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山张海书法润格作品润格是多少

17:50:56【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李强
&&&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周长山书法作品润格是多少"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周长山书法作品润格是多少"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RT,我想知道:周长山书法作品润格是多少===========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所以是很难判断的,说得不对请原谅、不同时刻。只要是还好,只是一种参考。一己之见。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有特别喜欢的人想要,在不同地点、名人的,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有特色的,都有收藏价值,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个人的观点、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一幅字画,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再说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价格都会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
12345678910当前位置:&&&
&&&&&&汉代金缕玉衣价格价值多少钱
汉代金缕玉衣价格价值多少钱 [更新日期:]
产品型号:汉代金缕玉衣拍卖成交价格行情分析
原产地:上海
品牌:上海字画拍卖
价格:888888元
产品数量:0
产品关键字:汉代金缕玉衣拍卖成
经营性质:合资企业
所在区域:上海长宁区
地址:长宁区凯旋路1020号
汉代金缕玉衣价格价值多少钱&从陆续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许多铜器都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历史学者周长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鲜虞中山国,另一个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郑绍宗:“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文字是属于金文的而铜盆上的这种文字接近汉隶了,另外,从墓里出土的铜器,也和战国中山国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样属于西汉风格,所以我们确定这座墓室西汉时期的中山,而不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后来,考古工作者把这座墓室起名为“满城汉墓1号墓”。随着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号墓的整体形制也渐渐清晰。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犹如一个“古”字。秦汉以前,墓葬形制一般采用模仿地上建筑的模式。这样设计是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征性地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汉代,根据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别采用宫殿或者房屋的建筑样式。1号墓内的布局就像是一座汉代诸侯王宫殿。汉朝皇帝死后往往用夯士的形式,把陵墓筑成巨大的坟丘,这种墓葬形式就是土坑墓。&&&&征集联系人:崔俊娟经理电话:邮箱:&公司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凯旋路1020号&精华是不是永远都在金字塔的最顶端,这点还不能够确定。就目前情况而言,似乎是买那些顶级艺术家的作品更靠谱。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正寄希望于艺术品市场实现一夜暴富的愿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开始变得富有(不然,就不能接近那些最高端艺术品)。日,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在拍卖结束后向记者展示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并回答记者提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艺术品的繁荣源于对收藏由来已久的热情》的文章,作者为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新加坡亚太校区资深研究员帕特里克?勒孔特。文章称,近年来,香港已经成为一场每年两次、每次持续几天的大规模活动的舞台:中国瓷器和艺术品的季节性拍卖会。除了发现或者再度发现一些非凡的艺术品外,这些拍卖活动如此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们不断打破的纪录。&古雅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 简介&1992在香港成立,2009年上海注册资金1000万,去年秋季以47%的总成交率(展览交易,商务交易,拍卖会,电子平台交易等方式出手藏品),位于上海同行之首。在2010年我们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宫等权威专家走进民间举行近二十场的大型寻宝、鉴宝活动,每场最少投入20万元以上,寻找民间国宝和开发优质买家。今年2012年我们更是得到国家的支持,首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与国家合作,在上海世博园做精品展出,届时会有国际媒体以及国际收藏大家客户合作,(硬指标,总成交率,总成交额是全国前五,同时国家支持的项目是往上发展的,如同房产国家支持时期)。并且与北京,香港的一线拍卖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更好的服务藏家,打造上海的拍卖龙头企业。2012年计划会拿精品去香港交易。公司一直以“专业,合作,多赢”的经营理念来服务顾客。 & &古雅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拍卖一直以“公开、公平、公正”的经营理念,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创造最大的增值空间,是您最佳的拍卖平台之一。& & &服务范围:古玩鉴定、古玩拍卖,古董鉴定拍卖,艺术品鉴览、艺术品拍卖、销售展览等。征集范围:古代瓷器、名家字画、翡翠玉器、牙雕竹雕,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艺术品,精品陶瓷:古代窑口及古代官窑器,古代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代瓷,明清瓷器等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美。高古玉、明清玉、新玉(以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名家字画:古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杂项古玩:竹雕(名家款),紫檀、黄花梨、黄杨木等雕刻艺术品或家具,牙雕艺术品(有年份为佳)、田黄、各大名砚台、文房四宝、鸡血、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木器等精品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最好古雅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拍卖有限公司除以拍卖形式帮助藏家达成交易外,古雅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艺术品展览销售中心展厅销售占有很大比例。公司拥有自己的精品展厅,凡高档藏品都可展出,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公司竭诚为供拍和竞买双方提供优质的服务。上海拍卖行|古董出手|古董交易|上海古董鉴定|网上古董鉴定|古董拍卖网|古董鉴定网|古玩交易网|玉器网|玉器鉴别真假|古董鉴别真假|艺术品真假鉴定 游艇拍卖会 中博检测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搜了网上看到的,谢谢!
商家产品系列:
同类产品推荐
女士 (总监助理)
手机:&&&&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享全网最低价!
