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老吉红罐经典红罐之外,有没有比较推荐的王老吉红罐饮料呢?

王老吉的奶茶店终于开来魔都了!

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其实王老吉实体店在广东一带已经开了2年,将现泡凉茶的生意,做成了一个新业务。今年,王老吉不但陆续向广东省以外地区拓展门店,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又潮又养生的凉茶文化,近期还推出了4款养生奶茶,从配料到颜值都吸睛十足,咱们赶紧来探探!

王老吉在魔都的第一家实体店,位于北外滩新开业的白玉兰广场,小小的店铺是大红色的王老吉色,非常具有辨识度。商场内除了王老吉,还有一点点、奈雪等各种饮料店,真的让人实名羡慕周边一带的白领了!

王老吉的奶茶,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1. 首先是用料,每款饮品都有3-5种中草药配料,搭配的鲜奶、甘蔗、马蹄粒等配料也给的大方,一杯价格20元内,算性价比挺高;

  2. 再来是功效,饮品中的草药都是根据功效特性悉心搭配的,就算是不熟悉中药知识的消费者,和服务员说明需求后也能得到推荐款,比如说祛湿、去寒、降火等,都能找到对应的饮品,像网传的喝不胖奶茶就是里面加了荷叶和嘟嘟(秋梨膏+荷叶冬瓜冻)而有清热祛湿的效果;

  3. 最后是味道,绝对是和别家不一样的style,平常没有在养生的小伙伴也许第一次喝会感觉有点苦,但是正因如此,王老吉奶茶一出来,别家奶茶谁还敢自称喝不胖?

除了奶茶,王老吉还有水果茶古法凉茶等系列,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红罐王老吉不一样的是,门店的现泡凉茶清热降火功效达红罐王老吉的八倍之多,甜度更低,味道更偏向中草药,既填补了养生饮品的市场缺口,也给养生青年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饮品富有特色,王老吉的门店也藏了许多细节:

  • 一个是丰富的中草药展示台,里面的配料都是别家饮品店没有的,干燥玫瑰、桂圆、枸杞、陈皮等,在现场可以看到服务员冲泡的过程,等待时间会多个几秒,但绝对不会无聊。

  • 另一个是红底白字的“润固轻美暖瘦”大招牌,满满的存在感,让就算不懂中医药理的人也无法忽视。

这两大特色,是每家王老吉门店的必备款,无论店面大小。

除此之外,最近王老吉店内还有口红试色的活动,口红是王老吉和国货品牌瓷妆跨界推出的期间限定产品,根据王老吉的不同饮品,一共推出了三种颜色质地的口红,从水润到哑光,粉色到深红,满足各种奶茶女孩的精致需求。心动的话可以马上行动,不贵,69元/支,不就是少喝两杯奶茶吗~

王老吉口红最大的特色是喝奶茶不沾杯,口红会随着时间渐渐和嘴唇融为一体,变得服服贴贴,这样不管喝奶茶或者吃火锅,都不用再费心补妆。反正能在门店提供给客人试色,本身就是超自信的举动啊!


以上种种动作,都和以前的王老吉很不一样,让人们重新关注到一个更有活力也更有意思的191岁老牌。事实上,操刀王老吉年轻化行动的,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红罐王老吉团队,而是1828王老吉现泡凉茶(下简称1828王老吉)。他们来自一个集团,不在一个办公室,同样的是,都在不同的坐标轴上为同一个品牌努力。

那厢红罐王老吉研发着新包装、新口味、找新代言,而1828王老吉,于2017年开始将凉茶带到线下,用现代的审美重新演绎了凉茶铺子的不同面貌,他们研发养生现泡饮品、研究门店选址,在饮品店的红海中总算打下一片领地,从广州起家,截至目前已经突破杭州、上海、贵阳等地区,有了近30家门店

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1828王老吉的营销方式变得愈发多元,节奏也渐渐明快,像是过了平静的前奏,进入了微微骚动的bridge,让人不禁期待,副歌该会是怎样的燃?1828的种种举措,背后下的是怎样的一盘棋?

