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争议》中<疏>指的是什么

海内不传的《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新近由人文社影印出版
《南宋刊單疏本毛詩正義》
唐 孔颖达 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月初版
特约编辑:乔秀岩
责任编辑:宋& 红
装帧:16开精装+护封+腰封
总页码:6+521页
定价:160元
印数:1—2000册
原刊本收藏者: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
《毛詩正義》現存版本,以日本藏宋刊單疏本爲最優,其餘諸本均從單疏本衍生。蓋諸經義疏經北宋朝廷校訂,即有所謂單疏刻本,成爲後來所有注疏刻本的祖本。然諸經單疏北宋刊本,至今無一部流傳,而《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公羊》、《爾雅》六經有南宋覆刻本傳世;《儀禮》單疏南宋刊原本已經散佚,僅存清代覆刻本。在此七經中,《尚書》、《儀禮》、《禮記》、《公羊》、《爾雅》五經,有《四部叢刊續編、三編》、《古逸叢書續編》等影印本,《周易》有三十年代傅增湘影印本及臺灣重印本;唯獨《毛詩》,自一九三六年日本東方文化學院影印之後,多年未得重印,以致國內學者很少利用。
南宋刊單疏本《毛詩正義》國內已經不傳,我們徵得原書收藏者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的同意,據影印本做四拼一高清影印,并增附四種《毛詩正義》古抄殘卷,讓讀者飽覽秘笈。這是本社繼《日本足利學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選》、《舊京書影》之後,從東瀛載回的第三種珍貴漢籍,現精心編輯,呈獻給讀者。
&&&&&&&&&&&&&&&&&&&&&&&&&&&&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
二〇一一年十月
——上文是本人捉刀,以“人文社编辑部”名义撰写的《出版说明》,忝为责任编辑,撰写书前书后的说明文字是必修的一课。能亲手将海内不传的古籍珍本、孤本引进回国,推介给学界,是一件很幸福、很愉快的事情,继推出《日本足利學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選》、《舊京書影》两书之后,俺已幸福、愉快了第三回,不管有没有分到年终奖金。在此过程中,得到日籍畏友乔秀岩先生的全力支持,谨此表达由衷的敬意与谢忱。
下面博几张新书图片,以飧博友:
右图是原刊本书影,非常漂亮。新近得知日本已经推出《毛诗正义》的全彩印本了,只是价钱会令人咋舌(后来听说他们不销售,只作为贵重礼品赠送有关人士),而且没有目录和书眉,所以只适合收藏与欣赏,并不怎样方便阅读和使用。我们可是为全书加了篇名目录的。
这是在书眉标注了篇名索引的四拼一影印本正文。书眉还刻意在全书顺序页码的上方加标了正文的初始页码和卷次。全书版式也是由本责编设计的。&
这是附在南宋刊本正文之后的《毛诗正义》古抄本残卷之一,写在“神歌抄”的背面,共有十四页图版,国立博物馆收藏,我们可是付费使用的哦。付了三万日元使用许可费,折合人民币2560元,现在读者花160元把整本书买下来,绝对合算啊!
本书总共附录了四种古抄本残卷,大致把存世的《毛诗正义》古抄本残卷都收齐了。
《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护封展开图。由我的好友人文社美编何婷设计。她提供了三四种方案让我们选择,特约编辑乔秀岩选了现在的这一种。我与美编又一同做了颜色深浅、文字摆放等细节上的调整与完善。护封用的是白色特种纸,加印底色后将“毛诗正义”等白色信息凸显出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落款下面是个烫了红金的社章,很提神;左侧纵向使用的腰封,完整拼接了本书附录中写在“神歌抄”背面的《毛诗正义》古抄本残卷,把腰封拿下来可以单独欣赏与收藏,最好压在书桌玻璃板下面,很好看。——这是本人的设计,权作一份“首印纪念”,以后重印时可能就不加这个腰封了,收藏要趁早啊!
这是护封下面的二层封面,纸板、特种纸硬精装,烫金文字,封底还有一个压凹的人文社社章,沉静,典雅。
封面的几个部分结合得很完美,每一处细节都很精致,是何婷美编的神来之笔,我很喜欢。谢谢何婷!
