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脂牛肉酱真的没有热量吗?

 &nbsp &nbsp为了健康,你恪守着关于身体的各种小道消息。但那些你从小就知道一直深信不疑的“知识”,其实很多充满了片面性的谣言。
 &nbsp &nbsp《谣言》栏目运用专业知识为你揭示真相,树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谣言止于科学!

购物小票中含双酚A,可进入人体,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并致癌。”这是真的吗…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民间俗语。这些都是真的吗…

很多人都听说过“耳朵越掏越聋”的俗语。难道要任凭耳朵里的脏东西肆虐吗…

身边一定有愿意咬手指甲的小伙伴,按照传言,他缺乏了锌元素…

隔夜开水均有一种亚硝胺的物质,此物是强致癌物。这是真的吗…

很多明星都分享过自己用柠檬水减肥的方法,李孝利曾表示喝柠檬水7天减了6斤…

全智贤在剧中遇到下雪天就要吃炸鸡喝啤酒的桥段引来不少吃货模仿…

时隔好久,大家有没有想念我们的测评栏目呀?

近几年来,越来越流行“吃草”了,便利店的盒装沙拉卖得紧俏,各种轻食店、沙拉店也遍地而起,沙拉成为了上班族最时髦的办公室午餐选择。

而沙拉酱简直是沙拉的灵魂啊,没有酱的沙拉,不吃也罢!

但酱真的好难选啊,在餐厅或外卖点沙拉时,面对五花八门的沙拉酱,你是不是完全傻眼了,千岛酱、蛋黄酱、沙拉酱、芥末酱、油醋汁……

凯撒酱又是什么鬼,这些酱料和蔬菜、肉类怎么搭配才好呢?想在家DIY沙拉,你是不是也纠结过买哪瓶沙拉酱才不会踩雷呢?

今天这篇文章干货太多了,了解沙拉酱,看这一篇就够了!

2|分类:这些是什么“酱”

千岛酱、蛋黄酱、凯撒酱、芥末酱、油醋汁……

4|如何在家DIY沙拉酱

沙拉酱,起源于地中海的米诺卡岛,使用大量鸡蛋和油制作而成,油类与鸡蛋黄经充分搅拌后,发生乳化作用,就成了味美可口的沙拉酱。

我们所购买的瓶装沙拉酱,一般是植物油、鸡蛋黄和酿造醋,再加上调味料和香辛料等调制而成。

沙拉酱的用途很广,做沙拉、蘸薯条、涂面包、做意面、做披萨、寿司……处处都有沙拉酱的身影,可见沙拉酱的受欢迎程度。

2|分类:这些是什么“酱”

沙拉酱可以按质地分成两种类型:

油醋型:主要由醋、油、香料、盐组成,呈水状。

浓稠型:以蛋黄酱或者酸奶、酸奶油为基底,再添加别的香料,呈浓稠状。

不同的沙拉酱浓稠度、风味、口感有所不同,这也就造就了沙拉酱种类的多样。

蛋黄酱(mayonnaise)源自欧洲,也叫美乃滋,中世纪的欧洲美食大师们将鸡蛋清、蛋黄分开,然后逐渐加入橄榄油,再加入精盐和柠檬汁,便成了调制和装饰各种沙拉的奶油状浓沙司——蛋黄酱。

蛋黄酱的热量在所有沙拉酱中是最高的,因为普通蛋黄酱大概60%-70%都是油,这也造就了它咸中带酸、柔滑丰腴口感,属于百搭款。

搭配水果、土豆、或意面都非常美味,特别是蛋黄酱蘸薯条简直好吃上天啊,但不敢多吃啊~

千岛酱是以在美国和加拿大边界的一处风景美丽的旅游地——千岛湖而命名的,它的主要原料是沙拉油、鸡蛋、腌黄瓜、番茄酱和柠檬汁,其实就是蛋黄酱和番茄酱混合的味道。

它适合搭配各种蔬菜、火腿及海鲜沙拉,尤其是拌制蔬菜沙拉,因为千岛酱口感酸酸甜甜的,吃起来特别清爽开胃。

凯撒沙拉在西餐厅是比较常见的了,它独特的口感很受欢迎。凯撒酱也是基于蛋黄酱制作的,在蛋黄酱里在加上芥末、大蒜、黑胡椒、鱼露制作成的,不同的牌子和店里的凯撒酱的味道还是挺不一样的,这跟里面的配比程度有关系。