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找到了1828王老吉的CEO张永涛博士,希望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191岁王老吉改头换面的配方。

我们想透过奶茶,来推广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Q:我们一直很好奇,“喝不胖奶茶”是真的喝不胖吗?因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奶茶和养生是两个有点冲突的东西。

其实我们没有说是喝不胖,这是媒体有一些误传的。我们相较其他奶茶来说的话,肯定是不容易喝胖的,但最多是有一个辅助的作用。就荷叶,从中医上来讲的话,是有清热祛湿、利水消滞的作用,按现在语言来说就是可以减肥。

但是,现在的人,(胖瘦)跟你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用户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奶茶肯定可以适当的喝,但是你光喝奶茶,想用来减肥,这个是很难的。包括很多药品也是一样,比如糖尿病要服用降糖药,如果一顿猛吃猛喝再用降糖药的话,血糖也是控制不下来的,是吧。

Q:哈哈是,但也有许多消费者反映奶茶有点苦,在养生和好喝之间,1828是怎么平衡的呢?

因为我们广药集团是做药为主的,中药是我们很大一个比重,我们现在感觉到,如果想把中医药推广好的话,就要把中药时尚化,就是削减原来中药比较苦、粗、黑、脏的感觉,比如有些很苦的凉茶,我们就把它的口感做的好一点;

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时尚中药化,像奶茶很时尚,我们就把它加入一些荷叶之类的中药,对它原来热量较高、容易发胖的缺点,做一些优化。

然后你说的平衡问题,我们的产品其实分成两大类,它们针对的人群是有区别的。一类是强调功效类,比如经典凉茶、祛湿凉茶、苦凉茶,它们去湿、清热这方面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另一部分产品,我们叫时尚产品,比如水果茶、奶茶、糕点类,就是口感比较好,颜值也比较高。

这里大概可以了解到,CEO说的时尚,意思更接近广义的“时代风尚”,而不只是穿衣打扮的那种时尚。

Q:具体是怎么研发新品,将不同饮品融合进王老吉的特色呢?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情报小组,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去收集国内外的流行信息,包括市场上哪些产品好卖、还有哪些市场机会,这方面情报会提供给研发部。

研发成功之后,还要经过两段测试。第一个相当于公司内部的测试,研发部会把样品给到每一位员工去打分,我们要求九分以上才能拿出去做进一步的消费者测试。消费者测试之后,才会正式上市,基本上是这样的流程。

Q:好好奇在1828王老吉的标准下,一个产品怎样可以达到九分?

这部分我们分三个维度:

一个是健康理念,比如产品的命名,就是说这个名字,是不是能够客观的表达出它的健康诉求?够不够时尚?能不能打动消费者?

第二是它的口感,你主观认为口感是不是好喝,虽然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我们就是综合大家的口感去评分。

第三就是它的外观,它的色泽够不够吸睛,包括现在的一些饮料有固体配料,这个整体构图够不够漂亮、够不够时尚?

这么一说,确实最近的两款奶茶都很符合这些标准,颜值与养生并存。那为什么去年好几款很好看的水果茶现在喝不到了呢?

我们每一次出新品,至少要达到销售前七名、前五名,我们才认为是比较成功的级别,之后还会不断地推新品,来挑战这个产品,最后排名后几名的就会下架。

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水果茶比较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因素,过季的话就会暂时下架。像我们最近上了两款去年的产品,一个是妃子笑芭乐(荔枝+红心芭乐),一个是一股清流(薄荷+黄瓜),这款去年卖得还不错,现在我们加了芦荟,改名叫再荟清流(笑

这个命名也太有意思了!

Q:口红跨界也很突破大家对王老吉的印象。对于跨界的产品,1828是如何选择的? 

口红就是,价格不是特别高,推广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吧。

王老吉品牌本身对口红的推广也可以提供很多话题,合作品牌瓷妆也有很多粉丝,而且两个品牌都有草本的元素,算是两边会员的共享。

时尚嘛。其实时尚类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和很多商家都在规划合作了,这个可以期待!

有些人是冲着养生而来,这批人越来越多了

Q:广东地区的王老吉,和上海的王老吉有区别吗?会不会出了广东省,大家对凉茶的接受度就没有那么高了?还有季节对凉茶的销售会不会有影响?

