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茶物志国风奶茶的生椰拿铁跟瑞幸比哪个好喝?

随着“Z世代”群体成为新消费主力军,全新的消费观念随之而来。对于品牌,“Z世代”群体有着独特的新态度与新要求。无论何种品牌,谁能更精准地分析新时代的消费场景和流行趋势,谁能设计出更具文化品位和创新理念的产品,谁就能跟后浪一起冲。


近期,关于茶饮的热点新闻此起彼伏,许多品牌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从前星巴克一枝独秀的时代早已过去,在新茶饮市场上,瑞幸走出风波,重启融资;奈雪的茶、喜茶接连放出降价“大招”,蜜雪冰城凭借高性价比饮品异军突起,一时间,茶饮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那么,到底谁能作为茶饮界的新宠,和后浪一起冲冲冲呢?

在3·15期间,慧辰股份联合《每日经济新闻》针对“Z世代”消费人群,围绕他们的新茶饮消费习惯消费态度,通过HCR慧辰“XMfactory”体验工厂,总结了一份2022年新茶饮消费洞察趋势报告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在新茶饮品牌选择方面,蜜雪冰城成为“Z世代”新宠,据本次调查报告显示,28.1%的受访者表示自带“年轻”基因物美价廉的蜜雪冰城是其最喜欢的新茶饮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身处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是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年轻人对蜜雪冰城都是相当喜爱——在分地域的品牌排名中,蜜雪冰城都稳居第一宝座。在蜜雪冰城之后,排名第二、第三的新茶饮品牌分别为古茗(占比8.3%)、茶颜悦色(占比7.6%)

茶饮偏好也分地域:北上偏爱奶茶,广深喜好果茶

根据调研结果,最受“Z世代”欢迎的新茶饮类型是水果茶,有30.5%的受访者将水果茶列为最喜欢的茶饮类型。奶茶位列第二,占比为27.6%。奶盖茶排名第三,占比为16.4%。

值得一提的是,“Z世代”对于茶饮的偏好也有地域之分,北京、上海年轻人更偏爱奶茶,而广州、深圳的年轻人更喜爱水果茶,呈现出了地域间口味偏好的差异。

打破传统偏见:“Z世代”崇尚理性消费

对于新茶饮,从品牌选择到购买频次,“Z世代”并非是无节制的冲动型消费。在本次调研中,有超过一半(54.9%)的受访对象最常消费的新茶饮单价区间为11元~20元。其次为10元以内的品牌,有22.2%的受访者选择。可以看到,在全国的年轻人茶饮消费市场中,平价饮品仍是主流。

从消费频次来看,三分之一(33.3%)的受访者每月喝1次~2次新茶饮,其次,有26.8%的受访者每月喝3次~4次新茶饮。在总花费方面,接近七成消费者每月在新茶饮的花费不超过百元,其中还有四成消费者的花费在50元以下,28.4%的人花费在51元~100元之间。

多元化消费偏好:注重多属性综合评价

不同于过往单一的现制饮品,新式茶饮不仅能解渴,还有色彩丰富颜值高的特点,在包装上通过独特的设计,承载国风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潮流文化,带来新鲜感和分享欲,具备潮流属性。同时,如今的新茶饮品牌在店面设计上花费功夫,极力打造适宜聚会、交谈的“第三空间”,社交属性明显

那么,什么是“Z世代”最看重的新茶饮属性呢?在本次调研中,功能属性最受重视(占比43.8%),其次是社交属性(占比35.1%),安全与价格等茶饮属性紧随其后。

为了保持竞争力,更多品牌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以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茶饮头部品牌,品牌产品的多元化更多体现在茶饮口味的创新上。当然,对于新品牌和新饮品,“Z世代”也表示乐于尝鲜,在本次调研中,37.4%的受访者喜欢尝试新品,普遍体验不错;23.9%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新品,哪怕可能会踩雷。

近五成的受访者价格敏感性较高,表示如果茶饮价格波动,会影响其消费决策。而对于新茶饮的安全问题,“Z世代”表示充满担忧。近年来,新茶饮在食品安全方面问题频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于茶饮产品的购买信心。在调查中,占比38.4%的受访者认为新茶饮消费最常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是卫生管理不规范,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以次充好(影响口感)、货不对板(虚假宣传)次之。

