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内容续集

《鲁滨逊漂流记续集》
11:20:00作者:转载来源:网络(0条)字号:
&&& 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笛福生于伦敦,只受过中等教育。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后来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也做过新闻记者,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此后又相继发表了《辛格顿船长》(Captain Singleton)、《摩尔?费兰德斯》(Moll Flanders)和《罗克萨娜》(Roxana)等长篇小说。
10:17:00 10:10:00 10:05:00 10:04:00 10:01:00
文章评论已有评论(0条)[]
评论加载中...
发表评论loading...
验证码: 点击左侧字符可更换验证码
热点图文123
[]C []C [] C [] C [] C [] C []
举报邮箱:
客户服务专线:400-715-6688
恒谦教育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陕西德伦律师事务所《鲁滨逊漂流记》续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鲁滨逊漂流记》续写
​ ​有​一​天​,​鲁​滨​逊​抓​住​了​一​个​非​常​野​蛮​的​野​人​,​他​为​了​生​存​,​心​想​:​我​要​把​野​人​的​头​脑​变​得​更​聪​明​,​让​他​成​为​我​的​伙​伴​。​ ​ ​第​二​天​,​鲁​滨​逊​把​昨​日​抓​来​的​野​人​开​始​严​格​地​训​练​,​先​教​他​抓​兔​子​,​按​照​野​人​的​方​式​抓​,​只​见​野​人​笨​手​笨​脚​地​抓​兔​子​,​一​会​儿​向​左​跑​去​,​一​会​儿​向​右​跑​去​,​一​会​儿​东​张​西​望​地​看​兔​子​跑​到​了​哪​儿​。​鲁​滨​逊​看​见​野​人​用​这​种​方​式​抓​兔​子​,​便​摇​了​摇​头​,​随​手​拿​起​一​根​小​树​枝​,​放​到​兔​子​快​要​经​过​的​地​方​,​兔​子​的​小​脚​丫​一​下​子​摔​倒​在​地​面​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鲁滨孙·克鲁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鲁滨孙·克鲁索
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滨孙·克鲁索),是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中的叙述者和主人公。今天本书成为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探险小说。最初该小说是为成年人而写,虽然脱离了作者的初衷,但却为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外文名Robinson Crusoe其他名称罗宾逊·克鲁索生&&&&日1719年性&&&&别男
克鲁索乘船离家出走后,在委内瑞拉的奥利诺科河口遭遇船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游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靠从附近的一些沉船上的残骸中捡工具和生活用品建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后来食人者袭击了这个小岛,在他们准备吃掉一个年轻野人的时候,克鲁索救下了他并给他起名叫星期五,这个野人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后来他们被救,克鲁索把星期五带回了英格兰。
这个故事取材于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遇险经历以及威廉·丹皮尔所写的书。威廉·丹皮尔曾在营救赛尔科克的探险队中担任向导。笛福还写了本书的续集,《鲁滨逊漂流续记》(1719年),书中讲述了主人公又返回那个岛屿,而星期五被那些野人杀死。1720年,他又出版了《鲁滨孙的沉思集》,一部道德教化式作品。但它们都不是很受欢迎。一片荒芜人烟,没有生活用品,没有住所,只有一片大海和一片树林的孤岛,只有一艘废船上的一丁点食物、枪支、弹药和其他并无多大用处的东西,你能单独在上面生活长达二十八年之久吗?你能只凭自己一人在上面建造自己的城堡、种植庄稼地吗?你能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克服重重的困难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这不可能的一切,都发生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的身上。
《鲁滨逊漂流记》中记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被漂到了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上。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助以及孤独,不知道应该如何在这个孤岛上生活下去,但是,他却又不断地安慰自己,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并且找到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在他渐渐淡忘要回到文明社会中去的时候,他却得到了获救的机会……在故事中,坚强不屈的鲁滨逊凭着自己的力量和在废船上找到的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种起了麦谷,还饲养了动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他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负出了辛勤的劳动。例如,他那个有两层围墙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谷的时候,由于播种的不是时候,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为了挖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鲁滨逊又辛辛苦苦地干了几个月;为了做一个能够煮汤的锅,他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办法,也失败了无数次,才研究出制造方法;但是,这一切的困难,都被鲁滨逊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所征服了,这个孤岛上每一样鲁滨逊亲手制成的东西,都凝聚着他所有的心血,他也会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成功而高兴得无法形容。每当我看到这些片段,我内心中的感觉简直不能只用一个“佩服”所来形容,我真真正正地被鲁滨逊征服得五体投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大开了一次眼界,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只要我们像鲁滨孙一样,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成功呢?又有什么事情能比鲁滨逊所遭受到的更糟呢?现在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鲁滨逊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宾孙漂流记,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该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英语:The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是英国小说家所著的一部小说,是《》的续集。[1]在这部小说中,鲁滨逊·克鲁索再次出海冒险,回到自己居住过的孤岛,经过巴西、、、、中国和俄罗斯等地,最终回到英国。小说叙述了鲁滨逊·克鲁索在途中的种种危险经历,他的思想的逐步变化,穿插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反映了笛福时代对世界各地的认识。日《鲁滨逊漂流记》出版,非常受读者的欢迎,受到鼓舞的笛福很快就创作了续集《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并于同年的8月20日出版。小说共十六章,篇幅和前作相当,同样采用了鲁滨逊·克鲁索自述的方式。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末尾,曾提到过鲁滨逊培养自己的侄子当上了船长,他在侄子的怂恿下于1694年再次出海,并说:“我自己在那十年间的冒险经历和惊人遭遇,我以后也许会另行记叙的。”《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主要内容就是记述年这十年间鲁滨逊四处历险的情况。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去伦敦,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淡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还在荒岛的另一端建了一个“乡间别墅”和一个养殖场。