本人今年五月将要退休还家,此书算是俺编辑生涯的曲终奏雅吧。
——希望读者朋友能够捧场。
相关链接:
再述影印《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的细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
主要创作者 赵国毛苌
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东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
今本《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诗经》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经孔子删定,并教习弟 子,后大行天下,流传于世。不可否认,《诗经》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而其之所以能够流传今日,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书·艺文志》、东汉郑玄《诗谱》、《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五经正义》等书记载:至战国初期,研究讲习《诗》者,有齐人辗固、鲁人审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毛亨著有《毛诗正义》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毛亨将《毛诗正义》传授给毛苌(据现在有关学者考证推断,毛亨与毛苌为叔侄关系)。三国时期吴人陆机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孔子授卜商,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子授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卿授鲁人毛亨,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而唐代陆德明著的《经典释文序》中有不同记 载:&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大毛公,毛公为《诗诂训传》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综合史书、方志、文物、古籍、传说等方面的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在河间的儒家学者中,毛苌以研究《诗经》最为著名,并被刘德授予经学博士。毛苌所讲的《诗经》,世称&毛诗&。自东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学毛诗者渐盛,其他三家先后失传,现在读到的《诗经》,即是由毛亨、毛苌流传下来的。
毛诗创始人
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其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为官学;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毛诗训诂简明,很少神学迷信内容,未被立为官学,只能在民间传授。东汉时受到重视,允许在朝廷公开传授。东汉末年兼通今古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作《毛诗传笺》,主要为毛氏《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败。《隋书·经籍志》说:&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总集(或谓乐歌选集),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编定成书到如今,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与鲁诗、韩诗、齐诗相比,毛诗后来居上,盛行于世,而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是&毛诗&。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毛诗对《诗经》中各篇均有小序,简述了诗的主题、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门任务,到汉末大儒郑玄时,以史证诗得到了更详密的发展。他按照《诗经》的国别和篇次,系统地符合史料,编成了《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都确定了时代,又作《毛诗笺》,更多地发挥了作为各篇的诗的背景和历史。在《关雎》的小序下面,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较全面地论述了诗歌的性质特点、产生情况、社会作用、内容特色、体裁、和表现手法等问题,称为《诗大序》。《大序》主要说明了诗的教化作用,&言在诗外&,强调&美刺&。这种作用的指导下,便要求诗必须温柔敦厚、含蓄婉转、&发乎情而止乎礼义&。《毛诗序》的作者是谁?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大序》托名子夏,但说不定谁作的;《小序》则被认为是大、小毛公作的。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谓小毛公。&孔子是否删诗尚未可,序说的作者恐怕也不是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许多学人探讨后指出,《毛诗序》中保留了先秦旧说,可能的作者也许包括孔子、卜商、荀子、孟子甚至是诗人自己;也许还包括后来汉儒(譬如毛亨、马融、贾逵、卫宏)的撰作。范晔《后汉书·儒林传》云:&卫宏作毛诗序&,后《隋书·经籍志》又修订说是卫宏和其他汉儒将卜商、毛亨之作加以补充润益而成。虽然后人对卫宏所作之序是否此《毛诗序》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毛诗序》中某些方面有对先秦旧说的补充和发展,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所以把《毛诗序》看成是从先秦到汉代儒家诗论的总结大抵不差。 两千多年来,对《毛诗序》的态度有褒有贬,尊《序》与废《序》长期斗争,对其作者和总体评价聚讼纷纭。