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好听柠名字评分,好听吗?

为什么中国很多青春片的豆瓣评分很低?
按投票排序
1878 个回答
我最受不了的,是这些电影都打着“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这样的旗号。首先我不觉得80后的青春已经死了。 谁给了这几个中年导演给我们的青春下死亡通知书的权力?这种把人骗进放映厅然后给对方开追悼会的行为,不是找抽是什么? 用楼里知友的话来说:青春逝去了的人拍出来的青春怎么会让人感动呢?其次,什么叫“我们的”青春? 这些所谓向80后致敬的“青春电影”毫无代表性,无一例外都是中年人臆想的产物,编剧以今天的视角去揣测那个年代的人心,自带媚俗滤镜。在这些电影里,一群梳着2015年发型的,30多岁演员扮演的“中学生”们操着台湾腔说着那个年龄不该说的话、做着那个年代不会做的事。本质上只是借了一间教室来演30岁人的狗血故事。这些片子一般都会有一场女主的婚礼,来参加的老同学千姿百态市侩沧桑,我感觉导演就差在屏幕上直接打出一句提示:你们快看啊这一幕多么现实你们服不服吧。一字以蔽之:假。打分低就是骂你假呗。假的东西,你把它拍得再唯美,它依然是假的。就算记忆会骗人会美化过去,我也拒绝承认那就是我的青春。我不知道这些导演都多大岁数,到底懂不懂真正80后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仅就男生而言,绝大部分的80后男生,青春的主题其实只有两个:1 考试,2 游戏。读书考试在这些片子里被虚化成一个个简单的刻板意象 ——不苟言笑的主课老师、上课前的全班起立、走廊里的教导主任、晚上做题时家长端来的糖水,然后,就没了。连考大学填志愿这样的大事,在这些片子里也不过是男主为了和女主继续在一个学校的串联桥段而已。爱情当然也会有,谁没有早操时多瞥的那一眼,谁没有过故作偶遇的邂逅。但从代表性来说,这并不是中学生活的主要部分。拉拉小手亲亲小嘴固然美好,但是你非要说这就是一代人青春的全部内容,那实在也太扯了。要我说,这么多部青春怀旧片,几乎每部都有堕胎,却无一部提到网吧,就这还敢自称代表80后?我看还是省省吧,别再拍了。还想拍青春怀旧片的导演,我建议建立准入机制,首先应考考以下背景知识:为何大家都爱黑森林?my life for aiur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说? 一辆坦克又如何会唱歌?“construction complete”为何常和“low
power”连用 ? bloodstrike上手先扔哪个角?和iceworld哪个更残酷? 进入仓库总共有几条路?五道题错三道的,或者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的,说明你不具备为中国大陆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80后男生代言的基本资质和常识储备,建议制片方换导演或者换题材。再进阶一点,作为编剧或导演你还得知道一些80后男孩子的童年知识,你得明白郭大王、奇多圈、金卡、蛋、小浣熊 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北斗七死星点,什么叫“雷电是我的朋友”,谁是户愚吕兄谁是弟。你还必须知道“阿道更ing、玛丽四古各ing、噢幼各ing” 又都是什么鬼。我不想再看到一群中年人套上少年壳,我要的是一场90分钟的穿越体验,真正让我回到十几年前,我要的是从出生那年就飘着的那朵故事小黄花,和一段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的童年的荡秋千。想赚我们的钱,麻烦拿出点诚意。这才是我们的青春。谢谢
真是抱歉,我一米七五,长得一般,我初中喜欢一个女生,高考结束才敢表白,然后,遭拒,什么是我的青春?初中时,翻墙出去上网被妈逮到,在班上通报批评,晚上在校园里丢玻璃瓶,被教导主任逮到,另一个是教导主任的侄子,所以又是我被通报批评,高中时,理科差,自己选了文科,暑假期间,理科老师在外补习,我没报名,却找老妈要了钱,准备每天在网吧度过补习时间,一切瞒的挺好,直到有一次,父母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去拜访了老师,希望我回理科班,一接触,事情败露,一顿暴揍,高中想要辆自行车,哼了一年多,爸妈硬是不买,后来我私自省了一比钱,买了辆,被知道后,一顿暴揍,第一次夹在在政治书中的小黄书被发现,一顿暴揍,偷偷透过夹缝看我在不在学习,我当时并不理解,这些行为,当然现在有些地方无法认同,高中一逛而过,学习差到,参加三次高考,才考上这个二本学校,但期间高中期间,我补了大量电影和小说,并以此来塑造我的世界观,我厌世,嫉世,愤世,却深知自己胆小懦弱,不敢去死,我很少与别人交谈,因为并不知道聊天需要与别人聊什么?难道说,我们现在上了大学就不是青春了?这我无法认同,我的青春,和打架堕胎,无半点毛线关系,非要牵扯点什么的话,只在和同桌的闲谈中得知,他曾借钱别人去打胎,仅此而已,我并不知道要怎样怀念青春,有些事,宁愿去忘记,国产青春片跟我的青春无关,是两个世界的故事,也是我不愿了解的故事。—————————————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别人的问题,发现有300多人点赞,不得不说,我有点惊讶,当然,也有点高兴,我也就是如实写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我向来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并值得你去深深了解,所以我觉得青春并不是指你从初中开始到大学毕业这段时间,而是,你面对不准让你在宿舍养猫的辅导员,说不。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去告诉她,我想和你在一起。面对,一些事能说对不起,和不好意思,我拒绝。永远坚信你自己的理念,并为之守护。那么不管你多大,我想你都是青春的。
青春片,女主傻白甜,动不动就能出国,男主颜值高不谈,打的一手好篮球,智商爆表,不怎么学习,却随随便便就能考个一本。大学里开始了“纯纯”的恋爱,由牵牵手开始,以堕个胎结束,最后谁谁谁嫁给了谁谁谁,谁谁谁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总之本该在一起的最终都没在一起就对了,青春用来缅怀死去的爱情,婚礼用来祭奠内心的亡灵,好吧,我不该看这些了,因为我长大了,编剧们还小着。———————————————————————————————————————————————————————————————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看到那么多的赞和评论,真的有点小激动呢,傲娇的双下巴都笑出来了呢。的确,编剧们脑补的青春,跟我们99%的正常人是没一分钱关系的,青春顶多伴着周杰伦的歌、魔兽世界、父母的期望、班主任犀利又温柔的眼神过来的。熬到大学,才开始了更多选择的生活,我们自己也能拍部电影,不过不是“致青春”而是“趁年轻”主角就是我们自己。
