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何谓共情能力力?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无论是在地铁里、火车上、飞机上,还是走进电影院、音乐厅、博物馆,都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我行我素,不考虑身边人的感受;有的孩子给同学、同伴起侮辱性、歧视性的绰号,动手打人的“小霸王”也随处可见,他们意识不到如此行为给对方带来的伤害;也有的孩子听不得一点批评,动不动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有的甚至在遇到一点挫折后选择轻生……凡此种种,都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社会情绪能力偏低的表现,需要学习“社会情感”。

  10月2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又在其公众号上开设了“社会情感学习”微信专栏,旨在帮助家长丰富对“社会情感学习”的认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使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据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了解,早在2013年,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合作开展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并在我国中西部11省的16个县区的500多所学校试点。实际上,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是青少年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场所。

  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欠缺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情感智商”即情商、情绪智力的概念,其包括五个方面——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近20多年来,学术界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兴起与发展。

Learning的缩写),它能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有效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社会情感欠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6岁的路宇(化名)跟同龄的小朋友比,既高且壮。或许是外形上的优势,让他觉得自己很有“底气”,可以为所欲为,别人必须让着他。比如,他想玩小朋友的遥控车,如果对方不给,他伸手就抢,并视为理所当然;他想荡秋千,正在荡着的孩子就要下来让给他,否则,他会一把把对方推下来,自己荡得又快又高,对小伙伴生气或哭泣的样子无动于衷。

  而另一位中学生的家长刘女士坦言:“我女儿上初二以后,成绩有所下降,经常找碴儿跟家里人发脾气。她没学好,仿佛家里人都对不起她。”刘女士为此很苦恼,试图给女儿讲道理,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现实升学压力下,很多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平衡,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是突出现象。这些都是社会情绪能力弱的表现,需要接受“社会情感学习”。

  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商的作用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巴伦(Baron)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因为父母离婚,15岁的北京女孩梅茵(化名)情绪低落,甚至常常以泪洗面。她只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好朋友夏阳,并表示不希望同学知道这件事。那段时间,夏阳听从了妈妈的建议,在课间、课后陪着她,听她倾诉,偶尔拥抱她一下,或者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劝解的话并不多;放学回家后通过微信给她发些好玩的链接、图片视频,转移她的注意力。

  由于无心学习,梅茵的成绩明显下降,在老师了解情况时,夏阳私下对班主任老师说出了梅茵的家事,并约定保守这个秘密,一起想办法帮助梅茵。慢慢地,梅茵迈过了心理上的这道坎,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脸上又有了灿烂的笑容。

  可以说,夏阳是个社会情绪能力比较高的孩子。她能设身处地为梅茵着想,理解她的感情,在为好朋友保密的同时,借助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使梅茵走出困境,收获了心理上的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提出:“所有教育机构,还有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决定孩子一生成功的并不是智商,而是社会情绪能力。”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表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会情感学习”是青少年儿童获得社会情绪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一些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社会交往问题以及品格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以前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转变为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所做的一项情商调研报告显示,78%的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情商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报告发现,40~50岁、具有高教育背景的家长更重视孩子情商的开发和培养,而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能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

  孩子如何习得社会情绪能力?

  宋先生是一位中学老师,也是一名8岁男孩的父亲。他认为,3~12岁是孩子进行“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教给孩子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培育孩子的自信心、爱心、意志力、竞争力、独立性、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特质。

  宋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儿子因为没有完成语文预习作业,上课读课文时误将“兵马俑”读成了“兵马桶”,被同学耻笑,随后,两个淘气的男孩给他起了“兵马桶”的绰号。儿子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撕了同学的书,三个男孩扭打起来,结果,宋先生的儿子胳膊被抓破了。