随着“Z世代”人群成为新消费主题,一个更为丰富更加多元更具个性的新消费时代已然来临。后续,HCR慧辰将继续围绕“Z世代”人群的食、住、行、玩等多个维度,洞察市场机会,协助品牌更快速、更精准、更便捷地探索“Z世代”的真实需求,为您呈现更多有关“Z世代”人群的2022年新消费趋势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研从问卷设计、问卷投放到问卷分析、结果输出等环节,均通过HCR慧辰“XMfactory体验工厂”一站式全方位的管理解决方案完成。“XMfactory体验工厂”集“自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优势于一身,通过在线问卷在线样本库在线分析在线报告等一系列自动化套装及在线引擎,帮助使用者打破传统局限,不依赖专业市场研究公司,也能够洞察趋势,洞悉数据背后的“真相”

“XMfactory体验工厂”通过提供场景化专业模板可视化逻辑配置自由式拖拽创建,让使用者轻松完成个性化问卷定制。依托于自身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帮助使用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数据分析,进而生成详尽易懂的分析报告。在“XMfactory体验工厂”,人人都可以成为数据分析师。

“请问大家还有咖啡吗?速溶的也行。”小慕(化名)在社区群里发问。

这是4月中旬的时候,身在上海的小慕的咖啡囤货已经消耗殆尽,她开始焦虑,想在社区里以物易物,解决自己的咖啡“刚需”。这个时间点很尴尬,邻居中有囤货的也不多了。

着急的不仅仅是喝不上咖啡的“小慕们”,还有咖啡品牌。

3月开始,疫情逼得咖啡、奶茶的线下门店大范围闭店。张扬(化名)是一间精品咖啡店的店员。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来老板还计划向周围小区提供咖啡豆团购服务,但一天又一天的感染人数通报让老板紧张了。“我们很怕给疫情添乱。咖啡也没有被社区纳入‘生活必需品’,不能走团购。所以4月初我们歇业了。”她说。

煎熬了10多天,到了4月下旬,上海的小区陆陆续续开启了咖啡团购。这给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4月22日,咖啡连锁品牌Seesaw的一家门店上了街道第一批复工名单。Seesaw于当天上午8:00在公众号发布了支持团购的消息。很快,Seesaw的团购群开始涌入团长。“如火如荼,基本(每天)都在爆单。”Seesaw方面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

Seesaw开启社区团购,2500元起送 图片来源:手机截图

对企业来说,开团购的重点在于“有货可卖”,这对供应链提出了要求。与团购单一咖啡豆的其他品牌相比,Seesaw的团购商品可选项更多一些,这与他们的仓库就在上海有关。“团购卖的大多数电商产品。我们供应链基本可以正常运转。”Seesaw方面表示。

随着第一批复工白名单公布,新茶饮品牌也开始准备复工工作。喜茶复工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原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沟通,在门店库存周转管理、运送、保障原料新鲜等环节下了更大的功夫。

奈雪方面告诉记者,4月22日,奈雪的茶上海部分门店陆续推出复工团购业务,目前已复工的门店有5家,目前复工门店平均4人/店,主要提供团购服务。

经此一疫,或许市场进一步看清了新消费产品的发展潜力。

在这个没有咖啡奶茶的40天里,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异常焦虑,随着团购的开启,企业上游供应链也逐渐通畅。对消费者来说,比米面粮油更进阶一层的“饮食需求”开始被满足;对企业来说,也是自救进行时。

没咖啡了,我在社区群里换咖啡:

社区群成咖啡爱好者“应许之地”

“所以上海目前还有买豆子的方式吗?”

在豆瓣小组里,一位发帖人在4月初这样问道。她三月初买了一袋,本来以为已经足够,结果居家无限延长的时间让她开始焦虑,并开始寻找咖啡豆的补充。

像她一样面临“弹尽粮绝”的咖啡爱好者不在少数,毕竟上海素有“中国咖啡之都”之称。“有什么办法可以买到咖啡豆?”“附近超市也没看到,外卖渠道好像也买不到,大家知道哪里可以买到咖啡豆吗?”的类似话题在社交平台发酵。

当时,线下咖啡店、超市等渠道大范围歇业,一些线下超市的咖啡售罄没有补货;在线上平台,比如京东下单的咖啡豆受困于运力,没有明确的送达时间。一时间,咖啡断供,成了咖啡爱好者们的梦魇。

最终,网友的建议几乎都指向了一条:小区群。小区群,成为咖啡爱好者的“应许之地”,在4月初成为咖啡爱好者的救命稻草。

小慕的朋友、住在另一个小区的吴女士尚有不少挂耳咖啡的存货,但在当时快递物流都停摆的情况下,送不到小慕所在的小区。小慕于是在小区群里开始求救邻居,最终她拿到了一打速溶咖啡。当她在群里问如何购买咖啡豆,结果楼上邻居送了她一包咖啡豆。她发帖说自己“高兴坏了”。