地址:长宁区凯旋路1020号
地铁三 四号
邮编:210000
汉代金缕玉衣拍卖成交价格相关搜索
&&&&&&&&&&&&&&&&&&&&
还没找到您需要的产品?立即发布您的求购意向,让主动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搜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我们|疑难解答||||
|意见反馈|招贤纳士|||《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2011&秋季&第7课&京剧艺人之美
《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2011
第7课 京剧艺人之美
虽然京剧、昆曲乃至皮影戏等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京剧太大了。一百多年来,把所有的从事地方戏曲艺术家综合起来,也不及从事京剧的艺术家多。
请看:梨园百年人物分类(可见京剧的分量)
保定老调 [&&
4名人物]& 北京曲剧 [&&
3名人物]& 潮剧   [ 120名人物]
楚剧   [& 30名人物]&
川剧   [& 91名人物]&
滇剧   [&& 3名人物]
二人台  [&& 8名人物]&
赣南采茶戏[&& 1名人物]&
高安采茶戏[&& 1名人物]
歌仔戏  [& 12名人物]&
广东汉剧 [&& 2名人物]&
桂剧   [&& 1名人物]
河北梆子 [& 32名人物]&
河南曲剧 [&& 8名人物]&
湖北汉剧 [& 19名人物]
湖南花鼓戏[&& 4名人物]&
沪剧   [& 10名人物]&
滑稽戏  [&& 8名人物]
淮剧   [& 11名人物]&
黄梅戏  [& 17名人物]&
徽剧   [&& 5名人物]
吉剧   [&& 2名人物]&
江苏梆子 [&& 1名人物]&
晋剧   [& 26名人物]
京剧   [2248名人物]& 昆曲   [ 327名人物]&
梨园戏  [&& 2名人物]
柳子戏  [&& 3名人物]&
龙江剧  [&& 1名人物]&
陇剧   [&& 2名人物]
庐剧   [&& 1名人物]&
吕剧   [&& 5名人物]&
眉户戏  [&& 4名人物]
闽剧   [&& 3名人物]&
宁夏小曲 [&& 1名人物]&
评剧   [ 146名人物]
蒲剧   [&& 9名人物]&
莆仙戏  [&& 3名人物]&
秦腔   [ 111名人物]
琼剧   [&& 4名人物]&
泉州木偶戏[&& 1名人物]&
山东梆子 [& 17名人物]
陕西木偶戏[&& 1名人物]&
商洛花鼓戏[&& 1名人物]&
绍剧   [& 12名人物]
深泽坠子 [&& 1名人物]&
思南花灯戏[&& 2名人物]&
泗州戏  [&& 4名人物]
台湾布袋戏[&& 2名人物]&
泰顺木偶戏[&& 1名人物]&
碗碗腔  [&& 1名人物]
武安落子 [&& 2名人物]&
五音戏  [&& 1名人物]&
婺剧   [&& 8名人物]
锡剧   [& 17名人物]&
湘剧   [&& 9名人物]&
扬剧   [&& 8名人物]
豫剧   [ 178名人物]&
越调   [&& 2名人物]&
粤剧   [& 58名人物]
越剧   [ 107名人物]&
云南花灯戏[&&
京剧早已超出以北京命名的范畴,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非常广泛,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晚得进历史博物馆,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是产生、发展、灭亡,京剧也不例外。”的话的人,未免过于简单了。京剧的振兴就要到来,京剧真正意义上的辉煌还没有到来。
既然从事京剧的艺术家如此之多,也说明京剧的受众面大,产生的影响也大。京剧常年的积累,沉淀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到了很大的教育教化作用。归纳起来有三个大的方面:
京剧大师级艺术家们的崇高艺德;
引领京剧文化不断提升的教育家和文人学者;
具有传统美德教育意义的京剧剧目。
这一课,我们单说京剧大师级艺术家们的崇高艺德。
一 京剧鼻祖程长庚
我国戏曲演员,由于社会职业、历史地位与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及作用,遂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爱国、尊师、助同行的传统美德,同行们管这种美德叫“戏德”。
正是由于这种美德的长期沿袭,从而维系了戏曲事业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戏曲艺人的互助与团结,也加强和完善了戏曲艺术家在观众中的美好形象。
程长庚(年),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在老三鼎甲中为何独称为京剧鼻祖或大老板呢?
一是程长庚长期担任精忠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德高望重,有领袖之风;
二是程长庚担任班主的三庆徽班艺风严谨,剧目精湛,阵容整齐,长期为京都各班之旗帜;
三是三庆班附设科班四箴堂,培育出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陈德霖()、钱金福()京剧武净演员、张淇林()京剧武生、王长林(),京剧武丑等各行弟子,长期深刻地影响着京剧主流队伍的繁衍和发展,显示出他们在京剧艺术发展中正统的权威地位。
他为人正直,戏德高尚,技艺精湛,备受同行的推崇,并能以身作则,班规严整。他为维护演员的人格,力主废除站台(开戏前旦角演员站在台上应酬看客)陋习。
程长庚的擅长剧目为《文昭关》、《战长沙》、《镇潭州》、《借赵云》和《群英会》等。程长庚不仅台上技艺精到,独一无二受过咸丰(文宗)皇帝恩赐的“五品顶戴”,而且台下品德卓越。生活上极简朴,布衣粗食,“终年身着一件旧布蓝衫,犹如乡下教书先生”。尤为可贵的是,“长庚视同行如手足,艺友每遇家资拮据,他便勇解私囊从不吝惜。”
清代每遇皇帝去世便要“遏密八音”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此时戏曲艺人几都生活无着,于是,程长庚便带领他们到城外小茶馆去唱“清音桌”,得到一点微薄收入他全都归众所有,自己分文不取。
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丧权辱国,与洋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为此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这时“长庚痛欲绝”,他从此“谢却歌台,终日闭户不出,郁郁于心”。不唱戏无生活来源,经常寅吃卯粮,食无隔宿,友人劝他“出山权宜,以解燃眉”,他“泫然涕泪曰:‘国蒙奇耻,民遭大辱,吾宁清贫亦不浊富。何忍作乐歌场’!”说完“潸然泪下”。这种忧国忧民,乐善好施的品德,即是今天看来,也同样是值得人们尊仰的。
那么老三鼎甲中另两位余三胜(年)和张二奎(年)又如何呢?比程长庚稍逊一筹,但是也各有可以称道之处。
三位京剧开创者中年纪较长的余三胜,从领衔春台徽班到与谭志道联合组成广和成班,他主演的剧目多为《四郎探母》、《捉放曹》、《奇冤报》和《秦琼卖马》等。余三胜不但向谭鑫培传授了楚调须生的唱法和剧目,而且把谭鑫培引向了楚调京化的变革道路。从余三胜传之谭鑫培,再由谭鑫培传之余叔岩,又由余叔岩传之谭富英,到今天谭门七代取名正岩,以薪传余叔岩之正宗为己任,表明谭、余不分家,说明了这两家在京剧艺术的发展中志同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张二奎是京剧形成时期的老生三杰之一,一度为四喜班主,擅长《金水桥》、《打金枝》、《大登殿》等王帽戏。其传人有杨月楼、俞菊笙、杨小楼、许荫堂等,杨小楼喜演《大登殿》等王帽戏就是以“奎派”传人为号召。
二 四海一人谭鑫培
谭鑫培(年),艺名小叫天。与孙菊仙、汪桂芬同为京剧第二代须生传人、后三鼎甲。谭鑫培少时随父亲谭志道学艺,之后师从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等皮黄名家,工文武老生。他自组三庆、同春、同庆班社,驰骋艺坛,开创了“无生不谭”的局面,并历任精忠庙首、正乐育化会会长。谭鑫培极大地提高了京剧的地位,亲手培养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大贤,为京剧奠定了百年繁荣的根基。由此,梅兰芳尊谭鑫培为“梨园汤武”;梁启超称赞说:“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谭鑫培深得慈禧太后器重。一次接待英国使节,慈禧太后命他演唱《乌盆记》中屈死的鬼魂刘世昌,一段凄凉的反调唱罢,英使落泪。慈禧太后询问缘故,英使称:“唱词不是大懂,但是感受到一个幽灵在呻吟,因此特别伤感。”
慈禧太后闻言大喜,夸奖谭鑫培唱得好,重赏谭鑫培黄马褂一件、金银若干。足见谭鑫培演唱之传神。
谭门到今天已经有七代传人: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谭正岩。这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由于谭派艺术的巨大影响,就在谭鑫培身后不久,旧谭派领袖言菊朋,新谭派领袖余叔岩,谭派正宗高庆奎,谭门嫡传王又宸(谭鑫培的女婿),谭派须生马连良,谭门本派谭富英,谭派正统贯大元、孟小如,谭派亲传(实为南派须生)麒麟童(即周信芳),谭派传人夏山楼主、红豆馆主、陈彦衡和从小得谭鑫培的琴师孙佐臣亲传的孟小冬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唱着谭派的唱腔,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等京剧码头显示出谭派艺术的深远影响。后来的王少楼、杨宝忠、李盛藻、杨宝森、李少春、杨菊芬、奚啸伯、郭仲衡等,与他们也是一脉相传。虽然他们在继承与发展谭派艺术的同时都结合自己的艺术个性,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全都遵循着正统京剧艺术的规范。
谭鑫培很有自尊又很倔强。他同情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找他进总统府唱戏,他敷衍了事,得罪了袁世凯。他给袁世凯底下的一些军阀唱《击鼓骂曹》时,故意加上一段“骂张辽”。(请看大连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惠珠录像)从此以后再演《击鼓骂曹》时,这段台词被保留下来。后来他带着病痛被这些军阀逼着唱《洪羊洞》,回家后悲愤而死。
《洪羊洞》“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二黄慢板】
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真可叹焦孟将命丧番营。
宗宝儿搀为父软榻靠枕!