  这件事如何收场?宋先生介绍:“我们几位家长都比较理智,给孩子们客观地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对错,然后,让他们自己商量如何解决。最后,孩子们相互道歉,两个男孩表示以后要考虑同学的感受,不随便嘲笑别人,呵护他人的自尊心;我儿子则保证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冲动。三个孩子说:‘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以理服人,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件事过后,三个孩子的关系更好了。”

  如何面对和处理同伴之间的突发矛盾,如何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等等,这些社会情感技能,孩子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与家长、老师的互动中习得。其中,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积极的家庭关系是孩子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孩子的性格、行为与其父母有很高的同步性,这就是家长榜样的力量。除了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还应该经常对青少年儿童做出的利他行为予以表扬,并在孩子面前赞赏那些社会情绪能力高,又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人,鼓励他们效仿。

  在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中,“共情”是社会情绪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合作行为、利他行为的基础。“共情”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习得,并不断加以练习才能掌握。二是进入他人的情境,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想象、猜测、理解他人的感受。

  幼儿处于模仿学习阶段,针对其情绪记忆的特征,家长应和孩子积极进行语言和情感沟通,以便于孩子模仿学习情感交流,提高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而建立更好的情绪认知和理解。鼓励孩子在做中学,在与人交往中了解异同,在互动中培育同情心、同理心,这通常能培养出更富有“共情”能力的孩子。

  “社会情感学习”已纳入一些国家标准课程

  据了解,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将社会情感能力习得纳入标准课程。“社会情感学习”让孩子懂得欣赏自己、关爱他人、用正确的方式管理情绪。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情下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美国加州一份教育政策分析报告称,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加州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将对学生情绪需求的处理提高到与学术需求同样的高度。有研究追踪了学生在完成“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后3~4年的成就,根据2017学术、社交和情感学习协会支持的82个社交和情绪研究发现,参与者在成绩和标准考试分数上比他们的同伴高出大约13%。研究员们表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术成就之间的紧密联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委屈,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特别是对于父母来说,为了孩子默默付出,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常态了,但是家长也会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可是事实就是,很多时候,想象和现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怎么生了一个白眼狼?

小刘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在外地打拼,很多时候都觉得力不从心,但是每次她都用孩子鼓励自己,这才坚持了下来。

但是女儿对于小刘的辛苦却是毫不知情的,渐渐的,小刘也开始有些心酸,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被孩子看到,没有被孩子珍惜。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甚至让小刘产生了一种,自己花钱养了一个白眼狼的想法。

因为轻信他人,小刘损失了很大一笔钱,因为这样的失误,小刘近期一直都陷入不好的情绪当中。但是女儿丝毫没有注意到妈妈的问题,反而不断地问妈妈要钱。

小刘心力交瘁,告诉女儿自己出了这样的问题。没想到女儿却只回了一句:“你自己不小心,能怪谁呢?”说完之后,仍然是催促小刘给她钱。

女儿的这种做法让小刘伤透了心,在和好友聊天的时候,小刘提起了这件事,伤心地感叹道:“我怎么生了这样一个白眼狼。”朋友听完小刘的话之后,也是义愤填膺,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却询问小刘,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对孩子共情能力的培养。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种“白眼狼”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像家长想象的一样,是不孝的证明,而是因为孩子没有共情能力。

什么叫做共情能力呢?其实很多人都有,但是却不能准确地说出来

比如你看到新闻中,年迈的父母被孩子抛弃,你会觉得很伤心,想要帮助他们。这种伤心和同情不一样,是来自你将自己放在和这对年迈的父母相同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共情能力。

缺乏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共情能力可以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塑造的主要成分。缺乏共情能力,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共情能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共情能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缺乏共情能力,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个冷血的人,对于孩子的正常社交有着很大的影响。

缺乏共情能力,让孩子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不管这份情感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他人的。孩子产生情感认知障碍,很可能变得无法正常地回应他人的感情,或者完全不理解某种感情的意义,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偏见。

缺乏共情能力,也许一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小问题,但是随着这种性格逐渐的地发展,很可能让这个小问题慢慢的变成大问题。