消费者喝不上咖啡,不少咖啡品牌的咖啡豆堆在店里也发不出去。咖啡豆与爱好者只能隔空相望。时间来到4月中旬,情况开始好转,上海的咖啡爱好者们大范围“汇报”自己喝上了咖啡。解决方式是:团购。

在豆瓣群组,有人发帖说自己“终于喝上了”,方法是成了“独立团团长”。从她晒出的照片看,这位咖啡爱好者一个人团了60多袋咖啡豆。

“独立团团长”自己购买了超60袋咖啡豆 图片来源:手机截

Seesaw第一天开启团购,群内就涌入了近100多名团长。虽然团长们需要向团购群要保供证书,还需向其所在小区报备,当天Seesaw的团购仍然瞬间爆单。

在实现“咖啡因满足”之后,这些咖啡爱好者的焦虑情绪逐渐放下了。

不过,在部分小区,咖啡仍然没有被纳入“生活必需品”,或许,这些爱好者还得再等等。

没咖啡不能活,真不是矫情:

咖啡爱好者被迫戒断咖啡因

在上海开始封控之时,有居民冲进超市喊:“我要买咖啡啊!”这条内容登上热搜后,“没有咖啡不能活”成了热门社交话题。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这种反应并不是矫情。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让其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人在饮用之后会起到一种兴奋剂的作用,所以现代人多用它来提神醒脑。

咖啡因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咖啡豆。不同烘焙方式会让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深烘咖啡比浅烘的咖啡因含量少,重度爱好者会偏爱咖啡因含量更高的浓缩咖啡。

除了咖啡豆之外,茶也是咖啡因的另一来源。因为对咖啡因的依赖,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饮、可乐等饮料市场也跟着火爆起来。

从生理角度来看,“咖啡与茶提神醒脑、消除水肿等效果都是通过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结合而产生的。”健康咨询行业专家施宏建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

腺苷受体本来只能由人体内源性产生腺苷去“解锁”,但当腺苷受体被咖啡因“截胡”抢先结合了以后,腺苷就会越攒越多。

“受咖啡因影响导致腺苷长期过多,会使人产生一种‘腺苷受体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戒断反应’的根源。”施宏健说。

戒断咖啡因时,不少人会出现一种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会有中度头痛,肌肉疼痛的症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受度。

“我不喝不会头疼。”作为咖啡爱好者,小慕喝咖啡已经有14年的时间,她告诉记者,不喝咖啡她会不舒服。“但是我喝咖啡就像你需要喝水一样。你不喝水会渴吧?那就是我想喝咖啡的心情。”小慕说。

施宏建告诉记者,想喝咖啡的感觉,就像想喝水的感觉一样,就是典型的生理成瘾症状。

与小慕相比,不少重度依赖人群的反应要大的多。张楠(化名)告诉记者,在刚开始没有咖啡的日子里,她几乎毫无办法专注地工作。

“我是4月5号开始没有咖啡的,清明节那天。”张楠清楚地记得,“后面连续两天就整个人都很暴躁,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我当时觉得自己要不行了。”她告诉记者,最终邻居对她的接济让她开始“活了过来”。

上海是全国咖啡气息最浓厚的地方。有数据显示,国内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4杯,但上海可以达到20杯。疫情导致的戒断期,让大家措手不及。

一位心理咨询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戒断期,不少人会寻找替代品来弥补咖啡因的摄取,比如可乐一度成为“以物易物“最抢手的“硬通货”。4月14日,有消息称,上海地区某品牌可乐存货即将出清。

同样的,功能性饮料红牛因为含有咖啡因,也成了慰藉品之一。

味觉“反扑”,报复性团购:

奶茶、烘焙与咖啡迎来高增长

不仅咖啡因,糖也是一种上瘾品,比如奶茶、甜品这些日常的高频消费品。随着上海逐步开启团购,这些无伤大雅的“成瘾性”食物的消费开始释放。体现之一就是咖啡、新茶饮品牌的团购订单“报复性增长”。

“尽管奶茶价格比平时高很多,小区里还是有挺多人参团的。”家住浦东新区的小孔在微信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多家咖啡、新茶饮品牌复工以来,部分产品涨价,也难抵大家争相团购的热情。

