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坐不住双盘坐不住可以躺下

打坐双盘真的那么重要吗?(个人领悟。纠正者感激不尽!)_打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424贴子:
打坐双盘真的那么重要吗?(个人领悟。纠正者感激不尽!)
中午打坐。突然在思考这个问题。打坐到底是什么目的?我得出的结果是打坐为的是静心、通过放松使肉体和精神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贴吧一直以来都看到有很多前辈强调打坐一定要双盘、我也曾经纠结过、觉得他们这样强调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于是我也开始双盘了。也曾经有人指责过我、说我太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了、没弄清打坐的本质。今天中午打坐时、我试验了一下、其实双盘散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可以达到静心的效果、而且相比双盘、散盘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控制自己不去理会脚的问题。以上纯属个人领悟、欢迎各位前辈纠正!!
一个身体里寄宿着24种人...
周四美女●hey~你的益达
柳岩公开承认整容 :再...
晒美食的同时可不要忘记...
晒出偶像照片,就有机会...
怒扒各路明星黑历史,看...
“玻璃心”的歪果仁,都因...
每天一组内涵图,节操甩...
美女模特大胆出走神秘岛...
如果客官喜欢给个赞吧,...
男人这辈子必看的特种兵...
那些为长生不老而炼丹却...
散盘,单盘,双盘都说工具。不是目的。哪个用的好就用哪个。要是说非此不行,非彼不行,那就是迷信了。儒家的正禁危坐也能开悟。就是开了悟的。
新人也开始做散盘
双盘是调理身心的最佳姿势,很多大师都说过,欲降服起身先降服齐心,心物一元的道理想必师兄也应该听说过,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在最初的阶段)尤其是初学基本上是基本上是外在影响内在。因此不能用最上的理论(打坐是摄心)来套打坐最初的“根基”(可能用词不准确)。打坐的目的固然是摄心,这个无可厚非,但身体的血脉不畅通心又怎么能降服的了呢,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身体的调节是看的见摸得着的都降服不了,却去谈调心静气降服其心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东,谈何容易呢。我的建议是:如果师兄年纪尚轻,身体又没有妨碍双盘的重大疾病或伤痛,应努力克服身体这一关,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不要上来就急于心境上的东东(虽然他是最主要的,目前我们不能以心转境,就要先来借境练心,用好双盘这个工具,只有等功夫到了身体空掉了,才能彻底不受身体啊,姿势啊什么的束缚),修学打坐是有“次第"的,次第不清不踏实,上来图谈什么心不心的终归不是自己的东西,是宽慰自己的妄念而已,打坐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就会出现两个难题:一是想进步难,二是容易走偏。我并不是否定单盘,散盘,依个人的情况而定,即便是练习双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要身心共同下手,单盘散盘交替而来,练心练身不可荒废(要知道这是在打基础是地基,会直接影响将来的打坐进度)如果可以师兄不如给自己定下个目标三个月也好,半年也好,拿下双盘这个功课。走好打坐的第一步。
楼主确实聪明,明白打坐修心入静为上。可按您的结论,这世上怎么还会有双盘流传到今?散盘,单盘都可以实现禅修目标,又何必去吃双盘之苦?可见,双盘之中,必有珍宝。只是管中窥豹,一已之见而已。
同感,练习一星期已经能双盘三十来分钟,后来果断放弃用回散盘,原因对目前我来说没太大作用,所谓通关活血我想要痛它好几年吧,这样盘没意思,静不了。
打坐自古就有心打坐和身打坐两种。先修心也行,先练退也行。最终会走到一起的根据你自身情况决定。有时候怎么盘也是个人喜好。还有好多人就喜欢疼的个感觉,还不在少数。这也无可厚非。持续的做下去。就不会有太多的分别。
木芙蓉花下师兄的帖子《我的打坐感受》里,8月23日有两段关于打坐双盘的论述,个人觉得讲得很好。有缘者自己去看一看。
首愚法师问南师,观白骨观还不如直接观空。南师回答:是的!你做得到吗? 首愚法师后来还是乖乖地观白骨观。
我觉得打坐不是单纯为了静心 要求静心是因为能够静心的状态下打坐效果好
单盘、散盘、双盘都只是形式。