关于凉茶这个概念,我们做项目之初就进行过一些调研,就是在不同消费者心中,对凉茶的认知是不同的。在广东,很多消费者就认为凉茶是中药概念上清热去火祛湿的苦凉茶;但是在更多消费者心中,对凉茶的认知反而受到王老吉红罐影响,认为王老吉凉茶就是一种饮料,功效性、苦这种特点,他们反而感受不到。

目前全国菜单是一样的,主要是王老吉品牌的影响力确实比较大,我们会发现店铺刚开张的时候,其实很多消费者是冲着王老吉这个名字来的,那我们就会提供经典凉茶给大家做个尝试,再去慢慢引导,让消费者认识到,我们店里卖的不光是凉茶,还有汉方本草茶、水果茶、奶茶等等,这样不同季节之间也可以调节。

Q:这个体验和引导,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上海店并不大,为什么要突出空间放中草药调料台和“润固清美暖瘦”大字招牌呢? 

我们想传递的概念就是说,我们是做养生饮品的,我们原来定位就是把凉茶的制作过程给消费者做一个全方位的展示,消费者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感,个人的具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配料添加。

而且传统中医的术语,说实话,对现在年轻人来说是很难懂的。比如清热去火、健脾肝胃、祛湿、活血化瘀这些专有名词,所以我们就把传统中医的功效进行提炼,就是瘦啊美啊这几个特点。我们就想围绕消费者的亚健康问题,针对性地推出一些产品。

Q:1828的目标客群是白领吗?上海店附近白领蛮多的。

我们的消费者,有些是奔着功效来的,有些是尝鲜,他们的诉求不大一样,但都对养生这件事蛮好奇的。

所以前面提到规划的两大类产品就是针对这两大类客群(恍然大悟),有哪一部分比较侧重吗?

嗯嗯是的。都想把握,都在发展。

Q:那根据目标客群,在选址方面有哪些考量?

目前我们店铺分三个类型,一个是写字楼类型,主要服务人群就是白领,这种特点就是周一到周五的生意非常好,周末的话因为没有人上班了,生意就相对差一点,我们还有结合白领的特点,在一些区域提供早餐;

第二类是商场内的店铺,这种店铺就是跟写字楼互补,下午晚上的时候生意比较好,到周末的生意非常好;

第三类就是在旅游景点、景区的布局,比如说在步行街、景点这方面,可能接触的是一些外来游客。下一步我们还会向大学城这方面进行开店。 

这三类店铺的发展应该是按排序来的对吧?

对的,目前来说我们是优先写字楼类型,商业综合体排第二位,旅游景点第三。但也要综合的来看,如果合作伙伴之前经验比较丰富、或者地段很有优势,我们也会争取。

凉茶有中药功效,但中药不止有凉茶

Q:将品牌创始年份“1828”提上品牌名这件事,也很有意思。“王老吉”这个老字号本身,对门店有什么加乘作用呢?包袱肯定也是有的吧?

现在中国国力和影响力都在提升,我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追捧,就是国潮这块,包括中医药文化,我们调研就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是很注重养生的,虽然他们可能对养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但是大家还是比较有好奇心的;

王老吉作为190多年的老字号,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信任度都比较高,这都是它的正面作用。

你说有没有负面作用?肯定有。现在就是王老吉对凉茶的指向性非常明显,大家看到王老吉就认为是个凉茶,其实我们店里除了凉茶之外,还有更多的产品,新的广告语“草本新茶,吉享生活”也在强调这一点。这方面,我们集团对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也在进行一些战略调整,去年190周年新闻发布会有提出把原来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延伸到“全球植物饮品的领导者”,让品牌走得更远。

这就像中医治病,光靠清热去火一个功效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暖啊、润啊更多功效综合起来,是吧!

Q:冒昧问一句,根据这个新的品牌定位,1828目前的营运状况还可以吗? 

我们比较好的店铺,在九个月内就可以收回投入成本。就是说现在80%的店铺都是盈利的状态,当然也有部分的店铺有小部分亏损,这方面我们也在进行调整。

说着说着忽然好想报名加盟啊,那......

Q:下一步计划往哪里扩张呢?

经过去年的测试,广州这方面一些门店的盈利状况还是可以的,消费者对我们的认可度也比较高;但广州的模式放到上海和其他地方,可能还需要做一个初步的调整,因为你如果不在那个地方,你就比较难去探索调研嘛,不同的市场,不同地域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现在在外地是比较谨慎的扩张。主要是在西南、东南、华东地区进行尝试。

就是北方暂时不动咯? 