小孔说,5月初,小区内部团购过一次茶百道,门店离小区十多公里,每杯额外加了5元跑腿费,“平时20块的奶茶最后到手应该29左右,但团的人不少。”

咖啡的团购价格也压不住。刚开始,Seesaw成团价格要求为2500元,提供咖啡、雪糕、可颂等面包、咖啡豆与咖啡液、气泡水等商品。72小时配送到小区,由团长组织小区志愿者分发到各户。

小孔表示,自5月1日起,小区在饿了么平台上团购了4次Manner Coffee,“有不定时上线的套餐,比如12杯冰拿铁或者12杯桂花拿铁,需要抢购。”

另外,记者在好物计划创始人谢小总提供的团购页面上看到,随着各大新消费品牌的复工,针对上海地区的团购不再限于保障基本民生的米面粮油。

记者看到,团购清单里,主要增加了咖啡、饮料、酸奶、冰淇淋等品类,包括三顿半、皮爷咖啡、虎头局、卡士等品牌,其中皮爷咖啡4盒挂耳咖啡的套餐已团534份,2包咖啡豆的套餐已团255份。

毋庸置疑的是,如此“反扑式”增长的消费场景也侧面反映出各大新消费品牌在此轮上海疫情下的积极自救。

4月初,上海线下门店几乎全部关张,咖啡与奶茶门店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星巴克、Tims咖啡、Manner Coffee、瑞幸等咖啡品牌,喜茶、奈雪、一点点等新茶饮门店都处于停业状态。

上海有着很多小众精品咖啡店。当时,上海门店租金减免的政策尚未公布,不少经营者压力巨大。开启团购,在当时也成了经营者的自救行动。

记者梳理发现,4月中下旬,Seesaw、三顿半、Tims咖啡、永璞咖啡、Manner Coffee等新消费品牌,以及有容乃大、石板城、RADAR等在上海受热捧的精品咖啡品牌都开启了社区团购,主要提供咖啡豆、浓缩液、燕麦奶等包装零售类产品。

各品牌多针对门店所在的区域提供团购,覆盖范围有限,一般通过第三方物流,送达时间为48~72小时不等。

新茶饮品牌也在复工,满足消费者久违的“嗜甜需求”。奈雪4月22日起,在上海部分门店陆续推出复工团购业务。刚开始,团购的套餐中,欧包占据了C位。

奈雪的茶的团购套餐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喜茶在4月中上旬开始为上海消费者提供包括喜茶果汁茶、气泡水、爆柠茶、轻乳茶等瓶装饮料产品。“4月30日,虹口区的喜茶上海艾尚天地GO店率先复工,可以提供芝芝绿妍茶后等部分现制茶饮,以及盒子蛋糕、糯米糍等产品。”喜茶负责人介绍。

5月,咖啡与新茶饮企业恢复供应,让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首先是覆盖范围更广。比如Seesaw,其送达地区除了偏远地区之外,其余小区都可以参团;其次,在团购群里,现制咖啡饮品也开始参与团购。每个小区50杯起送、可以与冷萃液、面包一起参团。

截至目前,喜茶已有5家上海门店开店。奈雪则在小程序及饿了么平台进行销售。5月11日,奈雪上架了部分现制饮品的团购选择。奈雪方面告诉记者,团购订单来的非常火爆,目前已复工门店每天销售200~300份团购套餐。

各个新消费品牌能“接住”这一波“报复性消费”的考验,要归功于他们对供应链进行了紧急疏通。

咖啡、奶茶变成“奢侈品”背后:

供应链是新消费的未来挑战

即使在上海设有仓库,在坚持了半个月之后,Seesaw的豆子还是不够用了。5月初,Seesaw的团购网页上,大包装500g的咖啡豆售罄。

在团购群,有团长问:“500g的豆子什么时候会有?”

客服回:“暂时说不准。疫情原因,各种原物料都难以运进上海,我们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有。”

上海明谦咖啡豆的团购页面中写道,团购的咖啡豆是“咖啡店老板自己派车去工厂拿”。

明谦的团购咖啡豆由工厂直供 图片来源:手机截图

上海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咖啡进口省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少咖啡品牌咖啡豆的断供原因之一,在于其进口咖啡豆困在了保税仓。

上海也拥有着最多的咖啡馆。据公开数据,上海的咖啡馆多达7000多家,位列全球第一。据公开资料,上海和周边区域的咖啡原料加工厂遍布,是中国主要的咖啡原料加工基地之一。