怕只怕熬不过尺寸光阴。
三 桃李满园王瑶卿
王瑶卿(年),别号“通天教主”又与谭鑫培并称为“梨园汤武”。王瑶卿因执教时间较长,确实桃李满园。更由于他得陈德霖亲授,又在庚子之后入选昇平署外学和内廷供奉,经常与谭鑫培、杨小楼同台演出,见识广博,经验丰富,在《汾河湾》、《南天门》和《长坂坡》,特别是在京白的花旦戏《十三妹》、《万里缘》和《雁门关》中均有出色表演。课徒时善于启迪教化,有点石成金的功力。
在戏曲教育方面堪称一代宗师,其入室弟子数以百计,主要传人除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之外,还有芙蓉草(赵桐珊)、筱翠花(于连泉)、荣蝶仙、徐碧云、王玉蓉、朱琴心、黄玉麟、程玉菁、黄咏霓(雪艳琴)、华慧麟、章遏云、于玉衡、刘秀荣、谢锐青、张君秋、杜近芳等都受其教诲,梅兰芳曾说自己是“按他的路子完成他未竟之功的”。程砚秋扬长避短,创造
“程腔”,是在他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当时的荀慧生、程砚秋等人排演新戏,多请他参谋,梅兰芳也向他执弟子礼。晚年为中国戏曲学校和北京市戏曲学校的建设与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被聘为戏曲实验学校(后名中国戏曲学校)的名誉教授;1951
年他又荣任了戏曲实验学校的第二任校长,决心把平生所学的、所会的,毫无保留地全部贡献给国家,从招生考试到迎新入校,从课堂授课到后台把场,事必躬亲,不遗余力。他爱校如家,教学一丝不苟;学生对他敬如慈父,他爱学生情同子女,全校师生无不受到过他的教泽。日,他因病长逝。他的一生是光华灿烂的一生,是为艺术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在对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创造上,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业绩。
今年,是中国戏曲学院成立60周年,也正逢老校长王瑶卿先生诞辰130周年。
四 伶界大王梅兰芳
梅兰芳(年),四大名旦之一。祖父梅巧龄,父亲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家学渊源。自幼师从吴菱仙学青衣,师从茹莱卿等奠定了扎实的昆腔基础。19岁随汪派须生前辈王凤卿赴上海演出,得王凤卿力荐,主演大轴戏《穆柯寨》,从此大红。后来,又得到祖辈谭鑫培教诲、提携,多次合演《四郎探母》、《汾河湾》等戏,受益匪浅。在观摩谭鑫培主演的《捉放曹》一戏时,梅兰芳从谭鑫培扮演的陈宫中看到演戏的奥妙和诀窍,从此苦练钻研,在演技上得到飞跃的发展。与余叔岩搭班喜群社,共同加工整理了《游龙戏凤》和《打渔杀家》两出戏,获得极大成功,被后世奉为经典。与杨小楼、余叔岩并称京剧“三大贤”,创造了京剧历史上的艺术巅峰。
  梅兰芳在早年主演《思凡》、《闹学》、《断桥》等昆腔戏和《宇宙锋》、《樊江关》等传统戏的同时也排演了许多新戏,有古装戏,也有时装戏,但是除了《霸王别姬》、《太真外传》、《西施》、《凤还巢》等戏外,大都没有得到保留。
  梅兰芳中年以后赴美国、日本和前苏联演出,尤其晚年在国内外演出和拍摄电影时,主要以《贵妃醉酒》、《二堂舍子》、《奇双会》、《宇宙锋》、《断桥》、《汾河湾》、《四郎探母》和《游园惊梦》等纯正传统戏为主。40岁以后排演的新戏《生死恨》和60岁以后排演的《穆桂英挂帅》则完全回归传统,从唱腔、做派、表演、服装、头饰和剧本结构等完全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从不以怪奇、别致取胜,更不以技巧的表面繁杂赚取彩声。他的表演和唱腔看似平正无奇,但精妙绝伦,耐人回味。尽管旦角唱腔日渐花哨,旋律趋于繁杂,但梅兰芳先生只追求唱腔的舒缓流畅,声情并茂,决无“耍腔”、“碎腔”、“杂腔”的弊端。今天,梅派弟子依然不以高腔、长腔赢人,深得观众敬佩,流行最为广泛。戏剧家范钧宏称:“梅派乃以无特色为其特色。”可谓不怪而怪,不奇而奇。梅兰芳总结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教训,特别强调在戏曲改革中必须“移步而不换形”,“用布景要谨慎”等,为京剧艺术的繁衍和发展指出了明确的道路。
梅派主要传人有魏莲芳、李世芳、言慧珠、张君秋、杜近芳、梅葆玖、李玉芙等,再传弟子和私淑弟子无数,如今更是家家“海岛冰轮”,到处“挂帅”、“别姬”。程砚秋的程派艺术、张君秋的张派艺术等也自梅派处得益良多。
梅兰芳大师几乎完美的艺德和人品
提起京剧,无论国内国外,几乎没有比梅兰芳大师更著名的人了。因为他对中国京剧的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都是最大的。但是人们可能更多的注意到他在京剧艺术上的造诣,却没注意到他在道德修养方面几乎具有完美的人品。
1 他从小出生梨园世家却显不出京剧天赋。
2 爷爷辈的积德行善恩泽于他,开始了京剧启蒙。
3 性格上的“韧劲”弥补了天赋的不足。
4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谨守口德,中庸之道。
严于律己:你做了对不起一个人的事,你正想向他道歉检讨的时候,他突然去世了,按常人理解,也就用不着检讨了。可是,梅兰芳写文章登报检讨。
宽以待人:帮助了写文章骂他的小报记者,成就了“金霸王”的一世英名。
谨守口德:一辈子没有说过任何人的坏话。
中庸之道:既不投降,也不直接对抗,以自己不温不火的方式抗日。我们看梅先生做戏,唱无花腔,步无废步,打无废招,简练而不炫耀,简朴而不卖弄。旦角程,荀,尚派都有特点,唯有梅派是“没派”,没有特点。因为他不夸张。“归绚烂于平淡”,有“中正,平和,含蓄”之美。这不仅是他的艺术准则,也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过去给学生讲智能控制课的时候,一个系统的稳定运行,闭环控制的力度总是大了不好,容易产生振荡,不稳定。小了也不好,系统调整会很缓慢,很难达到稳定指标。只有不大不小正好,即稳定,调整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人何尝不是这样?太急性子不好,太慢性子也不好,对不对?要稳住,要不急也不慢,要用科学的头脑思考问题,要不偏不倚。
中庸不是不讲原则,做老好人。中庸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求方法和策略。中庸体现的是“外柔内刚”、“外圆内方”、“软实力”、“软中带硬”。
梅兰芳(),出生于没落的梨园之家,自己又似乎没有半点京剧方面的天才,没钱上学,学戏拜师朱门,又被师傅说成是“祖师爷不赏饭”。言外之意你没有这个天赋,吃不了这口饭。你看看,小小年纪,没有活路了。
就在此时,爷爷辈积的德挽救了他。爷爷梅巧玲曾经帮助过危难中的吴菱仙,吴菱仙知恩图报,收了梅兰芳做徒弟。
所以说,看来人哪还是要做好事,特别是在人家困难的时候,你帮了他一把,你可能是为你的子孙后代造福呢。
吴菱仙也知道梅兰芳"先天不足",但是他有办法解决。先是练眼睛。它通过养鸽子,让鸽子天上飞,自己不停地往上看。接着练嗓子。梅兰芳虽然学得慢,但是他能“以勤补拙”“笨鸟先飞”,一段唱,他要练到30遍。5年之后,终於拿到了进入梨园界的饭票。