对,因为北方和南方,差异又更大了。

像上海,我们目前先开了第一家店,今年会再开个十家左右,不会太大、太快的扩张,因为我们对上海市场还需要研究和适应的过程。包括西南市场,我们目前也在做一些尝试。比如上海租金比较高,寸土寸金的,它的店铺就可能比较小;但是在成都贵阳,他们的租金就相对来说低一点,然后像西南地区的人,比较休闲,你要提供座位太少了话,对店铺的盈利性就影响很大,所以在西南地区开的店铺就比较大一点,提供的座位多一点。

我们现在就是一边扩张,一边发现问题,不断摸索、不断研究、不断找解决的办法。

Q:据说今年的目标是开200家门店?

是的,这200家店包括华东,西南和华南几个地方。当然也会尝试不同类型的店铺,异业合作的门店等等,都会统计在内(丝毫不慌

哦豁,那之后还有哪些异业合作?

和餐厅、和电影院、还有很多,这个敬请期待啦!

从CEO逻辑清晰透着朴实可爱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1828王老吉已经想得很远,一个接着一个的动作,编织的可能是整个老品牌的大转弯。

尽管有人认为王老吉目前的动作雷声较大而雨点小,也有人调侃这只是凉茶市场式微诱发的被动变化,但是,老品牌的改变比平常品牌更加困难、也更加令人钦佩之处在于,首先它必须放下过往成功的光环,逼着自己不去享受安逸的现状,不但要了解瞬息万变的年轻人用语爱好,还不可以露出哪怕一点点“装嫩”的尴尬,甚至需要安抚内部对于改变的不安。

1828王老吉,在年轻化的路上,起码走出了最不容易的第一步,期待之后的动作,也期待越来越多样化的养生饮品!

王老吉与加多宝(最失败的凉茶“和其正”,王老吉和加多宝互掐,“小三”溃败离场)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4086 关注:158人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句洗脑的广告词早在2003年的时候,

便已经传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

王老吉凉茶也成为了大家聚餐时的首选。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的一罐凉茶,

居然引发了一场长达11年的争夺拉锯战。

这场拉锯战对中国的凉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无数凉茶小品牌纷纷躺枪,

小三和其正难逃劫难,最后溃败离场,

一度被网友们称为最失败的凉茶。

那么,王老吉和加多宝为何会走到互掐的地步?

而他们之间的互掐为何会让和其正落寞离场?

一、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恩怨情仇

有些感情走着走着就散了,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

在清朝的道光年间,王泽邦创立了王老吉,

而他本人也被大家称为凉茶始祖。

王泽邦去世之后,将王老吉的配方留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随后王泽邦的两个儿子依旧留在国内发展,

然而还有一个去了香港,顺带着将王老吉的配方也带去了香港,

就这样,内地和香港都有了王老吉的配方。

1956年,国内企业重整,刮起了公私合营之风,

内地的王老吉被收归国有,

后来又被划归到了广州药业旗下,属于广药集团所有。

而香港的王老吉仍然是归属王氏后人继续经营,

但是由于王老吉商标在不同的法治区域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所有,

因此这就造成了香港的王老吉只能够在香港卖,不能在大陆卖,

同样的,大陆的王老吉,也不能够在香港卖。

1993年,加多宝集团的老总陈鸿道,

无意间了解到王老吉在香港的销售情况,

迅速捕捉到了王老吉这款老牌凉茶的潜力。

于是找到了香港王老吉的后人,

斥巨资买断了王老吉在香港的配方,

然而当时香港区区几百万人的市场,

根本满足不了陈鸿道的野心,

于是,他将目标市场瞄向了内地。

为了能够让香港的王老吉进入内地,

陈鸿道又找到了广药集团,

想要从广药集团手中买断王老吉的商标。

然而当时内地的王老吉毕竟是老字号,

因此广药集团直接拒绝了陈鸿道的买断请求。

不过好在当时,广药集团并没有进军凉茶市场的打算,

商标在他们这里只是一个名字,并不能盈利,

租赁给陈鸿道之后,便又多了一份收入。

因此在1995年,广药集团答应将王老吉的商标租给陈鸿道,

而陈鸿道则用王老吉的品牌来做凉茶挣钱,

大家各取所需,一起发财。

就这样,加多宝在香港买断了王老吉的配方,

在内地又租到了加多宝的商标,

自此,香港的王老吉顺利地进入了内地市场,

并且在加多宝公司的运营之下,

在国内做得风风火火的。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句洗脑的广告词,一时之间,

风靡了大街小巷,王老吉彻底火了。

随着王老吉凉茶在内地的火爆,

当初对凉茶行业不屑一顾的光耀集团,

终于看到了凉茶行业的暴利,

于是开始眼馋,也想要在庞大的凉茶市场上分一杯羹。

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广药集团推出的绿盒王老吉,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蹭了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的热度,