古代的废尊之争,不外乎都是以一个封建经学学派去反对另一个经学学派,以一种封建经说去代替另一种封建经说。现代以来关于褒贬《毛诗序》的意见,大约分为几个阶段。首先,&五四&运动之后,反对批判《毛诗序》的思想潮流主张以民主科学的思想,依据《诗经》文本和时代背景来探求诗的本义,并且因为《毛诗序》是汉学封建义疏的中心而大举讨伐,列举了《毛诗序》比附书史、穿凿附会、妄生美刺、随文生义、宣扬封建礼教等等弊端,在当时乃至如今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50年代后认为不存在尊或废和信从哪一派题解的问题,汉学、宋学、新汉学、乃至&独立思考&派等等诸家诗说题解都不同程度地为宣扬封建教化而曲解诗义。新时期以来,人们基本上肯定了《毛诗序》是古代《诗经》题解中较为系统、完整而且保留先秦古说较多的一种序说,优于汉代流传的各家题解;而且其保留的古序,距离《诗经》的时代最近,其中不少言中诗歌的宗旨、创作背景和作诗缘起。所以,今人大多认为应该持无所尊、无所废,一一考察和辨析,从其是而黜其非,以期用科学的态度求得诗经的本义。
何谓&毛诗&?毛诗的出典大约最早始于《汉书》的记载。《汉书·艺文志》有《毛诗》二十九卷,《》三十卷,但著作者名都只称毛公,不称名字。《后汉书·儒林传》说是赵国人毛长传《诗 毛诗二十卷经》,所以称作&毛诗&。《儒林传》中&长&字也没有草字头。《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玄)笺,于是《诗经》的&传&便开始称为毛苌所作。不过,郑玄的《诗谱》又有一种新的说法,以为鲁国人大毛公为《诗经》作训诂传,在其家族中内部传授,汉河间献王得到了这个训诂传《诗经》的本子,而贡献给汉朝天子。汉廷觉得这个本子很好,很重要,便因此授予小毛公以博士职位,专门负责《毛诗》的研究和传授工作。陆机《毛诗草木虫鱼疏》也是这样叙述的:孔子删《诗》,然后传给弟子卜商,卜商做了一个序,大约就是现在的《毛诗序》,然后将《诗经》传授给鲁国人曾申,曾申后又传授给魏国人李克,李克又传回鲁国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授给根牟子,根牟子传授给赵国人荀卿,荀卿就是那个叫荀子的儒家大学者,他又将《诗经》传给鲁国人毛亨,毛亨作训诂传,然后传给赵国人毛苌。当时人称毛亨为大毛公,称毛苌为小毛公。如果这些叙述可靠的话,那么作《诗经》传的人应当是毛亨,而非赵国人毛苌。孔颖达《毛诗正义》也认同毛亨是《诗经》传的作者,但所以称毛诗却是因缘于小毛公。所以《隋书·经籍志》所称&汉河间太守毛苌传&者的说法是错误的。由于各种记载的不同,而往往含有疑莫能名的错误发生,究竟谁是《毛诗》传的作者,各执一词,聚讼纷起。不过对于读者来说,《毛诗》的传注者是谁都是小枝末节,无足轻重,不值得花过多精力来求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的。但后来《毛诗》的笺注者汉末的郑玄对于《毛诗》的流行却有着不可磨灭的成绩。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提要》说:&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郑玄《》说:&诗宗毛义为主,毛义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郑玄的《六艺论》现在已经佚失,这些话是根据孔颖达《毛诗正义》所引出的。这就是说,郑玄是根据毛传作的笺注,是在传旁加以标识未完成的,其实是相当于现在所讲的读书笔记,这个读书笔记逐一做出,比较详细,对于《毛诗》的发明不少。自从郑玄的《毛诗笺》问世,其余齐、鲁、韩三家所传的《诗经》本子就全部自动废止。所以说郑玄对《毛诗》的贡献非常大。但对其他三家《诗经》本子的打击却是破坏性的、毁灭性的,对于文化来说,其实是一种灾难。现在所能见到的就是这个三百篇的《诗经》就是毛公所传的本子,独此一家,别无选择,别无比较。这里又提出一个《诗经》的三家问题。中学或大学时,很少涉及这些东西,以为《诗经》一开始就是这个定本,但翻开源头却突然发现至少还有三家曾经与这个定本做过竞争的,只是当时郑玄的势力太大,而使其他三家归于湮灭了。
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后人称为《毛诗序》。《毛诗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其主要观点如下: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这与先秦时代就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不仅如此,《毛诗序》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以说袭自《荀子·乐论》或《礼记·乐记》。可知,序文的诗论中还留着许多乐论的因素,是因为它仍然是基于诗与乐的紧密相关性来认识诗的本质的。正因如此,《毛诗序》才汲取了乐论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的必要补充。如果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整个发展史,就会意识到这一补充是多么有意义。其次,《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之说。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再次,序文提出的&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刨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文中提出&主文而&,要求诗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讽谏的目的,这显然是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另一种表述。不过,这一要求与艺术创作要求委婉含蓄却有相通之处。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指出诗歌的抒情特征时,更进一步要求情感抒发严格接受儒家道德教义的规范。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总之,《诗大序》不仅仅是一种总结,对后来文学观念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很复杂,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毕竟构成了儒家诗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始人毛公,西汉赵地(今河北南部)人。