太不真实。从没看到哪个导演拍出了真实的中国大陆80后的青春:被禁止的恋爱,成山成堆的作业、试卷,巨大的升学压力,为高考而刷题、奋斗,被压抑的兴趣爱好,以及被不理解终而无法实现的梦想——不断反抗被设计好的人生却最终屈服于现实的故事。
想从电影的方面谈几句。我觉得很多回答中多少都有点混淆了一些概念。首先一点,回答中很多人都说国内这些青春片拍得不够真实。我就想问什么时候“真实性”成了评判电影的标准了?电影又不是纪录片。《坏孩子的天空》真实么?《处女之死》真实么?《早餐俱乐部》真实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真实么?它们只是“看起来”真实的,换句话说,是艺术的真实。国内的青春片如果拍到了玩魔兽玩CS、背考题、再提些看的卡通或小说,把真实的校园生活搬上银幕,就变成好的青春片了么?显然没那么简单。现在国内的青春片是很假,很套路化,很没质感,但那是编剧、导演、制片人的艺术水准问题。我们做个极端点的假设:如果让李安、杨德昌这个级别的导演来拍,还是什么打篮球、出国、堕胎这些情节,信不信他们还是能拍得更有感觉,甚至让你觉得“真实”?国内有些电影项目,明明是根据真事改编的,但看起来就“假”,再看看国外一些片子,其实并不真实,却让你信服。(举个最近的例子,比如《万物理论》或者《模仿游戏》)脂砚斋评《红楼梦》,多处点评“真有其事”或“真有其人”!其实意思是:写得像真的一样,让人感觉活灵活现!并非说那件事就真正发生过。再有,国内青春片拍得不好,是不是因为编导是一群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老家伙?离青春太远?这样说找20出头的编导就能拍好青春片啦?罗伯·莱纳拍《怦然心动》时已经63岁了,拍成名的青春片《与我同行》时也马上就40岁。著名青春片导演约翰·休斯拍《早餐俱乐部》时都35岁了。林克莱特,拍《少年时代》时54岁;卡梅隆·克罗拍《几近成名》时43岁;尼古拉斯·雷拍《无因的反叛》时44岁……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有人青春了一辈子,有人一天青春都没有过。关键是心态、情感、直觉、艺术素养和水准等等。四五十岁的编导就无法拍青春片,我觉得这是个很可悲也很荒唐的认识。所以,我觉得国内的青春片水准总体很差(真的是很差),首先是没“神”,抓不住青春片的内核,找不到感觉。主创不是发自内心,有东西必须要表达;其次是过于类型片化,但其实在“形”的方面又做不好,连徒有其表都说不上。带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容易流于概念化、表面化。(先写这些,后面想到其他的再补充)顺带给个链接,是我的另一个回答,给出了欧美一些比较好的青春片推荐(那个答案我也会继续完善,加很多内容的):
因为他们的青春无聊死了, 有意思的青春应该多学点数学.
答案抱团取暖的一致结论是:中国的青春片里没有我的青春,所以是烂片。很抱歉,我几乎不能认为这是国青片评价不高的原因。这完全是这些青春片自身的质量问题好不好,和有没有你们的青春有毛线关系?亲们,不是有点过往就沧桑了,不是有点情怀就逼格了。恕我直言,大部分人的青春没有搬上荧幕的必要。电影方宣传时打着“我们的青春”的口号才是你们应该吐槽的对象。Ⅰ 故事与生活:“个人故事”结构性不足,只是对生活片段的呆板刻画,将表相逼真误认为生活真实。无论观察的多细致入微,也只能是小写的真实。大写的真实要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之后,之外,之下寻找,它们或维系现实,或拆解现实,但它们不可能被直接观察到。 “保证商业成功”的剧本是一种结构性过强、过分复杂化、人物设置过多的感官刺激,与生活全然无关。而故事实际是生活的比喻。告诉观众:生活就像是这样。因此故事必须抽象生活,提取其精华,但又不能成为生活的抽象化,失去实际生活的原味,但又不是分毫不差的照搬生活,以至于除了市井乡民都能一目了然的生活之外便别无深度和意味。以上来自麦基《故事》。我们青春片走的是“保证商业成功”,知友们偏向了纯粹的“个人故事”。所以我不认为引起很多共鸣的@被迫生活下去 的答案适合拍成电影。有知友举《大逃杀》、《三傻》、《岁月的童话》的例子,其实你举《牯岭街》也没什么问题。我想这要归功于相对宽松的电影环境和一群敬畏电影的人吧,青春片这群利欲熏心、导演技法拙劣的人拍这样的电影?还是洗洗睡吧。Ⅱ大部分优秀的青春电影里得到很高的评价并不是因为里面有你我的青春,而是因为这些电影即便拿掉青春两个字,还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因为故事是有技法的,音乐是契合主题的、演员是看气质找来的、它想探讨的也绝不是虚无羸弱的成人不堪!《小时代》描绘的人群很少有人共鸣,可这当然不是这片稀烂的原因,豆瓣【2014最面瘫表演】决选投票 (豆瓣),陈学冬5167票,杨幂2760票,更不要说它的价值观和MTV制作了。《蓝色大门》里孟克柔也不是多数人吧,可青春里的一丝困惑、青春的不羁,每个人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大部分国产电影只是罩着青春的幌子,套上了一坨剧情狗血老套、立意肤浅、表演生硬、绝精老男人装嫩、MTV式的制作、打着美图秀秀泛滥的柔光、观众定位准确、宣传无下线的商业稀X(自行脑补),还想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窃以为这些硬伤才是国产青春片不及格的原因。最明显的例子是网剧版《匆匆那年》和电影版《匆匆那年》得到的不同评价,相同的故事为什么还是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青春片里可以没有我的故事,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一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这份共鸣是感情上的共鸣,而不是形式上的雷同!不然这些导演以后拍片掺点你们追求的青春模样,端上来:你们的青春来了!!!一看,一坨五彩缤纷的,X(自行脑补)。有人说我跑题,豆瓣评分不高就是因为【青春片里没有我的青春】的情绪表达,难道你们走进影院之前就是只听着一句“我们的青春”的口号进去并信以为真,完全没有预料到这部电影“竟不是我青春的故事”?(本来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堕胎的烂片,进影院欢乐吐槽才更符合实际吧。)一部电影优秀的话,即便豆瓣打分也不可能很低,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编剧习惯性思维 完全没有代入感。不用学习 随便出国 出国必分手。阴差阳错 恋爱出轨 出轨必怀孕。结局就是谁谁谁结婚 老情人见面 必狗血。女主通常是傻白甜 遭家庭变故/男友朋友背叛 一夜变不良少女 四处勾搭。男主通常是一见女主就死心塌地 后竟离奇因为各种缘故劈腿 回不去的曾经。