“梨园”这个词,现在几乎成了高雅艺术的代名词了,可是当年,是绝对的贬义词,“娼优并列”,优就是唱戏的“优伶”,和妓女阶层等同。够低下的了吧。就是这口饭,也难得吃上。
青年时期的梅兰芳,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加上他的不高不矮的身材,不胖不瘦的体形,优雅俊美的相貌,生动传神的眼神,圆润甘美的嗓音,风姿超卓的做派,使得他的舞台形象生动活泼,让戏迷更觉得养眼,在男旦演员中很突出。但是,光凭这些还成不了“角儿”。
梅兰芳下一步方向,就是吸取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并且创造性的进行发挥,独创出自己的一派来。
梅兰芳成了名角之后,在艺术上不断地精益求精,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了高尚的艺德和人品。
翁思再先生在电视上曾讲过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讲梅兰芳严于律己,有了错误要敢于承担,敢于认错,敢于改正,求得心安。那是他和老前辈--大他46岁的“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一段唱对台戏的故事。
谭鑫培可算得是他爷爷辈的前辈大师了。梨园界向来有行规:不打对台。更何况对台是谭鑫培。梅兰芳的老板背着他安排这件事,事情过去了,谭鑫培不高兴,梅兰芳总想着找机会过去向老人家检讨道歉,但是,谭鑫培恰恰此时过世了,梅兰芳只好写文章认错,以求心安了。
第二个故事,是讲他和程砚秋在上海又碰到唱对台戏的事情。程砚秋拜过梅兰芳为师,所以两人也是师徒关系,不巧碰上此事,程砚秋主动上门认错,表示放弃对台,错后时间。梅兰芳不仅宽容大度,而且派人到程砚秋的现场去祝贺。
程砚秋的知名度虽然没有梅兰芳高,但是在京剧艺术上也是各见所长,在四大名旦里,程的乐感最好,韵味好,发声别致,收着唱,细如游丝,袅袅余音,悲悲切切,旋律走向特别丰富。后来特别得到知识界的认可和推崇,你们看当今大学生里头有很多人学程派,就是这个道理。
梅兰芳深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道理的,这是自然规律。加上他的艺德高尚,从善如流,兼收并蓄,尊重长者,扶持新秀,生活中待人和蔼热情,谦虚恭让,所以这场对台戏的结果,是双赢。
第三个故事,是讲一个上海的小报记者,为了出人头地,特意在报上发文章,攻击诽谤,想激起梅兰芳反击,由此炒作起来,提高知名度。可是,梅兰芳只是付之一笑,没与理睬。于是加大力度,谩骂加人身攻击,梅很不愉快,但是还是不说话,不争论。事隔若干岁月,小记者落魄了,找梅借钱,等待挨骂,梅给他200块钱,他跪下求骂。只说一句:“你也要吃饭,没关系,你走吧”。
人真的要做到梅兰芳大师这样的有“口德”是不容易的。他教育后代和弟子有这样的话:“名利要淡泊,嘴巴要积德”。梅先生几乎一辈子不说人家的坏话,这种修行,真的难能可贵。
在朋友的帮助下,前两天看到一个国学大师翟洪燊教授的讲课录像,他说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口乃心之门户”。也是讲人的修身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修炼,口德很重要,因为人与人交际交流主要靠说话进行。
梅兰芳真正做到了:律己、宽容、施舍、助人
最后讲一个助人的故事:梅先生的时代有个花脸金少山,仁义豪侠,但是挥霍无度。最后沦为班底,穷困潦倒,几乎一蹶不振。是梅先生慧眼识人才,知道他的嗓子唱功无与伦比。力荐他和自己配戏《霸王别姬》,使他最终成了“金霸王”,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梅兰芳宽厚待人,救危济困,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赢得了梨园界和全世界的尊敬和崇拜,真正成为一个众望所归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前面曾经说过,学习梅兰芳大师的艺德和人品,与当代和谐社会的人才培养有紧密的关系。下面就发挥一下,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总结大师的一生,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他不论是从艺还是做人,都是“外柔内刚”,“外圆内方”。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常提到“文化软实力”,“软中带硬”,就是这个道理。梅先生心里有一定之规,有人生准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里有数。外表在常人看来,像是“无性格”。内心坚定得很。这种人格的力量和魅力是不可比的。
记得于丹教授讲《庄子》时举过一个例子,古代一个国王让人训练斗鸡,训者已经把这只鸡训练的圆眼怒睁,鸡毛竖起,一副鸡王的架势,国王很高兴。但是训者却说还不行,再训一个月。一个月后,国王再看这只鸡,两眼微睁,对周围不屑一顾的样子,国王不解,这鸡怎么倒退了哇。训者说,可矣。果然,到了斗鸡场上,所有的鸡均不敢近前,此鸡不战而胜。
喜爱京剧的人都知道有一出戏叫《除三害》,说的是一个叫周处的人,本质很好,但是缺少教育,放荡不羁,常常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后来经王晋太守用三害点拨,幡然醒悟,力灭蛟虎二害后,去陆基陆云处求学成儒。
人的修炼不在乎外表张牙舞爪,而在乎内力积蓄,所以,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很关键的。
我们看梅先生做戏,唱无花腔,步无废步,打无废招,简练而不炫耀,简朴而不卖弄。旦角程,荀,尚派都有特点,唯有梅派是“没派”,没有特点。因为他不夸张。“归绚烂于平淡”,有“中正,平和,含蓄”之美。这不仅是他的艺术准则,也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抗日年代,梅先生用他自己的方式抗日,他不妥协,也不拿起枪上战场,而是躲避,蓄须明志,以病相托。
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中”字:小--中--大,自卑--自信--自傲(自大),柔--柔中带刚--刚
,投降当汉奸--逃避装病--拿枪上战场。
过去给学生讲智能控制课的时候,一个系统的稳定运行,闭环控制的力度总是大了不好,容易产生振荡,不稳定。小了也不好,系统调整会很缓慢,很难达到稳定指标。只有不大不小正好,即稳定,调整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人何尝不是这样?太急性子不好,太慢性子也不好,对不对?要稳住,要不急也不慢,要用科学的头脑思考问题,要不偏不倚。
如今是讲和谐、讲科学的时代,“有容乃大”,“看人家多看些长处,看自己多看些短处”,包公有唱词“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对不对?