但无论是在此轮上海疫情的前期,还是当下的星点状复工过程中,咖啡、奶茶等新消费品牌都受困于供应链上的重重难关。

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在微信上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在此轮上海疫情中,咖啡、奶茶等品牌在供应链上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上游厂商停工停产、线下大面积停业和物流运力不足。

“品牌参与投资或自建的上游工厂承受着库存积压的压力,例如烘焙过的咖啡豆最佳食用期是15天内。现磨咖啡和现制茶饮的主要消费场景仍以线下门店为主,疫情期间的大面积停业对门店收入会造成巨大损失。另外,外卖等线上渠道的需求和配送能力明显不平衡,咖啡、奶茶成为了疫情下名副其实的‘奢侈品’,难以完全抵消门店关闭的影响。”他进一步解释。

针对供应链方面的难题,喜茶相关负责人在微信上接受采访称,在原料供应链方面,喜茶和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沟通,通过精准的门店库存周转管理,保障新鲜的原料能够及时送达门店。

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张辰恺提醒,咖啡、新茶饮等品牌也应该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他指出,除了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制定应急方案外,新消费品牌可以发展线上业务和零售业务,且咖啡、新茶饮等品牌应该重视私域流量的运营。

“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和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个性化的关系,利用线上社群营销和品牌曝光,来弥补因疫情防控导致的线下客流不足。”张辰恺说。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也在该问题上表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餐饮品牌至少有两个普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是无接触消费,即外卖业务、自提业务以及相应的门店模型需要加强。这意味着,对于品牌而言,数字化能力越来越重要;

二是开拓新的消费场景来分散风险。事实上,已有不少头部茶饮品牌选择进入瓶装饮料的赛道,开拓新的消费场景,寻求增量空间,“这种选择短期内确实可以贡献一部分增量,长期发展更多取决于战略投入。”

谈及此轮上海疫情后,新消费品牌是否能迎来新转机,张辰恺认为,由于上海疫情期间,居民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咖啡、新茶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上海疫情过后将会出现短期的报复性消费,利好品牌生产经营。

“同时,疫情对于消费品牌是一场考验,也将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认为拥有更合理的成本结构和更高抗风险能力的新消费品牌,将会在疫情过后迎来转机,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他表示。

从游戏、小视频到盲盒,从白酒到咖啡因,这些都是公认的好生意,原因就在其容易让人有“成瘾性”,成瘾性会带来极强的产品粘性与超高的复购率。

而上海疫情,再次将这种“成瘾性商业”的重要性和优势凸显了出来。

然而,“黑天鹅”的这波考验,其实是在提醒品牌们:即使是捧着金饭碗的这类新消费品牌,消费者的成瘾性也不能绝对保证品牌成功,尤其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上,苦练内功,优化供应链,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这是近期以来不少椰子爱好者

以及椰子产销线上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单个椰子的批发价才6元

在景区更是卖到十几元一个

推高椰子零售价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及咖啡品牌围绕椰子创立网红单品

也有长期以来椰子经济效益差

导致种植面积小,产能较低等原因

9元一个的椰子 你还喝得起吗?

21日,家住海口市龙华区的小李在三叶西路的一家椰子批发零售店买椰子时,被飞涨的椰子价格吓得不轻。“年初时好像还是7元左右,前几个月涨到8元一个,现在直接9元了,再这样下去真的喝不起椰子水了。”

在海口市秀英区美德街,喜欢到楼下一家椰子批发点买椰子水喝的黄女士也有此感觉。在她的了解中,附近的椰子批发商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椰子价格却已经很久没有下调——一直保持着上涨的趋势。甚至有部分批发商就是因为椰子价格上涨,货源中断,无法继续做这一生意。连日来,记者在海口走访也发现,大多临街的椰子零售商家都将单个椰子的价格定在了9元左右,而已经装杯的椰子水大多已经达到10元/标准杯,大杯的价格则需要12元以上。

龙华区一家在美团上月销数百单椰子水的经营商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椰子价格确实达到了近年来的历史高位,尤其是文昌本地椰子,在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前提下,椰子产量难以跟上,也导致了价格的上涨。而以他的门店为例,虽然单杯椰子水的价格上去了,但实际上在进货价也上涨的情况下,单杯的毛利并没什么变化;但由于价格高了,最近销售的单数已经有些下滑。“正是由于现在椰子价格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都会‘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购买欲望有所降低,这也使得我们不敢大批量进货,免得这一‘香饽饽’卖不出去后砸在自己手里。”陈先生说。

