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幼儿园回来后怎么样?

入园第一天,宝宝有不同的表现

  孩子在刚入园时,通常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呢?

  表现1:默默流泪型

  这种孩子同时情绪也比较稳定,不大哭大闹,只是默默抹眼泪。

  文英小编的女儿性情温和,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没有激烈的哭闹。早上起床穿衣都很顺利,但是也会伤心。她喜欢喝养乐多,早上起床后,我给她拿一瓶,她就会暂时忘掉不开心。因为是爸爸接送,爸爸说,在路上她也很开心,直到快到了,她才会抹眼泪,但是不会大哭大闹。在幼儿园的一天,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情绪还挺稳定。晚上接的时候,会特别开心。

  表现2:情绪激烈型

  这类孩子激烈反抗,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哭,不出门,不上车,一直哭到幼儿园。老师接的时候,还会抗拒老师,甚至打老师。

  表现3:先乐后哭型

  大部分孩子是开始入园的时候哭几天,很快能适应环境就不哭了,但是也有的是开始两三天不哭,之后出现哭闹,而且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不理解,可能会认为是不是老师对孩子不好了,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其实不是,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我的女儿是7月中旬上的幼儿园,爸爸接送,适应得还比较好。过完国庆节,开始坐班车上下学。而这时,她出现反复,每天睡前都要说不去幼儿园,早上起来也大哭。我和老师沟通是不是在幼儿园遇到什么问题,但是老师反映她在幼儿园情绪还不错。我和老师推测是因为刚过了一个国庆假期,同时还改坐班车,而班车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她并不熟悉,双重原因导致她开始抗拒上幼儿园。老师建议,坚持下去。

  有一天晚上,女儿发起了一个游戏,我当小朋友,她问我去不去幼儿园,我说去,她又问怎么去,我说坐班车,然后就坐在小板凳上,假装是班车。到了幼儿园,女儿扮演老师迎接小朋友,小朋友要吃饭,做游戏,睡觉,然后回家。她又扮作妈妈,来接小朋友回家。然后,我俩交换角色,她是小朋友,我分别扮演老师和妈妈,晚上接她的时候,我会向她表达爱。就这样,我俩轮流扮演,反反复复玩了六七次。从那天开始,她早上不再哭了,很开心地上幼儿园。至此,她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之后,她偶尔也会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开始会问:“为什么呢?幼儿园多好玩啊。”我也担心是不是在幼儿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希望她能说出来。但是我这样问的时候,她通常不作答,但幼儿园还是要去的。后来,她再说的时候,我就说:“你不想上幼儿园,你想在家玩是吗?“她点点头,我说:”我也不想上班。我也想在家陪着宝贝。可是不行啊,妈妈要上班,宝宝也要去幼儿园。”她就开心起来。因为我说出了她的感受,她感受了被理解。她也知道必须要去幼儿园,只是试探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

  帮助孩子度过入园的适应期

  为了让孩子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一定要和幼儿园做好配合工作

  1.只要孩子不生病就坚持送;

  2.送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坚决,家庭意见一定要一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通过哭闹可以达到不去幼儿园的目的;

  3.孩子送到班级,和老师交代清楚后迅速离开,不要和孩子纠缠时间太长,尤其是老人送孩子,孩子里面哭,家长外面哭,只能增大适应期的难度;

  4.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后家长最好离开幼儿园,不要中间探望,孩子哭闹过程如果看到家长会哭闹的更厉害(因为平时孩子经常通过哭闹达到目的),而且适应期会加长;

  5.早晨来园前在家可以给孩子适当吃点早饭,如喝点奶,吃点鸡蛋,不要吃太多,以免哭闹发生呕吐;

  6.孩子在园因为哭闹导致饮食不规律,老师会尽量多给孩子喝水,回家后家长也要多让孩子喝水,晚饭在家可以再吃点,以清淡类和水果为主,不要太油腻,也要避免一次吃太多;

  7.接孩子回家时,当孩子看到家人后又会哭闹。家长除安抚外,应多给孩子正强化的暗示,比如说,宝宝真乖,宝宝长大了,在班里吃饭、喝水、睡觉,老师和小朋友可喜欢你了,老师还表扬宝宝懂事,幼儿园那么多玩具多好玩呀,明天和小朋友一块玩等;避免用负强化的语言暗示,比如哭了一天吧,老师烦你了吗,小朋友欺负你了吗,给你东西吃了吗等,或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再哭不接你了,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去等;

  8.适应期内老师会通过电话、接送孩子时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可以在中午时间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

  入园前解决分离焦虑

  宝宝入园,既是对宝宝的考验,也是对大人的考验,如果在入园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等到真正入园时宝宝就不会哭的那么伤心,从而让宝宝顺利迈出这一步。