一定要摈弃“同行是冤家”,“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定不要“既生瑜何生亮”,嫉妒别人,好像是跟别人过不去,其实是你跟自己过不去,伤的是你自己的身心。
有特长有天才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修炼不够,就容易看不开事情,从而也看不清自己。夜郎自大,不能容人,偏激短见,不好交际,弄不好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如果能做到“宠辱不惊”,“胸襟平和而开放”,才真正的解放了自己。
梅兰芳,一个美丽而传奇的名字,中国戏剧界标志性的人物,世界戏剧界的一颗巨星,在日东方黎明时刻的5点钟,殒落了,与世长辞了。回望梅先生的一生,他用美塑造了一个美的世界,而他自己也成了美的化身。他用爱感染着每一个人。他的爱国,爱人,爱艺的感人情怀,也将永远地留在人间。
无论如何,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的功绩是不朽的,他给我们留下来的梅派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些经典的剧目和唱段,体会大师的创造魅力所在。体会梅派艺术的和谐之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梅派的传人和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沈健瑾,魏海敏演唱的《霸王别姬》,《杨门女将》和《穆桂英挂帅》里的经典唱段。
五 刚正不阿程砚秋
京剧中的程派唱腔是独具特色的,风靡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程砚秋大师的声望也因此直追梅兰芳。他的性格特点是正直、刚毅和先觉性。
1 他不是梨园出身,从小学戏更苦。
2 他早熟,明事理,超常的耐力。
3 幸运地遇到两个伯乐,成就了他辉煌的的一生。
罗瘿公:为他赎身,为他拜师,为他补习文化,为他写剧本。他对罗公之恩图报。
王瑶卿:针对她的“异乎寻常的嗓音”,因人设腔。在王瑶卿的具体指导下,他终于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非常适合自己嗓子特点的“以气催声”的演唱方法。创造出悠扬婉转、抑扬顿挫、若断若续、风靡中外的程派唱腔。
当我们进一步探讨程砚秋遇到罗瘿公、王瑶卿的故事的时候,不禁要问,这是一种偶然吗?是程砚秋的运气好吗?
不是的。罗瘿公是大知识分子,见过大世面的,他在帮程砚秋之前,是经过反复考察的。是程砚秋的早熟,明事理,超常的耐力,突出的表现,征服了罗瘿公,才使得罗瘿公义无反顾第地帮助他成才。
王瑶卿也不是一般的京剧艺术家,有“通天教主”之称谓。王瑶卿开始对新来的徒弟没有太注意。王瑶卿家住大马神庙,靠近妓院集中的“八大胡同”,程每晚去王家,严守罗公教导,宁肯多走二里路,绕道而行,避开妓院集中地,路上目不斜视,低头疾行。这使王先生觉得这孩子有心胸,不一般,能管得住自己,才下决心要好好教教他。
一个人一生总会遇到好人的,一个人的成才也总要得到某些方面的帮助。首先要提醒的是:只有你自己“做得像个人才”,人家才会考虑帮助你。
他不识字,却迅速地写出一手好字。他不随俗,先觉演戏不只是供人玩乐,还要对大众起教化作用。程砚秋的进步意识很强,周恩来和贺龙元帅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他是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个走向世界的京剧艺术家,他把西方的音乐元素引入京剧唱腔中。他访问欧洲后写的《我的戏剧观》具有超前意识。
他的程派艺术以其独特的唱念做舞方式传承了几代人而且还在发扬光大中。他的做人处事方式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
程砚秋()出生在北京一个没落的旗人贵族家庭。行四,一岁丧父,童年时,家里已经很穷了。母子搬到天桥的大杂院里去住。为了求生,拜了荣蝶仙为师学戏。
他原名叫承麟,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当徒弟要立字据,一切受师傅的控制。学戏非常苦。还要遭受打骂。他上午学戏,下午和晚上演出,回来后还不能休息,师傅家里好多杂活等着他干。干完了往往也是深夜了。这些他都咬牙忍了。由于过度疲劳,十三岁时就倒仓变嗓了。按道理说,应该适当的休息调养。可是正当挣钱的时候,师傅哪荣他歇着,不但拖着他带着半哑的嗓子到处去唱,还接了上海的聘约,让他出码头去唱戏。跑码头可大不一样,一个月36场戏,一场不能拉,一点空都没有。要是这么唱,他的嗓子准完,再也恢复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给他赎身。他很幸运此时遇到了好人,这个人叫罗瘿公。
罗瘿公()是康有为的弟子,诗作得好。清末民初做过官。但是他见到袁世凯图谋帝制,心中不满,辞官不做。他认为程是一个由前途的人。可是罗乃一介寒儒,哪里有这笔赎身巨款。他去找他金融界的朋友商量,说我以我的名气借700大洋给这孩子赎身,而且还帮他今后成才,我负全责。钱借到手,人赎回来,送到天桥家中,调理嗓子。
罗瘿公给他安排功课,有空时还带他看当时刚刚问世的无声电影,增加他的见闻,提高他的鉴别能力。罗先生还给他找老师。先拜了梅兰芳为师,梅大他十岁,很喜欢她,但是演出太忙,没有时间照顾这个徒弟。又拜了京剧旦角的大革新家王瑶卿为师。
他又一次幸运的遇到好人。王瑶卿对他的成才是太重要了。王瑶卿开始对新来的徒弟没有太注意。王瑶卿住家大马神庙,靠近妓院集中的“八大胡同”,程每晚去王家,严守罗公教导,宁肯多走二里路,绕道而行,避开妓院集中地,路上目不斜视,低头疾行。这使王先生觉得这孩子有心胸,不一般,能管得住自己,下决心要好好教教他。
于是,王瑶卿把他叫过来,让他吊两段听听。听后,王先生不禁皱眉。原来程艳秋的嗓子“倒仓”后,出现了一股能高能低、能屈能伸,就是不合当时青衣唱工规格的“诡音”(脑后音),当时流行刚劲高亮的老派唱法,不少有经验的前辈,对程的这异乎寻常的嗓音,大多摇头,认为“诡音没饭”。王瑶卿不愧为卓有见地的戏曲教育家,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程叫到跟前点悟他要结合自己的条件,创出一条新路。在王瑶卿的具体指导下,他终于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非常适合自己嗓子特点的以气催声的演唱方法。创造出悠扬婉转、抑扬顿挫、若断若续、风靡中外的程派唱腔。
日,18岁的程砚秋以头牌身份首演于上海亦舞台。
1923年4月,程艳秋十九岁时,与同庚的果素瑛结婚了,是梅兰芳夫妇一手撮合的。婚后他们夫妇之间互尊互敬,至爱至亲,幸福美满地共同生活了35年。程艳秋一生绝无二色,尊妻爱子,律己颇严;果素瑛全力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教子匡夫,持家谨慎,甘于奉献。1986年夏天才病逝的八旬开外的程夫人,以其清廉的操守,刚正的为人,受到文化界、戏曲界的尊敬。程、果的婚姻,在戏剧界也传为佳话。
在他结婚之前,就推出了罗瘿公给他编写的新戏《红拂传》。从三月到九月六个月的时间里,又推出了《花舫缘》、《玉镜台》、《鸳鸯冢》、《孔雀屏》、《风油棒》和王瑶卿改编的《琵琶缘》,一共是七出戏。半年的时间七出戏,每出戏里都有唱念做舞的革新创造,虽然有王瑶卿先生的设计、指导和排练,但这一切还是要他自己拿到舞台上去演,充分显示了他的毅力、耐力和决心。
1923年金秋时节,在这七出戏演出成功之后,他又去了上海。观众更多了,外面的小汽车就有三四百辆。今天有三四百辆车不稀奇,可是那是1923年哪,了不起。
他的演艺事业越来越成功,自己又怎样看待呢?他有自己的人生感悟。