我每天中午打坐睡觉如果不双盘肯定睡着了会摔倒的我试过只有双盘可以安安稳稳的美美的午睡【这个是因为公园里的保安大哥巡逻不准躺下睡觉没办法】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涅盘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第二种病是任病,任者放任自然。中国的古人常讲学禅宗容易狂,所谓的狂就是任病,不作功夫。 现代世界各国讲禅学的很多,其实,我们以前哪有听过什么“禅学”这个名词?学禅就是学禅,甚至连禅宗都很少提。现在处处都是禅学,可是,连个狂禅之流的人都没有。过去我们所看到狂禅之流的人,假如现在在这边的话,这一班人就不要谈禅学了。现在搞禅学者,对《指月录》、《五灯会元》也许能倒背如流,但是,你要他盘腿打坐,则一点功夫都没有。他认为不需要作功夫呀!懂了就悟了,狂得不得了,上不见佛,下不见众生,这是狂禅之流,这是任病。 佛说“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生死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临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当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学问好,禅也学得好,临死前,我去看他。“怎么样呀?老哥,这个时候还痛不痛啊?”“当然痛啊!”“那你一辈子学佛——”“那有什么关系?”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这个气派,他的见地也不能说不到,可惜,没有下过禅定功夫。所以说任病也是不对。有些人认为不用断生死,也不需要求涅盘,因为“涅盘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这样就可以圆觉成佛的话,永远不可能。因为“彼圆觉性,非任有故”。刚才讲过你有意去修成一个佛,不对;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对。 《圆觉经略说》
双盘能使更多血液流向上肢和大脑,刺激,活化,改善内脏器官及大脑的功能,能使身心更大范围的放松,令每个细胞都得到休整和滋润,令身体处于安稳,宁静,清醒,灵空境界中。他能保持平衡,不需要换姿势。此类其他的姿势效果稍差。
行住坐卧都一样
新人能较快入定就基本达到目的了,有些人硬坐双盘注意力全在双腿的不适上面了,还如何定
入什么静, 都是在 对外界环境要求 很严苛的情况下。双盘 痛 就是直接将外界环境 逼迫到 对自己影响的状态下 练习 定力。 不被身受所 惑 , 练好了 才能更好的 在生活中对抗 一切 迷惑。贪恋各种 轻安 ,当然都不是 , 一尘不变的。对于单盘舒服 。那睡觉 也很舒服 , 不过 假定仅仅安于舒服, 不在 内心上下工夫。如何盘更舒服 。都不如睡觉。或者出去玩。来得放松身心吧。
哈哈哈一个个都是大师级,。其实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单盘双盘怎么盘要看你修习的法门要求办,不是意想的。修炼不只是静定之类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形成,要求双盘有其更深的意义。
打坐能入定时,需要双盘。不双盘容易歪倒。
能够享受双盘你就双盘双盘疼的呲牙咧嘴,静不了心,你盘着干吗?那是受罪,不是打坐。长期打坐的,自然都可以双盘的。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阶段的姿势。不同功法,也有不同功法的姿势不要在姿势上着了相。没有哪个一定是最好的
去修仙吧问问吧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间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存在只依我心!
求修仙吧问问吧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间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存在只依我心!
双盘相比单盘,可以更好的修炁!以上纯个人想法!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间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存在只依我心!
打坐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习惯,培养一个觉知的习惯,觉知力形成习惯之后,就会打破走神,打破细昏沉,然后就逐渐逐渐达到定中。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打坐落实到平时,要掌握一点,就是真正的打坐是心的打坐,不是说我这个身体上座了这叫打坐。心的打坐、心的闭关,才是真正的打坐。所以说只要你白天是这样用功的,那么虽然你身体没去打坐,但照样是在打坐的。
妹子双盘哪只脚在上好
师弟也想问下。
我从几岁开始就能双盘了,最近晚上打坐打几十分钟前脚掌就发紫,这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就是我现在16,听说双盘可能影响发育是吗?