  第一步:让宝宝学会分离

  每天郑重的与宝宝告别

  每次离开的时候,妈妈一定要非常郑重的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与宝宝拥抱、告别,让他明白妈妈的不舍,然后让宝宝看着妈妈离开。这样的过程刚开始很心酸,宝宝目睹妈妈离开,会伤心的大哭,让接替者告诉宝宝:妈妈下午就会回来。

  第二步:帮宝宝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

  经常与宝宝交流幼儿园的事情,去幼儿园看看小朋友上下学、做操等情况,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激起他对幼儿园的向往。

  在介绍幼儿园的情况时,既要告诉宝宝幼儿园富有吸引力的一面,又要告诉宝宝需要遵守的规则。

  2.利用熟悉环境的机会让宝宝做到心里有数

  带宝宝去熟悉环境,可以一边带宝宝参观教室,一边告诉他,幼儿园的一天是怎样的,宝宝会在哪里吃饭,在哪里睡觉,要喝水、上厕所时他要去哪里,这样宝宝才会心里有数。

  3.让宝宝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介绍老师给宝宝认识时,态度一定要郑重,真诚!可以这样对宝宝介绍:“这是XX老师,你上幼儿园后,就会由XX老师照顾。老师是爸爸妈妈非常信任的人,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可以找老师。

  在宝宝习惯分离和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后,妈妈还要带着宝宝做到下面两步。

  第三步:教宝宝学会自理

  1.让宝宝有充分的自理能力

  如果宝宝自身会穿衣服、吃饭、上厕所,不仅家长会省却很多担心,宝宝自己也会更适应。在家长下定决心让宝宝上幼儿园后,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

  2.调整宝宝的作息与生活习惯

  最好参照幼儿园的标准,进行调整,无论早餐、午餐、午觉都尽量与幼儿园接近,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宝宝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不适应。

  3.让宝宝掌握基本的交往能力

  让宝宝学会排队、学会分享与等待都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宝宝,如果与小朋友出现了争执需要怎么解决等。

  4.入园物品要备齐

  在宝宝初入园时,为了让宝宝尽早适应,家长还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安慰物,如妈妈与宝宝的照片,有妈妈味道的毛巾、宝宝喜欢的玩具等,这些也能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第四步:家长的心理准备

  1.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

  你的分离焦虑就像一股反作用力,会阻碍宝宝更快地适应幼儿园。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宝宝。他们便会通过哭闹来引起你的同情和怜悯心,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爸爸妈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不要把宝宝上幼儿园当成一种解脱

  “等他上幼儿园就轻松了”,这些想法会让宝宝有一种自己是爸爸妈妈的负担,爸爸妈妈对自己很厌烦的感觉,加深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慌。爸爸妈妈要让宝宝了解上幼儿园是帮助宝宝成长,每一个适龄宝宝都要上幼儿园的。

  3.相信宝宝,相信幼儿园

  宝宝看似弱小,什么都不懂,事实上,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所以,既然选择了幼儿园,就要相信老师能照顾好宝宝,不要把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宝宝。

  4.用游戏缓解宝宝的情绪

  和宝宝玩上幼儿园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宝宝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知道他在幼儿园会做什么,在游戏中妈妈一遍一遍地确认晚上会去接他,会减轻他的焦虑情绪。

  小编在女儿准备上幼儿园时,发起了一个上幼儿园的游戏,我俩轮流当小朋友,坐着班车去幼儿园,在幼儿园吃饭、喝水、做游戏、睡午觉,下午妈妈来接。这个游戏反反复复玩了七八次。通过游戏,她释放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也确认了上幼儿园并不是妈妈不爱她了。这样她的心里就归于平静。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不再哭了,每天高高兴兴地入园了。

【入园第一天,宝宝有不同的表现】相关文章:

"文 | 开心果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孩子上幼儿园了,作为家长,纵使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让孩子开始走自己的人生。终究,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走一辈子。

而孩子到了幼儿园之后,家长们也开始操心了。毕竟不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小朋友欺负,老师喜不喜欢自家宝宝等等,家长都不得而知。

一般这时候,家长会去问老师。但老师说的是否是事实,家长不得而知。如果可以,其实家长最好是去问小朋友。

有些家长会说,问孩子问不出什么。那么家长回想一下,你问孩子的,是否都是"今天表现好么"、"今天开不开心"、"今天有没有吃饱"等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没啥问题,但家长仔细看一下,这些问题问得都非常宽泛,孩子其实很难回答。而家长真正想问出什么,一定要问得具体,问得让孩子明白。

想知道宝宝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5个问题,放学回家后一问便知

1、今天在幼儿园,有哪些好玩儿的吗?