日他公开发表了《检阅我自己》一文,回顾十年来演绎新编剧目的得失,加以反省甚至是批判。他说,罗先生当初为他写的一些新戏,难于跑出才子佳人的窠臼,罗先生都说这是痛苦的违心之作,我却满意得几乎发狂,我是多么浅薄啊。他高度评价《鸳鸯冢》、《青霜剑》和《金锁记》反封建专制、反土豪劣绅、反贪官污吏。他说金仲荪编写的《碧玉簪》等戏对中国社会是不苦口又利于病的良药。至于《春闺梦》和《荒山泪》是犹之乎从平阳路上突然转入耸立千丈的山峰,出现一个思想的急转势。因为以前的剧本只讨论社会问题,现在居然提出政治主张来了。
12月25日,他在由他和金仲荪、焦菊隐共同创办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以《我的戏剧观》为题,发表演讲。他说,我们演一个戏,第一,要自己先了解这个戏的意义;第二,要让观众明白对这个戏的感情。如果我们演的戏,没有这种高尚的意义,那就宁肯另找吃饭穿衣的道路,而绝不靠演“玩意儿”给人家开心取乐。
大家注意,这是在80多年前的北京,那时的戏曲艺人还处在卑贱的“戏子”地位,他居然敢于站出来大声疾呼戏曲艺人要担起劝善惩恶的社会责任,达到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目的。
京剧大师程砚秋以艺名世,以德照人,他的卓越的艺术和轰轰烈烈的人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同时他对京剧艺术作出的贡献也是堪为称道的。
此时,风华正茂的程砚秋如何将他的程派艺术发扬光大的呢?表现在更名收徒上。
1932年,28岁,接近而立之年,改名;把“艳”字改为“砚”字,今后不再以艳丽悦人,而是像砚石那样耐经磨练。
1932年元月,事业上处于巅峰的程砚秋,宁肯放下一段演绎时间,自费到欧洲的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用了一年时间进行音乐戏剧考察,1933年回到北京写出数万言的“考察书”,提出了很多对中国戏曲改进的见解。可惜无人理解,无奈之下又重新组织戏班登台。办戏曲学校,办戏曲研究所,办戏曲刊物。威望直追梅兰芳。
程还要继续排演新戏,但是金仲荪年纪大了,而且中华戏曲学校在敌伪的逼迫下,作为校长的金先生也实在没有精力写剧本。所以只好找到年轻的、才华横溢的翁偶虹(),写了两出戏,还是悲剧。商量这两出戏先放下,写一部喜剧,于是根据北方发大水写出《锁麟囊》,描写登州富女薛湘灵和穷女赵守贞同时出嫁的故事;
但是他没有马上排戏,而是进行深入艺术构思,特别是新唱腔上狠下功夫,他看美国音乐电影《凤求凰》,把美国女高音歌唱家麦克唐纳一段花腔女高音吸收进来,变成《锁麟囊》最后“团圆”那场的“哭头”,你一点都听不出来是从西洋歌曲变来的。经常晚上到王瑶卿那里一起推敲、研究他新的唱腔。从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1940年5月到上海演出时才落地排练。几天后开演了,一鸣惊人,马上大红,红得发紫。群众太满意了,以练武场全满。
他凭借《锁麟囊》又走上了一个艺术高峰。
程砚秋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一双丹凤眼,妩媚动人。常穿西服,温文尔雅,举止斯文,酷似书生,但为人却爽朗大方,好扶危济困、热心公益、记恶如仇,刚正不阿、克己从人,有着与职业完全相反的大丈夫气概。
其人格魅力体现在:
1 刚正不阿,克己从人。
1941年,又推出翁先生写的以“百花赠剑”为题材的《女儿心》,可是排演中发生了一点小小波折。四小名旦之首李世芳也在排演“百花赠剑”的戏,撞车了。李世芳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是程的对手,就拜访程。程砚秋很干脆答应他自己的戏不在北京演,你只管放心,而且言出必行,拿到上海去演。1946年再演于上海。主动让台。
2 民族气节,大义凌然。
七七事变以后,国家和民族被日寇践踏,他非常悲愤。有他自己的底线,日本人的堂会不去,伪满洲国高价邀请不去,平常演出让给日伪高管留座不留。日伪军让他演义务戏,他发出了“宁死抢下也不从命”的呐喊。日伪设法迫害他,他在德国医院开了“身体不好不便演戏”,到北京郊区农村种地。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实行一个人的抗战”。
1949年9月,他和梅兰芳、袁雪芬作为全国政协的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了缔造新中国的工作。之后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梅兰芳是院长,他和马少波等人是副院长。他积极性很高,深入内地,远到新疆喀什,抗美援朝慰问。甚至给领导写信,说抗美援朝不结束,我不领国家的工资。还把自己名下的私产,几所房屋,全部献给国家。
程砚秋的进步意识增强,要求加入共产党。周恩来和贺龙元帅是他的介绍人。周恩来一生只介绍过两个人入党,一个是贺龙,一个就是程砚秋。
请欣赏《锁麟囊》中“春秋亭”唱段。
六 大器晚成张君秋
张君秋()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在四座顶峰之上竖起一座顶峰。难度之大可以想象,但是他做到了。日是他的90岁生日,全国政协、北京、天津都为他举办了纪念活动。
1 生于梨园世家又有天赋,学戏刻苦,多方受益。
学各家之长。吸收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
启发:我们搞教育和科学研究也是这样,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学习各家之长,为自己打下丰厚的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先天的后天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点创出自己的品牌。
“文革”十年,尽管他的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但他对于党的信念始终不渝。
粉碎“四人帮”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做人最难的是身处逆境,怎样处事做人。古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受了冤屈,耿耿于怀,不能自拔,是小人所为;大丈夫放眼天下,心胸坦荡,看得开,看得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晚年,为了弘扬国粹,继承和振兴京剧艺术,张君秋接受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委托,参与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
张君秋京剧艺术大师,不仅用他一生的心血,创出了张派旦角艺术,使旦角艺术在四大名旦的梅程尚荀四派之后,特别是在唱功念功方面达到又一个顶峰,这个顶峰之高,有人都怀疑可能后无来者,可见登顶之难。
张君秋大师在做人处事方面,继梅兰芳、程砚秋大师之后,又成为一代楷模。他不仅在1951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毅然从香港回到北京,为祖国的艺术事业献身,就是在文革受到残酷迫害之后,他也深明大义,要求入党,成为共产党员。晚年专注培养年轻京剧人才,并应李瑞环同志邀请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总顾问,完成100多部京剧瑰宝的拯救工作,直至谢世。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对祖国对党的赤诚之心,他特别值得推崇的是人处在受冤之时,不是耿耿于怀,而是放眼全局,铮铮傲骨,大家风范。
张君秋()原名张家洪,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生于北京。