-------------5月19日更新分界线--------------吐槽模式过去了,我也来正经地答个题。电影最重要两大要素是:讲了什么故事,想要说明什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后,再谈振聋发聩。这两者的关系,就跟根和枝桠一样,故事讲好了,道理才能呈现好。好电影大部分后者都是水到渠成的,《黑暗骑士》里小丑的那句“why so serious”,《一次别离》里最后两个小孩怒目而视的那一幕,《无法触碰》里黑人带着脑袋以下全部瘫痪的男主超速狂飙,骗过警察后两人的狂笑,这些叫做水到渠成,电影不需要用某个角色突兀地总结概括式长篇大论,告诉你“小丑是个疯狂的无政府主义”,“阶级对立最后造成了两个小孩孩童世界的崩塌”,“这个满身痞气的黑人用这样的方法让男主找回了活着的勇气”。这些作品想说明的,不应该以读后感的形式出现在电影里,这些字句只应该出现在影评里。观众是有脑子的,也不是瞎子,你把故事讲好了,道理自然就呈现好了。导演,编剧和摄制组应该是呈现者,而不是审判者。把你想表现的东西,好好拍好了,让作品自然地给观众带来感受。即使是如《记忆碎片》《穆赫兰道》这样比较生涩的电影,也只是在结尾以一两句话说一说记忆与存在帮助观众理解,故事讲好了,这叫画龙点睛。然后再来看这些比较烂的国产青春片,故事讲得一团糟,还急着用小学生写作文的方式借主角之口表达一下全篇作品的中心思想,这个行为,叫急功近利。比如某时代,一阵莫名其妙地撕逼之后,由顾里声嘶力竭地喊出”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沙!“,这个是你作品呈现出来的东西吗?又是闺蜜之间搞男友互换,各种撕逼狗血的事情,呈现出来的,难道不是”生活中有一群正常的人类做朋友是件多么幸福的事“这种东西吗?你那些狗血的玩意,跟感情有个毛线关系?故事讲不好,讲了一堆逻辑混乱,乌烟瘴气,狗血淋漓的故事,还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地搞价值输出,完全一副审判者,智者的姿态。这行为概括一下,叫“不仅污染观众的眼睛,还强奸观众的价值观,最后侮辱了观众的智商。”再其次,你要是不那么重视作品的内核,人文层面品味没那么高,拜托你能不能呈现点正常美好的东西,故事情节不出彩,像奥特曼一样告诉我们邪恶不能战胜正义,至少也算正能量了。同类作品,像那些年一样,把暗恋这种美好,像珍珠一样呈现出来也要比你乱怀孕,乱出国,乱撕逼,最后老情人藕断丝连档次要高得多啊。再其次,实在拍不好青春片,至少攒点人品,给大家的青春,留点美好的空间好不好,谢谢你们了。记得当时评价诺兰的盗梦空间的一篇影评文章里,说到诺兰最值得让人称道的地方是对观众的信任。他自信,只要他能把故事讲好,电影排好,观众肯定是能懂的。这个理念,真的很值得这些导演好好回味回味。你呈现了一个智商为20分的故事,最后以高傲地以审判者姿态告诉我们一个智商含量40分的道理,是对每一个智商及格的观众的侮辱。没见过黄金你骗我就忍了。看过了黄金,你拿一坨翔告诉我这是黄金是什么鬼。请你们讲好故事就好-------------------------对于某些不友好的知友----------------------------------------对于评论区,某些不友好的知友对我女朋友不友善的评论,只要出现恶意词汇,删除评论,举报拉黑不谢。这是我自己的女朋友,我有自己的判断。不需要你拿你的标准乱做恶意judge,像某知友那样还厚着脸皮回复”我是认真地judge“的,我只能说,不想跟你撕,举报删评,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对人缺乏尊重,我也保留我自己基本的权利。在此声明一点,我尊重每一个喜欢这些评价不高的青春片的影迷,包括努力捍卫自己喜欢的作品的 小姐。我质疑的是这些导演,出品方的诚意,以及不能认同他们的方式而已。对于这些作品对小女生价值观的影响,吐槽模式的时候,可能情绪比较激动,表达意思并没有到位。从客观来说,大部分人都是理性和感性兼备的,既有柴米油盐,又向往诗和远方。而这种特质,在女性身上更为突出一些。这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男生对成功男士香车美女标配的认知,以及女生对白马王子的构想,来源无非两个,书本和影视作品。很多人最早的理想恋人的模样,往往是收到某部影视作品的影响,而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提高了个人对另一半的阈值(略高于生活)。而我认识的男生里面,也有很多像答主一样因为对另一半感情,努力想达到阈值,给自己的女朋友带来惊喜和一份甜蜜感的。这个层面来说,正常的影视作品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最近这些青春片,非常霸道不合理地无限制提高了很多女生的阈值,跟阈值差了几条街,你或许还会加紧往前跑,追上去,现在你直接把阈值提高了一个次元,这游戏没办法玩了。你或许觉得高估了这种影响。举个例子来说,某系列作品,铺天盖地地告诉你以Hermes,gucci这样奢侈品装饰起的青春才叫青春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不屑。可是如果反复有这样的作品拿这样的想法海报,影院,网络里进行轰炸的时候,会不会让本来楼下普通人家用着淘宝的姑娘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包往回藏了藏,会不会让一些姑娘潜移默化中对于自己还是学生的穷小子男友攒了生活费送的小礼物的欣喜感或多或少有点打折扣呢?这些影响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更不用说,一堆又一堆青春片堆起来的备胎和出轨法则了,对正常的感情,肯定是没什么正面影响的。答主最想吐槽的其实只是这些导演,制作方的不负责任。在很多姑娘最天真烂漫的年代,打着青春地口号给姑娘们注入了一针又一阵剂量足的要命的兴奋剂。最后,关于答主的女朋友,解释一下。她是个好姑娘,天真烂漫小女生情节泛滥,但又懂得体贴,会在答主最需要理解和关怀的时候一直在的姑娘。用上面的话来说,叫向往着诗和远方,又愿意和答主手牵手踏踏实实往前走的小女生。