不过当时的陈鸿道为了不得罪广药集团,

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正是因为这样,市场上便出现了两种王老吉,

一种是广药集团推出的药品属性的绿盒王老吉,

而另一种则是加多宝集团推出的饮料属性的红罐王老吉。

可以说,王老吉商标在加多宝集团焕发了新生,

据统计,王老吉凉茶早在2007年的时候,

销量便已经突破了50亿元人民币,

直接超过了可口可乐、红牛等罐装饮料,

荣登罐装饮料销量第一的王座。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陈鸿道直接以加多宝集团的名义,

向灾区捐款一个亿,备受好评。

也正是因为陈鸿道的这一壮举,

直接将王老吉推上了“国民饮料”的宝座。

王老吉在国内真正迎来了高光时刻。

2010年“王老吉”商标在加多宝的运营之下,

估值直接达到了1080亿,这样大一块肥肉,

如此快速的发展,超出了加多宝公司的预期,

颇具商业眼光的陈鸿道,瞬间看到了“王老吉”商标未来的价值。

然而这个商标加多宝公司却只有使用权,

而且眼看着之前的租赁合同即将到期,

于是陈鸿道开始动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

买通了当时广药集团的原经理李益民,

和广药集团成功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

在协议中,广药集团承诺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延迟到2020年。

达到目的后,陈鸿道并没有很开心,

因为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一直使用“王老吉”的商标的话,

那么不论自己的公司做多成功,

都会被广药集团卡着脖子,

达摩克里斯之剑终究还是会落下。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赶快摆脱广药集团的束缚,

让吉多宝凉茶“去王老吉化”。

然而,还没等加多宝公司做出行动,

召开了王老吉健康产业战略计划的发布会,

并且还直接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王老吉”品牌的估值证明书,

估值证明书上显示了“王老吉”1080亿的市值,

这样的价值,堪称是中国当时的第一品牌。

不仅如此,广药集团还在新闻发布会上,

做出收回“王老吉”品牌的决定,

并且顺势对“王老吉”健康产业随后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二、两大凉茶巨头反目成仇,对簿公堂

这个发布会直接惹怒了加多宝公司,

随即,加多宝公司直接发出公告,

声明“王老吉”红罐凉茶一直是由加多宝公司经营,

而且加多宝公司和广药集团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

因此,广药集团在发布会上使用王老吉图片,数据的行为,

全部都没有得到加多宝公司的授权,

这侵犯了加多宝公司的合法利益。

之后,加多宝集团和广药集团正式开战,

“王老吉之争”拉开帷幕,

两大集团的血战堪称中国凉茶行业的一部历史大局。

随后,广药集团拿出了和陈鸿道当年签约的合同,

声称合同截止2010年,便已经到期,

因此广药集团有权利收回“王老吉”商标,

而陈鸿道声称,自己手中持有广药集团的补充协议,

根据补充协议,合同到2020年才到期,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能够对簿公堂,

将一切都交给法院来裁决。

在公堂之上,两大集团主要展开的三次大战,

第一战便是商标争夺战,

也就是“王老吉”这个商标,

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个集团。

由于当初广药集团和加多宝公司签约的合同,

确实已经到期,而加多宝公司和广药集团签订的补充协议,

是采用贿赂的手段从广药集团原经理李益民处拿到的,

并且这件事,还被广药集团拿到了证据,

因此这一战,广药集团完胜,

随后加多宝集团便将产品更名为了加多宝凉茶。

第二战是广告语争夺战。

由于当时加多宝公司的广告词是: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凉茶。

而这一广告词引起了广药集团的极度不适,

毕竟这样的而广告语听起来大有加多宝就是王老吉的感觉,

这无疑是在变相侵占王老吉商标的无形资产。

于是广药集团直接以虚假宣传为由,

将加多宝集团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判决加多宝撤回宣传,

并且向广药集团公开道歉。

第三战则是红罐争夺战。

这一战,加多宝公司直接拿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

毕竟之前的战争,加多宝集团被虐的实在是太惨。

为了造势,加多宝公司还向媒体展示了自己的后援团,

30多位法学界的精英们联合签署了支持加多宝的意见书。

而看到了加多宝的阵仗之后,

广药集团自然也不甘示弱,

随后也请来了不少法学界的专家。

之后,一场红罐之争的官司,

直接上升到了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领域,

最后,这场官司直接陷入到了诉讼的汪洋大海。

2014年,红罐之争一审结束,

根据法院的判决,加多宝集团再次败诉。

直接失去了红罐的使用权,

并且被判赔偿广药集团1.5亿的侵权费,

随后,加多宝的包装便换成了金罐。

因此,不少网友在网上调侃:

加多宝做凉茶第一名,但是打官司却是倒数第一。

这让加多宝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于是,加多宝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优秀的律师,

想要继续上诉找回自己的输掉的面子和里子,

最后这个案件直接上诉至了最高人民法院。

直到2017年,最高法院给出判决,

双方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

共同享有红罐包装的使用权。

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的王老吉之争,

从广告语到包装,双方对簿公堂的次数不下20次,

涉及的金额更是达到了50亿。

这场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

让加多宝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重换包装,巨额赔款,经营不善等等,

无一不是对加多宝公司的巨大损耗。

如果,当初的陈鸿道没有用王老吉这个商标,

那么如今的加多宝公司该是怎样的光景,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这场战争除了让加多宝公司遭受重创之外,

还对中国的凉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让和其正这个凉茶行业排行老三的品牌,

三、巨头血战,小三躺枪,

“没想到,王老吉和加多宝干架,

却把和其正干下去了。”

这是网友们对和其正无辜躺枪的调侃,

这一句调侃,道出了和其正的无奈。

在广药集团和加多宝掐架的这些年,

双方为了能够力压对方,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于是,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的促销活动,

直接弥漫了不少的商超.

两大巨头的价格战,让凉茶行业的利润,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所有的凉茶企业都进入了微利或者无利的边缘.

这让不少的经销商因为看不到利润,

因此拒绝售卖小品牌凉茶,

这对整个凉茶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2年间,

中国凉茶品类保持了16%-18%的高速增长,

而2015年上半年凉茶市场的增速直接为零。

随后整个凉茶行业进入了寒冬。

而正在这时,和其正归属的达利园集团,

明确提出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和其正上,

让和其正自生自灭的意思呼之欲出。

巨头相争,凉茶行业低迷,失去达利园靠山,

这让和其正的处境艰难,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正在这时,和其正凉茶的代言人陈道明又出了问题,

侵犯生命权、健康权纠纷一案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

这让和其正凉茶也受到了不小的牵连。

在陈明到出事期间,和其正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先是有消费在和其正凉茶中喝出絮状物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后是品牌无视消费者维权的事情登上热搜。

面对着和其正的负面新闻缠身,

一直坚持“顾客满意第一”原则的达利园集团,

果断选择了弃车保帅,彻底放弃对和其正的支持,

最后,和其正彻底失宠,失去了达利园这个靠山。

这让不少人为和其正捏了一把冷汗。

2021年,中国凉茶在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的血战之下,

形成了两分天下的局面,

加多宝依旧占据凉茶销量第一的宝座,

在凉茶市场上占据了50%以上份额。

而王老吉的市场份额略低于加多宝,占到了43%左右,

余下的便是和其正和其他凉茶占据的份额,

作为行业第三的和其正,市场份额少得可怜.

或许是为了能够存活下去,和其正选择了落寞离场,

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了气泡水行业。

以“凉茶 气泡”的结合入局气泡水市场,

打着“纯天然配方”“0防腐剂、0脂肪、0钠”的口号,

力求在气泡水市场上分一杯羹,

然而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确实不得而知。

那么,你喝过和其正的气泡凉茶吗?

喝完后,你觉得口感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

只要喝过酒的人,相信没有人知道“加多宝”和“王老吉”这两个名字,因为它们是中国凉茶饮品的两张王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喝加多宝还是喝王老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感觉是一样的凉茶,两个不同的名字,但其实是一样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加多宝的一句口号?“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而“原来的味道”指的是王老吉的味道。说白了,加多宝就是王老吉,王老吉就是加多宝。

现实中的加多宝和王老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和谐友好,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公司。面对利益的诱惑,他们之间的战争在2012年正式打响,持续了8年。内战直到2020年才平息,真的让大家都觉得尴尬!接下来,我就带你进入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恩怨。

王老吉是中国著名的凉茶品牌,已有190年的历史。它最初是由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叫“阿吉”的人创造的,因为他姓王,学名。解放后,王老吉联合制药厂以他的绰号成立,这就是王老吉这个品牌名称的由来。2004年,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正式更名为广州王老吉制药有限公司..