他的父亲滕联芳。母亲张秀琴,原是河北梆子著名青衣演员。
张君秋幼年曾与著名老旦李多奎是邻居。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
李看他是可造之材,就教他学演《辕门斩子》、《斩黄袍》之类的老生戏。后看他嗓子好,扮相又俊美,更适合演旦角,就把他推荐给好友李凌风,从此,十三岁的张君秋便拜李凌风为师,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李是王瑶卿的弟子,因此张君秋也经常随师出入王门。
聪敏好学的张君秋在这种艺术氛围中吸收了充足的营养,并且王瑶卿还亲自传授给他《十三妹》、《穆柯寨》、《金山寺》、《郑传剑》、《得意缘》等戏。
他十五岁正式登台演出,被尚小云收为义子。
十七岁拜梅兰芳为师,还经常向程砚秋、荀慧生请教。
张君秋优越的天赋条件,虚心刻苦的学习态度,深得先辈的赏识和喜爱。
他的艺术起点很高,周围有众多名师的栽培指正,舞台上有各路名家的合作熏陶。这为他后来耀亮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就大师级人物,一定离不开“众多名师的栽培”。我们的研究生一定要从更多的导师那里汲取营养而不是只从师一人;我们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搞学科交叉,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宽度,甚至科学研究要与艺术研究联姻。
张君秋的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宽厚柔和,高低不挡,他的扮相华贵端凝,自然直率,颇具大家风范。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创造性地发展了旦角的声腔艺术。
他吸收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
其歌喉之佳,名列“四小名旦”之冠。
他在演唱上的特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唱法上灵活多变;一是创新能力强。
在演唱上,他注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美自如,寓华丽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
无论在唱法上、创新腔上,他都遵循着“从人物出发,抒发角色感情”的原则。如《望江亭》中的[南梆子]唱段:“我只说杨衙内又来搅乱,却原来竟是个翩翩的少年。”他在声音的控制上,旋律的变化上,都是紧紧地为表达谭记儿此时此刻的心情—惊喜交加以及对白士中的爱慕之情这一内容的。
因此,张君秋的演唱又具“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特点。是“四小名旦”中艺术生涯最长,成就最显著者。
张派特有的剧目多出现于60年代前后,如《怜香伴》、《望江亭》、《西厢记》、《状元媒》、《诗文会》、《珍妃》、《秋瑾传》等,均富个人特色。另有一批具张派风格的传统剧目(包括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如《秦香莲》、《赵氏孤儿》、《祭塔》、《苏武牧羊》、《龙凤呈祥》、《二堂舍子》、《春秋配》、《四郎探母》、《玉堂春》等,则多成熟于50年代。
张派艺术自70年代后期风靡一时,多为中青年女演员所刻意模仿,门徒甚众,几与梅、程诸派声势相抵。但张派唱腔虽定型较晚,却是经近半个世纪的广收博采,撷取精英,反复凝练而成,演唱需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艺未久者往往就其唱段摹其皮毛,而缺乏对其实质的深刻理解,故极易使唱腔飘忽无定,因而失去张派固有的凝重与沉着的特点,是值得警醒的。
我们搞教育和科学研究也是这样,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学习各家之长,为自己打下丰厚的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先天的后天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点创出自己的品牌。
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他从香港回到内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他,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的艺术生涯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
他率先组建北京京剧三团,深入厂矿农村,参加赴朝慰问,热情为工农兵演出。
1956年,他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组建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现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好戏迭出,使京剧的繁荣达到新的高峰,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京剧艺术作出重要贡献。&
张君秋不仅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文革”十年,尽管他的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但他对于党的信念始终不渝。
粉碎“四人帮”后,他恢复了舞台生活,他在出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党组织庄重地交上一份入党申请书。
1981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剧协副主席,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1990年被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美华艺术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和"林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会"。张君秋著有《张君秋戏剧散论》。
为了弘扬国粹,继承和振兴京剧艺术,张君秋接受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委托,晚年参与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他协同诸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团体,亲自参与挑选配像演员,审听原版录音,组织录像录音等各项具体工作,到他逝世为止,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为京剧艺术的留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请大家欣赏我从网上下载的张大师晚年唱的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大师的风范,可以从网上成百上千的年青京剧爱好者的评语中凸现出来:“大师风范,音容宛在,宝刀不老,炉火纯青。”,“
我是一个京剧迷太喜欢张派艺术了,先生的唱又如清泉流淌,舒展透彻直入听者的心灵。美哉,张派艺术。”,“