奶酪条、生菜、烤面包块,再淋上柠檬汁和凯撒酱,一份让人食欲大开的凯撒沙拉就做好啦。

芥末酱为一种黄褐色稠状物,具有强烈鲜明的味道,由芥菜类蔬菜的籽研磨掺水,醋或酒类调制而成,一般用于沙拉的是法式芥末酱,因为添加了蜂蜜、糖而有了酸甜和辛香交织的口感,而美式黄芥末酱则偏酸一点,一般是与面包热狗、烤肉等搭配。

油醋汁主要使用橄榄油、醋、柠檬汁、洋葱碎、黑胡椒粉、芥末、盐调制而成,具有清淡鲜香的口感,在沙拉酱中热量是最低的。搭配蔬菜、豆腐、三文鱼会比较清爽一点。

为了让大家买沙拉酱时不踩雷,吃草也吃得开心,我们从近百种沙拉酱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沙拉酱进行测评,并分成了四类:热量惊人组、味道奇葩组、味道平庸组、低卡推荐组。

味道:偏咸酸口味,非常厚重的蛋黄酱,这热量那么高,简直就是在吃脂肪嘛,我觉得不OK。

味道:丘比是超市最常见的沙拉酱了,经常被用来拌水果沙拉,甜香可口,不过吃多了还是挺腻的,而且热量惊人。

味道:用番茄、酸黄瓜、蛋黄调制而成,是比较柔和的酸甜口感,比较适合搭配鱼类、蔬菜,但丘比一贯热量较高,吃得时候要注意量哦,大概10g就够够的啦~

味道:这款是呈液状的沙拉汁,比浓稠的酱更方便使用,芝麻的香味很浓,是咸香口的,抹在面包上真的超香超好吃啊!但热量真的超高,而且每100ml就有38.3g的脂肪。

味道:香精很重还很酸,原来添加的罗马诺干酪、帕玛森芝士都是香精,感觉在吃化学药剂,虽然0卡路里但还是接受无能。

Lesieur乐禧瑞清香风味沙拉酱

味道:香料味太重了,吃起来很油,又咸又酸,感觉味蕾受到了冲击,顿时食欲全无,这算不算有减肥的功效啊。

味道:比较稀一点,酸甜口味,闻起来有点像酸梅,味道淡淡的,适合怕油腻、喜欢清淡口感的宝宝。

味道:是比较经典的凯撒酱的味道,有奶香和蒜香味,能吃到细细的颗粒,咸味带点黑胡椒,和麦当劳的汉堡的酱相似,适合搭配肉类。

味道:酸奶味明显,偏酸,香甜清淡,细品还有莳萝和欧芹带来的清新风味,喜欢奶酪口味的可以尝试下。

味道:这一款喜欢的觉得酸咸适中,不喜欢的觉得味道太冲接受无能,要看个人喜好啦。

味道:感觉就是醋+水+糖的配方,味道清淡,比较鸡肋一点,感觉可以自己做。

味道:日式油醋汁风格,味道很鲜,可以拌凉菜,也可以做沙拉,和必胜客的油醋汁还挺像的,热量也很低哦,感觉可以常备。

味道:保留了蛋黄酱的香味,酸咸口感,热量很低,适合喜欢蛋黄酱又想减脂的宝宝。

味道:质地比较稀,柔和的芥末味道加上蜂蜜的香甜,清爽又不腻,对于喜欢甜的我真是欲罢不能啊,热量也比较低。

味道:这一款颜值好高,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有淡淡的香草味,总结来说就是“很有夏天的感觉”,0脂肪热量低得惊人,超适合要减脂的小伙伴~

味道:这款脱脂蛋黄酱90%还原了常规蛋黄酱的味道,100g只含0.8g脂肪,太感人了有没有,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偏高了。

总结一下,以上推荐仅做参考,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沙拉酱哦~

4|如何在家DIY沙拉酱

调配好的沙拉酱比较方便,但自制沙拉酱也别有一番风味哦,更重要的的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进行搭配,可能还会有惊喜哦!

辛辣:辣椒、大蒜、芥末等

酸甜:柠檬、蜂蜜、苹果醋、红酒醋、水果等

奶酪:酸奶、芝士、牛奶等

香料:欧芹、迷迭香、黑胡椒等

油脂类:橄榄油、菜籽油等

自制沙拉酱,首先你要根据喜欢的口味来选择食材,再通过“主食材+辅料”的方法搭配就可以哦!