宝宝上幼儿园,日常活动最多的,就是玩儿。问孩子这个问题,孩子回答起来会比较容易。

问这个问题,其主要目的,便是引导孩子去回忆,今天玩儿了什么,因为玩儿,会让孩子开心,忘却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引导孩子回忆,强化孩子在幼儿园高兴的事情,这会消淡孩子对幼儿园的"不喜",逐渐爱上在幼儿园的生活。

2、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可以教妈妈吗?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老师,是孩子正式接触的第一个职业,大多数孩子,都会模仿老师教学生的模样,去教导孩子所选出的学生,或许学生只是一只玩偶熊。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这样的心理,问孩子学了什么,然后教给妈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重视老师教授的内容,其实,这就是孩子对进步的关注。在教导父母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驾驭感。

这一通操作之后,孩子进步了,亲子关系好了,孩子第二天上课,更加认真、自律了。

3、今天都吃了什么好吃的?

幼儿园每周都会制定孩子们的饮食计划,一般来说,都是营养均衡的。但是,自家宝宝有没有吃饱,下午有没有吃到点心,吃的东西是否被其他小朋友抢走等等,家长都不得而知。

开心果妈妈的一位亲戚小孩,妈妈问他吃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说吃了虾、米饭等等,然后小朋友忽然又说:"妈妈,好多小朋友都不吃虾,就我吃完了,我还想把其他小朋友的虾给吃掉的,但是老师说不可以。"

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中午吃了什么,然后再问孩子吃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这时候一般会回忆一下,如果没吃饱,或者被其他小朋友给抢走了,甚至抢了其他小朋友的食物,也会顺其自然地说出来。

4、今天,有交到新朋友吗?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社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时候,孩子会交到属于自己的朋友,会面临被拒绝与拒绝,会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等等。

其中,最让小朋友兴奋的,应该就是自己交了新朋友,这是小朋友社交迈出的第一步。家长问孩子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其实也是对孩子社交能力的一种探寻。

5、有没有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事情呢?

在父母对自己充满爱的前提下,如果孩子遇到困难,那么第一件事情便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家长问出这句话,倒不一定说,真得让孩子想出个什么困难来,让父母帮忙。

潜台词就是告诉孩子:"孩子,别怕,爸妈是你的后盾,有什么不开心的、不愉快的,尽管和爸爸妈妈说。"

给足孩子安全感,孩子在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容易憋在心底独自忍受,而是选择告诉父母。这样,有些不好的问题就能够及时发现,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有两个问题,可以偶尔问一次

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在宝宝刚入幼儿园的前1、2个月,可能需要经常问。孩子愿意回答,家长就认真听,不愿意回答,家长也别强迫,慢慢引导、观察就行。

但还有2个问题,虽然比较负面,但是家长也不能不问,偶尔问一次,是必要的。

1、哪个小朋友打人最疼

校园欺凌,其实从幼儿园时期,可能就开始了。开心果妈妈小时候就是,被一个很凶悍的女生给打了,回来不敢告诉家人,直到一次被爸爸刚好看到了,警告了那个小女孩一次,才结束了开心果妈妈经历的第一次欺凌。

如果问孩子,哪个小朋友欺负他了,孩子不好好回答,那么就问哪个小朋友打人最疼。如果真有小朋友欺负自家孩子,那这个问题基本一问一个准。

妈妈:"你们老师好不好?有没有对你不好的老师?"

妈妈:"你们哪个老师,打人最疼?"

孩子会存在一个畏惧心理,有时候父母对孩子再好,面对老师的一句"不许告诉爸爸妈妈",孩子就会吓得照做,然后,孩子就饱受欺凌。

因为,家长问孩子有没有受到老师的欺负,孩子可能不敢回答。但是问到哪个老师打人最疼,孩子脑回路没那么快,便如实回答了。

从理论上来说,幼儿园的老师对待孩子,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也不乏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做一些虐待儿童的事情。

比如,让孩子快点吃饭,吃慢了就去厕所吃,根本不顾饭菜烫不烫的幼儿园;

比如,老师抱着孩子扇巴掌,全班同学就这么看着,旁边的一个老师无动于衷。孩子爸爸返回教室看到这一幕,也打了那个老师一个巴掌,这时候旁边的老师过来拉人;

比如,孩子身上没有任何伤,却没有伤口,最后去医院检查,身上都是一个又一个针眼,罪魁祸首就是幼儿园老师;

家长早发现,孩子少伤害。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善,也有人恶,幼儿园老师也是。有特别喜欢孩子、热爱幼师职业的幼儿园老师,也有对孩子不负责喜欢欺负孩子的老师。开心果妈妈相信,前者更多,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不得不防后者。

如何防?并不是我们一味地去质疑老师,而是用正确的方式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到底好不好。

最后,也对幼师们说一句:"辛苦了!"幼儿园刚开学,面对小朋友们的哭闹,别说老师了,就家长自己听了都会觉得脑袋嗡嗡响,而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安抚好、照顾好孩子们的幼师,真的很伟大,很不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刚上幼儿园回来后哭闹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