一说,毛公即毛□。一说,大毛公是毛亨,小毛公是毛□。毛公研习《诗经》,是河间献王的博士。河南献王喜学好古,多方搜求古籍,书籍多得几乎与汉朝中央相等。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古文本:《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按:《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一篇是《诗经》的基调。古人当初收集《诗经》时未必第一篇就是《关雎》,但经孔子整理之后,第一篇肯定就是这一首了。《关雎》用的是&六义&中的&兴&的手法。所谓&兴&,就是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其实也就是个引子,与所要歌咏的内容有某种形式的相似或联系。这种手法与宋代的话本小说前面有个&楔子&的形式非常相似,话本小说的&楔子&也是借用前代某个人或事而引起所要叙述的故事。这样的写作方式既委婉而又有深意,一般写作者要到较高的程度才能兴起得好。《诗经》是春秋战国以前贵族子弟所必须学的内容,它有关于天下的道德风化,有关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开篇不得不作为纲领性的东西以起到风励后世的作用。所以《毛诗序》解释《关雎》的第一句就是:《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歌咏的是后妃的美德,是风化的开始。这个后妃指的是周文王的妃子。这首诗属于国风《周南》一之一,即《周南》这一辑的第一篇。&风&,是民俗歌谣的总称。为什么叫风?孔颖达作《毛诗正义》的解释是这《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反映当时诸侯国的政教情况,是自下而上的。朱熹在《诗经集传》里作的解释微有不同,他将风当作从上而下的工具以风化天下,天下广被国王的教化而发出动人的声音。总起来都无非是民间的心声,足以动物感人。朱熹说: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朱熹所讲风自上而下,这是很勉强的。因为风相当于民俗歌谣,自然是出自民间男女百姓自由的吟唱,而非由上面的提倡,民间才会有这自由国风的歌咏。当然,如果从另一面说,天子的政教自上而下,施之于民,有好有坏,有强有弱,自然会给民众带来或好或坏、或强或弱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渗入其歌咏之中,不自觉地从歌唱之言辞中表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风的教化是自上而下的也没有大错。但国风的内容有很大部分是男女情爱的歌咏,那是一时一地发自男女心间的真情表白,一般情况下应当与天子的教化关系不是很大,所以朱熹的解释自然有些牵强。但朱熹后面讲的内容却大致反映了当时《诗经》收集的事实,即民间的疾苦、政教的好坏,当时的天子自然也要了解,怎样了解?除了地方官员的报告,这往往不是很客观,而最能客观自然反映民间心声的恐怕就是民俗歌谣了。大约当时的天子,如周武王之类都是明白智慧的帝王,于是要求下面的诸侯搜集民俗歌谣,然后往上贡献给天子。当时诸侯肯定是将歌谣连歌唱者一起贡献给天子的,所以天子能够亲自听到那些情真意切的民间歌咏,既能由此发现人民的工作、生活情况,发现各地的民情风尚,发现自己的政治所引起的得失,或者由此而对政策进行某些调整和修改,又能由民歌美妙的旋律而得到审美的享受,怡情养性,自然也是十分愉快的事。所贡献的民俗歌谣中,自然有温文尔雅类型的,有激烈尖锐类型的,有男女欢愉类型的,有怨偶愁苦类型的,等等,对于天子来说,自然有整理的必要,有些是十分刺耳的,肯定是要不得的,有些声调非常悦耳动听,自然要保留下来,随时调来赏鉴,于是便必须由乐官来做这个工作。乐官自然秉承天子的意志,来对这些国家贡献上来的民歌进行适当的整理删削。因此便有了这国风的结集。古人的政治精神是以道德的风化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而道德的起始自然是与个人的行为品性相关的。天子要以德治理天下,自然表率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行为品性首先表现在家庭,家庭除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最贴身的就是夫妇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家庭是以夫妇的形式而存在的。夫妇是人伦之始,没有夫妇的形式就不会有家庭的组织。稳固的家庭组织是稳固的社会所必须的条件。有了稳固 的家庭才会有稳固的社会形态,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家庭是很少使用的单位,一旦有了文明的积累,家庭单位的重要性就日益突出了。中国的文明从唐虞五帝时代开始进化到夏商周,文明已经是非常发达了。当时的统治者认识到家庭的重要,因此特别注重家庭道德关系的建设。所以在官方的教化工具《诗经》中,他们特别要将《关雎》摆在第一篇的位置上,是因为这首诗可以风化天下而使各地的人民以后妃之德为榜样,摆正夫妇之间的关系,而达到巩固社会形态的目的。所以毛诗序所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用之乡人,用之邦国,就是说这种道德形式对于乡下的老百姓和城邦国家的人民都是适用的。古人提倡三从四德观,大约从父系社会开始就着意提倡了。这首《关雎》诗,依照孔颖达和朱熹等古人官方的观点,是有意教化的作用,可以反映古人从汉以至唐宋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是如何的一种状态。那就是刻意的要求人民的生活政治化、人民的精神驯养化,以一种稳固的家庭关系维持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状态。事实上,《诗经》的编纂并未如毛诗序所强调的那样有过分多的政治教化精神,虽然它确实是与政治相关的,与政教的精神相关的。
毛诗故训传