大师果然是大师!他的唱腔太迷人了!”,“
大师绝唱!京剧最完美的唱腔,音色优美。”,“太喜欢张先生的戏了,百听不厌,大师的溘然长逝,是京剧史上的巨大损失。”,“美极了。京剧中美,美不胜收!”。
李瑞环同志对张君秋大师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的卓越贡献也给与了相当高的评价。
做人最难的一是身处逆境,怎样处事做人。古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受了冤屈,耿耿于怀,不能自拔,是小人所为;大丈夫放眼天下,心胸坦荡,看得开,看得远,对党的信念有增无减。做人最难的二是“有自知之明”,再有名气,再有功劳,保持一颗平常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他的弟子主要有:王婉华、薛亚萍、杨秋玲、吴吟秋、季小兰、王蓉蓉、赵秀君等,刘秀荣、李维康、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关静兰等。他女儿张学敏更得其真传。
他的子女如张学津、张学海、张学浩、张学敏等大都从事京剧事业并大都卓有成就。
按理说,时代前进,应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学张派的人那么多,为什么都还不能超越张君秋先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说一点,学张派要讲求科学,除了一个人的嗓音天赋以外,取各派之长,细心糅合,由浅入深的研究张派唱腔的博大精深内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 戏称“傻子”裘盛戎
裘盛戎():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
裘盛戎被人戏称“傻子”,他性格内向、憨厚,凡和他相处的人无不用两个字评价他“好人”,就是对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也是以德报怨宽厚包容。人们不但喜欢他的艺术,更赞誉他高尚的人品。
  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周恩来、彭真等人的亲切关怀。老舍、曹禹、谢添、赵丹、年维泗、张俊秀、史万春、孙福成、庄则栋、邱钟惠及出租车司机、掏粪工人、饭店服务员等都是他&
的朋友。在同行间他尊老爱幼,提携青年,尊重合作者,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戏曲艺术。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他深入工厂、矿山、农村、部队,他上阵地、进坑道,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志愿军。党和人们也给与了他应有的荣誉,历任原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
明净梨园世家:父亲为名净裘桂仙,铜锤花脸,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
之弟裘世戎,既能唱铜锤花脸戏又能演架子花脸戏,被人们称为“裘门三杰”。裘盛戎长子裘鸣
,后改名裘少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孙盛文等老师,舞台形象嗓音酷似其父,1996年,因患肺癌恶化,在京逝世,年仅39岁。少戎之子裘继戎,工铜锤花脸,毕业与北京戏曲学校,现经常活跃在京剧舞台上。裘盛戎的长女裘红
,幼年即入中国戏曲学校学戏,主攻青衣。裘盛戎五女裘芸继父音韵,自幼酷爱京剧,近年来常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场,活跃于当今票界,颇受好评。
八 丑中最美萧长华
萧长华(),男,京剧丑角,著名戏曲艺术大师和卓越的戏曲教育家。他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萧长华的嗓音高亢宏亮,偶然唱一大段,可兼程长庚、汪桂芬、孙菊仙各派之长。
丑角的念白,比唱重要。萧长华在念白中,不但宽圆浏亮,而且兼有激锐之音。他虽幼年失学,但能刻苦钻研、精求字义,尤其喜欢追逐历史,所以在每句念白中都能得其文理,因而不论大小长短,都能念出节奏,成为艺术的语言。
义父卢胜奎是三庆班的著名老生。萧长华十一岁拜入徐文波门下,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顺、裕云鹏学老生、老旦和小丑及昆曲小生等。十二岁在三庆班出台演娃娃生。15岁后专攻丑行,十八岁正式拜名丑宋万泰为师。后又成为鼎鼎大名的苏丑杨三的“关门弟子”。先后搭入鸿奎、天福、玉成、同庆、鸿庆、喜庆和等班,曾与谭鑫培、王楞仙、黄润甫、刘鸿声、王瑶卿、杨小楼、龚云甫等名家合作。1922年后,与梅兰芳长期合作,并辅佐马连良、于连泉、尚小云、谭富英、张君秋等人演出,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饮誉大江南北,倍受推尊,与慈瑞金、郭春山并称“丑行三大士”。
他于1904年始,应叶春善聘请,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科班任任总教习达三十六年之久,除教授丑戏外,还教授生、旦、净各行角色。同时仍在玉成班、同庆班等演戏。他终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1913年,为专心执教喜连成科班,曾辍演八年,不外出搭班演出,专心致志于教学。从此,他享誉梨园,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著名戏曲艺术大师和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建国后,萧长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顾问、副校长、校长,为京剧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萧长华还是一位戏曲艺术教育家,毕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善于识拔爱惜人才,尤重品德教育,以身作则,既教戏又教人。一生热心于公益事宜,乐于助人,德高望重,受到行内外的崇敬,成为后学者的师表。新中国建立后萧老以耄耋之年,出任中国戏曲学校名誉教授、副校长、校长之职,热诚工作,爱校如家,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他还积极参加社会上的戏曲改革活动,审定了大批京剧传统剧目,编写了诸多京剧剧目教材,弘扬精华,弃掷糟粕,主张在革新创作中推进京剧艺术发展,提高戏曲教学质量,造就一代戏曲人才,作出了丰伟的功绩。他的学生和传人不下千人,桃李满天下,当代著名演员有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马富禄、茹富蕙、叶盛章、叶盛兰、李盛藻、高盛麟、裘盛戎、李世芳、袁世海和刘秀荣、袁国林、孙岳、张春孝、钮骠、李春城及其子盛萱、孙润增、润德、润年均得其薪传。
梨园世家:伯父萧永寿,艺名小兰,是咸、同年间著名的昆旦;父亲萧永康,艺名镇奎,是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同时期并同台奏艺的著名丑角演员。其子萧盛萱、孙萧润增、萧润德、萧润年均得其薪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作品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