人的美酒才可以让他的心境达观起来:&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以便激发出他的人生抱负:&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寄苍生未应晚&,也使他的诗作达到了一种质朴自然、无痕无迹的&清真&之美: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甚至超乎想象的为自身好酒而辩解,认为无论天地神仙与人间圣贤,都是喜欢饮酒的,因为酒中有无尽的乐趣: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不过,政治仕途的失意,以及无人理解的抑郁感,也是李白借酒浇愁的客观理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也只有沉醉于他的酒月之中,才能消解他无比的愁绪,从而化悲成豪,迸发出他蔑视权贵的狂气: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醉酒酣歌,狂放不羁,这也正是李白遭逐皇宫,毁灭于政治仕途的重要原因。然而李白却以此为荣称豪: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当李白在黄河岸边写下《将进酒》时,这气吞山河、化悲成豪的劝酒之歌,便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推到了最高潮。诗人由黄河奔流到海的恢宏气势下,触发出人生如梦的伤感后,忽然转向他要醉酒伴月的主题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也是今天老友欢聚的主旨: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酒之可贵,是因能消&万古愁&。为何&万古&皆&愁&呢?是因为&圣贤&自古&皆寂寞&于生前,这样一个严酷的历史事实。既然难已为时人所理解,故而&得意&之时&须尽欢!虽然这只是短暂的欢乐,英雄落魄看来已不可避免,但天真的诗人依然不肯屈服于失败,而对自己的济世才能充满着自信,当有朝一日,总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全篇诗的&诗眼&。有此一句在,足让读者感而振奋!
李白更时常同酒月难舍难分,仿佛只有它们才是理解自己的知音。他一人独酌,竟然邀月亮对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有时无银买酒,他天真地想用月亮赊取: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从李白的幼年,就对月亮产生好奇:
儿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把月亮拟人化了,他曾经问过月亮:
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他更还离奇地想怀抱月亮: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对月亮的思念,也特别勾人心弦: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一个属于他的静谧的世界,一个奇特的世界!这里无关政治,没有牢骚。他月下的人物,虽见有渔家樵夫、乡女船工依稀出没,但形象欣然清丽,亲切可人。那么,李白为何要转向天空,以美丽的月亮形象编织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皎洁的世界呢?是不是对某一种自由、光明、纯真世界的向往呢?这应当是李白皎洁人格的寄托,愤世嫉俗的升华。若不然,他为何要将自己的孩子,一个取名&明月奴&,一个取名&颇黎(玻璃)&呢?
李白沉浸在这般美好的月光世界里,渐渐地远离了人世(卒年62岁)。据知情人透露,李白夜中乘船游玩于采石(今安徽当涂采石矶)江上,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酒醉入水捉月而死&&
我们的李白生得奇,死得也奇。虽然争议至今未断,确证有待。但丝毫不能影响人们对他的喜爱,要对他平生追求的理想世界给予理解和同情的结局。白居易的《李白墓》诗云: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为纪念他而修建的太白楼、捉月台,而今俱在,只是人去楼空,月明星稀,给人以情思无限&&
------分隔线----------------------------
李安导演的《色戒》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持久的讨论,首要原因应该不是它的思想性,不是...
人固有一死,或死于疾病,或死于年老体衰,或死于他人谋杀。遭他人谋杀而死,最可令人...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
王安石,北宋丞相(生于日,卒于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春天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