从上面可以看出,王老吉起初并没有体现出一种民族饮料的商业属性,而只是作为一种具有中医性质的地方凉茶饮用,只在岭南小地区有名气。由于岭南地区茶文化深厚,广东人一直喜欢喝茶,喝早茶也很受欢迎。这是因为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湿热。因此,王老吉的“降火”功能凉茶在当地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惜的是,即使王老吉后来被收归国有,但他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不大,也就是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这么优秀的凉茶饮品,因为促销能力的问题,做不出来,真的很可惜。然而,后来王老吉的命运被一个人改变了,那就是知名港商、加多宝集团创始人、销售界的“鬼才”陈鸿道。陈鸿道看到了王老吉在中国市场的商机,因为香港在1997年正式回归祖国,而在那一年,陈鸿道获得了广药集团生产“红王粲老吉”的商标许可,租赁合同于2011年到期。

就这样,百年凉茶王老吉凉茶在陈鸿道手里玩得很好。如果觉得中药味道太浓,就让它淡一点;如果你觉得不甜,就加点糖让它更甜。除了岭南人,其他地区都不认识王老吉,打个广告让他们知道就行了。于是一句著名而经典的口号“怕生气,喝王老吉”,在全国各地诞生了。记得全国各大电视台、媒体、餐厅、火锅店的桌布、墙壁,甚至衣服、包包、雨伞上都可以看到“怕生气,喝王老吉”的标语,除了没有厕所!

在这样铺天盖地的强大广告攻势下,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大鱼大肉的日子越来越多,尤其是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区,整天吃麻辣火锅的人都怕上火喝王老吉。多诱人啊。2007年,加多宝王老吉的销售额超过55亿元,超过了当时著名的可口可乐和红牛饮料。多牛啊!

真正把加多宝王老吉推上顶峰的,是2008年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其他很多知名企业只捐了几百万,就连当时著名的万科也只捐了200万,而加多宝就捐了1亿!这个数字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14亿中国人彻底记住了“加多宝”这个名字。此后,加多宝销量猛增,当年击败可口可乐,销售额达到160亿。2012年,加多宝市值达到1080亿元,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第一名”。

与加多宝、王老吉进入8年官司战。

但此时,GPHL的王老吉开始感到不平衡,认为加多宝凭借其红锅凉茶商标赚了很多钱,但他手里却握着几百万美元的商标销售权,就像与加多宝的合同期在2011年到期一样,于是加多宝与王老吉就“红锅商标和广告语”的归属问题发生了长达8年的纠纷。

在加多宝与王老吉的8年时间里,法院案件多达19起,加多宝仅是诉讼就花费了近14亿元。然而,加多宝没有打赢一场官司,失去了品牌的支持,也无法使用红罐,后来改为金罐。由于多年的诉讼骚扰,加多宝无能为力。虽然2018年法院最终判决是加多宝与王光耀老记共享红罐装饰商标,但经历了8年官司的加多宝开始走下坡路,厄运接踵而至,从最初的上市无望到后来负债100多亿元,失去了王老记品牌的支持,即使有了“原配方或原味道”,也无力回天,曾经辉煌的加多宝彻底没落!

总之,加多宝与王老吉长达八年的内斗,随着加多宝的“惨败”和王老吉的“彻底胜利”而告一段落。

打赢官司的王粲老记,真的独撑凉茶?

王老吉虽然是当今中国唯一的凉茶,但近年来却面临着目前国内流行的零可乐、袁琪森林、汽水泡水、阿斯麦奶茶等国产新饮料的强大攻势。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面对这些新兴品牌,失去了加多宝、郑起等凉茶老对手的王老吉,势必会显得有些无力和无奈!

个人认为,无论是哪个行业,行业巨头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应该是和谐相处,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兄弟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行业生存创造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强大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例如,空混合了格力和美的;有海尔和小天鹅洗衣机;矿泉水包括农夫山泉、怡保等。所以,贾多宝和王老吉不是采取互利共赢和握手言和的方式,而是采取相互撕扯和明争暗斗的方式,这只能是凉茶行业整体下滑的不利后果。

因此,获得加多宝的王老吉能否继续书写当年加多宝的凉茶销售神话,夺取中国饮品榜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24949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老吉红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