答主和她现在已经异地两年,感情很好。女朋友是个不折不扣的白富美,追的人组成一个小班级没什么问题。而答主,只是一个长得不帅,有点内在的普通小男生而已。作为她,能够愿意异地,靠的就是诗和远方这份感性,能坚持得下来,靠的是满是生活气息的踏实。她的那些小女生的梦想,答主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实现。无关乎她,关乎我,关乎这份感情对我而言的重量,不管这份感情走不走得到最后。这样的好姑娘还有不少,所以对于这些不服责任的导演们,忍不住吐槽了这么多。要么拿出诚意,拍好这类电影,要么保持善意,给青春一点美好的空间。另外,谢谢各位在评论区里的祝福。--------------------------原答案分割线----------------------------------------这些电影大部分为了情怀而情怀,而且手段并不高明。————吐槽模式分割线————堕胎是标配,撕逼是必备,出轨是共识。这些电影的编剧,你们是有多么仇恨社会啊,你们说的跟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啊。搞这些扯淡的剧就算了,智商税也交给你了,能不能放过完我女朋友的价值观啊?剧情老套就算了,一个脑子秀逗的女主经历某件狗血事情,遭遇劈腿,然后在和渣男的舍友上个床,接着顺便怀个孕,有多少人像你们这么轰轰烈烈的。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暗恋这种小清新里过完自己中学生涯,你这么重口味事闹哪样!这样侮辱我智商也就算了。能不能不要整片影片乱输出价值观和大道理,故作深邃地来一句"他们以为用自己的力量握住彼此就等于握住了未来,殊不知未来其实是谁也握不住的东西。"强行成长完,还让题主不能和女朋友愉快玩耍是什么鬼,拼了几年给女朋友建立起的一点点信心瞬间全成渣了啊!!你知道女朋友在你自己规划未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替别人训练老公"是什么感受吗!所谓的青春类电影,在剧院折磨我就算了,在生活里都不能放过我嘛!!虽然很喜欢韩少,但你知不知道你的那句放肆和克制让我现在女朋友的手都不敢乱牵好嘛!!更别说那些致我们终将堕胎的青春,堕胎的你了!!放过小女生的价值观好不好,你们知不知道你们那些强行灌输、故作深沉、还要体现逼格的话,很多人根本分不清试用条件,试用范围,也根本不懂"因人而异"这句话啊。强行套用你们的这些大道理,给恋爱汪已经造成了成吨的伤害!!——————5月13日更新分界线————不仅限于这几部电影,以某以为代表的电视剧也让我一个正常男青年受到了灭顶的压迫,女朋友纠结"你能不能在我突然离开的情况下等我几年",那个某以琛到底是谁编出来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你让广大男同胞还有没有办法做人了,前几年冒出来的李大仁我就忍了,这个金光闪闪一天赚了帝都顶级律师一个月工资的高富帅还有一颗专心致志做备胎的心是什么鬼!!而且备胎也有个期限的好嘛!!你一备就是几年是什么鬼!!女主要跑了咬下嘴唇就算了是什么鬼!!你这是要让广大男同胞基本的尊严都要被谴责成不爱啊,到底有没有人性了T^T满空间的"百年修的李大仁,千年修得何以琛",再加两句感慨,潜台词就是"你看看人家何以琛啊",各位编剧导演们,你们是把女性同胞,尤其是20来岁对爱情抱有美好幻想的女性同胞心理阈值提上去了,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才是要解题的人!!正常男性的青春早在你们的男神女神光辉,金元攻势,备胎法则,撕逼剧情下被轰得渣都不剩了。别跟我谈青春不老,时光不散了。青春,早就戒了。
中国没有青春片中国人有几个人有过青春
今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重新开始大学生活,这个大学在我梦里的色彩都不一样,他是彩色的,他有大操场,大食堂,还有一个大剧场,所有的人都很好看,所有人都是皮肤白皙。俊男美女,爱恨情愁。好像,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醒来之后,我心里在想“如果我以后成了明星,我一定要演一部这样的电影”但是转念一想,有什么用?又不是我的青春。这些青春片,都很热门,却不真实,不是普通人的青春,低分自然很正常。我听说过,身边的人,过着和青春片里面,一样的人生。爱情追逐游戏,怀孕,打胎,吵架,分手。昨天,女生傍大款,做妈妈桑,劈腿,约炮,小三。看起来好像很精彩,但是,却不是我的青春,听到这些故事,我反而会庆幸我不是主角。其实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活在地狱还是活在天堂。但如果是我,这样的青春,不要也罢。我知道,我已经活得很精彩。我们都活在自己的青春片里,没有打胎,没有残酷,没有需要面对毕业分手的感伤。我们宅,在宿舍吃泡面,在宿舍睡懒觉,没钱去酒吧,在宿舍放音乐自嗨喝酒,装逼忧伤想抽口烟,却又胆小,又或者是在宿舍组团玩游戏,失恋了出去醉一次,吐了有人照顾,考试打小抄,作弊,八卦,去食堂抢饭吃,上课抢座位,逃课去旅游,打工赚钱,实习工作,吵吵闹闹,平平淡淡,但是很充实,这才是青春。无关爱情,无关残酷。这才是我的青春片。
微博上看到的:去年的《同桌的你》,今年的《左耳》,都离现实生活都太过遥远。实际上,我们的青春,没有抽烟,没有堕胎,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愁。陪伴我们的应该只有两个男人:一个温柔了时光,一个惊艳了岁月,我至今都能清晰回忆起,他们一个叫薛金星,一个叫王后雄。------------------------------------------------------------------自言自语线----------------------------------------------------------被百赞了,诚惶诚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我写的这些话。首先,豆瓣的评分不重要,恩,对的,不重要。这些影评网都是通过网友投票打分来评价电影的。那么哪些人最有可能去上网评分呢?一是那些看了电影觉得拍得太烂,几十块的票价白喂狗了,心中郁闷之情无处发散,就在影评网上开启了吐槽模式。二是看了电影电影觉得这尼玛简直是神作呀!一定要让大家看到这个,于是就在网上开启赞美模式。当然,还有大部分普通人看了电影,嗯,好像还不错嘛,不过也没太好……明天还要去工地搬砖呢,早点睡咯。所以说网上的评分并不是所有看了电影的人的评价,是不完全统计存在着误差的。其次,观众们真的关心电影的质量吗?我出生的小城市是在这几年才建了一座电影院的。整的是三四十人的小影厅,基本上是只有节假日才会有人去看,其他时间几乎可以一个人包场看电影。