自然盘,单盘,双盘,各有各的好处。下盘气脉未通,如果过急过度强行用双盘,不但不能持久,不利于入静,还容易造成损伤,初学者还是先用自然盘或单盘练习,慢慢再向双盘过渡为好。双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很容易知道你哪边脚好点健康点,各人在双盘打坐中自己可以体会到感觉到。
双盘对肉身的改造 在所有形式中(行坐卧单散等等)是最快的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宣化上人开示:双跏趺坐+元英老人:持咒打坐+双盘实修经历(转)
宣化上人开示:双跏趺坐+元英老人:持咒打坐+双盘实修经历(转)
双跏趺坐,俗称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称有异。
宣化上人开示: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连着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圆满。今年希望参加者,也要贯彻始终,不可半途而废,退出禅堂;否则,前功尽弃,浪费时间,一无所得。
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华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然后将呼吸调匀,不急不缓,使其自然。这时再参「念佛是谁?」时间久了,就会起作用。
参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用功夫。母鸡虽在想鸡子,可是体不离蛋,专心致意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钟,就跑出去,过了一个时候,又回来孵蛋,不到五分钟又跑了,这种情形,永远孵不出小鸡来。我们参禅打坐也是这样,要念兹在兹,不怕腰酸,不怕腿疼,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一意在参,为什么?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水落石出的时候,便是开悟时。
参禅,又像「龙养珠」一样用工夫。龙时时刻刻保护牠的宝珠,没有不注意不谨慎的时候。所以这个宝珠,一天比一天光明,牠昼夜六时精心的保护。参禅的人,也是这样,时刻不能生杂念。古德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可以说妄念不生全体现。没有妄想,就会有所成就。
参禅的人,不想成佛,不想开悟,不想得智慧,只是努力用功,勤加修行,到时候自然会开悟。不可去想什么时候能开悟?如果这样一想,想到无量劫,也不会开悟。在禅堂里,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成功的机会。所谓「久坐有禅。」
参禅,又好像「猫捕鼠」一样用工夫,要聚精会神守在老鼠洞旁,等待老鼠出来,一爪捕之,不可懈怠,散乱其心就不能注意了。参禅的人,亦复如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不生妄念。这是参禅初步入门的知识。
修道人,不要到南山去找「道」,也不要到北海去找「道」。道,就在你的身边。你能结双跏趺坐,专心致意参禅,这就是道。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向外驰求去找道,那是永远找不到,舍近求远,到处找困难的事。这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结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所有金刚护法神,都来保护你。所有天魔知难而退,离你远远的。所有恶鬼向你叩头。今天讲个公案:
从前有位和尚,专为死人念经,维持生活,所以称为赶经忏。有一天,他为死人做完法会,半夜的时候,他便回庙。走到河边,天降大雨,他在桥下避雨。心血来潮,便结双跏趺坐。此时,来了两个鬼,见他是个金塔,因为塔中皆供养佛舍利,乃顶礼叩拜。不久,和尚觉得腿痛,将双跏趺变成单跏趺,二鬼抬头一看,金塔成为银塔,但也不计较,照拜不误。未几,和尚觉得腿还是痛,遂改变成如意坐(即是将双脚放下)。二鬼一看,银塔已变成泥巴堆了!二鬼大怒,要打泥巴堆。和尚一看,吓得魂飞天外,出一身冷汗。于是即刻恢复双跏趺坐。二鬼一看,又是金塔,便拜到鸡鸣而去。从此之后,和尚放弃赶经忏,专心修禅,不久明心见性,自称‘鬼逼禅师’。
这个公案乃是传说,无法证实。可是,结跏趺坐,功夫纯熟,而自知时至的情形,却有真实的例证。
我练双盘的经历和循序渐进双盘法——非常详细值得借鉴(转)
我从15岁开始练气功,那时就听说有双盘这种姿势。自己试了几下,发现根本没希望,再加上书上和老师都说不强求双盘,所以也就没当回事。随后练气功十几年,都是散盘坐。
其实,当时一来是年轻,沉不住气,没有定力。二来,还是对双盘的好处没有认识。三来,缺少具体的指导如何修炼。
就书上的东西来说,各派修行都重视双盘。气功家认为双盘使身体更稳固,便于长时间静坐;瑜伽功认为双盘使心定,并能引导气的上行下行;武术家认为对内功修炼很重要。医家认为舒展经络,可百病不生。而佛教密宗则认为可以使气入中脉,迅速入定。
2008年,我37岁。夏天,一个大学一起练功的同学,对我强调了双盘的重要性。并留下一句话“欲降服其心,必先降服其腿”,引起了我的重视。后来又咨询了另一位已经双盘三年的道兄,也说自双盘以后,心更定,身体更好。但自己仍然缺乏练成的信心。后来偶然跟一位中医按摩大夫谈起,得到了一些具体的经验,这才下决心练起来。
这位中医大夫的经验大致如下:
1. 双盘人人可练,即使60岁开始练起,也可在一年左右练成。如果30多岁开始练,用不了一年。
2. 双盘练得不仅是筋骨,而是把经络全部打开。
3. 如果练成,并每天坚持双盘坐20分钟,可保70岁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 双盘练成后,打坐就不会再腰疼。肾气充足,甚至想弓着腰坐都不可能,气足的会把脊背顶的很直。
5. 开始练几天之后,就会持续的腿疼,然后会腰疼。不练的时候也一直疼。这位中医大夫22岁开始练的双盘,自称腰疼达半年之久。
6. 具体的练法是每天先散盘打坐一会,然后试着双盘,直到盘上,然后忍痛,直到时间越来越长。
7. 练双盘,能迅速促进胃肠蠕动。即使饭后立即开练,20分钟后胃就全部排空了。
8. 双盘不仅打开腿部经络血脉,而且会打开胯关节。
9. 双盘的姿势其实脚踝压住了大腿内侧的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
10.在打通腿部血脉前,由于双腿动脉不过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时心脏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脏六腑会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脏腑机能,并促进大脑供血。