网红咖啡茶饮盯上“椰子”元素 推高了椰子价格

以往供需水平相对稳定的椰子,为何需求量会突然拉升呢?答案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大网红咖啡及茶饮的头部品牌已经纷纷盯上了“椰子”元素,以椰子为核心或佐以椰肉、椰汁等打造新一轮网红产品。

记者搜索发现,自去年起,喜茶便率先推出了“生打椰椰奶冻”,奈雪の茶也上线了“霸气好椰”,星巴克则推出了“绿椰仙踪”。直至目前,喜茶的生打椰椰奶冻仍然在线,单杯价格25元;奈雪也有多料椰椰杨枝甘露宝藏茶,茶百道也依旧保留着生打椰系列,主推单品芒芒生打椰和生椰大满贯。

咖啡方面,头部网红咖啡品牌瑞幸今年4月起陆续推出了“生椰家族”系列,包括生椰拿铁、陨石生椰拿铁、生椰胶原冻、椰子OK瑞纳冰,掀起了一波声势巨大的“椰咖潮”。此后,Coco也推出了雪顶椰椰拿铁咖啡、夏浪椰椰拿铁咖啡等。近期,第三方社交研究机构“饮力实验室”统计了20多个连锁饮品品牌,发现近半年来各饮品品牌已推出了132款椰子相关产品,其中将椰奶、椰浆等作为基底使用的产品有68款,使用椰果、椰子冻等椰子风味小料的有80款。在17个饮品品牌6月份上新的产品中,椰子元素的使用占到了水果使用量已经达到了第一位,超过了芒果、桃子、葡萄、西瓜等传统茶饮热门水果。

各类饮品店推出的椰子类相关单品。

这两年,消费者对于椰子口味的接受度确实在不断提高。根据《天猫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椰子风味在所有果味/风味饮料中增速最快,高达109%。前瞻经济学人2019年的数据也同样显示,椰汁是植物蛋白饮中最大的单一细分市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椰子是价值非常大的单品。除了椰子水、椰肉榨浆后可以用作饮品外,椰肉还可以做椰子粉、椰蓉,可以用来炒菜、食用、做调味品等。目前,椰子作为食材以及也得到了部分品牌的积极开发,如今年端午节期间喜茶推出过“芒椰糯米饭”,麦当劳也上新过牛油果椰椰麦旋风和椰子可可派等。可见椰子的价值,正在被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开发。

种植面积小产能低 政府正积极推动调整

网红饮品乃至餐饮品牌对椰子的用量加剧,自然是推高今年椰子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季节性因素以及种植面积仍相对较少,也是椰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记者从海南省椰子产业协会了解到,椰子本身有一定的生长周期,也因此存在一定的空档期。受今年干旱少雨的天气影响,往年在九、十月份左右才会出现的空档期已经明显提前,椰子产量也有所下降。

“椰子的生长周期为三个月左右,期间天气对果实的长势影响也十分强烈,比如适宜的天气能够促进出果以及果实中水分的积累,极端天气则甚至会使得果实死亡,停止生长。”海南省椰子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除了季节性因素外,种植面积不大导致的产能不足也是长期以来的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99%的椰子树分布在海南,海南椰子种植总面积有60余万亩,年产椰子约2.5亿个,这些椰子基本以鲜果的形式销售,其中岛内和岛外销售几乎各占一半。而我国每年需从东南亚进口椰子的数量约25亿个,椰子产品加工原料基本靠进口,海南本地椰子加工企业也基本依靠进口椰子进行生产,椰子市场缺口巨大。海关总署进出口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椰子进口数量及金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受国际疫情影响稍有下降,但按照今年前5个月的进口情况统计,预计我国全年椰子进口量将同比增加18.1%。 而在海南本地,传统的高种椰子一般要长至七八年左右才会挂果,单树挂果数量较少,整体经济效益低,农户不愿意种植,使得椰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椰子“缺货”。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椰子市场的火热使得部分农户正在改变心意。据了解,目前文昌已有部分椰农引进了结果又快又多的泰国香椰品种,相较于传统海南椰树七年的摘果周期,泰国香椰生长四年即可采摘,一棵树可以摘50至60个椰果,相比之下收益更高;同时,政府方面也积极推动椰子种植产业发展,海南椰子主产区文昌市也已启动椰林工程大行动,力争在3年时间内使该市新增种植椰子树30万亩,并优化椰子产业结构、产品品质,擦亮“文昌椰子”品牌,供应更好高品质椰子,在未来一段时间,椰子“紧缺”的行情或将有所缓解。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字的奶茶店连锁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