有一次我闲得慌,就去看了次电影。刚好碰到观影高峰,又没提前买什么的,只好随便买了张还有空位影厅的票。这估计是我看的最难忘的电影。没有一个明星演员,毫无逻辑的剧情,摄像机还在抖,笑料还是前几年的。这样的烂片,我不能忍!我一定要去影评网上给它打个差评!我看完了之后一定要在我的朋友面前把它骂的狗血淋头!我正yy这些的时候,影厅里面有笑声!?对,就是几年前的哏把影厅里的人逗笑了!!!(#?Д?)为什么会笑呀?笑点为什么这么低?!Σ(っ °Д °;)っ为什么会觉得惊奇?!之前的那个flag立的那么高,看不到嘛!!!!天呐鲁,这些人的欣赏水平怎么这么低!!!凸(&皿&)凸就在吐槽电影与观众心理中我看完了整部影片(反正是交了钱,又不给退只好看完了)。不等电影出字幕,那些观众就站起来走了。我心里默默地又在吐槽他们没素质。但是呢,他们中的笑得很开心的几个人一离开电影院就拿起电话讲严肃的生意问题,还有一个妇女开始念叨生活中的烦心事。并没有多少人讨论电影。我忽然意识到电影对他们来说只是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只要能让他们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事,那部电影是不是烂片真的重要吗?知乎里不是有一问题:跟女朋友一起看电影有分歧怎么办?回答:有分歧?看来你真的只想看电影。(原问题不知道在哪儿了)很多人都认同这个答案,说明大家认为电影不只拿来看的呀!(有些影评人不是说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不高嘛,虽然我觉得是事实,但是更重要的是很多观众也没把电影太当回事)你想呀,在昏暗的房间里,你可以偷瞄她脸上变化的表情,你可以记下她感动的桥段,你也可以算好时机在爆米花桶前与她的小手偶然相撞(别听我乱讲,都是我编的~哭~~~~)。事成之后,你还在意那部电影的评分吗?所以电影这种东西早被我们附上了许多其他的功能,豆瓣的评分还是其他网站的评分并不能反映我们去看电影的目的。比如以约炮为评分标准,那么我们认为的绝世好电影大部分也都只会有一两分的评价。所以你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去看电影,这才是重要的。最后是对青春电影的看法。网友都说堕胎什么的不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里只有考试。嗯,对呀,没错的呀。可是我这个单身狗回忆了下从人到狗的历程,也发现了一些悲哀的事。大约是从初一开始我就开始从人向狗退化了吧,那时身边有不少的同学开始在秀恩爱了。我那时天真的以为那是早恋是不对的,后来到了高中。秀恩爱行为更疯狂了,记得在教室最后一排总有一对在抱着啃(校风不太好~~~~)。再后来到了大学,我还是坐着小板凳在看别人秀恩爱。就我一个宅男,就能看到这么多人秀恩爱,那么也可以推想中学时代谈恋爱的人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吧。那么,在这群人中也一定有“偷吃”禁果的人吧,也一定有人去堕胎的吧。只不过,只不过,我们就像电影里的没早恋的人只能当配角看不到那些“主角”的青春。而我们大多数的青春似乎并不引人关注。其实想想在中国拍青春片也是蛮难的。如果拍学渣xx月逆袭考上北大什么的,有关部门倒是十分乐意,但观众不干呀,立马吐槽“唯考试论”,“应试教育”;如果拍学生们各自追寻自己的梦想,什么辍学学音乐呀,不上高中去技校,这种片子过审查这关就是个问题。更别说拍点反思高考制度的东西了。这种事我就不操心了,各位看官自己来评定吧。PS:观众关不关心电影质量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电影越来越娱乐化了,《爸爸去哪儿》及其他同系列电影的产生可以证明。在观众心中电影这玩意就是一种娱乐活动,跟去游乐园玩是一样一样的(当然价格不一样),所以能够在两个小时时间内能发挥娱乐的效果,观众们也就认了。甭指望让观众思考下人生,反思下社会。教育功能在娱乐功能放大后变得很弱。其次,在现有的制作水平下,电影基本水准不太可能烂到不可救药。就拿《小时代》来说,画面和颜值都很不错嘛。只要不对电影进行拉片呀,故事结构和价值观分析,这类影片还是可以让普通观众安心地看完的。因而在娱乐化这个视角下,大多数观众是不会对在电影之外的时间里会对电影所表达的东西进行反思;也就是在这个视角下,豆瓣之类的评分变得不重要。弱弱地说一句,之前穷极无聊,我们寝室下了几部烂片,专门边看边吐槽。再说,烂片还是养活了不少的人呢,比如《唐唐吐槽》以上。祝大家观影愉快。
大概是因为这些片子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我觉得那些电影可以改下名字,《那些年他们一起追的女孩》,《致他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等。
人家就是骗骗小孩挣个钱完事,你们却在这里长篇大论。
卖情怀这种圈钱方式,最重要的是把故事讲好。帅哥美女堕胎就是青春么。为什么《老男孩》当时那么火。请各大导演参考该曲目mv剧情以及结局。真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一个导演能表现出青春期男生心中的悸动和对于那个时代还算比较懵懂比较新奇的【恋爱】或者【喜欢】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心理的微妙变化。至少我的青春是这样子,热爱足球,冰天雪地,夏日暴雨中的疯狂。并在电视中见证那个巨星辈出的年代,热爱解决问题,看着各大学霸(当时还没这个词)之间也是有小圈子的,互相正方向竞争,现在想来也是颇为感动。与某个女生之间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各种故事,很多年后才知道那叫暧昧。许久后的相见,却和约没有关系。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挤出时间去上网,聊了天一定要见网友,然后去见光死。疯狂的毕业季(表白季),各种被表白,各种表白大会,仿佛不表白就会失去一切,其实表白成功走到最后的能有几对。总之,能把生活中琐碎的小故事讲好的作品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不是高富帅,白富美之间的15年爱情故事。