以上这些经验是非常珍贵的,其中既说明了双盘的好处,又有一些实践中的经历,很有指导意义。有了这些指导,我有了一些底,决心开始练。
我从08年9月中旬,大约是中秋节开始的。我没有采取大夫教的办法。大夫的方法其实是硬掰上去,然后忍着。对于我这样根本掰不上去的人来说,很难入手。所以我用的是循序渐进法。
我的具体方法是:
&&& 第一步:
方法:先单盘,这时候上面的腿会翘的很高。然后用双手压这条腿的膝盖,慢慢向下压,直到压到贴住下面的腿。这就是第一步要达到的标准。
对于初练的人,这已经是个很难的过程了。基本上,需要至少一个月,才能压平。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要象揉面一样,一下一下的压,而不是一下压到平。压到平了,也不需要一直压在那里,而是要抬起来让它恢复,再压下去。累了疼了,就换腿。初压时,可以每压一会就休息5到10分钟,让腿有时间恢复。
我自己的经历大约是,前一两周,基本上压不平。但是,腿上已经开始疼了,而且疼得地方不断变化。我记忆中最先疼的部位是足三里那里的一条筋,疼了两天就换地方了。但这时候就明显感觉饭量大了,可能是因为足三里是胃经的地方,胃经被初步的打通了。大约到一个月的时候,上面的腿基本压平了,可以贴到下面的脚上了。但是并不是可以一直那么平,只是压下来没那么疼了,如果不立即抬起来还是很疼的。
第一个月是身体变化最大的时候。基本上腿上的胃经,胆经,脾经,都被拉开了。胃经拉开的表现就是能吃了。脾经疼的地方主要是小腿前面大骨头的内侧,疼完了就表示初步打通。胆经疼得地方主要是大腿外侧,这部分打通以后,好处就更多了,消化功能增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更好,加上脾的功能增强,身体已经进入了气血上升的趋势,开始逐渐修复体内的各种小毛病。而且由于胆经打通,胆经经过头部,促进大脑供血,而且肝火得到舒泻,睡眠的质量会越来越好。身体整个就进入了上升的状态。
这个期间还有大腿的内侧也会疼,主要是脾经和肾经的位置。
我的时间安排是这样,每天晚上练习大约30分钟,早上5分钟。晚上是主要压的时间,要尽量多压,压完睡觉,让身体恢复,拉开的筋骨需要供血长出新的细胞。早上简单压一下,主要的目的不是进步,而是拉开避免肉又长死了。
我用了接近一个月压到平,但仍然很疼,大概到第二个月满,已经可以在平的位置上不太疼了,但还不能保持平的姿势超过几分钟。而且,每天刚开始的时候,都疼痛难忍,好像根本没法压下去一样。不过,只要使劲压下去一下,疼痛就逐渐消失了。每天都是刚开始的第一下最疼。大约到5个月的时候,才能做到一上座就压平,而且不怎么疼。
&&& 第二步:
方法:将下面的脚向前移动,使得上面腿的膝盖可以压到坐垫上,并与下面脚的脚跟贴平。下面脚向前移动的不要太多,以上腿的膝盖压到坐垫时正好贴住下脚的脚跟为准。
这个步骤就是为把下面的脚抬上来做准备了。大约可以在第三个月就开始练习,并不需要第一步完全达到之后再开始。这个步骤会拉开膝盖弯外侧的那跟大筋。我这根筋大约是疼了三周吧。
第一步压平不太疼了,就可以同时开始第二步的练习。但第一步是基础,基础练好了,第二步就简单了。
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坐垫。练第一步的时候,可以用软坐垫,到了第二步,就需要相对硬的坐垫才好。
&& 第三步:
方法:用一块瑜伽砖,或者几本书,把下面向前移的脚垫高,高度要基本超过膝盖的宽度。使上腿压到坐垫的时候,下面的脚实际上比膝盖高一点(或接近)。如果能在脚垫高的时候把上腿的膝盖压到坐垫上,那么把脚向内一抬,就已经可以双盘盘上了。不过由于这时候盘上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没必要急于盘上,仍是循序渐进为好。
以上就是我的循序渐进双盘法,应该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总的来说,最核心的环节还是第一步。第一步的练习要贯穿始终,直到你能轻松盘上。
下面再讲讲我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双盘中疼痛的地方,表面看是肌肉或筋骨疼,其实都是经络疼。
经络疼过之后,相应的脏腑就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经络的疼痛是轮流的,而且是循环的。疼过一遍之后,以前疼完的地方又开始疼。
练习过程中,辅以按摩是非常有效的,平时每天压完疼得时候可以自己按摩几分钟。如果有多处经络同时疼,找专业中医按摩一次,能否迅速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加快进程。
如果某天疼得厉害了,第二天应该休息一天。因为拉伤的组织需要休息来修复。
再把我的进程列表,供大家参考:
第一周,软坐垫,胃经足三里部分疼两天,然后大腿外侧胆经疼;膝盖最疼。
第二周,大腿内侧疼,持续超过3个月;
第三周,脾经小腿前侧疼。白天放松的时候感觉腿上血脉跳动。
第四周,上腿压平,贴到下面的脚上。胃口见好,饭量增大。
第六周,压平以后,用布带绑在下面脚上,第一天坚持一分钟,每天加一分钟。浑身大汗,电子血压计显示,绑住的时候高压160,低压130。松开绑后,半分钟内恢复到正常80/120。第五天直接加到10分钟。明显感到大腿内侧动脉在加力泵动。
第七周,放弃绑住的方法。开始同时加练第二步。放弃绑住主要是太疼。开始用硬垫。
第八周,去做按摩,大夫说,以前堵塞的脾经已经基本畅通了。
第九周,每天坐下5分钟后开始放屁,然后打嗝。估计是因为胃肠蠕动加快,促进了消化系统的顺畅。我本来有胃寒的毛病。
第10周左右,开始练习第三步。膝盖基本不疼了。
10.第12周,跨部开始拉开,有时感觉尾椎骨血管跳动。
11.第14周,开始跨部疼,持续不到一周。
12.第15周,开始腰疼。表现很象肾虚,坐的稍久一些,起来腰就疼。至今仍疼,还没过去。
13.第16周,试了一下双盘,能盘上了,不过很疼,一分钟都坚持不了。
14.第17周,感觉大腿内侧有一股热气向下走到脚上,共出现3次,可能是肾经打通。
15.第18周,背疼,膀胱经,约从肩胛骨下方开始,到胯骨上方疼。持续约三周,每周疼个三天左右。
16.第19周(春节),把荒废多年的气功拣起来练,发现内气已经比较充足,不象半年前,基本提不起内气。
17.第20周,胯骨拉开的比较厉害,坐下就胯骨疼。
18.第21周,(2月15日-20日),饭量又开始增加。单盘已经基本不疼,开始加大第三步的练习。
能海上师说:坐时威仪:
  一、金刚跏趺,如佛之威仪而坐,令两膝与尾闾三点支持全身之重量,从两膝引一直线与两腿构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刚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马亦可,但必不可舒脚坐。然欲禅定成就,终须学习金刚跏趺,如是坐者,如大龙蟠,任坐若干时间,无踝骨酸痛之病,以肢体盘曲故,全身之气自然聚敛,于定极为有益。
  二、身子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从发际上四指顶门处,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时,先将腰身伸直,然后放下,使脊柱节节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