中国研究《诗经》的著作。简称《毛传》,30卷。其作者和传授渊源,自汉迄唐,诸说不一。现代一般根据郑玄的《诗谱》和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定为鲁人毛亨 (大毛公)所作。《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 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又进一步疏解《毛传》、《 郑笺 》而作《 毛诗正义》,遂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地位不断提高。但毛亨解诗,常以封建伦理观点歪曲诗的主旨,语多附会,不足凭信。通行版本有《十三经注疏》等。
毛诗传笺通释
论诗宗旨,标榜&汉学&,以《诗序》为准,疏通《传》、《笺》,辨正《郑笺》不同于《毛传》的各种解释,以申毛纠郑;偶有与毛、郑相违者,则必言之有据。其诠释诗句,也参考三家,辨其异同,而且能够概括全书,说明同类义例;在文字声韵方面,以古音古义来纠正讹误,又以双声叠韵原理等来指明通假。有很多说解,能纠《毛传》、《郑笺》及《毛诗正义》的失误。如《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句,马氏据《说文》释&央、旁同义&,说&诗多以中为语词&,&水中央&犹言&水之旁&,与下二章&水中坻&&水中&同义,纠正了《毛诗正义》&中央&二字连读的错误又如《邶风·静女》&爱而不见&句,毛、郑对&爱&字都按本义解,马氏以为爱即&&或&&的假借字,即&隐蔽&之意。此外,驳正宋元以来诸儒臆说甚多,对朱熹《诗集传》也多贬抑。全书着力于文字、声韵、名物、制度的考证,而对于诗篇的文学意义,则很少论及,其疏释也有沿袭《传》、《笺》失误之处,但仍不愧为清代乾隆、嘉庆以后&汉学&派《诗经》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毛诗传笺通释》有广雅书局刊本和1929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毛诗大序》的主要内容则是宣扬封建教化的观点。它在阐释&风&的涵义时,似乎能从两方面考虑问题,实则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说教:&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就是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可以利用文艺影响对方,满足各自的要求。但它认为&上以风化下&是无条件的,这是文艺的主要作用。……相反,《毛诗大序》认为&下以风刺上&是有条件的。首先就得注意态度。所谓谲谏,按照郑玄的解释,即&咏歌依违不直谏&。被统治者若要发表某种意见,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必须委婉曲折,不得径直显露。但它还怕有些横暴而短见的统治者连这样的意见也不能听取,无从了解下情,故而又提出了&言之者无罪&的要求,藉安言者之心。这种意见和诗教说的精神是一致的。《礼记·经解》篇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这些都是&下以风刺上&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唐贞观十六年 (642),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孔颖达(574~648),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等职。其时撰《五经正义》,孔颖达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受命主持其事,诸儒分治一经。《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传&&笺&被称为&注&,&正义&被称为&疏&,合称《毛诗注疏》。《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此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于《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等,但其书遵循&&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毛诗正义》通行的有《十三经注疏》本,以阮元所刻为佳,书后附阮元的《毛诗校勘记》。
周南召南邶风墉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逑:(隹隹)之借字,(隹隹),双鸟之意荇菜:水草名寤:睡醒,寐:睡眠芼:音帽,有选择之意2.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歝。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葛:植物名。覃:借作藤濩:音获,煮絺:音吃,细葛布绤:音戏,粗葛布歝:音译,厌3.卷耳采采卷耳,不盈。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矣,云何吁矣! 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寘:同置陟:登高虺隤:音,疲惫櫑:酒尊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兕觥:音四公,犀牛角制的大酒杯砠: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瘏:音途,疲病痡:音扑,义同瘏4.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系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樛:乔木的树枝下垂藟:音垒,葛类福履:福禄也5.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螽:蝈蝈。诜诜:音申,多也薨薨:音轰,形容螽的齐鸣蛰:音知,和集也6.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①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夭夭:木少盛貌于归:指姑娘出嫁①文:贲加草头,音坟,果实将熟的样子7.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罝:音居,网椓:守卫之武士逵:音魁,四通八达的大道仇:通逑8.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芣苡:音浮以,车前子袺:音洁,用衣襟兜东西襭:音协,把衣襟角系上兜东西9.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楚:荆也蒌:蒌蒿10.汝①遵彼汝①,伐其;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①,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然如毁,父母孔迩。①:土贲,河堤汝:汝河,源出河南省惄:音逆,忧愁条:山楸树赪:音成,浅红色。尾:音以毁:如火焚一样。孔:甚。迩:近11.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振振:仁厚的样子定:额心