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船。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5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个脚印。不久,他又发现了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并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被救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叛乱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在岛上住了28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相对于《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里的鲁滨逊形象更为沉稳和宽容,小说出版后仍然受到民众欢迎,以后的很多版本都将两部书一起出版。文学评论家查尔斯·吉尔顿则批评笛福随心所欲地操纵人物,所塑造的人物缺乏自己的个性。笛福又于1720年出版了《鲁滨逊·克鲁索的沉思》,仍以鲁滨逊自述的方式,叙述安心隐居、笃信宗教的他的各种沉思,也反驳吉尔顿的批评,从而完成了鲁滨逊·克鲁索三部曲。但最后这部作品读者甚少。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要找的资源已被删除、已更名或暂时不可用。丹尼尔·笛福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作品可读性强。其代表作《》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1]外文名Daniel Defoe别&&&&名Danel·Defoe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伦敦逝世日期日职&&&&业作家主要成就“欧洲小说之父”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作品风格现实主义
丹尼尔·笛福(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丹尼尔·笛福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85年笛福参加领导反对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辩护。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年),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丹尼尔·笛福的作品发表,大受欢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 》《》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他的小说以《》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年),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年),写1665年,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继《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又写了一些优秀作品,其中有被列为英国文学经典的《》和《》等。《鲁滨逊漂流记》的畅销促使他写了《》,他让自己的英雄做了一次,鲁滨逊的多半旅程是从北京出发,横穿到俄罗斯阿尔罕格尔斯克。他没来过中国,但在续集中谈到了当时欧洲人还不大知晓的黑龙江。
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不过,他也有坎坷,好不容易和债权人和睦相处,不料想一位债权人的提出了新的诉讼,司法机器再次旋转起来,他为避免财产被没收,把住房和财产过户到了他一个儿子名下。他的这个儿子是个能干的新闻记者,谁想他还是条恶棍。笛福写道:“我把自己置于他的从属地位,信赖他,把我尚无生活保障的其他孩子托付给他,而他却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折磨那些孩子,折磨自己行将就木的不幸的母亲,他本人过着极为富足的生活。”
步入古稀之年的笛福为避债不得不隐藏起来,他在伦敦老城中心的锡蒂租了间房。
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英国人爱事先给自己写墓志铭,写得俏皮,机智而简短。笛福也写了,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写:“丹尼尔·笛福”。但人们却是另外的考虑,他们在他的墓碑刻写上了:“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出版年份
《》(共三部)
《辛格尔顿船长》,
《聋哑卜人坎贝尔传》
《杰克上校》,
《大疫年日记》
《彼得大帝纪》
《新环球游记》,
《不列颠全岛纪游》
《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
《经商全书》
《英国商业方略》,
《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上层资丹尼尔·笛福产阶级的代言人。
笛福一生最关心的是发展,他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也得到好处。只要有勤劳的人来发展贸易,任何地方都会繁荣起来。他的一切经济论著与部分政治论著都发挥这个主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笛福关于发展经济的主张是有利于英国社会发展的,但是,他热烈地支持制度,提出夺取、经营殖民地的办法,提出与落后民族扩大贸易的办法,并且拥护黑奴买卖。这一切都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的称赞,他在《罗克萨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最明显:
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 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最好的,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
笛福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有两面性。他认为犯罪的根源是,富有的人是不会犯罪的。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萨娜之所以走上不光荣的道路,就是因为贫穷,所以他对这两个人物也是抱有同情心的。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使人民有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把当时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工作等残酷剥削现象视为固然。这是雇主的观点。
笛福接受了洛克的政治思想,反对专制,主张民权。当时英国的议会是上层社会的政客明争暗斗的场所,贿赂和种种肮脏手段公行。工人、农民和中小资产阶级根本没有代表。笛福主张人的基本权利是,任何人,包括国王、内阁与国会,都是不能够侵犯的,“英国人既不是国王的,也不会是国会的奴隶”。笛福主张,当时英国虽然没有像法国、西班牙那样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极端专制,但是对国教以外的教派和信徒也是有种种限制的。他是非的新教教徒,这种人多是中小资产阶级,他们要求合乎“革命原则”的政治体制,要求信仰自由。笛福是这派的代言人。他主张人民应受到较开明的教育,主张给妇女受教育的机会。
总的看起来,笛福的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大。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是进步的阶级,还在进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保守的贵族、地主不事生产,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资产阶级组织着规模日大的工商业推动了社会发展。中小资产阶级《摩尔·弗兰德斯》一方面与大资产阶级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与统治阶级大资产阶级和贵族有矛盾,要求更开明的政治。所以笛福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见,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政治不民主,反对等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受到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而拥护殖民制度和,这却是与大资产阶级一致,是反动的。对劳动人民,他所关心的只是使他们有工作,能生产财富,这又与的要求相吻合。笛福思想上这种两重性,鲜明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滨逊漂流记续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