元音老人开示:持咒打坐的方法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念的时侯,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
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
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
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
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
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著它,粗妄才可不起。
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
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著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
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
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侯,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
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
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的时侯,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粉碎了,而真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经过灌顶修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缘故。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时间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亲证,定力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挡不住了。
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见到’当然不是眼睛见到,而是心地法眼亲证本性,本性是没有相的,眼睛只能见有相的东西,那时候你人也没有了,还有什么眼睛?还有什么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但不是断灭空,它是真实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如‘海水中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我们用功到缘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成功了,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仅是法身边事,不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槛,妄习犹在,生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著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
《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他一切都不可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是见性开悟的人。
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缭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
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侯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何况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的前奏。
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
不过你不能著相求这个爆炸,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
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
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为初步了手。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
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著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著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
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头跑,就是生死;跟著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埵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侯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
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个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著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
七支坐法的要点(南怀瑾讲座)&
七支坐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盘脚。
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
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
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
万一初学静坐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
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静坐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
静坐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
七支坐法第二个要点在背脊。
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
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弯,身体是弯曲的,勉强完全正坐,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出毛病,最好顺其自然,稍加注意,比较端正就可以了。如果长期的自己慢慢体会纠正,静坐坐好,体型会慢慢校正过来。大家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体型是否正直都没有丝毫感觉,注意力等于死了一半。
总之,初学静坐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笔杆那样的直,背脊并不是筷子、笔杆,所以体型不好的人,在初学静坐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背脊骨竖立这个姿势,尤其同坐垫的姿势关系很大,所以必须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则,尤其是腰鼓这里,我们身体的骨架子,从后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来到骨盘这里,只有一个背脊骨,这个支柱是空的,假如故意挺胸,这个支柱可没有力量,而且这两边的内脏包括肠子、肾脏等,故意挺直反而伤了腰,等到腰的气满了,背脊骨自然会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体坐直,只要从尾椎骨上来到一半,也就是夹肌这里,这些骨节一个一个地都对得很正,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有些人学佛打坐,胸腔张开,两个肩膀拉开,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这是气功运动,和静坐没有关系,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伤,尤其是腰椎骨这里,一定受伤,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于练拳打桩一样,所讲的部位到颈椎骨为止,也就是到后颈这里,比较鼓出来的骨头为止,和督脉的观念是联系的,道家的术语,背上的气脉叫做督脉,督脉是沿着背脊骨里面的气脉,气脉和骨节是两回事,在佛法里,骨头属于地大,气脉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风大,在唯识学叫做净色根,那是脉的作用。
七支坐法第三个要点是肩膀。
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对,有些图画所画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对,尤其东方人喜欢把两个肩膀向前方挝下来,这样一挝,肺部两边的肋骨就闭拢了,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有些中国画最喜欢这样画,看起来叫做老僧入定,其实在生理上是违反自然的,因为这样一来,沿背脊骨的五脏六腑统统被压迫,这就不对了,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两边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个十字架一样,就像这样,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换句话说,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这些都要自己注意调整。
七支坐法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静坐有妨碍的,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
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卢遮那佛的手印就是这个大三昧印。结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两只手长,叫他接这个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才好。有些人左右手长短不一样,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东西或毛巾垫在手下,至于手长的人,宜结金刚拳印,放在膝盖头上,或者用道家所谓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气热,不妨把拳放开,这样结的印叫做“说法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把手合龙,气也比较容易归元,有的时候静坐会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惧就可以结金刚印了。
手印有很多种,比如道家有一种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错,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贯道也用这种手印,同时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来的另一种手印,道理是阴阳交齐。介绍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跏趺坐法一定要两腿夹足交盘,手结定印呢?因为人体以背脊骨为中心,背脊骨上来有中枢神经,督脉系统,全身的血管神经,是左右交叉,我们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现在科学仪器已经可以照出人体的光,这个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辐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势是两边合拢起来,像一朵花一样,自己本身的电能、光能循环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绝对两样,七支坐法的姿势一摆,所有的电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阳右阴,阴阳交媾,自己交,所以我们对七支坐法的姿势一定要研究好。