例如你喜欢酸甜口味,可以选择:柠檬汁+蜂蜜+橄榄油+黑胡椒+水。一般自制的沙拉酱可以放在冰箱里密封保存3~5天哦!

具体做法可以戳→夏季六款自制低卡沙拉酱汁:放错了酱汁,你的草可就白吃了

看到这里,有关沙拉酱的“姿势”你是不是掌握了呢?不管是买瓶装沙拉酱还是自制,大家都可以把沙拉做起来,把肥肉瘦下来了啦!

整理了好几天终于完成了这篇测评,有没有要表白小厨的~

喜欢请转发和点赞哦,鼓励小厨解锁更多测评!


  现代社会的信息渠道四通八达,人们每天都能收到铺天盖地的“科普”文章,这让大家的“健康神经”越来越“敏感”。市民们关于营养的疑惑最多的还是“什么能吃”“什么不该吃”……

  举个例子,“反式脂肪酸”近年来常常作为“反面典型”出现在各类营养科普文章中,让不少人唯恐避之不及——选购食物反复询问“含不含反式脂肪酸”,用餐进食甚至疯狂追求反式脂肪酸的零摄入。

  反式脂肪酸真有那么可怕吗?零摄入又是否有必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尹慧勇研究员的科普讲座《你了解吗?反式脂肪酸和食品安全》解开了不少市民心头的疑惑。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又名反式脂肪,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于部分氢化植物油、高温油炸,以及反刍动物肉奶。

  大家普遍了解的,煎炒烹炸油温过高,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反式脂肪酸的产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由化学作用产生,还有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即牛肉、牛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哦!

  若长期摄入过量反式脂肪酸,的确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会造成人体血脂异常、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最终导致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选购食品时如何查看标签?

  公众选购食品时,可关注标签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2013年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每百克超过0.3克,必须标注;

  每百克小于0.3克则可标注“零反式脂肪酸”。

  因此,即使标注“零反式脂肪”的食品也并不意味着不含反式脂肪酸。

  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中国人膳食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平均供能比为0.16%,即便是生活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居民,这一数字目前也仅有0.34%,远小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建议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来自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

  事实上,反式脂肪酸的膳食来源、人群分布特征及与代谢性疾病风险关系,在中西方人群中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美国的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有80%加工来源(氢化植物油),20%自然来源(牛羊肉和奶制品)。加工来源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和糖尿病风险。

  而在我国,以北京和上海的中老年人群膳食为例,反式脂肪酸主要源于奶制品,并可能通过降低空腹血糖的方式,来降低6年后的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可见,中西方人群在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方面,的确存在不少差异。

  仅从绝对数据分析来看,反式脂肪酸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影响并不大。然而,从相对趋势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也在不断西化,我国居民烹调用植物油的消费量正在增加,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值得警惕。

  反式脂肪酸:不必“谈虎色变”

  尹慧勇研究员指出,不需因对反式脂肪酸的害怕而因噎废食。

  一方面,高温油炸和氢化植物油加工而形成的反式脂肪酸,目前看来是没有益处的,应该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摄入。

  但是天然食物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不用过多加以克制。因为,天然的牛肉、牛奶中虽然也存在反式脂肪酸,但其含量远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上限。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林旭研究员团队的一项人群研究发现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代谢综合症有改善作用。而且动物奶肉含有其他重要营养物质,所以在生活中适量食用牛、羊肉,饮用牛奶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健康没有捷径 记住这两字“真谛”

  今天看到一则热帖说某某食物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好,明天又收到一篇网红文章说另一种食物吃一样抵百样,我们到底应该相信什么?

  其实,健康没有捷径。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食物”与“坏食物”。每个人对膳食和营养代谢的应答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一种食物对部分人来说或许是有益健康的“仙丹”,而对其他人来说就可能没有功效,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毒药”。营养其实不存在整齐划一和人人适用的通用标准。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补充营养呢?越来越多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证实:营养健康没有“速效魔力药”,真谛就是那句简单的老话——“均衡”!比单一营养摄入量更重要的是营养结构的均衡!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相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这就是事实,营养健康没有捷径!

《新民晚报》2017年5月24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卡饮料真的没有热量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