大约四年前的一个下午,阳光挺不错,照进教室,在课桌上泛起光晕,风扇在顶上“咯吱”、“咯吱”作响,那是下午一点多,还没上课,所以教室里人不是很多,有人在看书,有人在抄作业,有人吃橙子,有人趴在窗前看对面楼上喜欢的女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林一就斜躺在课桌上,眼睛微微闭着,无所事事地转着笔。“趴”地一声,林一感觉身子动了一下,有人从他身后蹭了过去,不过他没睁眼,因为是他同桌来了,周小栀,戴着一副眼镜,特瘦,有点猥琐,林一转了个身子,表示不满。他俩早上刚吵架。吵架的原因很简单,早上最后两节课是数学课,临近高考,经常模拟考试,林一的数理成绩非常好,所以很快做好了,数学老师在行间巡视,翻看了他最后几题的大题目,点了点头,林一觉得数学老师是在肯定他,瞥了一眼旁边周小栀,才做到第一道立体几何,还在抓耳挠腮,再看看周围人也在苦苦计算中,于是想交上去,在众人的羡慕眼光中体验一把“数学王子”的感受。这时周小栀的手伸了过来:“别忙交,借我看看。”林一瞅了他一眼,不想给他抄,却又不好不给,毕竟同桌了三年,于是小声说:“呀,我交上去,回头我教你。”周小栀不肯,手拽着数学试卷,林一急了,也抓起试卷试图拿回来。“嘶”了一下,试卷撕破了,林一恼恨地看了周小栀一眼,将试卷揉成一团扔到地上,嘴里“哼”了一声,不去理他了,周小栀也觉无趣,扭头自己再勤勤恳恳做题了。于是到了下午,他们还是在僵持着,周小栀下午上课来到教室没有理林一,从林一身后蹭进了座位,林一趴在桌上也不睁眼。铃声响起开始上课,一般来说要是谁在睡觉,对方会推一把他,林一故意假装睡着了,等着周小栀推他,可是直到老师喊了“起立”、“坐下”,周小栀都没有任何表示,那时人都站着,老师没有看到林一趴在桌上。等开始上课了,林一慢慢坐起来,小声嘟囔着:“妈的都上课了,也没个人告诉我。”然后不去看周小栀,从桌上的一摞子卷子里取出一张物理试卷,翻到老师要讲的题目跟前。物理老师很逗,而且林一的物理成绩也极棒,所以物理课上并不是很认真;而周小栀只有英语还行,数学其次,物理差得要命,以往老师讲的不听,有时听了也听不懂要林一讲。物理老师的粉笔“吱吱”在黑板上刷刷,林一时不时插一两句俏皮话插科打诨,老师也不去怪他,同学们也很喜欢,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心情没问题。顶上风扇一页页转动,周小栀这次听得很认真,一直听着,做着笔记,以前他们都在课上找乐子玩的。物理老师每讲一道题目时,林一就在小声说“好简单好简单”,想看看周小栀会不会来问他,结果嘻嘻哈哈了一堂物理课下来,周小栀正襟危坐,没有理他,林一觉得好无趣,于是开始偷偷和前后桌聊起来。就这样的两个人,僵持了好多天,到了六月四号最后一天在教室的早上,班主任交待了一些惯常的考试须知,然后看着大家,笑了笑,轻声说:“放学了,——你们走吧。祝你们好运。”林一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人前想和周小栀说说话,周小栀没有理他,站了起来和他前桌拥抱了一下,然后拿起地上的足球和隔壁班的孔鲤踢球去了。林一看在眼里,什么都没说,径自走开。大概是高中毕业后的第一次谢师宴,林一和周小栀坐在不同的桌子上,大概二十多天没有说一句话,其他同学都不知道,到了敬酒的时候周小栀拿着酒杯到他们桌上,一一去敬,轮到林一时,愣了一下,然后举起酒杯,林一也没说什么,倒满了酒,一饮而尽,两个人相视一笑。等酒席散了去KTV,林一和周小栀畅谈了起来,高中同学之间本就没什么深仇大恨,何况是同桌之间的小矛盾?只是他二人都没有提及这段时间的冷战罢了。后来的四年他们没有再闹过矛盾,其实也不会了,一年也就见个几次了,其他好多同学都见不着了。四年后大学也毕业了,周小栀和林一在网上感慨时间好快,然后开始细数高中发生的很多事,想到那些参与进来的人们,谈到这四年来做了哪些,虽然其实很多已经在平时的网上交流中说过了,谈到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可是话题总是一步步回到高中时代,回到憨态可掬的数学老师,回到隔壁班的女孩,回到那些前后桌朋友,最后回到七年前。这时时光机上写下这样的字样:“日,开学前一天。”屏幕上出现“同桌的你”字样,影片正式开始。1夏天的余味还在,军训带来的疲乏却已经消散,八月三十号是新入学的一天,林一就是这新生中的一员。脸上还有些稚嫩,嘴角学着电视上的明星的冷酷表情,手勾着裤口,按照校门口公告板上的教室分布走得教室门口。林一被分在了强化班,走进门,讲台上是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林一心想这就是班主任了吧,再一瞥也是笑了,原来这班主任他认识,叫倪黎,其貌不扬,又黑又胖,是军训时带他们连的,想到军训时他就调侃过倪黎,说他一定经常罚站,所以都“晒黑”了,于是点头笑了一下就找了个位置坐下。当时他没有想到,未来三年里这个男子和他会产生什么样的“交锋”。由于是随意坐,林一又是那种一会合群一会不合群的人,因此找了个空位置趴了下来。这时感觉背后有人推了一把,林一抬头望去,一个瘦瘦的眼镜男试图坐进他旁边的位置,林一点了点头,身子往前倾了一下让那个人通过。当时他也没有想到,未来三年里这个动作会时不时出现。慢慢教室里吵闹了起来,大概因为人来齐了,倪黎开始说话:“大家好,我叫倪黎,是你们的班主任,教数学,我们这个班……”无非是一些交代性质的话,这时眼镜男和林一也交谈起来:“我叫周小栀,何炅那个《栀子花开》的‘栀’,你叫啥?”林一心里鄙夷了一下,怎么这么女性化的名字,但没开口,只是回答说:“我叫林一,‘一二三四’的‘一’。”高中第一天,聊的无非是“你叫什么”、“你中考考了多少”、“你初中哪个学校”之类的套话,因为林一也知道了,周小栀在他初中隔壁班,他俩都是知乎初中直升知乎高中的,聊着聊着班主任喊人去取了书。2高一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很多都已经忘了,有些并将永远记得,林一将周小栀的名字改成周晓之,说这样听起来男性化一点,周小栀也拆了林一的名字,喊林一作“三峰生”,取自“三分(之一)森”的谐音。有时也玩对联,其实就是随手拿一句话,对方写出看上去对仗的东西。什么都扯,越扯越多,慢慢发现彼此的性格很像,都是特别无聊想找点事儿干的人,因此在互相调侃几日后,就开始去撩拨周围人。先遭殃的是坐在他们前桌的肖梦刀,高中时候周小栀的英语很好,林一的数理也很棒,而肖梦刀则属于什么都不会的那种,每当周小栀和林一早早把作业写好,看到肖梦刀在抓耳挠腮时,他俩就开始互相对问:“林一啊,你看这道题,怎么做啊?是要先把角化成弧度,再算周期,还是怎么办?”另一个一般是这样:“哎呀,你怎么这么笨,这种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不教你。”然后这俩人就趴在桌上窃笑。这时肖梦刀就低着头不说话了,但肖梦刀个子蛮高,喜欢打篮球,有时在课间喜欢去勾教室后门的窗户,有天下课,他站在教室里面,突然大吼一声:“大家停一停,看我跳那个窗户!”说完便开始借力奔跑,单手托起,结果在众人的眼光中滑溜溜地没有碰到,这时大家轰然一笑,又继续埋头,但这件事被林一和周小栀嘲笑了好久。但高中生活毕竟和初中不一样,高中时大家忙着学习,初中时玩乐比较多,所以每每晚自习,林一都会趴在桌上在想,要是回到初中该有多好,他好想那批初中同学。