孩子逐渐习惯这种不需要带着同理心生活的方式,对所有的一切都无法产生共情的情绪,以致于改变孩子的性格,让孩子真的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在成长中很可能变得越来越冷血无情,在面对很多不正确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沉默,成为一个看客帮凶,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帮助他人。

而在更多的时候,孩子都把自己放逐在所有人的社交之外,没有朋友,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得不到他人的帮助,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也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没有感激之情。

缺乏共情能力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多的问题,相比不少家长都会觉得非常吃惊吧。因为很多家长可能还不了解共情能力是如何养成的,毕竟自己在小的时候,可没有被家长特意培养什么共情能力,这是不是说明共情能力其实是先天性就具备的呢?

但是实际上,共情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也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所以家长要重视关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1,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人的情绪没有太大的印象,甚至说,孩子对于他人的情绪没有准确的感觉,父母的伤心和自己的伤心,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不一样的感情。

如果父母总是隐忍、伪装,孩子在这种虚假的环境下长大,就无法接受家长任何的情绪,慢慢的,也会失去共情的能力。

所以父母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对家长的感情产生共鸣感,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能够让孩子把他人表达的情绪,和自己表达的情绪联系起来。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想要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表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了解共情能力的意义和正确的表现方式。

比如家长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主动地帮助他人,再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引导孩子去思考。

所谓的共情能力,其实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感情,才能去更好的和他人相处。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只想着自己,在很多需要配合的事情上,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

4,让孩子思维更开阔,格局更大

有些时候,思维也会局限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因为生活在狭窄的环境当中,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很多时候都会有点自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想到更长远的地方。

所以,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见世面,让孩子的格局变大,这样一来,孩子对人和情感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强,自然也就会培养出自己的共情能力。

家长自身的共情能力更重要

其实共情能力很多人都是拥有的,但是说到特意去培养,大部分人又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人类的共情能力是如何产生的,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清楚。

但是孩子没有共情能力,绝对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塑造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的刻画。所以孩子没有共情能力,家长要先考虑自己的问题,考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这方面的教育。

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自身也需要注意这一点,不要以为孩子自己可以学会就放松警惕,共情能力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许一开始,孩子只是缺乏共情能力,但是家长不加以注意,慢慢的就会演化成真正的冷血无情。

共情能力从另一种方面来说,也是来自于孩子内心的善良和同理心,因为在生活中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想法,能够去理解他人,这样孩子也能生活得更加快乐。

家长也需要共情能力,不仅仅是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加需要,共情能力能让家长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让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就充满了同理心,动不动就心疼人家的孩子多么辛苦,一转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失去了这种共情的感觉,认为所有的磨难都是孩子必经的。

想要孩子感恩于自己的付出,父母就要找到一个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并且永远不要忽视交流的重要性。想要让孩子能够跟自己共情,父母就先从自己做起吧。

引言:有一些人没有注意到自己孩子的情绪变化,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最后导致孩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小孩子的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可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其实共情能力换句话来说,就是能够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能够换位思考。这样的话,孩子就能够体会到当自己处于相同机遇时,可能遭受到感情状态,从而能够更加的理解别人当时的心情感受,对待世界也会更加的宽容,也会获得更多的支持。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教育孩子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如果孩子有一些有失偏颇的想法时,家长就应该给孩子讲道理。并且设身处地的带孩子去感受一下,还是要有一定的实际行动。就比如说孩子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一些小孩会穿的破破烂烂的,家长就可以让孩子也体验一下,穿的很穷的是什么感觉。当孩子真的能够处在到那个位置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好的感受了,通过这一两次经历孩子的共情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情商的提高对发展很重要

情商的提高对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身上有的智商都是固定的,不可能说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情商的话,实际上就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需求的。如果说自己家的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满足他人的感情需求,并且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说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情商进行提高,这样的话,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加的坦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谓共情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