身体部分的姿势了解了,再来看看第五个要点,头要正。
头太低,变成这样,就不对了,头太仰变成这样也不对了,所以头一定要摆正。现在教大家一种调整姿势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体趴着,完全趴平,这样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后以背脊骨为中心,慢慢地起来,背脊骨就摆正了。姿势坐好了松下去,然后把脑袋勾下去,对准颌骨,勾得很紧,然后沿着颈骨立正起来,这样头就摆正了。尽管调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时候,又会慢慢歪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体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体要坐得标准,就看头。头摆的正对颈部,尤其颈部这两根静脉管最重要,心脏把血液送到脑部,就是通过这两根动脉管,血压高或者思想多,生气的时候,这两根动脉管会暴出来,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颈部摆好,轻轻压住两根动脉管,怎么样才叫压住呢?用刚才我介绍的方法,把头摆正,它自然就压住了,这样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力量,就缓慢下来,心脏负担也减轻了,打坐姿势对了,轻松了,自然就慈悲喜舍,面带喜气,那是自然的,不是装的。
七支坐法第六个要点是舌抵上颚。
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则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按照中国古代医学的划分,人体背上是督脉,督脉上来由舌头抵到上颚,也就是嘴巴张开,上颚有个穴道,从这里通到前脑,叫上颚阕穴道,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就会立起来,接住两个鼻孔里面的上咽喉,这时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样身体是个完整的生命,比婴儿还要完整。人老了舌头会向外伸,白痴也是这样,这是自律神经失调。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内吸的,因为口水是很好的液体,也是荷尔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会闻到身体里的液体都是香的,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体整个都转变过来。所以大家试试看,舌头用力缩回,身体会感到特别充实。将来静坐坐好了,舌头自己向上顶,这里的气脉就圆满了,这是正入定的大圆满。所以我们看气脉通的人下颚必定圆满,舌顶上颚就有这个作用,接到脑下体荷尔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状腺的荷尔蒙。
七支坐法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
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内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个境界,自然就充满了,眼睛闭也闭不住,就会含光涡漠,可是也不是张开。你看画的菩萨像,就是含光涡漠,可以看到一点眼珠子,这是正像。不过现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学静坐最好还是闭上眼睛,可是眼珠子还是要正,不要掉下来,你试试看,把眼睛闭上,眼珠向下挂,就变成昏沉境界了。眼睛张开,就容易变成散乱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闭着,眼珠子还是正的,静静地定住。关于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开,也不要斗鸡眼,更不要凝视,要很静。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脸上肌肉放松,怎么放松呢?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尤其中国人始终脸上肌肉不松,容易绷紧面孔,这种神经和细胞都很紧张,脸部神经松开,前后脑神经跟着松开,才宁静得下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习惯,使每一位学习静坐的人,都有一张慈悲喜乐的面孔。
在静坐下坐以后,让我们掌心相对,两只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发热,在脸上由下往上,按摩几下,从太阳穴绕过耳后,重复的做。同时由中指沿着眼窝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为止。
接着是放松双腿,适当地按摩、敲击大腿和小腿,接着两脚伸直,脚尖内拗,两脚转圆圈,两脚脚跟靠打,疏松两脚关节之后,人稍微向外靠,并以手肘的另一支撑,双脚弯曲,两脚脚跟轮流拉直,往外蹬出,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我们打坐之后不至于受到风寒。
图片说明:
以上的动作由南师怀瑾先生示范。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所以南师怀瑾先生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并没有加盖衣服或毛巾。当您学静坐的时候,这样容易受风寒,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我的更多文章:
( 14:16:42)( 17:04:57)( 22:31:32)( 18:05:09)( 17:35:11)( 16:05:43)( 22:09:13)( 10:44:23)( 20:42:53)( 21:28:1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怀瑾双盘打坐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