他不知道的是,几年后到了大学,他也会这样想他的高中同学。3林一和周小栀有时很默契。比如有次课上,老师在讲天气,于是拿出手机拨打了天气预报的电话,开了外放举了起来,这时林一和周小栀异口同声:“自由女神。”然后他俩也都愣住了,相互看了一眼,埋头在课桌下头狂笑。青春的笑点就是很低。但林一和周小栀也会吵架,有天周末,周小栀从别人那儿学到了一个木马编程,发给了林一,林一打开一看,出现的是“快输入【周小栀是超级超级超级大帅哥】,否则二十秒内电脑自动关机”的要求,当时以为是闹着玩没有理睬,过了二十秒真的自动关机了,林一生气了,开机后第一件事就是骂周小栀一通,然后删了QQ。青春的怒火来得快去得快。有时他们还去找孔鲤玩,孔鲤是隔壁班的,数理成绩一直压林一一头,比周小栀好很多,所以周小栀无所谓而林一会嫉妒他。孔鲤的好朋友同桌叫涂斗,是个大胖子,每天抄孔鲤的作业,然后孔鲤上课睡觉涂斗帮他盯着老师。孔鲤以前和林一一个班,因此他们四个也玩了起来。涂斗喜欢项楠,项楠也喜欢涂斗,所以也加进来这个圈子,后来项楠成了周小栀的姐姐。4很快就到了高一下学期,不温不火的高一就要过去,同学间彼此算熟悉却还没那么熟悉,而却要文理分班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哪怕以后还在同一个学校,可能就一直没有再见过面了;也不知道的是,可能在这个班上玩得不算很好的同学,到了高二、高三,再到未来的那么多年,一直是朋友。比如石统,说实话,在高一班上和林一、周小栀玩得并不好,但分班之后却坐在了他俩的前头,彼此之间也玩开了;而马行空过去坐他俩后头,经常上课闹着玩,虽然分班后还有些联系,却渐渐彼此有了新的交际圈,后来再也没有联系过了。至于李文超、方无应这些本就没多少交情的,自然到得后来,只会在朋友间的偶尔提起中,想到有过这么一个人,然后借此想到过去的高中第一年,凭此缅怀一番,仅此而已。但真的到了分班这一天时,班级的气氛还是有些异样的。那是一个星期天早上,分好后的班级名单在十点出台,贴在校门口的公告板上——一年前的林一就是在那块板上看到自己分得的班级的,然而很早就有人守在那前头等待,不安分的情绪在班级蔓延着,虽然确定了文理科,但依旧不知道学校会不会将这些理科生分到几个理科班,彼此还会不会再见面。有的人开始写同学录,倪黎却在禁止着,但这种东西是禁不住的,也因而可以算是屡禁不止。这些同学录在以后的日子里的意义依旧是提醒着自己,自己的岁月中出现过这些人,而这些人就好像在大街上、在电影院,和自己擦肩而过,你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见到他,你也不知道可能你那么渴望也不一定见得到他们。但林一不一样,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林一,是一个不喜欢形式只追求心理状态的人,所以他一直没有去做同学录,却也不排斥别人发了同学录给他填——然而他一定会写得特别有特色。回到故事叙述,十点到了,刘炀作为班上最活跃的人,赶紧跑了过来对班级喊:“班级分布出来了,物化的还在一个班,物生、史政、史地还有艺术的也都在一个班!”班上很多人忐忑的心悬了下来,由于东西早都收拾好了,大家也因此开始准备搬运东西往新教室进发。林一趴在窗台,对身旁的雷小羽说:“我有电动车,待会我把我俩书全放车上,我们一起搬运过去吧。”他懒得慢慢搬书了,太重,所以想法子讨巧。到了新班级,林一先坐了下来,当时他和周小栀感情还没有好到必须还要做同桌的地步,所以和雷小羽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周小栀走了进来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找了个远远的位置坐了下来。又过了好一会,吴桐紫跑了进来,对着雷小羽就吼了起来:“雷小羽!为什么不和我同桌了!?”林一看着这对原来的同桌,略微苦笑,又懒得搬书,索性趴了下来,后来过了好久身边没人来,抬头看去周小栀也还没同桌,便朝他招了招手,示意想他过来,周小栀犹豫了一下,把课桌搬了过来。于是他们又同桌了。5高二时期的班主任还是倪黎,林一这时的数学成绩已经好到可以秒杀很多同学了,所以在课上对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的倪黎并不是那么尊重,经常拿他开涮。直到很多年以后偶尔想起,林一才开始后悔当初的年少轻狂,但毕竟是过去的记忆了。比如有天自习课,林一和周小栀在小声说话,倪黎走到窗口眼瞅见他俩在说话,面带冷笑准备走进去,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有点惊慌,但林一看到了,故意依旧在说话,周小栀朝他使眼色也没用,估摸着倪黎走到了身边,林一突然开始背诵课文,时不时还问周小栀一句“我背得对不对”,倪黎在旁边脸色变了几次,最终憋出一句话:“背课文下课背。”然后无奈离开。再比如倪黎经常搜查班上同学偷偷看的小说书,前段时间许啸腾和岳藏达就被倪黎抓个正着,小说当场死掉。林一知道他的这个习性,又起了坏心思。他买来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偷偷揣到课桌里,等看到倪黎又站在窗口,便假装不知道,偷偷抽出课桌里的笔记本慢慢读,然后又佯装突然抬头看到倪黎,立刻将笔记本往课桌里塞。倪黎满心以为能抓到笔记本,于是快步走入教室径向林一,试图从他课桌里取出小说,林一也装着不给他抓的样子,直到最后倪黎取出的是笔记本时,整个脸上都红了起来,一句话没说丢下笔记本走开。很多年以后,每当同学聚会时,坐在林一身后的向学善、李超这一桌,都会“感激”林一,因为从林一多次耍了班主任以后,每当晚自习班主任在课间巡视,走到林一这一桌时都会立刻掉头,后头同学做了什么小动作,也不会被发现。当然这是因为林一的数学成绩很好,才那么“猖狂”,不过林一的数学成绩没有那么好,还是有几个人比他还好的,除了隔壁班的孔鲤外,本班上还有一个叫做方恩和胡德,当然这在下一个故事里了。6林一从高二开始创作小说。早在小学,他就开始广泛阅读,但一直没有动笔,这次动笔的契机很偶然——他和周小栀都不喜欢的一个女生米晓娜进了学生会。如果说米晓娜进了学生会还不足以让他俩生气的话,那么朱石业的“背叛”就直接导致了这次冲突。朱石业前段时间在竞争学生会会长,林一和周小栀给他投了票,并得到了“等我做了会长就让你俩进学生会”的承诺,可是等到朱石业真正做了会长后,却带班上他们不喜欢的米晓娜进了学生会,这让他二人很恼火。高中的矛盾就是这么容易产生,“绝交”也那么容易说出口,而林一更是动笔写起了小说。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高中生的积累少,不可能写太深刻,只会是隐喻类的调侃,比如邪恶势力便是“血嗜会”,会长取了朱石业的谐音,叫做“组诗耶”,而对抗这个会长的便是以解台甫为首的一群正义人士。故事确实没多大意思,写着写着就涉黄了,因为高中生的掌控力不可能太高。