诗经·国风·召南
1.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维:发语词。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百两御之:用百两大车迎娶她2.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蘩:水草名。沚:音止,水中沙洲被:音皮,古代妇女发式。僮僮:高而蓬松祁祁:众多3.草虫喓喓草虫,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喓:音要,虫鸣。草虫:一种能叫蝗虫趯:音梯,昆虫跳跃之状仲春采蕨,正是男女求爱季节惙惙:音戳,愁苦的样子4.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苹:水草名行潦:水流。潦:音涝筥:音举,圆形的筐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锜:音奇,有足锅。釜:无足锅尸:主持祭祀之事。齐:音斋,斋之省借5.甘棠甘棠,勿伐,召伯所茇。 ,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召伯所说。甘棠:杜梨,枝干高大,常植于社前蔽芾:芾音费,浓荫。召:音绍茇:音波,居6.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浥:音怡。厌浥:湿淋淋的女:汝,你墉:音拥,墙7.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革,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紽:音驼,丝结,丝钮食: 音四。委蛇:大摇大摆洋洋自得緎:音迂,同紽总:音宗,纽结8.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声也。雷:喻车声遑:闲暇9.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摽:古抛字迨:音代,同逮塈:乞的借字10.小星嚖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嚖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嚖:音慧,微光闪烁寔:音实,实裯:音仇,被单11.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12.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①也吠。麇:獐子樕:音诉,灌木帨:音税,佩巾。①:龙三撇,长毛狗13.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 曷不?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襛:音浓,衣饰颜色美丽唐棣:指车帷雝:音拥,和乐缗:合股丝绳,喻男女合婚14.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豝:音巴,小母猪驺虞:音邹于,古牧猎官豵:音纵,小母猪
诗经·国风·邶风
邶:音贝,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1.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微:非,不是鉴:镜子。茹:度,或含据:依靠愬:音诉,告诉愠:音运,怨恨觏:遭逢。闵:病痛,引申为谗言摽:捶,打2.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①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 ①以:讠尤,音怡,过错絺:音吃,细葛布绤:音戏,粗葛布3.燕燕燕,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p;差池:音词池,参差 颉:音结,上飞颃:音航,下飞仲氏:少女。任是姓。只:助词勖:音续,勉励4.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冒:覆。此句同照临下土畜:音序,养5.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终风且霾,,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中心:心中曀:音壹,阴云密布有风虺:音灰,同轰,形容雷声6.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孙子仲:卫国元帅爰:音元,何处契阔:聚散洵:久留7.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劬:音渠。劬劳:操劳薪:喻母爰:音元,何处睍睆:鸟鸣8.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不知德行?,何用不臧?诒:音怡,遗留曷:音何,何,何时忮:音至,害,嫉妒臧:音脏,安善9.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苦叶:枯叶济:水名。厉:带揭:提起衣裳弥:音弥,大水茫茫鷕:音咬,山鸡叫声雝:音拥,大雁叫声泮:音盼,封冻卬:音昂,我须:等待10.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无以下体?,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泾以渭浊,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不我能,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不售。 