但它的意义却是非凡的,那是林一第一次动笔写小说,也从此开启了一扇大门。很快,他们和朱石业的关系缓和了,也一起玩耍踢球,但林一开始“马不停蹄”,先后创作了很多小说,武侠、玄幻、推理、言情,虽然都很幼稚。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林一在家里无意中翻到那些用来写小说的错题集,忽然就回到了高中时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读起了过去的那些故事,更是回忆起了那些年代,那个上课偷偷写、晚自习偷偷写,课间非要让周围的同学来阅读的情景。这个下午被林一记了下来,晚上发到了朋友圈,很快就有人回复了,宋昌盛说起林一把一堆蹩脚的小说拿给他,直到写了一篇他也啧啧称叹的小说,而狄习栾也很快回复,是啊,我还记得那篇《简单》。林一刷着朋友圈,忽然就呆住了,这篇《简单》,是他高中最满意的一个短篇小说,也是他创作历史上重要的一篇。因为终于没有用同学生活中的梗,没有刻意搞笑,没有刻意拔高,只是简简单单讲了一个故事。他甚至记得那天刚写完,身边人都不断称赞的神情,慢慢高中的记忆和写作的乐趣渗透了,故事的主人公林一继续开始回忆。——————(分割线)谢邀。不用联系时代、不用写堕胎,甚至不用爱情,不用许多人追一个女孩。因为同桌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会有摩擦,也会有“共谋”。真的让我拍《同桌的你》,我就啥都不要,就写一对同桌三年的故事,从认识,到摩擦,到最后毕业,一气呵成。为什么很多青春片豆瓣评分低?为什么《青春派》评分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评分高。我想,答案就在这里。—————(分割线)每过一百赞多一段故事。评论区要求出现名字的朋友,均在本答案中做了龙套。
来晚了,今天才看到这题。单就从编剧角度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一,
主题青春片,应该是热血和少年才对。不管如何定义青春,这类电影一般都应该是这样的走向:1 一帮少年/少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音乐学院,他们在学校中非常用功,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困难。在刻苦练习的同时,他们又在经历靠近梦想和爱情的磨练。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得不作出艰难的选择。《名扬四海》2 一位少年,因为喜欢游泳课的女老师,参加了老师组织的男子花样游泳队。和他一起加入的另外四个人也都并非真心喜欢花样游泳。在女老师回家待产后,花样游泳队面临解散。但是,在对抗篮球队的过程中,五个男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情,不服输的他们下定决心,为了老师,也为了自己的伙伴,一定要在校园祭里表演花样游泳,哪怕他们连可供训练的泳池都没有。《五个扑水的少年》这类青春片电影,并不一定是励志电影,因为在青春片中,最后的成功与否都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和伙伴们一起做热血的事情,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以及成长。这TM的才叫青春。左耳的预告里反复播放着“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这句话我真的真的无法苟同。至少那并不是我的青春。二,
内容不光是青春片,即使是范围扩大到国产爱情片,内容也大部分都无病神印,如同嚼蜡。当国产青春片讲到爱情的模样,男女主角除了公交车上拉手,骑着自行车笑得花枝乱颤,坐在大树下面背对背看书,第一次去开房很紧张,基本也就不剩下什么了。然而好的爱情故事,是贴近现实,又充满戏剧的:1 一个傻boy,喜欢上一个姑娘,他可以躲在厕所里,在墙壁上挖一个小洞,偷看姑娘跳舞。而那个姑娘更是生猛,明明知道有人在偷看,却还故意脱下了自己的裙子。《美国往事》2 一个傻boy,暗恋一个少女,他骑着单车走下坡,经过少女的时候,将一个牛皮纸袋子套在少女的头上,然后很开心的,飞快地骑走了。《情书》这类电影,讲到青春期的爱情时,充满了细节。即使你没有遇到过套你牛皮纸袋的男生,你也一定能够感受到,最单纯,孩子气的喜欢。你回忆起自己青春期的爱情,那里满是这类破朔迷离的小细节。那是在大家都还不会将爱情物质化,理性化,条件化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真心。那是一个男生对女生的单纯与稚嫩,而不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手到擒来和见招拆招。内容是靠细节来充实的,而这些所谓的中国青春片的编剧导演们,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对感情的捕捉。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青春,就匆匆忙忙拍摄出一部有一部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消耗完了观众对“青春”二字的期待。--- “也许算不上什么行李,不过任何人的双臂中都抱着些珍贵的东西。但是拥有的时候拥有不会留意到。注意到那份沉重,却是在一切都从手中悄然滑落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次的反复想着,那种玩意再也不会拥有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背起来。也许索性全部抛弃被比较轻松,可无论如何还是不那样做。因为没有那些家伙的话,旅途将多么无趣啊。”《银魂》我想这才是对青春,对伙伴,对自己的少年心,最好的诠释。而国产青春片,没有做到以上任何一点。---- 另,残酷,叛逆青春系列(比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并未列入讨论,因为近几年国产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残酷青春电影做横向比较,暂不细说。 关于残酷青春的主题,我在另一个问题里答过。“我想飞,但现实的引力太重”
因为那不是我们的青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好声音 李安好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