昔育恐,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黾:勉强为之畿:指门槛湜:音时,水清见底沚:音止,水洲梁:捕鱼水坝。笱:捕鱼竹笼慉:音序,爱悦洸:音光,动武打人塈:音系,怒也11.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发语词。微:黄昏12.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必有以也!,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①如充耳。旄丘:前高后低土丘,旄音冒诞:藤。节:长:篷松琐:小。尾:娓。流离:琉璃①:音又,华丽,茂盛13.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简:威武的样子俣:音玉,英威武的样子辔:音配,马缰龠:音月,古乐器隰:音席,低洼处14.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于祢,,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毖:泉水涌流。淇:淇水娈:美好的样子泲:水名干:地名遄:音专,疾速。臻:至肥:淝,卫国河流名须、漕:卫国的城邑15.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偏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偏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窭:音巨,艰窘一:都。埤:音皮,加给16.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滂。,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雨:音玉,动词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17.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爱:隐藏说怿:音月义,喜爱荑:音提,白茅,象征婚媾18.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不鲜。新台有洒,河水。 燕婉之求,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泚:音此,富丽。弥:大水茫茫籧篨:音渠除,喻人矮胖丑陋洒:高峻。浼:音美,河水涨满鸿:蛤蟆。离:附着戚施:短肩缩颈,丑陋不堪19.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诗经·国风·墉风
:音庸,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1.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彼,实维我仪。 之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髧:音旦,头发下垂状之:到。矢:誓。靡它:无他心慝:音特,忒之借,变故2.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茨:蒺藜冓:音够。中冓:宫中龌龊之事襄:除去束:捆走3.君子偕老君子偕老,。 ,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也; 玉之瑱也,象之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笄:簪。珈:饰玉象服:华丽的礼服如之何:奈之何玼:音此,花纹绚烂其之翟也:绣着山鸡的象服鬒:音诊,美发髢:音敌,假发瑱:音掭,耳坠揥:音替,剃发针瑳:音搓,同玼絺:音吃,细葛布绁袢:夏天穿的薄衫4.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唐:菟丝子沫:音媚,古地名,在卫国境内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孟姜:姓姜的大姑娘要:音邀,邀约。上宫:城角楼淇:淇水葑:音封,蔓5.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强强。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强:音疆奔奔、强强: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6.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也人,秉心塞渊,三千。 定:星宿名,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楚:楚丘,地名揆:音葵,测度虚:墟,指漕邑旧城之墟臧:好,善。零:落星言:晴焉说于桑田:指文公关心农桑騋:马来,马高七尺以上7.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其雨。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蝃蝀:虹,爱情与婚姻的象征在东:暮虹在东方出现隮:音记,升如:往。怀:欲,想无信:不固守那不合理的&贞信&8.相鼠,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鼠:一种老鼠止:耻之借9.干旄追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①,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在浚之城。素丝祝,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干旄:一种用山鸡羽装饰,以丝绳作流苏的彩旗纰:音匹,连缀。畀:给,予①:音于,同旄10.载驰,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①。陟彼阿丘,言采其芒。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卫侯:指已死的卫戴公申思:忧思。远:摆脱閟:音必,止芒:贝母草许人:许国的人们芃:音彭,茂盛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t br g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